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培训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培训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培训教学

医学培训教学范文1

【关键词】医科院校 青年教师 微格教学 培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179-02

医学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求,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医药卫生人才。因此,提高医科院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建立适应现代教学理念的医学教师培训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显得非常有必要。

医学院校的青年教师大多毕业于医科院校,没有受过专业的教师职业培养,微格教学培训方法为医学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提升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可以帮助青年教师从学科专家成长为教学专家。

一、微格教学简述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形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是一种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来培训教师的教学方法。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德瓦埃.特.爱伦博士(W.Allen)等人在“角色扮演”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微小”的教学片段,利用摄录像设备实录受培训者的教学行为并分析评价,使其在短期内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后来逐步完善形成了一门微格教学课程。W.Allen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

微格教学培训时,一般让参加培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导师的理论指导下,对一小组学生进行10-15分钟左右的“微格教学”,并当场将实况摄录下来。然后在指导教师引导下,组织小组成员一起反复观看录制成的视听材料,同时进行讨论和评议,最后由导师进行小结。这样依次让所有学生轮流进行多次微格教学,使师范生或在职教师的教学技能、技巧有所提高,从而也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20世纪70年代末,微格教学已逐步被一些国家作为培训教师教学技能、技巧的一种有效方法而采用。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进这种教学方法,1987―1990年,北京地区一些师范院校在与日本合作的“中日教育工程”中进一步开发了这一课程。1988年10月至1989年3月,北京教育学院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开展了微格教学效果的对比实验研究。最后的实验结果表明,用微格教学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的效果。类似的实验在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学校都进行过,多数的结果都表明微格教学的培训方法效果显著。

二、微格教学培训方法在Y高校的应用

(一)应用背景。Y高校是全国建校较早的22所地方医学院校之一,经过80年的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学校逐步形成了注重基本要求加特色教育、注重研究和应用相结合、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以“全面发展,应用型见长”为人才培养特色,培养了大批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奉献精神兼备的优秀人才。

学校近年来通过实施“人才引进计划”等人才发展重大决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逐步提升。目前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21.2%,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专任教师68%,其中35岁以下专任教师76人。

经过多年建设,Y高校的师资队伍结构日趋合理。但是一方面,Y高校很多青年教师都是来自医学、工学、理学专业,没有接受师范院校的专业教育和培训;另一方面,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偏重学科知识培训,轻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培训,所以很多基本的教学技能都有待提高。据学校教学督导组反映,部分青年教师上课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讲课只能照着PPT读课件,教学方法单调乏味,学生不感兴趣,课堂气氛沉闷,用语随意、语速快、层次不明、讲述难分主次等。作为医学院校的老师,本身承担着多重角色,他既是教学一线的工作者,又是临床一线的工作者,也是科研一线的工作者,教学、医疗、科研压力越来越大,不仅要保证教学质量,又要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怎样利用有效的时间让Y高校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专业化的老师的确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所以,积极探索Y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模式,建立适应现代教学理念的医学教师培训体系,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就微格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师范院校和体育院校,就医学院校而言,微格教学还处在摸索阶段。数据库显示,关于微格教学在卫生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护理研究和预防医学方面,针对一线医学高校教师的培训研究还是个空缺。Y高校青年教师多非师范院校毕业,入校后没有系统的专业培训,主要靠老师在自己教学过程摸索前进,这样所需周期时间长,效果也不理想,将严重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结合以上研究:(l)Y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水平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2)对医学教师的教学能力调查仍比较少,未见对医学教师能力发展研究和实践方面的研究。(3)研究出一套新的针对医学院校的教师的可具体描述、可示范、可供青年教师训练的技能模式很有必要。

(二)应用情况。针对调研、分析得出的结论,Y高校决定依托学校高等教育研究所及教师发展中心,制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在教师发展科的统一规划下结合实际建立微格教学的培训模式。

1.微格教室配备。为了促进教师培训,Y高校专门在教师发展科下配置两间微格教室,相比于传统微格教室,Y高校配置的微格教室支持基于网络环境的微格教学系统。微格教室配备多媒体讲台、电脑、监控摄像机、电子白板、语音对讲系统等,主控室配备监控显示屏、监控服务器、数据备份服务器、流媒体点播服务器、语音对讲系统等。

2.微格培训管理系统配备。微格培训管理系统包括监控系统、教室管理系统、视频分类系统、网络直播及点播系统、网络评价系统及跟踪学习系统。微格教学依赖反复多次反馈及校正操练,基于网络环境的微格教学系统可以有效储存、整理和查询微格教学内容,并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开放性和共享性。

3.基本微格教学形式。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录播系统把每一位受培训者的讲课过程记录下来,之后根据现场资料进行多次反复的小组讨论及自评,进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受训者的教学技能。培训以理论学习配合微格教学实践为主,每10个学时为一阶段,一阶段培训结束后,由专家组对受训者进行评定、反馈,结合评定结果制订进一步培训计划,从而达到逐步提高的目标。

4.微格教学流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1)培训受训者。微格教学是将教学内容分隔成若干个微小的教学片段,将教学技能细分,借助录播系统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在严格控制时间和学习规模的情况下,重点培训受训者一到两个专门的教学技能的教学培训形式,在培训前必须对受训者进行微格教学的专门培训。(2)课前准备工作。微格教学培训前,应带领受训者清楚了解本次教学培训内容所对应的教学技能是什么,以及该教学技能的作用及典型事例运用,明确此次培训的训练目标。(3)多次反馈及校正操练。评价反馈是微格教学中最重要环节。需要结合自我反馈、小组集体反馈及网络评价系统进行多次反复反馈,并针对反馈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校正操练,以利于受训者进一步改进、提高。

三、微格教学应用实践的反思

微格教学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可控的实验系统,其将复杂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技能进行科学分类,然后逐一对每类教学技能单项单独进行训练。在按规定的教学目标下进行有目的的教学实践的同时,利用视听技术手段进行实况记录,随后重播实况,使试教者和评议者都能更客观地评价试教者的教学行为。微格教学中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可以使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得到具体的贯彻和应用。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对教学法课程的学习兴趣,为此需要: (l)学习目的明确,重点突出。由于采用微型课堂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所用时间短,只集中训练一两个教学技能,有利于使受训者明确学习目的,便于把精力集中放在重点上。(2)信息反馈直观、形象、及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受训者的行为进行记录,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反馈信息,可大大提高训练的效率。(3)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微格教学坚持以受训者为主体、以指导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4)完善微格教学流程。微格教学的实施应包括学习相关知识、确定训练目标、观摩示范、分析与讨论、编写教案、角色扮演与微格实践、评价反馈、修改教案等步骤。

总之,应根据医学院校现有的青年教师队伍特点,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分析,结合医学院校的特殊性、老师的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制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构建适合医科院校实际的微格教学培训体系,建立以提高教学技能为中心的微格教学培训模式,从而逐步转变青年教师理念,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建立适应现代教学理念的医学教师培训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鹏,安玉洁.微格教学的多元化架构[J].电化教育研究,2005(9)

[2]汪振海,张东慧.微格教学法在教学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0(3)

[3]巩小军.应用微格教学法提高护理实践教学质量[J].医学信息学,2010(12)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微格教学在医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培训中的应用研究”(2015JGB189)

医学培训教学范文2

>> 超声医学教学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探索 临床路径教学法与导师责任制在口腔修复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 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课程的改革与思考 CBL教学法在风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 探讨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在检验科的规范化培训 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开展医学史教育的思考 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导师责任制在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翻转课堂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浅谈临床科研能力培养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 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导师制的探讨 可视喉镜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应用 EBM联合Seminar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发展概述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 医学影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影像教学改革的研究 Portfolio在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中应用初探 运用OSCE和SP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综合技能提高的探索及实践 浅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导师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6] 陈冬雅,钟雪花.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实施健康管理模式后的改善情况评价[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 33(18):192-194.

[17] 赵玉群.以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为切入点推进农村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9):6-8.

[18] 孙海燕,汤晓峰,周丽华,等.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6,45(8):1062-1064.

[19] 王金志.运用慢性病管理模式在社区开展老年糖尿病前期人群健康教育的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6,20(3):92-93.

医学培训教学范文3

培训计划是按照培训需求而制订的培训方案,是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框架。制订培训计划,包括确定培训时间、培训内容、授课教师、培训形式等。根据国家心理咨询师报名考试时间,培训班适当延长了培训时间跨度,注重打好理论基础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训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理论部分,包括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及心理测量;二是实践部分,包括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心理测验技能;三是考试技能部分,主要是根据心理咨询师考试内容,进行诊断、咨询、测量方面的复习。授课教师以学校心理系教师为主,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教学组,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系副主任担任教学秘书,教学组通过集体备课,将培训目的、培训要求传达到全部任课老师,将培训内容和教学目标明确到每一位老师,确保了教学计划的连续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培训形式需要灵活多样,培训目的是提升专业能力,在必要的理论教学外,最重要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与参训教师的互动,注重参训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二、培训课程开发

培训课程开发从开发的程度可以划分为完全定制开发、半定制开发和直接引进。完全定制开发是完全基于课程的开发流程进行开发,需要解决的是既定的问题,要投入很大的人力或财力。半定制开发是进行内训的课件开发的主要形式,主要是根据已有的培训课程,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培训课程进行调整,调整的主要内容是课程结构和案例,使得单次培训的内容和背景资料更有针对性,从而增强培训的效果。直接引进的课程一般来说并不是很多,一般直接引进的课程大多是专门做课程开发的公司开发的课程。本项目采用半定制开发的形式进行课程开发。在培训课程设计上,突出“打牢理论基础、提高操作能力”的特点,将授课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实践操作、考试辅导三个部分。具体培训内容包括: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变态与健康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测验技能、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等专题。安排心理学系具有丰富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的专家和教授授课,参与授课的13名教师全部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

三、培训实施

培训实施是培训过程的中心环节。培训目的能否实现、培训计划是否有效、培训课程是否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完全依靠培训过程的实施。本期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为提高培训质量,便于参训教师自学和消化吸收授课内容,适当延长了授课时间跨度,培训班从6月7日至11日1日,安排周末和暑假期间共面授学习20天。通过培训,进一步打牢了参训教师的理论基础、更新了观念、提高参训教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掌握解决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方法与沟通技巧,能够对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解决提出解决策略和解决方案;提高心理健康辅导的工作能力,能够满足教师实施心理健康辅导策略、方式方法、经验技能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需要,满足教师对儿童、青少年群体在现有生存发展环境中成长的心理引导、辅导、咨询和服务的需要。在培训实施中,严格执行考勤管理制度,并定期公布考勤情况。提高考勤主要依靠授课教师、授课教师与参训教师的互动以及周到细致的服务。依靠授课教师是指要有一批知识丰富、教学生动,能让参训教师通过学习有促动、有提高,从而愿意听、愿意学。授课教师与参训教师的互动包括课堂上和课堂外,参训教师都是一线的老师,在培训期间希望能通过培训能够解决一些工作中遇到的疑问,授课教师要乐于答疑,与参训教师多沟通交流,增强学员的认同感。周到细致的服务,主要是为参训教师提供尽可能方便的午休、就餐,以及停车服务等,让参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感觉到处处被关怀,时时被关注。

四、培训效果评价

医学培训教学范文4

多种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在翻译教学材料的选择上,笔者认为,当前的某个翻译教材或者某几个翻译教材无法满足翻译这门跨学科专业的要求。本着因材施教的宗旨,应该针对不同院校的翻译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长选择翻译材料。例如,在学期初,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6]。所选取的教材要照顾到不同的题材和体裁,如可涉及文学、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这样让学生参与其中,选择教学材料,可以大大地提高学习的动力和效率。2.在翻译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应选择更多元的内容和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上应兼顾语言层面的字、词、句、篇章、风格、美学传译的学习,翻译理论和翻译史的学习,翻译批评的学习[7]。在教学中还应涉及更多的翻译种类,如让学生了解全译、节译、摘译、编译、述译等翻译方法。在翻译涉及的语种上,应不仅仅局限在中英双语的转换上,应整合资源与其他语种如德语、法语、俄语和日语等,与学生可能选择的第二外语相关联,让翻译的实践和研究更具有普遍性和合理性。在翻译方法和手段上,尤其应提倡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只停留在课堂活动的演习操练,教师和学校应尽力给学生提供机会参与真正的翻译项目,如与翻译公司、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文化交流会合作,让学生亲身去参与和体验翻译活动,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此外,还可以采用课外翻译学习组的形式,在教师的协助下,选择翻译材料、品评翻译文本、解读翻译现象和发现翻译问题,解决有限的翻译课学时和师资的问题。3.在翻译测试手段的选择上,应选择多样的测试题型、测试内容和测试形式。翻译测试可以主客观题型相结合,主观题型如翻译篇章段落,结合客观题型的翻译史和理论知识测试。在测试内容上,可以设置多文本类型和多翻译种类,如翻译诗歌散文的文学类翻译,也可以涉及工农业的科技翻译等,还可以给出英文文本让学生进行汉语概述,或者汉语文本让学生进行英文概述等,还可以加入译文鉴赏和批评。在测试形式上,除了试卷形式的测试,增加翻译理论和翻译史的一些小论文撰写,教师可以给学生就某些专题列出书单和相关指导建议,这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程度,还能为学生的毕业论文撰写提供参考,甚至是为了未来在翻译领域的学习和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8]。总之,考核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为进一步的翻译教学和培训提供基础。职业化翻译不仅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方法、手段,翻译还应被视为一种职业。翻译培养的职业化是未来全球化社会所大量需要的,也应是翻译人才培养的目标。翻译职业化需求的人才,一种是既有专业技术知识又精通外语的翻译人才,另一种是精通外语并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前者大多来自于非外语专业,后者大多来自于外语专业。因此,在翻译人才的培养体系中,不能仅仅局限在外语专业,应扩大到整个高等学校的各个学科专业中,针对非外语专业人才,应开设有关翻译技能培训和翻译认证培训的课程;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应该针对其个人专长和爱好,为学生以职业方向为目标开设人文或科技类的选修课程。这样有助于在翻译教学和翻译人才培养上更有目的性,并与未来的职业相关联。与翻译市场和职业化连接更紧密的是,翻译硕士(MTI)以及专门的翻译培训机构,近年来翻译硕士的培养和研究可谓全面开花,针对未来职业的需求开设了一系列的翻译课程,如医学、法律、经济、会计、建筑以及机械等相关领域的翻译教学[9]。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某些学科的专业外语相关联,让翻译课程更趋于专业化,更好地应对未来职业需求。翻译的职业化要求,还体现着在培养人才时,对于实践的高度重视,以及把翻译实践和市场紧密联系。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翻译教学的经验,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涉及翻译速度、翻译收入、翻译成本、翻译项目管理、译者如何同翻译公司打交道,以及在未来的作为职业翻译工作者可能会面临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为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打好基础[10]。规范化提到翻译领域的规范化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术语的规范化。当然在翻译教学内容上,翻译术语的规范是十分必要的,术语描述研究对象、方法和内容,术语的科学、系统和规范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它有助于学科地位的确立和建设,翻译学科术语也应规范。我们目前所涉及的规范化还包括在翻译教学课程设置时,一些专业必修课如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研究方法论、口笔译等,翻译职业和市场相关的规范管理。与翻译市场规范化密切相关的是,翻译资格认证的发展。就我国的认证体系而言,“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简称CATTI)成为国内最大的翻译资格认证体系,但是这一认证却与翻译市场脱钩,很多没有经过认证的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进入翻译领域,这对翻译职业的规范化很不利。但是,在未来的翻译行业中,我们相信必然会规范翻译行业和市场。因此,我们在培养翻译人才时,应该从大局出发,侧重实践培养和针对职业培养,让我们的学生拥有翻译专业的从业资格,与国际上的翻译院校和翻译市场接轨[11]。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更紧贴翻译职业和市场。另外,广义的翻译人才培养,不仅是翻译院校和培训机构的任务,还应该囊括翻译者联合会、翻译公司、甚至是翻译项目和翻译客户等一连串的规范和理顺。各地的翻译者联合会的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的吸纳,翻译活动开展如评奖等都缺乏规范;翻译公司的人员水平、翻译质量的监管,翻译公司和客户的关系理顺也欠完善;翻译项目和客户对于翻译产品即译文,没有办法进行评鉴和监督,这些多方面的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改善,这都是与翻译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领域,是与翻译行业和翻译市场发展密切相关的。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的本地化问题研究在国外进行得很早,近几年国内学者才对其进行介绍和研究,属于较新的研究领域。虽然对于大多数的普通高校来讲,进行本地化教学的条件还不成熟,但只有我们有了本地化的认识,才会有更多的研究进入到翻译人才培养的宏观领域中来。本地化主要涉及的是科技翻译和商业翻译,二者是当今国际交流的热点和重点。虽然在本地化过程中,译者仍旧从事从原文到译文的转换,只不过转化过程中翻译记忆提供了帮助,提高了翻译的效率,缩短了译文产生的时间,但是本地化却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电子技术能力即对计算机、网站和软件的驾驭能力,专业知识要求更高,翻译实践能力更强,对于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处理能力,甚至还有项目管理、预算的职业能力[12]。为了使我们培养的翻译人才能够适应本地化翻译的需求,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借鉴外国开设本地化课程学校的先进经验,丰富我们的翻译教学体系。科技化在培养翻译人才过程中,要适应并有效地利用科技手段与工具,丰富翻译研究的视角与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机器翻译(MT)和翻译记忆(TM)等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开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此外,翻译语料库也在建立、丰富和完善,笔者于2009年在曼彻斯特大学访学期间,对其翻译研究中心的语料库进行了考察和研究,发现语料库为翻译教学提供大量的对译材料,使得翻译评价和成果更直观、更科学和多样,当然也必然对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13]。针对这样的发展趋势,在培养翻译人才时,应该有针对性地、有目的性地增加科技层面的培养和教学,可以整合教学资源,综合学科优势,借助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和传媒学的相关知识,让翻译人才的培养有更高的科技含量。运用现代科技进行翻译教学,所要解决和面临的问题很多。首先,就要解决教学所需的资金、设备以及教学环境等问题。缺乏必需的设备即硬件准备,机器翻译教学根本无从谈起。此外,许多翻译软件的高昂价格也无法使机器翻译在翻译教学与培训中被广泛运用。设备和软件需要不断地升级和维护,记忆库需要不断更新,语料库的制作、更新和维护也需要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师资力量不足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开展科技化的翻译教学,教师本身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翻译的原理、操作过程、行业要求。科技的迅猛发展也使得教师必须紧跟翻译科技发展的浪潮,熟悉高新翻译技术和翻译工具的使用与保养,掌握国际上有关发展与研究的最新动态,这对翻译教学工作者来说,必须具备深厚的技术功底和开阔的学术视野[14]。

全面整合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在翻译教学体系中,多元化涉及的是翻译教学的微观问题,如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方法和测试方面的问题;翻译人才培养的职业化,要求翻译人才培养从象牙塔走进翻译市场,让学位培养和实践工作相结合;本地化和科技化,要求我们翻译教学者,紧跟时代潮流和最新发展趋势,把最新的科技和专业门类与翻译相结合。翻译人才培养力求多元化、职业化、规范化、本地化和科技化,整合多种教学模式,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从内部翻译课堂到外部翻译环境,让多种方式之间取长补短,走出经验式的师徒相授的陈旧的教学模式,走进全球化、国际化的大舞台。总而言之,翻译学科在明确了学科地位之后,在摆脱了教学翻译的尴尬和无奈后,正逐步地完善其教学体系,在多元化的微观教学层面上,研究并改进教学材料、教学方法和内容;在宏观上应紧密与市场结合进行职业化技能培训,使之与学历培训良好结合;在翻译的领域中更注重本地化人才的培养,关注人才的全面能力提高;在高科技的信息时代的今天,还要紧密地联合最先进的前沿的语料库和机器翻译。如上所述,翻译的跨学科特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优势,学术与市场联系的益处,使得教学体系中的任意一种培养模式无法独立地完成这一任务,必须要整合各个模式的优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使我们培养的翻译人才更有专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作者:孙跃鹏 葛向宇 张新勇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医学培训教学范文5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b)-105-02

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CME)是医学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毕业医学教育之后的一种终身性的医学教育,目的是使卫生技术人员在整个专业服务过程中,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跟上医学科学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新世纪的医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医学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对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及医疗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仅从医学院校教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医学工作需求,故建立终生教育体系和终生学习社会成为当前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1]。

目前,医院开展CME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①举办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班;②参加学术活动;③对外交流;④教学活动。其中各级各类CME学习班的举办是CME的重要形式之一,根据我院的工作实践和体会,现就CME项目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 CME项目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认识不到位

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至国家、下至各省市以及各大单位都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以加强和保证CME的顺利开展。但由于在影响医院效益增长的众多因素中,CME只是其中的一个,或者说是一个隐性的、易被人们忽略却又十分重要的因素,故导致了部分医院领导未深刻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对广大临床医务人员而言,为适应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参加CME培训已成为其共同愿望和自觉行为,但仍有不少医务人员对CME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没有竞争意识,学习不是主动而是被动地去为了获取学分,迫于晋升、聘任的所需,一味地为学而学。

1.2 项目主办方积极性受挫

个别基础学科或较专业学科培训项目参训人员较少,有时甚至难以正常开班,挫伤了项目主办方的积极性,导致部分学科开展CME的积极性降低,申报项目少,年复一年,陷入“恶性循环”,从而导致不同学科专业培训力度和培训范围差距加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品牌的构建。

1.3 培训针对性不强

分析近年来参加我院CME项目的人员职称、学历等情况发现,参加培训的人员有的刚刚参加工作,有的参加工作几十年,职称差别大,知识结构差别也大。由于参训人员之间较大的差异性,往往造成培训难度增加,培训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1.4 培训质量下降

为了能够凑足学时,获取学分,一些项目主办方不得不延长培训时间,使得参训人员对培训内容和安排失去兴趣,造成迟到、缺课现象增多,导致培训质量的下降。

2 主要措施

2.1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终生教育思想

首先要强化各级领导对开展CME紧迫性、必要性的认识。医院领导应该明确认识到,医院建设与发展的根本是人才的培养和提高卫生科技人员的整体素质。作为具有公益性质的医院所面临各种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与技术的竞争。其次,要提高医务人员对CME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意识。因此,作为CME工作者必须加强对CME目的与意义的宣传,使广大医学科技人员充分认识加强CME与医学科学和卫生事业乃至个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2.2 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相结合的CME培训

为确保CME培训质量,应根据参训者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下达培训任务,避免“高分低能”或“高能低分”现象的发生。如对于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卫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是临床经验不足等问题。对这部分人,应该把继续教育的侧重点放在深入临床第一线,选送专科进修,或指派导师带教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对于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侧重点应放在注重知识更新、拓宽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和开展科学研究上;可通过参加学术会议、专题讲座、参观学习、开展科研等方式进行;使他们能站在本学科知识的前沿,及时了解国内外本专业技术发展的新动态,能结合实际引进使用,及时解决本专业的疑难问题。

2.3 选好CME内容和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根据我院近几年来举办CME项目的反馈情况来看,大部分医务人员更看重举办项目的内容,都认为CME项目应以实用临床技术、最新临床诊疗技术为主,希望通过参加CME了解最新医疗研究信息,学习科研方法,以提高其临床工作水平,拓宽知识面、增加信息量,能结合实际引进使用,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2]。现在医务工作者都承担着较为繁重的医疗工作,不可能较长时间脱离工作岗位,外出参加培训,工学矛盾严重。因而,做为CME工作者,我们在今后设计和实施CME计划时,应从实际出发,在内容选择和编排方面将新的医学概念和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紧密结合,在有限的时间和容量内,包含具有指导性、实用和先进的技术和理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传授给参训人员,以促使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2.4 完善机制,增强办班积极性

在强化全院终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贯彻落实各项配套措施,把CME的参与与医院责任制目标相结合,激发学习热情,把“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3];让科室意识到CME的开展是宣传自我、扩大自身影响的重要途径之一,与学科品牌的构建密切相关,把“要我办”转化为“我要办”。

另外,也希望CME培训项目审批部门能注重项目的实际内容和编排,降低学时数与所获得学分的硬性关联,以提高项目主办方的办班积极性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志,徐西华,陈琼.迎接挑战加速发展继续医学教育[J].医学教育,2004,33:118-120.

[2]陈运能,李铭邦,冼苏,等.不同学历内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要求的比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9(18):59-60.

医学培训教学范文6

市教育局成立市小学电化教育培训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盛生良、周秉福、凌良丰、缪一春、蔡雪林、汪林福、郑祖豪、骆国金、赵祖云、何新儿、李健男、章柏潮同志组成。盛生良同志任组长,周秉福、凌良丰、缪一春同志任副组长。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培训规划,指导并协调有关部门和学校的工作,保证培训经费的落实到位,检查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有关部门和各级学校的具体分工如下: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制订培训计划.安排全市性的培训、辅导活动,提供教材、有关资料及试卷,组织考核,管理培训人员的档案。电教站负责提供全市性培训用的电教设备,协同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电教仪器操作辅导员培训班,并参与授课。辅导学校负责所辖学区培训组班,考核工作的组织发动和协调工作,组织阅卷,协助教师进修学校做好受训人员的档案工作。镇乡中心小学、辅导小学负责宣传组织工作,做好受训人员的编册点名记载工作,保证每位教师如期参加培训,负责培训经费的落实,发放教材及资料,报送培训档案资料。各镇乡必须选派一名电教操作辅导员参加市骨干培训班,辅导员名单报教师进修学校,

二、培训对象及要求

培训对象为全体小学在编公民办任课教师凡参加培训人员必须有一份电教培训教材及资料;每人参加集中培公1118学时;男55周岁、女50周岁及以下的培训对象须参加全省考核。

三、具体做法:

1.理论培训。采用讲座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由教师进修学校会同辅导学校组织实施。

2.操作培训。先由教师进修学校和电教站组织全市各中心小学、辅导小学的辅导员培训,辅导员返回镇乡后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

3.考核。考核内容分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两部分。其中理论考试采用省统一试卷;操作考核按照省定要求,在操作蜡训结束后逐个进行,按实际掌握水平评定等级。

4.培训步骤。199代学年第一学期先进行试点。完成富阳镇(不含市实验小学、二小、三小)范围内小学教师的电教培训,参加全省第一次统一考试。从明春起,逐步扩大培训,于1996年底前完成全市培训,并分两次参加全省统一考试。

四、政策措施

1,评选小学电教培训工作先进学校和个人。对被评为先进学校和个人的,由本局给予专项表彰,并作为年终评选先进的依据之一。

2.本次电教培训的考核成绩记入继续教育业务档案。凡无故不参加培训的教师不得参加本次考试,不得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在年度考核时定为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