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临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教育临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教育临床

医学教育临床范文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到来、居民生活方式的迅速变化,慢性病日趋成为主要疾病负担,医疗服务观念已由传统的单纯“治病”向预防、医疗、保健一体化服务转变。2015年,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1]指出,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由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利用效率不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难以有效应对当前面临的慢性病高发等健康问题。对于广大专科院校临床专科生而言,毕业后,其工作岗位主要在基层医疗机构。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等。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比较短缺,急需一些既能够提供医疗服务,又懂得如何开展临床预防的临床医生,因此加强临床专科生的预防医学教育,使其掌握群体预防和个体预防的知识和相应技能就非常重要。

2临床专科生预防医学教育的现况

2.1学校学生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卫生政策侧重于临床诊治及设施的建设,而很少关注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教育资源的投入,这些更进一步加剧了医疗和预防学科间的分裂及公共卫生脱离临床的倾向[2]。一些从事教学行政管理的决策人对预防医学的认识不足,一些专科院校仅仅设立预防医学教研室,基本上挂靠在其他系部,重视程度不足,专职教师数量非常有限。一些专科院校对预防医学类课程的课时一再压缩,甚至列为选修,许多学校没有安排临床医学生进行预防医学的见习或实习的经费及学时。

2.2师资力量不足

许多高等学校对教师的基本素质做出了规定,预防医学教师基本上是医学本科以上学历,但是高学历不代表高的教学水平,预防医学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部分高校的教师更是科研能力强,就直接转为副教授、教授,极少有临床背景,更是缺乏临床一线的实践经验,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基本上是理论教学,没有亲身经验传授给学生,疏于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学生上课兴致不高,教学效果较差。

2.3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针对性较差

实践教学缺乏在部分专科院校,由于学生在校学习时限的要求,预防医学本应该在临床课程教学结束之后才能进行的课程,由于种种原因,往往被提前进行,这就导致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缺乏相关临床基础知识,因此预防医学教学效果就较差。目前没有专门给临床医学生使用的预防医学教材,基本上是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内容的压缩和拼凑,没有从临床角度来编写教材,针对性差,一些课程偏于理论,不重视基层医疗机构对我国医疗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及预防医学服务需要的实际情况。对于临床医学生来说,教材涉及的内容与临床实际联系不够紧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预防医学教学中,涉及临床预防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慢性病社区管理这部分内容较少,再加上预防医学教师对此认识普遍缺乏,同时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这些内容更容易被忽视。由于大纲要求,学时限制、考试方式等原因,填鸭式教学仍然是预防医学教学的主要方式。和临床医学一样,预防医学也非常强调实践和操作的领域。由于学校经费及师资限制,很多专科院校没有设置预防医学专业,很多专科院校预防医学实习无法开展,因此学生结合预防保健等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走上工作岗位后面临实际多变的现场常常束手无策。预防医学的考核方法也比较单一,只是传统的闭卷理论考试,忽视了对实践技能运用等综合能力的考查。

3对策

3.1督促政府及高校增加公共卫生预防医学教学的投入,落实预防为主的观念

政府决策部门应该加强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教学经费投入,同时督促高校充分认识预防医学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推进预防医学教育,把预防为主的观念充分落到实处,学生在学习预防医学知识的同时也应该结合最新医疗改革形势和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的精神,更加深入的了解预防医学的精髓及预防为主的观念。

3.2加大投入,预防为主

加强预防医学教师专业知识及技能培养。在预防医学教师选取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师的理论和研究能力,更要结合新医改的精神及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的精神,注重教师的实践经验,因此预防医学教师需要接受全科医学及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学的培训及实践,使他们在授课过程中灵活结合各学科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及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参照国外公共卫生预防医学教育情况,聘请有实际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工作经验的疾控中心人员来从事相关的预防医学教学工作,这样可以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实践经验,对于医学生技能培养有显著帮助。作为高校,要更加重视预防医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相关研究项目支持和外出培训访问交流的机会,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

3.3适当增加学时数

合理调整教材加强实践教学适当增加预防医学教学学时数,结合新医改思路及规划要求,整个教学过程把预防医学、全科医学及社区卫生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适当压缩环境卫生、职业卫生及营养与食品卫生的学时数,适当增加临床预防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慢性病防控及社区管理方面的内容。在具体内容上面,可以对一些原理方法及相关技术粗略介绍,而对当今社会关注的跟预防医学相关的内容比如雾霾天气对健康的危害、职业中毒等与其他学科联系讨论,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及弱势群体,加强情感教育。另外根据学生需要可以开设《营养与膳食》等选修课。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加强预防医学的实践教学。首先要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建立良好稳定的业务关系,为预防医学的教学提供稳定的实践基地。其次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到基层医疗机构如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使同学们了解与人沟通的技巧,加强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树立良好的三级预防观念,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加顺利的走向临床工作岗位。

3.4改革教学方法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了解最新改革及预防知识和动态,在教学过程中打破“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可灵活运用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同时结合最新知识和关注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结合实际情况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其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的思维方法。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可以推荐学生了解预防医学慕课内容,了解一些重点高校的预防医学教育形式及内容。在改革教学模式的同时,应进一步改进考试方案,除了闭卷考试之外,还要提交论文或实践报告等,将笔试和非笔试结合起来,在具体分值的分配上,适当减少期末闭卷考试的卷面成绩,加大论文、课堂讨论及实践报告的平时成绩,形成一个全面评价系统,使该科成绩能够更加全面反映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4结语

医学教育临床范文2

(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该教学方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先后在60多所医科院校中推广并改进。这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根据问题探索式学习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上世纪80年代,我国医学院校开始试行、推广PBL教学。四川大学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PBL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并与国外院校交流学习,于2006年开始试行PBL教学。而选择PBL在临床内科学的教学,应重点考虑以下配置:

1.1病例设计方面

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应用一些水平较高,难度适中,实用性较强的病例,分批分层次地渗透到教学的过程中。

1.2教师素质高

要求教师不但要掌握所培训教材的全部内容,又要不断学习最前沿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教学以及实践经验,并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更要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讨论后及时进行总结,点明要点。

1.3教学资源方面

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教材、图书馆、网络等)做后盾。

1.4教学效果的评价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对于PBL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仍不完善,也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我们自己的评价体系。

2启发式教学

(ModelsofHeuristicTeaching,简称MHT)维特罗克(M.C.Wittrock)在《启发式教学模式》(ModelsofHeuristicTeaching)———文中曾指出:启发式教学模式提出了倡导者关于问题解决法和学习策略———包括学习和记忆知识方法的教学。该教学方式基本阐述了教学过程中的多效能的等方面,与PBL教学方式不同的是这些效能超出了对学习针对性知识及答案的范围,进而包括怎样学习、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怎样发展、使用学习计划等老师与学生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是把学生认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用这种方法的学生,在今后离开校园与教师后有利个人继续教育及深造,在终生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病例式教学

(Case—basedlearning/Study,简称CBL/CBS)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较为普遍采用的“三段式教学基本法”: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实践。该模式的缺点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与临床实践是基本脱节的。如何能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最多的理论知识和最实际的知识运用,成为我们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病例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们目前所面对问题的压力。指教师根据所授课的学习目的不同,以病例为基本教学素材,将学生从基本理论的知识层面升华到医学实践的真实情境中,其间不断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模拟及发现等讨论问题方式的加入,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复杂临床现场的判断力和行动能力等综合素质。

4循证医学教育

(Evidencebasedmedicaleduca-tion,简称EBME)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循证医学教育,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信息时代深入,符合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对医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该教育方式则是以病人的问题作为出发点,以学生讨论为中心,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推理、分析,老师以引导的方式作用整个过程,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老师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多学科间的交流、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和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5结语

医学教育临床范文3

目前,在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和人们获取知识的便捷性及多样性,以及在市场经济下医疗市场竞争性的愈演愈烈,医学教育模式的改变,现代学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对临床教研室和教员的要求也不断变化和提高,简单的重复既往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临床教学的要求,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才有可能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医学生,把医院建成一流的临床医学院。本文就新世纪新形势下如何作好临床教学工作作了初步探讨。

一、新世纪的临床医学教育背景要求临床教员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领域也获得了突飞猛长的进步,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的出现、发展和完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超常规发展,医学知识日新月异,人们对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临床诊治和预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有的教科书和教学大纲已很难跟上现代医学的发展,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医学发展的动态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以感染性疾病的教学为例,随着抗感染药物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以及疫苗的出现和完善,一些经典的传染病如天花、霍乱、乙脑、流脑、麻疹、血吸虫病、疟疾等已被消灭或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但抗生素的滥用和一些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导致一些机会菌、耐药菌感染逐步增多并受到临床的重视;人们免疫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现代交通的十分便捷非常有利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使得一些新的感染性疾病不断出现和某些已被控制的传染病死灰复燃如艾滋病、大肠杆菌O157、霍乱弧菌O139的出现以及性传播感染等在国内的复燃和发展等,这就要求临床教研室和教员必须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学时安排以满足这些变化,学习内容和临床实际的脱节不能满足现代临床医学教育的目的和宗旨。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沟通途径也变得十分畅通和便利,互联网的出现和不断完善,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非常快速和直接,也为总结和分析医学发展的动态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现有的教科书甚至有关参考书籍很难全面反映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这给现代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它要求临床医学教员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及时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则要被现代医学所淘汰,也不能为称职的现代临床医学教员。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医疗市场也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病人就医有了很大的选择性,对医院和医生乃至诊治方案的选择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同时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因此医院和临床医生在日常医疗和教学活动中必须尊重病人的选择权、知情权、隐私权等一些有关权利,这给临床医学教学带来很多不利。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医疗和临床教学的关系,将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医疗纠纷甚至是法律纠纷,也给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产生不利因素,反之,如果处理得当,不仅有利于医学教育,也有利于提高医院和医生自身的声誉,而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还不完善,滞后于目前医疗形势的改变,如何确保临床医学教学的正确和合理、合法地开展,不仅是临床医学院和临床教员所必须关心的问题,而且涉及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完善。因此既往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已不符合当前医疗市场的变化,作为临床教员,应提高法律意识,正确处理好医疗和教育的关系,取得病员和/或家属的配合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为培养新一代临床医生和拓展医疗市场而积极努力。

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也给临床医学教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全国各地许多高等医学院校包括我校都建立了临床医学院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临床课程将在临床医学院内实习时同步进行,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也在医院度过,学生将有更多时间与病人接触,这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如何利用学生在医院的几年时间,培养学生正确和基本熟练的临床思维和处理能力,也给临床教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旧的教学模式下教员按病种讲完课或带完见习后便完成任务,这种情况将一去不复返,学生在医院内与病人接触,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包括医学、心理学和社会问题,甚至语言问题,这都要求临床教员花许多时间来解释和教导。单一按病种来讲习对学习临床课程是最基本的,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学生的临床能力无从谈起,但对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来讲,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员在平时的讲课和见、实习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自习和接受能力,把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为教学重点,并把它灌输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而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原理和病理解剖等基础内容可简单地讲解或由学生自习,这样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们在以往的讲课过程中,也做了一些尝试,如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作为讲课内容,强调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共同特点和诊治要点,突出讲解它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非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感染性疾病中各种病因所致疾病的特点及鉴别,而对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流脑、乙脑等则在病因分析时讲解其特点,讲课效果明显,学生普遍欢迎,并反映在临床遇到类似病人后知道怎样去处理,我们认为这才是临床教学的目的,因此我们建议在临床教学活动中可以以临床症状为主线多讲解,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讲解具体疾病各自的特点和处理要点。另一方面,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下,往往对学生的临床基本功重视不够或无法给予更多的教导,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整个临床阶段学习时间都将在医院度过,因此我们认为临床带教老师要用一定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临床基本功如采集病史(包括内容和技巧)、体格检查和临床基本操作等,并作严格要求,因为扎实的临床基本功是一名优秀临床医生的基础。另外,要做好一名优秀医生,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与病人之间的接触、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了解病情同样也是缺不可少的,在这方面也要求带教老师予以重视,因为一名医学生或年轻医生,在这一点上往往欠缺和难以领悟,需要在临床医疗活动中不断提高。

二、临床教员自身综合素质要进一步提高

为提高教员的授课能力和效率,我校、院已多次开设讲习或研讨班,并培养了不少A级教员,临床老师的授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但是临床老师与基础教员不同的最大之处是前者主要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生,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包括临床诊断和处理能力,而单纯地提高授课效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认为,要作好一名优秀的临床老师,首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不能敷衍了事。对于一名临床医生,要带教

一、二名学生并不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认真和带好二方面,没有一定的责任心,不认真带教是很难培养出优秀医生的。一名好医生不等于是一名好老师,要做好一名临床老师,除做好自己医疗和科研的工作外,还必须负起责任,认真培养下一代医生,才能使我国临床医学不断发展和进步。其次,带教老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因为医学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人们获取医学知识途径既多又直接(包括医学知识讲座、书籍杂志、通信、互联网等形式),这要求任何一名临床医生都必须不断学习和钻研,这样才能在医学界立于不败之地,对临床教员而言尤其重要,只有自己不断进取,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一名好的临床老师首先必须是一名好医生。第三,临床教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临床教育形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医学教育临床范文4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型医院,多年来,我院不断新增了国内外先进的医疗设备,并且公开招聘博士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配备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带教老师,由于我院是教学医院,承担着各大医学院校学生的教学与实习任务。相继开展了各种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定期举行各种医学学术讲座,每年参加培训学习人员7000余人次。工作人员除了参加本院的学术讲座,还参加其他医院举办的各类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讲座,形成了一种开放式、交互式、多功能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

2我院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2.1领导管理方法及学员学习态度上存在缺陷

我院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取得了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学习方法上,人员缺乏积极主动性,需要被动点名签到,缺乏对学习新技术的热情;领导缺少对继续医学教育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对于学习效果没能及时评价总结;学术讲座中缺少反映新型科学、新业务理论知识、新技术进展等方面的内容;部分科室领导不能合理安排科室人员轮流外出进修,参观学习,导致本科室的工作没有创新;部分学员只是为了获取学分,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去理解学习内容,没有深刻体会继续医学教育的意义以及重要性。

2.2工作压力大影响学习热情

随着医疗设备的更新,高精尖技术人才的引进,我院收治的患者逐年增多,临床工作负荷过大。许多医护人员身心疲惫,缺乏精力去参加业务学习;部分认识到继续学习重要性的工作人员,主观想接受新知识培训但由于工作脱离不开,不能够如期参加。

2.3存在虚假学分现象

影响学习效果存在虚假学分。每次举办学术讲座的参加人员都较多,人员管理存在不足,不能逐一检查确认是否为本人签字或刷卡。部分学员找人替代签到或刷卡,使得学习成为一种形式;也有一部分学员去参加仅为了学分,而没有用心去学习,人在心不在,没有学习质量。

3继续教育是临床学科建设的需要

现今医学科学不断的涌现出新的分支学科,交叉学科,以及边缘学科。有资料表明,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仅占工作时应用知识的5%~10%,90%以上的知识是通过边工作边学习掌握的。一些应用科学知识每3~5年就更新,许多领域知识的消蚀每年高达15%~20%,有人形容医学知识的半衰期不超过10年。现在是人才竞争的年代,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提高自己不被淘汰。继续医学教育是指医学院校毕业以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终身性的知识更新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医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必然产物,现阶段是生命科学高度发展以及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不断要求医疗工作人员自觉地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参加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学习,不断提升充实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专业技术队伍的领导者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掌握边缘学科相关知识,加以融会贯通。拥有丰富的临床专业技术经验,在科室人员进行科研及创新时能够做一个引导者、指导者,所以要求领导者和团队都要不断的进行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满足临床学科建设的需要。

4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只有加大加强对教育的投入,才能使知识经济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要求我们不只是完成在校内的学习,更要重视以在职培训为主的各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知识经济要求对人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继续医学教育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具有艰巨的使命和任务,给“活到老学到老”这一中国古老命题予以了深刻底蕴。完成学校基础教育的医学生到临床一线工作,基本能够完成一般病人的诊查工作,但往往具有局限性,缺少对医学发展规律的认知。医学技术不断进步,许多新疾病、新型病毒的出现,要求我们医务工作者必须采用新的思维观念、新的治疗手段。时刻关注知识更新,来解决不断出现的医疗难题。因此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在学习中提高技术及业务水平。继续医学教育对促进医学科技的进步是极为重要的,也是提高医学专业人员业务素质与能力,丰富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

5继续医学教育是培养

临床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一批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综合业务知识过硬的医学团队,给患者带来高质量、高层次的治疗和服务。随着时代的进步,要求医务人员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因此,要求教育思想及教育方法必须及时更新改变,把过去依赖单一的学校教育转变为阶段性、分专业的终身性的学习过程。并且在继续教育中转变思想,将过去的单一的理论知识学习转变为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开发新技术能力为主的新型教育模式,集综合素质教育与业务技术培训为一体,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医务人员认识和解决疑难问题能力。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迫切需要能够参与新技术挑战的人才,能够参与竞争、主动适应积极推进,甚至勇于参与变革的新人。因此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知识,精湛的技能,丰富的生命科学理论与信息科学知识,掌握医学科学发展方向。现代医学飞快发展,新的诊断与治疗手段层出不穷,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继续学习才能满足广大人民对医务工作者的期待与要求。完善我们的医疗队伍,在技术与服务上不断进步,才能让患者满意与放心。

6结论

医学教育临床范文5

我国的医学七年制教育始于1988年,由各医科院校最优秀的学生组成,其录取分数线稳居中国医大各招生专业榜首,且呈连年攀升之势。同时根据国家制定的七年制学生培养目标,各校也制定了具有政策倾斜性的教学培养计划,如中国医科大学,医学课程使用英语授课并用英文考试;采用中文统编和外文两套教材并行教学;各学科都配备最强的师资力量;进入硕士专业选择阶段时配备各附属医院强势学科的优秀带头人担任研究生导师。同时为保证英语教学的顺利实施,学校要求全部七年制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分别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此外还安排大学英语精读、泛读课程,全面讲授TOEFL英语的词汇、听力、阅读理解等,保证七年制学生的英语水平[1]。七年制这种集中优势资源扶植重点的培养模式成为许多医学院校的办学指导方针,同时各医学院校根据自身资源与特点,也逐渐总结出一套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模式。如华中科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11种教学与教学管理运行方式、3种教学管理方式、2种办学特色,简称“11•3•2”的七年制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在教育部组织的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工作评估中,得到专家的充分肯定[2]。山东大学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优化课程设置、改善教学资源配置、精简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出的学生人文社科知识丰富,理论基础扎实,科学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强,参加工作后适应性强、进步快、发展潜力大,深受用人单位欢迎[3]。

随着七年制教育模式的普遍开展,我国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已经形成双语教学、双语测试、滚动淘汰的专业教学特色。带教教师一致反映七年制学生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强,双语教学的知识接受状况良好,不论是阶段性考核还是综合测评七年制成绩都令人满意。从前十届七年制毕业生的毕业去向看,大部分就职于省级及以上大型临床医疗机构,部分毕业后直接出国深造,少部分在大六时考取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从事临床工作的毕业生大部分很快成为本学科的青年骨干,其中一些目前已成为专家级学术带头人;部分已走上医院或大学的领导岗位,成为专业和领导能力兼备的新生代管理人员;还有少部分毕业生转行从事商业、金融、IT等行业,不论他们身在国外或国内,也不论他们从事工作的性质,七年制毕业生都表现突出、成绩斐然,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好评,被认为具有适应未来科技竞争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4]。

一项为了客观评估七年制毕业生的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的调查结果显示,七年制毕业生在医疗、教学、科研等诸多方面都比五年制毕业生有较强优势,特别体现在教学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和逻辑性、运用新技术能力、科研意识、掌握前沿科学知识深度、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相关学科知识面、外语水平等多方面都比五年制本科生有优势[5],这说明本硕连读七年一贯制是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与综合大学合并之后,可以建立人文、理医结合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最佳模式,使学生在校内学到相关的多学科的知识,这是以前不可能办到的。1995年在我国首批七年制学生毕业之际,教育部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工作检查和评估,七年之后的2002年又进行了第二次检查评估。二次评估的结果与第一次相比显示我国的七年制医学教育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七年制教育获得进一步发展、办学模式特色突出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等一系列成果[6]。

二、医学七年制教学的发展与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七年制医学教育的办学规模也迅速扩大,开办院校由最初的15所发展至超过半百,年招生人数也由1988年的数百人发展至近万人。招生规模的扩大造成了生源素质的参差不齐,学生上课效果不如扩招之前的生源,尤其是地方性单科医学院校由于存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管理等因素的制约,严重影响着临床七年制学生培养的质量[7]。虽然在招生方面与五年制相比仍有优势,但是随着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的扩招,同时受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医疗环境恶化等状况的影响,医学在本科生学习的热门专业地位有所下降,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在高考专业的横向竞争力明显削弱;受学校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所限,七年制从基础授课到临床实践的资源优势地位也不再突出;随着省市级以上大型综合医院人员趋向饱和、医务工作者的学历普遍提高、毕业生逐年增多,七年制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优势有所下降;另外七年制的培养目标和学制特点决定了其专业课程学时和临床实践时间偏少、科研水平不高,因此与统招5+3的硕士相比在选择研究生课程和导师方面没有优势。此外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七年制毕业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基本功方面尚待加强,在协作精神、人际交往等方面也有不足,特别表现在敬业精神、对病人态度、协作精神、应急能力、临床基本操作、临床技能娴熟程度、师者操行、贯彻大纲精神、调动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5]。

三、医学七年制教学未来之路

针对以上医学七年制教学出现的问题,结合我国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笔者对今后医学七年制的教学进行了以下思考:

1.依托综合性大学优势,进一步推进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考虑推广八年制医学博士的教学模式,与国外的M.D.(MedicalDoctor)概念接轨。近年来我国教育部在少数拥有综合实力优势的医学院校已经尝试推广八年制医学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八年制颇受有志于临床工作的学生青睐,毕业生也很受用人单位的认可。

2.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师资与学科优势,进一步加强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开设各类选修课,强化素质教育。

医学教育临床范文6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高专;内科学

传统的教学流程主要包含知识传授和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来完成的,知识内化主要通过课后学生完成作业、操作或实践完成。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通过颠倒传授知识与内化知识的顺序,改变师生角色,重新规划课堂时间[1]。翻转课堂上知识的传授主要通过课前课程管理系统或信息技术软件辅助完成,通过课堂上教师的帮助与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完成知识内化。这种教学使知识转移发生在课下,知识内化发生在课上,为学生之间协作学习、师生之间互动留下了充足的时间[2]。为了探究这种新的教学模式[3]在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前景,教学团队以内科学教学为例,以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为背景,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法,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4级临床医学系7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把72名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人。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和平时成绩等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并由同一教师授课。把内科学理论教学内容分为8个专题。对照组采用课堂讲授、观看教学视频、课后练习的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课前一周教师在网上布置学习任务和教学资源,学生课下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作业,课上分组协作完成小组作业、组间交流和分组汇报,教师对学生发言情况加以点评、答疑解惑及补充讲解,课后一周内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点评修改作业并上传至平台。

1.3教学效果评价指标

1.3.1理论考试两组在相同时间内完成考试,题型为选择题,出题教师为非任课教师。实验组在网络教学平台测试,自动显示成绩。测试结果能客观反映学生学习效果。1.3.2问卷调查课程结束时,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学习效果主观评价。1.3.3实训技能考试课程结束后,对两组进行实训技能考试,旨在考查学生动手能力。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分析用t或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两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发放问卷

72份,回收有效问卷72份。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学习动机、临床思维能力、实际操作水平、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水平。“好和较好”视为有效,“一般和差”视为无效。

2.3两组实训技能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训技能考试成绩分别为(92.3±3.7)分和(84.7±4.5)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

3讨论

3.1翻转课堂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千人一面”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面对教师传授的知识有的学生会感觉“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则感觉“吃不了”,单一形式的教学再加上学习内容枯燥等因素,使医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课前学习,调整学习速度初步完成知识学习。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师生进行深入讨论,实时纠正错误,显著提高学习效果。通过讨论还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新思维,培养团队精神。课堂不再是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知识灌输,更多的是师生思想的相互启发和碰撞[4]。通过教师的个性化辅导,真正做到个性化教育,学生也在探究式学习中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翻转课堂实现了无缝移动学习[5]。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将原有课堂教学转移到课下,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根据自己的时间独立、灵活地进行自学,并完成在线测试,从而实现“无缝学习”和“移动学习”,改变了传统的“不进教室不学习”情况,同时也解决了课时紧张问题;而大量课堂教学时间的节余可以用来探讨学习重点和答疑解惑,使上课时间能够被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