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保护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渔业资源保护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渔业资源保护

渔业资源保护范文1

第二条凡在本市管辖范围内的江、河、湖、海及沿江、沿海滩涂等渔业水域,采捕天然生长和人工增殖的水生动植物以及收购、利用经济价值较高的水生动植物苗种、亲体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照本办法缴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以下简称“渔业资源费”)。

第三条渔业资源费的征收和使用,实行取之于渔,用之于渔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批准发放捕捞许可证、收购许可证的权限,征收渔业资源费。

第五条渔业资源费分为海洋渔业资源费和淡水渔业资源费。

第六条海洋渔业资源费的征收金额按以下方式确定:

(一)从事外海捕捞作业的渔船按前3年平均年总产值的1%计征。

(二)从事近海拖网作业的国营、集体渔船,按前3年平均年总产值的2%计征;个体渔船按3%计征。

(三)从事近海围网(含对网)、流网、钓作业的国营、集体渔船,按前3年平均年总产值的1%计征;个体渔船按2%计征。

(四)从事定置作业的渔船,按前3年平均年总产值的3%计征,其中集体渔船从事高稀网、海蜇涨网、疏目转网、板曾网等作业的按2%计征。

(五)对持有临时捕捞许可证的渔船,按同类型作业的征收标准加倍计征,但最高不得超过9%。

(六)教学单位的教学实习船根据上级主管机关批准的实习计划从事捕捞作业的,可以减半征收;实习计划外从事生产性捕捞的,按国营渔船同类型作业标准计征。

(七)科研单位的科研调查船根据有关部门批准的课题任务书、调查监测计划从事捕捞作业的,可以免征;课题或者计划外从事生产性捕捞的,按国营渔船同类型作业标准计征。

(八)按规定属海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征收渔业资源费的,按海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制订的收费标准计征。

凡从事不利于渔业资源保护的作业(包括国家限制发展和应当逐步淘汰的作业)的,其征收标准应当高于前3年平均年总产值的3%,但最高不得超过9%。

教学、科研单位需要减征或者免征渔业资源费的,按发放捕捞许可证、收购许可证的权限审批。

第七条淡水渔业资源费的征收金额按以下方式确定:

(一)对从事钩子、丝网、扎网、抄网、扛网、虾笼、鳝笼、扒蚬(螺、蚌)等作业的船只或者个人,按前3年平均年总产值的2%至6%计征。

(二)对从事机拖蟹、机拖虾、珠网等作业的,按前3年平均年总产值的4%至8%计征。

(三)对从事机吸蚬(螺)、软硬簖等作业的,按前3年平均年总产值的6%至12%计征。

(四)在划定的增殖水域采捕增殖资源的,按前3年平均年总产值的5%15%计征;在重点增殖水域采捕增殖资源的,征收比例可以高于15%,但最高不得超过25%。

(五)在本市管辖的长江渔业水域从事流网、挑张网等作业的,按前3年平均年总产值的2%至3%计征。

凡从事不利于渔业资源保护的作业(包括国家限制发展和应当逐步淘汰的作业)的,其征收标准应当高于前3年平均年总产值的15%,但最高不得超过20%。

非专业渔民从事季节性淡水捕捞作业的,应当按同类型作业征收标准的200%至300%计征。

第八条对多种捕捞方式兼作的海洋或者内陆水域渔船,按其产值较高的作业类型的征收标准,计征渔业资源费。

对海洋、长江水域捕捞兼作的渔船,分别按相应的作业类型的征收标准,计征渔业资源费。

第九条对专项采捕经济价值较高的渔业资源品种的,属海洋的可以按前3年平均年总产值的3%至5%计征渔业资源费;属淡水的可以按前3年平均年总产值的5%至10%计征渔业资源费。

第十条因养殖和其他特殊需要采捕水生动植物苗种、亲体的,按不超过前3年平均年总产值15%的标准征收渔业资源费。其中从事鳗苗捕捞的按前3年平均年总产值的5%至10%计征渔业资源费,从事蟹苗捕捞的按前3年平均年总产值的3%至5%计征渔业资源费。

第十一条凡从事收购或者经营经济价值较高的水生动植物苗种、亲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其收购或者经营总金额的1.5%至2.5%计征渔业资源费。

收购经济价值较高的水生动植物苗种、亲体直接用于增殖、养殖的单位和个人,按其收购总金额的0.5%至1%计征渔业资源费。

第十二条依法经批准采捕珍稀水生动植物的,依照本办法第九条的征收标准,加倍征收渔业资源费。因科研活动的需要依据有关规定经批准采捕珍稀水生动植物的除外。

第十三条经本市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许可在本市管辖水域作业的外省(市)渔船和个人,从事海洋捕捞的按本市同类型作业的标准计征渔业资源费;从事淡水捕捞的可以高于本市同类型作业的标准计征渔业资源费,但最高不得超过其年总产值的25%。

第十四条从事捕捞作业的单位和个人如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重大损失的,可以向发放捕捞许可证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申请减征或者免征渔业资源费。

第十五条渔业资源费的具体收费标准,由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发证权限,依照本办法第六条至第十三条的规定确定,并报同级物价部门核定和上级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六条本市凡利用江、河、湖泊、河沟等自然水域从事水产养殖生产的,按当地平均亩产值的0.5%至1%计征养殖保护管理费。

精养鱼塘、园沟、宅河的养殖保护管理费征收与否由各县(区)人民政府自定。凡征收养殖保护管理费的,每年每亩收费不得超过1元。

第十七条市、县(区)两级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按照职权范围在核发捕捞许可证、收购许可证、养殖使用证的同时征收渔业资源费及养殖保护管理费,在有关证书上记录缴款金额、加盖印章并出具收款收据。

已持有捕捞许可证、养殖使用证的单位和个人,在办理年度审证时缴纳渔业资源费、养殖保护管理费。

在规定日期内不缴纳渔业资源费、养殖保护管理费的单位和个人,由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责令其限期补缴,并按日加收0.5%的滞纳金。

第十八条渔业资源费列入当年生产成本。

第十九条渔业资源费实行按比例留成和上缴部分统筹使用的办法:

(一)市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征收的海洋渔业资源费,10%上缴海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90%留用。

(二)各县(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征收的海洋、淡水渔业资源费,10%上缴市渔政监督管理机构,90%留用。

(三)市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委托县(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捕捞许可证所代征的渔业资源费,80%上缴市渔政监督管理机构,20%由代征机构留用,其中代征的鳗苗渔业资源费,20%上缴市渔政监督管理机构,80%由代征机构留用。

前款规定应当上缴的渔业资源费,征收单位应当按季度上缴,不得截留坐支。

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所征收的养殖保护管理费,全部留用。

第二十条渔业资源费用于渔业资源增殖保护的使用范围是:

(一)购置增殖放流用的苗种和培育苗种所需的配套设施,修建近海和内陆水域的增殖设施。

(二)为增殖保护渔业资源的科学研究提供经费补助,以及为渔业资源监测和渔业水域环境监测提供经费补助。

(三)购置、更新与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有关的渔政公务车、船,改善渔政管理设施。

(四)为保护渔业资源、渔场环境和维护渔业生产秩序提供经费补助。

(五)为保护特定渔业资源品种,借给生产单位用于转业或者转产的生产周转金(不得作为生活补助和流动资金)。

依据本办法所征收的养殖保护管理费,全部用于维护渔业生产秩序的经费补助。

第二十一条渔业资源费用于资源增殖的开支原则上应当高于用于保护管理的开支。

本市渔业资源费用于资源增殖和保护管理的比例为:资源增殖不得低于50%,保护管理不得高于50%,其中对采捕、收购、利用鳗苗所征收的渔业资源费,资源增殖不得低于40%,保护管理不得高于60%。

第二十二条渔业资源费、养殖保护管理费按预算外资金管理。

市、县(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征收的渔业资源费、养殖保护管理费,应当交同级财政在银行开设专户储存,按规定用途专款专用。

市、县(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使用渔业资源费、养殖保护管理费,应当在年初编制收支计划、在年终编制决算,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并报上级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收支计划和决算报表使用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订的格式。

第二十三条本市的渔业资源费、养殖保护管理费自1989年度起征收。

第二十四条市、县(区)财政、物价、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渔业资源费、养殖保护管理费征收使用的监督检查。对挪用、浪费资金的行为,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查处。

第二十五条本市各县(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办法和当地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补充条文,不另订实施细则。

各县(区)制订的补充条文应当报市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渔业资源保护范文2

在环院的日子里,生活中充满阳光,人与人之间都坦诚相待。同学之间的情犹如亲情但更胜亲情,朋友之间的情犹如手足之情,院事我都很是关心,就这样我爱上了环院的每个人,每件事物。同时独立自主的生活在我的美好的大学四年中也就这样成熟了起来,我也就体会到了大学独立自主的生活是我们进入社会的生活的根本。

自我进环院的第一天起,我就没有忘记我目的――学好知识,学会做人。在环院,我以拿到奖学金为短期目标连获学院丙等奖学金两次;我以学习更多知识为目标参加了全国长线自考并已过多门。虽然我在有些方面得到了肯定,但我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还需要更加努力,读到到老,学到老也就成了我最基本的思想。

本人在学生会工作的日子里,我学会了为人处事。在协会的实践中我知道了事业的伟大和一个人的付出与成就。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得到了找工作比较难的启发,启发我要克服困难勇于直前。

蓦然回首,一切都成了过往,毕业在即,回顾这四年,学习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也有明显的增强,生活的自主能力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并且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在环院的学习与生活中,我始终有那么一颗永恒的心――环保人忠于环保。这也是我的为人之道――以诚待人,待事、坚持信念行动创造价值、自我创新。

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让我成为不仅有知识还有这一颗永远求真求实的心的有志青年,让我能够去创造我的价值并去认真实现自我的价值,相信我所学的知识会对接下来的找工作面试中发挥到作用,让以后工作和生活都充满阳光。我会继续努力,爱拼才能赢得更精彩。为此,我为自己四年的学习成果在这即将毕业的时刻,做自我评价如下:

在环院的日子里,生活中充满阳光,人与人之间都坦诚相待。同学之间的情犹如亲情但更胜亲情,朋友之间的情犹如手足之情,院事我都很是关心,就这样我爱上了环院的每个人,每件事物。同时独立自主的生活在我的美好的大学四年中也就这样成熟了起来,我也就体会到了大学独立自主的生活是我们进入社会的生活的根本。

自我进环院的第一天起,我就没有忘记我目的――学好知识,学会做人。在环院,我以拿到奖学金为短期目标连获学院丙等奖学金两次;我以学习更多知识为目标参加了全国长线自考并已过多门。虽然我在有些方面得到了肯定,但我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还需要更加努力,读到到老,学到老也就成了我最基本的思想。

渔业资源保护范文3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381-02

国际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有关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研究,分析医务人员暴露于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的概率和分布情况,定义医务人员为高危人群。因此,为了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认真做好自我防护十分必要且义不容辞。

1 标准预防与自我防护

1.1 标准预防的概念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2 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 ①既要防止血液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液性疾病的传播;②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③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1.3 标准预防具体措施

1.3.1 洗手 标准洗手既“六步”洗手法,能使医务人员手的菌落数符合卫生部标准,因此,强调洗手,规范手卫生是当务之急。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①直接接触患者前后,接触不同患者之间,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洗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患者前后;②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③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④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⑤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1.3.2 戴手套 医务人员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若皮肤发生破损必须戴双层手套。

1.3.3 避免锐器伤,使用一次性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渗透围裙、袖套是切断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为了防止被锐器损伤必须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尽量避免手与锐器直接接触,如使用专门盛放针头的锐器盒。防止喷溅用的眼罩、面罩等。如果一旦发生锐器伤应按锐器伤应急程序进行处理,具体方法是:立即挤出伤口血液于伤口旁端反复冲洗消毒(75%酒精或0.5%碘伏)伤口处理抽血化验检查注谢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填写医务人员锐器伤登记表通知院感科、保健科进行登记随记。由于医务人员面临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要求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渠物喷溅到时,应当带一次性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渗透围裙、袖套。

2 建立健全的职业暴露上报登记制度,加强职业暴露的管理工作。

针对医务人员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要求医务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必须及时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上报院感科、保健科、院感科、保健科根据暴露情况进行跟踪随记,尽可能使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后的危害得到及时的咨询和正确处理,有效预防损害的发展,把职业暴露的危害降低到最低。

渔业资源保护范文4

关键词:野生动物;保护;管理

随着人口的增加,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增长,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空气和水污染加重,酸雨的浇淋,森林的锐减,再加上人类向自然界索取野生动物资源的规模越来越大,野生动物栖息的场所屡遭破坏,造成野生动物资源日益枯竭,野生动物物种的生存也受到空前严重的威胁。

1 造成野生动物迅速灭绝的原因

1.1 缺乏认识,无辜消亡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宝贵资源,更是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代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野生动物都发挥着无法取代的作用。但是由于人类的认识不足,很多物种都消亡于人类的无知中。

1.2 疯狂逐利,生灵哭泣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保护野生动物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它们的数量仍旧逐年下降。终其根本是人类的贪欲,对野生动物资源无尽的索取,肆意捕杀以换来巨额利润。例如野生动物藏羚羊。藏羚羊绒可以做成昂贵的披肩原料,藏羚羊的毛、皮、肉、角都极为珍贵,而且藏羚角也是珍贵野生药材和高级工艺品的原料。近几十年来, 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特别是不法分子的疯狂盗猎,致使藏羚羊数量急剧下降, 由上世纪20世纪初的近100万只锐降到现在的7万~10万只。

1.3 滥食野味,越界陋习

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好,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吃奇吃怪成为一些人消费的时尚, 使许多野生动物成为人们的果腹之物。还有的是吃野味吃成了习惯, 出现了滥食野生动物的现象。影响最大的要数日本捕鲸了。日本人因食物严重匮乏, 杀鲸以储备食品。在二战结束后, 日本屠杀鲸鱼的规模越来越大。但几十年过去了,日本依然我行我素,不断增加捕鲸数量。

1.4 过度利用资源破坏生态平衡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森林成片的被砍伐,开荒土地增多,植被退化严重,造成沙漠地区增多,导致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减少。再有就是出口我国蛇类和其他珍贵物种,目前,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是造成全球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许多物种被隔离在生境斑块中,迁移扩散受阻,近亲繁殖增加,进一步加快物种濒危和灭绝的速度。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大面积森林被砍伐,土地开垦剧增,草场退化严重,沙漠化不断扩大,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面积日益减少,种群数量下降。

1.5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的毒性进入生物动物体内会产生多种毒性。如神经毒性、肝脏毒性、肾脏毒性、内分泌毒性、生殖毒性等,导致生长受阻、内分泌失调、繁殖受影响等,严重的则会导致死亡。有些污染物会通过食物链放大作用最终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有研究表明,三苯基锡在中华鲟体内的累积,造成幼体畸形,从而导致中华鲟种群数量下降。

2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主要途径有:离体保存、易地保护、就地保护。对野生动物资源进行管理和保护,要在合理开发利用、积极繁殖驯养、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指导方针下进行。

2.1 健全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机构,保证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野生动物的管理保护工作具有自然条件艰苦、范围较广、保护管理难度较大、政策性较强的特点。通过建立健全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体系与机构,能够很大程度上推动野生动物管理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因此要采取各项揩施,明确职责,将野生动物管理保护工作得到落实。

2.2 努力提高野生动物资源管理保护资金投放力度,尽力改善基础设施

野生动物资源管理保护经费要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纳入财政预算,尽可能争取国家重点项目支持。促进野生动物资源管理保护事业的健康全面发展。

2.3 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宣传力度,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保护意识

社会各界要提高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意识,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处理保护的关系。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管理保护事业的领导。充分利用展板、公益性广告、报纸等多种媒体进行野生动物资源管理保护宣传,努力提高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意识。

2.4 加强野生动物市场经营管理和动物繁殖驯养

野生动物资源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推动地方经济的科学发展,达到以发展促进保护。进一步提高野生动物管理保护的质量。严厉打击非法经营、收购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活动,规范野生动物的产品经营和繁殖驯养行为,支持和鼓励合法经营,努力引导市场向产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根据野生动物资源状况。制定出资源开发利用和野生动物保护规划,进行科学引导,发展以旅游展览、野生动物繁殖驯养、新产品精细加工为主的野生动物资源产业。

2.5 建立自然保护区并进行有效地管理

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的有效形式,对濒危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有重要保护价值或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等保护对象所在的海域、陆地、水体。并划定一定的区域进行管理和保护。自然保护区是为后代保留物种资源库。保护是自然保护区重要的工作,在自然保护区不能过分强调利用和开发。但是也需要关注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的利益,他们的利益依赖予自然保护区。我们不能剥夺他们利用资源的权利。国家有义务为保护区居民的权益负责。同时,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可以缓解人口压力给管理带来的困扰。

3 结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我国现状来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猛进,在拯救濒危物种上面已经取得可重大突破。今后我国野生动物与栖息地保护的发展趋势体现在强化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管理,保护野外种群,发展濒危动物人工种群,控制资源消耗,在保护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

参考文献

[1]邢章萍,郑永安.野生动物保护容易忽视的问题[J].经济,2010(10).

渔业资源保护范文5

农业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农业自然资源包括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农业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设备,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文教和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

2影响农业资源利用的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农业生态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农业资源和已经呈退化的趋势,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农田污染等现象十分严重,很多时候,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对耕地过度利用,破坏其原有的生存环境,工业排放的废水、废气等对农业的泥土和用水都造成严重的损害,近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急剧增长,都打破了农业资源原有的生长环境,因此,要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就要重新规划农业的发展模式。

2.1在浪费资源方面在农业生产方面,资源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例如:玉米的秸秆就是很好的饲料和有机肥料,但是在收割后为了方便清地,采取直接在田地焚烧秸秆的措施,不仅浪费了农业资源,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还会影响生态环境;在农田灌溉时,很多农民为了方便直接把水管放在田地无人看管,造成大水漫灌的现象,这样不仅破坏了田地的收成,还促使水土流失,影响土地的二次耕种。

2.2资源与环境被污染方面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污染浪费的现象,比如:在饲养牲畜时产生的粪便都直接投入排水池中,农业生产中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农作物的农药含量大大升高,进而对人体造成伤害,污水排放到江河湖泊中导致藻类的异常繁殖,引发水质发生恶化。这些污染现象都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3合理开发资源与强化环境保护意识

农业资源的保护就是要运用法律、经济、政治等手段,协调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关系,对破坏和滥用农业自然资源的行为所实行的监督管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要正确认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协调发展。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在农业生产建设中必须要遵循自然环境的规律,不要只追求利益最大化,要着眼于全局,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

3.2改善当前的发展模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化肥的使用,用自然光的光合作用代替饲料化肥,这样可以减少对土地的伤害,增加耕种的次数,提高产量,合理规划更重的密度,采取高杆作物和低杆作物交叉种植的方式,既节省耕地又可以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获得更多的能量,近而提高作物产量。

3.3在浇灌农田时要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在农田浇灌的方式上也发生很大变化,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带来水资源的浪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浇灌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4大力开发再生能源。近几年随着农业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很多资源已经逐渐减少面临枯竭,因此,开发可再生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效利用风能、太阳能、沼气等为农业的发展提供能源,这样既起到了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效果,又有效地节约了不可再生资源,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5要坚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相统筹、外源污染防控与内源污染治理相协同、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以“两个持续提高”为工作目标,重点做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抓好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工作,探索建立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抓好示范建设,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常态化;加大秸秆机械化还田力度,全面推进秸秆循环利用,建设一批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步伐;加强地膜监管,加大推动地膜回收与资源化利用力度,启动可降解地膜示范和推广,推动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取得新成效;探索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新机制,推进农业物种资源保护工作再提升;力争实现外来入侵生物防控管理工作制度化、监测预警信息化、防治工作长效化、防控管理分类化;实施现代生态农业重点工程,加强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创新发展;树立不同地区美丽乡村典型,推动形成农业农村环境联动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新局面。

3.6要落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生产力持续提高、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为目标,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增收为前提,以保护农业资源、减少投入品使用、治理环境污染、修复农业生态为手段,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建立农业资源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实现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产地(资源环境)安全的三个安全以及生产发展、生活提高、生态良好的三生共赢,确保资源环境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生态文明程度。

3.7建立健全环境监测预警体系。要想真正地实现环境保护,就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预警机制,避免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造成对农作物的伤害,导致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的退化,影响土地的耕种能力,建立预警系统,就可以及时掌握农业资源的发展变化,针对出现的问题状况及时解决,避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4结束语

渔业资源保护范文6

 

世界农业发展具有辉煌的文明历史。19世纪中叶,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推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发展现代工业,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为农业的腾飞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各国都在致力于经济建设、社会与科技发展,农业环境保护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世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实现高度工业化模式的农业,主要是依靠石油为动力的大规模机械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方式与发展途径。这是一种依赖大量的工业产品(化肥、农药、杀虫剂、机械、燃料、灌溉电力等无机能量)从农业外部投入,用高耗能量来换取高产量的农业生产方式与增长模式。由此人们把这种现代农业称为石油农业,又叫现代常规农业、黑色农业等。石油农业没有或很少考虑生态问题,其较高的投入相对于比较价格(与工业品比较)较低的农产品来讲,经济效益也不是石油农业的追求目标,它主要追求的是农产品生产数量的最大化,以满足人类对食物等数量的迫切需求。

 

随着石油农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它危害生态环境及其经济和技术上的弱点也暴露得日益明显,必然促使人们寻找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来克服石油农业模式的负效应,以期采用新的先进农业生产方式代替石油农业模式。于是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农业发展模式思潮,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试行了多种多样的新的农业生产模式,这些模式被统称为“替代型农业”发展模式,其中较有影响的有: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持续农业等。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经济规则逐步完善的大背景下,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推行,主要是亚洲等地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越来越认识到发展“农业产业经济”对本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增强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等关注农业经济效益的目标,这就对农业和农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产品的标准化、有害残留物质的限制等等,一些新的农业发展思路逐步萌芽,绿色农业作为一种先进的、代表生产力要求的、符合农业发展方向的生产模式出现了。

 

在中国,“绿色农业”是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在2003年10月召开的“亚太地区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市场通道建设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提出来的,同时建议建立区域性“绿色农业”组织--“亚太地区绿色农业联盟”,开展国际合作,推动“绿色农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这一倡议得到与会各国代表和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的赞同。 会后,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成立了《绿色农业基本理论的研究与探讨》课题组,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有关学者参加,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软科学重大研究课题和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开展了“绿色农业”的研究。

 

关于绿色农业与农业资源节约、环境保护

 

绿色农业的内涵,是指在总结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以及诸如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等系列替代农业的成功经验和弊端的基础上,以促进农产品安全、资源安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改善整体农业生态环境为目标,汲取人类农业历史文明成果,遵循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依靠先进科学技术,达到人与自然协调,实现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协调统一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因此,绿色农业与农业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是相互关联有机统一的。

 

1.绿色农业是一种采用“资源节约型”的利用方式。一方面,受多种因素制约(例如:气候、土壤、水、地形等自然条件,动植物品种的产量水平,要素投入的多少以及科技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等),单位面积的土地产出率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另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也需要占用农业生产用地、用水和用能等。绿色农业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土地、水和动植物等自然资源的利用,不以掠夺自然资源为代价,并且在生产方式上具有公平、协调、和谐的可持续性,即当代人的财富积累不危及后代的生存与发展。

 

2.绿色农业是一种采用“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通常情况下总是平稳地进行着,与此同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称为生态环境平衡,通常叫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最明显表现就是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群规模相对平稳。绿色农业通过改善整体农业生态环境、强调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间的能量自然转移,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完好,实现农业与生态和谐共存与发展。

3.绿色农业生产的是生态型、环保型、营养型的优质安全农业产品,农产品无公害、无污染和无残留是其重要特征,包括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

 

4.绿色农业是一种在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更注重科学技术、管理体制和制度的创新、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可持续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5.绿色农业是一种达到人与自然协调,实现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促进的农、林、牧、渔、工(加工)综合发展的施行标准化生产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发展绿色农业是农业资源节约

 

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

 

1.发展绿色农业是实现农业“资源节约型”利用的最有效方式。绿色农业不以掠夺自然资源为前提,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土地、水和动植物等自然资源的利用,并且在生产方式上具有公平、协调、和谐的可持续性,发展绿色农业是实现农业“资源节约型”利用的最有效方式。

 

2.发展绿色农业是实现农业 “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的最佳路径。绿色农业采用“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完好,是实现人与自然、农业与生态和谐共存与发展的最佳路径。

 

3.发展绿色农业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安全的重要举措。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所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造成食品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不当使用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致使农产品药物残留及有害物质超标。发展绿色农业首先强调的无公害、无污染和无药物残留的安全农产品,发展绿色农业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

 

4.发展绿色农业是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运用和管理创新的催化剂。发展绿色农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育种、栽培、加工、仓储到运销等各个环节要求严,成本高,仅靠农民自身的投入是不够的,而且,绿色食品加工也需要先进的工艺和设备。目前绿色农产品生产的配套技术研究和运用还存在许多问题,缺乏全面的质量管理,营销网络和市场体系滞后,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畅,加之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但全社会都认识到了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性,而且不少地方发展绿色农业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必将催化农业科学技术积极运用、管理体制和制度的创新,促使绿色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5.发展绿色农业是突破绿色壁垒、增强农产品出口创汇能力的重要手段。农产品质量问题成为我省农产品出口难以跨越的绿色壁垒,通过发展绿色农业是突破绿色壁垒、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加农产品出口创汇收益的重要手段。

 

6.发展绿色农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良好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是以“绿色农业”为前提,不能是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绿色农业”能大力促进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包括建设绿色生产基地、兴办绿色加工企业、建立绿色流通通道等),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和加工业产值与农业生产值的比率,建设整洁的村容和文明的乡风,加强管理的民主,增加农民收入,加速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及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建设进程,从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