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治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灾害治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灾害治理

灾害治理范文1

地质灾害在现实社会中,逐渐被世人所认识,被各级政府部门所重视,并根据“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服务和谐社会”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有效地得到治理和防范,减少了灾害的发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较快发展。

关键字:地质灾害 防范 治理

引言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地质情况复杂、地质灾害分布广、活动频繁,危害严重。据统计,每年由于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以千计,直接经济损失占各种自然灾害的四分之一以上。准确的预报和及时的治理地质灾害成了关系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问题。地质灾害治理势在必行。从种类上讲地质灾害一般有火山、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海水入侵等类别,我国又以滑坡、泥石流、崩塌最为典型。

1 地质灾害的成因及我国地质灾害的现状

1.1 地质灾害的成因

地质灾害是指自然或人为的活动对地质环境、地质结构或构造造成的地质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给人类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造成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水、地应力异常和地热能的水热爆炸(水热突爆)。其中水的影响最为明显:

1 地下水:补给丰富的地下水进入岩层层间或岩体底面,成为一种“剂”,使层面或岩体加快活动量。地下水过量补给在下列情况下最为严重:

1 暴雨型

2 冰雪消融型

3 地震兼有暴雨型

4 石油注水开采,水力压裂型

5 不适当地在低压地层进行水力压裂,水采油气等

另一种情况则刚好相反,那就是出现在我国大中城市、工业园区、平原、盆地,为抽及工业、灌溉、饮用水而盲目进行的大量布井、近视疯狂地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降低,地下水资源枯竭,局部或大面积沉陷、沉降;以及近海地区海水入侵,水质恶化。严重者还出现海岸线局部塌陷或地面形成裂隙。

2 地面水

由于森林、植被被毁,江河上游节流,江河水道被阻塞,雨季洪水泛滥成灾,如果水土流失乘洪水之势,助纣为虐;有时洪水流经地区有冲积荒滩或矿山尾矿、废石堆积,被洪水裹胁而下,则形成严重的泥石流灾害。

3 地应力出现异常,是局部地质构造运动突变的前兆。地应力变化用安置在钻孔内的地应力仪、倾斜仪可以测量得地应力方向如是向上的

轻者造成山崩,重者发生震级高、烈度大的地震。这种山崩、地震是地应力集中、突然释放的结果。

4 地热是一种能源,一旦其圈闭的储层被破坏,或出现裂缝,地热水或气就会沿裂隙上窜,越接近地表,其扩容现象越快越大,如一旦再遇阻塞,则气液积蓄量越大,密度越高,压力越大,到一定程度会出现水热爆炸现象,对地面建筑与人身安全危害极大,有时还像间歇喷泉一样,定时反复出现。

1.2 我国地质灾害的现状

我国山区面积分布广,在自然地质作用、降雨、认为因素等条件下,滑坡灾害常有发生。从滑坡灾害类型的分布看,西部地区多为地震触发、东部滑坡多与暴风雨、洪水半生;西部地区多发生滑坡堵江、溃坝洪水子啊还,东部则转化为泥石流加剧灾害程度。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由地震引起的滑坡损失,死亡人数在23400人以上,其它如房屋、耕地、工程设施等损失更是不计其数。近年来,电台和新闻媒体关于滑坡的报道也逐渐增多,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滑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滑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十亿以上。例如,处于豫西山区的宜阳县,是地址灾害高发地区之一,泥石流灾害相当严重,1996年8月2日,全县突降暴雨,大暴雨中心发生在李沟河的上游,大暴雨形成的洪水把山坡根部的松散物质带走,造成山体失重产生瞬间崩塌,崩塌下来的泥沙、石块和洪水混在一起爆发了强大的泥石流,直接冲击县城的一些厂矿企业及居民区,使县城遭受三个多亿的巨大损失。

2 地质灾害滑坡及其治理措施

2.1 地质灾害治理的意义

在人类对地质损伤和地质灾害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造成地质损伤的因素的经常性控制以减少灾害发生或者采取措施使地质损伤减少到不致发生地质灾害的程度,这个过程叫灾害治理。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在实际治理工作中就应该采取措施避免这种损失或者把损失降到最低的程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对地质损伤的认识是微乎其微,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又往往局限于天灾人祸的范围之内――视之为“洪水猛兽”,表现为在地质灾害面前的束手无策,对地质灾害的治理更是处于自发的状态。直到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人逐渐占据主导的位置,人类对地质灾害治理才赋予了自觉的内容。

2.2 滑坡的治理

滑坡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由于它经常中断交通,堵塞河道、摧毁厂矿、破坏村庄和农田、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而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近二十年来,特别是“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开展以来,国际上研究和防治滑坡灾害空前活跃,各项研究进一步扩展深入,防治工程措施也在完善已有措施的基础上向轻型化、小型化方向发展。

滑坡灾害实例证明,短时间对浅含水层的过量补给,在岩层陡峭地区是形成滑坡的主要因素。根据滑坡灾害的成因、成灾情况,结合防治工程客观条件及经济因素,滑坡治理的主要工程措施如下:

1 引、排水工程

是治理滑坡中首先应考虑的措施,包括地下和地表引、排水工程,其中地下排水有平孔排水和虹吸排水等类型。

2 减重和反压工程

减重和反压工程师经济有效的防治滑坡措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对厚度大的主滑坡和牵引段滑面较陡的滑坡效果更明显,但对其合理应用则需先行准确判定主滑、牵引和抗滑段落,在前者部位减重,在后者部位反压。

3 地层的固化、改良

通过压碱、压化学物质,压浆等方法可以达到固化地层、提高滑带土的强度、增加自身抗滑力的目的,遇到深层裂缝,用压浆技术可充填裂缝。

4 压脚加载工程

在工程环境许可的情况下,通过在坡脚加载方法达到锚固目的

5 支撑工程

为防止滑体或岩坡滑动,在探明滑动面的深度、基岩岩情地前提下,常采用一些支撑工程。支撑工程是滑坡治理的主要手段,主要技术措施有锚杆+喷射砼、锚索、挡土墙、锚索抗滑栓、锚索+地梁(或框架梁)等等,辅助措施有梁间的CAP、\CW等防护技术。

6 SNS柔性防护工程

SNS柔性防护工程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安全防护功臣,近五年来,已逐渐被人们认识并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2.3 泥石流的治理

泥石流是我国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它常发生在山区小溪沟,是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泥石流引起形成过程复杂,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历时短暂、破坏力大、因而成为山区经济建设的一大灾害。据不安全统计,全国山区铁路沿线已发现泥石流1010处。从分析泥石流基本特征出发,分析泥石流物质成分、来源入手,调查其流域环境、流态、形成规律,用钻探勘察了地下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含水层深度、厚度、浸烛基准面变化、基岩性质等),探明泥石流形成机制,进行砾石、砂、水的分类、排队,提出了以此为基础的治理工程技术措施――挡、导、储、护措施,施工挡坝顺序为(自下而上):

(基础注浆)网结+打基桩封堵坝(中间加水泥板墙,下留排水孔道)+排水(用沟孔排水,实现砂、石、水分治)+基桩顶端加水泥盖板(补强坝体)+石加载+生物治理(种速生多根树、草)

2.4 崩塌的治理

崩塌是一种极为普遍和直观的地质灾害现象。陡峻边坡崩塌主要受控于节理裂隙和结构丽的组合,其活跃程度取决于卸荷裂隙的扩张与卸荷裂隙区的扩展。崩塌防治的理论依据就是加固已经形成的危岩

体,阻止危岩体脱落,并且阻止或减缓卸荷裂隙的扩张和卸荷裂隙区的扩展,保持边坡的相对稳定性。我们对崩塌的防治总是有目的的,因此必须对形成边坡崩塌的具体条件,如岩石结构面和各类节理裂隙面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并分析崩塌的形成机制和扩展趋势,再结合具

体防治目的,才能有针对性地对边坡崩塌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下面列举几类常用的防治方法。

1、锚固与挂网喷护

在裂隙较为密集的卸荷裂隙区和危岩区,在清除部分危岩体的基础上,用锚杆加拣网喷护锚固危岩体,以达到减缓卸荷裂隙的产生和卸荷裂隙的扩展,以及加固已经形成的危岩体的目的。这是防治崩塌最常用的方法,也是适用性最普遍的方法。在设计加固工程时,要充分考虑边坡岩体的结构与裂隙面特征和卸荷裂隙的扩展特征。将卸荷裂隙扩展的牵引|带作为重点加固区布置镂圈工程。牵引区加固后可以阻止或减缓扩展区卸荷裂隙的扩张以及卸荷裂隙区的扩展。

2、 支撑加固

对较完整的悬挑危岩体可以采用支撑的方法加固,以保持危岩体的稳定性。这是临时性的防治。

3、遮挡避让

对直接加固困难,或加固成本裔的高陡危岩边坡,可以采用遮挡避设的方法防治崩塌危害。这是针对如铁路和公路等线路工程经过峡谷区,采用的对边夹坡崩塌的防治方法之一。

3 结论

根据“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在开展地质环境专项调查及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采取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案,可有效防治地质灾害。

参考文献:

[1] 王芳太,黄云龙. 浅谈地质灾害控制因素与安全对策[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1,8(4)

灾害治理范文2

地质灾害监测的主要工作内容为监测地质灾害在时空域的变形破坏信息(包括形变、地球物理场、化学场等)和诱发因素动态信息。最大程度获取连续的空间变形破坏信息和时间域的连续变形破坏信息,侧重于时间域动态信息的获取。应用于地质灾害的稳定性评价、预测预报和防治工程效果评估。地质灾害监测的主要目的是:查明灾害体的变形特征,为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施工安全监测,保障施工安全;防治工程效果监测;对不宜处理或十分危险的灾害体,监测其动态,及时报警,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技术方法 :

所谓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是指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于专业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对地质灾害变形动态进行监测、分析和预测预报等一系列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

1、 崩塌、滑坡监测技术方法

1)地表变形监测

① 地表相对位移监测 :主要方法有机械测缝法、伸缩计法、遥测式位移计监测法和地表倾斜监测法。

② 地表绝对位移监测:主要方法有大地形变测量法、近景摄影测量法、激光微小位移测量法、地表位移GPS 测量法、激光扫描法、遥感(RS )测量法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法。

2)深部位移监测:主要方法有测缝法、钻孔倾斜测量法和钻孔位移计监测法。

3)地下水动态监测 :主要监测法为地下水位监测法、孔隙水压力监测法和水质监测法。

4)相关因素监测 :主要方法有地声监测法、应力监测法、应变监测法、放射性气体测量法和气象监测法(雨量计、融雪计、湿度计和气温计)。

2、 泥石流监测技术方法:泥石流监测方法主要有地声监测法、龙头高度监测法、泥位监测法、倾斜仪棒监测法、流速监测法、孔隙水压力监测法和降雨量监测法。

二、地质灾害简易监测技术方法

所谓地质灾害简易监测,是指借助于简单的测量工具、仪器装置和量测方法,监测灾害体、房屋或构筑物裂缝位移变化的监测方法。该类监测方法具有投入快、操作简便、数据直观等特点,即可以由专业技术人员作为辅助方法使用,也可由非专业技术人员在经培训后使用,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中常用的监测方法。

该类监测一般常用监测方法有:

1)埋桩法:埋桩法适合对崩塌、滑坡体上发生的裂缝进行观测。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量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变形滑动过程。对于土体裂缝,埋桩不能离裂缝太近。

2)埋钉法 : 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这种方法对于临灾前兆的判断是非常有效的。

3)上漆法:在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用油漆各画上一道标记,与埋钉法原理是相同的,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缝是否存在扩大。

4)贴片法: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如果砂浆片或纸片被

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与上面三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能获得具体数据,但是,可以非常直接地判断滑坡的突然变化情况。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方法除了采用埋桩法、贴片法和灾害前兆观查等简单方法外,还可以借助简易、快捷、实用、易于掌握的位移、地声、雨量等群测群防预警装置和简单的声、光、电警报信号发生装置,来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临灾的快速反应能力。

对于滑坡、崩塌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可以使用裂缝报警器、滑坡预警伸缩仪(量程大、阀值报警,适用于各种滑坡裂缝监测)、简易裂缝位移计(精度高、阀值报警、多通道,适用于岩质滑坡和建筑物裂缝监测)、简易超声波位移计(量程大、非接触、阀值报警,使用于各种滑坡裂缝监测)和简易雨量计进行监测预警。

对于泥石流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可以使用简易地声监测仪(多通道、阀值报警)、泥石流视频预警仪(震动或视频变化触发工作)和简易雨量计进行监测预警。

三、地质灾害宏观地质观测法

所谓宏观地质观测法,是用常规地质调查方法,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体的宏观变形迹象和与其有关的各种异常现象进行定期的观测、记录,以便随时掌握崩塌、滑坡的变形动态及发展趋势,达到科学预报的目的。 该方法具有直观性、动态性、适应性、实用性强的特点,不仅适用于各种类型崩滑体不同变形阶段的监测,而且监测内容比较丰富、面广,获取的前兆信息直观可靠,可信度高。其方法简易经济,便于掌握和普及推广应用。宏观地质观测法可提供崩塌滑坡短临预报的可靠信息,即使是采用先进的仪表观测及自动遥测方法监测崩滑体的变形,该方法仍然是不可缺少的。

一般情况下,突发性灾害很难捕捉到斜坡体上的短暂瞬时宏观变形形迹和其它异变现象;而累进性灾害在一定时段内斜坡体上均有明显的宏观变形形迹及其他异变现象,这些宏观变形形迹及异变现象称之为灾害前兆信息。准确捕捉这些信息并进行动态综合分析这些前兆信息,对灾害的防治和预测预报,减灾防灾有重要的意义。

地质灾害的发生通常具有综合前兆,单一由个别前兆来判别灾害可能会造成误判,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发现某一前兆时,必须尽快查看,迅速作出综合的判定。若同时出现多个前兆时,必须迅速疏散人员,并尽快报告当地主管部门。

四、监测次数和时间

旱季每15天监测一次。雨季4—7月每5天监测一次(如规定每月5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如发现监测地质灾害点有异常变化或在暴雨、连续降雨天气时,特别是12小时降雨量达50mm 以上时,应加密监测次数,如每天1次或多次,甚至昼夜安排专人监测。

地质灾害工程治理

一 崩塌治理工程 : 清除危岩,对于规模小、危险性高的危岩体采取爆破或手工方法清除,消除危岩隐患;对于规模较大的崩塌危岩体,可清除上部危岩体,降低临空高度,减小坡度,减轻上部负荷,提高斜坡稳定性,从而降低崩塌发生的危险程度;在崩塌体及其外围修建地表排水系统,填堵裂隙空洞,以排走地表水,减少崩塌发生的机会;加固斜坡、改善崩塌斜坡的岩土体结构,增加岩土体结构完整性;采取支撑墩、支撑墙等支撑措施防治塌落;采取锚索或锚杆加固危岩体;采取喷浆护壁、嵌补支撑等加强软基的加固方法;对于在预计发生的崩塌落石的地带,在石块滚动的路径上修建落石

平台、落石槽、挡石墙等拦截落石;通过修建明硐、棚硐等设施来对工程进行保护。

灾害治理范文3

[关键词]测量 放样 AutoCAD

[中图分类号] P69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199-2

随着数据传输能力的增强、数据的稳健性、抗干扰性水平和软件水平的提高,测量技术将在地质测量和其他领域得到更广阔的应用。测量技术的应用使得地质测绘的精度、作业效率和实时性达到最佳的融合,极大地推进了地质测量技术的发展,有力地促进地质测量的精确度和测量速度。

建水锰矿有限责任公司矿山位于建水坡头乡白显平台矿区,自1958年成立,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而50多年的露天开采也给当地的地质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较严重的就是西部排土场,历史以来发生了两次较为严重的滑坡事故,所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刻不容缓。2010年,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正式启动,这其中所涉及的技术工作较多,本文针对西部排土场治理过程中的测量工作,谈谈测量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的一些认识与感受。

1测量基础数据依据

基础数据为矿区原306队所做的控制点数据,该组(三个点)控制点是原省地质五队1965年在白显、芦寨所布设的5〃独立图根网的基础上,新布设重叠四边形为首级控制,以1〃4(原)两点作为起算依据。

2控制测量

遵循“先控制,后测量”的原则,前期工作主要就是做好控制测量。西部排土场治理面积为350多亩,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在原矿区首级控制网上作二级控制网。首先踏勘、选点和埋石,接下来就是控制点的数据测量,控制网平面按方向观测整体平差计算,高程以导线形势进行扣合配赋,加密图根控制点上进行简易平差计算,测量仪器采用全站仪角度观测。图形为:

精度计算:观测测角中误差±4〃.30,单位权误差±2〃.77,平差函数中误差10〃33化为1-2的相对中误差1/42000。控制网布设和实测好以后,就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测量。

3地形测量

地质灾害治理的前期工作首先是治理前现状地形图的实测,这至关重要,所以根据已做好的控制点对现状地形进行实测。

地形图的施测根据1:1000的要求实测,这就要求在测量过程中,凡是大于1米以上的地物地貌都要实测出来,地形测量要求的是观测者与跑尺者密切配合,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不要犯观测者找不到跑尺者的现象。

测量过程中若单一支导线过长,要注意进行检查校验,可以选择附近的埋石控制点进行校检,若误差较大,必须往返施测进行平差。

地形测量数据是为设计提供的最为基础的数据,设计须以此为基础,才能准确设计和计算出治理工程的所需。

4施工放样

施工放样,简单来说就是把图纸上已设计好的工程坐标点在实际中放到地表上。

根据设计图纸,以及施工进度需要,按时做好施工放样工作,设计示意图如下:

施工放样要注意以下两点:

4.1量取坐标点

量取坐标点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电子版的图纸可直接在电脑上直接量取,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速度快,不容易出错,但缺点是不易携带;另一种是纸张的图纸,它需要比例尺或其它尺子来展开量取,这种方法速度慢,容易出错,但是容易携带,这就要求量取人员细心、认真,且应有他人检查,以保量取坐标的准确。

4.2实地放样

放样过程中重要的是要防止坐标输错,注意检查,可以利用方位、距离等来进行检查,发现错误立即找出原因,而且立尺必须使用三脚架,确保水平气泡居中,保证所放样点精度。

5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指的是工程竣工后,为编制工程竣工文件,对实际完成的各项工程进行的一次全面测量作业。竣工测量要求测量人员要认真地把实际工程测出,不能弄虚作假。在测量过程中,如果工程设施较多、复杂,为防止内业制图时出错,在测量时立尺人员最好画出简略草图,以便制图。

外业作业完成后,就是内业作业作出最终成果图。如下:

6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是竣工后期对治理现状的一项监测工作,是对治理工作质量的评估,主要的工作程序有选点、埋石、观测和观测数据分析。

选点:选择监测点主要以台阶平面和台阶坡面选取,然后确定眉线,平台间测点间距为:沿眉线横向观测线按50米以内;纵向观测线,在眉线附近20—30米范围内,每隔10米设置一点,距眉线30米以外,每隔20—30米设置一点,坡面每隔10米设置一点,但至少不能少于3点。

埋石:在选取点挖取50cm深坑槽,用水泥浆浇筑一直径2cm、长50cm钢筋,钢筋露出地面2-3cm。

观测:观测仪器采用全站仪精密测量,测量误差在1-2cm之间,对平面坐标和高程进行观测记录。

观测数据分析:对每次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沉降及位移可行性分析报告。测量周期每周一次,变化剧烈时每天一次,稳定后一个季度至半年一次。

分析治理现状的变形、破坏原因,确定与之相适应的观测方法、观测精度与观测周期,既可避免监测过程的盲目性,又可确保安全生产的需要。

7内业制图

随着测绘科技的发展,如今内业制图都是在计算机的辅助下进行完成的,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制图软件就是Auto CAD,这次建水锰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测量内业作业都是在它的辅助下完成的。

图纸严格按照国家测绘规范来作,所涉及的有点、线、面的属性,而且图层分层要规范,如图所示:

8小结

矿山测量必须充分应用现代测绘仪器和技术,将先进的现代技术同矿山测量的实际工作、具体特点相结合,拓宽矿山测量的生存空间和业务范围,以使矿山测量更好地服务于矿山可持续发展工作。

参考文献

[1]1:1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2]控制测量学.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9.

灾害治理范文4

关键词:地质灾害治理;测量技术;应用

现阶段我国地质灾害治理重视度越来越高,而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能否有效完成,尤其是其测量数据的准确程度能对企业的利益有直接的影响。应用现代化的测量技术能将整个工程的质量有效提高。而且测量技术在准确性上能显著提高,也会以此提高地质灾害治理的效率。目前,有很多先进的测量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中广泛应用,像无人机遥感、GPS以及RTK定位等技术,应用这些技术能为此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平台。

一、关于地质灾害治理问题

所谓地质灾害治理是指对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地质灾害防治途径主要有以下2条:一是防止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包括作用发生前的预防和发生中的制止;二是避免受灾对象与之遭遇,即移动受灾对象位置、改变致灾作用方向和隔绝两者遭遇通道。

二、测量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效果

(一)无人机遥感

无人机遥感一般应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勘察阶段中,其应用的仪器为GY-E1无人机,而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提供对应的工作底图。遥感技术是将航空摄影技术当作基础,最开始是航空遥感,后来才是航天遥感,而这么多年的发展,现阶段在气象及环境等领域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也渐渐成为现阶段较为先进的测量技术。一般来说,无人机遥感技术是应用先进的通讯、遥感传感以及无人驾驶等技术来获取相关的国土及环境等信息,以此促进遥感数据能完成分析及处理等。目前无人航空器是一个移动较为快速的空中平台,合理的应用测绘,依照航空测量要求拍摄相关区域。其后再对所拍摄到的照片进行测绘及处理,以此获取到准确的三维数据,并及时将图纸绘制出来。而我们也能从无人机所航空拍摄的影像当中,非常准确的分辩出目标区域中每个建筑的地形、河流以及位置,这些较为丰富的数据信息能提供最好的依据给地质灾害治理部门,在一定程度上使工作程序得到简化,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二)RTK定位

在地质灾害治理的设计阶段中,RTK定位测量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所应用的仪器为天宝5800,其具体作用,就是为地质灾害治理部分提供治理区的地形图,并且比例尺要大。因为一般来说治理区域都相对较为空旷,而且植被覆盖程度也较低,所以在其设计阶段中会应用PTK来对地形图进行相应的测量。在设计阶段中应用RTK定位测量技术,能在最短时间内测量出相关数据,且操作十分简单,局限性也非常小,在测量中对地形及通讯没有较大的要求,且测量出来的数据精确度很好,是非常使用的一种测量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中应用此技术,能显著提高治理工作的效果,促进地质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静态GPS

静态GPS基本是在地质灾害治理的设计阶段中应用较多,其使用的仪器为中海达HD8200X,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将控制点坐标及时准确的获取,提供相关数据给设计阶段的测绘工作[4]。GPS静态定位的原理就是交接于空间距离的后部,将接收机与GPS卫星当中的距离差作为观测的数量,依照所测量到的卫星坐标,以此对接收器的观测位置进行确定。很多大地测量工作与静态GPS相同,依照具体性质可将其分成内业同外业两个部分。依照GPS测量所展开的工作程序,也可以以此分成以下步骤:观测外业的数据、控制点的埋设及选点、输入数据以及处理成果等。中海达HD8200X所应用的是静态定位模式,一般需应用三台静态机,在已经预设好的控制点上进行安放,依照控制点的相关等级性,所设置时段30分钟至几小时左右。

(四)全站仪放样

全站仪放样测量技术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技术,一般多应用于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的阶段中,所使用的仪器为徕卡TC402。其重要的作用为对生物工程及削坡降坡进行有效治理,而现阶段环境治理中,多数会开展削坡降坡的工作。只要这个工序能有效实施,并有显著治理效果,那么就能针对削坡降坡的具体范围来进行爆破,其后再应用人工及钩机等方式将其设计值不断降低,还可建立一个较为安全的平台,将滑坡及滚石的速度不断减缓。在爆破的前提需要将爆破的孔位有效松动,这时就需要应用全站仪,在实地投放好所设计的坐标,不仅如此,在其后生物进行绿化的过程当中,树木所种植的具置,也可应用这种放样的方式做到。

(五)全站仪悬高

除了全站仪放样测量技术之外,全站仪悬高测量技术也在其环境治理的施工阶段当中应用,同样使用的仪器也是徕卡TC402,其重要的作用就是将区域内所有的危岩进行治理。在实际应用中,悬高测量观测技术的应用效果非常好,且非常便捷。应用全站仪所提供的这项功能,能将治理区域中在坡面上悬空的危险岩体的高度及位置非常精准的测量出来,环境治理工作在清理危岩时,这项技术能提供相应的数据给相关部门,使治理工作的工作效率能显著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在地质灾害治理上应用了很多功能不一样的测量技术,对治理来说有极强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是每一位作业者在治理任务的完成中确保高质量及效率最有力的保障,在最大程度上将地质环境所存在的可能性有效减缓,测量技术也在持续的更新及发展,今后在治理地质灾害时其相关测量技术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陈祥军,王景春.地质灾害防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0-01.

[2]门玉明.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M]//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

[3]王建华, 陈佩佩, 郑世书,等. 遥感、GIS技术在煤矿地质灾害预测中的应用[J]. 遥感信息, 1999, 第2期(2):19-21.

[4]曹修定, 戚国庆, 阮俊,等. GPRS技术及其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6, 01期(1):69-72.

灾害治理范文5

地质灾害治理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特点:①以避让优先,避大治小,避重治轻;②不能仅治理地质灾害,而要重点关注危害管道的因素;③从对管道危害最轻的部位通过;④尽量减少对灾害体的扰动;⑤对已知地质灾害进行永久根治,不留后患。各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特点各有不同。(1)滑坡。线路优化、进行避让,无法避让时从滑坡后缘滑体厚度较薄处通过,以较少的治理工程量满足管道的安全要求,杜绝从滑体中前部滑体厚度较大处经过。管道上、下山坡段遇滑坡而不能完全规避时,管道应纵向正穿滑坡体,尽量避免斜穿,减少对滑坡体的扰动。此外,明确地灾治理施工与管道施工的先后顺序。(2)泥石流。避免管道从泥石流沟中经过,当不能完全避开泥石流沟时,则从泥石流堆积区通过,并且适当加大管道埋深。当管道穿越小型泥石流沟(或活动性冲沟)时,选择基岩埋深浅的位置且使管道埋于基岩内。(3)崩塌。管道线路应避开危岩、危石发育的陡崖、厚大的松散堆积体。当不能完全避开时,则从地形相对较缓且易拦挡落石、滚石的堆积区通过,并避开危石滚落冲击破坏区。(4)岩溶。管道线路应该首先避开地表塌陷坑发育地区或者地表岩溶漏斗、溶槽、溶坑发育地区。对于地表岩溶现象不发育而勘察发现的岩溶,管道以垂直岩溶带通过。对于浅层干溶洞,以碎石回填。对于岩溶向下延伸较大的溶洞,无论是否有水皆不宜填塞溶洞,亦不宜采用灌浆、灌混凝土的方法处理溶洞。对于该类溶洞,当跨度较小、两壁较完整时,以楼板形式覆盖;当两壁完整性较差且跨度较大时,则以梁跨形式穿过。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审点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文件及图纸审查工作首先以贯彻初步设计的理念为基础,以现行标准规范、法律法规为依据,以避让方式优先进行管道优化,以管道与地质灾害体的空间关系为根基,对施工图阶段的设计文件和图纸进行全面审查。各类地质灾害设计的审点不同。滑坡治理工程的审点:①滑坡范围、规模是否己查清,滑动面(带)判别是否合理,力学参数取值是否准确;②影响滑坡稳定的主要因素是否清楚;③滑坡的力学类型及地质模型、宏观稳定性评价是否正确,稳定性系数计算和剩余下滑力(推力)计算是否正确;④管道线路是否有优化和避让空间;⑤选择的支挡方式是否合理,支挡位置是否可行;⑥支挡参数的取值是否合理,设计选择工况是否合理,设计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是否准确;⑦支挡工程量是否恰当,支挡工程与管道施工的先后顺序及结合方法是否合理。崩塌治理工程的审点:①危岩、危石分布范围;②崩塌落石范围,危险区域是否己查清;③危岩(危石)崩落路径分析是否合理,落石滚落速度计算及冲击破坏的冲击力计算方法是否合理、计算结果是否正确;④拦挡防护方案是否可行,拦挡设置工程位置是否有效,工程量是否合理恰当;⑤拦挡工程是否与自然地形有效结合,是否与管道施工、管道运营有效结合;⑥崩塌堆积体会否产生滑动及其对管道的危害。泥石流治理工程的审点:①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是否已经查清;②管道经过断面的地质结构和岩土特征;③泥石流的流速、冲刷深度,尤其是管道通过处的泥石流冲刷深度和建议管道埋深;④对管道形成破坏力的各种因素分析是否透彻,防护措施是否得当;⑤泥石流沟与大沟的关系,尤其是泥石流堆积挤占大沟时使得大沟变窄,大沟流速加大,冲刷深度加大,冲切侧蚀能力增强,该情况下管道防护设计是否加强。岩溶治理工程的审点:①岩溶延伸方向、规模大小是否已查清,岩溶与管道的空间关系等;②溶洞壁、洞顶岩性及其完整程度,溶洞的稳定性评价是否正确;③治理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可行,以及治理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④设计计算是否正确,治理工程量是否合理。

3结论

灾害治理范文6

一、全区地质灾害种类及重点防汛期

(一)地质灾害主要灾种。我区地质灾害以崩塌、泥石流、采空塌陷、地裂缝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汛期,即6到9月。

二、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及区域

(一)省级地质灾害隐患3处。分别为:

1.门楼镇上许家村泥石流;

2.门楼镇姜家夼村泥石流;

3.高疃镇王家庄村西北采空塌陷、地裂缝。

(二)区级地质灾害隐患4处。分别为:

1.杜家崖金矿(采空塌陷、崩塌);

2.门楼马山火山灰采矿场(崩塌);

3.福新黄家采石场(崩塌);

4.高疃老官庄采石场(崩塌)。

三、地质灾害隐患防范措施

(一)门楼镇上许家村泥石流。上许家位于山洪沟汇流处下游,地势较低,山坡较陡,流域面积达3000多亩。同时,流经上许家村的河道偏窄,生活垃圾较多,且存在一段河道,在遇强降雨时,河道排泄难度增加,对附近居民构成较大威胁。须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疏浚桥上河道60米,桥上30米处河东侧浆砌河坝,坝后填土压实。

2.当降雨强度达到暴雨时,要启动防灾应急预案,及时将村东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3.对河道内的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清理,保证汛期水流通畅。

4.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如遇雨,要及时启动防治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同时要建立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和及时汇报制度。

5.在河道险要位置设置地质灾害警示牌。

(二)门楼镇姜家夼村泥石流。姜家夼村南面地形地质条件与上许家村相似,汇水面积较大,水库位于村南1.5公里处。存在的隐患主要为水库旁溢洪道较窄且堵塞,河道流经村庄部分生活垃圾较多、水流不畅。须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加宽水库溢洪道,两侧砌坝,乱石护底,溢洪道建生产桥一座,建泄洪闸一处,保证汛期排洪顺畅。

2.对河道内的生活垃圾进行疏通清理,保证汛期河道通畅。

3.在河道险要位置设置地质灾害警示牌。

4.降雨强度达到暴雨时,对水库坝体稳定性进行全面巡查,出现险情及时将村民撤离到安全地带。

(三)王家庄铜矿历史采区采空塌陷、地裂缝。王家庄铜矿现有三处采空塌陷,面积达1706平方米。须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防治方案。

2.在险情影响范围周围设立警示牌(3—5处)。

3.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建立一支监测督察队伍,对各种不稳定现象进行定时监测,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处理,组织人员疏散,紧急避险。

4.尽快委托资质部门对居民区范围内进行全面勘查,查明采空区分布、规模、特征、危险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防治方案,及时进行整治,消除安全隐患。

(四)区级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在上述四个区级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埋设警示标志,加强动态巡查,建立预警监测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将责任落实到村、人,严防地质灾害发生。

四、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力度。区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国土分局。各镇街也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针对汛期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和防治重点,制定落实各项防灾减灾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地质灾害治理方案,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预警、监测和应急制度,明确责任、落实资金,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作。

(二)进一步强化汛期巡查,扎实做好群防群治工作。各镇街、有关单位要加强对辖区内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的巡查,特别在强降雨期间要确保24小时连续监测和巡查。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要设立警示标志,制定具体可行的防治措施,并积极向灾害隐患区(点)所在单位介绍防灾知识,提高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同时,要加强对值班人员的培训,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对重大隐患点、危险点要责成防灾责任单位提出防治和应急抢险预案,落实灾害点监测、预警、应急防御措施以及预定避灾地点、撤离路线等。要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的填制、发放工作,将防灾明白卡发放到每个防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避险明白卡发放到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并组织应急演练。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防治方案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三)加大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力度。各镇街要结合实际,明确责任,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作。门楼镇上许家村泥石流、姜家夼村泥石流要于2011年底前完成治理,王家庄铜矿采区采空塌陷于2011年底前查明采空区分布,摸清地下地质情况,提出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