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习互联网的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习互联网的技术范文1
【关键词】互联网+ 高中 信息技术 教学
信息技术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的技能,因为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离不开这项技术。“互联网+”与高中信息技术相结合,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够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能够得到大幅提高。
一、利用“互联网+”获得更多教学资源
1.通过互联网获取相关知识
信息技术是发展变化非常快的,书本上的一些知识由于更新变化较慢,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且课本上的知识往往比较简单,涵盖的知识面也不够广泛,互联网与信息技术课程紧密相关,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且通过互联网随时掌握信息技术最新的变化,进而把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可以通过最新知识的学习,随时了解信息技术的变化,为他们未来的信息技术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互联网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比较简单,而且计算机教学在高中阶段也很难收到重视,很多教师、家长和学生都认为计算机教学并不重要。而过去的计算机教学往往教师都是进行简单的讲解,更多时间都是在让学生进行自由练习,在学生练习之后考核他们的学习成果。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经常会自顾自地进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对学生进行教学,也可以将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展示给学生观看,例如一些网课资源和视频资源对学生学习都是非常有益的。
3.在“互联网+”时代要积极改善教学条件
信息技术非常依赖于教学设备,也就是电脑、网络设备和一系列的多媒体设备,这些设备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现在很多高中配备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比较落后,这是因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并不重视。当总理提出“互联网+”的概念之后,各行各业都已经认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也应该借此机会争取更多的支持,积极向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改善高中信息技g课堂的教学条件,使得学生能够使用更新更好的设备完成信息技术学习。
二、利用“互联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帮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大部分学生并没有非常坚定的意志,并不能够认识到学习一种知识的重要性。在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获得高考的成功,而信息技术是高考并不涉及的课程,这也就是使得很多学生没有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也可以向他们展示信息技术的神奇,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实现一系列只有才电影中才能够看到神奇功能。当学生们看到这些时,很容易就会对信息技术产生足够的兴趣。
三、利用“互联网+”加强学生课后学习
在过去,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之后,给学生安排课后学习任务只能够让他们回家自行练习,在下次上课时进行检查。而在“互联网+”时代,教师不但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学生传递一些知识,让他们在课前自行预习,还可以在课后随时通过互联网与学生练习,把最新的消息和知识传递给学生。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及时通过互联网向教师进行反馈,把作业提交给教师,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进行检查,提出有针对性的评判和意见。甚至在必要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与所有学生同步进行互动,进行互联网教学,这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学生们也会通过这种过程培养出优秀的计算思维。
四、利用“互联网+”帮助学生完成各学科的学习
“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到各种资源,原来我们想要寻找到一个知识点可能需要翻阅很多本图书,而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只需要敲击键盘并点击鼠标,很快就能够搜索到这些知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但要注意本门功课的教学,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培养计算思维。学生能够熟练的应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之后,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更多对自己各门功课学有帮助的资料。而这一寻找过程能够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提高各门功课学习的能力。特别是一些与信息技术有着共同性的功课,例如数学、物理,“互联网+”的学习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些功课。
结论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学习这种功课对于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课程有了更重要的意义,同时将“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 李荒. 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0 (04):18-20.
[2] 彭景. {中信息技术课中以基于项目的学习促进学生合作的行动研究[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学习互联网的技术范文2
关键词关键词:互联网技术;教学管理;实证分析;TCP/IP协议
中图分类号:TP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1002402
0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为网络教学管理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学管理应用是一个关于互联网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过程,也包含了计算机应用和互联网在教学管理评估中的过程。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教学管理提供更好的管理途径,通过采用网络技术和系统结构的浏览器/服务器来分析和设计教学管理系统,将使所有教学工作进入系统,并完成所有任务的日志记录、维护和印刷的数据,解决当前教学管理中繁琐的文字与统计工作、网上考试、作业管理和教学资源管理。总之,互联网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是对传统教学管理的一种补充,也是一种时展的创新,必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1互联网技术在教学管理领域研究现状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用信息技术来支持自己的业务,以适应其快速发展并提高管理效率。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通信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更多的新技术将被用来探索信息管理系统。互联网技术在教学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威金斯所述,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学管理的过程就是识别、获得并提供使用形成决定考虑可用的选项。一些专家也指出,互联网技术在教学管理领域评估的基础是一项系统的决策过程,涉及识别、采集和解释信息。摩根&沃森认为,通过互联网技术在教学管理领域评估的教学、学习、教师、学生、家长、管理员和教育规划者将有一个良好的基础以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1\]。
2教学管理中互联网技术应用
教学管理中的互联网技术如局域网,其使用传统理论的净结构与拓扑结构,同时,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可以实现任意两点之间的点到点通信,依靠Web服务和其它互联网服务,它可以完成前所未有的功能\[2\]。基于局域网的教学管理应用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分别为远程登录、系统管理、数据变化、数据检查、数据维护,如图1所示。
如图2所示,基于局域网的教学管理具有以下特点:局域网使用TCP/IP作为其传输协议的网络;是一个小型企业内部网,通过它可以发送各种各样的信息,保持内部网用户了解最新信息;采用统一的图形和用户界面,局域网将比之前使企业用户在调用所有的数据网络方面更快捷;使用连接技术连接在线动态数据库,它可以继续使用现有数据并保护现有的教学管理;强烈的开放性和膨胀系数可与其它系统集成使其增加新的功能。\[3\]
3实证分析
日益普及的互联网应用程序(最佳技术系统、综合通信、电子邮件和互动网络)为构建网络教学管理系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互联网成为教学管理领域的最佳介质和有效方法。在学校的教学管理领域应用互联网技术是公认的教学和管理策略的一部分,在教学管理领域内教学、学习、管理和评估是不可分割或隔离的,教师可以找出学生弱点和长处以及潜在的问题,并对学生采取适当的操作\[4\]。教学管理中互联网技术应用可以吸取专家系统的概念,为教学管理提供丰富的管理评估,其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在系统功能测试中,有19项具体描述性注释的功能系统教学管理评价中,对信息预测可靠度的实证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
表2教学管理对信息预测的可靠度实证统计分析
项目1SA(%)1A(%)1NS(%)1NA(%)1SNA(%)易于理解和实现13.3016115.601010适用于教学、学习和评估127.80161111.11010容易连续修正150.0014415.601010可以定时更新150.00150101010检查很容易和快速150.00150101010受试者自我教育127.80172101010问题可以很容易准备138.90139111.1111.110评估标志可以立即执行122.20156111.1111.110学生可以得到反馈后,立即进行评估127.8016115.6015.6010学生总是可以使用一个问题学习133.3015615.6015.6010老师们总是可以反映出教学结果161.10161015.6010老师和学生可进行没有边界的交互138.9015015.6015.6010即使没有老师仍然可以继续使用155.60144101010教师可通过系统与所有学生单独交互144.4144111.11010通过使用这个系统可以连续评估138.9015615.601010学生就会有很大的学习动力144.4015015.601010如表2数据所示,针对互联网技术的教学管理系统研究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对教师在规划、组织、准备、管理、实施评估和得到教学即时反馈方面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最重要的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学管理系统允许学生与教师互动交流,教学能够及时反馈,根据评估数据统计来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学管理系统能够提供设施,方便教师教学及学生管理\[5\]。
4结语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信息时代的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各种管理系统越来越广泛,互联网技术作为一个强大的工具技术来支持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图形化用户界面,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维护和扩张功能,同时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易操作性,使得教学管理更标准、更科学、更高效。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学管理系统有一个巨大的潜在的未来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孙刚.浅论学校网络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6):4041.
\[2\]王岩.浅谈计算机中的自主教学\[J\].成功:教育,2010(4):113.
\[3\]王泽德.浅谈基于计算机辅助教育的我国现代远程教育\[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2):8183.
学习互联网的技术范文3
1.1移动互联网学习的定义
关于移动互联网学习,目前尚未给出准确的定义,因此,本文通过结合移动学习与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尝试给移动互联网学习下一定义。移动学习的概念,概括而言是指一种通过运用移动计算设备,以达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是移动计算技术与数字化学习技术嫁接的产物,代表着学习的未来[1]。而移动互联网主要是指第三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它通过高速数据传输,可同时传送声音和数据信息。综合两者特征,本文给出的概念如下:移动互联网学习是指利用现代数字化通讯设备(如智能手机,移动电话、掌中电脑等),让学习者摆脱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
1.2移动互联网学习的特点
第一,从性质方面来说,移动互联网是一种数字化的体现,移动互联网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一般的学习不同。第二,从技术层面来说,移动互联网学习的技术基础是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第三,从学习方式来说,移动互联网学习是通过移动设备实现的,因此具有移动性。第四,从学习容来说,由于移动互联网包含丰富的信息,所以移动互联网学习的过程也是信息筛选的过程。基于对移动互联网学习定义和特点的分析,不难看出其与一般的学校教育方式有着显著的差异,特别是其不受时空限制,具有移动性这一特征,与体育教学所追求的灵活多样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如此说来,移动互联网学习的运用对体育学习的影响不容小觑。
2移动互联网对体育学科知识学习的一般影响
2.1移动互联网对体育学科知识学习有利的影响
2.1.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课堂教学以传授程序性知识为主,而移动互联网以传播事实性知识为主。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使得学生极为苦恼,学生想学的在学校得不到很好的满足,也就理所当然的求助于移动互联网[2]。伴随着移动网络功能的日益增多,学生可以用手机连接到互联网,从互联网上了解丰富的信息,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处于主动地位,学习只是以自我为中心,可以遵循自己的兴趣、个性去接受信息,拓宽视野,有着较大的自由度,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也提高学生收集体育信息的能力,为以后体育研究型性学习的发展打下基础。2.1.2拓宽了学生间的交流范围和打破了师生间的交流阻碍。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使信息互相传递变得更便捷,学生通过QQ等聊天工具,进行学习交流,交流的人群不仅是自己熟悉的朋友,也有陌生人,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交流,通过浏览周围的网络状态或者分享自己好友的信息,让自己或者他人通过你的状态获取更多的信息,结交更多的朋友,这样循环,互相交流,社交范围也越来越广[3]。对于师生间交流最大的阻碍就是角色平等问题,通过移动互联网这个平台,师生不再是课堂中的角色,两者角色地位有所改善,学生通过QQ博客等形式向老师报告体育学习的情况和遇到的困难,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不敢提问、害怕的心理,从而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教师的体育学习的评价方式不再以口头和书面为主,而是以数字化为主,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将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反映出来,学生任何时候都可以查阅出与自己相关的评价,突破了课堂交流这个限制,并且对于学生的疑惑,老师可以迅速的给予答案,这样更容易帮助学生体育的学习[4]。2.1.3缓解了体育的学习压力。体育的学习不论是在技能学习,还是备战各类考试,还是参加各种级别和类型得到比赛前的训练都有一个承担运动负荷、累积疲劳和消除疲劳的过程。消除疲劳的方法很多,目的在于愉悦心情放松身心。移动互联网中的在线音乐和在线电影功能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听音乐和看电影来放松的机会和可能,能愉悦心情放松身心,从而对缓解疲劳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2.2移动互联网对体育学科知识学习的不利影响
2.2.1互联网信息的五花八门,杂乱无章,错误信息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由于移动互联网信息库的强大,很多错误的信息也在其中,有关体育的错误信息也比比皆是,学生没有经过筛选信息,错误地选用信息,导致对体育的相关认识的不正确,从而学习的是错误的东西,对以后体育其他技能形成、理论学习起了阻碍作用。2.2.2影响学生身体健康。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多的电子产品运用也越来越频繁,而电子产品的一个很大的威胁就是他的辐射。长期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代表———手机,会导致学习者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还会使学习者的眼睛和大脑处于过度疲劳状态,降低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对学生的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发育是极其不利的,严重时还会引起学生生理上的头晕、烦躁、厌食等多种症状,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终导致体育学习的不利影响。2.2.3过分沉迷于网络,造成体育学习的假象。由于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系统学习的时间远远小于上网时间,导致学习低效,并且有不少学生抱着不会就上网学习的想法,在课堂上不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和动作示范,使得听课的质量严重下降,更错过了与教师最佳互动的时机,而课后却因为没有头绪而不知道从何学起,从而造成了学习效果的下降。并且移动互联网学习利用零散的时间是优点也是缺点,随时随地进行的学习是零碎的、不完整的。对移动互联网学习的过度依赖可能导致学生的体育学习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影响学生系统的体育知识体系的建构,出现体育学习深度浅薄化的趋势[5]。
3移动互联网对学生体育学习的特殊影响
3.1移动互联网对学生体育学习的有利影响
3.1.1有利于体育运动技术的规范化。传统的老师的技术动作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刻,不难理解有些技术动作在完全具备了最基本的技术环节的同时也允许带有运动员的个性特征,而这些特征大多都是自己专业课老师的特征,就像平时在训练中动作一出手,大概就能辨别出是哪位老师的学生。而对于现在移动互联网在体育专业学生中的使用,也改变了这一现状,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可以利用互联网找到上传的标准技术动作的视频,在那些视频中每个技术动作的每个技术环节都被分解并一一的分析,一些要求标准动作的运动项目得以规范化。3.1.2有利于复杂技术动作的学习。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中的某个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视频教学,领会完成某个技术动作时哪块肌肉需要动员,哪块肌肉需要抑制,并且还可以通过调节视频播放速度,把完成的动作放慢速度以便能够透彻的学会技术动作。并且在休息时进行分析,观察每个技术环节有没有准确的完成,自己在完成技术动作时是不是全身协调有力地完成,并且可以随着训练时间的增长把所有的视频放一起进行比较,看看自己在完成领会动作有没有得到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3.1.3有利于刺激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需求。游戏是带着娱乐性质的,移动互联网中的体育游戏功能,能刺激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需求,这些游戏中有些是模仿现实版的体育运动项目,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也感受着竞技体育带给我们“视听盛宴”,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去尝试新的运动项目,从而促进学生体育运动项目的全面发展。
3.2移动互联网对学生体育学习的不利影响
3.2.1运动量的减少运动风险的增加。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使得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进行手机游戏、阅读、聊天等,无心思进行体育运动,不利于体育专项技能发展。在课堂中不认真听讲,而是私下手机上网,课堂注意力下降,使本来就具有风险的动作在完成过程中更容易出意外,影响教学质量。3.2.2抑制了一些需要创新运动项目的学习。一些需要创新、有新意的运动项目如艺术体操、健美操等,在这些项目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寻找相关视频或图片,在动作的创编环节因为网上有现成的,就不思考套用,动作都大同小异,不能突出学生对该运动的自己的理解,自己的风格特点,该运动项目的学习就大打折扣。3.2.3危险动作的盲目尝试。有些极限运动项目具有刺激、冒险的特点,同时危险性也较大,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观看,对视频中华丽的动作和刺激的情感体验都很感兴趣,盲目的去尝试,不了解该运动的特点,从而导致受伤甚至更加严重的后果。
4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体育学习的策略
4.1以户外体育运动的学习为主,移动互联网学习为辅
体育是一门以身体运动为手段的教育,它强调的是身体运动,而长时间的利用移动互联网学习更多的是强调脑力。而体育的学习必须以大量运动为基础,所以户外体育运动在体育学习中是必须放在重要地位的,然而在运动过程中都会遇到问题,这时就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这个媒介搜索相关的资料帮助解决问题,然后再到户外进行身体练习。将户外体育运动学习和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体育学习相结合,在满足学生基本的体育运动之外,还充分地让学生了解更多体育运动的知识。
4.2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不仅是在学习前人的动作,还要将自己的特色发挥出来,在学校的体育学习中,教师应该多让学生在不改变基本动作的前提下去创编技术动作组合,多提出相应的创新理念,周期性的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一层不变重复的动作组合进行批评和要求学生修改。
4.3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对防止一些极限运动项目盲目学习,教师要提醒并制止,告诉学生不能盲目模仿,让学生了解每项运动项目都有它的危险性,每项运动项目都不是看到的那样简单。
5结语
学习互联网的技术范文4
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利用互联网是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教师、学生、教学的角度,探讨了互联网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变革,“互联网+教育”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变革,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同时,互联网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挑战,如教师对“互联网+教育”认识与行动不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愈发明显,教学信息干扰与监控漏洞进一步凸显。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应该加强教师教育,组建自律学习群或学习型团队,优化高等教育的保障。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教师;学生;机遇挑战
当前,我们正处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我国正逐步形成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的路子。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渗透到教育领域,“互联网+教育”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教育行业该如何面对和适应“互联网+教育”的科学模式,既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点问题,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互联网+教育”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变革
“互联网+教育”改变了教师的工作方式,将教师专业发展推向了另一个高峰。一方面,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不断适应新课程改革与教育信息化的相应要求,特别要提高使用多媒体等工具的能力;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普及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便利,使教师专业发展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约束。同时,数字化网络资源使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师可以随时与同事、专家合作。
(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在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促成“人机结合”(人与计算机结合),人机结合也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多样化。“互联网+教育”使学校形态变成了自组织的智慧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时间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课程和教育服务。把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进行融合,通过位置感知、二维码等学习,让学习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互联网+教育”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泛在学习已经成为数字化学习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教学模式多样化
随着云技术、大数据的发展,教学模式从灌输式转向互动式。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与指导者,其从教学生知识转向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这一转化使得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增强。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正逐渐走进课堂,甚至还出现了“弹幕教学”模式,即在教师讲课的同时,学生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疑问发送到教师的课件屏幕上,增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既使问题及时得到反馈,又不会打乱老师的步调。
二、“互联网+教育”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教师对“互联网+教育”认识与行动不足
通过走访一些院校,笔者发现,在互联网背景下,部分教师认为“互联网+教育”就是下载相关教学课件、学习相关教学课程,并没有真正理清“互联网+教育”带来的机遇。这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更没有认识到应该利用大数据技术去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是一些老教师,不主动学习网络技术,还在坚守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愈发明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应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逐渐提升,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变强,同时对信息的辨识能力不断提升,追求个性化,喜欢图片、声音和影像。现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互联网学习平台的特殊性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没有规范的纪律对其进行约束,他们需要更高级别的各种移动终端和实体性学习资源。
(三)教学信息干扰与监控漏洞进一步凸显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信息资源的膨胀必然会对教学信息造成干扰。首先,在信息量庞大的网络环境中,学生很难找准学习方向。例如,在教学中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的时候却发现许多学生将注意力放在了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内容上。其次,互联网上信息的呈现方式决定了其具有无序性、重复性、不确定性,学生处于鱼龙混杂的环境,很难甄别信息真伪。除此之外,这种模式下学习的自主性很强,很难进行监控。
三、如何应对“互联网+教育”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加强教师教育
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教师要充分利用先进资源,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充分把握互联网带来的机遇。首先,对教师应该加强现代技术教育,使其熟练使用多媒体等工具,不断进行资源整合,利用互联网把教师、学生、教学融为一体,建立相应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交流;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设计移动互联网化的课堂教学,将互联网与教育进行融合;最后,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结构,同时应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将课堂知识与时事热点紧密结合。
(二)组建自律学习群或学习型团队
在学习生活中,由于互联网学习平台的特殊性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没有规范的纪律对其进行约束。虽然大学生在生理上已经成熟了,但不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律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仍较为薄弱,因此就需要组建自律学习群或学习型团队。在组建自律学习团队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建立学生间、老师间、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团体,通过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与合作交流。自律学习群有助于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监督,实现团队内外的双向交流,同时更好地共享资源。
(三)优化高等教育的保障
面对鱼龙混杂的信息,高校应该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上日程,提供相应的保障。首先,学校应该开展相应的课程,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课堂,让学生能够敏锐地辨别各种信息,对庞大的信息进行处理与选择。与此同时,让学生主动把网络规范与自身的实际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其次,建立相关的教师培训机构,使教师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鼓励与嘉奖游刃有余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老师。最后,积极鼓励在校教师与其他院校教师、各类培训机构、各类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
作者:梁建华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教育与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学习互联网的技术范文5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过程;改革
一、引言
“互联网+”概念在2012年被提出。在2015年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国务院要求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社会发展。
“互联网+”教育将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渗透到了教学的每个环节,实现了共享优质资源,减轻教师工作强度,促进教学开展,调动学生积极性,便于学生管理等目标。
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中,学生可以随时通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访问互联网,这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我们发现,“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因此,教师需要重新思考在课堂中的定位,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
二、“互联网+”教学过程的改革
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作为学习工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来完成教学过程,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取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1.教育资源的共享
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和大容量存储技术,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由封闭性到开放性的转变。借助互联网,在用户的下载和上传过程中,教育资源可以跨越校园、地区、国家,传输至世界的每个角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例如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就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学生可以在MOOC中学习,查看共享的教育资源,做到时时学习、处处学习。教师则可以通过这些共享的教育资源,拓展视野,了解更多、更全的课程相关内容,从而进行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
2.互动课堂的组织
在“互联网+”背景下,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和移动学习平台相继出现。教师不再是单一的讲授者,而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促进者。在教学中,我们调查发现,99%的学生都在使用智能手机。因此,我们可以将手机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让学生在教室中使用智能手机来学习,也就是现在受到广泛关注的BYOD。BYOD是“Bring your own device”的首字母缩写,即人们在学习和工作场所携带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行为。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手机上安装对应的学习软件,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做到课堂的互动。(1)课前。课前是预习阶段,是为课中学习做准备。在课前,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安排,自主查看微课视频、知识笔记、教学重点,在预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学习软件与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根据预习情况及时反馈。教师根据反馈的数据,设计、制订合理的课堂教学策略。(2)课中。教师按照制订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在课程讲解过程中一方面利用各种多媒体设备实现信息化教学,另一方面利用手机学习软件让学生通过签到、调查、答疑讨论、闯关、头脑风暴等多种形式参与到教学中来,激发其学习兴趣,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共同完成课堂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手机上记录课堂笔记,也可以共享课堂笔记,促进学生共同进步。(3)课后。课后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以及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扩充。教师可以通过常规作业和创新性作业,共享的视频、文字、图像等相关资料,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性学习,在总结课堂学习内容的同时探索新知识。
3.个性化学习模式的建立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特征也不相同。教师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挖掘学生的学习特征,优化学习资源,为其创设个性化的学习情境。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进行智能分析;然后在软件中定制一套学习模式,供学生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实时更新学习模式。例如,国内已经有部分游戏公司开发了教育类游戏。这种游戏将学习内容与游戏情境相结合,学生在游戏中通过闯关解决问题,遇到问题时也能通过自主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协作学习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是学生素质养成的目标之一。协作学习中分组很重要。在前期的学习中,学习软件会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信息决定分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下达教学任务,小组成员协商确定任务完成的方式和步骤,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资料、组织讨论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5.教学评价的自动化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判断教学过程的开展是否合理、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从而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传统的教学评价相对单一,而且存在阶段性问题,不能做到实时评价和全面评价。而将“互联网+”应用到教学评价中,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多方面采集教学信息,并快速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系统化的评价。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家长都可以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这样评价的数据不但准确,还有利于教师全方位地了解教W过程。
6.教学管理便捷化
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管理,省去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让教学管理更加自动化、便捷化、智能化。对于每节课的学生学习信息(出勤记录、课堂表现、学习情况等)和教师信息(上课进度、授课方式、授课效果等),通过大数据技术,经过数据挖掘,管理人员可以快速查看教学开展情况,进行教学监督、教务管理,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结语
“互联网+”教学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经验相对较少。但是“互联网+”各领域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因此我们需要大胆改革创新,进行有效的探索。伴随着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采用“互联网+”工具,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参考文献:
[1]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5.
学习互联网的技术范文6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生 影响 正确指导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介在中国迅速发展,我国网民人数呈现出加速增长的势头。互联网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已日渐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上网的主流是青少年学生,他们通过互联网了解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领域,结交许多不相识的朋友。互联网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1.对互联网的认识
互联网的特点是虚拟性、隐蔽性和开放性。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互联网的时候,其自身的道德观念尚未健全,且如今的校园计算机课多是对技术的讲解,缺乏有力的思想教育引导,所以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学生往往良莠不分,全盘接受。正因为此,对于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许多家长和教师表现出深深的担忧:一则怕学生上网无度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二则怕他们接触不良的东西而影响心灵的健康。因此,经常采取强制性的措施,迫使学生远离互联网。而青少年“网迷”们却认为当前互联网技术已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网上丰富的资源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使他们在学习中拥有了绝对的主体地位。互联网正以迅速、便利的传递文化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面对互联网技术的传播,教育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用正面的信息和宣传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
2.互联网对学生成长的正面影响
互联网信息的传播给学生的学习和交往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它克服了地域、时间的限制,大大加速和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可以和远在异地的朋友进行交流。互联网对学生成长的正面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
当互联网技术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已不仅局限于教师、书本与课堂。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资源,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并且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所以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查找自己需求的资料,在网上浏览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等。特别是换代更新较快的电子行业,新的元器件不断出现,其功能及应用在教材中很难找到,但是在互联网上新元件的资料则很容易获得。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课堂接受一些知名教授的讲课,进行问题的咨询和解答。曾经有问卷调查表明有15%的学生因上网而提高了学习成绩。
(2)加强学生与他人的交流。
互联网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一名成员都可以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交流。互联网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与人交往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性格内向的人带来压力,互联网却给了他们一个相对宽松、平等的交往空间。电子邮件、互联网电话等诸多互联网即时交流工具的出现,把人与人之间距离越拉越近。
(3)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互联网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主体,任何一个学生在网上,不论身在何处,都可以自主获取或、传播信息。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的兴趣及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相应的资源和动力。这样的学习区别于课堂上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性,具有多样性。互联网学习的多样性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得到提高,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互联网对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
科技的发展不断证明,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有有益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互联网也毫无例外地具有这种双面特征。互联网对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利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互联网信息传播具有任意性,形形的观念充斥其间,青少年时期既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期,又是人生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此时互联网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的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导致学生丧失道德规范。一些学生不能完全协调好网上与网下的关系,他们对自己在现实社会与互联网社会的道德要求实行双重道德标准,在互联网上放纵自己的行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在网上做什么都毫无顾忌,忘却了社会责任。另外,学生的电子信箱经常收到各种广告、商业信息,部分学生的电脑受到攻击后,便“以牙还牙”转而攻击他人电脑。这些在互联网上的不良行为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受到严峻的挑战。
(2)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互联网上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而且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学生对互联网的极度迷恋,严重的会出现“互联网成瘾综合症”。
(3)不利于学生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
在网上,一些学生认为正儿八经说话很累,奇形怪状的字符、花样百出的表达方式才叫酷,诸如“什么东东”、“鸭梨很大”等。这些互联网语言作为一种群体交流的工具,如果任由其发展,则对学生掌握规范的文字不利。
4.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
在互联网信息泛滥的今天,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一直是教学工作者探讨的问题。结合教学管理经验,我们一般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充实学生的生活,多开展集体合作性活动,让学生围绕主题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制作班级网站比赛等。
其次,在网上对学生进行教育。鼓励学生到喜欢的网上阅读,并发表见解、意见和建议。教师可在留言板上对学生及时回复并加以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搜集资料并充分发挥想象,制作成电子贺卡或Flas发送给同学。这些学习过程,使学生在掌握互联网知识的同时,又启发了创新意识,从而提高了综合素质。
最后,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报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责任意识,提高识别信息、认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妥善处理和对待网上的各种信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薛武,江国祥.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