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防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洪涝灾害防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洪涝灾害防范

洪涝灾害防范范文1

 

洪水的形成有几种不同的原因。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可以形成洪水;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可以形成洪水;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河流和湖泊的蓄水能力下降、堤坝溃决也会导致洪水。洪水的形成还与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河道的排水速度有关。究其主要原因,都是由于短时间的暴雨或者长时间的持续性降水导致的。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或者加剧了洪灾的发生,例如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导致流域内的水土流失、河床泥沙淤积,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蓄水能力下降等。

 

我国大陆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年降水量从1600毫米递减到不足200毫米,多寡悬殊。东部地区不仅降水多,而且全年降水量的60%-80%又集中在6-9月份的4个月里,其中最大的降雨,又往往占全年降水的30%-50%。据调查,最大洪峰流量与多年最大洪峰流量平均值之比,在北方达到5-10倍,南方达2-5倍。因此,我国东部地区往往暴雨洪水集中,它是我国洪水灾害的主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长江、珠江、松花江、嫩江、辽河及淮河等洪水灾害此起彼伏,损失严重并呈逐步加重趋势。特别是1998年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引起严重的洪水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

 

洪涝灾害的防治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尽可能使已发生的洪涝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在现代防灾体系中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对防御洪水起到了重大作用。提高暴雨预报的精度和准确率,提前防范,可以有效地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防洪则需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

 

洪涝灾害防范范文2

排水追肥防洪涝

“玉米是一种既怕干旱又不耐洪涝的作物,土壤湿度超过最大持水量80%时,它就会发育不良;被水淹没3天,植株一般都会死。”农技专家称,为应对局部地区因强降水带来的洪涝灾害,种植户可采取以下补救措施:

排除积水首先,清理田间背沟和边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和涝渍危害。同时,在天气转晴、地面泛白时,要及时中耕松土,破除土壤板结,改善玉米的生长环境,促进根系生长。

及时追肥其次,在强降水或洪涝灾害后,土壤肥力被雨水带走,此时应及时追肥,促使植株恢复生长。可选用尿素0.5%和磷酸二氢钾0.2%,在完全溶解混匀之后,利用雨后放晴天,进行叶面喷洒追肥,需连续喷洒2次,中间每次间隔7天;同时,及时扶正倒伏玉米,用喷水清洗叶片,恢复叶子的正常光合作用;对受淹时间较长、灾情较重的地块,还需喷施高效叶面肥和促根剂,促进玉米恢复生长。

人工授粉对处在授粉扬花期的玉米,要重施穗肥,每亩可追施尿素24斤或适量的人畜粪水。暴雨还可能影响玉米开花授粉,造成玉米秃尖、缺行少粒,种植户可采取人工辅助授粉,办法是在上午9-11时或下午4-6时,轻摇雄花进行授粉。

适时改种最后,科学评估受灾情况。若洪涝只造成玉米减产,种植户不要轻易改种,但要是水淹造成大面积绝收,则需要及时改种短季蔬菜,如低海拔地区可补种一季糯玉米,争取在国庆节后前后错峰上市,以减少损失。

培土去穗防倒伏

强降水除了容易给玉米带来洪涝灾害,暴雨还时常伴随着大风,造成玉米倒伏,影响生长和产量,因此,防倒伏是玉米种植又一项重要应急技术。专家介绍,防治玉米倒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人工去雄、培土防倒、化控防倒等措施。

人工去雄目前虎林市平坝、低山地区玉米的扬花授粉期已经基本结束,而玉米的雄穗占植株高度四分之一左右,因此,种植户可以人工剪掉雄穗,降低植株高度,有效减轻大风造成玉米倒伏的危害;同时还能增加田间植株的透光性,利于增强玉米籽粒的灌浆速度和颗粒重量。

培土防倒在雨季到来前,可对玉米地进行中耕培土,中耕深度一般在5~8厘米,培土高度一般为8~10厘米,此举可促使植株生根发育,增强抗风能力。

化控防倒在风灾较为严重的地区,还可以采取化控防倒,既喷洒一些化学调控剂,如玉米健壮素、金得乐、玉黄金等,抑制茎秆节间伸长,促进茎秆增粗,控制植株的高度,增强抗倒伏能力。

种植防倒农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种一些抗倒品种。一般而言,植株较高、茎秆纤细、根系发育不良的品种倒伏几率较大。同时,倒伏还与植株的生长发育特性有关,一般在抽雄前后,玉米茎秆相对柔弱,遇到大风容易倒伏,因此,种植户可采取提早播种,避开雨季大风期。种植时,可适当加大玉米种植行距,增强田间的通风、透光能力,有利于促进植株基部茎节的发育,减轻植株对风的阻力,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玉米倒伏。

洪涝灾害防范范文3

关键词:气象灾害;农作物;影响;措施

1农业气象灾害的概念

农业气象灾害,顾名思义,指的是恶劣的自然天气因素对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利的气候环境不利于农作物的良好生长状态,最终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作物所需的气候环境包括气温,光照、水份等因素,自然界中这些因素的变化不是全部对农作物产生不利的影响,农业气象是指旱涝、冰雹、强风等对农作物造成破坏性的气象环境。气象灾害与农业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制约着农业向着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2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

我国农作物的耕种环境差异性较大,不同地区的气温、地质、水湿条件和自然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状况也不尽相同。但是,通常情况下,农业气象灾害都有规律可循,主要特点如下:

2.1季节性明显

由于农作物的生长受气温的影响较大,在夏天,秋天温度较高的季节是农作物生长的主要时间,因此,这两个季节发生农业气象灾害的频率较高。尤其在我国四季较为明显的北方,夏季的降雨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旱涝,冰雹强风等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状态,此阶段农作物受气象的影响较大。

2.2局部性明显

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纬度不同,受到的自然环境影响也不相同,但是同一地区农业气象特点较为固定,局部性较明显。比如有些地方的雨量较少,农作物经常发生干旱。有些地方容易受台风影响,农作物容易出现倒伏、洪涝等灾害。这些农业气象灾害在同一地区相对固定。

2.3灾害的发生具有连续性

农作物的生长受气温、水份、光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影响农作物最终产量和质量的气象灾害多受多种灾害的共同影响,具有并发性特点。比如在一些雨量较少的地区,在发生干旱的同时,多伴有病虫害的发生,导致农作物产量的下降,破坏较为严重。在强风的作用下,农作物多出现倒伏现象,从而影响农作物的后期生长,影响产量。在大力发展农业的时代,这种叠加灾害对作物的影响较为明显,制约了农业发展的长久性。

3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生的影响

3.1霜冻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农作物在每个生长阶段都有所需的温度要求,而在我国北方纬度较高地方,霜冻时有发生,影响着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特别是春秋季节,北方容易受寒潮的影响,气温骤降,昼夜气温变化幅度增大,不利于农作物的发芽和生长。霜冻灾害多出现在我国北方地区,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性。并且这种气象灾害对作物的影响是破坏性的,多会引起农作物的大面积缺失,虽然可以采取后期补种等补救措施,但是错过了农作物的生产节气,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农作物的质量肯定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2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在我国降水较为充足的南方地区,洪涝灾害是对农作物影响较为严重的农业气象灾害。洪涝灾害多发生在降水较为丰富的夏季,多日的强降雨等导致农田中水分过大,水分超过农作物所需,产生植物根系不稳或者烂根等现象,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造成农作物产量的降低。同时,长时间的强降雨会导致水位上涨,严重时会发生河道崩溃等灾害,洪水直接危害着农田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另外,洪灾加重了重金属的污染范围。例如:在镉成矿带高背景地区,由于洪水等作用,土壤中的镉可在流域中下游形成富集区或富集带,使土壤遭破坏性的影响。

3.3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

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干旱也是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的影响同样严重。在一些降水量较少的地区,冬季降雪量和夏季降雨量低都会造成农作物缺水现象,农田土地发生干裂,农作物由于不能够得到自身的水分需求,因而在光照下造成植株枯萎或者死亡,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干旱同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破坏性是不相上下的,影响都是极其严重的。

4降低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不良影响的措施

4.1增强气象灾害预防意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对气象的掌握程度上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同时在植物育种培育上也有了显著的成果。我们农作物的种植者要不断增强气象灾害的预防意识,做到科学的防范,人为的控制,降低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例如,在强风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选择播种低植株抗倒伏的苗种,增强抵抗强风的能力。在容易出现霜冻的北方高纬度地区,可以采用覆盖薄膜等方法增强农作物的抗旱能力,保证植株减少霜冻的影响。在降水量较大的地区,可以通过修建排水工程,缓解水量的骤增,保证积水顺畅排出。

4.2加强气象灾害预防设施建设

对于气象灾害较为严重,破坏性较强的地区,我国国家政府部门要加强气象灾害预防设施的建设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影响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气象灾害。例如在我国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一直困扰着两岸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综合考虑利弊,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坝工程建设,从根本上增强了对水的控制能力,实现了旱涝的有效调节,对改善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作用。

5结束语

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有着严重危害,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防控是十分有意义的,这对提高我国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田贵良,林志宇.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灾害学,2016,31(01):148-152.

[2]钱永兰,毛留喜,周广胜.全球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变化及其气象灾害风险评估[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01):226-235.

[3]林志宇,田贵良.气象灾害对福建粮食产量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6,37(01):77-83.

洪涝灾害防范范文4

气象工作成为政府防灾减灾的 重要参谋和助手

林芝地区行署专员才旺班典曾说:“工作中最让我头疼的有两件事:一是洪涝灾害,二是森林防火。”林芝地区地处东南部,山高谷深,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洪涝、森林火灾灾害频繁,对该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影响很大。

抓住洪涝和林火两项灾害,为地区政府提供完善的气象服务,无异于为政府搬掉两块压在心头的巨石。 1994年,地区气象局研制出了五级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方法,使防灾工作有章可循,有重点可抓。同时,气象局利用气象卫星等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设备,严密监视森林火灾发生情况,为提早发现、扑灭林火赢得宝贵时间。 1999年,气象局开展了人工增雨扑灭森林火灾实验。实验增加了作业点雨量,提高了林内湿度,降低 了作业点区森林火险等级,为预防和扑灭森林火灾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为进一步扩大气象服务的影响面和受益面,2000年地区气象局开通了与米林县、波密县和工布江达县林业局、气象局的森林防火远程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此系统的建成在全区尚无先例,它标志着林芝地区森林防火气象服务工作在整个地区全面铺开。

1998年夏季,林芝地区中西部出现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对于此次洪涝天气,3月份气象局就做出了“初夏干旱、雨季推迟、盛夏洪涝,汛期天气形势不容乐观”的准确预报,并提出了“加强堤防和农田防洪设施建设”、“增加防洪物资储备”等切实可行的建议。建议得到了林芝地委行署的高度重视,做到了早准备、早防范。当历史罕见的洪水袭来时,整个地区固若金汤,地区人民安然无恙。 今年4月,林芝地区波密县易贡乡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巨型山体崩塌滑坡灾害,形成了平均60多米的大坝和40平方公里的湖区,湖区水位的上涨速度和决堤时的库容量决定着灾害的破坏程度。为减少灾害损失,地区决定采取开挖导流的办法降低大坝高程。在抗灾的紧要关头,气象局准确做出了灾区3天天气预报,使工程多延续了3天,大坝高程降低了3米。它意味着减少了12万立方米的库容量,意味着灾区人民将为此少付出上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气象服务辐射到社会各个角落

多年以来,林芝地区气象局始终将气象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放在突出的位置,形成了以农牧林业服务为中心,针对地区实际广泛开展专题、专项服务的气象服务模式,气象服务辐射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近年来,利用计算机网络、气象卫星等高科技手段和现代化设备,重点加强了灾害性、关键性天气的监测预报工作。同时,多次为陆路交通、航空、旅游、科学考察探险、重大工程规划施工、重大节庆活动提供了完善的气象服务。1999年,针对地区雷电、雷暴发生频繁,雷击灾害损失严重的情况,开展了防雷监测和设备安装服务,服务面进一步拓宽。

气象科技为地区经济发展插上了金色的翅膀

1992年,气象局在全局率先完成了地区及农业气候资源的分析与区划工作,科学合理地将地区分成了5个一级农业气候区和8个农业气候亚区,并对每个农业区的气候资源状况、适宜的作物以及相应的栽培生产措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该成果对地区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制定各行各业的长远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1994年完成了“森林火险与气象条件之间关系及其预报方法研究”项目。几年来,研究的领域众多,如“林芝地区烤烟与气候适应性研究”、“苹果贮藏试验”、“平菇、金针菇栽培试验”、“洪涝灾害预报系统研究”等二三十项科研课题,取得了10余项科技进步奖。

气象正在走进林芝百姓的生活

洪涝灾害防范范文5

【关键词】河流治理 规划 重点 策略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内陆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众多的河流也使我国经常性的发生水灾。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政府的努力治理,洪涝灾害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效果,但是其中还有着很多的隐患。因此,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出更加科学的规划,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基础。

一、河流治理规划的现状

(一)治理范围有所限制

目前尽管已经把众多的中小型河流纳入规划范围内,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限制。比如一些乡镇或者面积在万亩以上的农田,在河流治理的时候要以防护为主,以及单个的项目花费要在三千万以上。因此防洪工程要列为河流治理的前期重点项目,范围也大多在城镇地段。在山区地带河流治理往往达不到条件,很少有得到实际的治理,因此分片治理就无法做到,治理的实际效果也不会尽如人意。

(二)治理资金难以到位

在河流的治理过程中,有相关的政策规定,中央政府发放的资金要使用在河流治理工程的主体工程中,其他可能涉及的拆迁以及占地等工程的资金都要由当地的政府解决。但是不同地区的财政问题都不同,在实际的治理中资金很难到位。当地政府往往会根据资金情况对治理规划的方案进行设计,因此会产生很多的限制。

(三)与生态要求的冲突

在治理的河流的两岸往往都会有一些自然的生态森林,在进行防洪工程的时候,往往需要拓宽河段,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在河流的治理规划中,环境保护的国策也与其发生矛盾冲突。

二、河流治理规划的重点

(一)关于防洪标准的确定

中小型河流是大江大河的组成部分,中小型的河流进行治理的时候,要符合流域的防洪标准,这个标准除了需要考虑本身洪水灾害的特点以外,还需要与大江大河的防洪标准一致。

河流治理需要符合流域的防洪标准,这个标准需要从安全的角度进行确定,如果已经明确防洪的治理标准,在进行再次核查之后,就可以直接的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可随意的升高或者降低。此外还要充分考虑河道的上下游以及左右岸的标准,对其承受能力进行充分的考虑,以免洪涝灾害的风险发生转移。对于跨界的河流,在治理的过程中更要严格按照防洪标准,杜绝发生水事纠纷。最后还可以进行分区设防,参考各区的经济发展的水平,以及河流的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洪标准。

(二)设计洪水成果的检查

河流治理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就是设计洪水成果,偏大会导致工程发生意外,偏小则会导致资金浪费。中小型的河流缺少其流量的数据资料,往往采用的是由设计暴雨来推出设计洪水的策略,这个办法比较繁杂,因此需要更加重视设计洪水成果的检查。

设计洪水成果的检查具体包括,计算方法、参数以及采用成果等等。比如计算方法是不是满足该方法的可采用范围以及前提;对河流上下游以及相邻的区域的设计洪水成果进行收集,检查各参数是否协调一致;综合以前的洪水资料以及近期的调查成果,来进行分析对比。

三、河流治理规划的策略

(一)完善检测性能的方案

在洪涝灾害未发生的时候,水利防治工作就很容易懈怠,时间长了就容易导致治理工作缺少生机,所以在河流治理的工程中,一定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防洪标准,制定一个可以应付突发性的洪涝灾害的高性能的方案。具体的就是每当有河流涨潮的征兆或者是水量聚集的时候,就必须进行河流工程的防洪性能的检查。该方案中还要明确对该项工作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总而言之,制定该方案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河流治理工作中的警惕性,保持高效率、高时效。

(二)防洪堤的设置

防洪堤是河流治理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措施,河水暴涨超过河岸的高度就会发生灾害,对城镇建筑以及大众带来灾难。防洪堤的作用就是将河流挡在城镇建筑之外,不影响到内部。防洪堤的设置也是需要经过计划的,要根据当地河流的涨潮规律以及河水爆发的高度,综合考虑进行防洪堤的建立。

(三)工程建设标准要严格

(1)工程目标要明确。实际参考当地的河流真实情况,以此为基础建立有能力阻挡洪涝灾害的防洪堤。另外,还需要建立能够抽取水样的对应水库。这样一方面可以抽水进行节流,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河流的水质进行监测,防止污染现象的发生。尽力建成安全、使用、防范性能强的防洪堤以及相关的其他水利设施。

(2)水利部门要实地考察。水利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需要深入到工程施工的现场,目的是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偷工减料以及数据差错进行避免,施工过程中还需要专家进行监督工作。对于治理过程中的一切错误,一定要进行及时的制止,并纠正完善。

(3)工程细节进行规范。河流治理工程开始之前,必须要签订严格的建设合同。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切细节,都要分配专人进行监督负责。工程中每一个环节也需要有直接负责人。只有这样才可以对施工方进行督促,落实每一个建设的细节。此外,对河流治理的工程进行招标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严格的选择,选出最好的施工企业进行工作。

(四)河流附近的区域服务工作要重视

一般河流的附近都是乡村,河流的治理工作直接的关系到人民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因此,不单河流的治理工作要做好,还要在工程的施工期间与村民培养良好的关系。在工程的施工期间可以选择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以及素质良好的村民,加入到河流的治理工作之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还可以保证村民熟悉河流治理的重要性,以及简单的治理维护技能。

洪涝灾害防范范文6

今年也不例外,而且防汛抗洪形势较常年更为严峻。据国家防总办公室和民政部统计显示,截至6月23日16时,南方10省区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累计受灾人口已达2939.5万人,因灾死亡211人、失踪119人,直接经济损失约433亿元。

造成10万群众被迫转移的江西第二大河流抚河唱凯堤决口,也给今夏全国抗洪敲响了警钟。长江流域会否重现1998年那样的全流域性特大洪灾,尽管专家分析认为不太可能发生,但仍然值得高度重视,需要严加防范、周密应对。其他地区还有没有潜伏的“唱凯堤”?这绝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治国要先治水,治水就是治国,“大禹治水”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隐喻。而动员组织民众抵御洪水的威胁,从来就是中国历朝历代政权的要务,是官员丝毫不敢懈怠的职责。今天的中国,尽管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抗洪治水,第一位的力量仍然是政府组织力,承担第一职责的仍然是各级官员。

前不久在广西指导防汛抗洪救灾工作时就特别强调,抗洪救灾要落实责任,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职责到位、工作到位,各级领导干部在洪涝灾害面前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勇于负责,有力应对,努力避免和减少灾害损失。

防汛抗洪,对“守土安民”负有直接责任的官员的确是一大严峻考验,他们交出的答卷,不仅关乎自己的形象,更关乎民众的身家性命。所幸的是,多数官员交出的答卷是合格的,这也是迄今为止大洪灾并未演变为大灾难的重要原因,有的基层干部甚至为抗洪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江西省丰城市秀市镇雷坊村委会主任雷君锋、新干县溧江乡沧洲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细芽在抗洪中以身殉职,代表着身处一线的广大基层干部的担当和勇气。

与此相反,少数麻木不仁的官员,其懈怠失职却让人后怕。比如,广西防汛工作督查组抽查暗访灾区市县部分水库值班情况时就发现,有6座水库居然无人值守。苍梧县赛塘水库值班员在离水库约1公里多的思营村打牌,融安县水库管理人员莫某看到雷雨大作竟逃到距水库约半公里的家中避雨。更可怕的是,这些重大漏洞和死角,如果不是自治区督查组暗访发现,当地县乡领导可能还蒙在鼓中。有鉴于此,广西迅速刮起“问责风暴”,入汛以来,梧州市、柳州市和防城港市等地因水库无人值守,近30名相关责任人相继被问责。

客观而言,这些麻木懈怠的官员,多半出于侥幸。广西岑溪市南渡镇社垌村一岑姓人家,一家6口在6月1日发生的山体滑坡中全部遇难,参与现场救援的一位镇干部遗憾地说:“想不到这个地方也会发生山体滑坡。”依此类推,即便发生溃堤、垮坝,不少官员事先恐怕同样都是“想不到”。 较之懈怠失职,这种思维深处的“想不到”,对防汛抗洪来说,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