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行业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畜牧行业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畜牧行业发展

畜牧行业发展范文1

畜牧业;低碳模式;环境保护;规模养殖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046-01

近几十年来,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正在变暖,极端天气频繁光顾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数据显示,在过去3O年里,地表温度以每十年0.2℃的速度增温。对此现象尽管存在各种解释,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的活动是造成这种极端天气的原因之一。如不及时采取措施 ,未来的海水将变暖,极地冰川将融化,海平面将上升,淹没大量岛屿和沿海地区;并使更多的沿海地区土地盐碱化、淡水盐化,从而使土地荒芜;一些中纬度地区,将形成夏季酷热干旱极端天气,直接威胁粮食生产;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冬季雨雪量增多,温度升高,将影响越冬作物生长。造成这种严重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以二氧化碳 (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 (N2O)、氢氟碳化物 (HFCs)、全氟化碳 (PFCs)及六氟化硫 (SF6)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可使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并能够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辐射,从而形成了大气的温室效应。

1加强养殖污染治理是实现低碳畜牧业的关键

畜禽废弃物、粪尿和污水数量大,所含的污染物数量和种类非常多,它们对空气、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孳生 蚊蝇、携带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在世界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新形势下,畜牧业面临着保障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等重大挑战。加强养殖污染治理,进一步提升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科技水平,将畜禽粪便加工成有机肥,减少粪便中的碳未经利用就直接排放;建立污水处理流程,力求污水还田;利用畜禽粪尿和污水等废弃物生产沼气,极大地减少畜牧业污染的产生、迁移、转化与排放,从根本上减轻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沼气作为农村新型清洁能源,沼液沼渣则用作畜禽和鱼的饲料,也可用作种植粮食、蔬菜、果树等肥料,大大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强养殖污染治理,一方面可以减少畜牧业生产过程中本身的碳排放,提高资源再利用率;另一方面,减少了煤、油、燃气、化肥和农药等生产与使用,这也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内容。因此,有效实现畜禽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生态化,是实现低碳畜牧业的关键。

2低碳畜牧业内涵

低碳畜牧业是低碳经济的行业延伸,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畜牧业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产业转型等各种手段,达到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形态 。

3加强畜禽粪便管理,替代无机化肥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畜牧行业发展范文2

关键词 畜牧业;特点;发展形势;市场预测;安徽濉溪;2012年1—10月

中图分类号 F30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324-02

濉溪县以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为重点,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完善政策,狠抓落实,强化科技,力促“三保”(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着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着力加快畜禽品种改良,着力加强畜禽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县畜牧业生产呈现出稳步发展态势。

1 濉溪县畜牧业生产总体情况

2012年1—10月濉溪县生猪饲养量91万头,出栏52万头,同比分别增长8.5%和9.8%;牛饲养量2.2万头,出栏0.9万头,同比持平;家禽饲养量3 700万只,出栏2 600万只,同比分别增长8.6%和9.4%;羊饲养量59万只,出栏32万只,同比分别增长4.7%和5.5%;肉类总产量8.6万t,蛋类总产量3.07万t,同比分别增长2.8%和4.6%。

2 2012年1—10月畜产品市场特点

2.1 生猪价格止跌反弹

据调查,3月、6月、9月,濉溪县三元活猪价格分别为15.4、14.0、14.9元/kg,同比分别下跌0.2%、20.4%、19.2%;二元活猪价格分别为14.7、12.0、13.9元/kg,同比分别下跌0.5%、24.8%、19.9%;仔猪价格分别为39.2、36.0、29.0元/kg,同比分别上涨11.0%、10.0%和下跌22.6%;猪肉价格分别为24.8、20.8、24.0元/kg,同比分别上涨10.5%和下跌16.0%、10.5%。纵观1—9月生猪市场形势,因市场供多需少,生猪价格一直稳步下降,6—7月至最低位,持续了2个多月。同时,成本不断上涨,导致部分养殖户面临亏损。导致生猪价格同比下跌的原因有3个方面:一是生猪生产增长,市场供大于求;二是相关优惠驱使,母猪补栏增多;三是宏观调控影响,猪肉国际贸易频繁。进入8—9月(夏末秋初),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学生返校,猪肉需求量相对增加,生猪价格止跌反弹,养殖户养猪效益环比二季度有所增加,出栏1头猪可获利180元左右。

2.2 家禽价格全面回暖

3月、6月、9月,肉鸡价格分别为10.5、9.0、12.4元/kg,同比分别下跌6.5%、27.3%和上涨10.7%;鲜蛋价格分别为8.56、8.00、11.40元/kg,同比分别下跌10.7%、17.1%和上涨8.2%。养殖户出笼1只肉鸡可盈利3元,饲养1只蛋鸡可获利17元。引起家禽市场价格同比下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2011年养鸡行情好,许多农户见有利可图,纷纷进入家禽养殖行列,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二是从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12月,鸡蛋价格一路走高,达到历史最高点,超历史的养殖效益极大刺激了养殖户不断增多,由于大规模补栏,蛋鸡存栏量和产蛋量增加,鸡蛋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下滑。

2.3 牛羊价格一路上扬

牛羊市场持续表现出供需两旺的势头,养殖效益稳中有增。3月、6月、9月牛肉价格分别为50.0、45.0、47.5元/kg,同比分别上涨15.7%、10.5%、19.23%。肉羊价格分别为23.70、23.00、24.63元/kg,同比分别上涨36.5%、27.0%、15.2%;羊肉价格分别为44.1、40.0、47.4元/kg,同比分别上涨40.0%、32.8%、15.5%;牛奶价格一直保持在4.1元/kg,同比上涨3.8%。养殖户出栏1头肉牛纯利润2 000元以上,同比增加300元;出栏1只肉羊纯利润约380元,同比增加30元。

2.4 饲料价格持续看涨

2012年以来,国内玉米、小麦、豆粕价格持续走高,畜禽饲料价格随之上涨。3月、6月、9月,玉米价格分别为2.3、2.5、2.6元/kg,同比分别上涨11.6%、12.1%、10.7%;麦麸价格分别为2.0、1.8、2.0元/kg,同比分别上涨11.0%、3.6%、13.0%;米糠价格分别为2.2、2.3、2.5元/kg,同比分别上涨15.8%、16.5%、14.9%;豆粕价格分别为3.4、3.7、4.9元/kg,同比分别上涨5.5%、7.6%、40.0%;国产鱼粉价格分别为7.4、8.8、7.6元/kg,同比分别上涨10.6%、11.5%、9.0%;进口鱼粉价格分别为15.3、11.0、11.3元/kg,同比分别上涨6.3%、2.3%、9.7%;育肥猪料价格分别为3.2、3.1、3.2元/kg,同比分别上涨3.2%、0.3%、9.0%;蛋鸡饲料价格分别为3.00、2.95、3.00元/kg,同比分别上涨1.3%、2.3%、6.3%;肉鸡饲料价格分别为3.0、3.1、3.2元/kg,同比分别上涨3.3%、0.4%、6.7%。由于2012年先是南美干旱,接着是美国发生自1895年以来的大面积大旱,玉米、大豆减产导致全球供需紧张,生物燃料的谷物工业需求增加,国内饲料工业发展,国外进口谷物成本增加,玉米、饲用小麦、豆粕等价格不断上涨,在短期内“刚性支撑”不会有大的改变,预计饲料价格继续走高的可能性较大。

3 后期畜产品生产及市场预测

畜牧行业发展范文3

今年1-6月份,全县生猪出栏4.02万头;家禽出笼25万羽,同比增长20%;存笼43万羽,同比增长23%;其中“土法养猪”、“跑山鸡”养殖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土猪出栏0.5万头,跑山鸡出笼0.5万羽。草食动物养殖稳步发展,全县养羊规模户不断增加,高湖镇下关村、西头村出现了饲养规模达200多头的养羊大户3户,养殖30头肉牛的大户1户。七彩山鸡、孔雀养殖初具规模和影响,特种养殖品种不断多元化。

水产品总量达到4305吨,同比增长幅度达5%。其种水产品产量3050吨,产值6030万元,各项指标创历史新高。到目前为止,娃娃鱼养殖总投入达1亿元,规模养殖企业6家(投入资金500万以上),农户1000余户,养殖规模5万余尾,繁殖幼苗1.8万尾,年产值超2000万元,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三文鱼养殖基地4处,规模7万余尾,年产值近1050万元,在省内有特色;鲟鱼养殖规模4000余尾,年产量26万公斤,年产值超1200万元,在省内处领先地位。

二、畜牧水产工作开展情况

1、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根据省、市防重指挥部统一部署,我县于3月1日全面启动了春季动物防疫集中行动,通过全县动物防疫人员的共同努力,围绕“两个努力确保”的防控目标,县乡两级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抓春防工作,于5月10日全面结束,并顺利通过市局组织的春防验收。3月份以来,全国部分地区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也发现了一例,我县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沉着应对,紧急采购3吨消毒药品、印制1000份相关技术资料及时地下发到各养禽场和禽类交易市场,产认真做好动物卫生监督、疫情监测、消毒灭源等工作,对全县39家大小不等的规模养禽场开展了消毒灭源。

2、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加快娃娃鱼产业化发展

立足生态前提,发展特色产业的战略高度,对娃娃鱼养殖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向上争资、对内融资等工作。同时,在建设用地、用电、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全县产业集群发展。为规范产业有序健康发展,组建了以大鲵发展有限公司龙头企业引领全县娃娃鱼产业发展,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或引进1-2个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来带动全县娃娃鱼产业发展,使娃娃鱼从苗种到市场形成一个完整良性发展的产业链。

3、加大养殖业执法力度、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

与152家生猪养殖场(户)签订不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承诺书,对饲养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进行了“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等快速检测卡共检测尿样140份,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0余人次,监督检查兽药和饲料经营户10家,抽检生猪55批次,未监测到使用“瘦肉精”违法行为。截止目前,报检点已经达到28个,产地检疫生猪12348头,屠宰检疫9752头,开展官方兽医监督巡查256人次。狠抓渔政执法,印制渔业法律宣传单和公开信共5000余份,录制了渔业宣传内容车上广播宣传,出动执法宣传10车次,在禁鱼区和重点区域的沿河处挂横幅,每天在捕鱼高峰时段和重点区域进行沿河巡逻。

4、开展养殖技术指导,积极服务“三农”

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派出畜牧、水产等专业技术人员在服务养殖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组织农业技术科技下乡10次,累计接待来访农户咨询技术65余次,咨询政策法规15余次,散发宣传资料2000余份,赠送书籍200余套。为群众诊断病畜病禽30次,确诊率90%以上,下到养殖场为农户服务20余次。及时与县财政局农财股沟通,第一时间将2012年的能繁母猪补贴48.15万元发放到广大养殖户手中。

6、扎实开展项目建设,积极向上跑项争资

认真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及验收工作,2012年生猪标准化项目已完成建设工程量的60%,完成潦河大鲵自然保护区2012年资金使用情况和2013年资金使用计划上报工作;做好2012年渔业增殖放流项目和2012年现代渔业项目(县大鲵驯养繁殖场改扩建项目)的迎检工作。精心申报2013年潦河大鲵增殖放流项目、潦河大鲵自然保护区建设储备项目,潦河大鲵自然保护区建设储备项目总投资600万元,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36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80万元,单位自筹60万元。以及2013现代渔业项目(县庆丰大鲵良种驯繁基地)的申报,该项目中央投资15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70万元,总投入资金220万元

三、“三大战役”开展情况

1、大鲵驯养繁殖基地项目的实施

为了抓好洞下坪大鲵驯养繁殖基地的建设进度,县畜牧水产局抽调四名干部长期轮换蹲点洞下坪,狠抓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能够如期完工。还不定期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到洞下坪进行场地平整、栽种繁殖沟遮阴绿化树木等劳动。基地施工至今,繁殖沟已完成95%、蓄水池已完成80%、遮阴工程已完成90%、养殖办公主体楼完成60%,其中养殖主体楼为招投标部分,其它为自建部分。

2、提升娃娃鱼的繁殖规模

为了加强娃娃鱼研究所繁殖娃娃鱼幼苗力量,抽调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更好的完成娃娃鱼幼苗繁殖的目标和任务。针对全县的娃娃鱼养殖户集中进行娃娃鱼养殖技术的培训,同时还组织技术人员对养殖大户进行走访,进行养殖、病害防治的技术支持,使娃娃鱼养殖户无后顾之忧,鉴定养殖户们的信心,带动更多人进入娃娃鱼养殖产业中来,以达到提升全县娃娃鱼养殖规模的最终目的。2015年建成8处30亩左右繁驯基地,建成50个100㎡左右人造山洞养殖户。

3、以大鲵公司为龙头企业引领全县娃娃鱼产业发展

大鲵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投资1000万的绿鑫特种养殖基地初步建成放种鱼、养殖2000尾、投资500万的庆丰水产养殖场、七仙洞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放种鱼、养殖1000尾。继续加大力度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娃娃鱼产业发展中来,促进娃娃鱼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进程。

四、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我局各项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1、执法难度较大。执法任务越来越重,越来越细化,涉及法律、法规很多,但专业执法人员少,且执法经费紧张,与相关单位难以形成执法合力,执法难度大。

2、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目前我局专业技术人员青黄不接,科技队伍结构严重老化,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下半年工作重点

为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我们将紧紧抓住以下几个工作重点开展工作。

1、做大做强娃娃鱼产业。以娃娃鱼的深度开发为突破口,在规模壮大和产业开发上下功夫。努力增加娃娃鱼的产量,力求实现观赏、食用一体化发展,真正把娃娃鱼端上餐桌,把娃娃鱼产业打造成农业标志性产业。

2、继续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确保产业安全。一是健全以乡镇动物防疫员为骨干,村级防疫员为基本力量的县乡村三级防疫体系,夯实动物疫病防控组织基础;加强对乡村二级防检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防疫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按照“政府保密度、财政保经费、部门保质量”的责任管理要求,进一步强化基础免疫,认真开展“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坚持常年免疫,搞好免疫标识管理,确保国家强制动物免疫项目免疫注射率、挂标率、出证率、建档率达百分之百。三是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的疫情监测预警,完善疫情应急处理系统,确保疫情“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确保有病不流行,有疫不成灾。四是进一步加大动物检疫、防疫、诊疗监管工作力度,坚持防检结合,实现以检促防,规范动物诊疗行为,进一步理顺动物医疗秩序。

3、强化渔政管理,促进渔业生产发展。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搞好春季禁渔,增殖保护渔业资源;严厉查处炸、电、毒渔行为,进一步整治江河渔业捕捞生产秩序;关注民生,妥善处置资水开发渔民生产生活问题,引导扶持渔民转产转业,建立健全渔民生产生活改善的长效机制,解决渔民生产生活实际困难;服务渔民,及时发放燃油补贴和渔民生活困难补助等,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

4、切实抓好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肉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加大对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种畜禽等生产经营单位监管力度,坚决取缔无证生产经营摊点,对持证企业进一步规范管理,坚决铲除假冒伪劣产品,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同时,加大对畜禽养殖生产全过程的监管,对规模场、小区等建立严格的养殖档案管理制度,真正把畜禽水产品安全溯源制度落到实处。

畜牧行业发展范文4

一、认清形势,理清思路,准确把握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新阶段农牧业发展面临着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国内外市场的双重挑战、增加农牧民收入和保障农畜产品供给的双重目标。在当前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达到相当比例的情况下,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发展农牧业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无疑是正确的战略选择。当前,我区发展现代畜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区畜牧业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一是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13年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连续9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达到1.18亿头只。肉类、牛奶、禽蛋产量分别达到245万吨、767万吨、55万吨,实现草原保护与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双赢。二是畜牧业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全区家庭牧场已发展到3.5万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达到52.9%,比2008年提高4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三是畜牧业新型合作组织创新发展。积极培育规模化经营组织,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新型合作经营组织不断涌现。奶联社、奔腾牧业、东乌旗哈日高毕牧业专业合作社等大型养殖企业,通过建立养殖场联合体,形成养殖者联盟,统一面对市场,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增强了与企业谈判的话语权。四是绿色畜产品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全区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达到111处、牲畜总量达到2200万头(只),其中肉羊占到85%以上。内蒙古草原牛羊肉得到消费者青睐。

国家和自治区高度重视。2011年,国家出台《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自治区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促进牧民增加收入的实施意见》。国家各部委和自治区各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2013年国家和自治区安排畜牧业生产资金达到6.9亿元,与2010年相比翻了一番多,年平均增加1亿元。今年国家再次加大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投资规模,并新增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这些政策和资金已经覆盖了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环节。

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我国人均奶类、牛肉、羊肉消费量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比差距较大,提高乳品和牛羊肉消费需求潜力很大。自治区生产加工的牛奶85%销往全国各地,京津地区的优质牛羊肉产品54%来自内蒙古。全区秸秆资源丰富,为发展农区牛羊养殖提供了饲草料保障。发展猪禽产业也具备了承接华中、华东、华南、长三角、珠三角猪禽产业转移的良好基础。自治区畜牧业资源禀赋力强,区位优势明显,绿色无污染,发展空间极为广阔,最有条件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主导产业布局优化。奶牛养殖已经形成土默川平原区、河套平原农业区、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市农牧交错区、科尔沁草原和西辽河平原区、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岭西区的“五大牛奶生产区”;肉羊养殖形成草原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三大肉羊养殖区”;肉牛养殖形成中东部传统肉牛养殖区和西部高端肉牛养殖新兴区;绒山羊养殖形成以内蒙古白绒山羊为核心的“品种资源保护区”。

畜牧业关键技术应用潜力巨大。自治区畜牧业科技贡献率已达50%以上。在良种应用上,已经具备年生产奶牛肉牛冻精1000万剂的能力。在生产方式上,采用的三元杂交、两年三胎、一胎多羔的技术路线已经成熟,具备了大范围推广的条件。在饲养管理、疫病防控上,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技术。

自治区畜牧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攻坚期,加快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后,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和草原保护与牧民增收双赢目标的难度加大;二是在生产成本持续攀升、畜禽污染防治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很重的情况下,维护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局面的难度加大。从促进产业良性发展角度上看,良种繁育发展不平衡,种羊场建设滞后,供种能力不足;牛羊繁育环节效益低;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水平还不高。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畜牧业工作

第一,着力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农牧结合的双重优势,稳定发展草原畜牧业,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力争到2017年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的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从现在的45.9%提高到50%左右。一是做优做强草原畜牧业。转变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坚持不懈通过提高单产、提升草原品牌来提质增效,通过少养精养确保草畜平衡。大力实施草原畜牧业提质增效示范工程,着力提高牲畜个体生产性能。加强牧区以水、草、料、棚和机具为重点的畜牧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构建灾害防御社会化服务新机制,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二是做大做强农区畜牧业。大力推广秸秆青贮、玉米全株青贮技术,提高秸秆利用效率。加大投入品控制,做好防疫工作,推动健康养殖。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引导奶牛、肉牛、肉羊的适度规模养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区育肥,做强育肥基地,增加牛羊肉产量。三是努力构建新型畜牧业经营体系。今年农业部专门印发《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把家庭农牧场作为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引领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自治区草牧场规模化经营面积仅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6.2%。要鼓励家庭牧场牵头或参与组建合作社,实现分散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养殖户的市场竞争能力。

第二,积极推进畜禽种业市场化改革。自治区抓住国家实施良种补贴的机遇,培育了5个国家级种公牛站,生产能力居全国前列。全区现有种羊场258个,供种能力达到14.8万只。要进一步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继续深化种畜场改制,积极推动公牛站管办分离,采取引入社会资本、融资上市等方式,推动牛羊种畜生产市场化。抓好种畜禽特别是种羊质量鉴定,落实好每年60个种羊场改扩建和连续5年引进5000只国外肉羊优良品种的进口任务。到2017年通过新建和改扩建,种羊场数达到500个。到“十二五”末把自治区建成全国最大的种羊和种牛冻精生产输出基地。落实好自治区《关于振兴羊绒产业的意见》,启动绒山羊提质工程,加大保种场、保护区建设,保护好优质绒山羊资源。

第三,大力推进绿色畜产品品牌建设。草原牧区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在于天然绿色的生态环境。一是保护好地方优势品种。进一步做好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呼伦贝尔羊三大地方品种的宣传、保护、开发和利用,核心区域禁止引入外血搞杂交。要通过提纯复壮和建设标准化畜群,提高三大地方品种的品质和整齐度,提升地方品种的品牌影响力。二是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下大力气推动原产地地理标识和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扩大认证畜产品产地规模。三是积极推动耳标追溯试点工作。今年自治区借鉴锡林郭勒盟工作经验,拟在呼伦贝尔市4个牧业旗开展30万只草原肉羊追溯体系试点。通过对耳标信息的识别,实现全产业链可追溯管理。四是着力抓好畜禽污染防治。各级要把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作为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要任务,推行农牧结合、生态养殖、有机肥生产的养殖模式,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优质安全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第四,积极探索畜牧业投融资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当前,资金短缺和风险控制已经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两大瓶颈。贷款难、贷款贵、保险弱等问题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自治区养殖业贷款年需求在500亿元以上,保费收入接近100亿元。积极拓宽畜牧业投融资渠道,在金融保险机构与养殖者之间架起合作的桥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理顺企业、合作社、基地、农牧民等各方利益关系。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牧户”等多种形式,建设标准化原材料生产基地。鼓励龙头企业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将加工、销售环节的部分收益让利给农牧户,使农牧民和企业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

畜牧行业发展范文5

关键词:畜牧业 存在问题 对策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农业产业化进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客观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优势,前瞻性、全局性地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畜牧业前连种植业,后连加工业,是大农业的主要角色,是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合理发展畜牧业,对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但是,目前有些地方畜牧业的发展还比较滞后,还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殖模式滞后。目前有些地方畜牧业还是以传统的养殖方式为养殖主体,主要是以牧户为基础的个体养殖和较小的养殖场养殖。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养殖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

2.养殖品种老化,养殖技术滞后。养殖品种老化,畜群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落后是有些地方牲畜业发展的又一原因。良种引进不足,种畜禽供种能力不足,大量从境外购买的仔畜仔禽,也给畜牧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养殖技术滞后,重存栏,轻出栏,对畜禽饲料的营养搭配不当,严重影响生产效益;不注重畜禽疾病的防治,对病死的畜禽随意处理,对畜禽的养殖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3.规模养殖的标准不高,缺乏政府管理和支持。大部分养殖场规模小,政府不介入审批和管理,由养殖户随意建场饲养,没有合理的场地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等体系。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联动机制,政府、畜牧业管理部门在项目建设中,往往表现为重扶持、轻管理。这种项目后期管理不足或管理不到位现象,是严重缺少部门之间协调联动机制的典型表现,会直接致使畜牧业项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严重影响了畜牧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畜牧养殖面临“四低”。①农牧民的文化水平低,对科技知识的接受程度低,他们只关心短期内的经济效益,大多沿袭传统落后的饲养习惯,严重制约了畜牧科技推广进程。②乡镇苏木畜牧科技队伍待遇较低,极大地挫伤了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③基层畜牧养殖推广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在岗人员中多数没有经过系统专业培训,理论功底差,业务素质不高,导致整个畜牧队伍的业务素质不高,不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④科技推广费用投入低,科技宣传和普及远远不够,另外,目前动物保护体系和饲养兽药质量监测体系薄弱,尤其是各级动物防检疫机构基础设施落后,动物疫病的监测、诊断、预防和扑灭等各个环节都存在设施简陋等突出问题,导致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十分脆弱。畜牧养殖这“四低”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三、新形势下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1.科学地转变经营方式。首先是转变饲养方式。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提倡“集中连片、各有重点、你我不同、和平发展”畜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其次是完善建场审批制度。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最后是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原则。规模小的养殖场户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牧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牧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②抓好“四个提升、三到位”畜牧业上台阶工作。“四个提升”即:畜禽产业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三个到位”即: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③合理发展畜牧业。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了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④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收集有关信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全面提高畜产品的质量。①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②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可以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

畜牧行业发展范文6

[关键词]畜牧兽医 发展现状 展望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281―01

随着畜牧行业的快速的发展,使得依赖于畜牧业生存的养殖户业有了相应的经济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在畜牧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和新的理念也被广泛运用到其中。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畜牧行业发展过程仍然存在一些设备不足、资金不足及专业人才缺乏等情况迫切需要解决。

1我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的现状

1.1养殖模式传统化随着我国畜牧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对于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也相应出现,为畜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而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畜牧行业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经济来源,需要对此有足够的重视,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畜牧养殖技术还是我国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养殖业的带来的经济效益直接关乎农民个人的生活水平。由于目前养殖方式还处于传统的养殖模式中,快速发展现代新型的养殖方式也成为需要努力的目标。

1.2生态环境比较恶劣随着经济的快速的发展,传统的养殖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商品化经济模式。由于目前还处于传统的养殖模式中.对于养殖的环境和设施建设不够合理,许多养殖户将养殖区选在住宅区附近,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没有建造合理的排污系统,养殖畜禽过程中出现的粪便等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给予养殖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影响到畜禽的健康。由于目前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还比较有限,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1.3畜禽疫病防疫措施不合理由于传统养殖模式还具有很大局限性,一些畜禽的防疫性疾病不能得到有效的防治,养殖空间密集度大,导致畜禽之间感染的概率较大,给予疾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疫病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给予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按照严格的要求,养殖户应该根据情况合理的做好动物的防疫性工作,并且做好相应的防疫记录,并结合相关部门做好工作的落实。然而,一些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缺乏相应的防疫意识,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加之相关部门监督工作不到位,导致相关防疫措施没有彻底实施,影响到了工作的进展。

1.4专业性人才比较缺乏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专业性的人才比较缺乏。传统观念中畜牧行业的环境比较恶劣,工资待遇比较低,没有远大的发展空间,导致这方面的从业人员比较少。同时,畜牧行业工作中缺乏相应的资金和相应的奖励制度,使得许多人员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导致许多优秀人才选择了离职或转业。此外,缺乏优秀人才的来源.一些高校并没有对于畜牧兽医行业设立独立的专业,对于从业人员只是单纯为了生存而工作,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

2对于畜牧行业的展望

2.1改善传统发展模式当前畜牧行业的发展仍受到资源开发、技术开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发展模式仍集中于传统密集型发展模式。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进度,需要用新的科学观念替代传统发展模式,制定一个适合我国畜牧行业新型发展规划。

2.2实施可持续发展理念随着畜牧行业的发展,人们对于发展前景也有了更远大的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始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发展中努力的方向。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了重视,要求畜牧行业发展过程中采用高技术和规模化的发展方式,减少畜牧行业中对于资金的投入,采取低投入高回报的发展方式。提高养殖过程中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使得养殖技术更趋于专业化和科学化。

2.3努力实现畜牧产业的现代化我国努力开展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开展产业的多样化发展模式,使其结构更加多元化,使传统的经营模式向新型的产业化模式发展,加快畜牧业的发展速度。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结合我国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根据所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畜牧业发展的道路。

2.4提升专业队伍的素质和技术要保证畜牧兽医工作的稳步发展,需要建立一个高素质、高水平的畜牧兽医队伍。首先,可以和一些高等院校展开技术上的合作,运用先进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其次,提高现有的兽医工作人员的素质,对于已经参加畜牧兽医工作者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更新新的知识结构,逐步加强自身的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不断努力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发展规划,在稳定的基础上要努力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新时期畜牧行业发展的需要,为我国不断提供高素质的畜牧兽医工作人才。最后是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要加强市场经济的意识,在充实自身专业技术的同时,掌握相应的市场发展规律,努力提升自身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