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灾害防治工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路灾害防治工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路灾害防治工程

公路灾害防治工程范文1

关键词 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沉降;观测;控制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1-0152-02

调查显示,目前全国遭受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广东等20个省区市的公路,全国累计地面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地区达到7.9万平方公里,并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之所以出现如此严重的地面沉降,主要是地质和技术、人为等因素。本文根据作者从事十多年公路现场施工的所见所闻,具体探讨下公路工程路基地面沉降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1 公路工程路基地面沉降的灾害原因

在公路车辆运行中,公路工程的路基沉降除了给公路形成破坏以外,更直接的影响就是经济损失与造成交通安全事故发生人员伤亡。造成路基沉降的主要原因有下:

1)路基地基地质条件变化大,局部存在深厚软土、溶洞、孔洞等自然因素,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降;

2)勘察与设计原因,地质勘察不明、不细,设计软基处理方式不合理,造成路基局部工后沉降过大造成路基沉陷;

3)施工原因,施工的软基处理质量不保证,没有达到设计预期,造成路基工后沉降严重;

4)监测监控原因,监测技术不过关,监测人员责任心不强,监测数据造假、不真实,沉降未稳定或软土地基已破坏造成路基工后沉降严重。

我们知道,路基施工完成后,必然有工后整体沉降,但沉降不均匀,会造成路面的破坏,从而影响路面的使用质量,引起路面平整度、标高指标变化,而且甚至会引起路面开裂、网裂、坑洞等病害。

2 公路工程路基地面沉降的防治要求

从设计阶段开始高度重视路基的设计质量,首先由勘察单位对特殊地基进行详细勘察,将数据及结构提交给设计单位,设计单位根据地基条件,进行计算、分析,合理采用软基处理方式。对应桥头及涵洞两端路基要采取复合地基形式,对于溶洞、地下孔洞等要采取灌注砼及注浆的处理方式,从技术上全部保证路基的质量,防止出现路基沉陷、不均匀沉降等病害。

加强路基施工质量的监控,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特别是软基处理施工,严防偷工减料,严格按照程序组织施工,完工后进行检测及验收。

加强路基施工过程中、完工后的监测监控,发现不稳定现象,要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路基稳定。

3公路工程路基地面沉降灾害的防治措施

3.1 加强沉降的动态监测

沉降观测是指导路基施工、确保公路整体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沉降观测是根据施工进度逐步观测的,为加快施工进度和观测的方便,在距公路中心两侧5Om~300m范围之内设一些水准点,水准点间距应≤200m,减小视距,提高观测精度。施工单位每填筑1层观测1次,若相邻2层的填筑间隔时间超过7 d,中间高应加测,测高于观测时间的间隔不大于3 d。如果发现有异常沉降,则每2 d观测1次或每天1次。这些水准点也可作为工后沉降永久性观测点,确定路基使用时的稳定性。

3.2 建立沉降条例管理体系

当前各地将以法律形式,对因抽取地下水和工程建设活动等引起的地面沉降的监测、防治及其相关监督管理活动作出规范。有关部门制定城乡规划时,需要编制地面沉降防治规划,划定地面沉降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制定地面沉降年度控制目标、地面沉降监控方案、地下水开采和回灌方案以及地面沉降监测设施和回灌井的建设及维护方案。对于路基沉降,有关部门和单位也组建了相应管理体系,收集观测数据,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定期整理及分析,存在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处理,确保道路地面不发生异常沉陷。

3.3 严格沉降管理的流程

路堤填土的压实不能代替土体的固结,而土体固结过程中产生沉降,沉降速率随时间递减,累积沉降量随时间增加,因而,高填方路堤应设沉降预留超高,且开工先施工高填方段,留足填土固结时间。严格控制高路堤填筑料,控制其最大粒径、强度,填筑层厚度要与土质和碾压机械相适应,控制碾压时含水量、碾压遍数和压实度。高填方路堤受水浸泡部分应采用水稳性及透水性好的填料,其边坡如设计无特殊要求时,不宜陡于1:2.0。对软弱土地基,应注意观察地基孔隙水压力情况,根据孔隙水压确定填筑速度;除对软基进行必要处理外,从原地面以上1-2m高度范围内不得填筑细粒土。高填方路堤应严格按设计边坡度填筑,路堤两侧必须做足,不得贴补帮宽;路堤两侧超填宽度一般控制在30cm~50cm,逐层填压密实,然后削坡整形。地基应按规范进行场地清理,并碾压至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压实度,当地基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进行基底改善加固处理。高填方路堤应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特殊设计,进行路堤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量验算。比如某某施工公路公司严格过程管理,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全面排查隧道衬砌开裂、掉块、空洞、渗漏水等质量隐患;对检测有疑问的区域,采用钻孔、取芯等人工检查方法进行验证;逐工点核查高陡边坡、隧道边仰坡及路基两侧基坑施工情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该公司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建立信息报送、统计分析、跟踪督办制度。他们指定专人,对专项整治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分类梳理,制订专项整治方案,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时限。保证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到位、整改到位,确保隧道、路基工程质量安全。

3.4 创新沉降施工的技术管理

我们知道,我国很多公路修建在软土上与戈壁地区,戈壁地区由于长期受风沙侵蚀,施工面临多项难点。戈壁路基填料特性施工技术对高速铁路路基戈壁填料特性、填筑技术、沉降规律、结构耐久性进行了探索研究;通过对戈壁填料特性室内及现场试验研究,确定了戈壁填料的压实和组成特性;通过填筑试验,确定了合理的戈壁填料施工工艺;通过对戈壁填料路基数值分析计算,研究了戈壁填料路基的应力场、变形场的分布规律,并与现场实测戈壁填料路基的沉降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测试强风段戈壁路基结构抵抗风沙侵蚀能力,对戈壁路基的耐久性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护措施。该技术通过采用室内试验、现场测试、原型测试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次提出戈壁地区路基填料综合含水率概念,通过归纳分析出计算公式,合理评价了戈壁土填料的实际含水量并指导路基填料填筑。该技术填补了戈壁地区长期风沙侵蚀条件下戈壁填料施工技术研究的空白,属国内首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总之,公路工程路基地面沉降观测与控制对施工质量与进度的保证和施工效益的取得有着重要意义,也将促进我国公路建设与安全运行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乔京生,步启军,马卫华,等.变刚度复合地基的可行性研究[J].铁道建筑,2006,10(5):49-52.

[2]陈龙珠,梁发云,丁屹.变刚度复合地基处理的有限元分析[J].工业建筑,2011,33(11):18-20.

[3]宰金珉,梅国雄.泊松曲线的特征及其在沉降预测中的应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11,23(1):30-35.

[4]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5]JTJ 017-96,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

公路灾害防治工程范文2

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灾害;防治

一、 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总体概述

1、滑坡:所谓的滑坡就是指在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这种地质灾害在公路工程中很容易出现,也是比较容易产生的,主要是因为其地质原因形成的。

2、崩塌:所谓崩塌就是指在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如果在公路中出现崩塌现象,是属于很严重的一种地质灾害,这种灾害是很难处理的,很多时候会造成人员的伤亡。

3、地面塌陷:所谓地面塌陷就是指在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是由外在原因造成的,这种现象对于公路造成的伤害极大。

4、泥石流:所谓的泥石流是山区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主要在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也是公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主要是由于采掘矿产资源不规范,预留矿柱少,造成采空坍塌,山体开裂,继而发生滑坡。

二、 公路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

公路的地质灾害有很多,影响也较大,在公路工程中长借助简单的测量工具、仪器装置和量测方法,监测灾害体、房屋或构筑物裂缝位移变化的监测方法。一般常用监测方法主要有:埋桩法。埋桩法在地质灾害来临的时候,最适合进行对地质的观测。埋桩法适合对崩塌、滑坡体上发生的裂缝进行观测。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量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变形滑动过程。对于土体裂缝,埋桩不能离裂缝太近。此方法便于测试地质灾害的来临。埋钉法。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这种方法对于临灾前兆的判断是非常有效的。上漆法。在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用油漆各画上一道标记,与埋钉法原理是相同的,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缝是否存在扩大。贴片法。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如果砂浆片或纸片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与上面三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能获得具体数据,但是,可以非常直接地判断滑坡的突然变化情况。在地质灾害来临的时候,我们常用以上方法来进行测试,来预防地质灾害的来临。

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各种加固工程如支档、锚固、减载、固化等,并附以各种排水(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工程,其简易防治方法是用粘土填充滑坡体上的裂缝或修地表排水渠。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要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入渗,对已有塌陷坑进行填堵处理,防止地表水注入。因为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应建立危险性评估:通过各种危险性要素体现,分为历史灾害危险性和潜在灾害危险性。根据历史经验来进行判断。灾害危险性是指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根据灾害活动强度或规模、灾害活动频次、灾害分布密度、灾害危害强度。根据以上的活动来进行预测,降低其危险性。

公路灾害防治工程范文3

Abstract: Oil and gas pipeline project is a typical line works and ancillary works combin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il and gas pipeline i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process in the common type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various types of geological hazard recognition discriminant and damaging forms, analyzes the geological disasters characteristics, and put forwar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cro micro two aspects to reduce geological hazards to the pipeline engineering hazards, further discusses the pipelin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bstract: Pipeline geological disasters; Idea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acroscopical prevention;Micro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E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油气管道工程是一种典型的线路工程及附属工程的结合体。随着长距离油气管道工程的蓬勃发展,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加剧,地质灾害对其造成的危害日益显著:拟建管道受到地质灾害的威胁而被迫增加成本绕避改线的案例增多;在建管道的建设成本和工期因为地质灾害的阻碍而大幅提高的事件时有发生;运营管道受到地质灾害的破坏而酿成停产及恶性事故的新闻屡见报端。研究油气管道工程

的地质灾害的特点,针对性的提出管道地质灾害的防治思路,已经引起了石油石化行业的高度重视。通过多年从事管道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实践,我们根据油气管道工程地质灾害的特点,提出一些防治思路探讨。常见的管道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种类有: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地震等六种。 1管道工程常见地质灾害种类的判断与辨识

1.1崩塌

根据其强度分为剥落、坠石、崩落三种形式,对管道工程造成危害的主要为坠石和崩落,土质崩塌一般对管道工程危害一般较小。

崩塌的发育主要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节理裂隙发育情况、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一般地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崩塌危岩体多位于陡峻高边坡地段(坡度一般大于45°); 危岩体节理、裂隙和断裂发育,造成岩体破碎;软硬岩相间分布的地区由于差异风化,有硬岩突出;如四川红层地区; 由于溪沟、河流长期冲刷坡脚或人为活动开挖坡角造成危岩体临空或应力场发生变化而形成平行于坡面的卸荷裂缝。崩塌多发生在雨季,在雨水渗入裂缝后造成粘结力迅速降低并受孔隙水压力作用。

通常的发育时间:降雨过程之中或稍滞后,这是崩塌发生影响最多的时间; 强烈地震或余震过程中; 开挖坡脚过程之中或滞后一段时间;水库蓄水初期及河流洪峰期;

针对崩塌发育的特点,对管道工程保护工作而言,主要是要加强对处于高陡边坡地段的巡查,并进行简易观测记录工作。特别是在主汛期还应加密巡查周期,凡是发生了连续变形的裂隙应及时上报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1.2滑坡

判别滑坡的标志:(1)地物地貌标志:环谷地貌(圈椅、马蹄状地形)、坡面上的异常台阶及斜坡坡脚侵台河床等现象,滑体两侧常形成双沟同源的沟谷,有的滑体上还有积水洼地、地面裂缝、醉汉树、马刀树和房屋倾斜、开裂等现象。滑坡前缘出现有规则的纵张裂痕时,显示滑坡非常危险。(2)岩土结构标志:岩土常有扰动松脱现象。基岩层位、产状特征与不连续;常见张裂隙,普遍存在小型坍塌。(3)水文地质标志:滑坡体多为复杂的单独含水体,在滑动带前缘常有成排的泉水溢出,或者井水位突然变化。(4)滑坡边界和滑床标志:滑坡后缘断壁上有顺坡擦痕,前缘土体常被挤出或呈舌状凸起;两侧常以沟谷或裂面为界,滑床常见塑性变形带,多由黏性物质或黏性夹磨光角砾组成;滑动面光滑,可见擦痕等。

滑坡是管道地质灾害中最常见的灾种,尤其是在丘陵及山区中分布的管道工程,很多地段受到滑坡的威胁。且常以土质滑坡为多见。

1.3 泥石流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主要受地形、地质环境、水文气象及其他人为活动。概括为:①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②有丰富的松散物质;③短时间内有大量水的来源。

对于已发泥石流的流域沟谷的识别:中游沟常见不对称、参差不齐、凹岸冲刷坍塌、凸岸堆成石堤或有截弯取直现象。沟槽常见大段地被大量松散固体物质堵塞,形成跌水。沟道两侧地形变化处,各种地物上、基岩裂缝中常夹有泥痕、擦痕及残留物。沟谷中下游形成多级阶地,在较宽阔地带形成垄岗状堆积物。下游堆积扇的轴部凸起,稠度大的扇体扇角小,呈丘状。扇体上沟槽不固定,杂乱分布垄岗状、舌状、岛状堆积物。堆积的石块均具有尖锥棱角,粒径悬殊,无方向性,无分选层状。

对于未发泥石流的流域的沟谷其易发特征如下:沟谷上游山体破碎。山坡与松散土石厚度大;沟谷两侧山坡坡度大,沟头和沟口的高差较大;夏汛季节雨水多,经常发洪水的沟谷。

泥石流灾害是一种危害巨大的灾害,目前管道工程已经常进入高山峡谷地区,随着经济发展,应加强对多发于高山峡谷地区泥石流灾害的认识,以保护管道运营安全。

1.4水土流失

公路灾害防治工程范文4

【关键词】公路;路基;灾害;防治

1 引言

路基施工是整个公路施工中关键环节之一,同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是决定公路质量的必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越来越快发展,人们对公路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越来越多的公路问题也频繁出现,特别是在公路修建过程中的地质灾害,轻者会增加了施工难度,严重的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公路路基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概述

公路路基突发自然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四种。这四种灾害往往是群发的,降雨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其分别具有以下特点:(1)滑坡。 滑坡在公路工程中比较容易产生,在重力作用下,斜坡上的岩体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 这种地质灾害的形成往往是由其他地质灾害而引发的。 (2)崩塌。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受到重力作用,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或者滚动堆积在坡脚。如果在公路中出现崩塌,不仅阻碍公路的正常通行,还给事后处理带来很大的难度,重者会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 (3)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由外在原因造成的,对公路的伤害较大。它是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地表岩、土体向下陷落形成的塌陷坑。(4)泥石流。 泥石流常发生在山区公路建设中,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洪流,夹带大量的固体物质,如泥沙、石块等。据统计,贵州省干线公路的地质灾害(含滑坡、崩塌、泥石流、高切坡)共计有301处。

3 公路路基常见地质灾害的预防

面对公路路基中常见的地质灾害,要保持冷静,首先判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威胁的范围,然后及时逃离险区。 下面就提出了一些灾害预防措施。

3.1 滑坡的预防

滑坡预防基本方法有:(1)消除或减轻水对诱导滑坡的影响;(2)改变滑坡外形、增加滑坡的抗滑力;(3)改变滑带土石性质,阻滞滑坡体的滑动。 当发生滑坡时,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还有很多,比如设计截水沟或泄水洞,这样可以较好的排除地下水,防止泥沙流入淤塞排水孔道;利用树木或草皮的根系吸收地表水分,在山坡上适当种植可以有效排除地表水;为了确保建筑物基础的稳定,可以采取减重或修建支撑物的办法,以达到增设滑坡体重平衡条件的目的。

3.2 崩塌和地面塌陷的预防

安徽省S209和G105境内段公路典型灾害边坡均为土夹石及强风化岩质边坡,普遍存在坡面坍塌、岩质边坡崩塌,坡面较陡,部分坡体稳定性差等特点。对于崩塌和地面塌陷的预防,可以采取的措施有考虑改道绕线,以对付塌方规模

较大且难以根治的状况;截断地下水流,使塌方体干燥并排出地下水;采用种植植物或铺砌石块的方法加固边坡,以增强其受冲刷的能力;设置挡土墙增加边坡的支撑力,增强坡体的稳定性,以防止土体塌落。

3.3 泥石流的预防

在预防泥石流灾害时,需要采用草皮等材料,设置支撑物,如挡土墙、石砌支柱等,设置排水系统,如排水沟、泄水洞等,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坡面荷重,加固边坡,还能够减缓水流对山坡的冲刷作用,使土层干燥,确保坡面有一个牢固的防护体系。

4 公路路基常见地质灾害的治理

4.1 崩塌滑坡的工程治理

崩塌滑坡的工程治理有五部分。(1)查明崩塌滑坡的险情状况,包括性质、成因、变形机制、边界、规模、活动状况、稳定状况及危险程度;(2)参与计算评价的有关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及水文地质条件;(3)危害程度,包括可能遭受危害的人、物、设施的位置、规模、价值及可迁移程度;(4)影响治理工程实施的自然条件(地形、水源、天然建材等)及社会条件(交通、能源供应、劳工等);(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防治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证。XX地方路基灾害类型主要有沿河路基水毁,滑坡,崩塌,路基冲断等。S304桂平至苍梧段位于桂平市境内,该路段崩塌滑坡较为频发,调查后发现由于路线沿线水田较多,水系发达,水源丰富,每逢汛期公路两侧均被洪水淹没,从而经常会导致崩塌滑坡。 查明原因后根据引发事故的条件很快便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在方案经济效益以及可行性通过核实后,很快便解决了桂平至苍梧段的路基灾害问题。

4.2 泥石流的工程治理

泥石流的工程治理,需要开展泥石流区的专门性地质调查研究,查明泥石流沟固体物源、水源和地形等形成条件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划分各泥石流沟的危险程度。对危害性大泥石流沟谷,应进行生物、工程防治。

5 加强对公路路基灾害防治的研究

5.1 查明灾害险情

查明灾害险情是防治公路路基灾害的首要条件。 公路路基灾害防治是一项特殊工程,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之前,要明确地质灾害险情的存在,采取合适的工程措施,控制地质作用,改造地质体系,加强工程总体布置、结构设计、施工要求等的控制力度。 此外,还要在公路工程设计、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科学预测地质灾害险情的发展,根据地质剖面分析地质作用的性质、原因、变形机制、边界、规模、活动状态、稳定状况、危险程度以及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如地下水及气候状况,地震情况等进行正确评价。

5.2 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

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需要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严格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对公路边坡及后山斜坡的巡查和监测。可采取悬挂“警示牌”、布置监控等措施,作一定程度的预警预报。对于即将到来的灾害,要有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预防。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地段,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同时,还需要根据天气以及即将到来的强对流天气的规律和活动强度,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设置警示标志,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重大险情地段采取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措施等,严禁乱砍滥伐、乱采乱挖、乱堆乱倒等,要多种植树木,降低地质灾害的侵袭。

5.3 加强地质灾害知识的宣传

凡参与公路工程建设的业主、监理、施工及运营养护各方,都要普及地质灾害知识,加强地质灾害知识的宣传,使他们能够准确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从而在面对地质灾害时,能够临危不乱,采取正确的预防治理措施,保证公路路基的质量。

6 结语

公路路基灾害的产生往往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想控制好路基灾害,将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需要因地制宜,科学分析,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切实保障路面的质量和稳定性,保证公路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王秀丽,刘素花。浅谈如何防治公路路基灾害[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2)

[2]齐洪亮,田伟平,李家春.干线公路灾害防治试点工程灾害特征及治理――以国道316线陕西境安康至汉中段为例[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4)

公路灾害防治工程范文5

[关键词]公路泥石流 形成条件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102-1

1公路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勘察

公路泥石流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地形、降雨、物源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占据我国面积的三分之二,随着近几年我国山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建设也逐渐发展起来,随之对泥石流自然地质灾害的影响也就逐渐增加,泥石流灾害发生以后,对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了非常大伤害,而导致泥石流自然灾害发生的条件分为客观条件和人为因素。

1.1公路泥石流形成的客观条件

1.1.1地形地貌

在公路泥石流发生的过程中,地形地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地形地貌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很大的势能,同时为泥石流地质灾害提供了大量的固体物质。发生泥石流的滑坡其坡度直接决定着泥石流灾害的规模以及固体物质的数量。

泥石流是由上而下形成的,共有3个组成部分: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泥石流形成的上游,呈现漏斗状,地形非常开阔,周围的山沟非常的深,地质陡险,植被生长不良,这种地势非常容易将水和碎物集中在一起。中游多为一些陡险狭窄的峡谷,坡度非常的大,泥石流可以通过该处迅猛直泻,然而下游地区则是平坦开阔的平原或者谷阶地,这地方是碎屑物质较易堆积的场所,但是有些泥石流发生的地区,其三个组成部分的界线并不是很明显,可以说是三个组成区没有明确的界定[1]。

1.1.2松散物质

泥石流组成物质中的松散物质主要是由地质构造和岩层性质决定,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以及断层、褶皱的发育情况、性地质构造的形成、地震多发区等,都对泥石流的形成起着推动性的作用。正是这些地质构造以及各种岩层发展不良,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岩层结构松散、受到风化、发育不良等,造成其很容易被破坏,产生大量的碎屑物质。

1.1.3水源

泥石流组成物质中水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介质的推动力。泥石流的形成多和短时间大量流水的形成有关。而导致泥石流发生的主要推动力水的主要来源有:大强度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库溃决等,水除了可以推动泥石流的组成物质以外,还可以对松散物质进行浸润,导致山体滑坡、崩塌等灾害,进而增加泥石流的物质来源。

1.2公路泥石流灾害发生的人为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的实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而经济发展开始向山区扩展,毁林开荒、森林砍伐、矿山开采、过渡放牧等不合理的城镇发展活动的不断增加,将地表原有的结构改变,加快了水土流失,也加剧了泥石流的发生。

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尤其是近几年较为多见,而人们在泥石流多发区的活动也在不断的增加。山区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组成,地形陡峭、险峻,含有丰富的松散物质,在短时间内可以形成大量的水源,又有可以聚集水、物质的地形,为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泥石流的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地质构造、岩层性质、地形、地震都密切的联系,并且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

2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的形成是由碎石、水、泥砂组成,具有流速高、势能大的特点,其对公路的损坏程度非常大,较轻程度上的破坏是将公路路基冲蚀或者淹没,严重程度的破坏会将公路桥梁冲毁,使交通中断[2]。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没有及时的采取防御措施,就会将后期公路的维修费用增加,而且很难将出现的问题根治。为了根据以上公路泥石流产生的条件,对公路泥石流进行防治。泥石流是一种自然地质灾害,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所以在进行泥石流防治的过程采取的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避强制弱,重点治理。

2.1生物防治措施

泥石流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大多和水土流失有一定的关系,而生物种植可以起到固土的作用,治理泥石流可以采取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的措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将植被的地表覆盖率增加,将泥石流多发区的生态进行恢复,对降水进行拦截,减少地表径流。通过植物群落的共同作用,进而达到预防和制止泥石流的发生,或者将泥石流的发展规模进行缩小。

2.2工程建设措施

第一,可以建立水库、引水渠等工程。第二,建设拦挡工程。该项工程的建设主要是进行拦截滞流,将坝体增高,拦截大量的固体物质,进而形成泥石流库。修筑拦截建筑物,促使泥石流滚落在一定的场地内,在一定的时间内让泥石流物质在某一地段进行淤积,减少其下泄量。第三,建设支档工程。例如挡土墙、护坡等,在较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地区建设挡土墙、护坡等设施,将山体斜坡进行固定。建立支挡设施,才可以保证生物措施发挥其功效。第四,建立排导工程。为了避免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产生的灾害,可以建设一些排导措施,让泥石流快速的通过,进而不对公路工程造成损害。

2.3公路工程建设避绕措施

泥石流不仅会对房屋建筑产生危害,还会的公路造成巨大的危害,而且非常的难以治理,在公路建设条件满足的前提下,采取避绕方案[3]。在大型的泥石流多发区,绕避方案会将公路线路的长度增加,可以保证公路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同时将后期的维修费用减少。所以绕避方案的公路工程建设选址上可以参考。

3小结

泥石流的发展具有多样化,在防治泥石流的过程中采取避、排、防、跨、水土治理等多种方法对泥石流进行防治。采取多种多样的防治对策,对泥石流进行防治,同时保护山体生态环境。在防治泥石流时,了解泥石流的特性,可以帮助到防治措施的制定,同时在公路运行中要公路的养护以及泥石流的清理,保证泥石流公路的畅通。

参考文献

公路灾害防治工程范文6

关键词:路基 病害 防治

1引言

公路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荷载,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保证路基质量是保证道路质量的前提。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路面共同承受行车荷载,所以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公路的工程质量。实践证明,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先决条件。由于设计、施工等原因在路基建设中常出现病害,其主要的特征是在路面出现纵横向的裂缝,造成路基滑动、边坡滑塌、路基整体下沉或局部沉陷。

2路基常见病害及成因分析

2.1自然地理、地形、水文方面原因

(1)地形不仅影响到路线的平面线路的选定,纵断面设计, 同时也影响到路基设计。

(2)地质沿线的软土、可液化土、盐渍土、岩溶、断层、滑坡等对路基的稳定产生一定影响。

(3)水文路基经过地的净水量、蒸发量、地表径流、洪水位、流量、泉水、层间水、裂隙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如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路基的各种病害。

2.2勘察设计方面原因

由于条件限制,提供的地质资料不全,设计依据不充分,导致设计存在缺陷,如路基排水设计不完善, 地质勘察点位分布不均或较少,填土路段,特别是严重缺土路段,对填料的调查不细,导致取土坑内用于路基填筑的土石方不能满足规范要求。设计拟采取的软基处理方法不当,设计处理深度不够,达不到预期的处理效果,甚至出现各种路基病害。

2.3施工技术方面原因

(1)软基处理未达到设计深度,施工时软土地基路段路堤填土速度过快等。

(2)路堤填料不当,使用性能较差的填料又没有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路堤填料不同,土类混填。施工中不同土类的填料混填,形成抗水性、压缩性的差异并引起路基不均匀沉降。

(4)路基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要求,填料含水量控制不严,分层填土碾压时压实层厚度偏厚,压实质量较差等。

(5)路基施工排水不畅,路基受雨水浸泡,后续施工中又未能及时复压。

(6)陡坡路堤地基未处理,引起路基下滑破坏。

3路基灾害防治措施

路基灾害的工程防治方法较多,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及灾害所处的阶段,和危害程度,由一种或几种工程措施组合,对路基灾害进行防治。在工程措施的选择方面要考虑防治工程的特点、组合防治的效果和经济因素。鉴于篇幅所限,以下路基灾害防治措施不做专业术语介绍。

3.1崩塌灾害防治措施

l)清理坡面

2)排水设计

3)勾缝与灌浆

4)抹面与捶面

5)干砌片石防护

6)浆砌片石,7)护面墙

8)锚杆

9)拦石墙

10)落石槽

11)SNS(Safety Netting System)防护网。

3.2滑坡灾害防治措施

对滑坡的防治主要是消除其对公路的危害,能避开则尽量选择绕避的方案,能防治的则尽早预防。滑坡的治理工程主要是排水和支挡工程。

1)地表排水工程

2)截水盲沟和盲洞

3)仰斜排水孔

4)抗滑桩

5)锚固工程

6)抗滑键

7)抗滑挡土墙

8)注浆

3.3泥石流灾害防治措施

1)排导槽

2)底埋隧道

3)翼型墩汇流结构

4)糙底群桩

5)渡槽

6)拦砂坝

7)过水路面

3.4路基沉陷防治措施

1)换填法

2)强夯法

3)注浆加固路基法

4)成桩加固法

3.5路基水毁防治

1)浆砌片石防护

2)抛石防护

3)石笼防护

4)水泥混凝土预制板块防护

5)浸水挡土墙

6)护坦

7)水泥沙袋

8)丁坝

3.6方案优化的考虑因素

在公路建设及灾害治理工程中,常常针对不同的方案从防治效果、工程安全、经济效益等方面考虑要在多个方案中选择治理效果好且经济的方案。在选取工程方案时一通常从技术的可靠度、施工难度、治理效果、建造成本、维护成本等几方面考虑,来衡量方案是否合理。

l)技术角度。从技术角度一般考虑方案实施后的治理效果、施工的容易程度、采用技术的可靠程度。在灾害治理工作中,要选取安全可靠的防治工程措施,要有足够的安全性,且治理效果好。最好采用成熟的治理技术,使工程安全可靠,排除隐患。

2) 施工难度。治理措施的施工难度直接影响到治理的效果,如果难度很大,而实施的队伍很难达到最初的设计效果时则不宜采用该方案。所以在方案选择时还需考虑技术的难易程度。

3)治理效果。好的措施在方案选择时则应优先考虑,不同的措施对应的治理效果不同,由于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资金投入和不同的治理时机,有的治理后效果较好,能彻底改变灾害情况;有的则效果不是很好。

4)经济因素。工程治理的经济因素不仅要考虑修建成本,同时也要考虑维修成本,要考虑在公路的使用寿命内维护防治工程要花费的金钱。同时要考虑该项方案的经济效益,有些方案虽然首次修建投入较大,但是经济效益较好,不仅维修费用少,而且能长久的有效地保证公路的使用性能,使公路处在较好的运营状态下,灾害基本上不继续发展或对公路影响很小。

3)环境因素。在一个方案实施后,要做到最小限度的影响环境,保持自然环境原有状态,这就从另一个角度保护了环境。

3.7方案优化的方法

在多方案选择时,考虑的因素确定后,数学方法较多,如灰色理论、层次分析法等。层次分析法在方案的对比选择中应用较多,能较好的帮助工程人员在众多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方案优化时先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确定不同层次的影响因素,相应层次影响因素确定后进行判断矩阵的构造,一致性检验,最后选出优化的方案。层次分析法一般按照一定流程进行,这个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层次分析法工作流程图

层次分析法一般分为四个步骤:

(l)建立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

(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3)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相对权重。

(4)计算各层次元素的组合权重

层次分析法的优点是通过层次结构可以处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问题,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把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引入模型之中,再加以量化,这种科学的方法解决了定性与定量的结合问题。

4结语

总之,在减灾工作中应注重防灾工作同灾害管理系统的结合,健全灾害数据库,完善路基灾害防治对策系统,在防灾工作中依据防治对策按照规则进行防治工作。应进一步完善路基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灾害等级的划分所考虑因素应进一步全面,为快速做出灾害等级判断做出保障。公路建设初期的防灾原则应完善加强,灾害防治对策系统与GIS结合,做到宏观上的总体把握,微观上的快速有效。完善充实防治方案库,方案的优化选择模型进一步完善,更加可靠快速的选出较优方案。

参考文献

[]王梅.浅谈公路路基常见病害的处理[J].工程技术

[2]江静,波姜辉.公路软土路基加固与处理方法[J].工程技术

[3]姜少宁.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处理技术探讨[J].工业技术,2010,10

[4]胡厚田.崩塌与落石[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9

[5]龚晓南.地基处理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6]肖和平.地质灾害与防御[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0

[7]舒森,李家春,田伟平等.陕西省公路灾害防治技术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