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畜牧业养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畜牧业养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畜牧业养殖

关于畜牧业养殖范文1

1 畜牧业结构基本现状、特点

目前,全县畜禽出栏达到:牛1.7万头、猪87万头、羊47万只,禽4100万只、兔160万只,肉蛋奶总产量17万t。畜牧业产值实现14.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9.6%,人均牧业收入达到1658元。通过推行规范化管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全县畜牧业呈现出以下情况。

1)养殖规模化。目前,全县已有规模化养殖场6100余个,规模化猪场1660个,规模化肉禽场3240个,规模化蛋禽场500个,规模化肉牛肉羊场280个,规模化兔场200个,规模化特种养殖场120个。

2)生产标准化。养殖场,实行生产标准化。场区内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分开,净道污道分开,建有规范的消毒室、消毒池、病畜禽隔离区和粪污无害化处理区。监管兽医至少每周对养殖场巡查两次,对饲养、免疫、用药、用料、死淘、无害化处理、消毒、疫病防治等情况进行全面监管。

3)经营产业化。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龙头带动,加快基地建设,畜牧业形成了经营产业化的格局。大力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加快了全县畜牧业经营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4)畜禽良种化。目前,肉鸡、肉鸭、蛋鸡良种覆盖率达到99%;三元杂交猪普及率达到92%,肉羊、肉牛、奶牛良种覆盖本文由收集整理率分别达到64%、82%、92%。

5)管理科学化。开展基层兽医站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加强乡镇兽医站的管理和建设,完善基层动物防控体系,全面提升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控能力,提高管理现代化畜牧业和为广大养殖户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 畜牧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县畜牧行业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和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主要是经济欠发达,投入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没有。

2)各乡镇发展不平衡。受土地限制等因素的影响,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数量较少。

3)个别乡镇在贯彻养殖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政策方面还不够到位。

4)个别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不高。有些养殖场建设标准参差不齐、档次较低,粪污无害化处理相对薄弱。

5)创品牌的意识不够强,缺少品牌效应。

6)基层畜牧兽医站体制不完善,自负盈亏。现行的畜牧兽医体制不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

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3 今后畜牧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措施

今后我县做优畜牧业的发展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政策和法规,以标准化建设、自然养猪法等技术推广为契机,围绕生产安全、卫生、优质畜禽产品,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建立和完善畜牧业标准化体系,提升我县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关于畜牧业养殖范文2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存在问题;主要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02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3.014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不断推进,畜牧产业的发展有了明显进步,尤其是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的大力发展,实现了畜牧业的新飞跃,也使得农民的收入和养殖效益有了显著增加,畜牧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产业,其基础性地位日渐彰显,但是,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决,如何实现畜牧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促进畜牧业的新飞跃,是我们今后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当前基层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养殖技术

一直以来,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生产模式还占相当的规模,自然经济和小规模性生产仍然处于一种主导性地位,具体到养殖方面,主要体现为散养为主,畜牧养殖仍然处于家庭生产中一种副业。这样的畜牧养殖模式距离我们所提倡的规模化、集体化的现代化养殖模式还有一定的距离。对于一些散养户来说,他们缺乏专业的产业设备和专门的生产技术,养殖条件相对比较落后。尤其是畜牧养殖的农民他们只是将养殖作为家庭收入的一种有益补充,缺乏现代化养殖的思想意识,并且接受专业养殖的技术也相对比较困难,这就造成了广大农村现代化畜牧养殖的障碍。

(二)养殖饲料资源相对比较短缺

我国基层农村的畜牧业养殖,所需要的饲料主要是从农业生产中得来的,我国虽然是一个粮食大国,但我国人口比较多,人均产量相对较低,而用于养殖的饲料就显得有些不足,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养殖饲料的成本,因此,畜牧业的发展也会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目前我国的饲料用粮大约占粮食的三分之一,在某种意义上来看,存在人畜争粮的问题,这也会制约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一些畜产品药物的残留比较高

由于现在的畜牧饲料存在着大量的添加剂,甚至一些抗生素、化学药物都用于畜牧饲料中,这一方面降低了动物的死亡率,促进动物的生长,缩短动物饲养的周期,但同时一些畜牧养殖户在利益的驱使下,违规使用添加剂,造成一些畜产品中的药物成分较多,对于人类的健康都会产生一定影响,畜产品安全可以说是我们所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

二、促进基层农村畜牧业发展的对策与方法

(一)大力推广集中化、规模化养殖

由于农村散户养殖的弊端,为了进一步提高畜牧养殖的竞争力,发挥畜牧业在农业发展中的竞争力,结合畜牧业发展的前景,我们必须要大力发展规范化的畜牧养殖基地,建设科学的养殖小区或者养殖场,基层政府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大力发展畜牧要发展的良好政策,积极扶持规模化养殖和生态养殖式发展,推进规范化的养殖小区建设,为实现畜牧养殖的科学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实现畜牧养殖的规范化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尤其是一些基层的农村可以利用地理环境的区域化优势,利用良好的畜种资源,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畜产品牌,实现畜牧养殖的规范化、效益化和科学化。

(二)增强养殖观念,提高对养殖业的认识水平

我们知道科学养殖是畜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在散养户占相当比重的基层农村,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是非常关键的,农村养殖户要想实现养殖的成功,实现畜牧养殖的规模必须要重视养殖技术的学习,只有好的养殖技术才是成功养殖的保障。而养殖技术的提高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政府有关部门要重视对于畜牧养殖技术的宣传普及和推广,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开展各种培训班等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当地养殖专业户进行技术传授,提高养殖户的养殖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养殖户的思想观念,转变传统的、陈旧的养殖理念,学习适合时展的新的养殖技术,实现基层养殖的新突破,促使基层畜牧养殖能够向着科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三)实现畜牧发展的标准化生产

畜牧养殖主要是产出高质量的畜产品,而畜产品质量的提高与规范化的畜牧养殖是分不开的,这就需要畜牧养殖与农畜产品的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农副产品的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尤其是要推广标准化的养殖基地建设。从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加工、质量的检测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实现科学严密的安全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畜牧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具体的实践表明,只要农副产品的质量能够得到认可,就一定有良好的市场。

(四)做好科学规范的管理

规模化、集中化的畜牧养殖离不开科学规范的管理水平,基层农村作为畜牧养殖的重要场所,要想实现良好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管理的制度体系,这是畜牧业发展的主线。尤其是现代化的养殖企业,更需要科学的管理,建立标准的生产模式,实现疫病防控的有机整体,这是实现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内容,只有现代化的管理水平,才能实现畜牧业的长效发展,促使现代畜牧业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

总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向着现代化的方向推进,畜牧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是今后畜牧业发展的方向,我们一定要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待畜牧业发展,提高畜牧业的竞争力,为壮大基础农村经济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哈斯巴依尔.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站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持续发

展[J].新疆畜牧业,2012(12).

关于畜牧业养殖范文3

畜牧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县畜牧行业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和问题。1资金投入不足,主要是经济欠发达,投入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没有。2各乡镇发展不平衡。受土地限制等因素的影响,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数量较少。3个别乡镇在贯彻养殖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政策方面还不够到位。4个别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不高。有些养殖场建设标准参差不齐、档次较低,粪污无害化处理相对薄弱。5创品牌的意识不够强,缺少品牌效应。6基层畜牧兽医站体制不完善,自负盈亏。现行的畜牧兽医体制不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今后畜牧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措施

1强化领导,加强投入。县乡两级成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畜牧业发展领导小组,将畜牧业发展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切实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扶持畜牧业尤其是生猪生产的政策;加大对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设立养殖专项贷款,支持农户发展畜牧业。认真做好百万农户致富工程,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向畜牧业。2抓好标准化生产,建立无公害畜产品基地。按照县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加快畜牧业标准化建设,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搞好标准化生产服务。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程序化免疫技术,实行自繁自养,加快畜禽市场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加快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实现从产地环境、投入品管理、饲养过程、畜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的全程监管,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认真落实兽医监管制度。每个养殖小区和饲养场,安排一名监管兽医,明确监管职责,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制作监管责任牌。3推广生物环保养猪法,实现生猪养殖的革命性转变。推广生物环保养猪技术。生物环保养猪法源自日本,是一种实用农业生物技术,与传统养猪法相比,具有解决养猪对环境的污染、降低投资成本、节约水源、提高经济效益等优点。据测算同一品种的猪,采用生物环保养猪法,每一头可增效55~85元。4大力发展无公害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对获得“三品”认证的畜禽产品加工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争取每个乡镇都要申报或认证1个以上无公害或绿色畜产品;搞好示范引导。积极引导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的养殖场进行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培育自己的品牌产品。5积极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有关规定,积极引导养殖小区发展合作经济组织,走合作社养殖的路子。为养殖户和大市场的供需对接搭建平台,增强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养殖效益。6做好动物保护工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一系列等畜牧行业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依法做好动物检疫、兽药饲料和种畜禽管理工作,提高畜牧业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搞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建立起完备的动物疫病防控、检疫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疫病检测体系;搞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确保按时限要求完成上级下达的防疫任务。7提高畜牧兽医人员服务水平。加快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步伐。按照政府《关于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尽快建立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开创全县畜牧兽医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加强兽医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从业水平和服务意识。转变作风,搞好信息服务。倡导勤奋好学,敢于实践,深入基层,深入养殖户的良好风气,全面了解和掌握养殖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市场供求信息,指导养殖户发展生产,为养殖户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

本文作者:万晓伟工作单位:吉林省梨树县四棵树乡畜牧站

关于畜牧业养殖范文4

关键词 畜牧业;现状;问题;对策;安徽潜山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331-03

畜牧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以来,潜山县按照“典型示范、效益诱导、良种先行、科技服务”的工作思路,坚持良种、良法、良舍、良料,搞好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狠抓项目实施,有力推动了全县畜牧业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肉、蛋、奶等主要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目前,潜山县畜牧业处于生产不断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的新阶段,其已成为该县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为此,对潜山县畜牧业的发展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推进该县畜牧业的发展。

1 潜山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1.1 畜禽生产稳定增长

2010年底全县有各类规模养殖场户730户,养殖专业村3个,拥有市级以上养殖示范小区2个。生猪、家禽的规模饲养比重分别达到40%、43%。2010年全县实现生猪生栏25.2万头,家禽出栏352万只,肉牛出栏5 200头,羊出栏1.28万只,肉类总产2.45万t,禽蛋总产1.05万t,同比增长8.60%、15.40%、30.00%、2.40%、4.30%、0.96%。2010年,全县新发展畜禽规模户65家,新发展良种母猪620头,新增育肥猪2.2万头,新增家禽47万只,新增肉牛1 200头。2011年全县生猪、家禽的规模饲养比重已达到41%和44%;生猪、家禽良种率分别达到95%、91%。

1.2 产业化进程加快

2011年全县培育发展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县级龙头企业10家,各类合作经济组织22家。

1.3 基地建设稳步发展

黄泥镇胜利、前进等村的养猪小区,入驻养猪大户90多户,年出栏肥猪超过2万头,黄铺镇古墩村养鸡小区,入驻养鸡户64户,年出栏肉鸡可突破100万只。2010年,全县新建生猪圈舍500 m2以上的24家,建筑面积1.4万m2,新建禽舍1 200 m2以上的13家,建筑面积1.9万m2,新建牛舍600 m2以12家,建筑面积0.85万m2、新发展市级龙头企业3家,2011年新建标准化畜禽圈舍5.3万m2,引进良种母猪550头。

1.4 疫病防控逐步完善

各地按照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的防疫目标责任书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层层抓落实,认真开展春秋两季突击强制免疫及平时新补栏畜禽的补针工作,积极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的检疫及畜产品市场的监管,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2011年,全县畜禽死亡率被控制在3%以下,全县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2 存在的问题

2.1 观念束缚,投入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群众仍囿于“养猪为过年,养禽换油盐”的自给自足的观念,对如何扩大畜禽生产、发家致富方面想得不多;一些干部仍囿于抓粮食油料和经济作物的惯性思维,对如何引导农民兴畜致富、做大做强农业方面重视不够。潜山县目前畜牧业生产投入主要依靠广大农户自身缓慢积累,政府公益性、基础性投入较少,规模化养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县财政在每年拨付畜牧在编人员经费的同时,虽安排20万元补助乡镇兽医站和防控疫苗费,但仅够维持正常工作运转。

2.2 技术服务体系脆弱

近几年来,潜山县从事养殖业的农户大多依靠自身的力量,自己摸索良种引进、良舍建设、良料配方、良法饲养等经验,缺乏应有的技术指导,养殖成本高,效益低。乡镇兽医站人员老化,设施陈旧,经费不足,难以承担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管理重任,村级防疫员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体系不全,关系不顺,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同时由于动物疫病种类增多,疫情复杂,加之散养农户“重治不重防”,防控难度越来越大,农牧部门忧心忡忡。

2.3 龙头企业缺乏,产业化程度低

多年来,虽然在品种改良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资金投入少,品种改良的规模小、范围窄,目前当地生猪品种正逐渐退化。再加上以农村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所占的比重低,产业化程度和科技含量偏低,缺乏对畜产品的进一步精深加工,无产业链条,一般多限于自产自销,抗风险能力差。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饲养管理体系,饲养、管理、防疫、治疗水平低,挫伤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龙头企业是引导农民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力量,近几年来,潜山县畜牧业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就是缺少加工、流通型龙头企业的带动。农户一方面担心买难,另一方面又担心卖难,尤其是养殖业,多是投入大、存放难的鲜活品,一旦不能及时销售,农户就会蒙受重大损失。因此,迫切需要龙头企业引向市场,带动发展,而且“散养”对生猪市场管理也带来新的问题。

2.4 市场行情波动过大,养殖标准化程度低

目前,畜牧业价格过多地依赖市场调节是影响其生产快速发展的最关键原因。由于单个养殖户不能掌握市场价格,农民得到的实惠相对较少,一旦猪养殖的数量多,价格就会下降,养殖户只好大量减少头数。一旦价格涨上来了,存栏量又少了,养猪户还是没有得到实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养殖户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无自主发展的能力。目前多数养殖户仍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养猪业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对标准化的认识还不到位,标准化生产技术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

3 对策

3.1 创新畜牧业发展理念

畜牧业在潜山县农业结构中既是短项,又是增量。当前,畜牧业的发展正处在由粗放型向精细型、传统型向现代型、资源转化型向市场适应型转变的时期,迫切需要充分地认识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的模式,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因此,潜山县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地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中之重来抓,积极引导广大农户改变传统的养殖观念,大力推行健康的养殖方式,着力提高养殖水平和产品质量,全面推进潜山县畜牧业发展。

3.2 扩大财税支持

3.2.1 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形成标准化创建长效机制。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研、农业技术推广及人畜饮水等专项资金时,要重点考虑畜牧业的发展,并给予其大力支持。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有关部门要增加资金投入,以加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良种推广和标准化养殖小区示范建设等作为重点支持内容。为减轻养殖农户负担,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应继续清理畜禽养殖和屠宰加工环节不合理的税费,继续将饲料产品的优惠税收政策落实到位[1]。

3.2.2 改革财政资金扶持方式,实行以奖代补,确保标准化创建落实到位。长期以来,主管部门在扶持畜牧业项目中采用“先给钱,后办事”的办法,结果经常是争取项目时下急上不急,项目到手后上急下不急;或者是无论方案做得多好,实施时经费总是不够;或多或少地出现资金挪用等违规情况。为此,需要改变财政资金扶持方式,建立投入新机制,出台“以奖代补”政策,改“事前补贴”为“事后奖励”,由业主按事先制定标准先组织实施,按照建设标准验收,验收合格后给予奖励扶持,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项目实施标准硬、监管易、效率高。通过实施“以奖代补”建设标准化万头猪场项目,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养猪业[2]。

3.2.3 创新金融手段,实现多元化融资。需积极地进行研究探索,利用金融手段,引导资金投入,满足畜牧养殖的标准化创建对资金的需求,解决仅靠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为此,一是加大政府金融倾斜,运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贷款。政府需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养殖户标准化生产的贷款贴息,支持畜牧业的标准化改造发展[3]。二是吸纳民间资本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到与现代畜牧业建设,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三是积极试点养殖环节的保险业务。为增强养殖户的风险承担能力,提高其投资能力,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政府可选择开展生产环节的保险业务,引导、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大力开发畜牧业保险市场,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畜牧业保险,加快畜牧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畜禽品种的政策性保险制度。

3.3 创新产业技术

3.3.1 促进畜牧业科技进步。一是加强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快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抓好畜禽品种改良、动物疫病诊断及综合防治、饲料配制、草原建设和集约化饲养等技术的推广。二是加快畜牧兽医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培育畜禽新品种。三是强化畜牧业科技教育和培训,提高畜牧业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的整体素质。四是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的技术装备水平。务实加强国家基地、区域性畜牧科研中心创新能力建设,支持畜牧业科研、教学单位与企业联合,发展畜牧业高新科技企业[4]。

3.3.2 探索生态环保养殖方式。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是标准化创建的核心内容。一是探索发酵床养殖方式。为实现养殖无排放、无污染、无臭气,可以利用现代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该技术将营养学、生物学、环境卫生学、土壤肥料学等学科集于一体,以低成本、高产出、无污染为原则,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养猪体系。二是探索规模养殖场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为满足畜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可以采取严格把关、提高产业标准等措施实现污水处理的现代化[5]。三是探索农牧渔结合,实施生态养殖,发展循环农业。推行“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循环经济模式,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力度,合理布局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将养殖场建设与沼气建设配套起来,既解决清洁能源问题,又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美化净化农村环境,实现良性发展。

3.3.3 推广标准化养殖模式。标准化养殖是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必然方向和重要内容。养殖标准化在大型养殖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其同时也是推动农户小型规模养殖走向专业化,并形成稳定的增收渠道的重要方式。为此,要创新家庭标准化养殖模式,实现农户专业化生产。针对大部分农户在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的冲击下逐步失去了畜牧业收入的现实,为帮助农户养殖实现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可以借鉴其他先发展地区适合农户采用并稳定增收的养殖模式。通过新模式的推广运用,引领农户加快畜禽饲养方式的转变,跨入标准化、专业化养殖行列[6]。如湖北省推广的养猪“150模式”,一经推出,便广受养殖户的欢迎。该模式集成全进全出、负压通风、自动温控、隔热保温等10项先进技术,即建1栋全封闭式标准猪舍,进行标准化饲养,实行全进全出制度,每批饲养育肥猪150头,具有操作简单、规模适中等优点。在标准化养猪“150模式”的启发下,湖北省又陆续推出了蛋鸡“153模式”、养羊“1235模式”、养牛“165模式”,共计建成各种模式2.31万栋。

3.4 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是建立畜禽养殖档案。要求全省所有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户,种畜、奶牛养殖场(小区)、户建立养殖档案,按规定的内容如实填写,并按信息管理要求定期上传汇总。二是建立养殖场管理备案制度。可按照养殖场规模大小,分别建立养殖场管理备案制度,实施动态管理。三是建立畜禽标识管理制度。通过整合畜牧兽医系统内部职能,实施畜牧兽医综合执法,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具体负责畜禽标识管理。四是加强畜禽屠宰加工环节监管。推行屠宰加工企业分级管理制度,开展畜禽屠宰加工企业资质等级认定工作,扶优扶强。五是加强畜产品市场监管。为确保畜产品运销畅通,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严禁地区封锁。为保证上市肉类的质量,应落实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使用的查处力度。加强对液态奶和其他畜产品的市场监管,完善液态奶标识制度[6]。加强兽药质量和兽药残留监控,强化动物卫生执法监督。

3.5 提升组织化水平

3.5.1 提高养殖户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采取政策扶持、项目带动、示范推广等措施,积极地引导农民组建各类畜牧经济组织,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组织或行业协会,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政府和业务部门应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思路,积极支持,加强引导。要在提高龙头企业的实际带动上下功夫,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养殖农户”的发展模式,与养殖户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随时解决养殖户在产前、产中、产后出现的问题,真正地发挥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经营中把利益最大限度地让给养殖户,使养殖户在企业的带动下,真正获得摸得着、看得见的实惠,从而实现生产与经营的分离,养殖户专心致志搞生产,龙头企业脚踏实地搞经营,逐步走上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路子。同时,加快培育和引进畜禽饲养及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立足当地畜禽遗传资源,创建地方特色品牌。引导规模企业、中介组织与养殖户结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营共同体,推进畜禽产业化进程,培育龙头企业。

3.5.2 创新新型利益分配机制。引导农民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分配机制,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化运行机制。从而依托龙头企业,推进“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为推进龙头企业开展“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财政在农业板块项目中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畜牧标准化养殖项目建设,以“以奖代补”方式,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及与龙头企业有紧密合作关系的专业合作社、养殖户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和种源基地。

3.6 加强动物防疫

3.6.1 加强物防疫员的培训和管理。对新发展的规模养殖户,应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做到“选址适宜、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设备配套、防疫严格、管理规范、废污利用、排放达标”[7]。继续推进对兽医管理体制的改革,健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稳定畜牧兽医队伍。

3.6.2 实现防疫制度化。加大春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力度,加强畜禽检疫和疫病监测,切实落实计划免疫、消毒灭源等措施,强化动物疫病防控,确保动物疫情稳定,保障畜禽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实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做好畜禽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控工作。完善动物疫病监测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疫病监测体系,重点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按照“全年防疫、四季防疫”的理念,“春秋集中免疫,月月定时补针,定期监测抗体”的防疫制度,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6种重大动物疫病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做到种畜禽无主要疫病,从源头上提高畜禽健康水平。同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加大疫苗、物资、消毒药品的储备,强化应急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实现防控的机制化、制度化,应急处置常态化[8]。为有效地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切实保障畜禽生产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要切实落实动物防疫双轨目标责任制,完善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将政企、技企联系制度落到实处,强化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做到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免疫密度、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100%[9]。

4 参考文献

[1] 叶学芳,高静,王亦春.以标准化养殖助推生猪产业跨越发展[J].四川畜牧兽医,2008,35(11):23-24.

[2] 湖北竹溪以奖代补促畜禽规模养殖迅猛发展[J].湖北畜牧兽医,2010(5):40.

[3] 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J].中国饲料添加剂,2007(6):53-55.

[4] 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7(9):12-15.

[5] 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J].北方牧业,2007(5):6-7.

[6] 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J].中国奶牛,2007(3):2-4.

[7] 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J].中国饲料,2007(5):8-10.

关于畜牧业养殖范文5

[关键词] 草地生态畜牧业 试验区 生态建设

[中图分类号] S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232-02

2011年,农业部韩长赋部长在毕节考察时提出毕节要努力建设成为我国“草食生态畜牧业示范区”的要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提出“在西北部地区建设草食畜牧业生产基地”;《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13-2020年)提出的战略定位之一――“生态文明先行区”,既为毕节市畜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我市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毕节市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

1.草食畜禽持续增长

2012年末,全市牛、羊、鹅存栏分别达110.57万头、90.8万只和121.1万羽,与“十五”末相比(下同),分别增长44.14%、136.33%和37.95%;出栏分别为25.96万头、52.87万只和100.21万羽,分别增长147.46%、249.59%和35.42%。草食畜禽肉类产量4.2万吨,占全市肉类产量的比重达10.55%。草食畜禽产值11.3亿元,占全市畜牧业总产值的13.38%。草地生态畜牧业正发展成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2.草地建设初见成效

据统计,2007年以来,累计新增人工种草面积223.97万亩,新增改良天然草场51万亩;全市人工草地保留面积125万亩,建成威宁县双龙―秀水―哈喇河、赫章县威奢―兴发―水塘堡等连片万亩以上草场10余处,为特色草食畜牧业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3.良种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2007年以来,全市建成原种场2个,扩繁场10个,存栏种羊1.5万只;建成贵州黑山羊原种保种区2个,贵州半细毛羊保种区1个,存栏贵州黑山羊种羊5万只、贵州半细毛羊种羊3万只;威宁黄牛保种区2个,二元杂交母牛基地23个;建成织金白鹅种鹅场3个,存栏优质种鹅4万羽。引进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利木赞牛、考力代羊、波尔山羊、努比亚羊、莱茵鹅、狮头鹅等优良品种对我市草食畜禽品种进行改良。建成牛改点369个、羊改点466个,累计人工输配母牛84.6万头,改良羊71万只,改良后的肉牛个体产肉量比改良前提高50公斤以上,肉羊个体产肉量提高10公斤以上。

4.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显著提升

建成县级动物疫情测报站8个、动物卫生监督站6个;建成村兽医室442个,新建、改扩建乡镇兽医站250个。建成七星关、大方、黔西、金沙、织金五个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完善了纳雍、威宁、赫章三县冷链建设。全市牛羊口蹄疫、羊痘、羊梭菌性疾病、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牛出败等疫病免疫密度达到国家要求,牛羊死亡率均在国家控制标准范围内。

5.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

一是规模养殖发展迅速,生产方式发生明显变化。2007年以来,全市累计建成草食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620个,发展规模养殖大户1.4万户,规模养殖量达28万个牛单位,规模养殖比重从“十五”末的0.8%提高到18%。二是区域性生产格局日益凸现。通过近年发展,以七星关、织金为主产区的肉牛产业带,以赫章、威宁为主产区的肉羊产业带和以织金、七星关为主产区的肉鹅产业带初步形成,区域化生产畜禽能力不断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劳动力缺乏。当前随着全省工业化、城镇化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青壮劳力大量转移进城;同时由于劳动力价格上升,畜牧业比较效益低,导致畜牧业劳动力日益缺乏,从事养殖的农户日益减少。

二是土地资源少。目前,毕节市人均耕地面积仅0.66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7%;人均草地面积0.79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5%;土地资源缺乏,分布零散,林草争地、粮草争地严重,人工种草越来越难,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

三是科技水平低。目前,我市牛羊养殖仍以分散传统养殖方式为主,科技应用率很低,结果导致牲畜发病率、死亡率高,个体生长发育缓慢,饲料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也较低。

四是产业化经营水平低。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设备陈旧、管理水平低,没有自己稳定的原料基地;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市场体系不健全,产业链短;加工方式落后,家庭式、传统式、粗放型的加工方式占主导,绝大部分产品停留在初级水平上。

三、发展对策

1.大力开展人工种草,多渠道开发饲料资源。

1.1加快天然草场改良步伐。依托国家岩溶地区草地治理、三江源生态保护、石漠化治理等项目,按照“先好后次,先易后难,集中连片,稳步推进”的原则,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逐步对现有的天然草地进行改良。

1.2林草结合,大力推广林下种草。统筹规划,科学安排草种和树种,林下种草,林草结合,大力发展林下养殖,拓展草食畜禽发展的潜力,扩大草地畜牧业增长的空间。

1.3努力推进退耕还草。坚持将25度以上坡耕地逐步退耕,减少垦植活动。建立退耕还草补偿机制,实施草畜平衡奖励、养殖农户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牧草良种补贴等政策措施。

1.4正确引导流转土地种草。积极鼓励养殖大户、龙头企业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建植高产优质人工草地,进行集约化生产,发展现代畜牧业,在草种、化肥、资金、技术服务、手续办理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

1.5积极推广“多元”种植结构。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大力推广粮草套作、粮草轮作和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等模式,扩大饲用玉米、饲用甜高粱、紫花苜蓿等高产饲料作物种植面积,有效增加饲草供给;积极推广冬闲田土种草,充分利用冬闲田土,保障冬春牧草供应,提高土地利用率。

1.6提高农副产品利用率。我市有大量的农产品加工副产品,要充分利用秸秆、糠、麸、糟渣、饼粕等农副产品,通过畜禽进行转化,变废为宝,增加饲料来源,为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夯实基础。

2.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努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2.1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变发展方式,按照农业部对规模养殖提出的“六化”(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要求和建设标准,依托项目,整合资金,鼓励和扶持有条件、有潜力的养殖场做大做强,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步伐。

2.2努力推进产业化经营。采取政策引导、资金补助、项目支持等措施,积极发展和扶持养殖合作社,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通过龙头的带动,提升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水平。

2.3规划建设一批养殖园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一个园区、一个畜种、一套技术措施、一套管理办法的思路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较高的养殖园区,推动草地生态畜牧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3.加强草地生态畜牧业支撑体系建设

3.1着力提高家畜良种化水平。采取“项目补助购种、政府贴息贷款、企业自主经营”等方式引导和扶持养殖企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大户创办种羊扩繁场及能繁母牛养殖基地,满足全市草地生态畜牧业持续发展的供种需要。

3.2着力抓好动物疫病防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要求,认真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形成快速反应和扑灭机制,进一步提高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能力。加快市、县、乡、村四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装备水平。充实和加强村级畜牧兽医技术力量,加强其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服务水平。

3.3着力抓好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实施科技推动战略,加强畜牧业实用技术研究,切实解决当前困扰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创新服务方式,加强业务人员对养殖户的指导和服务,不断提高牛羊养殖水平和养殖效益。加强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充实乡镇畜牧兽医技术力量,切实解决基层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4.努力探索促进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新机制

4.1建立整合、协调机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计其功”的原则,重点探索在县级层面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整体推进。在资金的使用方向上,扶大扶强,重点支持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参与项目实施。

4.2探索融资新方式。积极探索利用各级各类财政资金建立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企业和规模大户在生产环节的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和政策性奖补模式;尝试建立政府引导型担保基金,为企业和农户较大额度贷款提供担保;探索养殖农户联动抵押和担保机制,建立多户联保的贷款风险保障机制。

4.3建立滚动发展长效机制。大胆探索鼓励和扶持养殖户做大做强、持续发展的滚动机制;在投入上,建立和完善“以奖代补”、“先借后奖”制度,增强业主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鼓励和促进养殖户长远考虑、持续发展;在生产组织形式上,鼓励和帮助大型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紧密联接,推行定单农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

5.加大草地生态畜牧业的领导和支持力度

5.1制定和落实发展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文件精神,制定优惠政策,有效解决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5.2加强对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领导,充分用好现有行政管理资源,形成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运作格局。既要积极发挥行政组织体系的功能,确保有人干事、有机构办事;又要依靠行政管理的有效手段,加大考核督察力度,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智山. 全国草地畜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中国草地. 1997, (5): 1~5.

[2]梅厚华. 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畜禽业总. 2012: 45~46.

关于畜牧业养殖范文6

关键词:佳木斯市;畜牧业;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203-1

基金项目:佳木斯市2011年度重点科研课题:佳木斯市畜牧业发展战略初探(项目编号:11047)

随着佳木斯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的畜牧业发展也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能否尽快地制定出切合我市目前实际的实用性畜牧业发展战略,直接关系到我市畜牧业能否持续和平稳发展。为此,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研究佳木斯市畜牧业的发展战略问题。

1 调整和完善畜牧业结构

首先将畜牧业摆在佳木斯市大农业结构中的突出位置,通过增加畜禽存栏、增加畜牧经济总量、提高养殖效益,调优扶壮畜牧业,带动我市第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其次要准确地把握我市畜牧业发展方向及重点。最终目的是发挥畜牧各行业的优势、挖掘潜力,实现局部突破、全面跟进的发展新局面。因此,佳木斯市要继续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稳定生猪,大力发展优质家禽、奶牛、羊、兔等草食动物和特色畜禽生产;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两区两带一城”和“十项重点工程”战略部署,优化优势产品区域布局,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畜牧业产业带和块状牧业经济,做大做强畜牧产业。最后调优畜禽结构布局,要因地制宜、农牧结合、发挥优势、各展其长、相对集中、连片发展,构建培育畜禽基地,使其尽快形成产业和新的竞争力。

2 加强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

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公司化养殖企业建设为突破口,积极鼓励和引导分散饲养向适度规模化养殖方向转变。重点支持中小养殖场和养殖大户等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特别是支持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化高标准的养殖基地,推进绿色健康养殖。我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猪舍标准化改造、粪污处理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尤其要优先安排粪污处理及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

3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坚持全程化监控原则,突出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积极构建法规完善、风险可控、监管有效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 (县、区)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完善检验监测手段、提升检验监测能力和技术水平,建成覆盖全市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和完善我市重大畜禽疫病预防控制、畜禽检疫与监督、兽药质量安全检测、畜禽防疫物资的保障、畜禽防疫技术支撑等五个系统,加快佳木斯市重大畜禽疫情监控体系、畜禽疫病监控中心、畜禽检疫与监督设施、流通环节动物防疫监督屏障设施、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场、畜禽疫病防疫物资储备库、畜禽生物制品研发基地、畜禽防疫及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等8个项目建设,使畜禽疫病预警、防疫、检疫、监督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有效运行,总体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4 加强龙头养殖企业建设

养殖龙头企业不但连接着市场,而且还连着千家万户,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和配套服务等职能,其自身的生产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畜牧业生产基地的规模与进一步发展。佳木斯市要以龙头企业来拉动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并确保龙头企业所需要的原料供应。在畜禽生产和加工业上,实施名牌战略,进一步促进新纪元乳业、天野牧业、星海种猪场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加速发展。应当继续对畜牧业龙头企业给予政策方面的优惠和鼓励。首先是改革、完善税收制度,尤其是要统一农产品收购和加工的增值税税率,减轻畜牧业龙头企业的税收负担;其次是在畜牧业企业用地方面,要同工业用地享受同等待遇,可以用土地进行抵押贷款,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再次,是在畜牧业龙头企业用水、用电、引进技术、人才等方面,也要给予适当的优惠。

5 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职业教育、科技推广机构的资源和技术优势,通过进修、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快培养高素质的畜禽养殖从业人员。尤其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成人畜禽养殖技术培训,把养殖技术培训和一些先进的养殖实用技术结合起来,及时有效地为广大养殖户传授最先进实用的新技术,逐步提高从业人员的畜牧养殖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

6 加强畜牧业机械设施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畜牧机械化政策和法规,落实畜牧机械购置等政策性补贴政策,深化畜牧机械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为依托,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本途径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畜牧机械监督管理体系建设,为农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深化体制改革,推进畜牧机械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的进程。吸引农业和农机等上规模大企业集团及养殖企业向大型和科技含量高的畜牧业机械产业投资。

参考文献

[1] 韩雯雯,贾永全.黑龙江省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对策的研究[J].畜禽业,2009,(4):60-63.

[2] 王三立.促进我国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措施探讨[J].中国牧业通讯,2008,(6):19-20,51.

[3] 谭云民.加快转换步伐把畜牧业做大做强——关于虎林市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2:67-69.

[4] 刘武军,许斌,热孜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草食家畜,2003,9:21-23.

[5] 王永臣.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山东农业,2002,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