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国医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国医药论文范文1
论文关键词:文化译介;译者的责任;文化交流与融合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交往的日益便利,世界各国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要融人他族文化,使人们了解自己的文化,就少不了译介活动。而作为译介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翻译工作者,对此有着首当其冲的责任,即翻译中对文化传播的责任。翻译研究经常会遇到诸如艺术与科学,形式与内容,创作与模仿,作者与译者的矛盾。愈来愈多的翻译研究者发现这些矛盾的解决,仅从语言学理论,从科学的角度去思考是不够的。这在涉及到文学翻译,涉及到一个民族的深层文化内涵时就显得尤为突出。 近二、三十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翻译研究者,如法国的亨利梅肖尼克、美国的安德烈勒菲弗尔、我国的王克非、刘宓庆等,开始注重对翻译中的文化问题进行研究。翻译文化意识的日益觉醒与翻译文化观的逐步建立将翻译理论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和深度,产生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形成了翻译理论研究发展过程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转向”。如刘宓庆曾指出:“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是相对的、广泛的,差异是本质的、深刻的……翻译中不可能不存在文化的障碍。”于是语际间跨文化翻译活动中的文化转换、民族问相互冲突的文化习俗的译介处理等问题近年来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下文将以李煜的词《虞美人》中“东风”一词的两种不同翻译处理方式为例来谈翻译中文化传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然后就此论述中国译者在翻译活动汉译外的重要性和其对中华民族文化译出的责任。
二、“东风”二译法的原因
很多译者曾经翻译过李煜的词《虞美人》,其中对“小楼昨夜又东风”一句中“东风”一词的翻译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就翻译处理方式而言,徐中杰先生和许渊冲先生都采取了意译的手段。两位译者都没有将“东风”直译为eastwind,而是采用了相应的变通手段。前者将其译为springbreezes后者译为velTlalwind,均为“春风”之意,读来也似乎美雅。
为什么词的“东风”在英译时变成了“春风”了,而没被直译为eastwind呢?究其原因,不难看出这不过是译者考虑到东西文化差异,不想给译文读者带来理解上的麻烦罢了。
众所周知,东西方地域有别。中国大陆东面大海,西依崇山高原,于是东面来风自然和煦温暖,而西面来风则萧杀寒冷;在欧洲大陆,情形则恰恰相反,西面来得是海风,给欧洲大陆以清凉与润泽万物的雨水,东风则来自欧洲内陆的高山大川,多令人生寒生畏。
地域的差别自然会在各自的文化中体现出来,于是相应地在中国文化里,东风象征着“春天”、“温暖”,故有“东风报春”之说,也常见“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之类褒颂东风的诗句。在西方文化里,常受人赞誉的则是西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名诗《西风颂》(OdetotheWestWind)就是明证。
西风之于英国人是暖风,预示着生命的到来。而它之于中国人来说则成了寒风,有诗为证:“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昨夜西风过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有趣的是,中国人眼中和煦的东风,在英国人的笔下却成了bitingeastwind(Sam—uelButler),apiercingeastwind(Kirkup),akeeneastwind(JamesJoyce).
以上所述体现出东西文化问的迥然差异,所以中国的译者在译介李煜词的时候,便不敢把东风直译成eastwind。他们唯恐惊吓了译文读者,生怕给外国读者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译者的用心可谓良苦。
三、对于文化漏译的思考
中国文化色彩浓厚的“东风”在向外译介时变通成了“春风”,是中国译者虑及了外国读者的理解上可能存在的困难。可有人不禁要问,当雪莱的诗OdetotheWestWind向中国译介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把诗名译为“东风颂”或者“和风颂”了呢?为什么我们中国读者能接受与我们文化本不相符的说法呢?其实,雪莱的OdetotheWestWind之所以被直接译为《西风颂》而未作变通处理,李煜词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东风”之所以被译为spring breezes或vernalwind,笔者认为其间存在着西方文化的强势因素也跟中国译者的委曲求全的态度有关。
浙江兰溪有一座济公纪念馆,里面有段记录济公的文字写道“济公劫富济贫,深受穷苦人民爱戴。”其旁边的英译文为“Jigong,RobinHoodinChi—narobbedtherichandhelpedthepoor。”有人认为这样的译法好,好就好在把中国的济公比作英国文学中的罗宾汉,从而易于西方读者的理解和接受。我却不以为然,济公就是济公,罗宾汉就是罗宾汉。姑且不论他们年龄国籍和肤色的差异,光就二者的形象来说,他们相差得也实在太远了。说罗宾汉同有些中国武侠小说中的侠客相似可能勉强凑合,但把喜剧形象丰满、大智若愚、于嘻笑间惩奸除霸的济公比作罗宾汉只能让了解其详的中国人哭笑不得,让不明就里的外国读者无缘了解真正的济公进而误读了中国文化。
另外,据说一次陪同外国客人观看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时,见翻译作了很多说明也没能让外国客人弄明白故事的内容,便提示翻译把“梁山伯与祝英台”比作中国的“罗米欧与朱丽叶”,于是外国客人马上明白了。为此,人们都称赞机智过人,可我却似乎能感受到机智背后的遗憾与无可奈何。为什么许多中国人了解谁是“罗米欧与朱丽叶”,而中国经典爱情故事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却不为外人所知?为什么在有现场表演帮助理解剧情的情况下,翻译还得借助外国人名作比较才能让国外友人明白?这不正说明了中国灿烂文化的不为人所知,或少为人所知吗。
中国很多的读者不仅知道夏洛克,还知道普罗米修斯;不仅知道伊甸园,而且知道诺亚方舟,这是件好事。可令人遗憾的是有人竟把“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译成Thewisdom ofhtemassesexceedsthatofthewisestinpidual,把能体现中国文化的句子译得面目全非,对中国智者象征的诸葛亮竟然只字不提。好在终于有具有民族文化责任感的译者,小心翼翼的采取了直译加注的办法将其译为hTreecobblerswith theirwitscombined equalZhuge Liang,htemastermind.但愿终于有一天,这后面的注不加外国朋友也能领悟其中意义,就像我们一目了然meetone’SWaterlo(遭遇滑铁卢)所指为何一样。
四、中国译者的责任
其实东风就是东风,西风就是西风。译者有译者的责任,读者有读者的义务,谁都不可越俎代庖。那种咀嚼再三的译文事实上是对原文的背叛,也是对读者的不忠。译文读者的习惯当然要顾及,但不要过分,不可忘记译者对源语文化的责任。况且读者也是有知情权的。
细究起来,在汉译英或者说汉译外的译介活动中,很多中国译员之所以显得谨小慎微,在处理文化信息时归化痕迹太重,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第一,相对于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已经向外译介的实在是太少了。当然造成这种局面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西方人不够重视东方文化的原因(不过该局面正在慢慢改观),也有中国人妄自菲薄,自己顾虑过头的原因。前者姑且不论,中国有句俗话“人先自重而后人重之”,故此,我们中国译者得承担起向外译介中国文化的责任,翻译的重点应该实现从外译中到中译外的转变。第二点原因就是语言与文化上的霸权主义的存在及“欧洲中心主义”或“西方中心主义”思维的影响。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是由历史原因决定的。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即文化大融合的趋势也日益明显,东西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也随之成为可能。与之相应地,我们中国译者,在跨文化翻译活动中,尤其是在中译外活动中,应该从传统的思维桎梏中解放出来,大量大胆地向外输出中国文化,努力去实现中西文化的平等交流。
另外,必须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已经今非昔比,经济的腾飞,国力的强盛,必然要求中国的文化输出跟上节拍以让中国的文化也走向世界,让世界更了解中国。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少一点委屈求全和缩手缩脚,多一点坦诚与率直。东风就是东风,是eastwind而非vernalwind或者其他。即便外国读者开始可能有迷惑,我们也没有必要太多的左右为难,毕竟读者也有自己的义务。这正如当我们不明白什么是vanityfair(名利场)时,也会追根究底的道理是一样的。尽可能完整地译介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译者的责任,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无容置疑。
中国医药论文范文2
【关键词】农村电网;配电;新技术
配电网自动化是当前配电网建设的热点,无论城镇、农村都把配电网建设、改造及自动化实施列为工作重点,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其目的都是为了扩大供电范围,增强供电能力,提高供电可靠性,优化电力服务。
1 配电系统保护现状
我国农网相继引进一些进口重合器、分段器(主要是英、美两国的产品)和日本东芝公司的真空自动配电开关(以空气作为外绝缘)。参照部农电司组织制定的农村小型化变电站第二模式方案,国内已上网运行的重合器绝大多数装设在变电所,用作变电所各10kV出口保护开关。就建没小型化变电所而言,重合器应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目前,除少量柱上油开关和跌落式负荷开关外,配电系统尚无其它保护设备。因此,配电网上任意点的水久性故障多数将反馈到变电所出口重合器,致使重合器跳闸造成整条配电线路断电。可以认为,现有重合器的应用效果相当于具有重合闸功能的开关,仅起到了类似于变电所户外式10kV开关的作用,设备的技术性能优势远未能发挥出来。重合器的应用不仅在于保护变电所,而且应与配电网上相应的开关设备形成保护配合。对配电网整体构成有层次、有逻辑性的保护。因此,在变电所已具备重合器的前提下,研究我国的配电系统保护自动化发展模式。
2 配电网自动化实施的技术原则和目的
2.1 实施配电网自动化应遵循的技术原则
2.1.1 可靠性
要求具有可靠的2个以上的电源点,其电网结构、设备、控制器、RTU、FTU、通讯、中心主站及硬件设备都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1.2 分散性
由于配电网地域分散广,应尽量实现功能分散,在发生故障时能实现就地监控,就地处理。
2.2 实施配电网自动化的目的
实施目的是为了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率,改善供电质量,降低损耗,降低运行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给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 实现配网自动化的技术要求
3.1 配电网络要求
要求首先应建立本县区域内接线合理、结构牢固的10kV配电网络,其供电电源点、供电半径、导线截面、导线架设、设备装备水平等应满足配电网自动化的技术要求;满足正常情况下的供电可靠、损耗小、运行稳定、电能质量高的要求;还应满足在环网供电情况下出现故障时,能够进行故障定位和故障隔离,并改变负荷供电路径;能够解除分支线路过负荷,实现平衡负荷、保证电压质量、降低损耗等方面的运行要求。
3.2 对控制中心站的技术要求
由于县域面积普遍较小,通常县域配电网接线比较简单,重点用电大户较少,中间层的FTU、TTU数量不会太多。因此可以只建立主站控制中心,而不必建立分区站。也就是所有的RTU、FTU、TTU都可以直接与主站控制中心进行通讯联络。县域配电网自动化主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除了完成配电网SCADA功能外,还应为DMS系统在线和离线应用提供支持平台。因此它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3.2.1 满足配电网大量实时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电网监控功能,有足够的响应性
3.2.2 满足长期在线稳定运行的要求,具有足够的运行可靠率
3.2.3 有良好的开放性,硬件、软件、接口符合国家(国际)标准
3.2.4 采用分布式结构,具有良好的网络性能,便于系统扩展、互联
3.2.5 系统的配置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3.3 设备选择
3.3.1 配电网用开关设备
凡是在配电线路上使用的开关设备应具有电动、手动操作的双重功能,且合闸与分闸速度不应受到外界人为因素的影响。配电线路上用配电断路器宜采用真空型,应符合配电网自动化的方案,能自行隔离线路故障,而不引发到变电所内部,以免事故扩大。当选择的配电网自动化方案一次设备与通信软件不能同时完成时,应选用重合器方案,重合器可以选用自具功能、机电一体化的SF6重合器,其优点是自具保护控制功能、整体灵活方便。也可选用真空开关配保护控制器组合成重合器。配电网采用的真空分段器应具有远动的就地遥控、电动、手动操作功能,并按要求在两侧加装明显断开点和保护装置。采用跌落式分段器时,安装的高度和位置应便于操作。户内负荷开关应具有远方和就地操作功能;配电线路分段处装设的避雷器应选用带间隙型的氧化锌避雷器。
3.3.2 保护装置
配电网用的重合器、断路器必须配有可靠的保护装置,保护装置必须经过严格的试验,使用的环境温度应满足-20~+75°及湿度95% 的要求,并应具有防电磁干扰的性能、具有远动通信功能和接口,能对配电线路故障进行监测、判断和执行。保护装置应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可与断路器一体化安装或分体安装。
3.3.3 远动装置
配电自动化所用的运动装置应是独立、单元化的结构。采用交流采样时,其精度及各项指标应符合电力标准的要求。远动装置户外安装应符合户外运行的环境和温度要求,并具有以下基本功能:能随时正确无误地接收和发送遥控(遥分、遥合)命令;能即时反馈遥控的信息,确定分合位信号及非正常操作时事故变化信号以及电气测量和事故记录等。
4 重合器与重合器的保护配合
电子控制型重合器间的保护配合可通过最小开断电流值和时间-电流曲线的变化来实现。其关键是任意电流值所对应的两组重合器时间一电流曲线间的时间差。为避免造成两组重合器同时动作,不同类型重合器所要求的曲线间最小时间差值也不同。
变电所二次侧重合器与线路上的重合器形成保护配合时,为消除瞬时故障。变电所重合器至少应设有一次快动.与之配合的负荷侧重合器快动次数应大于或等于变电所重合器快动次数。两组重合器的延时曲线也应形成配合。负荷侧的重合器应在后备保护重合器快动以后,慢动以前,开断闭锁,切断永久性故障点。
5 配网自动化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5.1 建设和改造县域配电网,建立起县域多电源供电的配电网络(一般要求有2个电源点),县域10kV配电网要具备环网供电的能力,正常情况下可开环运行。
5.2 建立10kV配网自动化控制中心配网自动化控制中心采用的是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它由计算机前置机、打印机、通讯设备、模拟接口、UPS电源等硬件设施和相应的软件组合而成。10kV配网自动化控制中心一般应该和县调度所设在一起。
5.3 县域配网的自动化建设要实现对配网线路的遥控、遥信、遥测,并通过运行方式的转换达到清除10kV线路上的瞬时故障、隔离永久性故障,恢复正常线路段的供电,通过联络开关转代相关负荷,提高供电可靠性。
5.4 目前还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可开展一些配网自动化的前期工作,对农村供电线路较长、负荷较大的配电线路应加装分段器。通过10 kV线路出口重合器(或重合开关)与分段器的自动配合,实现清除线路上的瞬时故障,隔离永久性故障的配电线路半自动化方案。这一方案每条线路一般只增加2~3个分段器,不用通讯就可以实现,这项工作投资省、见效快,且降低故障停电时间和缩小停电范围。
【参考文献】
中国医药论文范文3
2013年9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了“201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会”,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制的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和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编制的2013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通过本次大会正式。据两部“引证报告”显示,《中国医药导报》继2010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之后,“总被引频次”“学科影响指标”等多项重要引证指标进一步提升,稳居“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前列,办刊质量再获佳绩。
据介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受科技部(原国家科委)委托,1987年开始对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的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该数据库由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论文构成。目前,该所每年定期编制、的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选择了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学科扩散指标、学科影响指标、即年指标、他引率、引用刊数、基金论文比等20多项评价指标,在经过严格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选取的各个学科的重要科技期刊,是我国最权威的期刊质量评价报告之一。
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共1994种,的是这些“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2年度的质量评价报告情况。该报告显示的主要评价指标中,在2012年度,《中国医药导报》的总被引频次为4341,在其收录的43种医学综合类核心期刊(其中包括2种外文期刊)中排名第3位;影响因子为0.328,排名第24位;综合评价总分为46.9,排名第8位;学科扩散指标为12.47,排名第8位;学科影响指标为0.93,并列第4位。
据了解,《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基本囊括了我国出版的学术技术类科学技术期刊和理论研究性社会科学期刊,是《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的扩展和补充。它更为完整地提供了我国期刊的评估数据。在该报告中,《中国医药导报》被归入了“医药卫生总论”的期刊类别,该类别收录了此类期刊121种,其中包括4种外文期刊。该报告显示,2012年度,《中国医药导报》扩展总被引频次为13361,扩展影响因子为0.735,扩展他引率为0.97,扩展引用刊数为1016,扩展学科影响指标为0.84,扩展学科扩散指标为7.76。综合看来,《中国医药导报》的办刊质量较往年相比,各项指标均稳步提升,多项主要指标稳居同类期刊前列。
《中国医药导报》作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医药卫生期刊,创刊9年来,一直坚持“前沿性、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服务性”的办刊方针,不仅建立了国内一流的庞大编委、审稿专家队伍,培养了30余名专职编采、经营人员,还导入了现代化的先进期刊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制订了一套比较系统、标准、规范、完善的工作制度和编采流程,坚持以质取稿的原则,从各方面严把稿件质量关和编校质量关,确保了杂志的学术水平,编校质量不断提高。对于2012年的期刊质量评价报告,该刊负责人表示:“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中国医药导报》的办刊质量一直在稳步提升,2013年再次被列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这除了我们采编团队的不懈努力之外,更要感谢近十年来主管主办单位领导,编委、审稿专家,广大作者、读者和业界同行对我刊的关心、支持和指导。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查找不足,强化内部管理,坚持科学发展;我们将再接再厉,进一步树立精品意识,加强对优秀医药科研论文、重大科研课题论文的组稿力度,不断提高审稿和编校质量。在夯实核心期刊地位的同时,向国际科技知名期刊的办刊目标迈进。”
中国医药论文范文4
本刊设专家论坛、综述、论著、实验研究、药理与毒理、临床研究、药物与临床、麻醉与镇痛、医学检验、病理分析、影像与介入、病例报告、医疗器械、中医中药、生物医药、药品检验、制剂与技术、药师与临床、不良反应监测、药物经济学、调查研究、护理研究、教育研究、科研管理、法规与标准、卫生研究、医疗管理、产业与市场、医药监管、工作探讨等栏目。是广大医药卫生科研、教育、医护、药事、经营管理等人员了解医药研究进展、发展动态,展示医药科研成果,学习先进经验,探讨工作难题,交流和提高业务学术水平的得力助手,也是发表医药学术论文的阵地。在本刊发表的论文可获得继续教育学分。本刊订户凭订阅单复印件投稿优先发表。
社址:北京市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润园(壹线国际)5-3-601
邮编:100025
投搞热线:010-5967906159679063
发行热线:010-59679533
传真:010-59679056
中国医药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开胸术后;并发症;护理;排痰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b)-0026-02
开胸手术后的肺部并发症较多,患者容易发生院内感染、呼吸道细菌定植等,甚至引起呼吸衰竭而导致死亡[1]。导致开胸手术后并发症的原因较多,其中包括手术刺激、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和吸烟史等,此外还包括患者体质下降、排痰能力降低等[2-3]。尤其是痰液粘稠会导致患者通气障碍等。为了研究分析了开胸手术后不同护理模式的差异,现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2例开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62例开胸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患者神志清醒,术前肺部功能正常,无糖尿病等合并症,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对实验有充分的了解,无严重营养不良、肥胖、感染等,论文研究符合伦理学要求。
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1例,男性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56.22±8.95)岁;食管癌手术22例,肺癌手术9例;18例患者有吸烟史。实验组患者31例,男性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56.05±8.44)岁;食管癌手术21例,肺癌手术10例;17例患者有吸烟史。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手术后采用常规排痰方法,患者采用侧卧位或半坐位给予手法排痰,强弱以患者可以承受为主,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咳嗽排痰。对咳嗽反应较弱的患者可以在深吸气用力按压环状软骨下缘[4],刺激咳嗽。每2 h为患者翻身扣背1次,20 min/次。
实验组换使用振动排痰机进行胸廓振动排痰,叩击头为230号,可以用于对患者进行胸部、背部、前后两侧的治疗。护士根据患者的年龄、体格情况和病情选择不同的频率,患者采用侧卧位,由护士一手持排痰机的把柄,缓慢地将叩击头放在患者的胸部表面,再缓慢地移动。顺序为:右侧-左侧-背部-脊柱-胸骨。每次时间为20 min,进行4次/d。同时鼓励患者进行咳嗽排痰。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肺部感染、气管切开吸痰率、支气管镜介入吸痰率、肺不张。统计两组患者治疗费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排痰期间的舒适程度,使用模糊数字表,患者在0~10分中选择一项,10分为非常舒适。
1.4 统计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7.0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计数资料组间通过χ2检验对比。
2 结果
实验组低氧血症、肺不张等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胸外科手术后患者由于创伤大,患者手术后疼痛、卧床等,会导致其自主排痰能力降低,肺部功能较差,出现肺部感染等情况。一旦处理不当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引起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疾病。
使用振动排痰机进行振动方法排痰具有较好的效果,其能够防止低氧血症等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治疗费用降低,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有效咳嗽和咳痰等能降低低氧血症等发生率,减少了手术后的药物治疗费用、吸痰费用导尿管,促进患者康复。
同时,尽管两组患者均认识到了排痰的重要性,但是对照组患者由于出现了疼痛等,导致有效排痰行为降低[8-9]。而机械排痰由于可以促进痰液咳出,减少了痰液粘稠程度,避免了用力咳嗽导致的伤口牵拉等[10],患者机体放松,频率和力度适中,患者舒适程度更高。实验组舒适度为(8.42±0.33),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开胸手术后实施振动排痰机可以更好地预防开胸手术后的并发症,此方法可以借助振动排痰机的混合力度,促进痰液和代谢物的脱落,将黏液排出体外,且振动力度轻柔,患者舒适度提高,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锡唯,徐军,周惟,等.开胸术后患者疼痛的自我评估与护士评估间差异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1):71-72.
[2] 曹影婕,倪斌,张建芬,等.开胸术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1483-1485.
[3] 秦丽丽,孔德英,丁琰俊,等.开胸术后早期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9):847-848.
[4] 韩丽文.护理干预对全麻开胸术后呼吸道的护理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660-661.
[5] 孙旭华.开胸术后患者肺功能改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7):140-142.
[6] 王保云.肿瘤开胸术后皮下注射吗啡致血压下降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4):77-77.
[7] 刘素梅,黄宇华,孙红梅,等.胸部肿瘤患者开胸术后肺栓塞的预防与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51-152.
[8] 石银盛,张斌杰,颜波儿,等.胸腔持续负压吸引在开胸术后患者胸腔引流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7):1037-1038.
[9] 张丽韶,彭璇娟,吕馥菱,等.两种排痰法在开胸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0,5(8):83-84.
中国医药论文范文6
据IMS数据显示,新兴药品市场2011年预计将会增长15%~17%,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800亿美元,而2014年前,将近2500亿美元的专利药失去保护,且到2013年,新兴市场对全球药品销售增长的奉献有望达到48%。相关专家表示,一个新的“药市蓝海”已经形成。
现今,全球医药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制药公司仍占据着市场竞争绝对优势的地位。
近年来,药品市场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生物药、天然药物、新型释药系统的研发受到广泛关注。在新药研发领域,竞争更是异常激烈,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同时,而生命科学成果和多学科技术迅速应用于新药领域,新药创制技术得以快速发展。
然而长期以来,世界生物技术的专利90%以上掌握在欧美日“三驾马车”手中。生物技术是世界上研究密集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技术创新周期较长,“十一五”期间生物技术还不能完全替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主导地位,但“十一五”是生物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的前期。
近10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速度平均超过GDP增长速度的2倍,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能级和集约化程度还比较低,表现在技术创新弱、产品市场规模小、技术转移转化效率低、竞争力不强、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较低等。
如今,在众多扶持政策出台之后,未来5年我国“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将获中央财政下拨资金100亿元,配套资金300亿元。专项战略重点包括创新药物研究开发、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新药技术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和国际合作项目。
可是,作为一个97%以上药品都是仿制外国品种的国度,我们将何以承载新的机遇和挑战带给我们的“重锤”?
根据《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从2011年5月1日起,由于没有通过欧盟的植物药注册,中国生产的中药、中成药都不能在欧盟市场上当作药品销售使用。显然,欧盟不遗余力保护其内部药品市场,使得旅居欧盟的中医不能开方拿药,损害了他们的职业形象,更殃及那些正在接受中医药治疗的病人。这显然给了布局欧美植物药市场已久的日本财团以可乘之机。
日本财团深知中国人情事故,更熟悉欧美的药品注册规则,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扮演着技术掮客――技术交易中间商的角色,利用中国的智力资源、儿茶素治疗尖锐湿疣的专利技术、茶叶植物资源,取得了美国第一个植物药注册,在美国植物药制剂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光明正大地谋取高额利润。
随着中国国内药品市场的开放,日本财团申请了中国植物药专利,注册了中国植物药药品证书,设立了植物药工厂,其植物药产品更是进入了中国药品招标目录,赚了个盆满钵满。
当下,部分中国中药企业已经注意到日本财团的威胁,并积极应对,但是,更多的中国制药企业依然停留在给日本财团提供植物药材或初级加工原料的起步阶段,这种出卖资源破坏环境的产业显然不能持续发展。不少中国科研单位在应对日本财团的中国植物药专利布局乏力,没有摆脱给日本财团提供廉价智力成果的尴尬局面。这种两难的困境居然被日本财团所利用,日本津村株式会社在谋取了中国的中药甘草的栽培方法专利之后,日本三菱树脂居然叫板中国,说要封杀中国甘草出口。
中国制药企业与日本财团合作时,尤其是在专利申请、媒体宣传、新药申报上,不能滋长他们靠犯规来得分的习惯。因此,笔者仅以日本财团在中国的部分植物药专利申请为例,剖析其操作手法,供中国制药企业、院校参考。
三井农林控制高端制剂
三井农林株式会社(简称三井农林)是日本三井财团的下属子公司1,三井财团是跨国公司,其在国际技术交易中坚持拿来主义,其操作手法正如白益民先生所说的“借壳生蛋” 。
1984 年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简称肿瘤所)的程书钧院士开始研究绿茶儿茶素抗突变、抗癌变作用及其机理,1987年,程院士在杭州的一个国际会议上公布了研究结果,三井农林很感兴趣。
1990 年,肿瘤所与三井农林签订合作协议,利用三井农林提供的经费和儿茶素进行临床研究。这个协议对肿瘤所没有任何硬性的要求,如果研究失败也不用给三井农林赔钱。程书钧院士发表的研究结果要提前告知三井方面,双方分享研究成果,如共同署名等。
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以儿茶素为主要成份的Veregen在治疗尖锐湿疣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治愈率在50%以上。三井农林获知后,居然提出独占儿茶素治疗尖锐湿疣的国际专利申请权的要求,好在程院士曾参加过国家专利局(现改名为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的专利知识讲座,具备专利申请的基础知识,拒绝了三井农林的不合理要求,通过谈判,由中日双方共同申请专利,中方同意将日方原征彦列为这一产品的发明人之一,排在中方的程书钧、王德昌(程的同事)之后2。
1997年11月17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三井农林株式会社共同提交了zl97122670,2002年6月19日被授权,其说明书中记载了:茶儿茶素(商品名Polyphenon 100) 由Mitsui Norin Co.(三井农林)生产。
在ZL97122670的基础上,中国科学家程书钧院士等人出力搞研发,三井农林出钱申报专利,并与肿瘤所分享专利权,1999年1月15日,中方、日方与加拿大Epitome制药公司草签了专利许可的协议,由Epitome公司出点子,使美国食品与药品安全管理局(FDA)认可了该药物在中国进行的一期临床试验,德国Medigene AG公司接手搞公关,在欧美开展了二期和三期临床试验, 2006年10月31日,诞生了美国第一个植物药Veregen,美国的布莱德利医药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BDY)获得了Veregen的全美销售总资格3。
在Veregen的开发过程中,三井农林是策划者,其运作资本,操作产品的定价权,处于产业链条的最高端,分享到丰厚的利益。MediGene AG公司把Veregen这个处方药的美国销售总卖给美国的布莱德利医药公司,获得的第一笔转让资金就是1400万美元4。MediGene AG公司也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益。迄今,笔者还未能检索到肿瘤所分享得到利益数额的报道。
联合起来突出重围
1999年3月24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提交了99103108,该专利申请的发明人是程书钧、穆秀珍、王德昌,其发明名称是“苦参绿茶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在治疗湿疣中的应用”,授权公告日是2002年10月30日。与王德昌一样,穆秀珍也是程书钧的同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药剂科工作。5
99103108说明书记载了苦参和绿茶提取物经特殊处理配制的组合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绿茶提取物茶多酚。虽然,99103108的后续药物研发虽然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依然很可能开发出比Veregen疗效更好的药物。在医药领域投资火爆的当下,面临99103108如此好的题材,笔者居然未能检索到99103108后续研究信息、药品申报信息和投资信息,这显然不符合药品投资的习惯。笔者认为,99103108由中国人单独控制,一旦成功开发出药品,将可能对Veregen构成直接竞争,这恐怕是三井农林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2001年8月28日,上海中医药大学提交了01126561,其发明名称是“一种治疗宫颈炎及宫颈糜烂的中药凝胶剂及制备方法”,其技术涉及采用苦参总提取物、儿茶总提取物、酸性溶剂、极性溶剂、高分子粘附材料组成中药凝胶剂,该专利申请在2004年9月22日被授权,在2008年5月28日被转让给了从事妇科用药研制的广西花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香港文汇报》以《三井农林入股湖南金农》一文进行了报道:2004年10月23日,湖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湖南农大)与三井农林签订了转让金农公司股权意向书签约仪式,三井农林是世界500强企业日本三井集团的子公司,是日本最大的茶叶制造商和销售商,年营业收入超过5亿美元,三井农林总投资额近1400万人民币,持1 5%股份6。
湖南农大的“儿茶素制品研究与开发”成果是三井农林觊觎已久的猎物,该协议或能为Veregen的生产提供儿茶素原料,能保证三井农林在儿茶素产业链的高端地位。
湖南农大历时18年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开发,全球独家开发出药品级高纯儿茶素(Polyphenon E),并成为美国FDA 自1962 年修改药品法以来批准的第一个纯植物药(Veregen)的原料;创立了儿茶素单体EGCg (95%)的工业化分离新技术,有效解决了我国中低档茶的出路并提升了价格,每年为茶农增加收入3亿多元,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7。但是,湖南农大提交的200410046696儿茶素微胶囊制备工艺没有被授权,这或表明湖南农大在儿茶素的产业链升级上暂时遇到挫折。
笔者真心希望中国医学科学院、湖南农大、上海中医药大学、广西花红、以及其他更多的中国企事业单位能联合起来,推动茶叶深加工发展,促进传统茶业向高技术茶业发展。
甘草产业堪忧
当下,中药材价格飞涨,已经影响到普通群众的用药习惯,有的群众买不起中药,就改换更便宜的西药。而中国的大部分中药制药企业好象依然专注销售,他们在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上关注的不够,他们在中药材资源方面的专利申请也不多,因此,中国中药企业的全产业链控制战略堪忧。
甘草,能调和各种中药的药性,使得药效更好,是我国中药材出口的大宗商品之一,是中药材中惟一受国家配额管理的商品。因此,甘草可以说是中药中的稀土,是中药里的战略物质。
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能,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及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并可缓解药物毒性和烈性,号称“国老”。在西方国家甘草主要作为祛痰药和矫味剂,在发现甘草的抗炎、抗溃疡作用之后逐渐引起医药界的重视。甘草的主要成分为甘草酸、 甘草黄酮,其根和茎主含三萜皂苷8。
日本财团早就布局甘草的全产业链,他们在甘草的高端制剂、提取物加工占有优势,现在把触角伸到甘草的上游栽培,目的就是控制中药产品的价格。如果中国的制药企业对日本财团的甘草资源图谋还不甚关注的话,那么,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
小柴胡汤出自中国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其中就含有甘草,日本进行剂型加工改造之后,已经获得美国FDA临床实施许可,在全球有良好的销售业绩。
我国虽然是甘草的主产国,但是,我国依然要从国外进口部分甘草制剂:(表1)
复方甘草酸苷片,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是由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以下简称米诺发源)生产的,用于慢性乙肝患者的抗炎保肝、抗纤维化、修复肝脏损伤的综合治疗。
米诺发源还在中国提交了如下涉及甘草的专利申请:(表2)
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正大天晴)自主创新的甘利欣,主要活性成分是甘草酸二铵,据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就治疗慢乙肝轻中度而言,甘利欣优于进口美能。
为了捍卫自主创新成果,正大天晴就涉及甘草的技术提交了22项专利申请。这些专利申请主要涉及甘草的制剂领域,与甘利欣密切相关两件专利申请是200410041357,200610040759。正大天晴没有提交甘草种质资源、栽培技术的专利申请,这表明正大天晴尚没有把甘草种质资源提高到应有的高度,这样的做法将不利于其长期发展。
2010年12月7日,人民网《日本成功栽培甘草 中国甘草出口将遭日本封杀》一文报道:日本三菱树脂公司说,该公司已经成功栽培出中药材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甘草,并证实其药性与中国产的甘草的药性无差异。用不了几年,该公司种植的甘草不仅可以满足日本国内市场所需,而且还可以向中国出口9。
2011年4月19日,中国经济网北京讯:据日本读卖新闻4月18日报道:日本著名中药生产公司津村制药(以下简称津村)18日宣布,在全球首次实现甘草的大规模人工栽培,高品质甘草的人工栽培十分困难,该公司一直依赖从中国的干旱地区进口天然生长的甘草,津村从2001年起与中国的企业、大学合作,展开共同研究,最近终于成功实现人工栽培。该公司将在中国扩大栽培地的面积,将把原料全部替换为人工栽培的甘草10。
日本财团口气之强硬,或在于他们掌握了中国的甘草的栽培方法专利。2008年7月3日,津村、中国医药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医药)、北京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北中医),提交了200810135901,权利要求涉及甘草酸含量高的甘草的栽培方法,该专利申请于2011年5月4日被授权,该申请的发明人是户田则明、施桦、王文全。
该甘草的栽培方法专利根本不是日本人单独发明的,更不是日本人单独拥有的,从表面上看,200810135901的专利权是中日合作发明的,是由中日的三家单位共有的。
王文全在本发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王文全系北中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甘草领域指导过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多名博士、硕士展开深入研究,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点科研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项目( SB2007FY020)等多项课题研究,就甘草的栽培、甘草酸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
该发明或是得到如下基金的资助11:(表3)(表4)
津村的工作人员户田则明、中国医药的工作人员的施桦究竟为发明付出了多少贡献、做过甘草的栽培的何种科研,笔者没有检索到相关的中文文献。
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于2011年3月18日所公开的名单中,中国医药、深圳津村分别是中药材及饮片出口20强企业的冠亚军,上海津村是提取物出口20强企业的第4名。日本是中国医药的甘草的主要出口地,200810135901涉及到甘草栽培方法,无论津村在中国实施这样专利,还是到阿富汗、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等甘草出产国采用该技术,势必对中国医药的甘草出口造成影响,因此,200810135901是一项重大专利。但是,就该专利的申请相关技术内容、津村、北中医、中国医药三者就专利申请权的安排和利益分享机制,中国医药没有在其股市报告中公开,笔者也没有检索到涉及津村的中文报道。
笔者用“NORIAKI TODA,TODANORIAKI(户田则明的英文翻译)、Tsumura(津村的英文翻译)”为关键词没有检索涉及到甘草的其他的英文报道。
户田则明是津村生物化学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for Biology & Chemistry, Tsumura & Co.)的工作人员,曾在生医学杂志(1992年12月,第46卷,第4期,第287-291页)发表过涉及紫苏培育方法的论文《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of New Lines in Perilla frutescens (II) The Effect of Ratoon Cropping Using the Late Flowering Line on Production of Crude Drug》,津村曾提交了两项涉及紫苏培育方法的日本专利申请,JP 06-125672 A、JP 04-121128 A,其发明人是户田则明。需要指出的是:紫苏及其提取物也是我国出口欧、美、日等国的初级产品,由此,可见,津村等日本财团对于原产于中国的初级农产品的专利申请是多么的痴迷。
中国的发明人对甘草的栽培方法申报了如下专利,03152746、200510010240、200510010241、200710002676、200910011207、200910192978、201010114751。其中仅有200910011207是由赤峰荣兴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申请,而其他申请都是个人申请。在这些个人申请中,值得一提的是新疆的王锦所提交的03152746,早在2004年3月31日,王锦就在该申请中要求保护:一种药用植物甘草增加条草及甘草草酸含量的产品种植技术,其发明构思的方向与200810135901相似,但是,200910011207、03152746都没有获得专利权,由此可见中国在甘草的栽培的自主专利培育上还要下大力气。
日本财团对中国的甘草种质资源更感兴趣。2006年7月20日,中国医药报报道: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津村,就甘草栽培地调查、甘草围栏候补地调查、新疆特产生药的提供等达成合作意向的具体实施方案。开展了国际合作项目“新疆甘草药用植物资源利用研究”,以新疆北部地区分布和生长的乌拉尔甘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分布地区的甘草进行生存环境调查,结合甘草DNA解析研究和不同栽培技术措施的研究,致力于提高甘草种植品种的质量,共同推进了对新疆甘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12。2011年2月23日,南方日报报道: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与日本丸善制药株式会社甘草项目合同签署暨合作启动仪式在华南植物园举行13。
日本财团谋取中国的甘草种质资源的手法,非常类似美国孟山都公司的手法。美国孟山都公司就是通过科研交流无偿获取中国东北优质大豆之后,就马上做转基因改良,并在国外生产转基因大豆而返销中国,从而导致中国大豆产业崩溃。一旦日本财团将中国的甘草种质资源用到他们所控制的甘草品种改良上并投产之后,日本财团真会封杀中国甘草产业,这将使中国中医药业界蒙羞。
近年,某些日本不法分子打着与国内某些机构合作高科研的旗号而暗中到西部地区进行非法测绘14。优质甘草种质资源往往分布在中国西部新疆、内蒙、宁夏、甘肃的偏远地区,这些地区在国防安全上具有重要意义,有关部门应当严格监督甘草种质资源的科普调查活动以及对外合作。
结语
日本财团的发展策略是:对中国企事业单位分而治之,各个击破,将其挤出高端产业,逼其沦为打工者。这些中国单位居然还要为日本财团击节叫好,这岂为我辈有良知的中国人所能容忍!
在日本地震之后,震后的国际产业链大幅调整,日本财团连连出手,商战从高铁、稀土到中药全线展开,丝毫不给中国企业以回旋的余地。就中药而言,日本的茶叶产量已经下降,而日本的茶叶、甘草需求量正在上升,面对如此大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的企事业单位该何去何从呢?
联合起来,中国的企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