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产品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产品现状范文1
中图分类号:F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1-14 -02
一、生鲜农产品现状分析
(一)我国生鲜农产品的产量规模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种类繁多且产量巨大。据统计,2014年我国蔬菜、水果产量分别达76005.48万吨、26142.24万吨,2013年我国蔬菜、水果产量分别达73511.99万吨,25093.04万吨,稳居世界首位;2014年我国肉类产量达8706.74万吨,禽蛋产量达2893.89万吨,同样位居世界首位,并且占世界总产量的30%―40 %;2014年牛奶产量达3724.64万吨;2014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6461.50万吨,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0%左右,其他各类生鲜农产品规模均位于世界前列。
(二)生鲜农产品在生产领域存在的问题
1.生长环境对生鲜农产品安全的影响。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不达标排放和大量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都会导致地下水、土壤、空气以及动植物的污染,使生鲜农产品安全生长的环境受到影响,其主要是受到环境中各种有毒的金属、非金属以及有害化合物的污染。
2.各类农业添加品的不合理使用。农业添加品主要包括各类化肥、除草剂、杀虫剂、养料等,特别是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严重影响生鲜农产品的绿色、安全,卫生。当然,农药、化肥的适量使用,可促进生鲜农产品的发育,但使用过量,易导致这些化学药品在农产品中形成对人体不安全的残留量,使有害物质富集在人体内,对人体造成持续的伤害。
(三)生鲜农产品传统流通渠道模式存在的问题
1.流通渠道过长,流通环节过于复杂。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渠道模式一般采用:生产者生产后经由批发商、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流通手段到达客户手中的传统模式。而生鲜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农产品的保鲜程度以及较为合理的价格,流通渠道过于复杂必然会导致农产品物流运输成本、装卸成本以及保鲜成本等费用的增加,延长货物到达客户的时间,降低客户满意度。
2.流通效率较低。由于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起步较晚、速度较慢,使得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发展不完善,一体化程度较低。物流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系统规划不尽合理,导致生鲜物流流通效率普遍较低。主要表现为流通速度较慢,由于生鲜农产品的运输方式一般为公路运输,使得生鲜农产品运输时间长,且以常温物流形式为主,因此导致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更加容易腐烂变质、货损率较高。
(四)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问题
1.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缺少对整个供应链的优化和整合。冷链物流牵涉的各个环节比较多,包括生产、运输、流通加工、配送到最终消费者,所以单单依靠某一个环节是不可能把整个物流过程控制住的,应对供应链上下游整体进行规划与整合。
2.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加入。我国农产品国内市场交易通常以农民自身为主,配合分销商完成交易过程,相比于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我国生鲜农产品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十分滞后。
3.冷链技术水平落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对比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冷技术,我国冷链技术条件落后其30―40年,冷冻车、冷藏车以及仓库内的货物质量实时监控、货物完整度、新鲜度、环境卫生控制、货损率、腐败率和包装技术仍与国际标准有较大的差距。
二、改善我国生鲜农产品现状对策分析
(一)生鲜农产品生产领域对策分析
政府应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对“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进行严格监管;进一步清理整顿农产品生产经营部门,严格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实行准入制度;完善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督办法;大力推广高效低毒型农业添加品;加强对农业添加品经销人员培训。
(二)生鲜农产品流通渠道对策分析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我国的物流发展起步较晚,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技术落后,发展较为缓慢,而生鲜农产品的低温运输、低温存储、低温流通加工、低温包装、低温装卸搬运、低温检验、低温配送等都需要专门的制冷保温设施设备,企业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冷链设施设备,尤其需要在农产品产量集中的基地建设经济、灵活、适用的生鲜农产品制冷保温设施和低温流通加工、仓储设施,在大型生鲜批发市场、一、二线城市周围建设一定规模的生鲜农产品低温加工和配送中心。
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将GPS、GIS、GPRS、RFID、EDI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的车辆运输调度上,对冷链运输车辆进行实时定位与监控,对冷藏车、冷冻车进行全运程温度控制,对生鲜农产品的质量进行实时监控,以提高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减少腐坏变质和货损率,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绩效。
农产品现状范文2
[关键词] 农产品 物流 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G353文献标识码: A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的说,它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
农产品物流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周期性,表现为在农产品成熟时,出现短时、较大的物流量,而季节过后,物流量迅速减小,呈现较大的周期性和波动性。
农产品物流具有预期性。预期是指对于当前决策有关经济变量未来值得预测,是决策者对那些与其决策相关的不确定的经济变量所做的预测。农产品物流具有预期性是指其生产者都是根据当年农产品的价格来决定下一年农产品的种植数量,这将导致农产品的供给数量与农产品价格年复一年的大幅反向波动。在某些条件下波动将收敛于均衡值,在其他条件下,波动是不收敛的。
农产品物流具有易耗性。“鲜活”是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因而农产品物流特别要求绿色物流。
农产品物流具有专业性。由于农产品所具有的生化品质特性,是的农产品物流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就要求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包装方式、储运条件和技术手段具有专业行。同时,农产品物流的设施、设备和运输工具也要求有专用性。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1.我国农产品物流处于分割状态。在我国,公路归交通部管理、铁路归铁道部管理、航空运输归民航总局管理。管理分割使不同运输方式在运输组织方式、服务规范、技术及装备标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使得物流企业很难根据市场需要选择合理的运输服务方式,使以多式联运为基础的许多现代化物流服务方式难以开展.
2.我国物流硬件投入和建设不足,技术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等因素已经严重限制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农产品交易仍以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模式为主,物流系统极为落后,包括运输组织与运输工具等.此外,我国农产品流通辅助设施落后,主要表现为储藏条件差,能力低.
3.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运销保鲜技术是农产品生鲜经营的重要保障.目前,由于产品保险技术方面的原因导致农产品损失巨大.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滞后的原因
1.农产品物流重视不够.过去一段时期内,我国由于农产品供给不足,难以有效满足生产、生活所需,为弥补供需缺口,国家主要致力于如何增加农产品生产,而对流通领域的重视程度不够。以投入领域为例,国内大部分资金投向了农业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的资金不足;我国铁路设施仍常年超负荷运行。我国的公路建设虽然速度很快,但运力还远远不足。我国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只分别相当于美国的1/3和1/5,路网密度相差甚远。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更为薄弱,而鲜活农产品由于本身易腐烂变质的自然属性,对运输时间和条件又有很高的要求,如不能及时运出,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农产品现状范文3
关键词: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7-0037-03
农产品地理标志对于打造农业区域品牌、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产业竞争力、创造优质特色农业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了解新疆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利用的现状,认清其在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对策,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新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疆具有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地域辽阔,气候适宜,地貌复杂多样,土壤肥沃。这些有利优势,为其成为农业大省提供了天然条件。政府已然意识到对优质的,具有新疆特色的农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并开始发展地方主导产业,打造地域品牌。截至2015年9月,新疆已有60多个产品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例如阿克苏苹果、和田枣,库尔勒香梨、吐鲁番葡萄和葡萄干、安迪尔甜瓜、策勒红枣、博湖辣椒、霍城薰衣草、精河枸杞等。这些农产品品牌虽然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使得农业生产标准化,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是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新疆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新疆农产品地理标志存在的问题
(一)对地理标志农产品商标登记不重视
首先,参与生产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企业,以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发展潜力有限的小型分散企业为主,缺乏大量的龙头企业;而占小比重的龙头企业,对申请注册商标的积极性并不高,对地理标志农产品注册商标的推广和宣传力度不够[1]。其次,有些生产者缺乏远见,欠缺地理标志农产品商标注册的意识,看不到注册商标给企业带来的隐性利益。对于具备申请条件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抱着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前提下,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注册上的态度,从而导致一些农产品不能以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商标推广到市场,未能发挥农产品的地理标志这一特点;还有一些企业对已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不予管理,导致得之不易的传统优秀资源最后沦为普通产品,严重影响农业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最后,在注册商标时,农业部负责登记工作,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登记的审查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其行政区域内登记申请的受理和初审工作。当企业向政府申请商标注册登记时,由于各部门之间无工作往来,缺乏沟通经验,致使农产品申报工作延误,企业经济效益受损[2]。
(二)对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和品牌的认识不足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概念在我国出现时间不长,我国国民对地理标志的认识还处于比较浅显的状态。国家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研究、宣传、投入不够,在进行产业扶持、基地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力度不足。TRIPS协议首次提出了地理标志产品的定义,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各行各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层次的消费人群,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识不足,对其特征意义、核心要素等的认识也大相径庭,甚至很大程度上存在混淆和误解的现象。
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直接相关者的调查显示,生产者、消费者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识也不尽人意。被调查企业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只占总数的36.36%,其他企业或多或少地使用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进行宣传推广[3]。杨建辉、任建兰对北京107位市场消费者的调查研究表明,消费者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识程度严重不足,从而欠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可,绝大多数消费者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消费没有形成主动意识[4]。正是由于生产者、消费者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识上的不充分,使农产品地理标志未能作为特色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来发展。
(三)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管理体系不完善
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管理是一项涉及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多部门,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对于地理标志的保护,目前我国存在着两种途径:一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依照新《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通过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制度保护地理标志;二是国家质检总局依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通过认定“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并通过质量技术监督体系及专用标志管理实现对地理标志的保护[5]。这样,管理的部门太多,工作任务分配不明确,政府各部门之间、各地政府之间不能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一旦发生意外,则互相指责,造成了不统一、不协调的后果,致使地理标志农产品不能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此外,从事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管理和监督检查的工作人员、、,对地理标志权利人管理不规范、不严格,导致生产者侵权、假冒等现象层出不穷,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损害了地理标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外,新疆协会的发展还很不成熟,部分协会机构尚不健全,未配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检测设备及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能按照严格的规定完成质量监管等工作,在具体实践上,它又采取完全市场化的方式对地理标志进行管理,出现了管理上的失灵[6]。
(四)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品附加值低
目前就新疆生产加工现状来看,一些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生产设备简陋、生产技术落后,产业链短,导致新疆生产企业的产品附加值低。
(五)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严重
由于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研究起步较晚,质量安全监管各项体系建设不完善,农产品在质量安全管理、质量安全认证等方面存在弊端的现象。农业部门检测检验机构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不能满足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安全监管和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需要。在当前农民收入逐步增加,农民对食品安全需求水平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少数农产品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地理标志农产品从源头到餐桌,供应链环节(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流通)较多,参与主体复杂,增加了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在生产环节中,化肥、农药、兽药及有害物质的残留等因素所诱发的农产品安全事故高频率地发生[7],在加工、包装环节中,少数生产经营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滥用添加剂、防腐剂,造成食品卫生污染严重。
二、对新疆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对商标登记和注册的重视
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支持,龙头企业能在农产品商标登记注册以及宣传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加大新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推广普及有关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与认证注册的有关知识,使各个企业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使生产者意识到自觉主动注册地理标志农产品对其企业效益的积极作用,从而让企业在注册商标的态度上变被动为主动[8]。再者,农业部、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之间加强有效沟通,避免企业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申报工作的延误。
(二)加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的宣传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和品牌的打造,已成为一个迫切被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使大众深入了解并接受,发展和保护地理标志产品,政府的鼓励措施仅仅停留于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注册申报阶段是不够的,而应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参与”的政策,积极宣传和推广地理标志农产品,让消费者真正认识到地理标志农产品所具有的良好品质。政府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抓手,依据“地域品牌共享、企业品牌自有”的建设原则,大力支持优秀企业引领区域品牌,将品牌创建、品牌运转、品牌提升有机衔接起来,促进品牌建设,营造品牌氛围[9];提高权利人地理标志意识,加大品牌打造力度,逐渐减少贴牌生产,努力创建自己独特的品牌,依靠品牌效应与其他企业展开竞争,提升产业产品,维护品牌效益,将企业产品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提高企业自有品牌的竞争力,从而扩大市场,促使企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统一的品牌、包装、标准和经营;社会大众应该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提升对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识,加强品牌意识,形成对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的忠诚度。
(三)发挥政府和协会的作用
发挥政府和协会的作用,加强标准化生产的监管力度是不可或缺的。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监督管理工作,构建与完善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监管体系,加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监管力度及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定期对登记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地域范围,标志使用等进行监督检查。明晰各部门在地理标志农产品管理中(地理标志农产品申报与确认、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的制定和评价、检验检测技术鉴定和质量监管)的工作职责,加强考核,确保其监管到位,严惩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行为,以便营造严厉执法、全社会共同参与执法的良好氛围。其次,使用好、发挥好地理标志的作用离不开行业协会的大力引导。协会要配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检测设备、引进专业先进的检测的技术,提升能力,实现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管理。
(四)提高产业链的价值
提高产业链的价值,主要措施是更新设备、改进技术、创新产品、扩大规模、壮大优势产业、增强创新能力。(1)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增强产品升级能力。引进国外自动化生产设备和先进生产线,提高技术含量和加工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原料用量,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10]。(2)企业进行结构调整,保留传统优秀工艺与科技创新并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农户科技教育培训,培育科技型农户,为提高农业技术转化提供技术水平支撑和人才保障。(3)拓宽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范围。农技推广部门应参考农户技术服务需求的优先顺序,并考虑种植农户技术选择中的决策行为,调整技术服务推广策略,加大技术推广和产业化进程,解决在产量与品质,增产与增收矛盾中的技术服务问题,保障企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11]。
(五)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
为保障市场上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市场的发展和秩序,政府、协会、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要采取相应措施:政府方面,要加强立法,提高监管力度,加大对不法行为的打击和处罚力度,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立和完善“从源头到餐桌”全程监测网络体系,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协会方面,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提升检测机构技术,完善检测机构设备,强化检测机构管理,定期定点组织检测机构培训班,加强检测人员能力;企业方面,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对当地农民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努力在生产源头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着力打造一大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农产品知名品牌。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标准GMP/SSOP的各项要求,满足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并根据企业本身加工工艺流程,制定符合农产品安全卫生的HACCP体系中的各个关键控制点,制定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安全监控体系。最后,企业要重点强化检查员、内检员的能力,对其检查员、内检员结合实际,有重点、有步骤地强化质量管理技术的再培训,确保每位检查员熟悉检测流程,能对本企业的各项产品进行准确检测各项指标。完善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生产经营者自控的质量安全管理机制[12]。
参考文献:
[1] 陈春燕,景晓卫,彭迎.四川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论坛,2015,(2):5-7.
[2] 曾德国,叶佩颖.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和发展的难点及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44-49.
[3] 陈思.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
[4] 杨建辉,任建兰.消费者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认知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调研世界,2015,(1):19-23.
[5] 吴斌.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J].世界农业,2008,(3):24-26.
[6] 刘瑞峰.新疆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消费与政策效应[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7] 王建华,马玉婷,刘茁.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8-85.
[8] 周应恒,耿献辉.加强江苏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J].江苏农村经济,2006,(2).
[9] 赵士德,占辉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以安徽省茶叶地理标志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015,(2):42-46.
[10] 唐世辉,齐庆瑞.新疆番茄产业未来竞争战略的选择[J].经济论坛,2014,(6):45-47.
[11] 余新国.新疆番茄农户技术需求优先序及决策行为分析――以新疆巴州农户调查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3,(16):218-222.
[12] 刘新录.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质量和能力提升途径[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2).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in Xinjia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MA Jin-li
(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832000,China)
农产品现状范文4
关键词:农产品;农药残留;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S481文献标识码:A
随着连云港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市区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应清醒看到,在农产品生产中,由于过量施用农药致使农产品有毒物质的残留给人们带来的威胁也比较突出。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的稳步增加和农村生态环境的妥善保护,必须从战略角度高度认识和加强对农产品农药污染防治的重视。
1农产品农药残留现状
“十一五”之前,由于农户大多使用50、60年代的老式手动喷雾器,“跑、冒、滴、漏”现象十分严重,农药的利用率只有30%,只有部分农药喷洒于农作物上,大部分农药落入土中和空气中,附着在作物上的农药也因风吹雨打渗入土中,大气中农药又降至土壤中,使土壤中农药残留量及衍生物含量增加,严重污染土壤。土壤中农药被灌溉水、雨水冲刷到江河湖海中,污染了水源;加之部分农户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在一定时间内或多或少都有部分残留超量,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增加。“十一五”之后,由于国家实行对购置植保机械补贴,大部分农户使用机动弥雾机、担架式机动弥雾机和电动喷雾器,农药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加之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及生物农药的推广,特别是大力推进植保专业化防治工作,农药的使用量也大大减少。2010年、2011年、2012年连云港市化学农药的平均使用量(每667m2折百纯量)分别为173.652g、155.14g和142.3g,其中2012年全市化学农药使用量9878.12t,高效低毒化学农药使用面积491.58万hm2次;2012年化学农药的每667m2使用量142.3g(每667m2折百纯量),较2011年的155.14g减8.28%。
连云港市开展蔬菜、食用菌等农产品例行检测,分县区实行月检月报制度,常年检测蔬菜4万批次,经过检测,农产品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在96%以上,在全省属于中上游水平。同时,加大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力度,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年产量达到310万t,绿色食品年产量达到11万t,有机食品年产量达到154t,“三品”生产产量占全市食用农产品总产量的39.58%,占比居全省首位。
2影响农药残留量的因素
2.1农药的销售渠道多、乱,品种混杂
随着农资市场放开,没有市场准入限制,目前,农药经营主体除农业和农资部门外,大量的是私人经营,特别是基层的农药销售点,药源来路不明,部分零售商为了多销药多赚钱,乱开方,多种农药乱搭配,造成极大的社会问题。
2.2农药使用不当
随着农村优质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是老弱病残及妇女,其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有的简单的病虫情报也看不懂,更谈不上科技文化素质了,对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难以掌握,且在购买使用农药上具有很大的盲从性,用药不对路,成为阻碍病虫害防治的瓶颈,也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3农药利用率低
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农作物布局日趋复杂,影响了农田生态系统,病虫害种类多,加上气候条件异常,导致一些突发、暴发、重发、流行性的病虫越来越多。加之大部分妇女、老人使用的施药机械大多为质量不高的手动喷雾器,“跑、冒、滴、漏”现象严重,雾化效果差,农药的利用率低,制约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
3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控制对策
3.1加大农业执法力度
农业执法部门按照省农资打假联席会议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的要求,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品种,抓好农资市场监管,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等违法行为特别是加大对农药集散地和生产企业检查力度,净化农药市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药”。
3.2加强病虫测报,减少农民盲目用药
测报是防治的基础,测报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防治的效果,近年来植保工作紧跟形势发展,与时俱进,打造“绿色植保”、“公共植保”,开创植保工作的新局面。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重大病虫会商制度,大大提高植保测报准确率,同时及早做好防治预案,及时防治信息,抓好关键防治技术措施的落实,并利用电视、明白纸和现场会等多种形式,把植保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农户,大大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
3.3推广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开展农药减量使用工作
3.3.1农业措施
3.3.1.1选用抗(耐)病品种
推广应用抗(耐)病品种,对某些病虫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坚持优质、高产、多抗原则选种抗病良种,大力压缩高感品种。如对近几年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对黑条矮缩病重发区,压缩武运粳21、华粳6号、淮稻5号、6号等高感品种种植面积。对条纹叶枯病与黑条矮缩病混发区,要选用高抗条纹叶枯病、较耐黑条矮缩病的水稻品种。对玉米粗缩病重发区,推广种植中玉4号、苏玉19、苏玉10号、华单1号、农大108等相对较耐病品种。对棉铃虫推广应用抗虫棉。不仅降低防治成本,而且大大提高防治效果。
3.3.1.2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对某些病虫害也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对小麦全蚀病和棉花枯、黄萎病推广水旱轮作。
3.3.2物理措施
3.3.2.1推广太阳能杀虫灯
太阳能杀虫灯是既经济又环保的杀虫技术,目前在部分地区的无公害生产基地已开始使用。
3.3.2.2使用黄板诱杀成虫
近几年的粉虱发生较重,特别是烟粉虱发生较重,推广使用黄板诱杀既经济又环保。
3.3.2.3推广应用防虫网、无纺布
秧田覆盖防虫网或无纺布切断虫源田。水稻播种后用20目以上防虫网或15~20g/m2的无纺布全程覆盖秧田,阻止灰飞虱迁入和传毒(2010年全市秧田无纺布覆盖面积达0.07hm2)。
3.3.3药剂防治
3.3.3.1应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如防治纹枯病使用生物农药井冈霉素、井冈蜡芽菌等。防治蔬菜害虫和水稻螟虫现在大都使用生物农药阿维菌素。
3.3.3.2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近年来连云港市因地制宜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新品种、新制剂,引导农民正确选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减轻环境污染。如小麦赤霉病推广氰烯菌酯、咪鲜胺、戊唑醇、多菌灵等;水稻灰飞虱选用吡蚜酮、异丙威、稻丰散、敌敌畏等药剂;对稻纵卷叶螟,推广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茚虫威、毒死蜱、甲维盐等单剂及其复配剂;烟粉虱选择毒死蜱、噻嗪酮、敌敌畏、吡虫啉、啶虫脒、苦参碱、阿维菌素等药剂。
3.3.3.3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
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抗重大病虫害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也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从培植宣传典型、落实扶持政策、加强技术培训、开展考核4个方面加以推进,使该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培育了乡级主导运营模式、乡村二级联动式、村级主导运营模式和个体投资化运营模式等各具特色的服务组织。全市水稻、小麦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均达50%以上;高产创建示范片的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100%。据调查测算,参加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的田块要比农民自主防治的平均每亩减少用药1.5次,节省农药成本10~20元,农药使用量减少15%以上,防治效果提高15%~20%。
3.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3.4.1重点做好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规范化创建
按照“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手段”的标准,对全市所有涉农乡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行综合考评,加快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完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抽样巡查交通工具、业务用房等基本条件,增加监管经费,强化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硬件、软件的配套完善,建立各项工作制度,完善监管的长效机制。
3.4.2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加快建设农业部综合性农产品检测中心,乡镇监测站检测能力提升项目建成基本覆盖县区乡镇,检测站具备快速检测的能力。全市要加快形成以市级检测中心为技术依托,以县级中心为骨干,以乡镇检测站为抓手,以企业检测室为补充的四级检测网络,实现全市监测无缝对接。
农产品现状范文5
关键词:湖南省;农产品;物流;研究
湖南省农产品的物流运作流程包括农业生产者、产地批发市场、运销商、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等众多环节。流通环节复杂、物流不专业等问题明显桎梏了湖南省农产品的发展进程。本文通过对农产品物流现状的研究,逐一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促进湖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建议,期待对其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一、湖南省农产品的物流特质
湖南省有其独有的地理特性,相对应的农产品也有其特质。其一,湖南省地域差别大、季节性强、需求不够均衡。农产品的生产与地域、季节等有着必然联系,湖南省的农产品生产表现出地域分散、季节差别大等特点。而其生产的农产品是城乡居民全年需要的,从而形成了鲜明的供需矛盾。如果农产品物流可以相应储存一部分农产品,则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供需压力。其二,湖南的农产品有粮食、肉类、棉麻、瓜果、茶、水产、竹木制品等,可谓种类繁多,它们形态各异、储存条件各不相同,显然不利于物流运输的开展。第三,农产品运输对于物流的要求颇高。农产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存在腐烂变质、串味、吸湿等风险,若要在运输过程中避开诸多风险,就要有专业的配套设施及专业的操作要求。由此可见,促进湖南省的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克服的困难有很多。
二、湖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湖南省的农产品物流业近年来得到了发展壮大,增加了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在促进农产品的流通,为改善农民的就业结构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现阶段的农产品物流整体水平不高,不利于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农产品物流行业从业人员普遍学历偏低,更没有接受过现代物流相关知识的培训。从就业者本身来讲,没有求知的欲望,仍然停留在传统运输、送货的层面,并不能清楚的认识物流的运作需求,这种情况下很难提高就业者的整体素质。其次,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产品物流服务不能满足农产品的需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只是单一的交易场所,无法提供信息服务功能,致使农产品交易方式落后。农产品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够,导致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的落后。近年来物流企业虽然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设备改造与更新,但关注点只在于主体结构和设备的投入,对于相应的配套设施明显投入力度过小,导致农产品物流行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三、农产品物流发展路径
我国作为农业产业大国,对于有先天地域及气候优势的地区,应重视其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其建立健全适应行为发展的配套体系。针对于湖南省农产品生产及物流特质,应积极确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构建农产品供应链,实现农产品物流一体化,使湖南省农产品物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1.建立农产品物流专职管理机构
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应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在农产品生产区域内建立专业的物流管理专职机构。通过专职物流机构的努力,借鉴其它地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产业的理论研究,完善相关的产业政策,对市场内的农产品物流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为农产品物流企业提供完善的服务支撑。针对湖南省的整体发展规划以及农业发展现状,以湖南省地域特点与农产品特色为着眼点,构建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共同发展机制,实现其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
2.培育农产品物流主体
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主体,有必要鼓励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从政府角度出发,针对有能力、有魄力回家乡创业的大学生应给予政策扶持。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物流行业经营者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的推进农村产业一体化进程,对于培育农产品物流主体无疑是更换血液般获得重生。大学毕业生在行业规划、规模化发展等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鼓励大学生回乡从事物流业主体经营,势必对农产品交易的信息化建设、交易手段的创新、服务意识的增强等方面有极强的推动作用,将大大缩短农村产业化进程。政府部门还可以引导已经成型的物流企业涉足农产品的流通,通过实行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的目光,调动不同市主体投资农产品物流行业,使农产品物流得到持续发展。
3.加速农产品物流信息化进程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将互联网更好地应用到农产品物流行业中去,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农产品物流体系是一个多方主体的系统,信息化建设将显得尤为重要。任何行业若想顺畅的发展绝对离不开信息的通畅。农产品需求者多样化、新鲜化的要求更加显现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性。我们应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平台,以及物流主体的信息化平台。通过多种信息化平台的无缝对接,为需求者或需求方的批发商提供农产品信息,提高物流服务的标准化、信息化进程。对于信息不畅通的农村地区,要加大力度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网络的全覆盖,使生产者对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有足够的了解,则农产品更能适应市场需求,从而有力的促进供需平衡。
4.建立农产品物流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的作用不容小觑,不仅可以调动社会力量关注本行业,还可以促进行业内从业者的沟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农产品物流行业协会也不例外,充分发挥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作用,既可以推进农产品物流企业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又可以加强物流设备和网点的建设。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更能展现行业优势,节约网点管理成本、有效地配置资源、加强信息共享,从而改善湖南省农产品地域广、物流分散经营的局面,使物流企业实现协作共赢。
5.设立农产品物流发展专项基金
农产品物流网络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通过政策优惠吸引资金注入不失为促进行业发展的有力措施。但只是外部的资金注入不能够完全满足农产品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应积极筹备农产品物流发展专项基金,用于物流平台的建设。其中包括乡村公路维护、符合农产品特质的仓储设备、物流园区建设等。在物流技术推广、物流人才的培养方面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由于农产品具有时效性较强的特点,作为物流管理与研究人员则必须考虑农产品再加工路径,通过再加工可以避免农产品的变质腐烂。可以利用农产品物流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升湖南省r产品物流整体运作能力。
6.培养专业人才、提高行业素质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只有人才素质得到提升,才能有力地促进行业发展。湖南省农产品物流行业要发展潜力,就应着重培养后备力量。首先,应利用政策优势吸引大学毕业生投身到农产品物流事业中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物流领域,经过实际工作的历练有望成为行业领头人。其次,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将农产品物流相关知识传授给从业人员。加大力度宣传知识武装头脑对于开展工作的重要性,使农产品物流趋于产业化的同时拉高整体行业素质。
综上所述,湖南省气候温和湿润、河流众多,适合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种植,是农产品产出大省,而农产品的有效流通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益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那么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则是关乎农民生存的支柱型产业,我们应针对农产品自身特点,制定有利于农产品物流长期稳定发展的方针政策,以促进农产品物流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彩霞,单再成,邹小梅.浅析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J].物流管理,2013(11):21-22.
[2]王彩霞,刘飞驰,喻凤香.湖南省果蔬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现状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4):91-92.
[3]李明.湖南省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J].江苏商论,2011(2):73-74.
[4]谢虎军.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4(9):47-48.
农产品现状范文6
关键词:果蔬农产品物流;现状;保障措施
一、果蔬农产品物流的定义
果蔬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实现生鲜水果、蔬菜农产品的价值,运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将果蔬的物质实体从果农、菜农手中送达消费者手中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说来,它包括果蔬农产品的预冷、运输、储存、装卸、流通加工、包装配送和信息处理等一系列环节。
二、山东省果蔬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
(一)现代物流意识淡薄,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现代物流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理念为农产品销售提供服务,它能够提高果蔬农产品的流通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然而,由于长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山东省果蔬农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这方面认识不足。现代物流意识非常淡薄,省、市各级政府部门对加快果蔬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另外,果蔬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要掌握现代物流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但全国的物流教育和培训工作近几年才刚刚起步。山东省内甚至全国各级物流管理人才缺乏,专门从事果蔬农产品物流的高端人才缺口更为严重。
(二)果蔬农产品物流设施比较落后,加工处理水平低
与其他农产品相比,经过整理、分类、消毒、烘干、防腐和包装等诸多加工环节后,果蔬农产品会有特别大的增值空间。然而目前,从总体看来。山东省的果蔬农产品物流设施仍然比较落后,先进的物流设备缺乏。加工处理的水平低。致使果蔬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增值较少,甚至出现负增值的现象,这必然会挫伤果蔬农产品物流相关从业者的积极性。损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正当利益。
(三)冷链物流技术设备落后
水果、蔬菜的冷藏温度在5℃左右,这就对保鲜技术有很高要求。在欧、美、加、日等西方发达国家。果蔬冷链流通率已达95%以上,而我国仅为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我国果蔬农产品的流通腐损率高达20~30%。每年损失达到1000亿元以上。目前,山东省的果蔬农产品物流主要还是采用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的形式,不能做到从田间采摘、中间流通到终端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全程冷藏保鲜,果蔬农产品的损失非常严重,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四)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多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的供、需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来完成物流服务的运作方式。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它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重要形式。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先进的技术设备、较高的专业组织水平和很强的物流系统开发及创新能力,能够站在客户角度考虑,为其提供合理的综合物流服务。目前。我省很多地方还没有专业的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果蔬的物流配送业务大部分是由经销商来完成。由于受资金少、规模小、冷藏设备不足以及专业组织水平低等诸多不利因素的限制,大多数经销商经常都用自有车辆进行常温运输。这种自营运输方式的风险大,果蔬产品的损坏率极高。
(五)果蔬物流体系信息化程度低
果蔬农产品的物流特性要求建立先进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如运用条码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等,但是。山东省农产品物流系统信息化程度非常低,农业信息网络很不健全,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共享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平台,农民获取和处理供需信息的能力较弱。在这种信息资源得不到共享的情况下,果蔬产品的生产就带有很大趋同性和滞后性,果蔬物流的流向就具有盲目性。从而导致经常出现“水果挂枝头,蔬菜烂田头”、果蔬丰收而农民歉收的现象。
(六)物流管理政出多门,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果蔬农产品物流涉及到省农业局、交通、海关、质检、资讯等多个部门,但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整体协调,在管理上容易政出多门。另外,省内各地市间发展不均衡,有些地方出于自身利益而实行地方保护主义,无视国家倡导的“绿色通道”政策,对外来运输水果蔬菜的车辆进行乱扣乱罚,破坏了地区果蔬市场的稳定。很显然。这些都不利于整个农产品物流大市场的形成,甚至脱离了现代物流所要求的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大市场的目标。
三、山东果蔬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保障措施
为了大力发展山东省果蔬农产品物流,提高全省的经济效益。针对上述各种制约因素,本文提出如下保障措施。
(一)资源保障措施
1.硬件资源保障
配备完善的硬件基础设施是发展果蔬农产品现代物流的首要环节。
(1)交通运输方面,要进一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尤其是山区村庄道路的建设,提高路面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加大推广多式联运方式,形成以铁路和公路为主。民航和水运为辅的立体运输网络,充分完善全省运输系统。
(2)仓储保管设施方面,继续加快新型的现代化仓储保管设施的建设,淘汰不合格的仓储设备,购置先进的包装、装卸和冷藏设备,如输送机、叉车、常温车和冷藏车等等,在仓管作业方面全方位实现操作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3)集散场地建设方面。要加快对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这些重要的果蔬农产品集散场地的升级改造步伐,使有些市场“苍蝇飞、污水流、地面脏”的场景尽快消失,搞好市场店铺规划、摊位设置、车辆停放等硬件设施建设,充分完善其物流功能。同时,要不断提高市场内商贩的食品安全意识,强化经营管理责任。
(4)网络基础建设方面,要大力推进网络通信电缆的铺设延伸,发展和普及乡村宽带业务,改变当前农业信息“高速公路”塞车的状况。接通信息从客户到农户的“最后一公里”。
2.软件资源保障
为了解决我国高达60余万的物流专业人才缺口问题,我们目前亟需转变传统的农产品流通观念,加强现代农产品物流意识。在今后一段时期,政府要加大对全省各大学高校物流教育的投入,除了着力培养农产品储存、运输、配送、货运等领域的物流人才,还要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和国际性物流等领域的高级物流紧缺人才的培养,引导更多的学生就读物流专业。让他们看到物流行业尤其是果蔬农产品物流业的喜人的就业前景,争取最短时间内让物流专业成为首选的热门专业。
(二)技术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