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医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专业医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专业医学论文

专业医学论文范文1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湖北科技学院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2级150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人,女82人,平均年龄1.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

2结果与分析

本次对临床医学生专业思想的调查主要内容包括:(1)专业态度(包括志愿、动机、心理适应等);(2)专业认知(包括专业概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关系、就业方向等);(3)专业行为(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成绩情况);(4)专业理想(包括热点关注、专业前景及个人专业生涯规划等情况)。

2.1专业态度

专业态度是从事专业学习的前提条件,良好的专业态度有助于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专业思想的文献计量学研究表明,在有限的专业思想研究中,对体育、护理、中医等专业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临床医学的专业思想研究偏少,主要原因是这些专业第一志愿录取比例低,学生显示出明显的不稳定性,调换专业的学生多。湖北科技学院虽为地方性院校,但临床医学专业办学历史长,社会声誉良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有一定优势,历年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高,而且调换专业时,又成为转入的热门专业,两次热门的背后却潜藏着危机。调查结果表明:在入学志愿的选择上,自愿报考只占30.3%,父母要求或其他人员建议填报该专业者占66.9%,没有报考本专业服从调剂者占14.8%,这势必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情况甚至是从业情况;在入学动机选择上,20.4%认为临床医学专业社会意义重大,15.5%认为临床医学专业很有趣,30.3%认为该专业收入不错,19.0%认为家庭拥有便利的就业条件,这种狭隘的专业思想,是从业人员医德医风存在的隐患;学习一年后,对本专业的心理适应程度的选择上,假如学校和家长都允许转专业的话,60.6%很喜欢临床医学专业一定不转出,35.9%能够接受该专业并不打算转出,9.2%不喜欢该专业准备转出。态度决定行为,正因为2012级临床医生的专业态度存在问题,所以学生的专业行为出现部分目标不明确、学习努力程度不够、学习方法缺乏、成绩不合格等问题比较突出。而且文献研究和笔者多年来对临床医学的教学和学生管理经验来看,中途出现的转专业、休学、退学人数为数不少。而当前日益突出的医患纠纷除了与社会、医院等因素有关外,与医生个人的医技医德医风也不无关系。因此,无论是从当前临床医学生的培养来看,还是从未来从业者的综合素质来看,高校管理者和临床医学教学者都要高度重视临床医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2.2专业认知

专业认知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内涵,某一高校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关系和就业方向等的认识,它是学好某一专业,形成科学稳固的专业思想的基础。高校根据社会经济需求和本校资源环境确定培养人才培养目标,这一目标最终通过课程体系来实现。因此,课程体系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专业思想的建立巩固。对我校12级临床医学生专业认知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经过一年的大学学习对本专业概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就业方向都已经很了解,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67.6%、57.0%、72.5%、31.7%;但对课程之间的关系,一门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作用不了解的占62%;就业方向不了解的占38.0%。这说明学生的专业认知是零散的,缺乏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因此,这部分学生在学习医学基础知识的时候会感到很盲目也很茫然,他们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也不知道他们将来能做什么。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们医学教育模式上的弊端。当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医学教育模式还是先基础后临床,学生用二年半的时间学习公共基础课程(思想政治、英语、计算机、体育等课程)和10多门医学基础课程,医学基础知识的复杂、单调、枯燥使很多同学感到迷茫,甚至厌烦,学习被动。我校也意识到此问题,因此在2010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保留系统解剖学课程外,把组织胚胎学课程从二学期提前到一学期,在一学期增加了医学基础课程。而国外早就在尝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教学改革,它旨在打破基础与临床的分界和壁垒,将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紧密结合起来,真正边学边用,活学活用。

2.3专业行为

专业行为是学生在校期间对专业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努力程度、学习方法和学业完成情况,它是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将来很好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关键。根据学习目标的明确程度、学习的努力程度、专业课程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及学业的完成情况四个主要方面分别从高到低给予5、4、3、0分,其中平均5分为优秀,4≤X<5为良好,3≤X4为合格,X<3为不合格。对我校2012级临床医学生的专业行为调查,结果显示以上四个方面优秀的分别占19.0%、16.2%、14.8%、17.6%;良好占25.4%、28.2%、22.5%、28.9%;不合格占23.9%、28.9%、32.4%、22.5%。大学生是一个年轻充满激情和梦想的群体。学生的专业行为是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过程的行为反映,是专业目的达成的基础。从形成意义上说,它是由人与专业环境、专业要求的相互关系决定的,学生的专业行为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学习创新能力、努力程度、奉献行为等方面。从目前调查结果可知,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业完成等方面评价为优秀的不足20%,而不合格的却占到30%,可见学生对专业认识不清,目标不明确是禁锢专业思想的首要障碍。

2.4专业理想

专业理想是专业学习者对专业的发展及自身未来专业生涯的愿景,它包括对该专业热点的关注、对专业的发展前景及自身将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从业者,它是专业思想的灵魂。调查结果显示对专业热点非常关注的占48.6%,不关注的占21.1%;对专业热点非常关注的占28.9%,不关注的占30.2%;对专业热点非常关注的占43.7%,不关注的占21.8%。高校教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帮助临床医学生树立崇高的专业理想。如通过重温医学生誓言,增强白衣天使治病救人的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积极锻炼,立志献身临床医疗事业;通过老教授回顾过去艰苦卓绝的创建和发展专业的经历,感召青年学子珍惜美好大学时光,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将追求个人理想和实现社会价值结合起来;通过青年学者的学术讲座,开拓在校临床医学生的眼界,引导他们站在学术前沿思考问题,增强他们学习专业的兴趣;通过成功校友的从业交流,引导在校临床医学生树立榜样,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通过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分享,帮助低年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对医疗社会热点问题的班会讨论,明辨是非,积极应对。

3结论与建议

专业医学论文范文2

教学工作的绩效评价和医疗工作的绩效评价体系完全不同,相比之下,医生职业的报酬比教师职业的报酬要高得多。并且医学专业教师(主要指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师)在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也可以选择,卫生系列职称的评审,并不要求教学工作方面的条件,因此,医学专业教师即使不参与教学工作,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的晋升。有效激励医学专业教师参与教学和教学能力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的缺乏,使其参与教学和提升自我教学能力的积极性不高。

二、促进地方医学院校医学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完善职前教育体系

应出台我国医学专业师资的专业标准,提高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和入职门槛,选拔、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医学专业教师,提高他们对教师职业身份的认同感,以及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同时,完善医学专业教师职前培养体系。根据我国国情,建立“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合作培养模式更切合实际,即师范院校为今后有志于成为医学专业教师的医学生提供相应的教育类课程,医学生修完相应课程,通过考试获得规定学分,才能有资格参与高校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医学院校与师范院校实行学分互认。在职医生要想成为教师,也应该通过这样的课程学习和考核。

(二)完善在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

第一,组织机构上,引进教育专业背景的专职人员,使培训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更合理,使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工作更加专业化。第二,制订整体培训规划,明确医学专业教师培养目标和标准,使培养工作具有系统性、常规化、持续性。第三,采取多元化培训方式,针对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第四,提供适当培训课程,从观念更新、系统理论、实践技能和科研方法训练等方面,弥补医学专业教师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不足,同时注意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训实效,避免理论实践“两张皮”的在职培训痼疾。第五,资源平台建设,建立网络学习培训平台和网络资源平台;交流平台,通过公开课、沙龙、讲座等创造交流机会;科研培训平台,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科研与改革,从而提升教育科研素养。

(三)制定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政策制度

一方面,明确临床医学专业教师教学工作的职责,建立严格的临床教学职务的聘任制度,把教学工作情况、参与教学能力培训和教学改革科研等作为聘任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提出教师具有接受在职培训的权利和义务,将医学专业教师定期参加教学能力培训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的责任和义务,就是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各种资源支持,如给予时间、经费保障,为教师参与教学能力培训创造更多机会。各方根据政策制度,各司其职,使医学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四)建立和完善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制度

建立完善的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评价的教育和价值。评价不仅注重对教师教学成效的评价,不仅用于对教师的晋升、评优、分等等管理,更重要的是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指导功能。实施发展性评价必须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通过督导、同行、学生的评价,以及教师自我评价,全方位、多层次地收集相关教学信息,以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师教学状况,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优化教学内容等提供依据。另外,评价结果要真正服务于教师教学改进的目标,应以质性评价为主,具体描述教师教学状况,给出改进建议,使教师明确改进的方向和具体措施。通过这样的评价在促进教学改进的同时,也实现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

(五)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绩效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

专业医学论文范文3

1医用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1.1实验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

医学化学作为护理专业一门极为关键的基础性课程,但在学校一般都归属于公共课,并未将其重要性体现出来,进行教学的时候内容未得到改进,而且实验条件也非常简陋,导致这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在实验上根本不能得到创新性改革,仅仅依靠填鸭式灌输,学生学习时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得到良好的教学实验效果。

1.2实验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如果想要真正的从基础上改善学生化学实验部分的实验水平,首先就要更新教学模式,摒弃原来的传统模型,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而老师只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使得学生可以离开老师的带领自主进行实验,如此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技能,才会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实验中的乐趣,从而更加主动、积极。

1.3实验考核缺乏实效性

进行医学化学实验课考核的时候,单纯的考虑其最终实验结果是不够的,更应该注重其进行实验时思考问题、得出解决方案的水平,不过因为这一类的实验课程一般都是从属于理论课程的,而且在整个课程中占到的比例也不大,进行考核的时候,成绩的高低仅仅取决于实验报告的优劣,无法将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水平、解决问题的水平体现出来,更加无法将学生是否认真对待实验体现出来,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实验课程的时候会出现忽略实验、重视报告的现象,更有甚者干脆不做实验,然后抄袭他人的实验报告。像这样的仅仅以实验报告的优劣来决定实验成绩的评定方式,只会使得学生对实验技能的重视度大大降低,同时也不会对医学化学实验造成任何好的影响。

2教学体会

2.1优化实验内容

现如今,在高等院校里面开展的医学化学实验课程,其实验内容非常陈旧,一般都是在做一些验证已有明确结果的实验,这就导致学生对将要进行的实验兴趣平平,甚至产生抵制情绪,无法从根本上激发起学生的实验兴趣,也会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所以,一定要尽快进行医学化学实验的课程改革,首先就是内容的创新,以护理专业的人才根本要求为基础,将其实验内容进行改革,将主要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学生实验积极性之上,努力提升其主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2.2明确实验目的,规范实验操作

在进行护理专业的医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里,一定要使得学生了解一次实验的根本目的、此次实验课程要达到怎样的水平、需要学到哪些知识,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医学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去,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必须按照规范标准实验,使其体会到进行科学实验时严谨的重要性,这也能够决定一次科学实验是否成功。比如,进行苯甲酸含量检测的时候,第一部就是申明教学目的,让学生们知道为何要进行此次实验,不能够是为了完成试验任务而进行实验。具体操作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操作步骤,一次实验不成功往往就是因为试验中步骤不规范产生误差,例如,配制缓冲液的时候,需要用到不同的吸量管来吸取不同的共轭酸碱溶液,假如其中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最终测得缓冲液浓度误差明显。

2.3改进考核制度,注重技能培养

在进行护理专业的医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里,需要不断地改善其成绩评定制度,将重点放在实验技能的提升之上,将课程中实验部分的比例加大,考核内容可以划分成实验操作部分以及最终考试部分,前一部分主要考核课程中的实验技能水平、对试验中出现的现象的理解、试验出现问题时的解决办法以及操作水平,而后一部分就重点考察其对整个课程涉及到的课程知识点以及实验具体操作步骤的了解、掌握水平。如此,将课程的考核分成这样的两个部分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学生实验兴趣,并且最后学生也能够掌握更多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课程知识。

3结语

专业医学论文范文4

运动人体学科学是一门医学、生物学、体育学相互交叉的学科。培养把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理论和试验探究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体育科研机构、运动练习基地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和康复指导的高级专门人才。1988年30多所体育院校、师范院校相继开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同意、备案,泰山医学院、温州医学院、赣南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等6家医学院校相继开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育概论学》、《体育管理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社会体育学》、《运动练习学》等体育学课程列为泰山医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必须课程或选修课程。

最初,由于是医学院校开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医学、生物学课程依托医学背景,而体育学教学,我们和体育院校相比,我们没有雄厚的体育专业师资背景,体育学理论课程由基础部体育教研室教师担任,尽管教师具有多年的体育授课经验,和体育院校体育理论专职教师相比,还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不当等现象。再就是从学生调查中显示96%的学生没有运动练习实践的基础,学生对体育学知识的领悟能力和感知能力差,经常存在教师讲课,学生茫然的现象。这两个方面影响了体育学的授课质量。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内涵建设的发展,我们较好的完成了体育学理论的教学,在体育学理论教学中也取到了较好的成果。结合近年来该专业体育学理论课程的教学,针对该专业学生的特征,我们对体育学理论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加强教学管理,以科研促教学

充分利用2006年我校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契机,充分探索体育学理论授课存在的师资情况,通过学校有关部门,从基础部体育教研室选调部分责任心强、有上进心、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到运动人体科学系体育理论教研室,相对固定了体育学教师的授课课程和探究方向,同时外派学习和进修。由2至3名教师固定教授1门课程,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学术讲座等教研活动,以此提高教学能力和改进教学方法。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校级、省部级等课题,以科研促进教学,目前,教师承担校级课题9项,参加省部级课题3项,逐渐形成了教师人人有课题的良好局面。

二、师生转变思想观念,改变教和学的方法

学生从第二学期就逐渐学习体育学的各门理论课程,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往往还沿袭着高中时代的学习方法,但面对厚厚的书本和大量的生疏知识,不知道该如何去学习,如何才能把握和理解这些内容。作为教师,如何为他们架起一座从中学到大学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成功的关键,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具体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熟悉到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转变教师和学生思想,更新了观念,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积极主动地推进了创新性体育学理论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密切结合学生专业特征,合理分配教授任务

俗话说摘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具体的体育学知识和运动技巧固然重要,学习方法及对正常人体的认知能力更加重要。学生将来要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康复指导和医学相关的工作,不可能在学校把知识都学到,将来工作后还要对本专业的知识进行细化、强化。对他们来说把握所有体育学理论知识显然不现实,能够更好地将体育学理论和他们的专业方向紧密结合起来,显然更为重要。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体育理论,了解国家体育战略方针,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向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的影响和需求;教授运动练习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等课程,让学生理解、把握运动的基本规律、练习原则、练习方法、队员、学生的心理状况等基本知识,结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特征,适当调整教学大纲,重点突出“运动和医学”的结合,使学生形成较强的专业知识体系,为胜任未来从事的运动康复、体育健康促进、运动医学服务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主动式实践教学法,使学生称为教学主体

主动式实践教学法正是基于让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体这一指导思想,着眼未来而构建的,它主要是实行PBL(Problem-BasedLearning)模式,PBL强调“先新问题,后学习”,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等重要,包括围绕新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并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强烈而又稳定的新问题意识,始终保持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学生是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是促进者和设计者。应用于体育学教学的主要过程是摘要:把学生分成小组。学生针对某一阶段要学习的体育学理论内容先自学,在自学中提出许多新问题,针对新问题去积极查阅参考资料,并且寻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案。然后进行讨论,每组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新问题做中心发言,其他学生作补充发言,甚至可以争论。老师只是针对前一阶段的学习进行总结,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样,课堂的主体不再是老师,而是变成了学生。

五、增加学生体育实践的机会,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我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是从高中理科招生的,大部分学生没有运动练习的实践基础,学生对运动知识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较差,缺乏对体育理论现象和运动规律的了解,这就不利于学生正确的理解体育学理论。为之我们采取了有效的办法,也取到了较好的效果。第一,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组织体育术科观摩课,包括田径、球类及武术等课程;第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组织运动练习和比赛;第三,充分利用寒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体校、运动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体验运动现场情况。

六、积极开展网络教学

结合我校开展网络教学,体育学理论课程大部分进行了网络课程制作。通过网络课程的开设,补充了书本上没有且学生感喜好的知识;网上进行模拟测试,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点;通过视频资料下载观看,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抽象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喜好;通过网络教师及时布置作业,通过答疑讨论区及时解决了学生提出的困惑和疑问,通过交流,解决了学生和老师当面不方便交流的新问题,加强了教师和学生的密切联系程度。

总之,进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育学理论课程教学探索,主要是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体现专业特色,培养高级人才。以上是笔者在我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育学理论教学和管理的一点心得,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摘要:

[1姚洪恩.等,办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理论和实践.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摘要:1.

[2李裕和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能力结构调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4)摘要:188.

专业医学论文范文5

随着我国对文化产业发展力度不断的加强,动画产业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因此这类人才的需求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相关领域也对动画专业的教育寄予了更高的关注。而我国的动画教育发展一直处于滞后的阶段,其发展较为缓慢。随着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发展,动画产业将数字媒体作为发展的基础,成为了一种新的产业趋势。同时由于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为其达到鼓励的目的,从客观意义上讲,这也促使我国动画的教育事业获取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加大了改革的步伐。根据我国教育局的统计数据表明,从动画专业开设以来,截止2000年时已有几十所大学开设了此专业,而2003年起,我国已经有九十对所院校开设了动漫专业,2008为止年我国开设动画专业以及与动画相关专业的高校已高达一千六百所,在校人数可达四十多万,毕业人数为六万多人。随后我国为了进一步促进动画产业能力科学化的发展,并将高素质的动画人才培养出来,因此先后批准了我国北京电影学院、西安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学院以及中国美术学院等作为研究中国动画教学的基地所在。目前我国在动画专业的教育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最为严重的问题是这类专业开设的时间较短,从事教学以及培训的人才相对缺乏,师资队伍力量以及水平过低。因此培养出来的动画人才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严重的影响了动画教育的发展。

二、创意产业视角下加强高校动画专业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师资队伍的建立

由于我国的动画专业教育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其师资队伍较为缺乏,培养出来的高素质新型的才人不多,从而造成动画行业人才的需求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与此同时,我国各大高校对动画专业又进行大规模的开设,因此必须建立出具有高水平及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来满足其需求。在师资队伍的建立方面,应结合实际的情况,循序渐进的对师资队伍进行培养建立。同时采用校企结合的方式,将企业中优秀的人才引进到高校中,不仅能将丰富的动画专业知识以及实践的技能与经验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能够为老师与企业优秀人才进行交流与学习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得老师能够发现动画教学方面的不足点,并予以改进,从而有利于老师专业水平的提高。通过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方式,还能够为老师提供到企业一线去学习的机会,让老师熟悉了解每一个动画制作的环节以及体验一个完整动画产品制作的不同阶段,例如产品的策划、产品的制作、以及产品的完成和推广等。从而有利于老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二)根据创意产业发展的要求对动画专业的教育予以改革

随着创意产业不断的发展,对动画行业的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为加快发展必须将动画专业教育进一步改革,因此目前各个高校应着重考虑让现有的资源与教育方面的资源实行相互组合的方式,并将动画产业和教育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科学化的对动画教学寄予改革。同时必须把动画产业的运行方式教于学生,在动画教育中合理引入动画行业是如今实际操作的,使得学习具有合理性,教学方式更具有效性。并且,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专业性的项目,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实际参与到市场产业项目的机会。使得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

专业医学论文范文6

高校艺术教育,就是按照大学生不同学科特点,因材施教,开展艺术教育。开展艺术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精神,挖掘其潜能,启迪其心智,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二、当前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

当前高校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究竟如何呢?在一个什么水平上?笔者任教于理工科院校,对他们的思维习惯、艺术知识掌握程度有一定了解。就笔者看来,理工科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存在以下三个特点:

(一)接受艺术教育机会较少多年以来,由于受实用主义的影响,学校教育长期陷入“智育第一”的误区,形成以智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和制度。尤其是在理工学科为主的大学里,“重理轻文”的观念根深蒂固,绝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后,受培养体系、师资、办学经费的限制,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基本无法接触艺术领域。他们除了看过几部电影和听过一些歌曲之外,对艺术的感受机会是很少的。更谈不上系统的艺术理论知识和艺术实践活动。

(二)形象思维能力较差,艺术感受力有限理工科大学生习惯于进行逻辑思维,这使得他们的艺术思维方式也趋于逻辑性,即较为注重艺术的变化性和叙事的逻辑性,如描述电影电视的故事情节,音乐的叙事性,舞蹈、摄影、美术中的构图、黄金分割计算等,而对其中蕴含的美缺乏欣赏和感受,久而久之便导致艺术审美的接受力较为迟钝。也就是说,理工科大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较差,艺术感受力受到一定限制。

(三)纯理工科大学生对艺术同样有强烈的追求虽然理工科大学生的艺术感受力普遍较低,但是他们的爱美之心却丝毫不减。笔者所在的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对艺术美有着强烈的追求,只是缺乏系统的教育体系,造成他们对于艺术的“入门”有一定的局限性,即“想而不得”的状况。这就要求高校应根据理工科大学生的特点完善培养体系,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审美教育。

三、艺术教育对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的启迪作用

艺术教育对人格培养具有强烈的渗透功能。艺术教育的本质就是以一种自觉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人进行培养,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造就一种健全、完美的人格。应试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的品德情操有所缺失,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综合人才。艺术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品德情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其它教育门类的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艺术教育有利于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全面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人的思维方式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非艺术专业学生在借助专业学习强化逻辑思维的同时,接受一定的艺术教育,从而发展形象思维,促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统一,使创造力和感悟力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接受艺术教育的大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都比较强烈,笔者所在的理工科院校中艺术专业的学生往往比较活跃,自信心、协调能力都普遍较强,他们的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较为完善。

(二)艺术教育有利于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完善身心健康,增强人才竞争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当代中国学生多成长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之中,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更是极少经过细腻的艺术教育,同时又面对着来自家庭、社会、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就业、个人定位等多方面的压力,或者长期受挫感较强,很容易产生一系列思想与心理问题,影响其健康成长。对此,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展艺术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主动发掘生活之美,培养对生命的热情,进而增强受挫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力、积极的情感心态、热爱生命的思想信念,激发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去战胜逆境,乐观面对挫折,主动迎难而上,才能使他们在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沟通等方面都能具有一定优势。这样的人才进入社会后才更具竞争力。

(三)艺术教育有利于非艺术专业学生提高思想品德修养,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艺术之花永开不败,它能够净化人的灵魂,升华人格魅力,延续灿烂辉煌。艺术教育有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很广,涉及到学生思想意识、爱国爱党、遵规守纪观念、认真学习态度、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伦理意识等,与学生平时的一言一行密切相关。将富有净化心灵的艺术精神融入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通过开展更为直观、更为贴近生活、更易接受、形式丰富多彩、内容充实、主题积极向上的艺术文化教育,可以拓展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思维,完善心智,提高大学生品格修养,增强综合素质,促使完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道德,自觉抵制消极庸俗的思潮,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养。

四、加强针对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教育

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理工科高校艺术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均有待提高。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所不可或缺的。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坚持以人为本,更新艺术教育理念艺术教育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即在艺术教育中要以大学生为本,引导和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制定和完善适合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体系,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素质,尊重和实现他们的个人价值,最终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艺术类课程建设,规范高校艺术教育内容理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要同艺术院校的艺术教育区别开来。首先,要将艺术教育纳入非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体系。其次,针对非艺术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高质量的艺术类教材。再次,创新教师授课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明确艺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塑造高尚情操、提升创新能力、促进和谐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素质从事艺术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如何是实施艺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艺术教育的开展,教师是主导,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直接决定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要提高高校艺术教育的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学校必须建立健全机构建设,人员配备到位,并把全面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素质当作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常抓不懈。其次还要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系统全面的培训不断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业务水平。再次,要结合时展及不同层次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四)加强校园文化艺术精神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艺术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艺术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作用。艺术教育是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发展建设的活跃因素,尤其对于理工科院校,营造和谐文明、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不能离开艺术教育。高校要积极组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动员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他们施展才华、展现个性,体现大学生精神风貌。同时要针对学生特点不断改进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实施途径,保证校园艺术活动的参与性、思想性和实效性。让大学生在美的环境和氛围中陶冶情操、开启心智。使艺术教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