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范文1

一、地质灾害概况与趋势分析

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导致地质环境变化,从而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的危害。

2013年度我市年平均降水量710.8毫米,较上年同期增加76.0毫米。其中全年降水量最大的县区是惠民县,达742.5毫米。常年(1981-2010年)年降水的82.4%集中在5-9月份,为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条件。

地质灾害防治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为重点,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等缓变性地质灾害则以监测和控制地下水开采为主。由于各级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比较重视,汛期多次检查指导工作,监测和预防措施落实到位,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根据环境地质条件分析,2014年我市地质灾害发育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和海咸水入侵。汛期地质灾害防治重点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和海咸水入侵以监测为主。

二、地质灾害防范重点及防治措施

(一)汛期崩塌、滑坡、泥石流防范区。主要分布在县和县。

县潜在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分布于镇、镇、街道办事处和街道办事处,主要灾害点为:镇上回峪泥石流、上回峪村不稳定斜坡、聚仙村崩塌、西峪村崩塌和镇东窝陀村崩塌。

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和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分布于碣石山。

防治措施可采取工程治理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首先在防范区内设立警示牌,发放“两卡”,汛期加强监测值班制度;采用工程方法进行边坡加固,防止岩石继续风化,修筑挡土墙,并附以各种排水工程、绿化边坡进行治理。同时提高周围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掌握简单的防灾减灾知识。

(二)地下水降落漏斗及地面沉降监测区。主要分布于滨城区和博兴县境内,根据最新的地下水水位监测资料显示:博兴县目前深层地下水的开采漏斗中心区位于博兴县城区源通京剧团和源通第三小学,水位埋深120m左右,中心区30m的含水砂层已疏干;滨城区深层地下水开采漏斗区位于开发区里则街道办-滨城区山柳杜村-五四转盘附近-梁才街道办程家口一带,最大沉降中心在滨城区五四转盘附近,中心区水位埋深120-130m之间。

从已有的监测资料分析市存在2个较明显的沉降区域,一是以滨城区为中心的沉降区,其-150mm等值线所围面积为236.67km2,其-300mm等值线所围面积为12.32km2,该沉降区中心点沉降量为361.0mm(沉降期为87个月);二是以博兴县城东为中心的沉降区,其-150mm等值线所围面积为152.07km2,其-300mm等值线所围面积为309.78km2,该沉降区中心点沉降量为432.0mm(沉降期为87个月)。

地面沉降是一种由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形成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地面沉降因其发展变化比较缓慢而难以被察觉,因此也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而实际上该灾害具有不可逆性,一旦产生必将给本区域的城市建设带来严重的影响和危害,甚至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会引发海水倒灌、咸水入侵,城市排水不畅、防洪标准降低,建筑物损坏,设备失效等不良影响。

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和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于超量开采深层地下水而造成的,因此保护好深层地下水资源是当务之急。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遏止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和地面沉降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对策有:减少地下水开采量、节约用水、积极开发利用浅层微咸水和地表水、开展深层地下水人工回灌工作、强化用水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加强深层地下水动态监控和评价等。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主要领导负责制,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应成立县(区)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建立县、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三级组成的群测群防体系,开展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存在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区域,要落实防治工作单位和责任人。对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防治经费应列入当地县(区)政府财政预算;对因工程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要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引发者负责及时治理。建设工程施工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工程实施过程的监管,防止不当施工行为引发地质灾害。

有关县(区)、乡(镇、办事处)应结合本地区实际,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地质灾害监测、调查评估、应急处置和必要的工程治理。

(二)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方案。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较发育的县(区)要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制定责任明确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有条件的地方应通过在适当范围内组织预案演练检验和校正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应急反应能力。

(三)做好地质灾害排查工作。各县(区)国土资源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工作,要对人口密集的城镇山地斜坡地带、沟口处、交通干线两侧、库岸、矿山(及责任灭失矿山)采空区以及已查明的隐患点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进行重点检查。对排查出的隐患点及时向当地县(区)政府报告,划定危险区,设置警示标志,加强监测和群测群防,制定并落实防灾预案,做好防灾工作。

(四)落实汛期检查、汛期值班制度。汛期将至,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对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点)进行检查。对所填制和发放的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进一步核实,保证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持有“防灾工作明白卡”,每户受威胁的居民持有“避险明白卡”。对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和危险性较大的重要隐患点,要制定责任明确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落实专业或专人监测措施,强化监测。对其中强降雨天气等条件下易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点,要采取预先疏散避让人员等措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各级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层层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昼夜值班制度,公开联系电话。存在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区的县(区),县级政府应做出部署,乡(镇)政府、村委会、群测群防人员要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巡查,特别是在强降雨期间要确保24小时连续监测和巡查。一旦发现险情,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第一时间派出应急调查小分队开展现场调查处置工作。

同时,针对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国土资源、气象、水利等有关部门应在防治工作中,加强信息互通,建立联动反应机制。

(五)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预警工作。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指派专人收听、收(查)看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卫视和和“地质环境网”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当地有三级以上预报预警信息时,及时做好应急防范工作。

(六)加大对地质灾害隐患的治理工作。对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按照易避则避、易治则治的原则,加大搬迁(避让)和治理工程实施力度,尽早消除隐患,减少受地质灾害威胁人数。鼓励各地区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发挥保险机制防损减灾、经济补偿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弥补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范文2

一是受暴雨或长期阴雨等地质灾害天气影响,诱发的地质灾害呈逐年增多趋势;二是随着矿山的不断开发、关闭或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矿山开采造成房屋墙壁开裂、地表水下降、水土流失、地面塌陷;三是受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使地质灾害不断加重,极易诱发新的不同程度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原则和具体措施

(一)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工作。

3、分级管理,属地为主。

建立分级管理、条块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

4、依法管理,快速反应。

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加强防灾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快速反应能力。

5、搬迁避让与勘查治理相结合。

根据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和发展阶段,对已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有计划的实行搬迁避让与勘查治理措施。

(二)具体措施

1、加强人类工程建设活动的管理,规范工程活动。

采矿工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城镇建设等各项建设工程必须做好前期的地质灾害勘查评估,做好工程的选址、设计和施工,尤其要加强矿山采空区、矸石堆放区的监控,防止或减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2、做好重大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

汛期是防灾工作的关键时期,对已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在汛前进行排查,汛中巡回检查,汛后重点复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3、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形式开展全面性的地质灾害科普知识教育,树立广大干部群众减灾意识和掌握基本的防灾常识,防止或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范文3

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

今年汛期到目前为止,我市发生滑坡5起,灾害规模均为小型,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特别是5月22日我市岗面乡突遇特大暴雨天气(降雨量高达131毫米,持续2个多小时),此次暴雨引发该乡82户村民屋前屋后发生滑坡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造成154间房屋倒塌受损(其中16户村民,52间房屋全部倒塌),道路塌方46处,紧急转移受威胁群众627人。暴雨发生后我局和气象局立即联合地质灾害预警。接到预警后,市领导非常重视,书记作出批示,市长立即组织矿管、水利、林业、交通、卫生、民政等部门前往一线指挥山洪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同时,岗面乡政府立即启动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乡政府除值班人员外的全部工作人员和市驻该乡“三送”工作队员,紧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切坡建房户受威胁627村民的转移安置工作,由于及时预警和启动了应急预案,组织得力,在房屋倒塌前,全部将受威胁的群众转移安置到了安全的地方,未造成一人伤亡,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因灾造成的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是早布置早落实。为切实做好2013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局在3月1日印发了《2013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值班表》安排了汛期地质灾害值班人员,制定了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并建立了值班登记。3月2日组织编制了《市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并由市政府办公室以文件印发实施,并以市政府办公室发文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在2月份市地质灾害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度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乡镇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积极做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申报。5月21日我局印发了《关于开展汛期矿山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并分三组对我市矿山的地质灾害防治情况进行了排查。

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加强对地灾隐患点的监测。今年来,我局对全市32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清理,进一步完善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信息表,对重点矿山和每个隐患点的监测员、责任人、地质灾害类型和规模、经纬度、变化情况等进行了登记造册。建立了村级地质灾害监测员制度,并在每个村聘请了2名地质灾害监测员(共计456人),对新老隐患点实行联户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每个监测员和监测责任人,制订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干部联户责任表200多份。及时督促各乡镇把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位,目前全市共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1000余份,全部都按要求在避险明白卡上详细地说明了隐患点监测、报警、人员疏散撤离路线及安置地点以及应急抢险措施,进一步增强了防灾的有效性。

三是落实各项制度,及时地质灾害预报预警。1、严格落实了地质灾害日报月报、灾情速报、应急调查等地质灾害防灾制度,值班电话做到了24小时畅通,建立了值班登记制定,确保了防灾指令和灾情信息及时上传下达。2、建立汛期值班查岗制度。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认真落实查岗制度。3、完善信息通报制度,建立了领导呈阅件。我局联合市气象局制定了“汛期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在预警级别达到三级以上时,我局与气象局会商形成一份呈阅件送有关市领导审阅,再以传真的方式发到各个乡镇。4、实行灾情雨情通报,及时预警。在每次降雨前我局跟气象局联合商定预警短信内容,在向领导汇报的同时及时将雨情灾情向地灾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和各乡镇领导、协管员、监测员,提高了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认真做好地质灾害调查。根据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2012年度1:5万地质灾害调查项目任务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为加强我市对地质调查工作的领导,协调核工业赣南工程勘察院做好我市的地质调查工作,确保调查工作顺利进行,经市政府同意,成立了市1:5万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要求各乡镇应设立相应的机构协调相关工作,要指定专人负责,并按照要求按时按质收集提供相关地质调查资料,配合核工业赣南工程勘察院协调好当地群众关系,为开展地质调查提供必要服务和保障。各成员单位高度重视,周密组织,精心安排,落实责任,按照要求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并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并结合地灾调查工作对我市各乡镇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全面排查调查。

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治理项目申报情况

一是认真抓好丁陂小学治理工程建设。2010年10月29日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2010年省级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任务的通知》(赣国土资字[2010]208号)文件批准市丁陂乡丁陂小学崩塌治理工程项目,工程造价34.0188万元,项目总资金60万元。该工程于2011年6月开工建设,开工建设后我局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抓好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展,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按照规范进行施工。我市云石山梅坑早子排滑坡治理项目已经被省国土资源厅立项,下达治理资金180万元,另外,借助国土资源部“振兴中央苏区经济”的有利时机,积极做好直接向国土资源部申报和争取了泽覃乡永红村新村安置点山体滑坡治理项目,下达治理资金250万元。目前,这两个治理项目都已经和资质单位签订了勘察设计合同,正在加紧实施之中。

二是积极向上争取地质灾害治理项目。2013年我局以市政府的名义向上申报了瑞林镇瑞林圩滑坡治理项目。还准备向上申报万田乡茶亭小学滑坡治理三部委项目。

四、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情况

自省地灾灾害避灾移民搬迁任务下达以来,我局会同市扶贫办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好避灾搬迁工作,2012年我市已落实搬迁对象168户,882人,签订合同168户,882人,占任务数70%。还剩30%不能实施避灾移民搬迁的住户,我局已和扶贫办梳理汇总,并及时向市矿管局和市扶贫和移民办报告,同时提出能否调整地质灾害隐患点对象,一直等待上级批准。

经市扶贫办核实,现已有168户882人已建房,现已支付移民搬迁建房到户补助资金154.35万元,点到户资金50%。市配套资金54.36万元,市配套资金13.59万元已到位,移民配套资金项目正在实施。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手段滞后、没有相应的监测仪器,应急队伍专业技术人员少,应急装备欠缺。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范文4

(一)地形地貌。境内地貌根据地层岩性的分布特征,结合其成因类型、形态组合以及地形高程可分为:构造、溶蚀类型的峰丛洼地,溶蚀、侵蚀类型的岩溶中山峡谷、岩溶低中山峡谷、岩溶中低山峡谷,构造、侵蚀类型的中山峡谷、中低山峡谷六种地貌类型。

(二)地层岩性。县内出露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其中三叠系(t)是境内最主要地层,在境内广泛分布;石炭系(c)和二叠系(p)在境内主要是__县__镇及其周边分布,其他地方局部有零星出露,二者分布面积大致平衡;泥盆系(d)主要在__县与__县的交界处、__乡一带有少量的零星分布。境内第四系主要为碎屑岩区的坡残积层(qesl)以及分布于岩溶洼地、谷地中的溶余堆积层(qel),岩性主要为粘性土,厚度一般小于20m。

(三)地质构造。__县地质构造较发育,构造线方向多为南北向或近于南北向,经历了华力西、印支~燕山和喜山三大地壳运动,形成了较多箱状褶皱及断层等构造形态。

境内断层较发育,主要较大规模的有__断层、__~板升断层、牛硐断层等,其它主要为一些南北向或近于南北向的小断层。

境内褶皱发育,背斜多为顶平翼陡,向斜多为狭窄槽尖,组合而成箱状褶曲。境内主要褶皱有:__背斜、云榜背斜、鱼翁背斜、六必岭背斜、巴鱼背斜、达良背斜、巴羊复式向斜、那莫~渡口向斜。

(四)新构造活动和地震。境内原有震点活动形迹不明显,地震活动较弱,相对较稳定,最大震级一般小于4.0级地震,破坏性不大;据最近相关资料,2006年3月1日8时9分43秒,在河池市南丹县(纬度:24.86,经度:107.54)发生ml2.6级地震;境内最大震级据相关记载为3~33/4级,地震震中位于三堡乡附近一带。但在__库区大坝100km范围内受其蓄水影响,诱发的小型地震较频繁,其震级一般小于3级;最近也是最大震级(ml3.8级)的一次于2007年3月17日上午7时7分54秒发生在__县__乡和__省__县罗妥乡之间,距__县__乡约9公里,距__大坝约40公里,地震未对__县当地居民造成损失。

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境内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__县地质灾害较严重,常有滑坡、崩塌(尤其是岩质崩塌)等地质灾害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根据__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编制的《__县地质灾害防治区划报告》,我县已发生灾情的灾点有185个:土质滑坡41个、岩质滑坡2个,土质崩塌71个、岩质崩塌13个、危岩46个(局部曾发生崩落),泥石流1个,采空塌陷1个,共造成39人死亡、13人重伤、毁房267间,经济损失510.59万元。目前__县仍存在地质灾害点及隐患点共255个,其中有2个已无威胁对象,故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为253个(受灾地点252处),其中滑坡67个,崩塌(危岩)166个,边坡18个,泥石流1个,采空塌陷1个,威胁财产6525.15万元。

(一)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各种极端天气频繁,强降雨引发各种地质灾害问题有愈演愈烈趋势。据__县地质灾害区划报告,已产生失稳的189个灾点统计,有176个灾点发生在雨季(5~9月),占统计数的93.12%。有141个灾点是在降雨的作用下诱发产生的,占灾点总数的57.79%。降雨对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

1、雨水的入渗,不但增加了斜坡土体的重度,而且起到冲刷、楔劈及、软化等作用,降低土体抗剪、抗滑强度,诱发土体产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2、雨水的入渗,了岩体的节理、裂隙面,降低了岩体的抗滑力,同时带走节理、裂隙中或岩体底部的泥土、砂石等,使岩体产生岩崩或形成危岩体。

3、坡面径流直接冲击岩体,使之失稳崩落,产生岩崩。

受强降雨影响而产生的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向阳镇燕来村纳王屯滑坡,处于碎屑岩分布区,为一溪流岸坡,自然坡度陡,约40°,表层为粘土夹碎石土,厚一般2~5m,在连续3天大雨后于1989年6月21日的凌晨发生下滑将村庄埋没,全村房屋仅余约5.0m开外的一户(6人)幸免于难,造成共28人死亡的重大灾情,如今已基本稳定。

(二)人类工程活动是引发地质灾害。__县山高坡陡,山体坡度一般22~50°,具备产生地质灾害有利的地形因素,另外,境内地质构造强烈,第四系、软质岩及基岩风化层易产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硬质岩由于构造切割易形成崩塌等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由于修路及建房需不同程度开挖边坡,破坏了边坡的自然平衡状态,从而稍受外界因素影响即容易产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据统计,有103个地质灾害是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如切坡、爆破震动等),并在降雨的作用下诱发产生,占灾点总数的41.8%。在__县,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形式主要有:开挖边坡、人工加载、电站蓄水。

1、开挖边坡。__县山高坡陡,大部分居民傍山而居,常需切坡建房,公路修建也是如此,常形成高2m以上、倾角50~70°的人工陡坡,且多未做任何防护,人为破坏了边坡的完整性及自然平衡状态,使坡体下部形成临空面、失去支撑,边坡应力集中于边坡开挖面地带,受外界如降雨等作用下常产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近几年,__县新修、改建了几条公路,新公路沿线产生了较多的滑坡、崩塌。__至__的s20343省道线因__水库蓄水而改道修建时,沿线产生了许多人工切坡,虽然一般规模不大,高度多在3~15m之间,但仍产生了较多的滑坡、崩塌灾害。其它公路由于修建较久、大多边坡已基本趋于稳定状态,产生的灾点较少;而移民新修公路虽然开挖的高度一般为3~7m,但也产生了较多的滑坡、崩塌灾害。据统计,有100个灾点是由于开挖边坡诱发,占灾点总数的40.98%。

2、人工加载。在坡面加载,使坡体重度增加,相应的增大了坡体的下滑力,在降雨作用下失稳而产生滑坡、崩塌。人工加载直接导致灾害发生的情况很少,但很多房屋都是建于坡上,而地基比较浅,没有放入稳定的基岩中,这也极大的增加了坡面的重度;或是修于坡面上的公路,过往车辆也增加了变动荷载,这些都会对边坡的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

3、电站蓄水。__县内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坝址距__约14km的__电站。库区大面积蓄水不仅淹没了许多低标高的边坡,有可能使原本稳定的边坡在前缘长期受蓄水浸蚀、水位涨落等作用下产生失稳;还有可能使高标高处原本稳定的边坡在坡脚受蓄水影响后发生软化、失稳,导致新的灾害发生。而电站蓄水后必将淹没大片的农田、土地、山坡、林地,其中仅向阳镇受淹没耕地就达13290.61亩(其中有农田的89.9%、旱地的25%),淹没人工林20174.75亩(其中有经济果林的58.5%),自然林地50623.04亩,随之而来的移民造田开荒、建房、修路等一系列工程活动,势必又将对周边环境产生新一轮的影响。

四、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难度

(一)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治理经费紧缺。根据《__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我县现有地质灾害点255处,需要投入经费1.

1亿元,近期急需进行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需经费2000多万元,进行搬迁避让安置需要经费700多万元。由于我县财力有限,无法对所有隐患点进行全面治理。(二)专业人员缺乏,技术装备落后。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繁重,但没有建立地质环境监测站,没有落实专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全县地质灾害防治人员缺乏且技术装备和监测手段落后,极大的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极端气候造成地质灾害发生几率高并难以预测。近年来,受全球极端气候的影响,我县范围内普遍大旱大涝,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使本来就脆弱的地质条件进一步恶化,土山表层变得松软、干裂,石山表层风化更加严重,石体松动,形成了较多浮石,一旦遇到强降雨,极易造成危岩崩塌、泥质滑坡(崩塌)、甚至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我县受因地形环境限制,居民房屋有接近90%依山而建,无法对所有的居民房屋进行全面监控,一旦出现强降雨天气,将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高并难以预测。

五、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建议

(一)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加大对工程建设的限制力度,避免和减少人为产生地质灾害隐患。

(二)加强联络沟通,获取上级有关部门对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政策倾斜。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范文5

县人民政府决定召开此次全县安全生产暨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行动工作会议, 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全县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安排部署全县“安全生产月”活动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下午,103地质队专家还将对各乡镇及监测员进行业务培训,请与会人员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回去后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如何做好全县安全生产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对全县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评价 安全生产是高压线,是人民群众的生命线,矿山安全工作又是我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我们进一步抓紧、抓实、抓细。目前,全县共有煤矿企业16家,非煤矿山企业181家(露天矿山87家,地下矿山31家)。4~5月,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共排查地下矿山36家,露天采石厂101家,排查安全隐患106条,下达整改指令26份、行政处罚告知书22份。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成绩:一是协同配合不断增强。通过此次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县安监、国土、公安、供电、工商等部门已逐步形成协调配合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在办理相关证照中相互配合,通过缴纳工伤保险、风险抵押金等环节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同时对48家部分证照过期的矿山企业,通过县安委办函告公安、供电部门进行停止炸材供应、停止供电措施,有效防止了非法建设行为,为矿山安全整治有序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隐患排查不断深入。从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对全县所有矿山进行了全面彻底的安全隐患排查,共排查出和平镇、塘坝乡的2家露天采石厂、1家地下矿山无证作业并立即予以关停。三是依法整治不断夯实。在整治行动中,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相关规定,对拒不执行监管指令的泉坝乡马路坪重晶石矿进行了严厉处罚。通过整治,已有48家企业足额缴存了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通过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对17家小、散、乱的露天采石场整合为7家,有效解决了矿山企业长期存在的重生产、轻安全,重眼前、轻长远,重效益、轻投入现象,督促企业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专项整治行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矿山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安全条件不高、开采水平较低、矿工安全意识差、现场管理不够规范、安全投入不足、动态监管不到位等。二是部分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受经济利益驱使,非法开采现象仍然存在,开采秩序混乱,事故隐患不同程度存在。3月15日,淇滩就发生矿工触电死亡事故。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继续抓好矿山安全整治,花小钱治大患,通过提高管理和开采技术,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创新方式,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 各乡镇、各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要按照全县统一部署,围绕“安全发展、预防为主”活动主题,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生产宣教活动,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

(一)提高认识,精心组织。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安全稳定社会高度,把开展好此次宣传教育活动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切实把“安全生产月”活动抓紧、抓好、抓实。县安委办要切实加强领导和沟通衔接,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响应、通力合作、周密组织、认真落实,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二)主题明确,突出重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要紧紧围绕“安全生产月”的各项目标要求,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宣传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各种安全知识,深化全社会对“安全发展”科学内涵的认识,让全社会共同来关注安全生产、关注职工的生命和健康。尤其要开展好6月14日的“安全生产咨询日”活动,相关的实施方案已下发,县安委会办公室要搞好协调,各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领导要亲自参与,提早谋划,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安全生产与社会每一成员、家庭息息相关,关系社会稳定。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安全生产月”活动要求,结合本辖区、本行业实际,在机关、社区、 学校、商场、车站、交通道口、渡口、码头、娱乐场所等人员集中的地方张贴安全宣传条幅、宣传挂图、安全标语,悬挂安全宣传气标,利用各种宣传载体,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不断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真正实现全民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转变。

(四)开展演练,提高技能。活动期间,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要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应急演练(各乡镇可与地灾应急演练一并开展),使负有应急管理职责的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充分参与,达到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应急技能,检验预案、完善机制、锻炼队伍、教育公众的目的,全面推动应急管理工作的落实。

三、认清形势,扎实开展全县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行动 3月31日,和平镇黄板村白杨湾发生一起山体滑坡灾害,共损毁房屋7幢22间,涉及农户63户222人,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300多万元。目前进入夏季,降雨密集,加之工程性开挖较多,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____〕20号),按责任分工加大监管力度,确保监管不留真空、防治不留死角。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____土家族自治县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工作责任制度》要求,认真担负起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切实深入抓好宣传培训、演练、巡查排查、预报预警等防灾制度和措施落实。要立足于抗大灾、抢大险,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应急预案,力求周密,重在可行。特别要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再一次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到机关、学校、社区、工厂、矿区、项目建设现场,宣传到村、到组、到户,切实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二)加强隐患排查,健全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措施,明确责任,真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构建全方位覆盖的预警预报及监管监测网络体系,健全群测群防群治、全社会参与的长效防灾机制。要组织力量抓好危路、危桥、危库、危塘、危房、地质灾害易发区的隐患巡查排查,建立到点到户的地质灾害隐患资料档案,巩固群测群防基础。县国土部门要牵头完善县级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并指导全县地质灾害防治业务工作;县气象部门要掌握雨情、水情信息,认真分析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县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快危桥危路的排险,避免道路施工引发塌方、泥石流等灾害,确保通行安全;县安监部门要加强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监管,彻底排查安全隐患,限期整改;县水务部门要对全县所有水库、山塘进行地灾排查,针对不同情况,完善应急预案,落实有效措施,消除灾害隐患,确保水库运行安全;县教育部门要加强学校周边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整改,落实监测防御措施和责任,加大学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严密防范,杜绝因地质灾害导致学生伤亡事件;县住建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在建工程项目的排查整改,确保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和施工安全。其他各部门要加强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做好各种应急物资准备,确保临灾时指挥便捷、运转有序。各乡镇要健全乡镇、村社两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并将两级群测群防网络人员名单、应急抢险队伍名单及时报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条例》及省应急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完善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每个危险区(段)和隐患点都要制订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预报预警方式、躲灾避险路线和自救互救方法,并落实到责任单位和有关人员。要建立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和应急专家队伍,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抢险救灾技能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实战能力,确保出险时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及时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高效有序地组织抢险救灾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

(四)加大经费投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合理安排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调(勘)查、宣传、群测群防网络、预警体系建设以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抢险救灾等防治工作。要配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所需的交通、通讯、监测设备等,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承担治理费用,直接危及公路、水利、市政、电力、通讯等设施和学校、旅游区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由相关部门和责任单位负责。

(五)加强配合协调,严防人为引发灾害。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切实做好在建项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源头上进行防治。项目建设要严格工程建设的审批程序,对未按规定进行地质灾害评估或未按地质灾害评估结果配套设计地灾治理工程的,县发改局不得批准立项,县住建局不得办理 规划许可和批准初步设计,县国土资源局不得办理用地和采矿许可手续,县安监局不得批准安全生产许可证。县住建局还要加强规划编制及实施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预防监管,严禁在地灾易发区和受危岩、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直接威胁区从事与地质灾害防治无关的工程建设。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范文6

一)地质灾害发生的时段、类型

根据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工程建设活动的强度,结合汛期气象趋势,预测我市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主要集中在5月—10月。23月为消融期,等冻土地带、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因冰雪融化、冻土消融有发生滑坡、崩塌等灾害的可能;5月—10月为汛期,据气象部门预测,近几年全市降水量明显增多,大范围大到暴雨和连天集中降雨天气增多,当降水达到一定强度时市当降水量达到1520mmh即可暴发泥石流,而每小时降水量超过25mm时,就可能发生灾害极易诱发堆积层滑坡、黄土滑坡和公路边坡、露天开采矿山的掌子面、废弃矿点及施工现场的崩塌等地质灾害;6月—9月为主汛期,强降水过程较多,占年降水量80%以上,由此而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因近年来白龙江、西汉水流域等地未暴发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江河沟谷中积聚了大量的固体物质,一些威胁严重的滑坡崩塌隐患点因未有效治理、多年降雨不稳定性逐渐加剧等因素,预测暴发灾害性泥石流、滑坡的危险增大。

二)地质灾害易发区

1滑坡、崩塌

市滑坡、崩塌在区域分布的总体趋势是西南密集,向东北逐渐减弱,分为以下几个集中分布带:

白龙江流域集中分布带:主要分布于一带。该地段主要以基岩滑坡、堆积层滑坡和第三系、白垩系红土大层滑坡等类型为主。尤其在化马—临江一带,以及北峪河流域,崩塌、滑坡十分发育,造成灾害也十分严重,为我市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

白水江流域分布带:主要分布于的石鸡坝—碧口一带河谷及近山区,滑坡以基层滑坡为主,造成灾害也较为严重。

西汉水流域集中分布带:主要分布于、段西汉水流域河谷区,分布密度高,灾害严重,大多数滑坡系第四系堆积坡残物组成。以漾水河流域、东南部土石山区、东南部黄土丘陵区和西南部土石山区最为发育,暴发频繁,造成灾害较大。

嘉陵江流域集中分布带:主要分布于嘉陵江北岸支流河谷及近河谷山区。嘉陵江较大支流永宁河、青泥河、燕子河等的下游地区,不易暴发,灾害一般。

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和山区公路沿线:该区域崩塌、滑坡也造成一定危害,因工程建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增加的趋势。重点区域是212国道和江武公路沿线山区地段,西成矿区六巷、厂坝、毕家山、洛坝一些开采强度大的矿区。

2泥石流

市泥石流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繁,暴发突然,破坏力强,成灾频率高,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全市泥石流主要集中分布于白龙江中上游、西汉水中上游以及白水江上游地区,以及矿产资源开采区。

白龙江流域泥石流分布区:以粘性泥石流为主,2有泥石流1000多条。固体物质丰富,分布密度和发生频率居国内首位。分布范围6400KM2有泥石流1000多条,其中较大泥石流490条,沿白龙江河谷连续分布,两河口—透坊段最为发育,长约90KM沿江两岸,有较大泥石流200多处,如甘家沟、石门沟、火烧沟、柳湾沟、清水沟以及北峪河流域等,最为发育。透坊—临江段岩层较完整,渐为减弱,有泥石流40多处,多粘性泥石流。重力侵蚀强烈,多由软弱岩石构成,滑坡、崩塌繁多,发育着十分粘稠的泥石流,预测灾害性泥石流的危险增大。

西汉水流域分布区:集中分布于西汉水中上游主要在北部黄土区的漾水河流域,西南部土石山区和东北部的黄土丘陵区,以西汉水干流的顺利峡—建村河段及其支流白家河最为密集,沿江两岸平均每公里有23条泥石流。泥石流主要有粘性,稀性和黄土泥流,以漾水河沿岸及雷家坝—之间的黄土泥石流区最为发育,爆发较为频繁,危害较严重。

白水江流域分布区:主要分布于白水江中上游城、铁楼寨至马营之间地区,以—石鸡坝、碧口—中寨之间最为发育,如关家沟,铁楼沟等,以稀性泥石流为主,危害较严重。

嘉陵江流域泥石流分布区:包括、等,主要是嘉陵江流域及其支流潭泥河、永宁河、燕河等支流河谷两岸地区,暴发频率低,危害一般。

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矿产资源开采区的矿石、废渣不合理堆放等,工程建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增加的趋势,汛期也容易诱发泥石流,应给予重视。

3地面塌陷、地裂缝

受采矿活动影响,主要分布于矿产开采区。如西成铅锌矿区,随着近二十年矿业发展我区矿业活动强度增大,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有增加趋势,已出现了不同程度地质灾害,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三)主要地质灾害预防地段

市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县区有区、县等,全市各县(区)已完成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提交了调查与区划报告》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重要隐患点防灾预案》等,确定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和重要隐患点。结合近几年我市地质灾害暴发的实际情况,本方案选择了一些重点预防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防治工作重点,应全面加强监测预防工作。同时,各县(区)主管部门要根据辖区的实际情况,确定辖区防治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并建立相应的具体防灾预案和应急措施。

二、地质灾害威胁对象、范围

据统计全市已知滑坡12135处,有记载滑坡活动2290处,泥石流沟5700多条。根据最新完成的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现有危害性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1603处,其中泥石流870条,滑坡611处,崩塌49处,不稳定斜坡67处,地面塌陷6处,威胁人口387949人,占全市总人口14.4%以上,经济损失评估185544.4万元。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威胁着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城镇、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厂砖企业、电站、通讯和输油管道等生命线工程的安全。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根据地质灾害的形成特点和主要诱发因素,确定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重点防范期。

泥石流主要防范期:泥石流的形成与大雨、暴雨同步。根据我市的降水特点,确定泥石流的主要防范期为6月至10月。

滑坡、崩塌、地裂缝主要防范期:该类地质灾害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根据滑坡、崩塌、地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基本可以概括为:降水诱发引起的滑坡、崩塌、地裂缝等灾害具有稍滞后于降水的特点,6月10月为主要防范期;23因冰雪融化、冻土消融有发生滑坡、崩塌等灾害的可能,北部雪冻严重的等县应加强防范;人为因素和其它自然因素造成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应当全年防范。

地面塌陷的主要防范期:市已发生的地面塌陷灾害基本为地下采矿引起的其发生、发展与采矿的强度、开采规模、开采形式等有关,该类灾害全年均应防范。矿区应加强监测与预报、预警工作。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认真学习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各县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学习宣传工作,认真落实《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结合本辖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实际情况,及早部署、提前行动,做好险情巡查、预警预报、群防群测、应急反应等工作,切实落实好各项防治措施。

二抓紧拟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县(区)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根据《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实际情况,会同建设、水利、交通、预警、防洪等部门,加快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报批与工作。

三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群测群防、群专结合”防治地质灾害的根本方针。各县(区)国土资源部门要组织力量,协助地质灾害多发区的乡镇人民政府建立群测群防体系。要组织专门技术力量,开展地质灾害知识的科普教育和宣传,要重点加强农村和乡镇的宣传,加强对群测群防工作的指导,提高群众的防灾水平和自救能力。

四加强部门配合和群专结合,做好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各县(区)国土资源、气象、防洪、救灾等部门要加强横向联系,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互通情报,确保省、市、县(区)之间的信息畅通,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国土资源部门要与同级气象部门共同配合,积极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及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对所辖区域内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作出预报,使政府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灾工作,为制定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和防治措施提供正确依据,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广播电视部门要适当增加广播电视播放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的时间,使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地质灾害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五加强汛前险情巡查工作。汛期来临之前,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防洪、救灾等部门,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的基础上,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的排查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巡查。山区要重点巡查具有潜在重大危害的滑坡和泥石流隐患点;矿区要重点巡查地面塌陷、尾矿库和废渣堆场等可能因暴雨诱发泥石流的隐患点;公路沿线要重点巡查高边坡滑坡、崩塌灾害隐患点。对查出的隐患点,要制定具体防灾预案,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向受威胁的单位、群众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确定监测预报责任人员,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并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

六进一步完善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视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增强应急反应能力。各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国土资源部门在汛期要实行地质灾害值班制度,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报警电话,接受社会监督,保持24小时通讯联络。要落实好速报制度和月报制度,对发生的地质灾害,按照要求及时上报。各县要积极行动起来,组织技术力量对重点地质灾害危险区和重要地质灾害点进行巡回检查,做到心中有数,督促有关单位、部门落实预防措施,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一旦出现灾情,当地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必须迅速启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立即组织应急调查,确认险情,按照灾情速报制度立即将灾情速报上级各有关部门,实施各项抢险救灾措施。

七开展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与治理工作。对稳定性差、危害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组织勘查治理,消除隐患。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组织治理;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对大型和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要积极申请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治理,已批准立项的要严格项目实施管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招投标,施工单位要按照工程设计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特别要加强矿区地质灾害恢复治理工作,按照《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做好本年度保证金提取和缴存,加大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监管力度,确保今年全市恢复治理取得较大成效。

八进一步推进工程建设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各县(区)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关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定,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工作,安照评估备案要求,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用地审批阶段把好地质灾害预防关,为建设项目的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保障。

九加强对各类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监控,切实减少此类灾害的发生。要加强对各重点矿区、公路沿线、水库、河道、削壁建房、挖土采砂等工程建设活动造成的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监控。对矿区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国土资源、安监、环保等部门要互相配合,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检查,督促采矿权人制定防灾减灾方案,落实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