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的种植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花生的种植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花生的种植管理

花生的种植管理范文1

【关键词】90后;高职;人本化管理

近几年,我国的高职教育蓬勃发展,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现细观这些90后高职学生的现状,我们不免有些担忧。因此,针对90后学生的现状,实施人本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90后高职学生现状

1.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

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大多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也不高。他们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为了应付家长的要求才到校学习的,有的也仅仅只是为了一张文凭。因此,大学轻松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误以为大学就是享乐的天堂,得过且过,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玩上,上课不专心听讲,迟到、闲聊、睡觉,作业不认真,部分学生照抄,有的甚至连作业的题目都不清楚。考试则依赖于考前突击,更甚者把考试完全寄希望于作弊,在学习上严重缺乏主观能动性。

2.情绪比较敏感,情感比较脆弱

90后的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家长极其溺爱,由此就容易逐渐造成 “以自我为中心”。这些学生心理都较为早熟,主观意识强,思想更加开放,更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对待感情缺乏理性,容易冲动,一旦感情受挫,心理难以正确对待,往往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走向极端。

3.世俗观念盛行,功利色彩较浓

青春期正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孩子意志力比较薄弱,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金钱至上的观念充斥着许多年轻人的思想。许多学生在学校不把学习当作第一要务,相反的,为了评优评先、奖学金、助学金、入党等等,而交际应酬、笼络人心、花钱收买、勾心斗角等等,圣洁的大学校园俨然成了社会的一个缩影。

二、教育管理的人本化

由于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社会价值观以及就业等客观因素的影响,90后高职学生在思想、情绪、言行、心理等多方面表现出诸多的复杂性。基于此,对学生管理从认识到实践上都要及时更新,与时俱进,用新的管理理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倡导对学生实施人本化管理。

1.人本化管理的实质

就班级而言,人本化管理其实就是依靠人、尊重人、凝聚人,发展人,从而达到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从根本上说,人本化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因此,班级人本化管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从班级学生来说,首先在于学生对自身“人”的发现,学生把自己视作管理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是“人性化” 的一个方面;二是人本化管理高度重视 “人”的作用,将“人”的因素放在管理各因素之首,也就是对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肯定。

2.班级人本化管理的措施

(1)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教师是与学生距离最近的人,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是班级人本化管理的首要的基本的策略,是做好班级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学习动机和发展需求,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情感沟通的效果。换句话说,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应当是心与心的深层次的沟通,不能浮于表面。90后的学生都比较自我,自尊心都比较强。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宽容学生的过失,欣赏学生的进步,让每一名学生拥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这样,学生才能建立起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与温暖,感受到教师的爱,进而激发起强大的学习热情,为班级的发展增添生机与活力。

(2)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班级文化是教师与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和行为准则。其中教师的榜样和导向作用非常重要。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充满憧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培养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树立自信心。教师平时要加强优秀班风的建设,克服学生的自我主义倾向,形成一个互相友爱、互相尊重、温馨和谐的班集体。教师可以结合专业实际,以自己的工作责任心和亲和力来教育和管理学生,时时刻刻提醒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可以说,这种管理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力的,只有学生融人其中,才能使人本化管理的效能最大化。

(3)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学生管理的实质在于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这也是学生管理的成功所在。教师要做好积极地引导作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自主的去参与学习,积极地投身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并能从这些日常活动中体验到快乐与成就感。例如,实行班级干部学期轮换制,而不是终身制,竞争上岗,让每个有能力的人都能享有管理他人的机会,并体会和理解管理者的辛苦。自信是自主管理的关键,学生需要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有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自信,使自主管理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对于大学生来说,自主管理方法是一种终身受益的管理方法,增强了学生的自律性和自控性,学生的责任感也大大增强,这对今后的工作和家庭都大有裨益。

总之,学生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而且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对于高校的管理工作者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不断探索和学习先进的学生管理思想和方法,并结合学生实际,运用到学生管理的实践中去,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永芳.管理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侯书栋,吴克禄.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正当程序[J].高等教育研究,2004(5)

[3]石莉.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探究[J].教学与管理,2006(9)

[4]王宪平,唐玉光.系统论视野下的高等教育管理[J].高等理科教育,2005(3)

花生的种植管理范文2

关键词: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文献标识码: A

前言:我国化工企业众多,规模大小不一,职业病防治水平高低不同。企业必须从职业卫生组织管理,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职业病防治的教育、培训等方面入手,正确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构建应急救援体系;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

1、中小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职业病病人不断呈现,职业病防治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此,国家高度重视,根据职业卫生管理需要调整相关部门监管职能,加强监督管理。但是由于职业病的隐匿性比较强,从接触职业病危害到发病需要一段时间,有的甚至几年、十几年后才能暴露出来,加上市场经济转型前期的粗放发展,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职业卫生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职业病防治意识。

1.1职业卫生组织管理

随着国家和地方对化工企业安全、环保工作的重视,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管理正在逐步走上正轨,而职业卫生管理则处于相对落后状态。部分中小化工企业没有成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为应对监管,大部分企业将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依托安全环保部门或行政部门(后勤部门),导致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或职业卫生管理流于形式,或不符合企业管理实际,或没有整合成有效管理体系.成一纸空文,无法达到指导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需要。部分条件较好的企业设置有医务室、保健站,人员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但医务室、保健站人员只行使职业卫生管理部分职能,如日常保健、应急处理等。他们往往不参与现场管理,不了解生产现场人员、设施、环境、防护状况,因而缺乏对职业卫生工作全面、统筹的管理,形成资源的浪费。

1.2职业病防护设施

近年来化工企业根据国家、地方整治要求,基本完成了向化工园区集中搬迁建设过程,但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没有及时跟上,使得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施工不规范。加上化工企业建设项目甲类厂房较多,防火、防爆等级要求高,职业病防护设施投入大,部分企业没有委托资质单位设计职业病防护设施,有的自行设计,导致职业病防护设施无法长期正常运行或效果不佳。有的企业甚至没有防护设施,仅仅依靠门窗的自然通风,简单的机械通风,防护效果可想而知。

1.3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我国化工企业众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政府层面对企业的职业卫生教育仅仅在企、比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中开展,大量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尤其是接触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没有得到较全面的教育、培训,对职业病危害缺乏认知,缺少自我保护意识。1.4个体防护用品

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产品十分复杂,有机溶剂、无机重金属;固体粉尘、有毒气体;高、剧;放射源等等;劳动者工作时往往都有接触。尽管安监总局明确规定不能使用纱布口罩代替防尘、防毒口罩,但仍可见部分企业一副绵纱口罩,既防尘又防毒,明显违规使用。而有的企业虽有发放。员工常常是丢在柜子,带回家里,或找各种理由不愿意佩戴,没有形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企业认为我发放了,员工不使用,也没有办法,缺少指导、督促机制,使劳动者失去最后的防线。

1.5职业健康监护

由于认识问题,常常有企业将职业健康监护体检安排在没有职业健康监护资质的单位;或没有按规定的时间周期要求安排:或没有按上岗前、在岗期、离岗前要求开展:或者开展的项目不全;或者参加的人数不足:有的对检查中发现的异常没有复查;对禁忌证人员没有处理:有的没有将检查结果告知本人;没有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使职业健康监护成为一纸报告。1. 6应急救援

针对化工企业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等安全、环保事故的预防、应急处理,化工企业有着足够的重视,制定有事故处理应急救援措施。但对中毒、职业病事故发生往往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没有制定职业中毒事故处理应急救援预案,没有安装事故通风装置以及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没有配备急救药品;缺少中毒事故处理的演练。有的企业应急救援药品不全;有的急救箱放在办公室,锁在柜子里,一旦发生事故无法正确应对。

2、加强中小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措施

2.1建立职业卫生组织管理

企业应成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中介机构,建立、健伞符合企业管理实际,整合成有效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规范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要充分发挥医务人员作用,让他们参与现场管理,掌握生产现场人员、设施、环境状况,提高职业卫牛管理水平。

2.2规范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施工、使用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化工企业建设项目安全要求高,职业病防护设施投入大,企业应委托有资质单位做好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施工,按要求对防护设施进行验收后投入使用。已建企业应委托有资质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每年对工作场所进行一次检测与评价,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根据检测、评价结果做好防护设施管理。有条件企业可设置在线监控仪器,防护设施一旦损坏,及时发现,及时组织维护,保证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正常运行。同时,企业应不断开展技术创新,优化工艺,优先选用无毒、低毒原辅材料,减少、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

2.3加强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卫生知识,除了要对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加强教育、培训,使他们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知识和管理能力,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岗位人员应进行专门的职业卫生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要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深入企业,有针对性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有了对职业病危害的认知,才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4正确使用个体防护用品

个体防护用品是劳动者自我保护的最后的防线,化工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特点制定劳护用品使用标准,配备适宜的有资质厂家生产的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同时企业要加强对防护用品使用的指导,建立督促机制,保证正确佩戴。

2.5完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

企业职业健康监护检查应委托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按上岗前、在岗期、离岗前要求开展:按规定的时间周期、项目要求安排;明确参加的人数:对检查中发现的异常应予复查、处理;将检查结果及时告知本人;对发现职业禁忌证或疑是职业病人员应及时处理、报告;同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2.6制定应急救援措施

企业应制定职业中毒事故处理应急救援预案,重点场所安装事故通风装置以及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配备应急物资、器材、急救药品;组织中毒事故处理的演练,一旦发生事故能正确、有序应对。

2.7发挥中介服务机构作用

目前职业卫生中介机构在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管理依据。企业应依靠中介机构的技术力量、指导开展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同时中介机构要全面提升专业水平,服务好企业。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刚刚起步,政府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加大监管力度,创新管理,全面提升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3、结论

中小化工企业是职业病防治的重点行业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企业应落实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通过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职工开展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提高企业职工职业病防治知识水平、防护意识,全面提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

花生的种植管理范文3

作者简介:夏韩辉,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黄伟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广州/510440)

摘 要:文章分析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了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有机融合的意义,辨清了两者关系认识上的误区,提出了实现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有机融合的对策: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管理人性化制度是基础;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关键;注重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是重点;建立一支稳定、优秀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是保障。

关键词:学生管理;制度化;人性化;融合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随着高校大学生自杀、学生暴力、状告母校等事件不时发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以往主要运用制度化管理的高校传统学生管理方法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以及现代高校管理理论的研究,人的重要性凸现出来。要解决学生管理工作的弊端,必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实现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学校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从传统的学校管理学生变为学校管理和学生参与相结合,注重人文关怀,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1]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学生管理理念滞后,管理体制僵化

目前许多高校的学生管理还没有摆脱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训斥,平等交流的机会少;空洞的说教多,心理交流、辅导少;管理的色彩浓,服务的色彩淡;学生管理的权限和主体不明;当学生的权利遭到损害时也得不到有效帮助等。这些特点就导致了学生对学校管理的反感,从而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导致我行我素等不良结果。这些矛盾产生的缘由是多方面的,但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方面进行反思,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纠纷,问题可能多出在学生的管理方面。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很多具体目标,但这些具体目标都必须围绕一个根本目标,朝向一个价值中心——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人本理念,强调把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当作管理的最高目标,把学生的长期生存和长远发展当作管理的根本所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坚持以管为本,还是坚持以人为本,这是两种不同的理念,这两种不同的理念直接导致不同的管理行为和效果。事实证明,实施人性化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化解学生之间的很多矛盾,降低学校管理成本,而且有利于构建民主健康的师生关系。

2.学生管理工作形式单一,趋于表面化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理念滞后,管理体制比较僵化,强制性的管理理念处于主导地位,管理形式过于单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生管理工作必然会碰到新问题,发现新情况。高校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制度,这既是时代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又是“以生为本”的具体体现。反思以前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充斥的是行为规范、处罚条例和奖惩细则,这类制度置学生于被看管、被监督的环境之下,管理工作趋于形式化、表面化,导致学生的潜能和个性被深深压制,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受挫折,从学生思想深处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成一纸空话,尤其在心理问题的开导、人生目标的确立、专业方向的选择等涉及学生发展的大问题上,缺少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这种氛围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成为具有创新思维、人格健全的全面发展的人。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只有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学生的个性、兴趣与潜能等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发掘和尊重。因此,强调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必然被提上日程。

3.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业务素质跟不上时展的步伐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强调全面性、层次性和现代性,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拥有更广泛的管理学知识和懂得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目前,由于许多高校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缺乏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措施,导致学生管理工作者出现了事业心和责任心欠缺,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同时,较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在组成上采用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有些兼职辅导员或班主任由于重点关注科研和自身业务教学,致使他们花在学生管理的时间较少,与学生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另外,大部分兼职教师在学生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欠缺,再加上学生管理工作者出去学习、进修和提高的机会较少,导致他们的业务素质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2]

二、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有机融合的意义 1.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相融合克服了单纯制度化带来的弊端

以往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强制性管理,只关注理性因素而忽视了人的因素,学生管理工作程序化、标准化和规定化。这种模式可使各级学生管理工作者职责分明,学生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地展开,其不足之处在于使学生管理工作者缺乏创造性和积极性,导致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机械化,学生本人的潜能、兴趣和个性等得不到有效的发掘和培养。学生管理一定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应采用刚柔并济、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是未来学生管理发展的趋势,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专业教学上,我们提倡“因材施教”。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同样需要因人而异, 对症下药,对待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尊重和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2.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相融合是学生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无论是制度化管理还是人性化管理,其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顺利实现管理目标——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激励大多数人、约束少部分人是制定制度必须遵循的原则,因此,制定规章制度应得到大多数师生的认可并形成共识,使作为执行者的学生能积极感受到自己的义务与职责并自觉遵守,而不是消极地服从与执行。在规章制度的执行中,还要注意把握适度原则,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对学生中的具体问题要因人而异,灵活处理,这些都是人性化管理的基本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要求人性化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3.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相融合是培养高素质大学生的现实需要

现在90后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有些学生自尊心和个性比较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欠缺尊重别人、关爱别人,更不懂得替别人着想,换位思考,缺乏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上述情况表明,传统的“一刀切”的学生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人性化管理正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所采取的“量身定做”的管理方式,这种模式把“教育对象”变成“服务对象”,由过去的强制性管理转变为现在的服务性管理,这是管理理念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这种管理理念的本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明确学生是教育和管理的主体而不仅仅是管理的对象,是按照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实施的人性化管理。

三、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两者关系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之一:制度化与人性化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是互为对立的关系

制度化管理是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组织机构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是强调依法治理,严格依循规章制度,不因个人因素而改变,强调“规范化”的一种管理。纯粹的制度化管理较少考虑个人因素,是一种刚性管理。而人性化管理,从字面意义上说,即是以人为本,在管理中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人性化管理在于实现个体的发展与价值,是一种柔性管理。因此,部分学生管理工作者认为,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若强调制度化管理就无法实施人性化管理,若重视人性化管理就兼顾不了制度化管理,两者不可兼得,否则就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制度化管理或人性化管理。但是,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极端,而是在不同层次上的两种管理手段。相比较而言,人性化管理是在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更着重于人性化。所以,人性化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制度化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两者缺一不可。人性化管理强调的是管理的艺术性,而制度化管理强调的是管理的科学性。没有制度,学生管理工作将失去标准和依据,而没有人性化管理,学生管理工作将失去长远发展的根本。人性化管理必须以制度的完善为基础,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3]

误区之二:人性化管理等同于人情化管理

有些学生管理工作者认为,人性化管理会因人性的弱点在管理中暴露出来,从而使管理混乱,以至于毫无章法。在这里需要分清一个概念,这就是人性化管理不等于人情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作为管理依据,是科学而具有原则性的;而人情化管理则是没有制度作为管理依据,单凭管理者个人好恶,没有科学根据,非常主观的一种管理状态。所以,人性化管理并不是完全抛开制度而只讲人情的,它是一种在制度规范的基础上,更多的考虑人性,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发展。因此,“人性化”是在管理制度前提下的“人性化”,它强调的是在管理中体现“人情味”,让管理不再“冷冰冰”。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信任人、理解人、尊重人、帮助人、培养人,给人更大的发展空间,给学生更多的关爱,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优秀人才的良好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四、实现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有机融合的对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网络的迅猛发展,学生的思想观念日趋复杂,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1.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管理人性化制度是基础

人性化管理是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制度之上的,离开了合理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管理,学校的管理将没有依托,各项工作将成为一盘散沙。规章制度是依法治校的基础。因此,必须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制度体系,通过制度来充分表达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态度和要求。[4]问题的关键是制度要合理科学,符合时展要求,既要体现对学生的要求,又要充分信任和尊重学生,同时还要体现学校的管理手段和方式。要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并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氛围和空间。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经常开展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听取他们的合理需求,甚至让他们参与制度的制定,使制度的产生立足于学生的现实需要,制定出公正合理、严格平等的学生管理制度。人性化管理不是放任管理,更不是人情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以严格的制度作为管理依据,是科学规范而具有原则性的,它不是降低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公正性,而是更注重提高管理学生的艺术,改变管理的方法和方式,其最终目的是要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

2.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关键

理念主导行动。要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服务意识,采取换位思维的方式,从学生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各项工作必须立足于学生现实发展的需要,围绕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而展开,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研究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上来,始终以学生的愿望和呼声作为工作的把手,把学生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尺度,让个性在制度允许的情况下得到充分自由发挥。要积极构建学生成长成才的管理服务体系,从以强制性教育管理为主的工作格局转变到强化服务、引导和沟通的新格局上来,由传统的“教育管理型”向“教育管理服务型”转变,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新理念,使学生管理工作真正抓出成效。

3.注重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是重点

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学生自觉主动地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在内心加以理解,并通过实践转化为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参与意识较强,他们乐于对自身的生活、学习进行决策和控制,因此,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建立和实行学生工作以管理者为指导、以学生自身为中心的服务型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主体性作用。要善于多角度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参与管理,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尊重他们的民利,唤起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做到把外部的制度管理与学生内部的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参与管理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组织学生成立自律会,检查、督导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引导学生在管理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树立自律、自强意识,帮助学生完成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让学生参与伙食管理委员会、宿舍管理委员会或担任班主任助理等工作,组织开展各项文明评比活动,学生有权对关系根本利益的大事向学校提出建议;放手让学生会、团委以及相关社团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做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4.建立一支稳定、优秀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是保障

制度化与人性化有机融合的管理模式对管理者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学生管理中,每个管理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都直接影响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建设好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不断把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和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中来。榜样的作用是有效管理的关键。教师作为管理者,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学生,因此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品德及知识素养,处处树立榜样作用,在管理中融入自身的人格魅力;在工作中还应注重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以及正确的决策能力;重视学生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尊重学生,把他们视为自己的朋友,及时发现和表扬他们的优点,以个别提醒的方式指出不足之处,少当众批评,多用鼓励、启发、商量的方式,尽量避免使用命令语气;用公平、公正的心态对待学生,做到对学习好的学生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奖励,对出现差错或违反规章制度的学生,给予严肃的批评处理并帮助其寻找原因;在工作中应时刻保持谦虚的作风,善于多方听取学生的意见,修正工作上的不足和偏差。[5]另外,还可采取听报告或讲座,出去调研或进修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培训力度,使之真正成为一支理论知识扎实、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优秀队伍。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有机融合是一种新型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极端,而是在不同层次上的两种管理手段。在制度化管理中加入人性化管理,实行人性化管理而不忘制度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因此,在学生管理实践中更新观念是前提,建立制度是重要保证,研究学生需要是基础,学生参与管理是基本原则,激励是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管理学生方面的作用,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谦益,刘元元.浅谈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中国西部科技,2010(2).

[2]魏伟华,吕慧华.浅谈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0).

[3]徐晨.浅谈学生管理工作中人性化与制度化的有机统一[J].教育,2011(11).

花生的种植管理范文4

一、制订和完善制度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前提

中职生源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职学校要重视育人环境建设,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抓好每个常规细节,通过科学、严格的精细化管理和细心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制度是学校管理的前提,我校通过几年的德育制度课题研究,制订了《德育管理手册》,内容包括进出校门制度、学生仪表制度、考勤制度、请假制度、上课制度、集会制度、卫生制度、食堂就餐制度、住宿制度、周末留宿制度、学生处分制度及各种安全教育知识等。《德育管理手册》是我校精细化管理的灵魂,是高一新生始业教育的必学材料,在学生报到注册时每人分发一册,由学生处召开始业教育动员大会,班主任组织学习,两周后统一考核。《德育管理手册》详细规范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和言行等方面的要求,起到了规范、约束、督促学生行为的作用。如中职学生迟到、旷课现象十分严重,而学生旷课往往又会发生打架、上网、吸烟等严重违纪现象。学校经过认真、细心的调查研究。制订了学生请假制度和考勤制度,规定了学生请假必须先做好登记,领取请假单,学生联系家长并和班主任商量是否同意请假,再到学生处统一审核盖章。学生请假单共三联,第一联在学生处存档,第二联送教室讲台上供任课教师考勤参考,第三联交保卫室做好登记方可出校。回校做好销假手续。在考勤制度中规定了未经请假的空位以旷课处理,由任课教师直接问清缘由。为进一步落实考勤制度,学校在上午和下午第一节课时汇总考勤情况,及时调查旷课学生,对无故旷课的学生做出了具体的处分规定。学生请假制度的实施为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保证了学生的安全,杜绝了中职学生上课自由散漫。逃课逃学现象。

《德育管理手册》在学校精细化管理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已成为我校有效管理的保障,学生自觉性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言行举止、仪表仪容、精神面貌、治学态度、道德情操及思想作风等得到了锤炼,素质得到了提高,境界得到了升华。

二、责任到位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工作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责任的落实到位。我校在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后,按照德育工作全员管理网络图制订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要求,并贯彻落实。如我校常规管理主要通过校值周落实,每天有两名领导、两名老师、若干个学生处老师、一个值周班,在校内、校门口等重要地方督查,利用早上、下午、晚上进入教学区的时间进行检查,包括校服是否穿齐,校徽是否佩戴,仪表是否达标,上课是否迟到,卫生是否及时清扫等,对违纪的学生严格按制度扣分,并当场要求整改。学校哪里有困难,值周班就出现在哪里,值周教师和值周班同学的工作已成为我校德育管理的主力军,而学生处就是这支主力军的坚强后盾。我校是寄宿制学校。有两千多名住校生,学校十分重视就寝管理,制定了学生就寝“五道关”管理制度。第一关:寝室长做好实名签到工作。第二关:宿管干部做好实名签到的检查工作。第三关:值夜班主任进行巡视,询问学生到位情况。第四关:宿管员密切监控异常动态。第五关:值周教师不问断巡查,妥善处理。

制度和管理方案的制订都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后制订出来的,都找出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恰如其分,而在实施过程中做到责任到位,执行有效,长此以往,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学习态度端正了,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安全、文明、有序的校园就形成了。

三、检查评比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保证

检查评比工作是学校日常管理的主渠道,是规范化管理的具体体现,通过各种渠道,巧用各种检查评比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管理要求。我校是寄宿制封闭式学校,学校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课余活动场所。规定住校生周日回校周五方可出校,学生出校办理请假手续,为防止住校生外出发生违纪现象,学校将住校学生和通学学生的校徽做成两种颜色,并经常性在校门口检查校徼佩戴情况,对混出校门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落实进出校门制度。我校每月均开展主题式评比活动。如行为规范、班容班貌、卫生大扫除、广播操等提高学生的行为意识。由于我校办中职不久,学校基本上实行的是跨越式发展,各类评估检查不断,我们抓住学校每一次评估检查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花生的种植管理范文5

关键词:校园文化;学生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4-0000-01

教育部《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0〕8号)指出:“充分认识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学校活动、学校秩序和学校环境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校园文化建设是中职学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学生管理工作推动着校园文化建设。

一、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内涵

(一)中职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内容

中职校园文化是指在中职学校校园范围内,以社会先进文化育人为导向,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层表现,包括教学科研设施、工作生活场所以及校园绿化、美化的环境、雕塑牌匾壁挂等,是构建精神文化的基石,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动态层面,它是学校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是校园精神的折射。包括教学活动、组织管理工作、课外文化活动等,体现着校园文化的独特风貌。另外,丰富多彩课外文化活动,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

(3)制度文化是一种规范和习俗文化,一种管理思想和教育理念。包括教学的规章制度、组织管理的规范条例、学生的行为准则和要求等。制度文化反映了学校的文化准则,它在发挥规范作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导向、调控和纪律训导,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

(4)精神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主要包括学校的文化传统、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以及校园群体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因素,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特殊本质、个性及精神面貌,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及其独特风格,是文化的最深层次的东西。

(二)学生管理工作的内涵

学生管理是指对学生入学到毕业在校阶段的管理,是对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的规范。涵盖了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学籍管理、课外活动、校园秩序、奖励与处分、就业与实习、学生资助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等诸多方面。

二、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一个学校的精神之所在。它将对学生的道德人格、伦理规范、思维方式等产生深刻影响。同时又能促进学生工作全面协调发展,增强学校创造活力,校园安定有序运行。积极的建设和贯彻校园文化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管理工作的活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力,有益于强化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力。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陶冶作用。物质文化建设是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载体,是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及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来陶冶和净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如学校的道路、花草树木、牌匾壁挂、实训室标语等布局合理、美观大方,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让学生感到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是一种享受。整洁、优雅、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折射出一所学校的精神特征,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了保持这样的环境,学生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讲文明、讲卫生、爱护花草树木等。将学校办学理念、三风、校训等刻印在学校醒目位置,既美化了环境,又能让学生经常看到,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从而鞭策学生积极向上。

(2)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应该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兴趣、特点等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去疏导学生,不仅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也对学生的成长和管理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把德育和综合素质教育有机融入到各项活动中去,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技能竞赛、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系列活动。加强对学生社团和课外兴趣小组的指导和管理,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理想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作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依据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对于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要给予批评和纪律处分,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人员要依据法律法规和学生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管理和教育行为。中职学校应发挥校园文化的规范作用,遵循“以学生为本、依法治校”的原则,用制度管理学生,才能将学生管好。

(4)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导向作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学校的形象、个性、风貌、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及其独特风格,往往通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体现出来,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优秀的校园精神文化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和规范了学生的行为,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中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学生管理工作起到了导向和引领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职校园文化是中职学校优良传统的结晶,是学校赖于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构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职校园文化具有教育、导向、凝聚、激励、规范、辐射等功能,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健康成长、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都有促进作用,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方向和有效途径,推动了学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0〕8号).

[2]张宁.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3(4):75-7.

花生的种植管理范文6

【关键词】中职 教育信息化 学生管理 信息平台

一、中职教育信息化概况

(一)学校信息化的水平参差不齐

国内不乏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比较好的中职院校,但是使用程度和分享程度不足,没有将信息化的经验或者成果及时分享,原因并非优秀院校不主动、有保留,而是其他院校没有接受设备,比如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或者电脑数量有限,那么再好的资源兄弟院校的师生也无从享用。而且更多的中职院校还处在只有行政人员有电脑,班主任、专职教师和部分管理人员连电脑都用不上的状态。在当今网络购物已经成为狂潮,网络营销也已火爆的年代,我们的学生管理根本离不开网络,离开网络的管理是不完美的管理,或者是不能与时俱进的管理。

(二)师生的信息化素养亟待提高

我们不可否认存在这样的现象:领导老龄化或者学校办学年代久远,老教师反对网络教学,不习惯OA等无纸化办公以及电子教案等。但是作为一个知识传授的组织和活力无限的学校,接受新事物永远都要处于领先地位。学生在家长和教师的“监管”下,在一些学校有限的办学水平下,“乖乖地、偷偷地”利用手机网络丰富着自己的第二课堂,拓展自己的交流空间。因此学校信息化过程中就出现了资金少、人员老、家长反对等现象,部分学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并不是很高。特别是一个学校信息平台的搭建,肯定需要一个合理的团队才能完成,信息化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地完善。

(三)信息化平台缺少系统规划

目前,一些中职院校都在进行信息化平台建设,信息平台服务于教学、人事、财务、学生、后勤等不同的学校管理部门,但是有一个普遍现象是这些平台大部分都是出自不同的公司,或者不同学校使用不同公司的平台,这样就不能保证数据之间的实时畅通,信息平台的搭建不能与上级部门或者兄弟院校建立很好的数据联系。据调查,有不少学校因为不能数据互通而频繁更换信息平台,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得信息平台的使用者对高科技也失去了信心。因此,信息平台的搭建必须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启动,了解国家和知名信息平台企业,结合自己学校的特色,尽量让整个平台的框架科学合理、持久长远,各个部门之间的平台数据互通互用,进而实现平台使用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二、中职教育信息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

(一)从中职生一天的生活谈信息化建设

目前一个中职生一天的生活轨迹是:晨练――吃饭――上课――课间操――吃饭――上课――课外活动――晚自习――夜宵――宿舍。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下列现象:晨练期间班级人数不足的监控,个别学生赖床或者夜不归宿;每一个阶段的吃饭都离不开饭卡,学校没有完全推行一卡通之前,现金收费也是必须的,但是后勤在年终结算的时候面对一大堆数据处理难度大,差错率高,收费吃饭不仅管理不方便,而且健康卫生难以保障;课堂上,多媒体教学是脱离不了网络的,学生对于对媒体授课的接受程度普遍反映较好,但是多媒体教室若是处于断网状态,要想在上课期间展示网络内容,除非是在机房才能够实现。断网的原因是学校担心中职生在课余时间可能会破坏网络或者利用教室的电脑打游戏而不得不进行的一种管理。中职生的课外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一些有特色的点子和方案是利用网络搜索比对之后产生的智慧火花,而目前学生查阅资料的通用工具是智能手机。学生们还特别喜欢将校内见闻第一时间在网络传播,这对于学校的正面形象宣传是好事情。然而智能手机上网流量成本高,学校的wifi目前从技术上和管理上都没有对学生完全开放。

晚自习对于中职生来说是最难熬的事情,离开了老师和父母,又没有升学的压力,自己突然不知道该干什么了。笔者认为可以借助信息化设备定制一些优秀课程,在每周晚自习期间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和兴趣爱好,组织一些兴趣班,老师可以给兴趣班的学生安排网络课程和远程教学。不少学校的选修课(面授)安排在下午的课堂中进行,每周只有一次课,总课时很少,学生在选修课选择方面习得的知识很有限,不足以满足兴趣需求。如果晚自习被充分利用,而不是让学生在教室内保持安静就算好,我们可以把一些学习平台上的优秀课程和视频教学在晚自习期间让学生选择。这样信息化教学就进一步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宿舍管理是一天中的最后一道关卡,如果没有完善的宿舍监控机制,中职生很难做到早睡早起。如果每个宿舍的门口设置个指纹机,比如可以让学生在每晚9点到9点10分打卡,9点10分后关闭寝室大门。对于晚上9点10分后没有进入宿舍的同学,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后台实时把控,从而减少人力物力。这样对于夜不归宿的同学就有了更加实时管理的保障。

(二)从一个学期的学生工作内容谈信息化建设

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包含:缴费管理、学籍管理、资助管理、社团管理、宿舍管理、党团支部管理、后勤管理、一卡通管理、就业管理、实习管理、安全管理。这些系统的建立最好能够在一个平台内完成,从而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并且能够和教务管理系统等相衔接,甚至与上级乃至国家级的数据平台相衔接。目前,随着中职生免学费的普及,中职院校的资助系统实现了与国家资助系统的对接,但其他系统如财务系统、人事系统、教务系统等由于采购的来源不同,使得数据的统一及衔接出现了问题,很多学校也意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但由于资金紧张,再加之忙于硬件设置建设,分工作模块的信息化建设也就被搁置了。所以学生管理中,更多地还是靠人工或office软件来完成。

(三)从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角度谈信息化建设

如果中职院校的管理系统得以完善,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师资信息化素养了,涉及学生管理信息化的系统,对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习惯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以前要直接面谈的会议可以缩短在信息平台上,少开会或者不开会。班主任也可以借助信息平台与学生、家长及时联系。如果中职院校有自己的局域网,也有属于自己管理良好的论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论坛安家落户,或者以班级为单位,或者以社团为单位,经过在校三年的经营,这里肯定会是一个不错的社区,对于中职院校的宣传无疑大有益处。但是这样的论坛坛主靠我们的中职生一般是做不了的,需要其他的更加安全便捷的专属学校的信息平台,论坛主可以通过优化论坛来为中职生提供服务。

(四)从家长对学生的成长需求谈信息化建设

中职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定型,大部分家长都希望教师能够及时反馈孩子在校的表现,但是家长又忙于工作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和老师取得联系,因此类似校讯通之类的平台能够让家长和老师保持实时沟通。

作为中职院校的教师,在每年的新生接待工作中,还会出现部分家长不同意孩子拿手机的现象,怕影响孩子的学习,也怕孩子拿着手机乱花钱。从教师教学和管理学生的角度讲,最发愁的也是有些学生在上课期间或者课余活动期间,始终与手机形影不离,唯一离开手机的时刻是睡着了或者手机没电了。如果手机被没收,学生可能与教师成为仇人,或者是心神不宁。他们从手机中得到了无限的交流幸福,或者从游戏中得到了快乐。但是手机还能做什么,或者手机的其他作用并没有被得到充分的使用与开发。

我们知道,强行禁止使用手机的方法来维持纪律已经不可能,应该从更大范围内教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网络,一味地制止可以肯定地说效果甚微。现在微信营销已经成为网络营销的主要途径,如果学生们在校期间只知道手机可以聊天、打游戏,这就不仅是学生的问题了,更应该追究学校在管理方面的责任。处于逆反期、叛逆期的孩子们,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像家长一样一味制止,而要科学引导。

(五)从招生就业谈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2013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在700万左右,比2012年的680万人数增加20万左右。而2004年,全国才280万毕业大学生。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已经成为近年来需要解决就业岗位的首要考虑因素。中职生就业的竞争压力也在逐年递增。

如果我们的招生就业平台搭建成功,学生在毕业之前可以在学校的招生就业网站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职业测评,同时还可以及时了解各地的就业政策,在网上进行就业咨询,实现就业前线上和线下结合。学校的就业网站和国家的就业信息网站以及地方知名度比较高的信息网相连接,就会吸引更多人浏览学校的网站,这样也会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三、结语

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构建学习型人生对于学生一生受益无穷。教师的教育是阶段性的。我们希望教育信息化能够让我们的学生在阶段性内享受信息化,让信息化促进学生成长。在就业后的人生中,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学习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在人生技能需要提升的时候,能够使用网络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特别是借助母校的学习网络。毕业生甚至可以获得终生学习账号,从而提升毕业生对母校的忠诚度。我们学生毕业的时候,一定能够科学利用网络,而不是对网络的使用一无所知。

国外的一个教育学家说:“我们这一代还是数字的移民,新一代人则是数字的原住民”,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职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学生管理的需求,更是时代的需求。这样,我们的教育公平才能够得到体现,学习型的人生是世界的呼声,古语道“活到老,学到老”,教育信息化从更高更大范围内诠释和践行了这句古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中国广播网,2012-10-28.

[2]教育部.教育部就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