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应商管理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应商管理建议范文1
关键词:上市公司;结构;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217-01
一、有效运作的董事会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
在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权力设置中,缺乏足够的制衡机制以监督董事履行诚信、勤勉和谨慎义务。在一定程度上,董事会的构成成为控制上市公司的关键,也是决定上市公司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有效运作的上市公司董事会一方面人员构成要具有合理性和公平性的特点,董事会多数成员应该是本公司各种股东的代表,避免一种类型股东垄断董事会的情况;同时在议事规则上至少代表非控股股东董事,特别是独立董事,在若干关键问题上具有否决权,对于防止控股股东损害其他股东利益十分重要。建立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分离机制,强化独立董事制度。建议由政府牵头设立独立的外部董事,实行董事问责制度;同时,积极借鉴英美国家的经验,设立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并担任负责人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对上市公司经理层的受托责任进行审核和评价。另一方面,从它的组织构成看,由于董事会的主要功能一是检查和监督公司的长期投资战略,为了履行这一职能,公司董事会倾向于专门成立财务委员会和长期战略委员会。二是减轻与缓和股东和最高管理层之间的冲突。
二、改革企业现行业绩考核制度以及管理者报酬、聘任制度
现行企业业绩考核往往过分注重利润指标,而利润是根据权责发生制计算出来的,极易发生应计项目管理。因此,应当建立一套长期业绩评价与短期业绩评价相结合指标体系,并可采用经济增加值、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等为核心指标。在干部聘任上应注意多方面考核,在任前和离任前应当加强审计,以防“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不良现象发生。
三、规范关联方关系及关联交易披露
我国的准则指南应尽可能全面、具体地对关联方关系范围作出说明,使关联方关系得以规范。在关联交易披露中,应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特点,对有关原则和法规进行修订,考虑增加必要的披露内容,如对于资产、股权的转让,应披露转让缘由、定价原则、产生的效益占公司利润的比重、对交易双方当前及长远生产经营与发展的影响等。披露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或生存发展存在重大影响的关联交易时应同时披露其影响程度。同时,关联信息的披露还应遵循重要性原则,对于重大的关联交易,应由独立董事聘请资产评估机构对所进行关联交易的资产进行评估,并披露市场公允价格以及其关联交易的定价与市场公允价格的差额,使外界信息使用者能够判断其关联交易的合理性,对不重要的事项或问题可以不予披露,而对相互提供资金、资产转让、相互担保等交易不论金额大小都应进行充分披露。要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建设,尽快制定《会计信息披露》规则,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披露方式、披露方法、披露时间、格式范例等予以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
四、加大对违规行为的监管及惩处力度和加强上市公司守法诚信,严格自律的意识
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言,我国上市公司的外部环境较为严峻而公司所受到的监管却较为宽松,现有的法规对关联交易的监管和惩处力度较小,这就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而且目前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更趋隐蔽,由于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被审计出的概率很小,而其所能够得到的收益又是如此的巨大,因而上市公司就更愿意冒险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如果我国加强对关联方交易盈余管理的监管和惩处,其在进行关联交易盈余管理时就不得不考虑后果。另外,控股股东在没有相应制裁措施约束的情况下,利用控制权操纵关联交易,将更加倾向于侵害公司利益,造成中小股东利益受损。因此,应尽快建立健全投资者保护法,加大对违规行为的监管和惩处力度,进一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上市公司在关联交易中之所以出现一些问题,与有些高管人员缺乏相关基本理念,如守法理念、诚信理念、自律理念等也有着重要的关系。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都应认识到,作为公众公司,应该有自律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应将守法诚信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以此来推动公司经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五、提高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和改变上市公司的评价体系
提高资金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发挥市场自身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约束力。企业管理当局盈余管理的最大受害者是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如果所有的外部利益相关者都是理性的,并且具备了辨析财务报告及其附注的能力和知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取信于外部相关利益者,企业管理当局就会减少盈余管理。盈余管理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制定更细致的监管措施,而应不断加强“证券市场透明度”,让市场作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做出裁判的法官,才是治本的方向。
上市公司进行关联交易并获得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取得上市资格、配股和发行新股,而我国关于股票上市、配股和发行新股的规定都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唯一核心控制参数。这样固然可以大幅度降低管制成本,但很可能诱发上市公司在利用关联交易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方面大做文章,增加市场的投资风险和信息成本。因而,应改变上市公司取得上市资格、配股和发行新股的评价体系,同时建立一个包括货币量指标和实物量指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综合经济指标体系,以全面考核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及经营质量。
供应商管理建议范文2
关键词:盈余管理 监管 诉讼 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5-0084-02
一、盈余管理概述
盈余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盈余管理一般是指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范围之内,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上市公司价值最大化而做出的会计选择。依据上市公司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靠程度不同,盈余管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合理性盈余管理,它是指上市公司管理层在会计信息可靠性原则允许的范围内实施盈余管理的行为;另一类是投机性盈余管理,这种行为更多地是过度利用会计准则与制度规定,使得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超出一般会计信息原则所允许的范围。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必然会引起上市公司及其利益相关者即会计信息使用者与提供者之间的冲突和对抗,这种冲突与对抗可以模型化为一种博弈行为。
二、盈余管理的前提条件与基本假设
1.假设上市公司、政府监管部门、投资者都是理性实体。
2.假设对于上市公司所选取的投机性盈余管理,政府监管部门存在查出与未查出两种可能性。
3.假设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完全依赖上市公司所提供的财务报告且无法识别上市公司采取何种盈余管理,只有当监管部门查出是投机性盈余管理时,投资者才会采取相应的手段,即向相关部门提出诉讼。
4.假设上市公司实施投机性盈余管理所获得的收益为P,这些收益包括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行为所获得的财富转移价值;盈余管理行为被政府监管部门查出时,监管部门将对上市公司进行处罚,上市公司所付出的罚款额为F;同时投资者也将对上市公司提出相关法律诉讼,诉讼的收益S。那么P-F-S为上市公司实施投机性盈余管理被监管部门查出所获得的收益。
5.假设政府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检查费用(成本)为C,这些费用包括监管部门的人工费用和与被检查上市公司的沟通费用等。-C为监管部门检查而上市公司未实施盈余管理所获得的收益。D为监管部门实施监管并查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所获得的收益,主要包括对上市公司的罚款收入、上级领导部门对其的奖励以及公众的好评等。那么D-C即为监管部门检查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所得到的收益。同时假设B为监管部门未查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所遭受的成本,包括上级部门对其的惩罚以及公众的不好评价,此处B也可理解为监管部门未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检查。那么-C-B表示监管部门进行监管但未识别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所获得的收益。
6.假设投资者的诉讼成本为H。当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被监管部门识别后,投资者的诉讼收益为上述S。假设T为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使投资者所遭受的损失。那么S-H-T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被监管部门查出,投资者进行诉讼后所获得的收益。假设投资者进行诉讼的概率为m,只有当诉讼收益大于诉讼成本与所遭受的损失之和时,投资者才会选择诉讼。
三、上市公司、监管部门与投资者三方博弈模型的构建
在相机行为混合策略下,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概率为p(0
因此,本文构建的上市公司、政府监管部门和投资者三方的博弈论模型的收益矩阵(如表1所示):
表1上市公司、政府监管部门和投资者三方的收益矩阵
根据上述三方混合博弈模型的收益矩阵分别求出其纳什均衡解。则监管部门的期望收益为:
E监=q{p[ab(D-C)+(1-ab)(-C-B)]+(1-p)(-C)}+(1-q)[-Bp+(1-p)*0]=pqab(D+B)-qC-pB
对q求偏导,得到■=pab(D+B)-C。令■=0,得p=■。
由上式可知,在政府监管部门实施监管情况下,增大a和b,即完善现有会计制度和监管部门的监管体制可以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概率。另外,增大D,即提高监管部门的收益也可以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概率,这些收益包括对上市公司的罚款收入、上级部门的物质奖励和公众的好评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监管部门监管的积极性,对遏制盈余管理行为有所帮助。上述式中p与C之间呈现正比例关系,即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而其未实施盈余管理的成本与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概率成正比,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为上市公司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当上市公司认为监管成本越高时,其实施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此时即使出现一些难以识别或在判断上无法达成一致的盈余管理行为需要经过大量的调查工作(即监管的成本越大),尽管这些调查在事后可能会被证明是不必要的,但是监管部门还是应恪尽职守进行相关的调查工作。
同样可以求得上市公司的期望收益为:
E企=p{(1-q)[ab(P-F-S)+(1-ab)P]+qP}+(1-p)*0=p(P-
abF-abS+abqF+abqS)
对p求偏导,得到■=P-abF-abS+abqF+abqS。令■=0,得q=1-■=1-■*■。本文将■定义为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行为的成本收益系数,该系数与监管概率呈反方向变化,即过高的系数会降低监管的概率。这可以解释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上市公司出于收益角度考虑,有机会主义倾向,会采取一些扭曲资源配置的寻租行为;二是在不完善的会计制度与监管体制下,监管部门监管的概率会更小。另外,提高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惩处罚款F和投资者的诉讼收益S,可以相应的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概率。
由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行为是否进行诉讼,取决于监管部门的监管概率以及能否查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求得投资者期望收益为:
E投=p{m[ab(S-H-T)+(1-ab)(-T)]+(1-m)(-T)}+m*(-H)=
p(abmS-abmH-T)-mH
对m求偏导,得■=abpS-abpH-H,令■=0,得p=■*(1-■)。本文将■定义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行为时的诉讼收益系数,该系数与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概率成反方向变化,即较高的诉讼收益系数会降低盈余管理的概率。同时,由于诉讼收益系数与监管部门实施监管且识别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概率具有联动效应,所以在会计制度与监管体制相对完善的情况下,■会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四、鉴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政策建议
1.完善会计准则体系,降低盈余管理的空间。通过上述模型分析可知,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可以有效降低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概率,降低其对社会的一些不良影响。改进会计准则体系,应从财务会计角度出发,通过完善的会计准则的制定,可以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
2.改进监管体制,创造良好的监管环境。第一,加强监管队伍的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监管人员要不断探讨盈余管理的具体表现形式,研究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背后动机。从现实惩治和体制完善方面来规范盈余管理行为,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利益,维持资本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第二,加强宣传,形成监管部门、投资者、审计部门与媒体等多方位的监督体系,为消除盈余管理行为创造良好的环境。
3.建立重复交易机制,强化上市公司声誉机制。根据博弈论的逆推法表明,任何有限次的交易都难以产生良好的合作关系。信任的一个关键前提是重复交易即无限次地博弈。要强化上市公司的声誉,必须建立重复交易机制。由于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管理者,所以应从建立管理者重复交易机制角度出发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解决目前博弈主体之间有限次的博弈管理,上市公司的声誉机制才能建立。
参考文献:
[1]邓春华.基于博弈分析的盈余管理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3,(2).
[2]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1).
[3]苏灵,史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政府监管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07,(2):3.
供应商管理建议范文3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基层管理“五个一”工程建设示范单位现场会,上午组织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区的村、油库、区的应急指挥中心和玉岩中学,刚才庆彪同志介绍了有关工程建设情况,市政府向第一批49个示范单位授了牌,区政府、黄埔区穗东街、增城市中新镇、南沙区黄阁镇乌洲村、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市第47中学等6个单位代表全市49个示范单位作了发言,各有特点,都做得很好,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对推进全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们这个会在区召开,说明区在基层应急管理“五个一”工程建设方面做得好。区长刚才的讲话给我们很多启发。区区委、区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认识很到位,而且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刚才石区长讲,第一,应急工作是大事,而且是心头大事,一定要把这个大事处理好,才有精力做其他工作;第二,应急工作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而且是要什么给什么,这个非常重要。当然,有的同志说,区钱多可以这样做。其实,这个钱每个区可以出得起,这个钱并不多。而且钱多有钱多的做法,钱不够也有钱不够的做法,关键是把这套机制、体系建立起来。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区才做得很好。刚才小华同志介绍了他们的做法。所以,怎么评估基层应急管理“五个一”工程建设工作,做得不好与不好的因素是什么呢?很简单,做得好,是因为领导重视;做得不好,是因为领导不重视。大家回去要给主要领导汇报,有些地方确实做得不好。原因是什么呢?我刚才讲了,关键是领导不重视。
8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我代表市在会上介绍了开展基层应急管理“五个一”工程建设工作,得到了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其他兄弟城市的好评。省政府正在推广我们的做法和经验。我们不要被其他兄弟城市迎头赶上。我们在宣传自己的经验,但我们的兄弟城市佛山和肇庆也有一些好的做法,我们不要被赶上。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为进一步规范“五个一”工程建设的标准和规程,市应急办牵头会同有关单位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应急管理“五个一”工程示范单位标准》,并以市府办公厅的名义颁发。今天召开的现场会,主要目的就是总结经验,进一步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全面提高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前段时间,市应急办还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到各区、县级市进行了调研。从各方面反馈的情况来看,各区、县级市都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各显神通,找差距、补不足、争先进,扎实推进“五个一”工程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下面,我就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五个一”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基层是预防、发现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主体,也是第一关口。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在基层迅速地实施先期处置,将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有效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实践表明,应急管理群众基础较好的地方,通常能有效地实施预警和应急处置,以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比如,东风日产公司导入iso质量管理体系,编写了应急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坚持持续改进的原则,努力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救援水平,有效地防范了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相反,如果基层预警缺位,应急保障不足,就会在灾难突发时难于应对,最终遭受惨重损失。因此,基层应急工作抓好了,我们的工作就成功了一大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对全市基层应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基层应急工作怎么抓,抓什么,没有现成经验可循,没有统一模式可套,要靠我们在实践中去摸索。因此,开展“五个一”工程建设,就是希望通过这五个不同类型的基层单位作为典型、作为样板,给其他单位树立榜样,以此来全面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刻理解、全面把握“五个一”工程的重要意义,抓好典型,带动全面。
二、进一步营造“五个一”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
通过前一段时间调研反馈的信息来看,各地的示范单位基本上都能按照《应急管理“五个一”工程示范单位标准》要求,建立了制度,制订了预案,完善了机制,组建了队伍,配备了装备,但也发现个别单位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宣传工作不到位,氛围不够。有的墙上没有应急工作的宣传栏,没有主要应急预案的操作方式,没有应急工作负责人的联系方式,还有的甚至连应急办的牌子都没有挂。这样我们就很难把应急管理工作融会到日常工作中去,就很可能在出事时才去找联系人、找应急预案。今天上午大家参观的这些单位,工作都做得比较好。各区(县级市)回去以后要对照进行整改,树立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标兵形象,为即将举行的亚运会增光添彩。
三、进一步提升“五个一”工程示范单位的水平
社会在发展变化,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的应急管理理念、预案、装备等都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一是示范单位的标准必须根据新的形势进行修订、调整,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拓展示范标准新内涵,尤其是在硬件标准建设上下功夫。各区(县级市)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提高街(镇)、社区(村)、企业、学校的示范标准。如区从一开始起点就高,要求所有街(镇)、社区(村)应急管理工作按照标准全面推进,不再确定具体的示范单位,全面提高基层应急管理水平;二是要对示范单位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进行一次考核调整。同时,市应急办和各区(县级市)应急办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指导,不定期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督促示范单位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也要摘牌;三是各示范单位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而是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推动我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进一步增进“五个一”工程建设的交流
实施“五个一”示范单位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试点、通过典型,探索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规律,指导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从实际情况来看,各个示范单位各有千秋,都有一些好的做法,比如黄埔区穗东街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家访居民群众工作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全面、准确地掌握街道实际情况,做到了“大事不出、小事少出”的目标。黄埔油库、第47中学、玉岩中学的应急预案、科普宣教、应急演练等工作都抓得很到位。大家要相互学习借鉴。今天的现场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大家可以多多交流,取长补短。但这不够,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扩大交流面。现在全省都在开展“五个一”工程建设。很多兄弟城市都有一些好的做法,比如深圳、珠海都做的不错。市应急办要组织基层的同志去观摩学习,把好的做法带回来。各个区(县级市)之间、各个示范单位之间也应该相互走动,相互学习,共同的目标就是把基层应急 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五、进一步掀起“五个一”工程建设的
这次现场会上,给各示范单位正式授牌,标志着我市应急管理“五个一”示范单位全部确立,也标志着我市“五个一”工程建设从创建阶段进入总结推广阶段。各示范单位要认识到自己是市的示范单位,代表着的形象,一定要珍惜荣誉,高标准要求自己。各级各部门要及时总结并推广示范单位经验,在全市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真正发挥示范单位的带头和引领作用,全面推动我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科学发展。
六、进一步做好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市应急办成立后,就着手编制了我市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对全面、深入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十一五”工作已接近尾声,要切实做好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的评估工作,认真梳理,看看完成了哪些工作,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列入下一个五年计划。要组织力量认真做好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盘子中。各区、县级市也要抓紧做好这项工作。
七、进一步做好亚运会应急保障
供应商管理建议范文4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供应商选择;供应链
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许多企业的管理模式开始从生产经营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在不断完善企业生产管理的同时,更注重全面的经营管理,不但要优化内部的管理,更要从供应商的物资供应、产品加工、销售这一。供应链。出发,进行全面的优化。供应链的管理思想为使食品工业重现活力提供了重要启示。随着社会的发展,食品供应链正变得越来越复杂,要使消费者的健康得到充分保证,那么这条链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足够牢固。建立食品供应商选择机制,可以让我们对原料来源工厂的质量和安全机制进行有效地评价,发现薄弱点,协助供应商的完善和提升,为确保整体质个供应链的连贯和有效性提供有力的保障和维护方式,从而使产品的可追溯性得以保证。
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食品企业对供应链有效维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日益凸现。本文主要分析我国食品加工企业供应链中对供应商选择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食品加工企业通过进行供应链中供应商选择管理以保证质量安全的对策。
1.我国食品加工企业供应商选择的现状
1.1 供、产、销系统没有形成供应链
由于市场信息不灵,造成盲目生产。有些食品企业不调查市场需求情况,盲目地生产市场已经滞销的产品,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未能按新的市场信息组织生产。
1.2 对供应商缺乏真正的选择
食品加工企业传统的采购没有对众多的供应商进行分析、比较、考察,只是凭借采购人员的以往经验而进行采购。往往从短期效益出发,挑起供应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失去了供应商的信任与合作。食品加工企业的供应商范围广泛,既包括从农民手中直接获取原材料,也包括提供食品添加剂的企业和提品包装的企业等。同时各种供应商数量也越来越多,原材料的价格有高有低,质量良莠不齐。食品加工企业传统的采购没有对众多的供应商进行分析、比较、考察,只是凭借采购人员的以往经验而进行采购。往往从短期效益出发,挑起供应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失去了供应商的信任与合作。传统的食品加工企业没有认识到供应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与供应商缺乏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
1.3 企业人员素质低
在食品加工企业中,采购人员不仅不了解供应商的需求,不了解本公司或企业的需求,而且不具有成本意识与价值分析能力。为了在采购中获得较多的好处,往往原材料的采购价格过高,继而产品的成本过高,最终导致产品没有价格竞争力,产品无法在市场上立足。采购人员常常很少关心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的质量,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质量不合格,无法进入市场。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国食品加工企业管理体制与运作模式与现代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相差甚远.无法适应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为了使我国的食品加工企业能在当今这种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下去,必须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针对我国食品企业管理现状,需要探讨具体,简捷,适合我国国情的供应商选择评估方式,以便于更多的中小型食品企业使用。
2.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2.1 GMP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是良好操作规范的英文缩写,GMP要求在机构、人员、厂房、设施设备、卫生、验证、文件、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产品销售与回收、投诉与不良反应报告、自检等方面都必须制订系统的、规范化的规程。
2.2 SSOP
SSOP(Sanitation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卫生标准操作程序是食品加工厂为了达到良好操作规范所规定的要求,确保加工过程中消除不良的因素,使加工的食品符合卫生要求而定制的,用于指导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实施清洗、消毒和卫生要求而定制的,用于指导食品生产过程中实施清洗、消毒和卫生保持。
2.3 HACCP
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 是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的英文缩写,是用于对某一特定食品生产过程进行鉴别评价和控制的一种系统方法。该方法通过预计哪些环节最可能出现问题,或一旦出了问题对人危害较大,来建立防止这些问题出现的有效措施以保证食品的安全。即通过对食品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危害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CCP),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监控手段,使危害因素降到最小程度,并采取必要的验证措施,使产品达到预期的要求。
2.4 ISO体系
ISO9000体系较广泛的应用于各种企业,后来ISO22000的推出更在以前的基础上丰富了安全的控制理念,并且把整个控制延伸到整个供应链。
ISO22000:2005是按照ISO9001:2000的框架构筑的。同时,他也覆盖了CAC关于HACCP的全部要求,而是为构筑更为集中、一致和整体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一个框架,并将其与其他管理活动相整合,如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等。
3.供应商的选择
3.1 供应商选择范围的确定
对新供应商进行供应商资格审核。考虑到企业本身的情况和供应商的资质,一般分为以下几个象限中的情况,如图所示。
供应商没有(或部分缺少)
第三方审核结果
企业有条件到现场审核
II 供应商有第三方审核结果
企业有条件到现场审核
I
供应商没有(或部分缺少)
第三方审核结果
企业没有条件到现场审核
III 供应商有第三方审核结果
企业有条件到现场审核
IV
建议优先把第I象限的供应商列入候选择目标。供应商有第三方审核结果,而且企业有条件到现场审核。这样会对供应商有一个全面、量化的评价,且又不会花费过多的评估精力。此类供应商一旦被选定,后期的监督管理也容易进行实施;第II和第IV象限的供应商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第II象限的情况是:供应商没有(或部分缺少)第三方审核结果,但企业有条件到现场审核。在企业自身审核人员专业技能较强的情况下建议把此象限的供应商首先列入候选目标。因为虽然供应商没有质量和安全体系的审核结果,但是企业自的审核人员有能力自行进行现场评估,只是需要花费较大精力,但同样可对供应商进行全面、量化的评价。
第IV象限的情况是:供应商有第三方审核结果,企业没有条件到现场进行审核。在企业自身审核人员缺乏或者专业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建议把此象限的供应商列入候选目标。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第三方的审核结果弥补自身专业能力的不足,但由于没有到供应商现场进行实际审核对供应商的了解会缺乏全面性;第III的情况建议企业不予考虑。除非有特殊的原因,比如资源紧缺,同时该原料的危害风险小或容易在进货检验和使用过程中加以控制。即使企业一旦选用了此类供应商,也建议随时寻觅可替代供应商。
3.2 供应商选择的步骤
企业首先判断要采购的原料属于哪一类,对应下图中相关类别原料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加权比,把企业现有的第三方审核结果进行计算,如果供应商的某一体系无第三方审核结果,我们可先对此体系进行评价。
在有多个备选供应商时,可凭借最终加权总分判断优劣,选择加权总分最高的1~3家供应商,只有1个供应商备选时,看结果是否能达到公司设定的常规期望值。
样品测试和资格认可审核均通过后,可对供应商予以初步认可,以备采购部门结合成本等采购角度的评估结果选用,全部审议通过后,列入公司认可供应商名单。
对不同种类的食品原料供应商,采用相应的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的加权模式进行评估,既节约审核成本,又突出审核的侧重点,有效地利用企业和社会资源,并最大限度确保原料的质量和安全。尤其对于一些人力财力有限的中小食品企业,无法对每一原料的供应商和距离较远的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这时就可以充分利用第三方的结果,使供应商的选择在最大限度上处在了可控状态。
4.供应链管理思想
所谓供应链管理,就是企业通过一个完整的、集成的信息系统将自己的供应商、采购活动、库存管理及必要的财务活动统一管理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供应商优化选择的效率,提高企业的采购效率和透明度,节约采购费用和采购资金,降低企业库存,提高资金周转率。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要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Right Product)能够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 Quantity)、正确的质量(Right Quality)和正确的状态(Right Status)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 Place)——即“6R”,并使总成本最小。
对供应商的选择也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支撑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送到消费者手中,形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在目前供、产、销系统没有形成“链”的情况下,需要建立供应链管理思想,针对供应商的选择方面,需要做到的是:
食品加工企业根据自身的状况,从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角度精选少数供应商,帮助供应商实现规模的经济性,降低供应商的生产成本进而在保证供应商利益的前提下降低食品加工企业的采购成本。与供应商建立起来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帮助双方简化签订合同的手续,降低交易成本,保证供货质量和供货渠道。
采用现代企业供应链管理,并努力优化供应链管理的业务流程,将是现代企业的一场新的革命。供应链管理的这些思想为解决食品加工企业存在包括供应商在内的主要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卫蓉,钱和.食品安全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供应商管理建议范文5
关键词:供应商管理库存;军事供应链;供应商评选
军队如何节省人力成本,满足各级部队后勤需求,建立一个方便快捷、现代化的军事供应链环境,使我军官兵专注于战训演习等核心任务,寻找以及创造更好的后勤支持效益的方法是军队当前要务之一,本文认为必须引入现代的库存管理方法。
1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涵义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是一种在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VMI要求组织内部与组织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供应商内部、制造商内部的不同部门要紧密合作,保证按时供货。
从文献中发现,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库存成本,供应商可以更准确的了解并预计材料的进料情况,因此库存可在计划下提高周转率,并且使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效率发挥出来,但是如果要使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能有效的导入及运作,军队后勤人员还必须筛选出适合的供应商,这是现阶段运作VMI成功的首要条件。
2军事供应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未能以供应商管理理念为驱动
军事采购是指支付货币以获得军需品(军事机关各种装备、补给品、技术资料与书刊,经国防部认定军事用途所需物品)的交易行为。目前军队的军需采购仍然视为后勤辅助行为来管理,片面强调采购管理只是节约成本的一种手段。
2.2以成本为主导选择供应商
采购项目可区分为军需品及非军需品两大类,军需品按照国防部分类,可细分为机器设备、燃料及石油产品、建筑材料、个人用品、弹药、医疗军需品、修护零部件及其它方面军需品。
对于军队后勤来说,采购的质量和充足的货源是最重要的,一旦供货出现问题会影响军队的正常运营,目前虽然使用了多供应商模式来进行货品组件的供应,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由于偏重于成本而选择供应商总是存在着质量问题或者供应商的原料低廉,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具体事故原因跟踪见表1。
2.3侧重于评价人员的主观判断
供应商的不法行为也是军品采购贪污舞弊案的主要原因,概因现行的军事供应商的选择评价结果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用脑袋和人情来决定,而不是用科学的指标体系来决定,因此出现了种种贿赂、游说以及用退伍后利益来诱惑等方法,以此影响军队里有采购决定权的人员。在采购的招标、中标中屡次出现索要承包回扣、以次充好、劣品当良品的事例,或是在中标后发现没有合格的生产能力借故拖延交货、毁约、倒闭等。因此,供应商管理在军事采购制度中应格外注意供应商的排查,如何科学的客观的选择供应商是我们思考的重点,应本着着重防范舞弊案、建立考核制度、提升采购人员素质、强化采购商品信息公开的想法,让非机密军事物品采购在政府采购法阳光化要求下,让采购制度更加完善。
3军事供应商管理库存的重要性
军事机关采购的主要任务在于经由任务需求、计划拟定,并结合预算,根据军事任务需求、结合月度评估、工作计划、年度预算,以经济有效的方式,根据整体的计划、时效与价格等因素,按期获得适合数量和质量的工程、财物、劳务以支持军队战备需要。整个供应链应按照现行军队武器系统装备的采购计划作业程序进行,预算经审议通过后,才能提出采购计划办理采购。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剖析不足,本文认为军事供应商管理库存可以带来以下变化:
(1)适当采取委托外包可以使军队部队专注战训本职工作。
面对上述种种困境,如果贯彻了供应商管理库存理念,参考企业外包的作法,将部分非核心的国防业务委托给民间企业组织来执行,让民间企业以专业的知识、技术与装备提供军队专业的服务,相信必可减轻军队作业人员负荷,提升军队后勤支持的效能。
(2)减少人为判断,采用科学的采购衡量指标。
军队采购单位并未确实执行采购效率指标,或是极少主动评估供应链管理效率的表现情况,与企业界主动进行采购效率改善有明显差异。因此,本文建议军队采购最高主管机关应建立一套采购衡量机制,再交由各级采购单位依照不同军种、不同类别、不同金额分别建立采购绩效指标,才能以有限预算完成日渐繁重的采购任务。
(3)根据供应商绩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由于政府采购法规范,军队采购人员为了节省采购时间长度,在采购方案选择方面,自然A向以集中采购为重;面对标准规格类别,由于供应商众多,质量规格一致,统一的供应合同尚可满足需求;但对于质量规格较复杂类别,也无法获得供应商承诺的长期改善质量及持续降低成本向更高层次发展。
供应商管理库存理念应适时运用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相对于民间企业采购大多以伙伴关系与策略联盟作为供应商选择基础,以建立长期质量保证和成本优势,军队单位应学习建立伙伴关系与策略联盟的理念,并适时运用在供应链管理方面。
4军事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管理流程
推动VMI必须对VMI的作业流程了解清楚。VMI模式包含两个模块:一个是需求计划模块,此模块的管理重点在于帮助供应商做库存管理的决策,以进行预测需求计划,产生建议的订单给客户;另外一个是配销计划模块,利用VMI配销计划模块可以计划库存与实际库存量,并且可以知道库存量可维持多久,也就是说供应商控制客户的存货与补货水平,因此供应商的资格条件在VMI供货模式的评选上自然变得重要了。
本文建议,军事供应商具体的选择和管理流程如下:
(1)拟定正确策略,选择良好供应商。
良好的供应商可以协助后勤机关获得物美价廉的物料,包含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确保交货期限,确保运作顺畅,不会发生停工待料现象。在全球运筹的供应链体系中,良好的采购能有效节省生产前置作业时间,降低原物料存货数量,可节省生产成本。具体寻找供应商流程见图1。
(2)建立考评体系。
对不同的供应商应该做出不同的选择,对其考评不应只采用主观的评价,要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以AHP模式建构供应商评估架构,考虑包含供应商业务水准、生产优良率、质量可靠度、经营环境等因素,并进行因素两两比较来选择适当供应商,以降低采购成本,见图2。
(3)委以供应商重任。
供应商管理建议范文6
关键词:CH医院;药品供应商;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3-0027-02
一、问题的提出
医院服务业在国民生产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行,医院管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其中,药品的采购作为医院支持性工作的重要的一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医院服务工作的质量,因此药品供应商的管理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
目前,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军医药市场,药品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作为医院药品的供应商服务质量良莠不齐。面对这一局势,如何对众多药品企业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选择恰当的药品供应商,并对其有效管理,越来越成为医院管理者和学者所关注的一个焦点。
二、CH医院药品供应商管理体系(流程、评价体系)
CH医院作为S省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一流医院,对于S省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该医院由于其影响力,服务于来自全国的数量众多的患者,对于药品的需求量相当巨大,同时也对药品采购的质量和时效性要求相当高。因此,该医院选取了几家实力雄厚、口碑较好的药品生产企业作为其供应商并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其选择药品供应商的具体流程如下所示:
三、CH医院药品供应商评价体系
1.商家基本资质和能力评价评估,基本资质主要是指药品生产商为了开展业务活动必须的资质证书,如经营许可证、产品注册证、近期药检报告书、药品质量标准等。能力主要是商家的生产能力、财务能力以及设备能力等,包括商家财务情况、设备设施、员工素质、供货的及时性、短缺药品的供货能力、后续研发能力以及处理突况的能力等。
2.商家产品极其实际使用情况评价。主要是指产品的价格水平评价和质量评价。质量评价主要是指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是否出现质量问题以及质量问题的大小程度。包括药品的外观质量完好率、临床反应质量不合格率等。
3.合作状况评价。该项评价是针对已经和医院建立供应关系的商家的评价。包括供货额及该厂供货额占医院总采购额的比例,合作年限,合作融洽关系等方面的评价。
四、改进CH医院供应商管理的建议
1.实施供应商动态管理
“有竞争才会有活力”,适当的竞争有利于管理的改进和更加完善,医院供应商的管理也应该如此。CH医院作为全国著名的大医院,在药品供应商中具有较大的利益诱惑。在这样一个CH拥有主动权的情势下,该医院对于供应商的管理可以站在一个有利的地位。对供应商实施动态管理,即对于已经成为医院合作伙伴的供应商为了确保医院药品供应质量和效率都得到保证,对其实施定期考评,一般考评周期为两年,对于考评结果好的供应商,继续保持与其的合作关系,并可以延长合作期限;对于考评不合格的供应商则应该警告或者解除合作关系。
2.建立完善的供应商信息系统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供应商信息系统,保管供应商的各种信息,包括供应商法人授权委托书、企业经营许可证、药品许可证、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以及经营特殊药品的审批证明等信息,并不断更新以及定时核查这些信息,检查供应商基本信息是否更改、证书是否过期,确保供应商企业及其产品合法且质量过关,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3.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应急体系
药品对于一个医院的重要程度显而易见,任何一家医院都不可能在没有药品的情况下进行运作。此外,药品的及时供应也是医院运作的一个必要要求。与供应商合作关系的建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药品的及时供应,但是,在这过程中,仍然要保持警惕之心,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和应急措施,以保证在药品供应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药品的供应仍然能够得到保障。这就要求医院管理者要有风险意识,成立非正式的风险应对组织,制定应急措施,以防范和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