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济现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经济现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经济现象

文化经济现象范文1

【关键词】文化缺失; 空间整合; 融合与共生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景观越来越关注。而纵观古今中外的城市景观设计无不反映了人类发展的历史文化积淀,而文化也深刻影响着我们周边的城市景观,它们相辅相成。城市景观,不仅仅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提供功能上的满足,而且也给人们带来精神的享受。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既要满足它的使用功能,同时又要保持它的历史精神和文脉价值,体现它的个性美以及深厚的精神内涵。

一、在城市景观设计的文化构建方面要着重关注几个问题:

1、以人为本,精神家园

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景观从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要以人为核心,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为人服务,并能为人所感知、理解和接受,并具有互动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以人为本是城市景观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反过来,城市景观环境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思想和情感。

城市休闲文化设施作为城市景观的物质载体,是城市景观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从公共场所的文化墙、广告版、艺术壁画、名家名作,到社区休闲娱乐设施、旅游设施、体育设施,再到歌舞剧院、博物馆、公园、广场、画廊、公共图书馆、电影院等等,这些城市休闲文化设施数量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都是衡量城市景观文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2、尊重自然,传承历史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自然是城市建设的本源,与城市相依共生。自然提供给城市最原始的特色风貌和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平衡条件。城市景观建设活动只有尊重自然,修复和重建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的良性的“共生”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人类居住的生存环境,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也孕育了城市的特色与风貌。城市文化底蕴并不仅仅依靠记载在各类历史典籍之中的文字和图画,它更具体的、活灵活现的体现在现存的许多名胜古迹、古建筑、自然遗产等方面。它们都可以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的主题要素,并和周围环境相协调,建成主题景观,融入到现代城市空间之中,成为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和古远记忆,成为城市的精神依托和文化象征,成为城市的永恒标志和不朽佳作。

3、地域精神,传统文脉

城市景观,应该具有其特有的风格及地方特色,要深刻体现该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成为这个城市的耀眼的明信片。因此,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与当地环境的和谐统一,因山势,就水形,景自境出。当然,单单依山傍水而建是远远不够的,在设计中,要将历史文化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的源泉,积极从城市的历史背景和独有的文化脉络中汲取养分。这样,不仅能丰富城市景观设计的素材,促进城市景观设计的蓬勃发展,增强城市景观文化的内涵,而且也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而可以使城市特色得到完美的体现。因此,在城市景观的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深入的研究城市历史脉络,取其精华,还要在城市景观文化中融入现代元素,注入新的生命,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新的形式,使城市景观在创新中得到延续。

4、现代语言,艺术手法

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使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城市景观设计语言。而现代艺术则深入地影响了景观设计的思想,并渗透到思维和设计的各个方面,轻视形式、注重观念的现代艺术,反映到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体现了人们对繁冗生活的厌倦和对单纯理性生活的向往。如现代艺术中的抽象艺术、极少主义、波普艺术、观念主义等,都对城市景观设计起到了巨大的启蒙和推动作用,进而在城市景观设计的思维、设计理念以及表现形式上都产生了不同方面的深远影响。

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我国当前的景观设计与西方国家较成熟的设计相比,仍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一些在往日生活中人们所熟识的城市景观设计风格都在没落, “广场风”、“草坪热”、所谓的“欧洲风格”、“现代风格”,无一幸免,这一切都因为社会历史文化底蕴的缺失。

二、中国景观文化缺失现象

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 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新兴, 而我国有着幅员辽阔的景观资源和悠久的华夏文明。然而受经济利益驱使, 每天在各个城市都在产生大量的人造景观, 而古典园林的园林设计理论受到了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的质疑和挑战。文化缺失现象倍受设计们关注。如何解决文化缺失现象。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文化内涵在景观作品中的重要性, 如何对现代的景观形式语言进行创新研究,已属迫切的需要。这一问题研究和探索的滞后, 导致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呈现可怕的“千城一面” 的现象。另一方面, 在强调文化因素的同时, 不放过创新。避免一些“拿来主义”现象的产生。要准确无误的把我们文化的精髓融入景观之中, 弘扬地域性文化和民族特色, 积极研究历史文化、区域文化的个性化的问题。

三、城市景观中的融合与共生

时展到今天, 景观设计市设计师对形式的探究更趋向于一种更“经济”和“便捷”的拿来主义,普遍缺少对景观设计语言的深层探究。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 全面地建构起现代城市景观的表面繁荣。因此批判与整合的能力有着明显地衰退, 景观设计出现了“缺失”的现象, 景观设计语言也变成了无聊的重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杂而不聚

在我国景观发展的历史中, 由于人口与经济的压力, 曾有段“见缝插针”式建设时期, 许多城市具有传统历史意义的景观建筑受到冲击, 不仅大量绿地被占用, 许多湖泊被填充, 使得城市景观及生态系统都受到影响。城市景观空间缺乏节奏与变化, 区域性的景观特色无法形成。四处的建筑景观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

2、同而不和

近现代的中国, 经济相对落后, 景观对老百姓来说简直是“痴人说梦”。孔子曰: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建筑风格的雷同使得城市景观陷入同而不和的境地。当人们不把建筑视为有独特的艺术门类时, 建筑在城市景观空间中的地位也日趋消解。就会卷入城市变革的旋涡。

3、破而不立

近代中国一直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变革之中。在文化层面上受“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心理影响, 其结果是既没有保留有价值的传统文化, 更没有创造有意义的跨时代的城市空间。

四、城市景观的空间整合

作为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在城市设计中, 整合的作用是创造一种优良的环境, 一种物质环境的设计, 以达到使用功能的效益和效能, 达到精神文化、艺术的表现和物质的、美学的、生态的三方面的要求。

城市景观空间研究的角度来看, 整合主要是指物质空间的整合, 即通过景观空间系统内部要素数量、质量、和结构关系的调整与组织, 来达到景观空间完整地目的。其中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时间维度关系, 这一点影响我们如何把握住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因素。

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 其动态性不容忽视。城市景观是一定时间维度相关的, 城市与时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处于动态演变之中, 城市景观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演化, 在城市中从来不存在的理想状态的“终极景观”。

五、小结

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世界各地, 世界大同的趋势越演越激烈, 文化共享已是必然。我国景观设计中出现文化缺失只是众多挑战中的一种。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 如何将其精髓发扬光大, 只有在发展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将景观空间进行有效的整合, 达到文化和谐、生态和谐。

参考文献

【1】金俊著.理想景观:城市景观空间系统建构与整合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9).

文化经济现象范文2

一、现展中的动画专业培养目标及前景分析

动画是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早期动画作品《大闹天宫》、《七色鹿》,国外作品《老鼠与猫》、《唐老鸭》等,都是按照传统绘画进行逐帧绘制,最终合成。经过多年的技术更新,动画专业也从最原始绘画需求演变为多种知识的融合。现今的动画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动画、电影、电视、创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及理论,能在动画、电影、电视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动画原画、动画创意设计和编导及三维电脑动画创作理论研究方面的专业人才,是动画设计和漫画设计的有机结合,是影视动画专业的深化与延伸。要求学生在动画设计的理论基础上,掌握或了解漫画设计的原则及表现技巧、影视及媒体领域的发展方向、一定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高的审美素养,较强的视觉感受功能里和视觉表现能力;掌握动漫画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并能在实践中融会贯通;掌握动漫画的各种表现语言和表现技巧,有较强的专业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专业的辅助设计和创作。

中国动漫产业巨大的市场被外国动漫产品所占领,原因是国内动漫人才的奇缺。据央视统计,2004年上半年我国有151家电视台播出动画片,保守估计每家电视台平均每天播出20分钟,以20%首播来计算,那么中国动画片的需求量将在13万分钟左右。按中小制作标准,我国动画制作人才需求量近4万人;如果以实际需求量25万分钟来计算,人才需求则将近9万人。

二、何谓3+1教学模式

3+1教学模式,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实用型专业技能人才。而培养实用型专业技能人才必须重视实施实践教学环节。常见的模式有:校内建立专业实验室;赴校外参观考察;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等。而使实习实践环节实施得更具体、更完善,可以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引入3+1教学模式。“3+1教学模式”是针对本科教育提出的一种创新的办学模式,即前三年在校内进行理论学习,第四年赴企业进行实践实习。是以“面向工程、项目驱动、能力培养、全面发展”为教育理念,以面向工程为导向、以项目驱动为手段、以能力培养为关键、以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系列的教学改革。按此教学模式,有利于形成“听中学”、“学中做”和“做中学”有机结合的环境,搭建了“实验班+实验室+实践基地”递进的教学平台。在该教学平台上,形成了“3个紧密结合+全面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与企业要求对接,培养出校企无缝连接的“零适应期”优秀本科生。“3+1教学模式”最早是在德国的高等教育中得以体现,例如慕尼黑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早在40年前,对于汽车、航泊专业都已经实施3+1教学模式。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更应该进行“3+1教学模式”的实践。我区九所独立学院从2002年办学至今,已历十年;而动画专业的创办也只有五所院校开设,且都是近五年开设的。而对动画专业进行“3+1教学模式”实施的,仅有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一所,我院动画专业于2012年9月与广西千年传说动漫影视有限公司进行协作,共同实施该专业的“3+1教学模式”。经过三年的实践,达到了预期效果,使校、企、生三方都受益。

三、实践研究

开展校企合作,实施“3+1教学模式”是一项长期务实的教学工程,合作过程中,需要校企双方要共同探究出一整套适合双方实际状况的教学实施模式。

(一)考察调研。前期需要校企双方互相进行考察、调研比较,学校需要寻找颇具规模、有服务教育意识、回报社会的企业。企业考察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否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二)洽谈合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经过双方考察调研,进行深入合作,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内企业”等模式,开展试点教学工程;由校企利用现有条件,共同制定服务于东盟,适应泛北部湾经济圈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动画人才的教学计划,最后引入第三方(行业专家)进行评估,综合测评教学计划。

(三)“3+1教学模式”的实践实施。经过前期的各项工作,最终开展3+1教学模式的实践实施。

四、教学效果

从开展“3+1教学模式”之处,我们就有一个明确的意识: 3+1教学模式是现各独立学院积极探索及实践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实践、实习环节实施的重要途径;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实践能最终获取实践成果、为学生实习就业创造机会;通过专业实践,能获得教学成果;教学模式的实施结果成为检验高校办学成功的试金石;能提升高校的社会影响力;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实践研究依据;对高校的精品专业建设有良好的推动作用;能提高相应的学科群建设。经过三届动画专业的3+1教学模式的实施,我院于去年获得自治区级、南宁市级的动漫人才培养双示范基地荣誉。有此荣誉,对于动画专业的持续性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文化经济现象范文3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无为而治;老子思想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0084-03

1 老子无为思想的综合性分析

伴随现代社会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在社会中人们思想矛盾日渐明显的同时,人们逐渐重视发展自身道德修养。老子思想作为人类文化发展中重要精神财富,为现代人们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学习资源。现代人们通过对老子哲学研究学习,有效提升了自身道德情操,也为社会法制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而对老子思想展开的现代化学习不仅意味着学习老子思想内涵,更应注重社会现实与老子思想融合,通过对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探究实现老子哲学现代化发展。

1.1 老子思想内涵

老子思想核心内容在于“无为而治”,无为,是对行为内容加以定义。传统意义上无为是指不作为,无所作为,含有贬义色彩,而老子思想中无为,实质是在对不为进行强调,不为即不去作为,是指不以自身思想为依照随意为之。无为是对自身行为进行强调,强调自身思想对行为有效约束力,通过自身意志控制使行为内容顺应自然发展,不随意做出违反自然规律的举动。无为虽是建立于人主观意识之上,但行为内容不完全受主观支配,而是更加注重与自然发展和谐统一,通过顺应自然事物发展规律,进而实现对事物有效引导与控制。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实质是对自然发展规律的遵守,以顺应发展规律的手段进行管制,达到有效治理目的。

从更为广阔意义分析,无为不仅是对人行为方式加以引导,更是对个人精神建设中思想方向有效指引。在思想精神领域,无为着重强调个人心理状态,以平常心态对待任何事物,不因事物好坏影响心境,也不因得到或失去产生悲喜,淡看实际事物价值,注重充盈内心世界。无为实质是强调在个人生活中,不把物质追求作为生活主要内容,而是更加注重对精神层面追求,通过精神充盈健全个人内心,提升自身对事物领悟能力,建立起独特处事方法,丰富自身经验,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1.2 老子思想的现代化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开展对老子思想学习,不仅要认清老子思想内涵,更应注重与社会思想发展实际相结合。社会现实行为中,无为即无所作为,是思想消极的直观表现,是个人精神状态的一种病态形式,病态心理对实际行为产生影响,进而使个体脱离社会群体而单独存在,而这恰违反了社会发展规律,是社会建设进程中一种阻碍形式。对老子思想现实意义开展学习是对消极思想摒弃,对正确思想内容展开学习。结合现实发展意义上的无为是指在社会发展中,注重对个人内心修养,通过隔离外界浮躁,喧嚣状态,建立起独立内心世界,以平和充盈精神状态进行发展,追求个人思想与精神顺应社会正确方向发展。面对社会中现存多方面矛盾,现实意义中无为则是指对社会中思想价值实质的追求,具体表现形式是通过节制自身行为而实现有利于他人进步与促进社会发展,不以个人私利谋求为最终目的,通过实际行动来教育他人,有效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与他人发展。面对社会中现存多重矛盾与冲突,应注重对人心中思想实质进行教育开导,在事物中懂得合理取舍,以自身行为对社会中现存现象进行影响,在随别人教育同时注重思想内容传播,进而有效促进社会精神文明整体进步。在社会中,思想多样性以及欲望追求使得社会中事物实质不为人们所认清,多数人在对事物狂热追求的过程中迷失无法认清事物本质,进而迷失自我。老子思想在现实中传播学习能够有效解决人们精神思想问题,通过对人们自身心灵思想进行指引,使人们从本质上对事物展开认知,在有效分析事物实质与价值基础上做出行动,这是老子思想对现代人们行为的指导意义所在。

2 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现状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为有效保证企业运营并获取效益成为企业建设发展主要目的。为有效保证企业稳固发展,始终以盈利状态不断进步,就要针对企业各部门能力进行提升,在客户维系中注重建立起长期稳定客户合作关系,在产业运营中强调经营细节,通过对交易各部分展开职能细化而进行全面掌握。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有效经营手段固然重要,但有效展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则是企业文化素养。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科学建立起企业文化建设是对企业发展长足进步中更为有效促进手段。

2.1 企业文化定义

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发展历程中,基于长期稳定的企业运营模式下对企业及其员工进行企业整体观念与企业发展观建立,企业文化建设不同于企业运营,不是对企业提出物质要求,而是注重在企业运转中,对组成具体人员进行思想侧面统一,在企业运营中以个体高度自觉性组建起企业稳定文化系统。企业文化建立,实质是对企业精神发展与建设,通过在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之间建立起共同精神素养,来实现对企业工作进一步规范和企业运营传统有效维系。就现代市场中企业建设规模分析,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企业建立伊始形成的固有发展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企业运营体系,在企业体系建立基础上展开更大规模企业发展,以此继续巩固企业运营体系,巩固过程不仅是对企业发展有效促进,也是企业运营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二是企业运营过程中精神文明风貌,这一点无法在企业实际运营中得以展现,但却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支柱,一旦企业整体发展中忽略对企业团体精神风貌建设,企业发展就会失去中心凝聚力,团体力量就会形如一盘散沙,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无法在市场经济中获得长期稳定发展。注重在企业运营中建立稳固文化发展,不仅能够有效维持企业运营,还能通过对企业中精神思想统一建立起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与进步。

2.2 企业建设中文化建设重要性

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有力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现代市场竞争竞争形势日趋激烈,面临同等能力水平上企业竞争,如何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具备高层次文化底蕴与企业精神,而这些都是企业文化的直接表现形式。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是通过在企业中树立建设起集体意识,并以此为基础对企业开展素质水平建设,通过提升企业综合素质水平保证在企业今后发展中能够具备稳定文化素质。企业文化建设是对企业自身发展中建立起企业精神的传承与维护,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向管理人员及员工灌输企业精神,使其在企业运营中逐渐融合到人们内心中,并在个人价值观中得以确立,这样就能有效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稳固性与基础性。不同于企业经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侧重点在于:在经营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员工精神面貌塑造,通过以经营中的良好精神文明面貌来赢取客户关注,以此有效维持企业与客户关系。企业发展中良好精神面貌,是企业活力的直接体现,不论市场竞争形势如何发展,企业运营面貌所吸纳客户量不会因此改变,因此,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是建立稳定客户群体有效保障。

2.3 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发展

伴随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现代企业运营中更加注重趋从国际发展形势,以国际先进企业管理手段对企业进行有效管制。企业发展历程中逐渐注重多元化发展方式,通过将科技进步与信息网络建立科学应用到企业建设中,提高企业业务处理效率。其次,现代企业通过对市场管理手段开展全方位学习,并以此为基础依照企业发展实际作出相应调整并加以利用,企业科学发展方式及运营理念融入,都是企业文化建设范畴,通过企业各部门间共同努力,将企业文化建设有效落实,并为企业运营发展发挥更为重要作用。

在现代市场中,企业之间竞争究其根本是企业综合实力之间竞争。在企业运营竞争中,不仅是对企业业务处理能力考察,也是对企业产品性能测试,通过市场中企业各方面能力对比,评定出企业发展形势,其间,对企业未来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因素便是企业文化建设。科学建设企业文化,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建设与发展,即使现阶段企业发展不尽如人意,但保持对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有效维持企业良好发展态势,以此为基础逐步发展,逐渐建立起企业稳固发展方式,并通过文化建设促进企业业务办理能力和产品性能市场竞争力。现代企业注重对文化建设与发展,实质是在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以此丰富企业发展底蕴,只有企业建立起稳固浑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企业未来发展中切实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有效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综合竞争力与发展动力。

3 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面临问题

现代激烈市场竞争能有效促进企业发展的文化建设,但由于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多方面受到市场发展限制,市场经济发展又无法紧跟世界经济进步趋势,这就导致现阶段我国企业发展中文化建设进程中多方面出现问题。问题出现不仅阻碍企业文化建设,也严重滞后企业经济发展,为企业现代化进步带来诸多困难。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3.1 企业文化建设形式化

在世界经济建设潮流推动下,如今我国众多企业竞相模仿国外企业发展模式,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而形式上跟从不意味着本质上认知,市场经济发展虽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却无法使企业真正领会精神文化建设本质,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背离了文化建设本质,在社会发展影响下,加之以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建设实质不深入了解,造成现代多数企业文化建设只是停留在表象,如在工作日中建立起工作口号,平时加一些员工问题活动等,而这些表层行为无法对员工进行更为深入的企业文化教育,企业文化建设无法切实落实,造成企业文化建设无法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形式化,使得企业文化建设仅停留在表层,无法深入企业文化发展实质,不能够切实反映企业发展中价值取向和管制风格,对企业自身价值取向无法全面认知使得企业长期文化建设无法跟从企业发展实际,甚至与企业发展方向产生背离。企业文化建设一旦无法与企业发展切实相关,就会直接造成企业资源浪费,资源投入却无法达到预期时效,这在企业运营进程中会造成一定程度上阻碍。

就企业文化建设实质分析,企业文化建设是对企业发展实质集中体现,与企业发展紧密相关。在企业文化中表层活动只是表象,不具有实质性意义,只有通过丰富其内涵,才能有效实现表层现象下的实质意义,通过对企业文化建设落实与发展,不仅丰富企业运营实质,也在员工工作得到有效普及,使得企业运营更具时效性意义。现代市场中面临文化建设形式化是文化建设一大弊端,对表层现象进行实质改良是当下亟待解决的企业文化建设问题。

3.2 文化发展不具备兼容性

市场经济全球化发展逐渐带动企业经济进步。在市场经济发展作用下,企业文化建设也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但由于现代企业中多种发展因素制约,使得企业文化建设在经济发展中只片面注重经济发展建设,而忽略企业文化素养提升与塑造。在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背景下,企业着重强调对经济发展水平提升,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确保企业运营发展。而将重心全部投入经济建设,虽然有效提升了企业资产,却使得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被忽视,企业文化建设与经济进步两者之间不均衡发展逐渐降低企业经济增长速率,也为企业发展带来诸多发展中问题,二者不均衡发展严重限制了企业进步发展。

现代企业发展中对于经济增长片面性追求导致企业建设中缺乏兼容性,激烈市场经济竞争虽对企业经济发展提出挑战,但市场经济对企业促进目的是能够实现长期稳定发展,企业经济一时增长并不代表企业经济能力水平,真正能够说明企业经济水平发展是企业长期稳定运营,在此基础上获取稳定经济收益,促进企业建设与进步。这正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兼容性展现。现代企业在发展中过多注重眼前发展态势,没有对企业将来发展做好完备规划,使得企业发展过多看重当下经济效益增长,忽略了文化建设在其中重要性。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中重要软实力,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均衡才能有效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经济增长与发展,因此,解决企业文化发展兼容性问题有效处理方式是切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4 基于无为思想的企业文化建设途径

4.1 增强企业文化超前化建设

现代化企业发展中,无一不在对经济效益进行强调,过分注重经济效益提升使得企业忽略了对文化与精神建设。现代市场中企业发展普遍形式是通过最初经济进步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后,才发觉文化建设对于企业发展重要性,而这使得企业思想建设严重滞后。在企业中,应注重充分发扬老子思想,在对经济进行发展时,注重与企业思想建设和谐统一,以老子思想中无为而治对企业文化进行建设。无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实际意义是指不刻意强调企业中文化建设,过分注重对文化发展只会使企业在文化发展中注重表象,无法对文化建设实质进行理解。因此,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中与老子思想有机融合,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经济建设,还能够有效带动企业文化发展。

老子思想中强调思想意识超前于现实行为,因此,对企业进行文化建设时应注重首先发展文化建设,通过对企业文化建设来奠定发展基础,以精神文化发展为指导展开企业建设,不仅明确企业发展方向,还能对经济建设起到稳固促进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通过对老子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将其思想文化有效融入到企业文化管理中,通过此方式在企业建立之初便确立稳衡企业价值观,以此鞭策企业之后的建设发展,以信念与文化传统作为企业传承内容进行延续并在经济建设中发展,以此方法有效调动企业员工主观能动性,积极发挥企业员工的个人能力,提高工作热情,主动为企业建设贡献力量。

4.2 无为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之根本,是企业从建立到发展中不断增厚的底蕴,对企业发展方向指导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老子思想内涵中包括极为丰富的文化建设思想,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将文化建设与老子思想进行有机融合,能够有效实现企业文化基础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着重加深对老子思想内涵分析,将老子思想中“道”的建立应用于企业实际建设当中,对企业文化建设,应顺应市场中企业发展规律,以现实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有效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老子思想中,道的概念具有一定笼统性,要根据不同适用环境进行相应改变,对于企业发展来讲,盲目学习不能够解决文化建设根本问题,通过对老子无为思想与道的概念进行综合后,对企业文化建设方法进行分析。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应注重顺应市场客观发展规律,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建立起相应文化建设,抓住市场文化建设弱点进行改进,在企业中建立并发展,定会使得企业文化得以快速建设,并有效促进企业经济进步。

4.3 对老子思想辩证开展文化建设

经济发展有效推动企业发展进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仅凭老子思想与建设融合远不能对企业经济发展起到重大推进作用。老子思想中蕴含丰富辩证思想,在对企业文化建设中,注重对辩证思想实际应用,有效解决企业实际经济发展中面临问题。老子辩证思想是通过对事物进行辩证分析,来得出问题实质,进而以有力方式加以解决。在文化建设中,老子思想辩证方法应用还包括对事物矛盾性分析,老子思想中,矛盾现象在事物发展中普遍存在,对矛盾进行辩证分析能够深入了解矛盾实质。在文化建设中,加强对老子思想矛盾分析方法应用,是对辩证思想实际性质应用,通过对企业在市场中面临矛盾进行哲学分析,将问题形式进行有效转化,制订有效解决方案,通过此方法进一步丰富企业运营经验,稳固企业发展基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开展对老子思想辩证方法学习,能够有效实现企业对市场实际问题处理,以老子思想内涵为有效指导,不仅保证问题处理方式哲学性,还能针对问题分析进一步促进企业文化建立。因此,在对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对老子辩证思想学习与应用能够有效实现企业综合能力提升。

4.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职能授权

市场发展需求带动企业运营,而并非每个企业都具有处理每项业务能力,因此在企业文化发展中建立起职能授权机制,能够将企业文化建设任务进行合理分配,在各部门处理业务同时,共同为企业文化建设而努力。企业中详尽部门职能规划也是老子思想“道法自然,善利万物”实际展现。这一思想内容本质是指在依照“道”自然发展规律对待事物,以自然之道处理,定会有利于自然中事物发展,顺应发展趋势才能有效实现管理。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着重对企业部门职能进行合理规划,依照市场与企业发展客观规律进行职能管理,进而在企业发展同时展开文化建设,使企业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紧密相关,形成统一发展体系。就企业发展实际意义上讲,依照老子思想中善利万物观点对企业职能进行有效授权划分,并以此方式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同时促进经济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建设中企业文化发展一大时效性策略。

5 结 论

老子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一大瑰宝,所包含哲学内容值得当今社会研究并学习。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老子思想内涵科学性融入,不仅有效解决企业现实发展所面临诸多问题,也为企业今后文化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当下市场经济发展逐渐使得企业建设偏重与经济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开展对老子思想学习应用,是对企业综合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企业保持高速科学发展的思想原则,强化企业文化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当今市场经济残酷的竞争环境下的护身符,能够使企业不被激烈的商业竞争所淘汰。

参考文献:

[1]周止礼.道家创始人老子的管理思想[M].北京:中国学林出版社,2006.

[2]葛荣晋.道家文化与现代文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曹格军.道家思想在现实经济中战略应用[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文化经济现象范文4

关键词:中国佛教文化;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佛教自东汉永平十年(67年)由西域传入我国之后,并迅速传播。佛教在中国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本土的儒教和道教,在我国的传统思想中占有主导地位。“自唐之后,不独儒者混于佛,佛者亦混于儒”,反映了佛教在中原地区传播中所体现出的独特文化形式。中原地区的佛教寺庙,与中国传统的古典园林在相互渗透和融合中发展着。

寺庙园林一般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包括寺庙内外的园林化环境,也泛指属于和意识崇拜服务的建筑群所附设的园林。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有关于佛教寺庙园林植物的研究。佛教特色植物及寺庙园林植物造景特色研究报道不断增加。

1佛教符号语言的设计应用

佛教文化历经千年文明的洗礼蕴藏深厚的文化内涵佛教符号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此佛教符号备受设计师的推崇建筑符号也不例外然而把传统建筑符号机械的应用到现代佛寺园区设计之中会造成设计作品僵硬缺失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要做到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深层融合必须在设计中对宗教文化有所理解并对宗教建筑符号进行进一步的剖析提炼。

1. 1佛教符号的继承提炼与创新

佛教建筑符号是两千年来不断地变化改造演变而来佛教宗教建筑符号蕴含了极为丰富的宗教文化信息和社会信息,为了反映当下时代精神融合社会文化我们在进行佛教园区艺术设计时首先要学习优秀传统佛教符号并对传统宗教符号进行系统的分析将其富有生命力的佛教文化符号提炼出来用现代的眼光和手段进行改造使其既有传统宗教文化积淀,又能满足时代的要求。

1.2世俗符号的融入辅助

我们必须面对传统佛教建筑符号或多或少受到封建社会腐朽思想影响的事实传统佛寺建筑布局方式及对神灵的崇拜河以直接映射出封建社会的社会阶级面貌。诸多建筑符号、宗教符号都有皇家世袭工匠艺术的影子建筑符号比较繁缉具有一定的封建色彩。如果完全照搬复制传统的佛教建筑符号并不符合佛教的发展趋势需要对传统佛教符号进行一些改造更多地融入新时念。平面布局是传统寺院的典型布局方式加果要顺应“人间佛教”和‘.都市佛教”等新兴佛教理念这种传统布局方式很难在用地紧张的城市得以发展。在台湾、新加坡等地佛教建筑亦逐渐现代化。能反映当下时代精神,结合先进建筑设计理念的佛寺建筑并不是对传统佛教建筑的背叛而是对佛寺园区艺术设计的发展。

1.3符号与意境兼顾

佛教建筑符号的符义是佛教符号的精髓佛教符号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其背后意义的存在人们通过符号对美好事物表达向往之情的原因。我们在对传统宗教建筑符号进行再利用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不要丢掉传统宗教符号的神韵,这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和民族审美的最集中体现同样是中国设计师最值得引以为傲的地方。然而对佛教园区意境的塑造并没有引起急功近利的投资方的注意规代佛教园区建设中意境的缺失已经成为很严重的问题。

2佛教园区建筑符号语义蕙境的完善

佛教园区是一种特殊的宗教精神活动空间通过建筑的物质形态有秩序的表征其佛教文化建筑符号为佛教自身的和文化特质服务背后的逻辑结构是佛教文化对物质空间的构建具有深厚的宗教人文情怀体现出佛教与世俗世界的沟通。现今市场经济背景下进行的佛教园区开发往往具有浓厚的商业目的而商业性质作为佛教空间与世俗空间的交互重叠性质只是佛教文化的延伸属性过于功利的建设目的导致佛教园区最核心的宗教精神与意境塑造本末倒置不被重视忽略宗教与意境的塑造单纯通过建筑符号进行机械的堆砌无法展现佛教文化真髓。

2.1佛教空间的意境塑造

佛教园区在建筑设计、建筑布局、园林设计及园林景观设计上都应当营造出“佛家净地”“ 佛国净土”的意境和气氛赴绝过于“商业化”“符号化”盲目追求气势和规模无法对佛教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构建建筑空间的过程中充分融入佛教思想与教义油此生成的具有特殊意义的佛教空间才能满足其宗教功能需求并给人带来独特的宗教精神体验宗教功能是佛教园区最主要的功能宗教空间的塑造尤为重要。宗教空间的意境塑造要合乎佛教宗教制度,并且根据地域性差别进行具体设计。整体设计要符合佛教寺庙设计的规范具备应有的建筑功能设施在佛像布置等佛教特殊设施布置上应当按照佛教的基本教义进行其位置、排列、大小等因素要相互平衡。建筑风格上要庄严肃穆显示出佛家清净之地的氛围。

2.2园区园林空间的意境塑造

禅宗佛学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佛教园区中园林景观设计亦吸收了大量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元素,除采用亭、楼、桥、廊、水池、假山等建筑符号语言外还融入诸多佛教建筑符号加塔、经幢、佛教情节雕像、佛家圣迹等佛教景观小品通过植被气候变化,匾额楹联、文物古迹及晨钟暮鼓等悠悠禅意来塑造出佛教园区应有的宗教氛围。佛教的教义是脱世离俗的因此佛教僧人不会直面世人佛教寺庙建筑的规划布置上也是曲径通幽,简言之就是“屏俗”但是,现代佛教建筑的可用空间是有限的很难达到传统佛教园区的规模,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要注重传统园区意境设计并探索更符合时代要求的设计理念与手法。

3具有佛教意义的植物引用到园林中来

佛教园林植物不乏具有深刻宗教含义的植物种类。在所记录的22株古树名木中,桑科榕属植物最为丰富。榕树(包括榕属其他种)通常称为毕钵罗树或阿说他树,是佛教文化中重要类群,印度自古以来即视其为神木,用来制造供具,或作为火供时的护摩木;菩提树在四大丛林中被大量使用,它是诸佛成道之树――释迦牟尼佛成道的毕钵罗树或阿说他树。此外,在佛经书籍中提及的22种植物(表1)在四大丛林中有广泛应用,它们占所有植物种类的17%,这些植物多原产于印度,随着佛教的传播一并带到了中国并且广泛种植。

植物运用到园林的景象:

从葱葱郁郁的古树中,人们不仅感受到了岁月的流转给世间万物划上的痕迹,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佛教思想的笼罩下,万物都如此生机勃勃,让人的心灵得到无限启发。

所谓“意境”,意是寄情,境是遇物。情由景生,境由心造,情景交融而产生意境。宗教中的“意”是指六识相对的思虑之意,而“境”是指人的五根及其所对之对象。有学者将古树给人带来意境的传达方式联系到了“触觉”,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诠释了古树给人带来的享受。不仅仅是视觉、嗅觉,这也让我们逐渐开始认识到佛教中的“意”与“境”同园林上的“意境”千丝万缕的联系。

结语:佛教认为人有“五境”,“五境”之外还有一个“法境”,同样佛寺建筑在自然风景的辅助下将建筑符号在功能、布局、数量和质量上进行塑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不仅满足其宗教功能还能达到佛教禅宗意境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郭君洁,魏景沙,刘银华. 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启示[J]. 设计,2014,09:87-88.

[2]颜婷. 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探索[J]. 中外建筑,2014,10:69-71.

[3]夏慧艳,王新. 浅析城市居住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法[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2:154.

[4]陈春玲. 园林景观设计融入地域文化的有效方式[J]. 中国园艺文摘,2014,09:151-152.

[5]马海婷,陈瑶. 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分析与思考[J]. 现代园艺,2014,20:101.

文化经济现象范文5

【关键词】乡土特色文化 景观设计表现 松溉古镇 重庆永川

一、课程教改背景

重庆市永川区松溉古镇是一个保留完好的明清建筑聚落群,独具特色的街景、院落、寺观、祠堂一应俱全,为古镇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乡土文化特色资源。松溉镇政府为了重点发展古镇特色旅游,让外来游客体验这座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对古镇做了一个3至5年的详细策划,以古镇景观保护与利用规划设计引领松溉镇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古镇乡土文化特色的振兴。

二、课程教改目的与意义

1.课程教改目的

将松溉古镇的整体建设纳入到景观设计表现课程之中,是一个全面而实际的项目课题,一方面能提升学生对历史文化名镇的地域性认知,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历史文化名镇的数字化水平。通过手绘表现技法进行巴渝建筑创作,运用中国画、油画、素描、马克笔、彩铅、水彩等综合技法,建立课外写生基地,使学生对传统民居建筑的规划和设计有所了解,有利于特色乡土文化景观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表现制作传统民居建筑特色空间展示系统,创建古镇数字互动网页平台和数字展览馆,将现代科技运用到古镇的表现之中,使游客参与体验古镇的文化特色。

2.课程教改意义

建立在手绘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成果转化的市场运作方式,以文化生态环境保护性建设为主导,提升古镇经济软实力,实现古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愿景目标。

三、课程教改内容

1.松溉古镇乡土特色文化

(1)松溉古镇所处区位

“一品古镇,十里老街,百年风云,千载文脉,万里长江”,这是历史给予松溉古镇的真实写照。松溉古镇濒临长江,距离重庆永川城区约40公里,顺江而下到重庆市区143公里,溯江而上到四川宜宾229公里,因境内有松子山和既水而得名。

(2)松溉古镇人文历史

松既为千年古镇,其始建时间现无法考证,但根据清嘉庆《四川通志》记载:南宋陈鹏飞(子少南,与坡、张子昭被誉为当世注经“三杰”),因为秦桧诬陷遭贬,偕妻在松既设馆教学,死后葬于松既,可知当时此地已有场镇。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设县治于松既。古镇原名为松溉,却被古镇人称之为“松既”。2005年,重庆市政府正式同意将永川市松既镇更名为松溉镇,更名后,其管辖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3)松溉古镇景观构成

松溉古镇的“三清”景观:清幽的环境、清洁的石板路、清新的江风。松溉古镇的“七绝”景观:一是明清建筑,主要是吊脚楼、四合院、穿斗屋;二是祠堂和庙宇,以罗家祠堂、陈家祠堂和清洁寺为代表;三是石板路,蜿蜒曲折近5公里;四是夫子坟,即注经大师陈鹏飞之墓;五是古县衙,又称老官庙;六是陈公堰,系明代水利工程,同时也是优美的自然景观,故称飞龙洞;七是长江温中坝,是重庆长江上游面积最大的中坝。松溉现在的新街子、半边街、观音阁、黄桷树、核桃街以及大阳沟、正街、临江街等老街的石板路和民居大部分还原样地保存下来。2001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松溉镇为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

2.松溉古镇整体建设中的景观设计表现课程实施

松溉镇政府通过文化旅游宣传、文化娱乐活动、旅游设施完善、旅游服务提升、环境综合整治5种方式,来实现松溉古镇旅游业的振兴。结合景观设计表现课程,文化旅游宣传可以分解为平面媒体设计表现和立体媒体设计表现,其中,平面媒体设计表现主要可包括松溉古镇的画册、书籍、宣传册和展板,主要应用手绘表现技法;立体媒体设计表现主要包括松溉古镇的旅游官方网页开发、数字化展览馆和电子书籍,主要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表现技法。当然,可以依据松溉古镇自身特色的实际,将手绘表现技法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表现技法相互综合应用,达成艺术美感、人文历史与生态环境的共鸣,给观赏者清新别致的身心感受。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依据景观设计专业方向,鼓励学生进行专业创作,给镇政府提供可行的方案,进而得以实际实施,必要时可以展开与平面设计、动画设计专业的合作,更加丰富景观设计表现的内涵。

(1)松溉古镇民居建筑

松溉古镇为千年古镇,现存历史建筑面积规模大,原貌保存完好,古街巷众多且形态完整、连续;建筑群落依山傍水,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建筑形态多样、特色鲜明,民居建筑极具川东民居特点。松溉古镇有保留完好的特色民居院落、祠堂、传统街区、宫庙等。绵延起伏的青瓦屋顶、依山傍水的民居院落、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古朴厚重的石板街,营造出亲切自然又具震撼力的建筑环境。

(2)松溉古镇民居院落

松溉古镇具有大量古朴的建筑群体,10多条古街道保存完好,6000米长的青石板路蜿蜒曲折,典雅的明清四合院建筑20多处,雄伟的雕楼,以及权力象征的古县衙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而原住民居悠闲的生活状态更是古镇最大的亮点。松溉古镇的民居院落主要包括陈家大院、团结院、五福朝门。

3.建筑与院落景观设计表现

在景观设计表现中,可以运用中国画水墨技法营造古朴自然的山水民居韵味,展现出历史人文风貌;也可以采用水彩画、马克笔等手绘表现综合技法完成景观作品,突出原真性,让人感受到古镇诗意的游憩氛围;可以通过电脑辅助设计进行数字化建模,采用多媒体空间表现形式来营造,构成人与环境的互动;可以建立古镇风景摄影写生基地,举办摄影大赛,在满足广大摄影爱好者古镇旅游的同时,也为学生户外风景摄影写生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四、松溉古镇项目建设中的景观设计表现

1.总体建设

松溉镇政府在《松溉古镇保护与发展旅游工作情况汇报》中,从4个方面对古镇的现状完善做了建设部署:(1)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旅游氛围;(2)打造古镇旅游新景点,丰富古镇文化内涵;(3)加大旅游产品宣传,提高古镇知名度;(4)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汇报以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点为目标,深挖自身特色资源,坚持“进一步加强古镇宣传推荐力度、进一步加快景区景点建设、进一步加强景区管理服务、进一步落实古镇保护措施”四项方针,合理布局、精心打造,提升古镇建设上档升级。古镇总体环境规划设计、建设为校地长期合作,深化推进景观设计表现课程教改夯实了基础。

2.项目建设景观设计表现

目前,松溉古镇正在对一批古建筑进行抢救、修复,本着尊重历史的态度,对建筑构件进行精细化修复,力求最大程度地还原其历史原貌。随着一批重点文物保护遗址修复工程的完成,松溉古镇正逐渐展示丰富的历史文化魅力。现已经基本竣工的项目有祠堂博物馆、古县衙、陈少南故居陈列馆和新运纺织厂陈列馆。待建项目包括龙舟广场、鹏飞广场等景区景点,不断完善古镇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从而为古镇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旅游景区设施景点系统,给游客创造良好的游憩环境,使景区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古镇景区建设项目为实际的景观设计项目,为景观设计表现课程的重要实践内容,在构思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运用手绘或计算机辅助设计来进行综合技能表现。

五、景观设计表现在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1.景观素描与色彩设计表现

在设计素描与色彩教学课程中,可以结合松溉古镇的特色风景环境进行写生创作,训练学生的实际构图与相关技法的实际应用,也是作为校外考察实训课对课堂理论学习的一种有效检测形式。

2.景观三大构成设计表现

在三大构成教学课程中,利用古镇丰富的点、线、面、体、色彩、雕刻、材质等肌理进行创新,既突出作品造型的新颖性,又传承古镇文化的独特韵味,在空间与肌理表现方面达成有效统一,赋予作品的实际应用性。

3.景观手绘效果图设计技法表现

在手绘效果图技法教学课程中,结合古镇的传统特色空间与色彩,鼓励学生进行手绘效果图创作,培养学生对渝西建筑风格与结构的表现力,并对山地景观设计有一定的尺度感,利用观察与绘图的共同训练,形成对中国传统古镇的环境感知。

4.景观计算机效果图辅助设计表现

在计算机效果图辅助设计课程中,利用综合软件对古镇进行创作建模,构成一个完整的古镇景区三维模拟效果图和多种特色单体景观建筑,可以静态展示,也可以动态演示,以丰富的视觉导示和环境体验效果,呈现古镇整体特色景观。学生可以参与到这个三维模型构建的过程中,通过整体与局部的操作技法训练,提高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形成对传统古镇景观院落的综合认知,进而提高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

5.景观古建筑测绘设计表现

在古建筑测绘设计课程中,鼓励学生对古镇建筑与院落尺度进行综合测绘,进而画出建筑与院落的平面、立面、剖面和实测效果图,通过等比例缩放的形式,表现出建筑与院落的空间结构关系,绘制规范、严谨是该图的实用性特征,进而为学生进行实际古建筑创作提供相应的尺度数字依据。

6.景观方案设计表现

在景观方案设计表现课程中,可以将手绘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法表现进行综合运用,在功能合理、方案可行的基础上,形成较好的艺术审美效果,尽可能地得到地方政府的认可,并使设计表现方案得以实际应用,达成教学与科研成果转化,达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实意义。

结语

景观设计表现课程教改是针对景观课程教学开展的,通过乡土特色文化实践项目来推动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专业实操历练。它旨在让教学紧跟社会实际需求,助推教师项目运作技能与景观设计专业前沿接轨,以乡土特色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为前提,助推教师项目运作技能与景观设计专业前沿接轨,指导学生完成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在此基础上,让教学紧跟社会实际需求,为学生在景观设计专业实践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奠定更多的就业发展空间。

(注:作为校企合作教改课题,本文得到重庆市永川区松溉镇人民政府相关文字资料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文化经济现象范文6

经济学中提到: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经济、宗教关系都是受其支配。宗族关系也是生产关系的一种,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徽州文化的方方面面。正是由于避难的人们多为整族迁来,屯聚成村,因此宗族观念很强烈,籍贯的归属对每一个徽州人都很重要。即使不是在徽州出生也不忘原籍在徽州。朱熹生在福建,而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徽州人都认为他祖籍徽州歙县;寓居他乡几十年,写自传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安徽徽州人”。宗族制度的重要在徽州宗祠的修建中也可见一斑。徽州各个宗族对祠堂的修建都很重视。宗祠是徽州最高大、最辉煌的建筑,也是各个村落的心理中心。用于祭祖、商议大事、也做娱乐活动等,呈坎的罗东舒祠更是以大而精闻名。

随之而来的是中原的文化,也把风水等观念带人了徽州以及中原地区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这些来自中原的观念不断地同化着这里的原著居民――山岳人,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原人也慢慢被同化,最终两者合二为一,成为徽州人,徽州的文化也就此产生。徽州的古村落都是按照风水在布局的,不仅村落的整体布局如此,民居中也有很多体现风水的细节,比如呈坎村中的“泰山石敢当”“辟邪镜”“内八字的聚财墙”等等。在潜口我们也看到了民居的宅门斜开,以斜辟邪的说法等等都有所体现。

中原人的人迁带来了文风鼎盛的徽州,徽州人坚信读书是天下第一等要事,“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徽州的男孩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往异地求学或经商。考中功名,继而入朝为官,被徽州人认为是成才的重要途径。在屯溪老街的三雕店铺做访谈的时候,很多都是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景象。还有三种出现的频率也非常的高,包括在西园的砖雕上也有见到,就是姜太公垂钓,文王访贤,三顾茅庐的故事,很显然在徽州人们的心目中为朝廷做事、为社稷出力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也是光大门楣的很好的途径。

也正是因为这样,商是儒商,医是儒医。徽州地区人多地少,人民生活较为贫困,而因为得天独厚,盛产木材、茶叶等,再加上临近地区为浙江、江苏等商品经济发达地区,为徽商的崛起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徽商的活动范围基本遍及全国,所谓“无徽不成镇”也就是说徽商无所不至,为很多城镇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徽州商帮大异于其他商帮的重要特色是“贾而好儒”,徽商的文化素质一般较高,信奉“读书好经商好,效好便好”,文化素质的提高给徽商的经商活动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把古代文化中的谋略等化为经商的有力经验,使徽商在中国的商业舞台上独领好几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