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和新媒体的异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媒体和新媒体的异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媒体和新媒体的异同

自媒体和新媒体的异同范文1

第一,激发兴趣,活跃课堂。

媒体教学手段的新颖性、多样性、生动性、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上历史课也如此,一段声形并茂的历史画面很容易引起学生历史的欲望。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本来看不见的历史时间变成看得见的东西,本来看不清的历史空间变成看得清的东西,从而有效地缩短时空差距,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时空表象和时空概念,形象地再现历史情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容量增多,省时省力。

历史知识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历史学科有着比其它学科更多的图片、图像等文献资料,中学历史课本中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仅是众多历史事件的一部分,另外,课本中有一些历史事件只用几句话或几个字一带而过,而这些历史事件又需要被学生了解的。此时若利用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中收集到的音像资料、教育软件等,就可以弥补课本的不足,进而丰富课堂容量,增加课堂教学密度,使学生在丰富的声像结合中扩充了自己的视野,而且教师用于板书和讲授的时间也可大大减少,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自悟、自问、自查。这样,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第三,解决难点,培养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历史课中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变成图文并茂、栩栩如生的界面,这样动静结合,声像结合,有助于突破、解决知识的难点,强化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演示,诱发学生去思考问题和强化记忆,诱导他们去寻找并发现错误所在,最终获取正确的结论。这样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媒体和新媒体的异同范文2

关键词:同志社群;门户网站;编辑;文化互动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6-2-0014-04

一 、研究动机与脉络

同志者,自古以来皆有见之。在文化研究中,同志社群因为具有独特的游离于主流文化的特征,被定义为“亚文化群体”,他们的恋爱、婚姻并不建立在以“生殖”为目的的基础之上,同时在日常中拥有独特的行为规范和方式。[1]根据民间数据推测,中国目前拥有同志约7000万左右,其中包括女同志(Lesbian)、男同志(Gay)、双性恋(Bisexual)及跨性别人群(Transgender),他们合称为LGBT群体。

在以传统媒介为主的时代,亚文化本身的内容以及群体内部信息的传播都不是通过大众传播的形式,而是以非正规的渠道进行小范围的传播。[2]时至今日,与同志相关的新闻及其所建构的亚文化圈已不再是新鲜的话题,不少同性恋者的身份趋于明朗。尽管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及公众表现出对同性恋者的默许、接纳与包容,但对同志社群的误解、偏见不在少数,他们为争取拥有平等权利所作出的努力并未公平地在大众传播媒体中得以呈现。综观媒体的新闻生产,亚文化群体往往容易被贴上“反叛”“反常”的标签,不少编辑仍然乐于通过耸人听闻的标题、夸张的图片以及种种极端的符号表现同志的负面形象,以此突出同志群体与“正常人”的差异。另外,中国大陆从未出版过专门为同志社群服务的报纸、杂志或者其他刊物,与同志相关的新闻、报道策划往往只依托“艾滋病日”“同志游行”等热点时刻出现在各种媒体中。在“被妖魔化”与“缺乏发声渠道”的双重压力下,相对自由开放的网络媒体成为同志社群展示自我、沟通信息、维系认同的出口,同志社群通过浏览网页、开设社交账户等方式传递同志文化。

因而,一个具有15年历史的同志门户网站――淡蓝网,成为本文研究的对象。淡蓝网是目前中国大陆地区流量最高、最具影响力的男性同志网站,自2000年成立至今,与搜狐、新浪等综合性门户网站一样,已经囊括新闻资讯、交友、杂志、博客、视频、广播各类分栏,截至2013年底,旗下产品共有注册会员500万人,服务人群累计超过1.8亿人次,是绝大部分男性同志搜寻同志信息、获取相关资讯的主要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社交媒体及各类新闻APP迅猛的发展势头严重冲击了门户网站,但这种已被视为传统的“一对多”传播渠道和以传播资讯为主的媒体类型,仍然能够更广泛、便捷地满足大多数受众对于新闻、信息的通用需求。

二、文献综述

传播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各种类型的信息获取方式都为同志群体分享信息、建立联系提供了支持。我国网络同性恋群体规模逐渐扩大,各类同志网站注册会员数平均从几万到十几万,他们同时也活跃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中。将同性恋网站提供的服务功能与《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一般网民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进行比较,同性恋网站的交友功能异常突出,其余如获取信息、网络聊天室等服务的开展比例也比较高,其他如电子政务、网上预订、网上教育、网上招聘等服务则提供甚少。[3]

与一般门户网站不同,淡蓝网是专门为同志社群创建的门户网站,拥有固定、狭窄的受众群体,在网络传播中编辑对内容、栏目的处理承载更高的要求。编辑职能不再仅仅局限于对某篇稿件或某个主题新闻的策划,还包括对信息的筛选和重组,使纷纭复杂的信息相互联系、产生意义并为受众创建特定的话语空间。[4]

另外,一部分现有的研究成果认为,即使在相对开放的互联网空间,亚文化群体的话语现状总体上也趋向于沉默。[2]主流网络媒体并不会以明显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方式给予同志社群较为宽松的话语环境或者积极地为他们塑造正面的形象。互联网媒体始终试图通过主流文化的范式去影响、同化并收编这些亚文化群体,这深刻地体现在对新闻议题的选择和编辑处理过程中。

在对互联网媒体与亚文化群体影响互动的研究中,对门户网站或其他新闻平台的质疑引发了一些研究者对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高度评价。耿延庭在《微博群体传播对同性恋文化社会认同的影响》中提到,微博中“把关人”的隐退,使得一直处在弱势地位的同性恋群体,找到能为自己代言的媒体平台。[1]从更广泛的网络传播以及与亚文化群体、主流文化互动的视角考察,这样的结论有些以偏概全。社交媒体成为同性恋群体重要的话语渠道,每一个个体的话语都能够不经“加工”地呈现于媒体之上,但正因为信息“把关者”的角色弱化,来自个体的声音往往容易被淹没在海量的信息流之中,同志社群在与其他群体进行文化互动、表达其特殊身份时影响力被削弱。

因此,本文通过对男性同志门户网站――淡蓝网编辑特征的分析,从网页图片运用、新闻选择、主题策划、突出议题及其他各类板块入手,分析同志门户网站与综合类网站在编辑上的异同;通过对其编辑符码的分析,理解同志网站在服务亚文化同志群体中显示出的文化特征,以及在此类编辑理念及行为的指导下,网站如何代表同志群体表达与主流文化抗争、妥协、沟通的姿态,同时起到维系同志情感、增强同志身份认同的作用。

(三)新闻专题策划与同志群体榜样的建构

作为专业的门户网站,淡蓝网对同志信息的关注相比其他综合类门户更为全面。这些不一定能够成为主流网站关注焦点的新闻,经过编辑整合,成为淡蓝网的独特策划。以正在发生的新闻为由头的策划,集合了事件的背景、相关知识以及所有可以产生附加意义的活动、资讯、服务,打破了对“同志新闻故事”报道的局限,表达编辑独特的新闻视角。门户网站与社交媒体不同之处在于,它可以通过信息把关的行为掌握并维持相对稳定的话语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表现出的文化特征和凝聚力持续为同志社群自身维持“话语权”和寻求“社会认同”提供动力。

淡蓝网的新闻策划主要包括定期推出对知名同志的人物访谈,或者通过线上主题策划的带动力开展线下相关社会活动,在网络空间与真实社会空间中为同志人群提供沟通机会,其编辑理念中对亚文化群体的服务意识和维系编者―读者关系的行动正体现于此。传统门户网站打造的是新闻报道的平台,但淡蓝网对互动与用户融入淡蓝社区的关注,则是试图打造同志人流沟通的平台,“Blued”“BF99”等交友软件的推广为更广泛的同志人群提供服务,打造“视界”“公益”等五花八门的栏目,并于各类社会组织与企业合作举办活动,以期改善中国同性恋者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让他们便捷地找到朋友和爱情,获取新鲜的生活资讯和消费推荐,参与并感受同志权益的发展与进步。

除此之外,淡蓝网在新闻策划中较常关注的主题是生理卫生与健康服务,此类策划惯于依托同志圈子中某些知名人士,如专栏作家、防艾人士、专家学者或者影视明星的新闻故事展开,通过塑造积极正面的“社会榜样”引导同志人群关注相关健康知识,以确立并提高知名同性恋者正面社会地位,肯定他们所做出的社会贡献,从而提升同志人群的群体认同和自尊感。此类策划报道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淡蓝网显著的版块中,这种文化表达的方式与淡蓝的整体风格和编辑理念基本达成一致,不是采取“抵抗”式交流,而是建立在理解同志人群,并主动将同志群体放置在广阔社会背景中,在平等的对话中树立起同志的形象,改变同志的妖魔化角色。从这个视角看去,淡蓝门户网站仍然拥有其自身筑起的文化壁垒,它是封闭的,但却是渴望开放与对话的。

四、结论与后续讨论

淡蓝网作为一个服务于同志社群的网络门户网站,其议题设置、整体风格、栏目策划等许多内容,都呈现出区别于传统网络门户网站的特点。网站编辑从幕后走向前台,面对具有特殊信息需求与文化需求的受众群体,他们重新设计自己的产品,积极为同志社群构建健康、高雅、知识化的网络生态圈,在提供新闻资讯的同时凸显亚文化门户网站的服务和维系群体认同的职能。淡蓝网在构建稳定的同志文化圈子的过程中,一方面注重维护同志群体内部的自我认同,另一方面也不断尝试与外部文化的接洽。然而,同志亚文化群体所拥有的独特文化形态,始终在与主流文化沟通的过程中表现出或多或少的背离。在面临文化冲突并缺乏发声渠道的境地中,同志社群整体表现出对自身利益的高度敏感、对负面社会评价的敌对、抵触正常的社会交往以及回避必要的健康知识,这些不仅仅值得同志门户网站关注,也是其他网络媒体、传统媒体或者主流媒体在传播同志新闻、同志文化时不可回避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耿延庭.微博群体传播对同性恋文化社会认同的影响[J].青年记者,2014(14).

[2]伍美欢.网络环境下亚文化群体的话语现状[J].新闻世界,2012(11).

[3]林可,高燕宁,陈远方.中国同性恋网站服务功能与男男性接触者健康教育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8(3).

[4]蔡雯.商业网站让我们重新审视“新闻”――由世博会网络新闻专题谈起[J].新闻记者,2010(8).

自媒体和新媒体的异同范文3

【关键词】新旧媒体融合;主持风格;电视互联网节目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260-01

一、新旧媒体时代主持人风格的异同

1958年我国组建第一家电视台,当时称之为“北京电视台”,后改名为“中央电视台”,至今已有59年的历史。随着第一家电视台的兴建,电视节目主持人也随之进入受众的视野。以往电视台的主持人、播音员被称为“”,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无线信号的衍生,这一称呼逐渐消失,现在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更多的是作为一档节目的主线,起着控场、调节作用。

在新媒体与互联网欠发达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端庄大气,更多的是为节目本身的要求而服务,例如当时家喻户晓的《正大综艺》节目。作为首档综艺类节目,主持人的风格要求稳重,主持模式相对单一,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不高,主要负责环节的梳理与串场,但对于主持人的音质和语言功底要求较高。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非科班出身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主持人撒贝宁最为突出。虽然他随后也主持了一些综艺娱乐类节目,但作为一档成功的法制类节目主持人,他给受众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

21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电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去年最受关注的是由爱奇艺打造的“说话达人秀”节目。该节目由马东主持,并邀请蔡康永、金星、高晓松担任导师,旨在探寻华人华语世界中观点独特、口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其主持风格活跃,许多话题内容也是传统媒体主持人不敢直言面对的。多元的主持风格、大胆的话题,促使节目异常火爆,当主持人去掉了传统媒体固有的枷锁时,就会变得更加娱乐化。

二、新媒体时代节目主持人的风格演变

在新媒体时代,随着VR等数字技术的不但完善,移动终端不断增速,受众不再受地域、时间、场地的限制,可以通^自身携带的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观看节目。

如今,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娱乐消遣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减压方式之一。娱乐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加上网络直播的出现,全民娱乐已经成为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浪潮。

那么,传统电视节目主持人与网络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也不能一成不变,他们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化,由单一型节目主持人向综合型节目主持人演变,语言风格逐步转向娱乐、轻松、欢快、幽默。

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度的限制,节目主持人的风格亦如此。内地受文化、政治、历史以及意识形态的影响,浮躁、轻浮的主持风格理应规避。在顺应时代潮流的前提下,不断学习,只有这样才可以追上时代的步伐。

三、新媒体时代节目主持人素养的培养

对于现在国内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高校而言,在培养水平上参差不齐,在培养方案上依然拘泥于传统媒体的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主持风格与技巧、灵活程度上无法适应一线新媒体节目的要求,从而使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产生严重的挫败感,对于他们的心理与就业造成潜在危机。因此,高校在专业培养层面应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首先,在实习方面,应努力挖掘新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新媒体实习工作,甚至应鼓励学生自己利用新媒体资源创办栏目,调动产学一体化,从而促进就业。其次,在师资方面,培养单位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整合。目前,很多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在实践上有所欠缺,虽理论功底深厚,但播音与主持专业是以实践为主的专业,实践在未来的工作中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呼吁高校聘请有一线主持经验的主持人作为专业指导教师,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与支持。

四、结语

节目主持人只有适应发展规律,在传统媒体主持风格的基础下,发挥自身固有的优势与魅力,以沉着冷静、幽默为宗旨,以机智、敏锐所见长,利用自身多才多艺的本领来征服受众,才不会被时代埋没,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超.综艺娱乐节目的主持格局之功能解析[J].现代交际,2015(03)

[2]强海峰,张超.中美高校广播电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6(12).

作者简介:

自媒体和新媒体的异同范文4

一、注意改进地理板书设计

(一)板书设计要保持当堂教学内容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克服知识的失真和遗漏

地理教师在设计板书时,要遵循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不能为了形式上的美观、色彩,而使教学内容失真,或者遗漏某些知识要点。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板书形式,并使其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体现板书设计的价值和意义,真正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倘若板书设计只重形式而忽略内容,将会弄巧成拙,反而使板书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影响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知识获取。这是千万要注意的。

(二)注意处理好板书书写与讲解的关系,克服板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什么阶段配合出现呢?有时教师可以边讲边写;有时可以先写板书,然后师生一起分析;还有的时候是教师先分析、归纳,然后再板书,具体采用哪种形式,需要教师视教学的需要而定。但千万注意尽量不要在教学过程中因讲解而忘记板书,然后再去补写。因过多板书而影响讲解时间的现象应该避免,换句话说,就是要坚决克服板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处理好板书设计与运用的关系,灵活处理板书计划与课堂进度

板书设计是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而事先设计的,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进而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有时板面不够写,有时来不及书写等,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必要的试写,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和调整,但必须讲究板书的完整性。

二、优化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

(一)结合多媒体来教学,优化教学手段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来教学并进行优化组合。比如,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播放视频和幻灯片,或者利用地理教学模型来进行模拟教学等方式来吸引学生,将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课堂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多提问、敢提问,不要怕出错,不要怕被嘲笑,也要针对学习比较优秀的、学习能力一般的、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分类进行不同的知识的传授。同时大力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适时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二)多用比较法进行教学

地理课所涉及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复杂多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多运用比较法。一是善于使用类比。也就是把同一类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比较,就是以学生已学过的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为基础,与新讲的地理知识进行比较,以引导学生发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个性或共性。二是善于使用自比。就是对同一地理事物和现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因为这种比较是从时间跨度上进行的纵向比较,所以也称纵比。通过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自我比较,可以揭示其历史发展阶段中的各个异同点,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现在和过去,探索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规律,并分析研究其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三是多使用专题比较。就是对一个单元、几个国家或几个地区的某一自然要素或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对某一地理知识形成完整的概念,便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且能够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四是使用综合比较。就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区有关的地理要素作系统比较和全面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通过比较,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理要素有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运用比较法还要注意一些问题。如在运用比较法时,教师应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如被比较的内容应该是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切不可把无任何共性的两种或多种事物和现象随意加以比较,否则,将适得其反;如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选择与运用各种比较的方法。同时,要引导学生大胆进行尝试,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使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渐学会运用这种方法。

(三)多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图来进行学习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进行训练,并把这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之一。我们知道,从文字到地图,在图中先知道到文中所涉及的相应的地理事物的范围、高低、形状、交通、方位等等,能形成学校依靠文本读图的初步能力。然后可以训练学生将地图与课文相互转化的能力。最后再实现从地图到文本的转换,使学生能够将自己所看到的地图中所包含的信息,用简洁明确的语言进行概括和总结,这样既便于学生记忆,也能够加强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能力。

(四)引入鲜活乡土案例,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自媒体和新媒体的异同范文5

关键词:初中美术;多媒体;教学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能及时、直观、生动地把各种图、文、声、像等信息展示在学生眼前,不仅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而且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发挥了很大的优势。笔者总结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优势有以下几方面:

一、欣赏活动──拉近距离,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美术欣赏是我们认识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与实用思想的影响,人们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忽视对于审美意识及鉴赏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课本中的欣赏部分大多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或是即使上也只是就画(作品)论画作蜻蜓点水式的涉猎,以至初中同学不知徐悲鸿为何人,甚至不了解《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哪国作品。这里固然有个别学校条件较差,无法提供完成欣赏任务所必需的设施及资料的原因,而更主要的恐怕还是观念的问题。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则从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鉴赏美的能力的高度去认识美术欣赏的意义,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进行欣赏活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在课堂中打破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驰骋于古今中外,快速获取美术教学资源,让教师和学生在美的知识长河中徜徉。如二十世纪的外国,这一时期被美术评论家称为“精品与垃圾并存的年代”,其作品的艺术形式与以前的艺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首先我在导入部分出示了两幅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让同学比较其异同。一幅是委拉斯开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一幅是毕加索的《亚维农少女》,这两幅画引起了同学们的议论,他们都认为《教皇英诺森十世》逼真,而《亚维农少女》同学们看到的似乎只有一些块面分割,画面重叠、交错。同学们觉得很奇怪,在这一课题的欣赏中笔者没有采用传统的一画一议的方式,而是让同学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世界局势的分析中得出二十世纪绘画可能会出现的状况。这五十年,世界经历了巨大的动荡与冲击,也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变革,我通过多媒体向同学展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风云图,并说明了这些环境不可避免地对敏感而脆弱的艺术家造成的影响,并出示了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让学生用心灵去体验这份发自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冲击。在介绍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我将背景音乐设定为飞机的轰鸣,炸弹的呼啸,战马的嘶叫,并将画面不断由近及远,快速切换,从而造成视觉与听觉上的强大冲击。而在欣赏珂勒惠友的《面包》时,背景音乐则换成了中国二胡名曲《江河水》,这样的欣赏无需太多的表白,同样给学生以心灵的强烈震撼,以至于下课时他们还坐在座位上久久地沉默着不愿离去。

二、技能传授──直接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技能传授被人们称为技术活动的学习,为此笔者在技能传授中力求“授之以渔”,如学习《漫画头像》一课(初中美术第二册)时,我利用投影媒体辅助教学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首先在明胶片上画出所需表现的物像的明暗关系,有意识地强化边线及黑白灰的关系,排线也较稀疏,在教学演示过程中,我将画好的投影片投放在钉有白纸的画板上,让同学们看这一步重点刻画的对象以及表现程度。接下来直接在上面画淡彩。第三步我充分利用投影媒体的优势,先关掉投影,让同学看色彩效果,得出结论一:这些色彩似乎只是一些颜色的组合,物像结构比较松散,再打开投影仪,得出结论二:物像结构清晰,色彩明确地表现了物体的色彩倾向,进而通过思考得出结论三:铅笔淡彩是将明暗与色彩巧妙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艺术表现方法,在画面上,形是画的骨骼,色彩是画的身血肉,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一结论是学生在观察比较过程中自己得出的,这一恍然中的“大悟”似乎胜过千言万语,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尝试创作──开阔思维,体验感情心灵的自由

我认为,没有创作活动的介入,美术教学活动是不全面的、不合理的,而要让同学进行创作,首先要揭开“创作活动”的神秘面纱。如我在上《文学插图创作》一课(初中美术第六册)时,设置了以下的教学程序:

1.精心设计导入部分,让学生获得直观印象

我在导入部分以创作柳宗元的《江雪》插图为例,具体方法如下:

(1)出示古诗,让同学齐读。

(2)请同学分析诗的内容,留意诗中描写的对象(山、径、舟、翁、江)并逐一闪动指示。

(3)请同学闭目想象画面中对象的位置。

(4)用滚轴形式出示范作《江雪图》。

此时说明,这便是根据诗意创作的插图,自然进入新课。

2.授课部分要言不烦,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接下来的知识点拨让同学通过自学了解插图的定义,卓别林扮演的流浪汉形象有曲线运动,东郭先生的插图出示引起了同学的探求欲望,这说明了插图的重要作用,而对于插图创作方法这只球我则一脚踢给了同学,让他们通过回忆《江雪图》的创作过程整理出创作的步骤,很快,一读二思三构图四描绘被同学较为完整地表述出来,哦,原来这就是插图,它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神秘大佛”。

3.佳作赏析,体验插图艺术美感

在这一程序中,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的优势,成功地营造了“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氛围:由上而下出示插图,而与之相配的诗句则从左右两边移出,而朱自清笔下的春雨图也在优美的配乐朗诵中被演绎得绘声绘色,使人仿佛置身于细雨迷蒙的江南水乡。

参考文献:

自媒体和新媒体的异同范文6

一、视频网站分类一窥

目前,视频网站的种类众多,数量庞大。关于视频网站的分类有许多种,笔者从视频网站使用或者传受关系上将所有类型划分为视频分享和视频点播(网络电视)两大类;从建设主体区别,则分为门户网站、媒体机构、商业机构三类,并遴选出各国较有代表性的网站。

二、中外视频网站上电视新闻传播形态比较

传播形态主要涉及技术体现(直播、点播、分享、单向、互动),传播特征(界面友好度、基调选择)和传播内容构成3个层面。下面就门户网站、媒体机构和商业(民营)机构的电视新闻传播形态作比较分析。

(一)门户网站的电视新闻传播

对于国内较熟悉的门户网站,腾讯、搜狐、新浪堪称各领。这3家门户网站于2005年前后各自展开了视频服务,一开始,他们走的是网络电视的路子,其理念是“利用网络来看电视”,主要整合电视台的一些节目,以转播和直播为主。后来,随着博客、播客的大行其道,来自民间的音频视频力量迅速崛起并得到重视,门户网站遂纷纷开辟个人播客空间,给UGC(原创内容)提供了一个上传、播出的公共平台,然后网站本身对大量内容再经过整合与处理,这种模式目前与大部分视频分享网站有类似的界面呈现。

国外的一些大型门户网站,如雅虎、MSN、Myspace等,也纷纷涉足视频传播领域。MSN的视频服务分为娱乐、电影、电视和音乐4个主要频道;雅虎(video.yahoo.com/)的视频节目有每日热点、新闻、音乐、电影电视、体育、科技等频道。日本的nifty(video.nifty.com/)、土耳其的mynet(mynet.com/)等知名的门户网站,也都提供视频新闻点播。

我们比较国内外门户网站上对电视新闻传播应用的异同,发现:

1.传播内容构成不同

尽管各有大量的用户原创、上传的视频新闻,但门户网站的新闻传播目前还是以专业机构为主体。在国内,门户网站与电视台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后即可开展对其转播的业务。网站上的电视新闻一部分就是对电视台内容的转播,另一部分是对电视台提供节目的选择、处理以供点播。

在国外,门户网站对内容的整合与传播,一般是由网站自己来承担,门户网站并非简单成为其播出平台。门户网站的做法一般是将电视台内容“碎片化”,分门别类将其置入自己的频道和栏目,主要以点播为主。

另外,国外的门户网站有自行采编电视新闻的权利,如yahoo的新闻版块绝大部分来自自采新闻;国内由于政策局限,在新闻采制上对网站还没有完全放开。

2.技术表现不同

在国外的门户网站上,看新闻直播的情形比较少;而在国内,门户网站所能提供的独播和直播类节目日益增多,在版权问题和政策层面上也得到了更多的支持。③所以,网民逐渐利用门户网站优秀的平台和服务来看电视新闻已经成为普遍的应用,北京奥运会传播则是一个绝佳的案例。

3.传播特征各有优劣

尽管拥有来自综合性网站、忠实用户、社会影响力等诸多方面的有利因素,但门户带来的巨大流量能否有效转化为对电视新闻板块的倾注,这才是关键所在。国外的门户网站上尽管设有新闻栏目,但其更侧重娱乐和影视剧领域的开发,因为电视新闻传播一般由媒体机构网站所承担,门户网站的竞争力欠缺,所以反映在视频内容上,电视新闻数量较少,使用率不高,而生活化、轻快、短小的视频较受欢迎。

国内门户网站逐渐呈现向媒体转型的趋势,其强调对新闻、信息的传播逐渐成为媒体道义的体现,在视频内容的选择上,同样也体现出了这一趋势。无论是搜狐、新浪还是雅虎,新闻这一标签出现的概率和检索易得性都很高。可以说,电视新闻在门户网站上得到比其他网站更多的重视。因而,用户接触新闻类视频的概率要高于其他的视频网站,这一点可以说是国内独有的情形。

(二)媒体网站的电视新闻传播

在对国内外媒体机构所设立的视频网站进行考察的时候,笔者发现这一领域存在较多的差异,既有设计理念,也有传播方式上的。

在国内,央视国际网站的视频传播初具规模,但视频传播还未能突破带宽、网速等瓶颈,播放效果尚不理想。一些有名的新闻栏目诸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尽管在网站上将过往节目列出,但播放速率实在不如人意,更别说收看同步直播的《新闻连播》了(笔者用教育网做的测试);东方宽屏主要整合了SMG旗下几家电视台的节目,其“新闻立台”理念在网站也得到一定体现,“资讯”板块可以一览当天财经、时尚、体育、社会等要闻,但流量太小,不足以形成气势与影响;金鹰网是湖南广电集团和湖南卫视强力打造的统一官方网站、独家门户网站和主流商业网站④,以娱乐立台的湖南卫视在其官方网站上自然也延续娱乐风格,新闻节目并未受到过多重视。

在国外,美国有58家电视台提供新闻视频广播,34家电视台提供流媒体视频点播服务。以美国国内著名的FeedRoom新闻视频网站(feedroom.com)为例,它是由NBC等集资建立的基于宽带网络的流媒体新闻服务网站,全天24小时提供新闻视频的在线点播服务,用户可以点播几乎所有来自NBC和Tribune等地方电视台的最新新闻以及路透社和美联社等提供的国际新闻⑤;英国BBC网站也因其颇扬传统的新闻视频服务,成为英国访问量最大的视频网站。日本的NHK官方网站(nhk.or.jp/)上可以点播当天及前一天的新闻,还有本台的国际新闻;澳大利亚悉尼晨报的官方网站(media.smh.com.au/)可以收看澳洲主要电视台的电视新闻,总体比较中外媒体网站,发现:

1.国外媒体网站电视新闻传播更专业,访问量普遍大 美国人几乎是把媒体网站当作门户网站使用的,比如CNN、ABC等几家大电视网的官方网站都凝聚了超高人气。而一旦有大事发生,人们更是锁定网站的电视新闻实时报道,这已经成为默契。国内从媒体官方网站上收看电视新闻或电视节目并没有形成定势,甚至可以说这种习惯还远远没有培育。

2.国内外媒体网站使用技术有别

在NHK、ABC的网站观看电视新闻的时候,会另外弹出一个较大的窗口,这个窗口的设计酷似电视机,左侧或右侧是其节目单,可供选择与点播,主播窗口黑色嵌套,最为突出。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给人一种看电视的延伸感同时又有新奇感,而且资源的链接也相当丰富,基本上可以涵盖国内国际重要领域的时事,将网络的优势与电视优势结合得比较好;而国内的设计基本上是传统的网页布局。

3.国内媒体网站依赖性强,国外超越性强

国内媒体网站的建设,现在还使人感觉主要是作为媒体的一个附庸,这从主要内容均来源于自办节目即可看出。而且多以栏目的整体包装形态出现,很少做二次处理。所以媒体网站的依赖性较强,基本上被遮蔽在媒体本身之下。

国外的媒体网站则善于博采众长,注意让受众获得与电视台不同的传播,这就形成了一种内在的超越性,从而获得独立的生存价值。

(三)商业机构网站的电视新闻传播

一般而言,电视新闻较少得到以商业为目的的视频分享网站的青睐。以国内的几家视频网站为例,优酷网和六间房甚至没有专门的新闻频道,一些新闻类栏目被包括在社会标签内;激动网则囊括了众多优秀的华文电视台,包括翡翠台、凤凰台的新闻节目。

国外的情形也大抵如此。Youtube、Metacafe,以及日本的视频分享网站等也主要偏重趣味性、娱乐性,对具备新闻特质的片段,编辑并不太重视;倒是BBC的iplayer因为有先天的媒体背景,因而人们对于电视新闻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澳大利亚的Rootv作为一个优质的播放平台,将新闻栏目放在第一位,并且二级菜单更为详细,世界的、美国的、英国的、本国的新闻都可以随时点看。

三、视频网站上电视新闻传播的创新策略探讨

通过以上3类网站中电视新闻传播状况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视频网站的电视新闻传播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根据英国、德国等国家的有关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受众对互联网的利用与需求态度,实际上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发生着变化,而这变化中有两个很值得注意的趋势:

一是利用互联网人群的年龄层逐步升高,由互联网初期的大学生、青少年等年轻人群,不断扩大到中老年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在德国使用互联网最多的是妇女和60岁以上的人,后者的人数有510万,占该人群总数的25%,仅2005年到2006年一年之内就增加了5%。而14岁至19岁的上网人数只有490万,显然60岁以上使用者超过了年轻的使用者。另外,在德国有57%的妇女都会上网,相比较2005年,2006年妇女的上网人数也增加了5%。据分析,这与德国社会的老龄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⑥

再一个很值得注意的趋势是,据英国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中心《2007年英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揭示:对于网民而言,互联网信息获取的功能比娱乐功能更重要。很大一部分网民上网的初衷都是为了获取各种信息,最初因寻找信息而上网的人数自2005年大幅度增长,2007年将信息查询当作互联网首要功能的人比2005年增长了8至13个百分点。2007年,人们在以下方面首选互联网:计划旅行(54%)、书讯(47%)、地图查询(46%)、找寻税收信息(39%)、查询当地学校信息(40%);最受欢迎的信息搜索是有关闲暇时光旅游的出行计划和本地新闻方面的。2007年,大约三分之一的互联网使用者在线阅读报纸;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人数日益增长,大约四分之三的网络用户将互联网作为专业信息查找的首选;有四分之一的人为了取得学位或者工作培训目的参加远程学习,这也引发了在线教育质量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引发了信息普及的问题:人们能否正确区别网上信息的可靠性和教学内容及其来源的正确性呢?⑦

这些调查结论对把握我国互联网使用与满足的发展规律也有积极的启示意义。例如,有专家学者据我国2008年1月17日CNNIC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分析指出,可以发现中国网民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中国网民的平均年龄为26岁,类似网络游戏、网络音乐、视频娱乐类应用更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全面娱乐化是中国互联网应用的最显著特征,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对娱乐内容的需求显得更为旺盛。⑧对比英国、德国的调查报告结论,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中国互联网现在的使用与满足状态只是互联网发展中早期阶段的一种状态,英国、德国今天的互联网使用与满足的状态或许也是中国互联网的明天呢?

笔者认为,上述趋势启示我们,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以及互联网使用者对互联网功能和利用价值日益增高的理性认识,将会有更大比例的互联网使用者运用互联网来观察监测世界发生的新变动(新闻范畴的功能),来增益自身适应社会发展的生存能力的提升(信息与学习范畴的功能)。这种需求的增长,无疑也为网络电视新闻与信息的传播,拓开了日益增长的空间。尤其应当看到,日新月异的数字科技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与功能的升级,为电视新闻的传播提供了有别于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巨大可能,它不仅可以满足而且可以引导受众产生对电视新闻传播更多更新的需求。如:①传受关系改变了,传者与受众的角色及内涵发生相互渗透,甚至即时换位;②更为多元的视角,以及由此带来的公正性的提升;③日益简单易得的搜索功能,可以带来更周到细致的个性关照;④传者的真正大众化,带来对内容创新的促进。网络电视新闻正在将“传者的电视新闻”变为“大众的电视新闻”;⑤新闻可以不再是“易碎品”,电视新闻节目资源可望得到新途径的再生等。

这些也应该是未来互联网上电视新闻传播的创新策略思考的出发点。

(作者分别为上海市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大学影视与传媒产业研究基地主任、上海大学文科发展研究院院长、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宋璞,朱学芳.流媒体在视频新闻传播中的应用[J].情报科学,2006,24(3):428.

②LindaArgote,PaulIngram.Knowledgetransfer:abasisforcom petitiveadvantagEinfirms[J].OrganizationalBehaviorandHu manDecisionProcesses,2000,82(1):150-169.

③2007年12月29日,信息产业部网站上了一条《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由广电总局与信息产业部联合颁布,其核心内容为对网络视频采取准入制,要求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企业必须获得广电部门颁发的许可证。而对于许可证的获得有若干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具备法人资格,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而门户网站均符合此类条件。

④hunantv.com/pub/about.html

⑤LindaArgote,PaulIngram.Knowledgetransfer:abasisforcom petitiveadvantagEInfirms[J].OrganizationalBehaviorandHu manDecisionProcesses,2000,82(1):150-169.

⑥Dr. Helmut Qsang:《新媒体在德国—现状与展望》,《世界传媒产业评论》第1辑(吴信训主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年版,第1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