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露天煤矿灾害防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露天煤矿灾害防治范文1
关键词:露天煤矿;电气系统;事故隐患;安全防护;管理
众所周知,露天煤矿施工环境十分恶劣且复杂,在开采过程中受到气温、降水等外界因素影响很大,而且容易发生各种安全事故,因此,露天煤矿的管理建设工作的重点应全力放在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上,更不可忽视电气系统在露天煤矿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因为,据不完全统计,露天煤矿在生产作业中所发生的安全事故,百分之六十都是由于电气系统设备故障造成的。这样不仅给煤矿开采进度带来影响,最重要的是对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1 露天煤矿电气系统存在的事故隐患
由于电气系统的选型不合适、电缆超载、分断能力不足等设备或是设施的问题,十分容易引起电气事故,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断路器、开关遮断容量不足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关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如果断路器、开关遮断容量较小时,分段短路电流能力差,可造成因瞬间短路故障增大热量而使设备或电缆燃烧,发生火灾,轻则导致一些矿区停电停产[1],耽误工程进展速度,重则造成财产巨大损失以及人员的伤亡。
1.2 雷击过电压带来的事故隐患
雷击过电压是指,当带有负电荷的云层在物体上空时,由于电容效应,地面物体朝向云层的表面将聚集相应的异性电荷。当云层的电荷与其他物体或云层发生闪电或雷击后,云层内负电荷迅速消失,电容效应也立即消失,聚集在物体表面的正电荷也立即流向大地,由于电流较大,会在流动的路径上由于电阻的原因产生很大的电压。雷电灾害作为大自然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2],其危害无可厚非,特别是夏季,雷雨交加季节,如果由于雷击过电压、电流产生火花或是击穿电缆设备,出现短路问题,电流产生的火花甚至短路问题带来的火源再将油污、电缆等易燃物品点燃,会直接引起火灾,这时配电室内没有充足的灭火设备或是没有及时安装通风排烟设备,会导致火灾很难控制,甚至可能引起事故范围不断扩大,停电、停产、人员伤及在所难免。
1.3 主变压器容量不足,电源线路强度不够
露天煤矿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主变压器容量不够,事故一旦发起,直接导致其他的变压器供电能力大大减弱。而且电源线路缺少强度保证,导致电源线路一旦遇到大雪、大风、冰雹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很容易造成塔杆倒下、电源线路断掉,最终停止开采工作,容易给露天煤矿的施工人员带来生命危险,造成人身财产安全恶劣后果。
1.4 机电保护设备质量不过关
由于露天煤矿疏于管理,采购人员在采购时由于各种原因,采买一些不合格淘汰产品,如果继电保护装置存在缺陷[3],常出现闸口越级跳闸、无故停电,进而事故范围与影响力不断扩大。
1.5 露天煤矿电气设备不完善,造成火花事故
近年来,露天煤矿由于电气设备不完善,频频发生火花事故,据调查得知,引起火花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露天煤矿的电气设备安装、维修不当[4],导致在开关触点分-合时产生电火花,直接带来安全隐患问题。
其次,露天煤矿带电电缆由于外力原因拉脱、破损、电缆绝缘下降容易造成系统短路、接地,引发电气火花。
最后,露天煤矿电气设备保护失灵,当出现过流、短路、接地等电气事故时拒动,使设备、电缆过载、过热印发电气火花。
1.6 开关柜闭锁带来的事故
煤矿开关柜闭锁忘记安装或失灵的情况下,操作人员会进行错误操作,工人在带电状态下进入开关内部,后果不堪设想,人员会发生触电,造成人员的伤亡。
1.7 露天煤矿电气系统大范围停电事故
第一,在安装电缆时,不小心出现磨损、破皮等问题,雷雨天地面潮湿,容易引起失火现象,最终可造成电气系统大范围停电;第二,由于电缆、电气系统短路,在操作时电气装置不受用,可造成越级跳闸[5],引起大范围停电事故;第三,不该用单回路供电设备时用了单回路供电。
2 露天煤矿电气系统实际管理现状
新形势下,煤矿安全事故一方面给施工作业进度带来影响,另一方面,给人身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因此,露天开采单位必须要加强对开采现场电气设备的有效管理、科学使用,进而提高开采效率,保证生产安全,提高国家、社会的经济利益。
2.1 露天煤矿电气设备的购买受资金等因素的制约性较大
露天煤矿主要依靠机械的全面自动化生产,多年以来已经形成了主要趋势,很多大型电气设备也得到了广泛使用,从而极大的提高开采效率。但是,人们加大对电气设备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很多露天煤矿受到资金的限制[6],购买回来的电气设备一般都存在购买价格低、质量不合格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十分容易引起电缆失火等问题的发生。
2.2 露天煤矿电气设备质量较差
电气设备在露天煤矿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露天煤矿开采环境的复杂性,对电气设备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但受到经济利益影响较大,国内很多煤矿企业中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存在价格低廉、质量差等问题。同时由于露天煤矿没有配备相关的检测设备,在安全性能上没有太多的保障,电气设备在运行中,本应配备一些大型设备和监控设备,但由于长期缺乏管理,导致配备不齐全,在一些安全保护装置上也存在相应的问题[7],大部分设备处于一种“病态”,最终使得电气设备在运行中漏洞百出,安全事故隐患也蕴藏于此。
2.3 露天煤矿电气设备缺乏维修养护意识
有的煤矿企业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过分的注重眼前的产量,严重缺乏对电气设备的维修养护意识,没有专门管理部门的管理,单方面存在一种机器坏的时候再去维修的思想,只能等到机器设备不能用时才去报修,很多机器设备由于常年不进行维修护理,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进行维修工作是有难度的,有的甚至不能进行二次使用,需要更换新机器设备,这样极大影响工作进程,阻碍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甚至造成的损失都无法挽回。
2.4 露天煤矿电气设备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
露天煤矿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繁杂,需要有专业人员的有效管理方可有所建树,对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较高,但是目前情况来看[8],我国露天煤矿电气设备管理人员几乎没有专业的学习、培训,实践经验更是少之又少。煤矿开采作业环境差,危险指数高,在机器投放使用上,很多电气设备都在超负荷作业,出现机械故障的情况时有发生,并且使用的机器设备种类繁多,因此,管理人员的管理范围较广泛,这就更要求管理者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继续忽视管理工作的进行,生产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也会随之增多。
2.5 露天煤矿电气设备管理机构不完善
露天煤矿企业的电气设备管理机构不完善,缺乏合理的管理体系。例如在日常工作中,电气设备的维修与养护工作只是依赖电工负责,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电工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生产上,几乎忽视了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而且,露天煤矿企业的领导者对电气设备的管理也不太重视,没有完善的电气设备专业的管理组织,管理工作思想极为落后,有的甚至是供电系统都没有按照设计进行相应的施工,只是依靠电工工作者仅有的工作经验而进行工作[9],也没有依照要求检测电气设备的性能与仪器仪表等。总之,露天煤矿电气系统设备的管理机构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急需解决。
3 露天煤矿电气系统存在事故隐患的解决措施
露天煤矿电气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虽然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很多现实问题仍得不到解决,如果不及时制止煤矿电气事故的发生,给国家、给社会带来的财产、人员伤亡不可设想,通过调查研究,给出以下改善事故发生的方法:(1)开关遮断容量不足,有的是可以修复的,例如:更换新的灭弧介质。重合容量不足的开关应停用重合闸,可以通过调整运行方式,降低系统的短路电流,满足开关的灭弧能力,或是更换新的开关。这段容量严重不足时,应改为“非自动”,作为负荷开关或隔离开关使用。(2)露天煤矿防雷工作必不可少,首先,露天煤矿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地方法律法规以及防雷技术规范要求,认真排查地理、地质、气候、环境、土壤等开采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然后根据露天煤矿特点设计安装相匹配的防雷装置,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以及技术先进等目标;其次,建议换成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换成相吻合的避雷器;最后,可以进行二次继电保护工作,在继电保护调试中模拟煤矿电站短路情况,可以靠近电站的过留速断跳开[10],因其对保护断电系统具有可靠性,而且在输电线路时,降低了雷电对段杆塔的袭击,提高了雷击杆塔的抗雷作用。(3)每年要全面加强统计用电负荷,跟进系统追踪,一旦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计算短路电流,找到继电保护的核算、实验所要的科学准确的依据。增大容量负荷的使用时,要重新整改,并反复试验。(4)露天煤矿电缆在连接固定时,一定要仔细多遍做好固定措施,并经常进行检测、试验、完善检查制度。对电气系统设备加大绝缘性能的测试,及时更换破损、掉皮的电缆线源,一旦发现其损坏现象,要及时停止使用,进行检修,防止出现漏电而产生火花事故。(5)露天煤矿企业应该依据自身实际状况,及时制定出完善的、合理的、可实施性的安全管理制度。如电气设备的采买标准制度、电气设备的安检与维修制度、电气设备进库出库的管理制度等,积极落实执行国家以及上级颁布的规章制度。(6)露天煤矿企业要不断完善电气供电系统反送电的规章制度和方法,减少反送电所带来的触电事故。对供电设备、开关柜号码给予明确标记[11],防止操作人员错误操作。同时,做好地面输入电路电缆、变电系统的防雷装置的安装工作,在雨季来临前,全面仔细的进行检查测试,不能遗落每个细节。(7)露天煤矿企业要定期测试电网电容量的标准,如有超标现象要及时采取限制电容量的措施,防止全矿停电、停产。(8)加大露天煤矿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视频监控水平的进步,可以采取有效的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来提高开采作业,特别是在露天煤矿中,安装监控系统是对煤矿高效益、高产量、高安全性能的重要保障[12],因此,安装电气系统的监控设备越来越成为露天煤矿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露天煤矿电气系统的安全作业提供保障,为露天煤矿开采提供有效的指导,同时还可以在事故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9)努力创新电气设备维修模式。在过去的电气设备管理中,机器设备只有在出现大故障时才可以报修,耽误生产进度,但是在新形势下,想要提高电气设备管理水平就必须改掉传统的管理模式,创新维修模式,做出规定,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合理安排检修时间、检修负责人以及检修机器数量等。一些陈旧的机器设备[13],性能较低,出现故障率较高,因此,可以成立管理检修小组,进行深入分析其运行状态,对设备进行实时控制,加大检修力度,确保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机器设备的安全性。(10)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培训力度。目前,露天煤矿电气系统设备管理人才队伍薄弱,普遍存在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的问题,针对在岗人员应该进行定期的培训,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或是通过技术比练和岗位竞争等方式,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依照不同岗位进行相应的培训,通过对技能知识的讲解与技能实际操作,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14],为培养全能型的技术人才。(11)加大外委单位的监督管理。我国很多露天煤矿在维修电气设备时都采取外委维修模式,为了提高设备维修质量,应加大外委单位监督管理。
4 结束语
露天煤矿开采工程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煤矿电气系统的安全问题在改革中不断进步,加强注重人力、物力的投入时,更要针对发展现状,努力改善煤矿开采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推动电气设备管理工作进程,从而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我国露天煤矿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新,周宗强.露天煤矿电气系统事故隐患及安全措施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6(4):172.
[2]杨广义.浅析露天煤矿开采中如何防治事故隐患[J].中国科技纵横,2014(20):177.
[3]李志远.露天煤矿开采中的事故隐患与防治措施[J].科技与生活,2012(6):164.
[4]鲁明春.露天煤矿开采中防治事故隐患的措施[J].民营科技,2011(4):139-145.
[5]张志强.露天煤矿开采中防治事故隐患的措施分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3(4):135.
[6]卢大勇,刘岩.露天煤矿开采中防治事故隐患的措施探讨[J].企业导报,2015(24):146-147.
[7]肖刚.浅谈露天煤矿开采中的事故隐患与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52-62.
[8]杨平安.煤矿电气系统事故隐患及安全对策措施[J].科技与生活,2011(14):151-165.
[9]曾宪荣,刘洪才.关于建设内蒙古露天煤矿应急救援体系的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5):144-145.
[10]郑权.浅谈露天煤矿安全管理工作[J].房地产导刊,2015(32):386-394.
[11]高天鹏.浅论露天煤矿安全用电技术的管理及措施[J].大科技,2015(33):185-186.
[12]马风虎.浅谈露天煤矿安全管理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6):97-101.
露天煤矿灾害防治范文2
通过笔者不完全的调查,在如今的露天煤矿的开采当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隐患表现:1)部分开采面的坡度过于的陡峭,还有部分的阴山坎。2)没有在相应的位置上安装避炮房、报警装置等。3)部分开采作业场出现积水过多、材料过于堆积的情况。4)煤矿生产的宕面没能够与生产人员居住场所、材料等加工场地隔离出规定距离。5)爆破时候用的导火索没能达到规范的距离,应该超过1.2 m。6)部分电器设备过于陈旧、线路破旧不堪,在架设线路的时候也没能够按照规范进行。7)开采作业当中完全忽视安全生产,经常忘记带安全帽等。
上述的露天开采的隐患仅仅是一部分,在开采作业当中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加强安全生产意识,才能够有效的防止事故的发生。
2露天煤矿开采中事故发生原因及对策
无论是何种事故和隐患都有它发生与存在的原因。在露天煤矿的开采当中,技术、矿主,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素质不足等都是其中的原因。
2.1技术
露天采矿涉及的工艺较多,包括穿孔、采装、运输和排土等四大生产工艺,露天采矿作业围绕这四大生产工艺的特点,重点放在消除或者减弱安全隐患上,以便采取有效的安全对策措施,并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2.1.1穿孔
1)钻机沿台阶边缘行走时,机架实出部分距台阶外缘不得小于5 m。2)钻车通过高压线时,钻机最高部分与高压线的距离不得小于
5 m。3)钻车通过坡道时,钻架必须回位,以防钻机倾倒。4)钻孔时,钻机司机室距崖边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 m。5)落钻架时,钻架上下均不能站人。6)机械、电气、风路系统安全控制装置失灵,以及除尘装置发生故障及损坏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及时修理、维护和更换。7)牙轮钻应配置除尘设施。8)钻机夜间作业,照明设施要完善。9)钻机开始运行前,应检查机械周围是否有人和障碍物。10)加强操作者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制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提高操作者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能力和防范突发事故的能力。
2.1.2采装
1)电铲调动时应组织专门队伍专职调铲。2)采装工作面出现伞岩时,禁止电铲正面作业。3)电铲作业时,按规范操作,作业人员应佩带个体保护用品。4)当电铲作业时,任何人不得在电铲悬臂和铲斗下面及工作面的底帮附近停留,在任何情况下,铲斗下都严禁站人。5)合理设计旁弓线,避免电铲作业时铲斗碰上架空线。6)在电铲作业时,发现有悬浮岩块、塌陷征兆、瞎炮,必须停止作业,将电铲开到安全地带。7)每台电铲都应装有汽笛或警报器,在电铲作业时都应发出警告信号。8) 加强工作面的除尘。
2.2管理
2.2.1事故与隐患的原因
1)眼光狭窄。近几年煤矿企业虽然投入了大量的安全装备等手段,但过于依懒,却疏于管理,以致于收效甚微、难以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发展利益;另外,有的领导为了尽快实现短时间的利益或者是为了自己当前创造更多的政绩,盲目的、不切实际的扩大煤矿的生产规模,严重的超人员、超能力生产,忽视了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其次,有的领导层没能够完全理解清楚安全文化对于一个煤矿企业的长久发展所带来的意义,没能长期的、有效的坚持安全文化建设。2)管理局面过于混乱。为了确保煤矿能够正常的运行和实现安全生产,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统一的安全管理制度。科学化、合理化、精细化的安全管理制度能够让全体人员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以及管理当中做到有章可循,能够大幅度的降低安全生产带来的随意性,将生产中的安全事故降到最低。但是,事实上,部分煤矿企业都是下了大功夫在目前的生产利益上,却没有花费很多精力去建立一套完善的、长远的安全管理保障、措施体系,往往是有管理制度但缺乏系统性、协调性,各管各,造成安全管理混乱。
2.2.2事故与隐患的防止对策
1)完善煤矿企业员工的安全培训。露天煤矿具有其自身特点,存在复杂的不安环境和不安因素。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对员工展开安全培训。煤矿企业内的每一个员工都必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培训与自身的生命安全有着直接的联系,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以及发展前途,是企业的大事、要事,不能够敷衍了事,更不能够走过场,要牢牢把握安全培训工作,进行全面的统筹、科学合理的规划,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在开展安全培训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全面、仔细地分析各类不同的需求,制定出相应的安全培训计划,并针对各类不同的计划确定出科学合理的安全培训内容,既要组织专业的、针对同一工种的局部培训,尤其是要重视生产、业务、安全监测、管理等岗位的技能知识培训,又要组织专业的、不分工种的全局培训,不能为了培训任务而培训,必须达到规定的培训时间和目的。2)规范煤矿企业的制度建设。强化管理力度、规范建设制度是企业安全化得以实现的本质保证。要确保煤矿得到规范化的运作,就必须要建立起完整的激励机制、安全检查,将检查活动日常化、规范化,并有效利用经济这一杠杆促使责任追究制度和风险抵押制度得到健全,从而提高事故以及违章的代价。只有这样做,才能够促使煤矿企业整个的管理制度体系规范运作。因此,煤矿企业在建立各项标准、制度时,需要尽量细化、深入研究,在与煤矿的科学原理相符合的同时,还要避免出现管理漏洞,使标准、制度具备真正的、很强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和执行效力,确保每一个员工的每一个行为得到保障,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做到超前防范,预防煤矿事故。3)武装煤矿企业的安全科技投入。煤矿事故的物质构成基础是物的不安全状态。纵观历年来矿难事故发生的原因,几乎或多或少地都跟安全基础建设投入不足有关,所以在很大程度上,煤矿的安全投入水平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而煤矿安全投入的加强的关键点是煤矿安全科研投入的加强。因此,煤矿企业一方面应当积极、主动地争取社会以及国家对安全技术以及科研创新的大力支持,及时强化自身与高等院校以及科研单位的合作,以地质构造超前探测、煤矿瓦斯区域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瓦斯爆炸预警等为中心,突出研究矿井突水、粉尘、火灾等灾害防治等关键的、重要的技术应用,提升企业救灾、抗灾、防灾的能力。煤矿企业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加大投入的资金量,着重改善煤矿的瓦斯监控、通风设施等安全装备,同时有效改革采煤的方式方法。另外,煤矿企业还需要加快培养自身的安全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安全人才(比如利用近年来出现的注册安全工程师等)建设安全管理信息化网络,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技术以及管理人才加强煤矿的安全管理。只有这样,煤矿企业才能够彻底地改变物的不安全状态,有效武装煤矿员工,提供出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以成功预防煤矿的安全事故。
总之,对于开采露天煤矿来说,与开采地下煤矿在安全方面是完全一样的,都是作业当中的重点与难点。在安全生产的这一个大课题中,减少人员、财产的损失才是第一要素。
参考文献
露天煤矿灾害防治范文3
一、煤矿地质灾害的研究意义
煤矿地质灾害主要是人们在地下开采时不合理的破坏地质构造,给地面环境及人们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协的矿区灾害。它主要是自然地质灾害的一小部分,也是影响地质构造的最重要的一部分。矿井的采煤及掘进,会不断的把石块及煤炭掏空,造成地下水位降底,加速水土流失,给地面带来埸陷,不仅影响地面农作物的生长,而且严重时导致矿区房毁人亡。加速了山体滑坡的概率;同时地下开采也会诱发地震、岩爆、冒顶片帮突水、瓦斯爆炸、矿车脱轨,甚至煤堆滑落都成为事故原因最终夺去矿工生命。以上现象基本都是煤矿地质灾害的具体表现。
据有关部门统计国家能源有百分之八十来自煤炭,可见煤炭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虽然煤炭在我国经济建设占有重要作用,但是因煤矿生产所造成的灾害也是相当严重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煤炭行业的发展,更严重是地质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从死亡的人数看,因煤矿灾害所造成的死亡率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以上。自1942年我国最严重的矿难发生在的日本占领下的中国辽宁(见本溪湖煤矿爆炸),共1549人死亡。近几年来中国一些地方因为违规开采,经常会出一些大的事故发生。2009年2月22日凌晨2时23分,山西省西山煤电集团屯兰煤矿南2采区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当班入井436人,有77人丧生,还有113人本文由收集整理住院观察,其中21人伤势较重。同年12月6日山西洪洞105人死亡。瓦斯爆炸,矿方瞒报。不断发生的瓦斯事故再一次给我们敲晌了灾害防治的警钟。根据国家安监局数字,2012年,全国发生煤矿1120起,全年实际死亡人数1680人,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从2002年的4.97降到2012年的0.56。虽然今年前十月这个比率进一步下降到0.35,但是相对于美国的这一数字高出了10倍,在中国煤矿采掘业仍然是一个高风险行业。
二、煤矿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
矿井作业一般都在地下百米千米深进行,它不不像地面水利工程建设那样,能够因地制宜,可以利用预防避让的原则进行避与防。采矿的情况则相反,基本上都是明知道条件不好也得进行采掘。这样较容易造成各种地质灾害。其最主要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掘进过程中潜在的灾害特征
1.1山体滑坡
煤矿的开采、矸石的堆放破坏了坡体的原始应力平衡,是诱导滑坡崩塌灾害的重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山体滑坡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以数亿元计。比如,2011年7月7日经过一整天的紧张救援,山西某一露天煤矿山体滑坡中的5位被困者已不幸。据不完全统计,山西省某煤矿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成立开始,共发生滑坡60多次,其本上每年都会发生一两次滑坡,其中一次最大的塌方量达到223万m3,2003年的滑坡还伴有泥石流。露天矿的滑坡不仅造成了停产事故,而且还对附近工厂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协。发生在今年1月11日上午8时20分,云南省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村民组发生特大山体滑坡,46人被山体掩埋。12日确定遇难人数为46人。可见因采煤造成的山体滑坡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之大。
1.2地面沉降与塌陷
地面沉降与塌陷是煤矿开采后经常出现的一种地质灾害。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地下开采工程破坏了采空区围岩的初始应力场及地下水位被人为的大量抽排,造成地下塌陷。由于采掘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使水田无法排水、房屋墙体开裂、地基塌落陷洞。
1.3瓦斯突出
瓦斯可以在储气封闭系统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煤层的孔隙、裂隙、缝隙之中,当地应力作局部平衡调整时,破坏储气封闭系统,使蓄积的气体外溢释放。在自然和人为的某种作用下,亦可造成瓦斯突出的爆炸、火灾、人员中毒等灾害。据统计,我国在1992—2008年的10年,煤矿中发生煤与瓦斯突出近6万余次。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20亿元。2005年2月14日辽宁阜心矿业集团孙家湾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以来,全国煤矿又接连发生29起瓦斯事故,共造成死亡及下落不明151人,受伤25人。其中瓦斯窒息事故18起,死亡35人,受伤4人;瓦斯爆炸和突出事故11起,死亡94人,下落不明22人,受伤21人。特大事故4起,分别是2月15日16时10分,云南省富源县竹园镇松林村一非法小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13人死亡,15人受伤,9人下落不明;3月9日18时30分左右,山西吕梁地区交城县岭底乡香源沟煤矿(乡镇)发生瓦斯爆炸事故,28人遇难;3月14日11时左右,黑龙江省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富煤矿
三区一采区发生爆炸事故,共有16名矿工遇难,2人生死不明;3月17日15时40分,重庆奉节县竹园镇新镇乡的苏龙寺煤矿(乡镇矿,有证)发生爆炸事故,已发现18人死亡,1人生死不明。
1.4矿井突水
煤矿突水事件在煤矿生产中也是常见的,掘进或采矿过程中当巷道揭穿导水断裂、富水溶洞、积水老窿,大量地下水突然涌人矿山井巷的现象。矿井突水一般来势凶猛,常会在短时间内淹没坑道,给矿山生产带来危害,造成人员伤亡。在富水的岩溶水充水的矿区及顶底板有较厚高压含水层分布的矿山区,在构造破碎的地段,常易发生矿井突水。但只要查明水文地质条件,采取措施,矿井突水是可以预防和治理的。当巷道底板下有间接充水层时,便会在地下水压力和矿山压力作用下,破坏底板隔水层,形成人工裂隙通道,导致下部高压地下水涌入井巷造成突水。
三、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分析
1、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1.1加强地质灾害宣传教育以形成全民防灾意识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对防御煤矿地质灾害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开展各种形式煤矿地质灾害骑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民众对灾害的承受能力,使市、县(区)镇、乡各级领导及矿业管理员详细了解煤矿地质灾害灾情和掌握各项防灾减灾方法,积极主动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可能出现地质灾害的煤矿地区。开展灾害预测和提出防范措施。
1.2合理开采煤矿资源,保护地质环境
遵循《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的准则,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避免或减少煤矿地质灾害事件发生。各级矿管部门应加强管理和监督,防止只图经济效益和生产指标的完成、回采原留保安煤柱的采掘活动。
露天煤矿灾害防治范文4
鄂尔多斯市 矿山治理整顿出新彩
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重要的能源基地,现有煤矿329座,各类非煤矿山采矿权662座。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政府积极开展矿山治理整顿督查排查工作,整改排查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业开发秩序,在完善相应制度、大力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促进矿业开发结构转型、保护环境和保障民生等方面成效明显。
赤峰市 发展绿色矿业为社会添和谐
赤峰市在推动矿业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理念,不断加大矿业开发秩序整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矿产资源整合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已排查厂矿企业1806家,其中矿山企业629家,走访矿区农牧民137户,立案查处矿山企业违法违规案件138件,关闭违法违规矿山企业16家,责令停产整顿162家,限期整改284家,形成了日采选能力1万吨以上的矿区2个,3000吨以上的矿区5个,1000吨以上的矿区8个。
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
建生态观光型矿山
“生态是社会的资源,绿色是社会的财富。”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有限公司在开发建设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过程中提出“建设生态、旅游、观光型矿山”的设想,并付诸行动。
锡林郭勒盟 停产整顿149座矿山
锡林郭勒盟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矿业生产管理、依法保护环境、保障民生的紧急通知》和锡林郭勒盟行署《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深入833个勘查项目和矿山企业进行了逐个排查。
通过此次排查共发现无证开采26起,越界开采22起,以采代探9起;查出矿山违法用地5814公顷。共计违法违规总数94起,现场取缔6起,立案查处20起,关闭矿山19个。停产整顿矿山149个,注销探矿权14个,注销采矿权20个。对于因证照不全、破坏生态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149个勘查项目和矿山进行停产整顿。
乌海市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取得五项成果
成果一:坚决关闭了储量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低、安全生产无保障、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矿山企业。
成果二:综合利用成效显著。全市煤炭开采企业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取得了质的飞跃,煤矿全部实现了正规采掘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成果三:安全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成果四:圆满完成了进一步推进资源开发整合的各项工作任务。
成果五:积极调整矿业权布局,不断扩大整治成果。
鄂尔多斯市矿山治理整顿出新彩
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重要的能源基地,现有煤矿329座,各类非煤矿山采矿权662座。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政府积极开展矿山治理整顿督查排查工作,整改排查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业开发秩序,在完善相应制度、大力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促进矿业开发结构转型、保护环境和保障民生等方面成效明显。
严厉打击违法开采行为
鄂尔多斯市按照露天开采和综合机械化开采的分类办法,出台矿山征地搬迁管理办法,并根据当地物价和居民生活水平,结合煤炭销售价格,按地域分年度适时调整煤矿征地搬迁补偿标准,由煤矿企业出资,旗(区)政府组织,开展煤矿征地搬迁工作;煤矿矿区农牧民搬迁,实行征地现金补偿和搬迁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安置就业相结合,避免一补了事、一搬不管,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就得业、致得富。
对无证开采的砂石粘土矿坚决予以关闭。由旗区政府根据地方实际抓紧组织编制砂石粘土开发规划,对于申办采矿许可证的砂石粘土矿,符合规划的予以办理,不符合规划的不予办理。对持证开采的各砂厂定期进行排查,如发现有越界开采、非法转让采矿点、一证多开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立即进行整改。
继续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以资源整合为切入点,全面优化矿山企业结构布局。切实解决矿山数量多、产业集中度低、回采率低等结构性矛盾,采取收购、兼并、联合、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形式进行矿山整合。
绿色开采,减少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地质环境破坏。第一,鄂尔多斯市、旗(区)两级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一些有条件的煤矿企业与有关煤炭科研机构开展专项合作,开发适合采矿地质条件并与环境相协调的,诸如保水采煤技术、煤水共采技术以及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等绿色开采技术科技攻关,条件成熟后予以组织推广,从而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和循环利用水平,加强煤炭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第二,组织开展矿山地质灾害调查,要求开采矿山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建立地质灾害预防机制和地表生态补偿恢复办法,将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尽可能降到最低程度。第三,矿山企业限时进行进、出矿道路和矿物堆放场地硬化、绿化和建设防风抑尘设施;运输车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车厢要全封闭,全面减少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粉尘污染。
大力促进煤炭开发结构转型
鄂尔多斯市是矿产资源大市,加强矿产资源管理,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促进矿产开发结构调整是实现鄂尔多斯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05年以来,鄂尔多斯市认真组织实施了煤炭资源整合、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工作,2005年年初,鄂尔多斯市地方煤矿有552座,至2006年底,全市地方煤矿已减少到276座,关闭276座,关井数量达到50%。在地方煤矿数量大幅度减少的同时,煤炭生产集中度却有了极大提高。2005年初,全市552座地方煤矿总的生产能力为4880万吨/年,平均单井能力不足10万吨/年,三年攻坚战结束后,全市地方煤矿数量减少为到276座,总生产能力达到23250万吨,平均单井生产能力达到84万吨/年,目前全市24户重点煤炭企业的煤炭产量占到全市产量的70%左右。三年攻坚战结束后,地方煤矿的采区回采率达到75%以上,露天开采矿井达到90%以上,矿井平均服务 年限较过去延长一倍以上。同时,产量稳定增长,效益稳步提升。2000年,全市地方煤矿产量仅为1008万吨,2010年增长到31000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46%;10年间吨煤坑口售价由 30元左右增长到250元以上,煤炭企业效益大幅提高。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鄂尔多斯市煤炭资源整合已走在了全区乃至全国前列,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肯定。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规划先行。2007年,鄂尔多斯市编制了《鄂尔多斯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规划》和《鄂尔多斯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作为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依据。目前,根据新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地质环境现状,已委托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对《鄂尔多斯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规划》进行重新修编。
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加大对重点老矿区、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尤其是采煤塌陷区的治理。根据国家、自治区加大矿山地质环境
治理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市、旗(区)两级地方政府以地方匹配一定资金的形式申报重点老矿区、遗留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争取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市共申报获批准地质环境治理项目15个(包括续作项目),共争取地质环境治专项资金13550万元,己完成治理项目4个,治理面积约4.84平方公里。其中就包括鄂托克旗白云乌素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等矿山(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今年,根据《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关于组织申报2011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的通知》及 《鄂尔多斯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07-2015年)》,又争取到了鄂托克旗白云乌素矿区棋盘井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续作)等2个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继续加大地质环境治理工作。
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有效监管矿山企业边开发边保护、边开发边治理。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办法,鄂尔多斯市于2008年8月起开始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和 “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款专用”的原则,督促矿山企业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签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存储额按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规定的存储标准确定,存储额度不得低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所需费用。如果采矿权人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要求履行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经签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书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的,按义务履行情况返还相应额度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及利息。采矿权人未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或者未达到矿 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要求,经验收不合格的,由签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书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截至目前,全市已有797家矿山企业存储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共存储保证金额4.044亿元。
赤峰市发展绿色矿业为社会添和谐
赤峰市地跨大兴安岭中南段有色金属成矿带和华北地台北缘成矿单元,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富集。全市已发现煤炭、铁、铅、锌、锡、铜、钥、石灰石、萤石等70余种矿产资源、1200多处矿产地。近年来,赤峰市加大了有色金属为重点的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大力发展矿业经济和资源型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到目前,中国有色、中钢集团、中铝集团、铜陵有色、山东黄金、湖南有色及紫金矿业等十几家行业领军企业进驻赤峰。截至2010年底,赤峰市规模以上采选企业达到182家,完成增加值176.1亿元,占全部工业的37.6%实现利税67.4亿元,占全部工业的48.5%。规模以上冶金工业企业176户,实现工业增加值220.4亿元,增长22.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7%。
赤峰市国土资源局矿管科科长付国立介绍,在推动矿业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树立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理念,不断加大矿业开发秩序整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始终狠抓矿山安全生产不放松,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排查厂矿企业1806家,其中矿山企业629家,走访矿区农牧民137户,立案查处矿山企业违法违规案件138件,关闭违法违规矿山企业16家,责令停产整顿162家,限期整改284家,形成了日采选能力1万吨以上的矿区2个,3000吨以上的矿区5个,1000吨以上的矿区8个。
近年来,赤峰市按照国家、自治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要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针对全市矿产资源开发中的不同问题、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处理。坚决治理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无证
勘查和开采行为。全市共查处无证勘查65起、无证开采151起、以采代探83起。查处超层越界开采95起、非法转让采矿权18起,吊销采矿许可证5个,注销勘查许可证10个、采矿许可证81个,查处取得勘查许可证但未按期施工21起、未依法完成最低勘查投入18起。坚决关闭不合格矿山企业。2006年以来,先后关闭了412家非法开采、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开展了含铁砂石矿开发专项整治。今年4月,针对含铁砂石矿开发破坏生态环境严重、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赤峰市政府下发《加强含铁砂石矿管理的紧急通知》,对违法开采含铁砂石矿行为进行了集中清理,重点查处了宁城县中天矿业公司破坏矿山环境案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并暂停审批新的含铁砂石矿开发项目。同时,开展了以煤炭矿山回呆率和安全生产大检查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煤炭矿山企业逐一检查,对不合格的矿山企业下达了整改通知书。
2006年以来,赤峰市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意见的通知》要求,该市及时进行战略调整,成立矿产资源整合组织机构,制定了《赤峰市矿产资源整合总体工作方案》,将巴林左旗白音诺尔矿区、阿鲁科尔沁旗敖仑花矿区、松山区鸡冠山矿区、敖汉旗金厂沟梁矿区等25个重点矿区列为整合规划区,按照"大矿兼并小矿,小矿联合做大,矿产品下游企业整合上游企业"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法律护航、多措并举的方式,推动探矿权、采矿权向周边资金雄厚、扶术实力强的优势企业流转,促进矿产资源向开采扶术先进、开发利用水平高、安全生产装备条件好和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的优势企业聚集。通过整合,全市矿山企业总数减少了362个,采矿权数在2006年年初的基数上减少41%;探矿权人减少了180个,在2006年年初的基数上减少35.5%。
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全面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要求采矿权人在申请采矿权延续、变更、转让和新立登记时必须按规定缴存地质环境保证金,并签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书》。截至今年7月末,全市1067家矿山,已有831家缴存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2.2亿元。对未缴纳保证金的矿山企业,正在加紧征伙。二是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列为采矿权延续、变更、转让和新立登记的必备要件之一,严格把关,督促企业编制治理方案并经评审备案。截至目前,全市已有860家矿山企业编制了治理方案,占矿山总数的81%。三是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加强国有老矿山环境治理工作。目前,全市已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24个,投入治理资金2.5亿元,治理面积达12.1平方公里。其中已有10个项目通过自治区验收。从已完成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末看,防灾减灾效益、生态与环境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均非常显著。
赤峰市通过开展矿山企业与农牧民群众矛盾纠纷专项整治。经过各旗县区和有关部门深入细致的工作,全市共排查出矿山企业与农牧民群众发生的矛盾纠纷102件,其中,污染环境的34件,占地补偿不到位的34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3件,涉及劳资及债务纠纷的31件。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市县两级立即落实包案领导,提出解决方案,跟踪督查化解。8月12日,市政府专门组织召开了全市矿山企业与农牧民群众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题工作会议,调度了解全市矿山企业与农牧民群众矛盾纠纷情况以及近段时间矿山企业综合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深入查找问题,分析原因,限期化解。到目前,已解决备类矛盾纠纷85件,还有17件正在处理,力争尽快得到妥善解决。
锡林郭勒盟
停产整顿149座矿山
5月20日至6月15日,锡林郭勒盟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矿业生产管理、依法保护环境、保障民生的紧急通知》和锡林郭勒盟行署《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配合自治区、盟、旗县市(区)的48个工作组,624名干部职工,深入833个勘查项目和矿山企业进行了逐个排查。
通过此次排查共发现无证开采26起,越界开采22起,以采代探9起;查出矿山违法用地5814公顷。共计违法违规总数94起,现场取缔6起,立案查处20起,关闭矿山19个。停产整顿矿山149个,注销探矿权14个,注销采矿权20个。对于因证照不全、破坏生态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149个勘查项目和矿山进行停产整顿。要求不解决问题的不准复工。把完善手续、排除隐患、补偿到位、解决牧民人畜饮水、矿区连接道路开工等作为复工验收的条件,矿山整改后申请验收,经验收组确认符合条件的方可恢复生产。
据悉,本次治理工作,共计解决用地纠纷32起,补偿金额677.9万元;矿山车辆碾压草场18起,补偿金额534万元;矿区至公路干线连接道路开工28处,总里程177.6公里,总投资1.4亿元;噪音污染14起,计划投入治理资金196万元,现已投入109万元;粉尘污染42起,补偿金额249万元,计划投入治理资金1.58亿元,现已投入3932.5万元;涉及移民迁移299户,计划投入资金5194万元,现已投入292万元;水位下降21起,补偿金额6.5万元,计划投入治理资金120万元,截至7月6日已打井45眼,投入资金58.6万元。共计排查矛盾181起,化解127起,共计补偿1759.4万元。
为了彻底解决矿山开采、矿产品装运过程中造成的粉尘污染、道路扬尘等为题,锡林郭勒盟动员矿山企业修建等级油路及水泥路的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全盟计划修建交通干线和矿山连接道路418.4公里,计划投资35833.38万元。到目前,已完成计划的18%,由82家启动了道路修建工程,完成投资 4516.6万元。采取的矿内洒水措施全部到位,目前,涉及矿山内洒水抑尘的矿山33家,已投资3167.16万元,配置洒水车131台,有效控制了矿山粉尘污染问题。
为了提高发展质量,控制矿区环境污染问题。锡林郭勒盟按照“谁清查、谁签字、谁负责”的要求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构建矿山企业监管长效机制;严格规划指导机制,推进矿业集中化、规模化;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建立有效的矿业权监管机制;建立和长期实施联合监管机制。探索建立企业与群众之间的合作和补偿机制。根据企业长远发展需要,在保证农牧民伙益权不变的情况下,对受影响范围内的草牧场补偿并进行围封保护。
根据涉及征用草场的农牧民意愿,企业负责进行搬迁。鼓励和组织被占地农牧民参加备类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被占地农牧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对农牧民生活的可持续保障能力。严格执行自治区即将出台的大型矿产品运输车辆对草原破坏的补偿机制、矿业生产粉尘和噪音污染对周边居民补偿机制等政策。责成矿山企业主动为被征地及矿区周边农牧户解决缺水、缺电等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优先安排被征地及周边农牧民及其子女就业,努力探索建立和谐共赢的企群关系,科学发展,共同富裕。
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
建生态观光型矿山
“生态是社会的资源,绿色是社会的财富。”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有限公司在开发建设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过程中提出“建设生态、旅游、观光型矿山”的设想,并付诸行动。
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胜利煤田的东部,其露天采区储量达53亿吨,单个煤田储量创国内之首,该矿褐煤资源丰富,是优质的动力和化工用煤,煤层最厚达 320.65米,是世界煤炭开发史上发现的最厚煤层;开采深度最深达623米,创露天煤矿开采深度之最。其资源条件具备多项世界之最。一期工程每年1千万吨生产规模是国家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的十个千万吨级露天煤矿之一。2011年2月露天矿二期工程获得核准。远期建设规模每年可达6千万吨,届时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露天煤矿。
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有限公司在建设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过程中,努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良性循环。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深化绿色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讲,开发是一种生产力,保护也是一种生产力。该公司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把节约资源、节能降耗和治污减排放在突出位置。
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控制能源消耗,倡导日常生活节水,在规划设计中体现节水:建立疏干水处理与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实现水低质低用、高质高用,复用于矿区绿化、洒水降尘等,从而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
自项目筹建伊始,就开始大胆探索,提出了“建设生态、旅游、观光型矿山”的设想,围绕矿区的生态恢复治理问题,与各大专业院校、科研机构合作课题研究,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重点进行了植物样方与土壤性状调查、网席法生态恢复技术研究、无覆土生态恢复技术实验、腐殖酸有机肥技术、营养钵苗技术、局部改土技术、节水扶术,稀织草帘覆盖技术研究等。
在一期工程建设期间,公司创造性地采用《筑坝式》排土工艺,使排土场最终边坡提前到界,及时进行生态恢复,有效地控制了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和扬尘;为生态治理打造坚实的种源基地,建成了占地面积 86亩的实验性苗圃。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工业场区绿化面积 1.7平方公里,完成外排土场复垦面积0.7平方公里。其中本年度完成排土场复垦面积0.15平方公里,二期工程临占区域绿化整治完成0.15平方公里,排土场及表土堆存区铺设防尘网70000平方米,到界排土场复垦效果不明显区域铺设草帘70000平方米。生态治理资金投入目前达5000万元。
在粉尘治理方面,主要通过对运输胶带及储煤仓进行全封闭式处理和洒水降尘。公司现已投入自营洒水设备6台,其中10到40吨的洒水车;充分调动平路机,及时清理道路及排土场浮土;通过招标委托2家道路维护标段,对采掘、排土作业区及运输道路进行洒水降尘、道路维护。
环保设施建设方面,累计投入资金 8500万元,完成了铁路粉尘治理装置、污水处理厂、油水分离间、疏干水处理问、储煤场球形网架封闭、胶带运输系统封闭、10万立方米蓄水池、地下水监测井等工程。锅炉除尘系统除尘效率达 90%,脱硫效率达 70%以上。各类环保设施运转合格率达100%,工业废水综合利用率达100%。
运输道路硬化方面,对煤炭运输道路进行了硬化处理。目前,已修筑运煤专用道路3.1公里,修筑混凝土运输主干道1.2公里,北排土场修筑运输道路2.5公里,矿区东门修筑泥结碎石运输道路1.8公里,有效地减少了运煤道路粉尘的污染。投资1400万元。
迄今为止,共投入环保治理资金逾1.3亿元,其中生态治理5000万元,环保设施8500万元。公司工业场区绿化总面积达171.43公顷,栽植乔木25000余株、灌木709717株,建植草坪113公顷;完成外排土场复垦面积73.77公顷,土围埂修建1400米,平台网格土围埂378立方米;绿化复垦苗木整体成活率达85%以上,努力保障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草原和谐共处。
内蒙古乌海市矿产资源
开发整合工作取得五项成果
根据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乌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乌海市实际情况,通过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突出重点、规范实施,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总体目标,取得了五项成果。
成果一:坚决关闭了储量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低、安全生产无保障、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矿山企业。全市共关闭325家无矿石合法来源,污染环境、生产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低、综合回收能力低的选冶企业。其中:关闭小型洗选煤厂131家,耐火砖厂31家,腐殖酸钠厂21家,白灰窑47家,煤场15家,水泥厂1家,铁选厂5家,石膏粉厂18家,其他类型加工企业56家。全市小型煤矿由2005年的126家整合为53家,非煤矿山由316家减少到148家。整合后,全市矿业权数量减少54.5 %。
成果二:综合利用成效显著。全市煤炭开采企业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取得了质的飞跃,煤矿全部实现了正规采掘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市地方煤炭地下开采矿山回采率由整合前的不足35%提高到65%,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由原来的20%提高到80%,煤炭综合利用率由原来的不足10%提高到60%,煤炭开采、洗选加工形成的煤矸石利用率达到了80%,其中煤利用率达到了100%;石灰石综合利用率由原来的80%提高到95%以上。
成果三:安全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通过整治规范,全市矿业开发秩序明显好转,“小、散、乱”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治本”工作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有力的扭转了布局混乱、遍地开花,产能落后、无序竞争的局面,实现了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安全生产事故明显下降的良好局面。五年来,全市地方矿山企业未发生矿产开发重大安全事故。
露天煤矿灾害防治范文5
关键词:标准化体系 动态管理 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C93
标准可以整合和引导社会资源,推动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加速技术积累、科技进步、成果推广、产业升级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煤矿,引领煤炭行业发展,集团公司提出十大运营工程,其中标准化体系工程在世界一流煤矿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指标引领向标准引领的重要途径,多年来,神新能源公司始终把标准化体系建设作为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标准化体系建设确保质量标准化落地,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促进质量标准化精品矿井建设,实现零伤害的目标。
1、神新公司标准化体系建设现状
神新公司在实行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核心,以管理标准为保障,以工作标准为基础的公司标准化体系,围绕煤炭企业正常、有序、高效运作。编制适合公司的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并组织标准的实施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1.1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实现产品质量的重要前提,其他标准都要围绕技术标准进行,并为技术标准服务。公司结合自身情况认真分析并积极借鉴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继出台了采掘、矿压、机电和一通三防技术标准,包括《急倾斜煤层综放工作面顶煤超前预爆工艺标准汇编及相关规定》、《矿井采区设计及工作面开采设计规范》、《神新矿区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方案》、《矿压防治技术管理规范》、《神新公司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规定》、《神新公司矿压监测预警系统管理实施细则》、《一通三防实施细则》、《煤矿作业规程编制规范化实施细则》、《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标准》、《煤矿井下供电的三大保护实施细则》、《煤矿机电设备检修、项修工艺》、《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等文件,明确了各专业技术规范。
1.2 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是实现技术标准的重要措施,是对有关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运用标准化原理所做的规定并涉及各个管理方面。为确保技术标准落地公司相继出台了《生产技术管理制度汇编》、《井巷施工管理办法》、《规范生产技术管理的若干规定》、《矿压防治管理办法》、《地质、测量技术管理制度汇编》、《煤炭煤质管理办法及考核办法》、《科技工作管理办法》、《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实施细则》、《矿压防治管理办法(试行)》、《矿用设备器材使用管理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的通知》、《本安质量标准化管理办法》等文件,同时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随时召集技术委员会(委员会包含了公司总工程师、各部门及各矿技术管理人员等)召开技术研究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决策,为矿井实施技术标准提供了技术保障。
1.3 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是对各部门、单位的各类人员的基本职责、工作要求、考核办法所作的规定,包括职责权利、工作程序、办事细则、考核标准和相互关系准则等。结合矿井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公司对从事井下采煤、掘进、通风的83个岗位工的作业标准进行了编写,完成了《煤矿井下岗位作业工艺标准汇编》,同时为进一步推进机电设备管理的精细化,规范检修操作工艺公司编写组织人员编写了《煤矿机电设备标准工艺汇编》,共分三个分册总计443项工艺,要求职工学习、掌握、运用标准,并在煤矿生产中反复坚持按标准作业,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规范的操作行为,达到安全、高效、有序生产。2013年神华集团编制完成了涵盖煤矿全部岗位的1668个“煤矿岗位标准作业流程”,神新公司认真组织学习并实施“流程”,查缺补漏、丰富完善,规范职工工作过程,提高作业标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2、标准化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对标准化体系认识不足,没有深刻理解标准化体系建设在安全生产中的关系,没有将标准化工作融入正常的工作流程中。
2.2 公司制定的技术、管理和作业标准达不到建设世界一流矿井的标准,达不到高标准的要求,与集团公司提出的“五高”建设方针和“四化”生产模式还有一定的差距。公司技术管理体系建立后没有做到全覆盖,现场执行时与标准有误差,存在执行标准不严或标准与实际不符的情况。
2.3 现有的装备、工艺、管理和队伍距离建设世界一流矿井还有一定的差距。神新公司规模化生产后,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的应用推广与标准化体系建设不能同步,各类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还需完善。公司各岗位作业工艺标准还只是局限于煤矿采掘、机电和通风工种没有覆盖地面及井下所有工种,岗位作业标准存在漏项。
3、标准化体系建设所采取的措施
3.1 解放思想,用先进的理念引导工作思路
要建设世界一流煤矿,就要有标准化基础支撑,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建设可促进煤炭科技进步,推动自主创新、提高科学化水平。新时期的标准化体系建设要求领导必须改变观念、开阔思路、不断创新,对标世界一流找差距、解放思想,用先进理念、一流装备、一流控制流程、一流团队,两年时间内,打造一个集团公司井工矿用人最少的标杆,集团公司露天矿效率最高的标杆,力争新建井工矿超神东,露天矿超准能,打造世界一流煤矿。
3.2 对标一流煤矿找差距
引入对标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通过与神东井工煤矿和准格尔露天煤矿为对标的对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成企业之间、各煤矿之间、区队之间和班组之间的多级对标格局,以追赶神东、准能所能达到的最优标准为关键,强化生产管理的过程性对标,循序渐进的推行结果性对标,分析差距,衡量自身与神东、准能矿的不足,持续提高改进。
3.3 完善公司技术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明确技术管理责任,树立“认识有多高,工作标准就有多高”的思想观念,技术管理标准要高于行业标准、严于安全规程,并根据现场安全生产条件的变化,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强化技术管理决策机制,组织召开学术会议、专题研讨、交流座谈等,发挥公司技术委员会职能和作用,为公司搭建安全技术管理交流平台,大力支持和推动安全生产评价、安全技术服务等规范发展,促进公司安全技术管理水平。
3.4 建立全覆盖的岗位标准作业流程,提升标准落地
依据集团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完善涵盖煤矿全部岗位的工作标准,做到公司每个岗位都有标准作业流程,大力推行岗位标准作业流程使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流程化,让所有员工学习、掌握、运用标准,实现“应知、应会、应用”三跨越,并在作业中反复坚持磨练,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规范的作业动作,建立《流程》学习-应用-改进-反馈-修订补充的长效、循环机制,促进“煤矿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以流程梳理为基础,开展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做好流程中的过程管控,通过建立流程与标准、岗位的关联关系,促进标准落地。
3.5 提高员工的标准化意识,加强标准化队伍的建设
标准化管理工作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基础工作,要求企业的广大员工具有较高的标准化意识,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仅靠标准化管理部门人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支持和配合,这就需要公司领导干部充分认识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标准化队伍的培训工作,以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开展标准作业流程的宣贯,组织实施岗位标准作业流程提高全体员工标准化意识水平,使标准化管理工作深入到基层中去,进一步扩大标准化管理队伍,保障标准化工作的有效运行。
3.6 提升标准化层次,建设一流煤炭能源企业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神新公司各矿采、掘机械化程度。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和工艺,改造和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和工艺。突破传统、创新设计,通过优化开拓布置,简化生产系统;实施主运输系统自动化,实现集中控制;采用装备大功率、重型化、高可靠性的先进装备,使资源和装备实现最佳结合;推广使用设备点检系统,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转状态,及时进行检修维护,杜绝设备故障对生产的影响;使用工业电视监视系统,覆盖主要生产场所,实现主要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实施井下数据上传、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等系统,保证了安全高效生产。
3.7 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创建一流煤炭能源企业
通过对乌东煤矿千万吨急倾斜煤层开采技术研究,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从深层次启动本质安全开采的研究,系统研究急斜煤层开采中灾害发生的特殊机理,评价和研究急倾斜放顶煤开采系统与参数、开采装备与工艺、灾害对策,优化急倾斜煤层开拓开采系统、通风系统、装备和工艺,建立整套灾害防治技术体系,以实现本质上安全开采。最终制定一整套急倾斜煤层开采技术标准,使之成为煤炭行业技术标准。
4、结论
露天煤矿灾害防治范文6
【关键词】采煤;井下开采;技术
1.井下开采技术特点
(1)煤矿开采分为:露天开采和井下开采两种方式。相对于露天开采而言,井下开采更复杂和具有难度,操作性也更强;其次井下开采要结合地质情况、构造情况、煤层分布特点等,来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其中包括开采方式(井筒采用平硐或斜井)、开采设备的选择和支护方法的确定等等。
(2)开采方式的选择要根据煤矿类型来确定,不同的开采方式采收率差别很大,井下开采常用长壁式开采、放顶煤开采等方式,露天煤矿开采多直接采用挖掘的方式。采煤工艺的发展多是伴随着实践的探索和不断的经验总结,每种采煤工艺的变革都是自上而下的一系列设备方法的改进,而不仅是单纯的某个环节。
2.井下采煤
2.1开采顺序和方法
对于倾角10°以上的煤层一般分水平开采,每一水平又分为若干采区,先在第一水平依次开采各采区煤层,采完后再转移至下一水平。开采近水平煤层时,先将煤层划分为几个盘区,立井于井田中心到达煤层后,先采靠近井筒的盘区,再采较远的盘区。如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煤层,先采第一水平最上面煤层,再自上而下采另外煤层,采完后向第二水平转移。按落煤技术方法,地下采煤有机械落煤、爆破落煤和水力落煤三种,前二者称为旱采,后者称为水采,我国水采矿井仅占1.57%。旱采包括壁式采煤法和柱式采煤法,以前者为主。壁式采煤法工作面长,一般100~200m,可以容纳功率大,生产能力高的采煤机械,因而产量大,效率高。柱式采煤法工作面短,一般6~30m,由于工作面短,顶板易维护,从而减少了支护费用,主要缺点是回采率低。
2.2生产系统
包括采煤系统、掘进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辅助运输系统和安全系统等。采煤系统包括工作面的落煤、装煤,将煤由工作面运往井底车场,直到提升至地面。主要井巷包括采煤工作面,采区顺槽、采区上山、水平运输大巷、石门等。主要设备有采煤机、运输机械,支护设备及提升机等。掘进系统是为了保证生产的持续进行,即在当前生产同时,要开掘出新的工作面、采区及生产水平以备接替其包括掘进工作面、矸石运至井底车场由副井提升后送至堆放地。主要设备包括掘进、支护、运输、提升等所用的设备以及风动凿岩机、空气压缩机及其管路等。通风系统由进风井巷、回风井巷、通风机和井下通风设施如风桥、风门等构成。排水系统由巷道中的水沟、水仓、水泵峒室、水泵及排水管路组成。供电系统要求不得中断、以保安全,因此供电电流为双回路,同时进入采区和回风道的电器设备都必须采用矿用防爆型,防止瓦斯爆炸。辅助运输系统包括人员上下和材料,设备的运输。安全系统包括预防瓦斯爆炸、瓦斯突出,以及井下火灾和水灾所需要的救治设备、设施、器材、仪表和监测系统。
2.3采掘工作面
采煤工作面是地下采煤的工作场所,随着采煤的进行,工作面不断向前推进,原来的采场即成为采空区。长壁工作面采煤的工序为破煤、装煤、运煤、支护及控顶等五项;短壁工作面只有前四个工序。以滚筒式采煤机为主,组成长壁工作面综合机械化设备,可以完成五个主要工序,称为综合机械化采煤,简称综采,此工作面称综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是井巷掘进的工作场所,分为岩巷、煤巷和半煤岩巷三种。掘进工序分破岩、装运和支护三项。掘进方法分两种,一为钻爆法,二为使用掘进机。前者应用范围广但机械化程度低,后者包括全断面岩巷掘进机及悬臂式掘进机两种。煤矿一般广泛使用悬臂式掘进机,包括掘进机、转载机、运输机和支护设备共同组成掘进综合机械化,完成三道主要工序,称为综掘。
2.4采煤机械化分级
按中国煤矿的地质情况及实际生产状况,将机械化分为三级:普通机械化采煤,简称普采,采煤工作面装有采煤机、可弯曲链板输送机和摩擦式金属支柱、金属顶梁设备,可完成前三工序机械化,但功率较小,一般工作面年产量15~20万t。高档普通机械化采煤,简称高档普采。采煤工作面装有采煤机,可弯曲链板输送机,液压支柱和金属顶梁,可使前三工序机械化。由于有液压支柱,因此顶板维护状况良好,支护和控顶虽为手工操作,但劳动强度大为减轻,功率亦较大,年产量为20~30万t。综合机械化采煤,简称综采。可完成五个工序的机械化。当前性能不断改进,能力不断增大,操作日益简化,应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3.井下开采技术存在的问题
(1)采煤技术水平仍然较低,技术装备较差,采煤机制造技术落后。与国外同行业相比,在机电一体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控制技术,产品可靠性技术,数字集成技术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2)在采煤机械化系统,运输系统、采场围岩控制系统、巷道准备系统和辅助运输系统技术装备较差,功率及生产能力较小,机械化程度和工效普遍不高。
(3)引进消化国外先进设备方面不够。在井下自救系统、避灾系统、个人防护装备水平仍然很低,对瓦斯等重大灾害预测预报的仪器、仪表还不能完全达到要求,对安全事故的防治技术及装备不能充分有效防治灾害或最大限度减轻灾害。
(4)煤矿重大科技攻关课题难以实现,重大安全技术问题难以解决。目前我国煤矿在“一通三防”。防治水、矿井深部地压、冲击地压、高温害和支护等方面存在许多技术难题,严重威胁着煤矿安全生产,这些涉及行业技术发展共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科技工作课题,国家支持范围和力度与过去相比大大减少。
重点煤炭企业下放后,受单个企业和科研院所经济实力限制,难以开展技术攻关。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和煤炭地下浆化(液化)技术受经济成本等因素影响未能有效推广应用。
4.煤矿井下开采技术发展
开发煤矿高效节约化生产技术、建设生产高度集中、高度可靠性的高产高效矿井开采技术。以提高工作面单产和生产集中化为核心,以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研究开发各种条件下的高效能、高可靠性的采煤装备和工艺,简单、高效、可靠的生产系统和开采布置,生产过程监控与科学管理等相互配套的成套开采技术,发展各种矿井煤层条件下的采煤机械化,进一步改进工艺和装备,提高应用水平和扩大应用范围,提高采煤机械化的程度和水平。
加快实施“科技兴煤”战略。建立科技攻关资金渠道.争取每年从科技部或国家发展改革委安全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中列支一部分。作为引导资金。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领导下,组织煤炭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有关单位开展开采技术、安全领域基础性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
5.结束语
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煤炭开采技术。在研究开发强力、高效、安全、可靠、耐用、智能化的采煤设备和监控生产系统,提高单产和机械化水平的同时,要研究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工艺,提高急倾斜、不稳定地质构造复杂等难采煤层的单产和机械化水平。研究完善现有装备,提高其生产能力,增强配套性、可靠性、提高使用寿命。采煤机向大型化、多电机大容量化、整机结构模块化、机电一体化和可靠性自动控制发展;液压支架以支撑掩护式为主,架体宽长、调高范围大、功能齐全、工作阻力大,电液控制;工作面和矿井运输设备强力、配套,实现连续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