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与工业工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与工业工程范文1
1.泄漏的分类
液压系统的泄漏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内部泄漏,一种是外部泄漏。
1.1 内部泄漏 由于液压系统中元件的磨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元件内部产生的泄漏会越来越明显。轻微的内部泄漏可能察觉不到,但是,随着内漏的增加,系统过热将成为问题。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系统的其他元件开始失效。鉴别内部泄漏的简单方法是测试系统满载和空载时的工作周期,假如花了比空载时长很多的时间才完成有载时的作业,那么可以怀疑泵可能内漏失效了。
1.2 外部泄漏 压力管道的泄漏可以很容易的被发现,因为可以看到泄漏出的液压油。维护人员和操作人员应当经常检查液压系统的每个元件,及时发现泄漏点并立即着手解决泄漏问题。但外部泄漏发生在泵的吸油口时则很难检测到,如果发现以下5条之一的现象,可以怀疑发生了系统吸油管泄漏:(1)液压油中有空气气泡,(2)液压系统动作不稳定,(3)液压系统过热,(4)油箱压力增高,(5)泵噪声增大。
假如以上任一现象存在,就应当首先检查所有的吸油管接头和连接处以寻找泄漏点,对于软管的接头,不要过度的旋紧,因为过度的旋紧会使管接头变形,反而会增加泄漏。应当使用设备制造商推荐的旋紧转矩值,这将保证可靠的密封并且不会使管接头和密封圈产生扭曲变形造成密封圈表面的损坏。
液压系统中的液压元件一旦发生泄漏,不但会造成介质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更严重的是,使整个液压系统发生故障,中止工作,以致发生安全质量事故。为了减少液压系统的故障,提高液压系统的效率,防止环境污染和减少液压介质的损耗,必须注意泄漏问题。并分析造成泄漏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减少泄漏以至避免泄漏的目的。
2.泄漏的原因
2.1 工作压力。在相同的条件下,液压系统的压力越高,发生泄漏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应该使系统压力的大小符合液压系统所需要的最佳值,这样既能满足工作要求,又能避免不必要的过高的系统压力。
2.2 工作温度。液压系统所损失的能量大部分转变为热能,这些热能一部分通过液压元件本身、管道和油箱等的表面散发到大气中,其余部分就贮存在液压油中,使油温升高,油温升高不仅会使油液的黏度降低,使油液的泄漏量增加,还会造成密封元件加快老化,提前失效,引起严重泄漏。
2.3 油液清洁程度。液压系统的液压油常常会含有各种杂质,例如液压元件安装时没有清洗干净,附在上面的铁屑和涂料等杂质进入液压油中,侵入液压设备内的灰尘和脏物污染液压油;液压油氧化变质所产生的胶质、沥青质和碳渣等。液压油中的杂志能使液压元件滑动表面的磨损加剧,液压阀的阀芯卡阻,小孔堵塞,密封件损坏等,从而造成液压阀损坏,引起液压油泄漏。
2.4 密封装置的选择。正确的选择密封装置,对防止液压系统的泄漏非常重要。密封装置选择的合理能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延长密封装置的使用寿命。从而有效的防止泄漏,否则,密封装置不适应工作条件,造成密封元件过早的磨损或老化,就会引起介质泄漏。
此外,液压元件的加工精度,液压系统管道连接的牢固程度及其抗震能力,设备维护的状况等,也都会影响液压设备的泄漏。
3.泄漏的防治
3.1 控制压力的大小。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是设计时根据计算确定的,使用过程中不应随便调整或改变。
3.2 控制温度的变化。控制液压系统温度的升高,一般从油箱和液压管道着手。为了提高油箱的散热效果,可以增加油箱的散热表面,把油箱内部的出油和回油用隔板隔开。油箱液压油的温度一般允许达到55℃~65℃之间,最高不得超过70℃,当自然冷却的油温超过允许值时,就需要在油箱内部增加冷却水管或回油路上设置冷却器,从而降低液压油的温度,设置液压管路,应该使油箱到执行机构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短,管路的弯头,特别是90℃的弯头要尽可能少,以减少压力损失,减少摩擦。
3.3 保持液压油的清洁度。采用滤油装置,把液压油定期或连续地进行过滤,尽可能减少液压油的杂质含量,保证油液的清洁度符合国家标准。
3.4 合理的选择密封装置。要做到合理的选择密封装置必须熟悉各种密封装置的形式和特点,密封材料的特性及密封装置的使用条件(如工作压力的大小,工作环境的温度,运动部分的速度等)。把实际的使用条件与密封件的允许使用条件进行比较,必须保证密封装置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机械与工业工程范文2
【关键词】机械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毕业设计是高校本科教学中最后的实践环节,是整个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一般是具体的机械设计,包括方案分析、设计计算、图纸绘制、说明书编写等,做好毕业设计对学生的机械设计水平有一个很大的提升。然而,近年来毕业设计的整体状况逐年变差,普遍存在设计题目与往年重复率高、与工程实践脱节,机械结构设计不合理、错误百出[1],图纸质量差、不符合制图标准,说明书写作逻辑混乱、语言没有章法、格式不规范,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总体水平,降低了教学质量,对学校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说明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疏于管理,最后的培养环节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必须引起重视,加以改进。
一、机械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存在的问题。由于学校扩招,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师生比例小的问题,学生人数较多,而指导教师相对较少,平均每人要指导十几个二十来个学生,导致新题目不足,重复使用往年的设计题目,这样导致题目新颖性不够,有的学生就会抄袭往届的毕业设计;或几个学生做一个题目,导致每个人设计任务不足,他们之间分工有所交叉时,就可能互相抄袭,总体水平下降。同时,指导的学生太多,教师就会忙不过来,毕竟他们的精力也有限,不可能拿出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按学校要求每周用于指导每个学生的时间为一个课时,如果每个指导教师带十几个学生,每周就要花费十几个小时去指导学生,考虑到他们还有授课任务,也有科研任务,根本拿不出这么多时间指导毕业设计。因此,也就不可能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细致讨论设计方案,具体到机械结构错误、绘图规范问题更没时间去检查,特别是到了设计后期,学生的图纸、设计说明书更是看不过来,最后学生答辩时,图纸、说明书中还有大量错误,格式也很不规范。更有甚者,有些指导教师不负责任,对学生管理松散,放任自流,平时很少查考勤、检查设计进度,只管把设计任务布置给学生,此后与学生交流很少,甚至到毕业设计结束连自己的学生都不认识。学生不问问题,老师也乐得清静,反正指导毕业设计的工作量就那么多,事情越少越好。这样,学生做毕业设计主要靠自觉,要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难度可想而知。
(二)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学生对毕业设计不重视,是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最主要因素。他们没有意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2],行动上自然不会付诸实施。毕业设计时间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此时,很多学生有种种理由不重视毕业设计,拖拖拉拉,敷衍了事。比如,一些考研笔试通过的学生,又面临研究生复试的问题,集中精力准备复试,把毕业设计放在一边;考研笔试没通过的学生和那些尚未找到工作的学生,用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去参加招聘会、联系工作单位、去面试;而和工作单位已经签约的学生,又要考虑以后工作的问题,往往有些觉得以后的工作与机械联系不紧密,从而对毕业设计不再有较高要求,只要求能通过即可,而花费大把时间用于其他知识技能的学习,如考驾照等证件。其他还有考公务员的、做家教的、提前创业的等等。他们不按指导教师要求的设计进度完成设计任务,前几周的时间基本都耽误了。总之,真正能安心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少之又少。
二、提升机械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水平的对策
(一)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由于学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多,而且毕业设计只安排给专业教研室的老师指导,这些是导致指导教师不足主要原因。为此,提出两个解决方案以供参考。方案一:考虑分出一部分学生由基础课教师指导,如制图、力学、机械基础等教研室以及基础实验室的任课教师,他们教的课程虽然是制图、力学、机械设计等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员还是机械及相关专业毕业的,且有数量很多的硕士、博士,他们的机械专业知识对于指导本科毕业设计来说,还是足够的;而且他们之中还有部分硕士指导教师,研究生都能指导,本科生更不在话下了。有些老师还有不少科研项目,非常适合让学生做毕业设计。这样,将每个指导教师的学生数量控制在10个以内,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方案二:以专业课教师为主联合基础课教师为辅完成指导毕业设计工作,分出一部分工作量给这些教师。专业课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选题、开题、方案、进度、说明书编写、答辩等工作。制图课教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图纸的绘制,按制图规范进行指导、检查[3]。机械基础课教师主要负责机械结构的设计、零件的设计与计算等工作。这样有利于毕业设计图纸的制图符合规范,机械结构正确、合理,零件设计符合基本流程。各指导教师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指导学生,有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全面提高。还要加强对指导教师责任心的教育,既然为人师表,就要负责任,不能误人子弟。在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还要考虑到指导毕业设计工作量的问题。目前,指导一个学生每周毕业设计只有一个工作量,如果真正认真指导一个学生,这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学校管理方面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建议改为1.5~2个工作量。这样,每个指导教师带10个毕业生,每周15~20个工作量,平均每天用3~4个课时指导学生,时间应该基本够用了。只有保证了指导的时间,才有可能提高指导的质量。
(二)加强学生管理。必须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毕业设计,意识到毕业设计对学业的重要性,这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思想根源。在毕业设计之初,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动员工作,强调毕业设计对其学业的重要性。毕业设计过程中,更要严加管理,把那些影响完成毕业设计的因素降到最少。严查出勤情况,严肃请假制度,未经指导教师同意,不得占用设计时间到校外实习,严格要求学生必须按设计进度完成每阶段的设计任务,要求学生每周都要向指导教师汇报进展情况。这些不仅是指导教师的责任,更是学生管理者的工作。
三、结语
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实践环节,对学生的专业水平影响至深,学校必须建立一支人数充足、认真负责的指导教师队伍,并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引导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毕业设计,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圆满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燕燕,康红伟,张发厅.机械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指导与改革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3):116~118,129
[2]张洋,段磊.提高理工科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32:178~179
机械与工业工程范文3
关键词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维护保养
中图分类号 TE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71-0224-02
液压系统有其众多的优点:相同功率下,液压执行元件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液压系统传动的各个元件,可根据需要方便,灵活地布置;液压系统易于自动化,速度调节容易;过载保护安全,危险系数低。因此液压系统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工程机械中,液压系统对于机械,就如同心脏对于一个人,起着至关重要的动力源作用。液压系统中的高压油或驱动液压缸往复运动,或驱动液压马达旋转,如此工程机械才可以做出各种动作,实现机械运转。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良好运行,直接关系到机械的运行和企业的效益。因此,做好液压系统的维护与保养就显得至关重要。
1 液压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附件)和液压油。动力元件的作用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例如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泵,它产生高压油并向整个液压系统提供动力。液压泵包括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等。执行元件的作用是将液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负载作直线往复运动或回转运动,如液压缸和液压马达。控制元件在液压系统中控制和调节液体的压力、流量和方向,具体指各种液压阀。根据控制功能的不同,液压阀可分为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和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又分为溢流阀(安全阀)、减压阀,顺序阀、压力继电器等;流量控制阀包括节流阀、调整阀,分流集流阀等,方向控制阀包括单向阀、液控单向阀,梭阀、换向阀等。根据控制方式不同,液压阀可分为开关式控制阀、定值控制阀和比例控制阀。辅助元件包括油箱、滤油器,油管及管接头、密封圈、快换接头、高压球阀、胶管总成、测压接头、压力表、油位油温计等。液压油是液压系统中传递能量的工作介质,有各种矿物油、乳化液和合成型液压油等几大类。五大部分相互配合,促使整个机械有序工作。
2 液压系统故障表现形式
在探讨液压系统维护与保养之前有必要归纳液压系统故障的主要表现形式,只有掌握了故障发生的规律,才能对症下药,进行及时、合理、有效的维护和保养。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故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压力异常、速度异常、动作异常。压力异常,一般机械液压系统在最高承受压力都高于正常值,有一个阈值空间,液压在正常值附近小幅波动属于正常现象,一旦出现压力过高或过低,就要考虑油液泄漏和管路堵塞等问题;速度异常,速度异常多由于速度调节阀出现问题,可以通过调节调速阀,来改变被测元件处的介质流速,以确定故障部位;动作异常,重点检查换向阀有无卡死或行程受阻现象。
3 防止油温过高
液压油是液压系统的工作介质,在液压系统中起着能量传递、系统、防腐、防锈、冷却等作用。油的粘度变化直接与液压动作、传递效率和传递精度有关。油温一旦上高,将导致油液粘度降低,泄漏增加,影响液压系统的容积效率。因此液压油温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首先应满足液压装置在工作温度下与启动温度下对液体粘度的要求。分析液压油温上升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油箱设置不合理,油箱体积小,散热面积不足,散热性能差,不能将流回油箱的高温油及时冷却就重新流出油箱参与工作,造成温度逐步升高。二是液压油选择不合理,粘度等级和质量达不到要求,尤其对于重型工程机械,应选用耐磨液压油,如果选择不合理,在重载的情况下,油温升高迅速。三是工程机械工作环境差,需要长时间高强度参与工作,停机时间短,液压系统中易混入杂质和污染物,长时间剧烈摩擦加速了油温上升。
4 防止固体污染物侵入
首先工程机械工作环境恶劣,场地粉尘大,如果液压系统密封不严,易造成外部污染物侵入;其次,在液压系统组装时,由于装配环境不洁净,造成出厂时机械液压系统中就带有固体污染物;第三,后期液压系统的维修中,工人一般在工作地点就地处理,此时,外部颗粒较大的固体污染物极易落入开放的液压系统中,另外维修后安装不到位,密封不严,也为固体污染物侵入提供了机会;第四,工程机械在初期的使用过程中有一个磨损阶段,此时的固体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系统内部,磨损产生的碎屑混入液压油,进一步加剧磨损,造成恶性循环。为防止以上情况,应安排有专门的检修保养人员定期检查液压系统,关注系统的密封情况。出现问题需要打开液压系统时,先将机械转移到洁净的环境中,再进行拆装。在拆卸时,应避开扬尘,将拆装部位彻底清洁后才能打开。比如拆卸油箱盖,在拆卸前要彻底清洗四周,打开盖后,清除接合部杂物再进行操作。在组装完成后认真检查接口和密封处,不留任何空隙。在新机械使用前期,应该根据保养手册按期更换液压油,在更换液压油时,不可为了加快加油速度而拿掉加油口处的过滤器,加油时工人应带上洁净的手套,防止杂质和纤维的进入。
5 防止水分和空气混入
机械与工业工程范文4
关键词: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污染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污染的危害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如果被污染,就会造成液压系统工作性能恶化,产生故障;元件加速磨损,寿命缩短,甚至造成机械和操作中的重大事故。具体表现如下:
(一)对动力元件:污染颗粒会使泵的相对运动零件加剧磨损,降低容积效率,缩短使用寿命。
(二)对执行元件:坚硬微粒会使各类密封和精密配合件加快磨损,使泄漏量增大,造成元件动作迟缓、无力。
(三)对控制元件:污染物会使阀体和阀芯加剧磨损,使性能变差,有时还会把阀芯或阀杆卡死,堵塞节流孔,造成元件动作失灵。
(四)对辅助元件:油中的水分可腐蚀金属,使油液乳化变质,进一步腐蚀各类密封件。
(五)对整个液压系统:污物积存后,将堵塞滤油器,使泵吸油困难,产生空穴和气蚀,从而恶化系统的工作性能。
据统计,在液压系统所发生的故障中(如常见的系统堵塞、阀体卡死、控制失灵、密封件划伤、“爬行”、气蚀、锈蚀等)有60%~70%起因于液压油的污染,而液压油污染源主要是杂质、空气和水分。因此,我们必须防止液压油的污染,以提高机械使用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
二、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污染问题的原因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污染问题的原因众多,主要有:
(一)残留污染
主要是指在液压系统的安装、生产过程中,液压元件、附件、液压管路中残留的污染物,过程中没有进行清洗或彻底清洗。可以说,液压系统尚未工作就存在原始污染物。
(二)侵入污染
主要指在液压系统工作过程中,周围环境中的污染物通过各种渠道侵入液压系统。主要途径是通过液压系统的油箱、液压缸与外部环境直接接触的部分、吸油管路、液压泵和各密封处等。
(三)生成污染
主要是指液压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元件的运动产生摩擦、磨损和密封件老化等原因,液压系统自行生成的污染物。
三、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污染问题的控制
(一)定期检查液压油质量,保持液压油的清洁
在检查液压油质量时,主要检查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液压油的氧化程度液压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变化,空气中氧以及太阳光的作用,将会逐渐被氧化,使其粘度等性能改变。氧化的程度,通常从液压油的颜色、气味上判断。如果液压油的颜色呈黑褐色,并有恶臭味说明已被氧化。褐色越深,恶臭味越浓,则说明被氧化的程度越厉害。此时,应更换新油。
(2)液压油中含水分的程度。液压油中如果混入水分,将会降低其性能,腐蚀金属。判断液压油中混入水分的程度,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其颜色和气味的变化情况,如液压油的颜色呈乳白色,气味没变,则说明水分过多。二是取少量液压油滴在灼热的铁板上,如果发出“叭叭”的声音,则说明含有水份。此时,应更换新油。
(3)液压油中含有杂质的情况。在工程机械工作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有悬浮颗粒或有杂质沉积,则必须对系统进行清洁,检查滤油器必要时更换。取数滴液压油放在手上,用手指捻一下,察看是否有金属颗粒,或在太阳光下观察是否有微小的闪光点。如果有较多的金属颗粒或闪光点,则证明液压油含有机械杂质较多。这时应更换液压油,或将液压油放出,进行不少于48h以上时间的沉淀,然后再将其过滤后使用。
(二)液压油的更换
检测中发现液压油品质恶化,已无法恢复使用标准即应及时进行更换,以避免对设备工作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对于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换油步骤如下:
(1)首选更换液压油箱中的液压油,将油箱中的液压油放掉,并拆卸总油管,严格清洗油箱及滤油器。可先用颗粒等级不超过18/15的化学清洗剂清洗液压油箱,待晾干后,取用颗粒等级不超过18/15的新液压油冲洗,在放尽冲洗油后再加入新液压油。
(2)启动发动机,以低速运转,使油泵开始动作,分别操作各机构,靠新液压油将系统各回路的旧油逐一排出,排出的旧油不得流入液压油箱,直至总回油管有新油流出后停止油泵运转。在各回路换油同时,应注意不断向液压油箱中补充新液压油,防止油泵吸空。
(3)将总回油管与油箱连接,最后将各元件置于工作初始状态,往油箱中补充新液压油至规定位置。
(三)防止固体杂质混入液压系统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防止固体杂质入侵系统:
(1)加油时液压油必须过滤加注,加油工具应可靠清洁。不能为了提高加油速度而去掉油箱加油口处的过滤器。加油人员应使用干净的手套和工作服,以防固体杂质和纤维杂质掉入油中。
(2)保养时
拆卸液压油箱加油盖、滤清器盖、检测孔、液压油管等部位,造成系统油道暴露时要避开扬尘,拆卸部位要先彻底清洁后才能打开。如拆卸液压油箱加油盖时,先除去油箱盖四周的泥土,拧松油箱盖后,清除残留在接合部位的杂物(不能用水冲洗以免水渗入油箱),确认清洁后才能打开油箱盖。如需使用擦拭材料和铁锤时,应选择不掉纤维杂质的擦拭材料和击打面附着橡胶的专用铁锤。
(3)液压系统的清洗
清洗油必须使用与系统所用牌号相同的液压油,油温在45~80℃之间,用大流量尽可能将系统中杂质带走。液压系统要反复清洗三次以上,每次清洗完后,趁油热时将其全部放出系统。清洗完毕再清洗滤清器、更换新滤芯后加注新油。
(四)防止空气进入
经常检查油箱中油面的高度,保持有足够油量,在工作过程中油液会损耗,必须及时补充新的同规格油液;即使在最低油面时吸油管和吸油口也应保护在油面以下,使用性能良好的密封件,失效的密封装置应及时更换,管接头及各结合面的螺钉都需要拧紧,在使用中应防止系统中各处的压力低于大气压或局部真空,液压系统中进入空气是不可避免的,维修和换油后,要按说明书的规定排除系统中的空气。在更换油箱中的油液后,应开动机器循环运转几次,排除系统中的空气,对液压系统中的外部泄露(尤其是液压油缸和工作装置过载阀)要及时处理。
(五)加强施工用的管理
(1)建立登记卡和液压设备档案,每台机械均建立一个液压油登记本,记录需用液压油品名及牌号并注明每次加油或换油日期及数量,并由专人负责检查,有利于了解系统的密封性能,也可避免在工作中误用异种油品。
(2)应根据使用说明书规定,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定期清洗或更换液压油滤芯,并每日检查液压油油位,不足时应及时补充。因油量不够或换油时造成系统中有空气,应根据机械使用说明书规定,怠速运转一定时间,操纵换向手柄,使液压缸往复运动数次或使液压马达运转一定时间,排除液压系统内空气。
(3)根据使用条件定期对液压油进行油样分析,发现油液污染严重时应立即查明原因,及时消除。
(4)在修理装配时防止环境污染,液压元件装配前各零件必须退磁并清洗干净。装配后必须进行清洗和性能试验,一方面可以检测修理质量,另一方面也可清洗杂质,所有液压管道要注意保护与密封。
(6)定期检查、定期保养
目前机械油液污染的解决办法大多依靠事后维修,以及经验法或仪器离线式检测。该办法的缺点是液压元器件如泵、溢流阀等已经发生故障才去查明故障原因,无法在故障发生时控制故障发展。由于在线状态检测能在故障初期起到预警作用,因此在线式检测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施工企业应当重视在线式检测的应用,对液压系统进行状态检测,及时掌握机械的运行状况,寻找故障所在。
参考文献
机械与工业工程范文5
关键词: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企业工程的生产和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企业生产、道路施工等领域中。至此,机械设备的管理已成为企业工程生产、施工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积极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都有一定的辅助、推动作用。通过对实践中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考察,发现机械设备的管理存在作业人员素质低、管理制度不完善及忽视机械设备保养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加强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有效措施,以实现优质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从而为企业工程的快速发展增添筹码。
一、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现状
企业工程中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包含了机械使用计划和机械维修保养等一切与机械设备有关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内容较为广泛的系统性工作。虽然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在企业工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经实践考察证实当前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容乐观。
1.机械设备管理相关人员素质较低
企业工程中,特别是建筑和道路施工企业,施工现场参与机械设备使用及管理人员数量较多,并且存在着各自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经了解,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大都文化水平较低,并且在上岗前也没有受到专业化的培训,甚至存在为了上岗办假证的不良现象。另外机械设备管理人员也存在着职业素质不高的问题,如某管理人员请假离岗,通常会找其他人员带班,而对于带班人员的机械设备管理水平却无人问津、毫无要求,这将给企业机械设备的优质管理留下隐患。目前,多数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均存在素质较低的问题,这将不利于机械设备的高效使用性。
2.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工程中机械设备管理的工作内容较为广泛,通常需要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方可对机械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而现实中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着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如果企业内缺乏对机械设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就不能切实地完成机械设备技术资料档案、台账及使用计划等工作,并导致机械设备管理中出现台账混乱、机械设备使用率低及管理"无章可循"的现象。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除造成上述后果外,还不利于出现问题时责任归属的确定,从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后顾之忧。
3.忽视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
机械设备的工作属于慢性耗损的一个过程,对其进行定期的保养是确保机械设备高效使用率的首要工作。而恰恰相反,实际的机械设备使用中,普遍存在着"只顾使用 忽视保养"的问题,即忽略机械设备使用的自身特点,为了加快进度、赶工期使机械设备超负荷工作,而在此之后又不重视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忽视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不但会降低机械设备再次使用的效率,同时也会加快机械设备的耗损、降低使用寿命。此种问题的存在将对企业工程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就目前实际的机械设备使用来讲,为了便于管理,施工现场通常采用"一人一机"的工作模式,而忽略了机械设备使用者并不具备检测、保养及维修等技术问题,由此导致机械设备得不到及时的保养和维修,造成出现故障或问题时维修费用和运转费用的增加。
4.不能及时的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
某些企业工程为了降低机械设备周期性检测和维修的费用,通常无限期的延迟机械设备维修工作,最终导致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无法进行正常工作。此种问题的出现,不但会增加机械设备的维修费用,更重要的是会严重影响到机械设备的高效使用率,进而对工程生产运营和施工进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加强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有效措施
通过上述对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全面分析,应针对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企业工程中机械设备的优质管理。
1.加强教育,提高对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
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对其工作性质的认知程度,是决定其对机械设备管理重视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企业工程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机械设备优质管理重要意义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使每个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对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都有所提高。唯有如此才能有效确保机械设备工作负荷的合理性及保养和维修的及时性,并最终为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和发展起到辅助作用。
2.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进行定期的技能考核
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其中包含了作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两方面内容。加强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机能培训,即实现专业理论教育和实践操作教育的有效结合,使机械管理人员即懂得一定的理论知识,又熟练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如此保证机械设备施工、生产现场的每位在岗人员,都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而对于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同时保证其具有较高的预防、处理突发故障及意外的能力,以实现"安全第一"的生产、施工理念。
为了使专业技术和安全理念深深扎根于作业人员思想中,相关部门应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定期的技能考核和安全考核,以督促机械设备管理人员不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理念。
3.积极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工作
(1)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定期的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工作,是确保机械设备工作时良好性能的基础性措施。通常对于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的保养,主要体现对机械设备的保养。由于机械设备的工作过程的自身特点(磨损),容易造成机械设备零件工作面的磨损、材料的老化及零件表面锈蚀等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或意外,多半是由于机械设备油不合理、不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而造成的。针对于此种现象,施工企业除了要选择耐磨、设计合理、工艺精湛的机械部件及零件外,更重要的是做好这些组成部件和零件的后期保养工作,即有效确保对机械设备的定期、合理。
(2)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由于机械设备工作量大,常进行超负荷工作,避免不了故障问题的出现,因此机械设备的维修成为对其进行优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机械设备出现的故障对机械设备的使用不产生很大的影响,此时操作人员通常会将其忽略,殊不知此种故障一旦出现意外,多半是损失严重的,甚至伤及性命。所以在进行机械设备维修的过程中,应做到全面化、细节化,充分重视机械设备出现的小故障,并对其进行及时的维修工作,如此不但可以有效避免以外的出现,还有利于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另外,要摒弃亡羊补牢式的维修模式,而是要实行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模式,即对机械设备进行预防性的维修。
综上文所述,要实现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的优质管理,首先应深刻了解当下机械设备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而后才能通过相应的分析和总结,对提高机械设备管理的有效措施进行探究。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的优质管理,已成为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不但可以有效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工程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爱平.关于加强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探析.中国鸣网.2012年03月.
[2] 王涛.浅析工程项目中机械设备管理.百度文库.2011年10月.
[3] 朱景昌.浅议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2010年11月.
机械与工业工程范文6
关键词:机械费;成本控制;对策
1. 施工企业机械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机械投资不科学
一、肓目投资,没有把国家政策导向和企业施工租购决策相结合,致使机械投资无法得到合理回报,其中有某施工企业投资5000余万购买进口恒张力放线车两台后,从没承揽过时速200公里以上接触网项目,这就致使投资无效。二、设备采购选型盲目,专用性太强,一旦发生设计变更,花巨资所购设备无使用价值,造成投资浪费。三、不实行招投标,不计算资金成本。四、缺乏计划管理和统筹调配机制,同一企业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五、设备管理不善,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不能按操作规程办理。
2)成本控制方法粗放、没有做到精细化管理
施工企业机械管理部门对费用控制进行顶层设计,对施工全过程、机械费用的分项目进行细化不够。
(一)、设备折旧率低,折旧年限长,投资回收周期长,无法满足设备更新的需要
目前,国内铁路工程都采用招投标方式,由于中标工程利润低微,促使一些投标单位设法降低报价,不提或少提设备折旧费,设备消耗主要实行自行补偿。然而按现行折旧年限补偿很难满足实际需要,造成企业资金入不敷出,维持不了简单的再生产。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大型设备一次性投入大,回收周期长、施工单位不注意设备选型配套、拥有量过多、设备利用率低、装备生产率不高、生产效率低和设备自身维修费用及能耗高、管理落后等因素造成的 。
(二)、重用轻养、欠保欠修、拼设备的短期行为,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浪费
在目前一些施工项目中,由于有些法规和某些政策尚未健全和规范,加上落实程度不够好,致使部分项目承包人只顾眼前利益,靠拼设备、拼技术、凑人力来达到项目承包期内的经济指标。机械设备只用不修、不保养的现象不仅加剧了机械的磨损,使通过保养就可恢复的零件趋于报废,同时也给维修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造成了严重的消耗和损害。而后,下一个项目为使用这些设备又需大量投入资金进行整修配套,代价很高,对企业整体发展极为不利。
3)机械维修管理“滞后”
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未实行点检制度保养措施,仍在执行预期或事后检修制,不管机械运行情况差异,对设备故障及劣化不能提前发现、早期维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企业个别维修人员单纯为了方便,对一些可以修复使用的旧机械不修复,按个人主观意见报废,形成“浪费维修”。尤为严重者,维修人员安全意识谈薄,不考虑机械的整体性能,仅为了应付,从废旧机械上拆卸零部件来修复新机械,结果造成设备使用寿命降低,影响企业安全生产。
4)使用维修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
设备的使用及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操作人员不能执证上岗,甚至造成人为损坏现象,机械设备有了故障不分析主观原因,不追究当事人责任,坏了有料就换,无料就等的现象经常发生。
2. 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需要注意的几个相关问题
1)提高全员成本控制意识,必须明确成本控制不只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事情,而是全部门、全员共同的事情。企业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成员都是这个整体的必要组成部分。确定正确积极的企业文化、强化员工的认同感、积极有效的落实企业文化、巩固和发展等一系列措施能够提高员工的意识形态,最终让企业文化沉底在每位员工的骨子里,从而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2)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实行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达到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要想使得效益最大化,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关的措施,使得企业内部凝结向心力。企业可以建立奖罚措施制度、破格提拔制度、责权相等制度等,激励员工竞争意识,确保企业内部充满活力。
3) 必须提高财务人员地位,参与成本决策,使企业一切经济活动按照预定的轨道进行。企业财务人员能过通过财务报表的信息清楚地知道企业的经济活动,从控制成本的角度上来讲,财务人员能够更加准确控制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从而使得资金流转速度加快、节约成本。这就对财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提出了要求,工程项目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成本核算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技能、投资理念。
4) 与机械设备有关的直接材料的控制,
用量控制:一、在合理使用条件下,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二、严格控制进料,购料一定办理验收交接手续,对检验不合格的或路途中损坏的材料,应立即和供货方办理更换或退货手续。三、加强现场管理,材料及配件应妥善保管,避免二次倒运或浪费。
价格的控制:一、买价控制,及时牚握建材市场的动态,实行“双控”原则,并坚持“质量择优而买、价格择廉而购、路途择近而运”的原则。以降低成本。二、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争取材料直供,减少中间环节,计算好经济库存,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并加快货物周转,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5) 提高单机核算,严格机械设备利用定额和油料消耗定额,开展单机单车多种形式的内部经济承包核算,从而达到增加机械设备的作业产量和进一步减少配件和油料消耗。控制每台设备的材料、配件的领用,对机械的油耗和里程列表进行对比、研究考核油耗机械使用费是否在合理范围。事无巨细,工程中的任何一个构件在整个工程中的使用量都是非常庞大的,也就是意味着任何一个构件都代表着一笔庞大的资金。建好固资台帐、做好盘点工作、以防设备丢失。施工现场的工作条件凌乱,工作环境比较差,要对企业的公共财产有效监管,培养员工的自觉性。
6) 合理确定折旧年限,提高折旧率,实现设备的自行补偿。折旧费是直接进入施工成本的,因此折旧得太快,即折旧率算得太高,就会高于实际成本,不利于和它的同类产品进行市场竞争;反之,折旧得太慢,即折旧率算得低,设备投资回收慢,占用资金时间长,不利于企业的资金周转和设备更新,阻碍技术的发展。然而,虽然折旧率是工程成本的组成部分,但缩短设备使用年限、提高折旧率不一定就必然提高工程成本。
7) 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平时编制好机械设备运转、维修、保养计划,做好设备管理保养工作,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果,减少大修费用的支出,并在设备维修保养过程中,加强审批和监控,避免“带水”修理。
8) 加强对设备及配件的管理,大型设备一定采用招投标,机械配件是机械设备的易损件,更换频繁,对机械设备应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严禁违规作业,保证其正常寿命,对正常机械配件的更换也应加强审批与监控,避免“水分”开支,增加成本。
9) 加强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技能培训,增强操作人员的素质,争取操作人员都能持证上岗。在机械的使用过程中,机械难免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坏,为了能够加快施工的进程就要求对损坏的机械及时、精确的维修,这就要求维修人员具备相当高的素质。近年来,企业增加了先进机械的投资,在购置设备上花费大量资金,但往往忽视了对管理人才的培训,由于管理知识、人员素质跟不上机械的更新,难以满足机械自动化管理的需求。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加大对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素质的提高、或者是聘请专门的维修团队对企业维修人员的培养,只有具备自己企业的专业、迅速的维修团队,才能加快工程的进度、完善工程质量。
3. 提高施工企业机械费成本管理水平的建议和对策
1)建立成本考核制度,完善成本管理的考核
工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想建立完善的成本考核制度,首先要明确考核制度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项目部责任成本的考核、施工队责任成本的考核、物资采购部门责任成本的考核。
从职能部门上面来讲,要完善财管部责任成本、运转部责任成本、安环部责任成本的管理。不但要对部门实施权责一致的方针、而且要具体到个人。主要包括采购员、安检员、修理人员的责任成本考核。
2)做好施工企业机械费在各项目部的债权债务清理工作
在制定好施工方案之后,要对既定方案所形成的债务债权向各个项目部及时汇报,保证各个项目部的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机械费涵盖到各个项目部,对机械费所形成的债务要能进行明确的区分、及时的汇总。只有这样才能对现有资金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避免资金链的断裂、导致工作无法继续的尴尬局面。
4.施工企业机械费成本管理与经济效益
目前施工企业市场全面开放,全面推行招投标制,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空间已经很小。施工企业要想创造效益,唯一的出路就是强化内部管理,苦练内功,向内部挖潜要效益。因此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是目前非常现实的途径,如保在优秀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将需要我们不继的实践、研究和探索。占相当比重的机械费应从事前、事中、事后各坏节来控制。
1) 事前管理
在施工开始之前,要考虑到工程的大小,现场的施工条件,使用人工的多少来合理的安排、布置机械的数量。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要做到事无巨细,每个细节都要涵盖在计划内容之中。就像大多数管理人员所说的那样,现场的每个突发事件都是对所作计划的一个考验。如果考虑不周,可能导致机械过多,从而增加工程的成本;机械过少又会导致工程无法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所以事前计划一定要合理的安排。
2) 事中管理
在合理的安排好机械之后,开始施工。在这个过程中间,要明确目标成本。这要求管理人员能够熟知工程的各个细节,如何完成工程和完成什么程度要明确,才能让工程达到最佳效益化。要合理的使用已有技术,采用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原理,让已有技术都能够充分发挥它的经济价值,同时也节约了成本,使得效益最大化。
3) 事后管理
在工程竣工后,要对使用的机械进行核算、进行成本分析。每个工程竣工都要作出相应的总结,只有通过不断的总结才能不断的进步,才能在以后的工程中避免相应的错误发生。
效益=收入-费用,而机械费作为费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合理的节约成本,才能提高效益,同时保证工程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
5.总结
施工单位机械费用成本的控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调整使用机械费的多少。最重要的是强化每位员工对成本控制的意识,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文化,并积极落实,让每位员工都烙上企业文化的标签。但凡成功的企业,总是有自己风格的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内人员行为的导向。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成本管理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完善企业文化才是王道。(作者单位: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翁玉伟.浅谈工程机械管理[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2(3):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