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选品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产品选品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产品选品方案

农产品选品方案范文1

一、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

河南省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尝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适应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逐渐发展起来的。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总体发展态势良好。

(一)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河南省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在2008年就已经达到11674个,其中属龙头企业带动型的5724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421家;有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3家,省重点龙头企业343家,市重点龙头企业1200多家。2007年底,全省粮食加工能力达到3450万吨,居全国第1位;肉类、奶制品加工能力分别达到578万吨、255万吨,分别增长18%和47.5%。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达2000亿元以上,位居全国第二;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为6.3%,占中部的32.1%。目前,河南省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和速冻食品生产基地,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和60%;食用菌、味精、方便面和调味品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二)产业化基地建设推进迅速

各个地区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中、龙头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强化产业集聚,初步形成了以豫北、豫中南为主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豫东平原奶业养殖基地、中原肉牛肉羊、京广铁路沿线瘦肉型猪、豫北肉鸡、豫南水禽等一批优势农业产业带。例如,新乡的优质麦、灵宝的果汁加工、永城的面粉产业、汤阴和临颍的食品、孟州的玉米加工、淇县的肉鸡、潢川的水禽等。

(三)涌现出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

经过大力发展,河南省已创出了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名牌农产品,例如,“华英”鸭、“大用”鸡、“金苑”面粉、“三全凌”汤圆、“思念”水饺、“莲花”味精、“双汇”火腿肠等等。国家商务部评出的2006年“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4家入选,占河南省全部入选品牌的一半。目前,河南省有16家企业的19种产品荣获“中国名牌”称号,占全省“中国名牌”总数的60%。

(四)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近些年来,河南省高度重视农产品市场体系网络建设,通过依托基地建市场、多元投入办市场、组织农民闯市场,逐步形成以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为核心,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为基础、农民贩销大户为依托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此外,还大力开拓省外和国外市场,积极发展期货市场、农产品信息市场等。

二、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少,产业链条较短,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除双汇、莲花、三全、思念等企业外,全省大部分龙头企业规模还不够大,品质好、科技含量高、深加工、高附加值的“高、精、尖、新”产品不多,无法做大做强整个产业链。全省农产品加工率只有40%-50%,其中,二次以上深加工仅占20%,而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率一般在90%以上。发达国家农业初级产品与加工品的产值比例为1?U5左右,而河南省还不足1?U1。河南省小麦加工能力虽然占小麦生产总量的2/3,但主要还是以面粉加工为主,而且产品品种少、档次低,附加值低。农产品加工增值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限制了产业链的延伸,也影响着辐射带动能力。

(二)农民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产业化的效果。河南省农民就整体而言,存在着文化层次低、技术素养不高等缺憾。河南省调查总队对420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2008年平均每百个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最大达77.6%,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仅占15.2%,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仅占1.4%,仍有5.8%的文盲。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多数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能够看懂农业科技书刊的人数不多,因而导致农民科技素质较低。受文化、科技方面低素质的局限,农民大多只满足于低水平、小规模的小农经济,而对大规模的农业土地经营和农产品加工销售既缺知识又缺资金,导致了目前农副产品生产处于低水平饱和状态,难以形成各有特色可占领市场的优质品牌,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较差。

(三)农户与企业之间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造成在产业化过程中农民利益受损

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最终目的在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企业在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产业化组织形式中,应该是实现企业、农户二者互利双赢。但现实中大多数的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还不健全,利益纠纷时有发生,而往往受损的多是组织松散、谈判能力较低的农户。例如,对于比较多见的合同农业,当市场出现波动、某种农产品难以销售时,企业拒绝收购或压价收购农产品,导致农民利益受损。信阳市所属的一个县的棉麻厂为解决企业的原料问题,曾与本地近万户农民签定苎麻协议,但后因市场疲软等种种原因拒收,使农民蒙受不少经济损失。这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让利于民的主旨相违背,同时也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长期健康发展。

(四)农业产业化发展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

龙头企业的发展、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农户的生产、农业科技创新乃至农业产业化所需的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可以说,农业产业的产出水平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投入的资本。而目前,政府财政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过低。河南省财政支农占全省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从1990年的12.1%下降到2004年的7.6%,此后常年在7%-8%之间徘徊。如此比例,在全国排名也是靠后的,其中2006年河南省财政支农资金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全国排名仅在第26位。与此同时,由于农业贷款风险大、政策性银行对农业支持范围狭窄、农村金融体系萎缩、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弱化、金融中介组织支持力度有限、农村储蓄资金外流等原因,导致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的力度一直比较低。这种资金投入不足的状况将严重制约农业产业化经营升级。

三、促进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

要制定倾斜性政策,加速培育一批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增值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符合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要求的龙头企业,争取在数量和质量上有大的突破。

要积极引进资金和技术,在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方面下功夫。一是以科技为先导,依托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设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努力引进、研发、推广果蔬、畜产品、水产品等行业的重大关键加工技术,健全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加强品牌建设,要以实力较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创新农业科技,提高加工的深度,把分散的社会资源通过契约等各种有效形式整合起来,围绕一项产业或产品,以龙头企业对品牌的塑造与开发为核心,辐射带动基地和周边的农户,促进品牌的发展。

(二)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人才队伍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第一,要加强教育。农民素质的提高,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加强农村教育。应继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扩大职业教育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加大对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类专业学生的助学力度,可考虑减免种植、养殖专业学生的学费;努力扫除农村青壮年文盲。

第二,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的技术和技能培训。要依据各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实际情况及主导产业,制定适合农民口味的学习方案和计划,编写通俗易懂的培训教材;要把农民最想要、生产最需要的东西纳入到培训计划中来;要采取机动灵活的培训方式,把课堂系统培训和田间地头实践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农业经营者。

(三)企业与农民之间要建立起真正公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企业需要稳定的原料供给,农户需要稳定的农产品销路,这是双方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客观基础。农民与企业之间无论建立什么样的利益联结机制,都必须坚持双方自愿互利的原则,真正做到“利益均沾、风险共担”。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让农民以集体的力量进入市场与企业打交道,增强农民的集体谈判能力。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在收购农产品时,确定最低收购保护价,将部分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返还给农户。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入股方式,实行股份制、股份合同制等形式,使企业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四)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投资体系,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

针对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入不足的现状,必须构建多元化的农业产业化投资体系,保证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资金有充足的来源。

农产品选品方案范文2

一、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省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5月,位于市县工业园区,占地面积300亩。主营土鸡保种扩繁和有机鸡与蛋、风干鸡、腌腊肉、腌腊野味等系列产品的生产销售。是集土鸡遗传资源保种育种、生态食品研发、基地建设、生产、加工、仓储、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也是市最大规模、起点最高、科技含量较高的腌腊制品深加工企业。

目前已拥有土鸡原种场1个及产业基地3个,拥有集宰杀、切割、烘烤、包装、杀菌为一体的深加工生产线2条,正在筹建酱卤食品及休闲食品精加工生产线;已形成土鸡种鸡1万只和商品鸡20万只的年养殖规模,建成了1000吨特色腌腊制品的生产能力和规模,为企业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4月公司董事长在中央电视台七台《致富经》栏目中进行了专题报道;2012年9月,“”牌系列产品已被评定为“绿色之星”和“有机之星”产品;2012年12月,荣获“产品质量合格用户满意企业”;2012年12月,荣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2013年1月,荣获“省用户满意企业”;2013年2月,荣获“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2013年4月,荣获“鸡与鸡蛋”的中国有机产品认证;2013年12月,获“亚洲中小企业【博鳌奖】---最具投资价值品牌”;2013年12月,获“绿色食品首选品牌”;2014年6月,通过ISO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二、加强土鸡产学研联盟,研究品种特征和制定保种选育方案

为了进一步挖掘土鸡之精品---特有的山地梅花鸡的保种价值及开发潜力,进而实现产业化经营,公司与西华大学、大学、省畜科院、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等科研院所进行了产学研联盟,并对山地梅花鸡的品质特征及营养成分进行了深度研究。山地梅花鸡,有显著的“四高一低”特点,即“可食部分高、人体必须的八种氨基酸含量高、维生素含量高、矿物质微量元素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2014年4月西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和省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对山地梅花鸡进行了品种及品质检测,并与本地其他品种土鸡、饲养肉鸡做了对比检测,其营养指标独特:山地梅花鸡所含烟酸,也称作维生素B3,分子式:C6H5NO2。它是人体必需的13种维生素之一,作为抗(癞)糙皮病因子而起作用。其烟酸含量(ug/100g)15.7,比本地普通土(ug/100g)5.6,高180%;比饲料鸡(ug/100g)0.5,高3040%。所含硒,被科学界称作抗癌之王,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重要的抗衰老元素。其硒含量(mg/100g)12.26,比本地普通土鸡(mg/100g)11.75,高4.34%;比饲料鸡(ug/100g)6.73,高82.2%。其品质好和营养成分特别高。

鉴于山地梅花鸡的优良品种和丰富的营养特质,市县科技主管部门、畜牧主管部门协助我公司于2014年重新制定了《山地梅花鸡保种育种扩繁及产业化开发规划及实施方案》,目前一直在按该规划及办法实施。

三、打造土鸡品牌,助推畜禽产业发展

按照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的《革命老区特色、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5年)—土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土鸡产业化的实施意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发展生态土鸡养殖的通知》、《市畜牧业现状分析报告》等规划、意见、通知的精神,在做大做强土鸡产业的同时,主要打造土鸡地域特色品牌和高营养优质品牌。并把即将绝迹的土鸡之精灵---独有的纯血统的山地梅花鸡作为主要品牌推广。我公司从省内到省外;从县电视台、市电视台到中央电视台;从地方报到国家报;从传统营销到网络营销。都进行了大量的推广和宣传。2012年12月,荣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2013年4月中央电视台7频道进行了相关的报道;2013年4月我们在市首家获得“鸡与鸡蛋”的中国有机产品认证;2013年9-10月以土鸡为主的系列产品,在《中国商报》、《中国质量报》、《中国食品报》分别作了优质产品的企业公示。近两年来,在电视台作了多次土鸡的相关报道。2013年12月至今在市电视台作了土鸡保种扩繁及加工的专题报道。进一步的打造了土鸡的品牌。

通过我公司长达3年的土鸡保种选育及产业化示范推广,目前在县高明新区城西村,已建成占林地350余亩的“市土鸡保种育种选育中心”一个,并按国家二级标准养殖场的标准配套了种鸡舍、放养场、孵化室、配制室、育雏室、兽医室、办公室等设施。已建立了50个山地梅花鸡家系,30个黑羽柴鸡家系,50个红毛乌皮鸡家系,并按遗传学的理论和禽类养殖应用技术进行保种育。在该产业的发展及推广上,实行了订单农业,涉及我市2个县,20多个乡镇,培育农村养殖大户50多户,带动养殖农户650户,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1200余人。公司自产及收购农户土鸡20万羽,野鸡10万羽,有机鸡0.6万羽。助农户均增收1.56万元。因此,助推了我市畜禽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扩大土鸡保种选育规模,拟定后期发展规划

根据公司现有的保种基础和条件,拟定在3年内实现如下规模:

1、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完成500套土鸡(每套1只公鸡,10只母鸡)的保种规模。

2、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完成1000套土鸡(每套1只公鸡,10只母鸡)的保种规模。

3、2016年12月前,山地梅花鸡、红毛乌皮鸡、黑羽柴鸡在全市扩繁推广。并新规划及建设年总出栏50万只的山地梅花鸡、红毛乌皮鸡、黑羽柴鸡扩繁基地共10个,培育年出栏1万只的养殖大户20户,培育年出栏0.1万只以上的养殖农户300户,发展散养农户若干。

4、2017年新规划及建设年总出栏100万只的土鸡养殖规模。其中新建及扩建山地梅花鸡、红毛乌皮鸡、黑鸡扩繁基地共20个,培育年出栏1万只的养殖大户30户,培育年出栏0.5万只的养殖大户50户,培育年出栏0.1万只以上的养殖农户500户,发展散养农户若干。

五、存在的问题

1、融资困难,严重制约了公司的规模化经营

由于近两年来,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流动资金也愈发紧张了。目前,我公司主要依靠自我积累、朋友筹借和银行个人小额贷款来扩大再生产。究其实,靠自我积累、朋友筹借都是有限的金融资源。虽然县委、政府在融资方面采取了各种方式支持民营企业,但随着国家信贷政策的变化,加之又没有正规入驻的第三方融资担保公司或投资公司,企业在没有产权证的前提下,即使有再多的资产,按银行系统借贷的要求有差距,基本上得不到银行的借贷支持,造成公司资金实力远远不能满足扩大再生产和拓展省内外市场的需要,只能放缓投资和发展步伐,甚至停止一些发展项目。这样严重的制约了公司快速实现规模化经营的目标。

2、土鸡配套政策不力,行业技术滞后,制约了该产业的发展

在整个川北及川东北地区,近几十年来地方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一直是把“猪、牛、羊”作为畜牧业发展的主导品种,因此造就和培育了众多熟悉“猪、牛、羊”养殖技术的专家及技术人员。然而,从地方家禽发展的情况来看:无论从国家及地方政府配套政策方面,还是从系统的家禽养殖技术方面来看,都滞后于“猪、牛、羊”的配套政策和成熟技术。这对从事土鸡保种选育及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企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一症结,已严重制约了我市土鸡的产业化经营。

六、对策及建议

1、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政府、银行、企业三方互助式融资平台

鉴于县融资渠道不畅的突出问题,为此建议,县委、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为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激励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和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及利率杠杆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降低贷款门槛,不断优化融资环境。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资金担保,以良好的政务服务,激发民营企业在我县创业和发展地方经济的热情。但要真正的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仅凭书面上的一些软政策和召开一些融资洽谈会是解决不了多大的问题的。建议县委、政府可从地方财政拿出部分专项资金、协调银行拿出一部分支农信贷资金、企业拿出少部分诚信保证资金成立一个“县民营企业互助式融资联合社”,并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金融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运作。这样就能有效的解决许多企业因流动资金短缺的困难。

农产品选品方案范文3

6月29日,第三方移动电商平台“拼多多”所在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首次公开招股)申请书。文件显示,拼多多计划通过IPO交易筹资最多10亿美元,拟在纳斯达克全球市场或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据悉,此次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扩大运营、研发以及一般企业用途和运营资本,包括潜在的战略投资和收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暂未确定发行价、发行量,也未敲定将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或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

中国的电商经历了近20年的高速发展,以阿里巴巴、京东为代表的零售电商生态日臻完善,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再有新形式的电商平台出现,而拼多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新电商”平台。成立于2015年9月的拼多多,是主打“拼团”的社交电商平台,用户可通过发起和朋友、家人、邻居的拼团,以更低廉的价格买到商品。2016年9月拼多多现任CEO黄峥创办的“拼好货”合并,组建成为目前的拼多多公司。据相关数据显示,拼多多以22.4%的渗透率超过京东(22.3%),成为第二大综合电商平台。

拼多多的快速崛起于成功,也引发其他电商巨头的纷纷效仿。2018年上半年,淘宝推出了一款名为“淘宝特价版”的App,直接对标拼多多的拼团模式。而在3月,京东推出类似拼团拼团“京东拼购”,并开放独立招商入驻。

此外,垂直型各类社交电商也纷纷启动融资与IPO。4月23日,分销型社交电商“云集”宣布已完成B轮融资1.2亿美金融资,4月19日,工具性社交电商“有赞”借壳中国创新支付公司在港交所上市;加上4月12日,导购型社交平台“什么值得买”再次向证监会递交《招股书申报稿》,冲击“导购电商第一股”。移动社交电商一时暗流涌动,成了群雄逐鹿、巨头纷争、资本重兵布局的最热门电商领域,长期关注社交电商行业的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

二、专家观点

对此,国内知名电商智库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EN)电商快评予以评论解读:

亮点一: 急速扩张 成长惊人

1、营收

据招股书披露,2016年、2017年全年和2018年Q1收入分别为5.05亿元人民币(下同)、17.44亿元和13.85亿元,2018年Q1收入同比增长37倍。

2、GMV

拼多多成立近三年,2017年一年做就到了1412亿元人民币GMV,相比之下,京东2014年年初GMV才达到这一数字,这也相当于阿里2009年中的GMV水平。此外,2017年每个季度GMV几乎都翻倍增长,而阿里2017年GMV的同比增速为22%,京东为38.4%。

3、活跃用户

根据招股书数字,拼多多年度活跃买家,到2017年底是2.44亿,约为阿里的47.3%,2018年第一季度活跃买家为2.94亿,为阿里的53.2%。

因为拼多多和京东的业务模式不同,拼多多的公布的年度活跃买家,而京东披露的是年度活跃用户,但比较京东2017年底2.92亿和2018年Q1的3.018亿年度活跃用户数字,拼多多的年度活跃买家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京东。

4、订单数量

招股书显示,2017年全年和2018年Q1,拼多多总订单量分别为43亿单和17亿单。这一数字可能已经超过了京东。京东近期并未公布订单量,仅在去年第二季度共订单量为5.9亿,因为第二季度有618大促,所以这一数字应当在四个数季度中算高的,即便依此为平均值计算,京东一年的订单量也为24亿,低于拼多多2017年的43亿订单。

“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竞争目前相当激烈,拼多多也面临传统电商巨头、垂直电商、实体零售商的挑战,但由于拼多多拥有大量且活跃的消费群体、创新互动性强的消费体验、社交+电商无缝对接的能力、性价比极高的商品和留存商户的能力,这些都支撑着拼多多的快速成长。”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经过了前期的快速发展,面临巨头的夹击,拼多多能否持续盈利,提供相对低价的商品同时保证质量、避免被贴上“低廉质量差”的标签,是今后营业收入高增长的一大挑战。但单从交易总额上,拼多多在2017年一年的快速增长足够引起阿里和京东的不安。”

亮点二:在线营销收入占八成

招股书显示,拼多多的收入主要包括在线市场服务收入和商品销售收入两部分,拼多多平台的收入主要来自在线广告和交易佣金,与目前其他电商平台在商业模式上具有一致性。

在线市场服务收入,主要包括在线营销服务和佣金收入两部分。在线营销服务类似于淘宝的在线广告系统,2018年第一季度了贡献了80%的收入。佣金收入是指拼多多依照商品价值向商家收取的0.6%的佣金。2018年第一季度,佣金收入约占总收入的20%。

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网络服务年费、交易佣金、营销广告费是传统电商平台盈利模式的“三板斧”,此外,随着拼多多平台大数据的积累、用户画像的完善、人工智能的应用,还可能衍生的出诸如2C端的消费金融、2B端的在线供应链金融,以及物流服务、云服务等新的盈利模式,预计不出两年拼多多就可以实现盈利,实现自我“造血”。

亮点三:创始人绝对控股 腾讯持股18.5%

招股书中披露了截至本次发行股份前的持股情况,个人方面,拼多多创始人、CEO黄铮持股50.7%、绝对控股;机构股东方面,腾讯持股18.5%、为第二大股东,高榕资本持股10.1%,红杉中国持股7.4%。

腾讯和拼多多关系密切。腾讯产业基金在B轮融资时介入拼多多,拼多多起家于微信生态,其低价、拼团的策略正是借由微信群、朋友圈的社交关系链条病毒式传播、快速起量。

2016年7月,拼多多获得来自腾讯等机构共计1.1亿美元的B轮融资,正式加入腾讯的电商联盟;2018年2月,拼多多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腾讯同意向拼多多提供微信钱包接口上的接入点,使其能够利用腾讯微信钱包的流量。此外,拼多多和腾讯已经同意在支付解决方案、云服务和用户交互等多个领域进行合作,同时探索并寻求潜在合作的机会。

曹磊认为,拼多多“社交+电商”的模式非常符合腾讯胃口,而美团点评和京东亦是腾讯的左膀右臂,这三家在零售电商、生活服务电商等业务上互补,共同构成了拱卫腾讯系电商版图的“三驾马车”,分为对标阿里系的淘宝、天猫、口碑和飞猪等平台,从而对阿里巴巴发起了新一轮挑战。未来腾讯若能进一步加大对拼多多的投资,不仅拼多多能在美团和京东的优势整合下拥有更大价值空间,腾讯也能借力拼多多来制衡淘宝。

亮点四:成立三年“火箭”上市 创电商新纪录

对此曹磊认为,首先,拼多多成立三年递交招股书启动IPO,应该是电商行业有史以来最快的一家,而在此之前的积累则是“聚美优品”保持:成立四年就上市。此外,拼多多比较低调,与媒体和公众外界直接沟通较少,所以更给大家急速成长起来的“黑马”印象。

其次,拼多多的拼团模式是以用户来发展用户,所以引流成本非常低,整体的运营成本相对比京东这样的大平台,更加可控。虽然财报数据显示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金额不是特别大,只要开源节流、开发盈利产品,加上IPO后有融资进来,现金流还是非常充沛。因此,拼多多选择此时启动IPO,我认为应该说背后应该更多是资本的力量在推动,当然公司上市后,对于拼多多的品牌、平台、商家、用户发展,以及公司治理的完善、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研发投入也大有推动作用。

第三,成熟型创业公司“独角兽”借助资本市场实现“二次发展”,在当下非常普遍存在。曹磊注意到:最近包括小米、美团点评、齐家网、宝宝树、拼多多、找钢网、优信二手车(已上市)、有赞(已借壳上市)、同程艺龙、什么值得买等电商平台、品牌都有纷纷披露招股说明书或成功IPO,此外还有沪江网、51信用卡、微贷网、猎聘网等互联网公司也冲刺IPO。此外,还有一大波互联网创业公司和“独角兽”也即将宣布启动海内外资本市场IPO进程。

对此,电商、互联网公司“现象级”IPO浪,曹磊预测:互联网中概股IPO “第四次浪潮”已经开启,而有别于以往任何一次,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已小米、美团点评、拼多多等为代表的“新电商”成为引领这股上市热潮的“主力军”,这也意味着一个“新电商时代”正在开启。

缘何是拼多多引领“新电商时代”2.0时代?

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传统电商的发展遇到瓶颈,流量红利消失殆尽,电商用户增速大幅放缓甚至负增长,而移动互联网上的用户购物比例占全网购物70%-80%的份额。过去以为搞个APP提高用户下载量就万事大吉了,很多人走了个弯路。近期,以拼多多(拼团模式)、云集(分销模式)、有赞(工具模式)、小红书(社区模式)、什么值得买(导购模式)为代表的五类不同模式社交电商,接连获得融资或启动IPO的“行业级”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对于社交电商模式的认可程度更高了,这也意味着有别于传统电商平台的“新电商时代”正在到来。

曹磊指出,与社交网络的嫁接正在成为电商平台的“标配”,这标志着消费零售电商行业正开启“去中心化”的新纪元,其中仅微信生态圈体系内的基于社交的电商年GMV规模不在1万亿元人民币话下。社交媒体将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平台和商家克服获取新客引流瓶颈的重要工具。以拼多多、云集为代表的裂变式的社交拼团模式,依靠用户“口口相传”能形成“裂变式”传播,以极低的成本带动新用户增长,是移动电商、社交媒体相结合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成为零售电商行业与平台电商、自营电商并驾齐驱的“第三极”。

曹磊进而指出,多家社交电商平台接连完成融资和借壳上市,社交电商会得到资本的这般青睐,主要是在平台获取用户流量方面,社交电商平台的模式决定了他们天生就是流量磁铁,低廉的商品价格,利用微信等社交媒体的朋友圈等体系实现裂变式传播,以非常低的成本代价取得了海量的用户流量。而传统电商平台以内容营销、竞价、广告推广等获取流量的方式的成本,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多变得越来越高,盈利的难度也加大,在这种环境下趋利的资本集团自然更倾向于流量成低,发展空间和潜力大的社交电商,资本抢占入局、电商平台涉足社交第三模式已成趋势。

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报告研究表明:目前国内的社交电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B2C类平台:小红书、美丽说、蘑菇街、萌店等;(2)B2b2c类平台:云集、有好东西、爱库存、环球捕手、好不满仓等;(3)导购类平台:什么值得买、美柚、堆糖、省钱快报等;(4)“拼团”模式:如拼多多、“淘宝特价版”、“京东拼购”、洋码头“砍价团”、苏宁易购拼团、贝贝拼团等;(5)服务商类:有赞、点点客、微盟等。

此外,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进而指出,目前国内社交电商发展有以下四大特点:

第一,社交裂变模式:社交电商运营拼团、分销和社群三大模式能以较低成本获取大量用户。例如“拼多多”所采用拼团模式中,用户通过拼团模式分享商品、店铺链接,相当于免费在做平台推广,因此为平台带来了低成本的用户流量。同时对于用户而言,拼团带来的较低价格则节省了购买成本。在传统电商平台购物中,消费者时常会碰到难以挑选出满足自己需求的合适商品的窘境。社交电商平台将社交流量与电商结合,通过社交媒体让商品信息更快更准确地传达至消费者,同时来自友人、大咖的背书还能提高对消费者商品的信任度。此外,社交电商通过社交媒体渠道下沉,开发了三、四线城市以下的用户资源。以拼多多、云集为代表,通过社交电商模式,消化了大量滞销农产品,为农村地区电商体系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第二,门槛低 服务周全:社交电商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平台入驻比较条件宽松,以此吸引了大量用户成为店主、卖家。部分社交平台如云集,还会为入驻商家提供全方位服务,从选品、物流、客服、IT系统、内容等(美工设计、营销方案)到商家培训等,统一提供。

第三,高效供应链:电商平台发展社交模式的益处还在于,能够通过拼团等模式分析各类产品的用户需求量,将数据反馈至上游供应链中的生产商,能解决供需匹配问题,同时还可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不同于传统电商模式,社交电商基于个体信任,通过社交关系链实现商品信息的传递和交易的达成,实现商品与个体之间低成本、高效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