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内部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加强内部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加强内部管理

加强内部管理范文1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银行内部管理日趋完善,监管到位而且非常严格,促使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如何在目前经济快发展中进一步有效解决目前工作的困难,将是银行内部管理能力建设的下一步工作重点,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对此进行细致研究。

关键词内部管理能力建设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国有四大银行的先后上市,银行业务越来越复杂,对内外部监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农业银行需要在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以“基本规范”为标准,充分考虑目标模式和实施约束,逐步建立既适应外部监管要求又满足商业银行内在发展需要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银行内部监管的现状

(一)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进入到2011年以来,银监会重点加大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监管力度,通过重点监测偏离度和迁徙率建立了不良贷款监管新模式,提高了现场检查的计划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了非现场监管。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继续下降,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15927亿元,比年初减少5542.6亿元(含工商银行政策性剥离因素);不良贷款比率为10.15%,比年初下降3.95个百分点。

(二)案件专项治理进一步扩展。制定专项治理方案,督促法人清理、完善和落实有关规章制度,认真查处基层违法犯罪案件,同时,着力建设案件防范长效机制。据有关方面统计,1-5月,共立案查处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2171件,较去年同期减少495件,涉案金额40.2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7.2亿元,案件总数和涉案金额分别下降18.6%和15.2%。

(三)积极推动金融制度和业务创新。以农行为代表的国有银行,进一步加快面向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研究拟定了《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引进货币经纪制度,出台了《货币经纪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与有关部门联合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管理办法》,为银行试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奠定了初步的法制基础,筹建了银行创新业务监管协作办公室,召开了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工作座谈会,加大了在防范风险前提下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创新的支持力度。

(四)进一步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与监管合作。积极组织在华外资银行赴东北考察投资环境,引导外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改善我国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成功召开了银监会国际咨询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与波兰、法国、澳大利亚等3个国家监管当局签署了双边银行监管谅解合作备忘录。

二、内部管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缺乏科学、合理的定位。一些商业银行错误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控制制度;以为内部控制就是手册、文件和制度;或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金安全控制等控制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内部控制,特别是公司治理控制和管理控制的认识不清晰,或者不能整体认知。

二是内部控制的技术方法相对落后。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依然不能从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上为具体的风险管理和全面风险管理实践提供充分的支持。

三是缺乏有效的风险约束机制。普遍存在重业务开拓轻内部控制、重短期绩效轻长期利益、重惩罚轻激励等,难以促使员工把内部控制活动当做日常工作和一种自觉的行为。

四是现行的内控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内控制度牵制乏力,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在部门与部门之间,不仅相互割裂,有的甚至是相互抵触;赏罚有度的奖惩制度没有确立,对风险和责任的承担未提供强大支持;内控制度不能适应新业务的发展需要,快速跟进机制没有建立,内控领域存在空白点。

五是信息沟通不畅。由于信息技术、信息人员素质与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有很大差距,直接影响了信息获取的数量、质量和传递速度,会计信息的不真实、管理信息的不全面、信息传递的不畅通,造成管理层决策和控制效率低下

三、银行业内部管理能力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思想

商业银行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目前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破除片面追求数量、规模、扩张的粗放式经营方向,真正树立起质量、效益、稳健的集约化经营模式。建立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资产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目标经营责任制,以成本控制和财务核算为中心的全面经济核算机制,以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为核心的事前防范和事后查处相结合的稽核监督制度,以效定人、流动上岗、以才论人、择优聘任的动力激励和公平竞争的人事管理机制,以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信誉、塑造金融企业良好形象为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制度。

(二)建立有效的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信息系统

一是要强化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使其准确及时地反映银行的经营活动,遵循审慎的会计原则,确保账表的真实性、完整性。二是财务会计部门应利用信息频密的有利条件,通过信息的鉴别、传递和处理,发挥银行内部第一监控部门的作用。除通过完整的财务体系发现问题,监控各项业务操作外,还要重视事前的财务分析和预测,把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三是努力做到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特别是已上市和即将上市的商业银行一定要建立定期信息披露制度,披露内容包括财务状况、公司治理、年度重大事项等重大信息;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披露的信息在内容、方式、程序等方面都要逐步规范,必须经获得从事金融相关审计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披露的信息应满足对各项风险的识别和计量要求,不但要在银行经营的不同时期,还要在不同银行间具有可比性。通过信息披露,使银行的经营活动和风险控制处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

(三)强化内部审计监督,促进内部控制机制日臻完善

一是要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绝对垂直和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体制,按照总行审计部、地区审计分部、一级分行总审计室、审计办事处四个层次开展审计活动,一并健全和完善审计规范制度建设;二是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审功能,审计工作的战略重心要向全面风险管理和综合经营管理转移,审计目标从偏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三性”审计转向经营审计;三是审计方法要进一步倡导并实施风险导向审计,要由过去对会计资料的详细检查转变为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审计方法,并借助于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结果确定审计的重点、范围和方法。四是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以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强化审计培训,组织内部交流与外部交流,引入国外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技术,普及审计创新意识,提高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适应性。

(四)建立与银行业经营管理配套的管理机制

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文化建设。银行内部控制管理要求员工具有一定行为规范和道德水准,内部控制管理文化建设就是通过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约束每一位员工的行为来达到业务发展与内部控制的目的。因此,要在银行内部树立全员内部控制意识,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对于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通过对员工定期进行内部控制培训,将内部控制管理观念、行为规范由管理层贯彻落实到基层,由此促进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五)建立适应于市场管理体制的风险防范机制

银行内部控制是一种事前防范的管理活动,由于金融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难以预见性,需要在建立和执行好内部控制的前提下,建立起市场经济要求的风险承担机制。一方面是调整我国银行现有资本构成的要求,通过划拨比例对利润留成比例做好规定,不断壮大银行自由资金实力,另外一方面就是开辟附属资本的补充渠道,将呆账准备金率降到最低,进行资产重估发行债券等附属资本,以调整资本结构,不断改善目前资本结构的多元化。

注释:

①课题组成员:王立志,徐钦超,王同海。

参考文献:

[1]姜学军.有效金融监管的标准.中国证券报.2007.11.14.

加强内部管理范文2

[关键词]货币资金;管理;内部控制

一、 货币资金定义及特点

货币资金从本质上讲属于金融资产范畴,根据存放地点及其用途的不同,货币资金分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持有货币资金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

货币资金的特点:流动性强、控制风险高。货币资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目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的生存压力加大,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尤其是完善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二、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内容

1、 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

单位应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即货币资金收支应由出纳人员和会计人员分工负责、分别办理,职责分明、职权分离。会计不得兼任出纳;出纳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不得兼管收入、费用、债券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的全过程:出纳员不能既收款又同时负责开发票或收据,应与开票员的职责分离。若企业规模小,人员配备不齐,则应有专人负责发票或收据的核对工作;保管支票簿的职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支出账和调整银行存款账;所有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都必须通过经办会计在审核原始凭证无误后填制记账凭证,然后由出纳员检查所附原始凭证是否完整后办理收付款,并在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

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所有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必须按权限进行批准。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者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授权批准要求单位审批人应当严格按照授权批准权限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事项,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 对于重要的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2、 现金、银行的管理

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按国家规定的用途使用现金,在允许的现金开支范围内进行现金支付;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应按规定及时存入银行,加强现金库存限额的管理,库存现金必须控制在规定限额之内,收入的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当天未及时送存的现金应集中存放在保险箱内。现金收入不得坐支。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及时存入银行。出纳员应做到库存现金“日清月结”,主管部门或负责人应对库存现金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 不得私设“小金库”,不得账外设账,严禁收款不入账。

所有银行存款户的开设需有正式的批准手续,同样,银行存款户的终止也需得到正式的批准。对银行账户的开立、管理等要有具体规定,不能在同营业网点开立账户,或者同时跨行开户、多头开户、严格执行《银行结算制度》,不得开发空头支票和空白支票,不得出租、出借银行存款账户。加强对银行结算凭证的填制、传递及保管等环节的管理与控制。纳员要自觉进行经常性的对账工作每月末都要向银行索要各存款帐户的对账单,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未达账项。如调节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3、 票据与印章的管理

加强与货币资金有关的票据的管理: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专设登记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票据的编号连续性,设计一岗位,负责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核对其存根联与人账的记账联工作,及时发现其中的错弊。

保护财务印章的安全。对保管印章的人进行备案,并对每一次使用都作记录,禁止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要的全部印章,用章需经批准后方可在票据上签章。在不使用时,印章必须与支票分开存放。

4、 建立对货币资金的监督检查制度

实行内部稽核制度,以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货币资金在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每笔货币资金的收付都必须经会计人员认真审核,审查其手续是否完备、数字是否准确、内容是否合理合法;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发现不符,及时查明原因,做出处理。对一切现金、银行存款应及时入账,加强稽核工作。在核算和管理货币资金的过程中,认真审查货币资金的收付凭证,以及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大货币资金支出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的行为、是否存在货币资金业务不相容岗位混岗的现象;同时检查支付款项印章的保管以及有价证券和票据的保管情况。

三、 结束语

总之,货币资金的管理是整个资金管理的重点,货币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不可或缺的条件。目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的生存压力加大,货币资金的管理是更是整个资金管理的重点,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内部控制是建立整个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减少工作差错,加尤责任心,维护财经纪律、经营秩序,防止或抑制营私舞弊行为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茵,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及方法.会计之友,2007,(09)

[2]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 财会[2001]41号

加强内部管理范文3

关键词:地勘单位;内部管理;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1

近几年,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地勘单位原本单一的地质勘探方式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因此,地勘单位正在朝着以工程工程地质勘察、工程施工、对外机械加工、餐饮、宾馆服务等行业作为业务范围的多元化的生产管理体系发展。由于其业务范围的扩大,地勘单位的管理模式也必须进行改革,要转变成将责、权、利三者相结合的企业化管理方式。由于地勘单位的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其生产项目不断增长,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地质工作的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降低。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地勘单位就必须加强内部团结,对企业内部进行综合治理,尤其要对单位内部的薄弱环节进行改革,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提高经济效益。

一、地勘企业内部管理的不足

(一)管理意识淡薄。地勘单位的责任意识淡薄,责任负责制度不明确,管理体制比较松散。地勘单位的管理中心在于创新,却忽略了管理和体制约束的重要性。由于前期改革措施不彻底、不完善,地勘单位中“以包代管、一包拒管”现象比较常见,有些单位由于没有自我积累和约束的能力,导致物资分配超前,出现分光吃净的想象。

(二)管理手段落后。地勘单位由于长期受到陈旧落后的体制影响,长期与商品经济发展脱节。所以一些在其他企业单位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对于地勘企业来说还是比较陌生。因此,地勘单位管理层的人员素质成长很慢,尤其是对于先进的管理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方面掌握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其管理水平。

(三)管理基础较薄弱。目前市场上仍然存在的很多地勘企业的计量工作程序不标准,项目中的资料数据由于没有进行定期修订常常出现不准确、不齐全等问题,在一些工程中甚至只有总的进展数量,而缺乏严格的记录,导致地质报告的准确度大大降低。另外,地勘企业中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再加上管理者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生产经营活动完全失去相应的行为准则。在地质市场中,地勘单位已经开始了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却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制度,财务监督的力度不够,导致内部财务管理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在地勘单位的物资管理方面也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比如设备配置不当导致管理失控,仓储耗损和积压严重,并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

(四)法制意识比较淡薄。二十世纪以来,我国地勘单位与外界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复杂,这就导致地勘单位必将面临大量的经济法律关系。但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地勘单位的法制意识比较单薄,对于地勘单位管理中的法律手段不够重视。在近几年地勘单位开辟地质市场和实现经营多元化的进程中,经济合同的数量和合同金额与日俱增,但是部分地勘单位对于经济合同的法律地位缺乏全面的认知,没有妥善保管已签订的经济合同,对违约现象的监督不力,没有及时处理,导致一些合同中没有包含一些必要的经济行为。有些单位即使签订了合同,但合同的内容混乱,没有明确的责任制度,导致合同乙方没有履行责任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罚。综上所述,经济合同在大部分地勘单位中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效用和法律保障。

二、加强地勘单位内部管理的有效措施

以上总结了地勘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其管理方式不能跟上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由于对内部管理的不够重视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地勘单位的发展。为有效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强地勘单位的内部管理,具体的改革措施如下:

(一)建立完善的约束机制。在地勘单位中,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推行承包制,这种管理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管理职能,但在当前形势下,在地勘单位中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是一种比较明智的选择。地勘单位的改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方针的基础上,对本企业健全约束机制。为健全地勘单位的约束机制,其重点工作主要有两点:一是要加强对地勘单位财务工作的监督和控制。在地勘单位中适当实行财权集中,理清本单位的各种经营债权债务,解开积压的债务链。二是要对地勘单位的股份制和承包经营行为进行宏观指导,不断对管理指标体系进行完善。

(二)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基础,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地勘单位进行内部改革从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善地勘单位管理,提高管理的素质。通过质量认证逐渐解决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扎扎实实的提高管理水平。首先,要加强单位领导层的管理作用。各级领导和业务人员要加强管理意识,必须认识到质量管理工作不仅重要而且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其次,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过程中,不放过一丝细节,不搞形式主义,要严格按照体系要求来开展工作,不断完善单位的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形成一个分工明确、责权分明的工作网络。最后,要加强管理工作的基础建设,基层建设是地勘单位进行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要从标准化,档案、计量、定额、信息、基础教育和班组建设抓起,逐步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数据微机处理系统,确保各种基础统计资料的及时、准确和完整;建立一个由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组成的完善的三大标准体系,要加强对基层建设和现场的管理,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产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安全高效生产为宗旨,最终实现地勘单位管理标准化和科学化的目标。

(三)合理运用法律手段。地勘单位要想提高经济效益,不仅要使用先进的技术,还要实现经营管理完善化,法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地勘单位一定要从根本上提高领导层和业务人员的法律素质,进行相应的法律教育,提高经济合同的有效性。地勘单位要学会从行政、经济和法律多个方面进行管理,增强员工的法律观念,对原有的合同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清理,并对经济合同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进行完善,避免非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总结

地勘单位管理水平的最终体现就是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不断完善现有的地勘单位管理体系,合理运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内部管理,才能实现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韩晓文.对地勘单位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1,07:57-91.

[2]王树滨.浅谈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地勘单位经济效益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1,15:63-64.

加强内部管理范文4

所谓执行力,就是一个团队、每个员工从企业全局目标利益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雷厉风行地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提高执行力、全面推进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倡导规范管理、规则至上的“执行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成的,但是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可以改变人的认识从而改变人的态度和行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发挥着无形的、强大的影响力,能起到监督员工行为并使员工与企业融为一体的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让员工朝气蓬勃、充满激情地工作,如实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所以,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首先要培育规范管理、规则至上的文化观念,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执行力。

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不仅仅要制定计划,更在于执行,而执行过程中最重要的往往是细节。与其他行业比较起来,烟草行业的工作更需要细节,如何将内部管理监督工作细化到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中,是决定烟草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把整个任务完整地做好,就必须把每个细节做好,脚踏实地地完成任务,这才是执行力的最佳表现。

要有较强的学习力。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知识更新日益加快,行业的进步、改革的深入也是日新月异的。加强内部管理监督,推进企业发展,必须提高学习力,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在学习方面我们要倡导学习也是一种生产力的理念,要立足全国看烟草行业,抓经济、搞建设不能闭关自守、盲动蛮干,必须走出去、请进来,多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找到自己的差距。因此,要把学习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不懈地学习岗位职责,学内部管理规章,学经营程序,学法律法规,在学习中丰富自我、提高素质,努力适应包括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在内的其他各项工作的需要。

时间观念和工作方法要科学。时间就是效率。时间的成本是第一成本。做每一项事情,都要讲究时间的效率和成本。做好加强内部管理监督这一事关全局、事关行业形象的工作,必须树立时间观念,提高工作效率,争分夺秒地搞好每一项工作。科学的工作方法决定工作的效果。加强内部管理监督任务重、头绪多,要想取得明显成效,就必须采取优选法、平行作业法、统筹法等科学的工作方法,把各项工作抓紧做好。

不断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没有监督,二是监督的方法不对。加强内部监管需要创造一个开放的、透明的管理制度,建立一个顺畅的内部沟通渠道,形成规范的、有章可循的“以制度管人,而非人管人”的管理制度,增加内部监管的公平性。另外可以采用听觉激励、视觉激励、物质激励、不定期的考核与检查等措施,一方面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另一方面对员工进行引导,鼓励员工去做正确的事,使员工素质有所提高,加强制度执行力,搞好内部管理监督工作。

加强内部管理范文5

关键词:内部控制 制度建设 企业管理

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为了确保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完成,实现企业制定的各项目标而科学制定并实施的有效控制手段,同时也是加强公司财务管理及控制的基础工作。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对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完善,作以下分析与探讨: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及目标

(一)何谓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定义,目前还缺乏权威的,统一的表述方式。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其进行梳理,内部控制制度的界定如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指的是企业为了能够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为了保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完整与安全,发现、纠正、防止舞弊及错误所实施和制定的政策制度。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

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来看,内部控制的目标涵盖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二是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三是提高经营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四是保证遵循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法规,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认识上的不足

从多数大型酒水批发连锁企业来看,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由此也导致了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及审批手续时,基本上全部是监督内部职工的条款,在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方面明显不足。层层审批,不但没有提高管理效率,相反给各部门各员工之间的相互推卸与职责提供了机会。

(二)内部组织架构设计不合理

对大型酒水连锁企业而言,加强内部管理依赖于科学的内部组织构架设计。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多数大型酒水连锁企业要么片面地严格执行制度,降低了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要么就是坚持一切以“销售”为中心,其他内控制度如同虚设,导致管理失控。这种在业务流程方面的不规范,给企业的运营带来了高度的风险。

(三)内部控制管理效率低下

就大型酒水批发连锁企业而言,高效的统一管理可以实现降低经营成本,是其发展和竞争优势所在。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的连锁企业是各负其责,自主营销,有的甚至出现企业内部价格不一,造成不良竞争的现象。这种内部管理混乱的情况,使企业是去了自身发展优势,降低了资金利用率,阻碍了内部控制管理的效果。

(四)考核奖励机制不健全

我国企业控制活动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考核奖励机制不够健全[2]。对于多数企业而言,其内部控制管理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是看其考核激励机制是否能得到有效的落实。一个好的计划,还需要有相应的机制和制度去保障它的执行。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企业在内部控制活动中,就考核奖励机制方面还难以有效执行,阻碍了内部控制管理的效果。

三、加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明确经营管理理念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管理,必然首先应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加以明确。因此,这要求经营管理者具备战略眼光,构建有权力制衡的、真正意义上的法人治理机构;另一方面,应将企业生产效益与内部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加以明确。只有从根本上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组织与领导,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高度来加以认识,才能为内部控制管理的实现提供前提条件。

(二)健全企业治理结构,加强绩效考核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管理,离不开健全的企业治理结构。健全企业治理结构,建立起约束机制,加大约束强度,提高约束效果,是企业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内部控制效果的必然选择。因此,要将连锁企业下属单位的制度执行情况作为对各下属单位负责人绩效考核的重要一项,通过加强绩效考核来增强其对内部制度执行重视,提高企业总部制度执行力。

(三)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在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中,控制环境是其重要构成部分。通过内部控制环境的营造与优化,将直接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提高员工控制觉悟,规范其自身行为的重要因素,反过来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于此,笔者认为,企业应从本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实际出发,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来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从而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四)建立内部监督和风险防控机构

从连锁企业组织结构特点来看,要提高内部控制效果,就需要具备完整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因此,应充分结合酒水批发业务特点,明确组织内部各层次内部监督的具体职能,各司其职,从而构建其符合企业需要的内部监督体系。这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当然,在当前各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通过风险防控机构,提高企业对内外各种风险的识别、分析、判断进而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也是企业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的必由之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根本动力。因此,对于企业而言,要明确经营管理理念,健全企业治理结构,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完善内控评审监督机制,实现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加强内部管理范文6

关键词:企业;会计控制;管理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一)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的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都已建立了一定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体系的建设还不够科学和系统。在内容上说,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体系内容比较片面、零散,科学性和系统性相对较差,由于利益的驱使,有些企业注重经营利益而忽视内部管理,导致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零散,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导致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失控。还有一些企业习惯于采取亡羊补牢的做法,经常在违规会计行为发生以后才想办法去惩处或者补救。这些问题不仅大大提高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成本,同时也使其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控制和管理的效果不佳。

(二)管理方式传统,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在我国,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于会计工作的控制和管理不够重视,加之企业内部会计的基础工作水平不高,受到一些传统思想的影响,导致会计工作的行政干预过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工作成为形式,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内部会计秩序的混乱、会计信息的失真,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充分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

(三)管理层的重视不够,会计内控缺乏执行力

要实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建立和顺利实施,首先是需要企业内部会计部门以及其他各管理部门协同合作,更重要的是需要领导层的重视程度,这将直接影响到以建立制度的实施情况。一些企业的领导认为会计内部控制只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这导致企业会计内控工作缺乏统一的领导,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甚至有些企业只把会计内控制度作为政府部门检查的工具,没有检查的时候就不正常运行,丧失了其约束作用,当遇到问题时也没有遵照统一的规章而随意处理,使企业建立的内控制度流于形式。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的对策

企业内部会计的控制和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与控制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内部财务部门会计制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鉴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当前企业做好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主要措施有:

(一)企业和内部领导应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重视

首先,要加强企业管理者对于相关会计法规和会计管理方法的认识,使其深入了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对于一个企业的管理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做到自觉地遵守《会计法》等会计相关法律;

其次,可以把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落实到领导身上,采用领导责任制,让负责领导的业绩考核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管理效率和效果直接挂钩,责任逐层分级,每层领导都有自己的职责,同时又都收到上级主管领导的统一管理,切实把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制度实施下去。

最后,在前两项工作开展的基础上,还要在企业内部加强对会计内控宣传教育的力度,促使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和会计工作人员真正理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含义和重要作用,同时传统落后的思维挂念,提高他们对于企业会计内控的重视程度。

(二)加快企业内部产权制度改革,健全企业制度

要想使建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被流于形式,关键就是使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成为企业各级管理者的内在需求。首先要做到会计信息影响和决定着企业的决策;其次是企业通过内部会计部门提供真实的信息来取信于社会。这是使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成为企业各级管理者的内在需求的关键,但是从现实来看,很多企业还都没能做到这两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从表面来看,似乎是管理者对于企业会计内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高,以及对会计法规的我忽视而所造成的,笔者认为,掩饰在这背后的一个深入原因是企业的产权制度问题。需要通过相关产权制度的改革,从而建立更加完善的企业制度,使领导者收益与企业的运行和管理直接相关,这样他们才会以身作则,重视科学决策和规范管理,使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彻底落实,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存在也才会有意义,才能真正对会计工作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

(三)明确会计内控的目标,加强监督

内部会计控制的工作重点是围绕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来进行的。在企业中,如果有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通常情况下都能够有效地防止会计错误或者作弊行为的发生,即便是有这种情况的发生,由于制度体系的完善,也能够及时地对发觉的错误进行纠正。因此,在设计会计内控制度时必须明确会计控制的目标,同时要慎重考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科学合理,符合原则,按照已经明确控制目标来检查是否所有控制点都已完善。

明确目标的同时,企业还应设置内部会计控制的自我评估系统,一次来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效果的评估和改进,做到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中存在漏洞或隐患,并能够针对这些问题和情况以及部分薄弱环节来进行及时的修正和改进,坚持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的原则,以此来更加出色地完成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

(四)加强相关会计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

在完善了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立的基础上,还需要对执行人进行足够的教育,否则会计内控制度也是无法顺利实施的。要做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首先要做到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诚实公正,其次要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自律性的培养。设法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强化会计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的作用,逐步完善会计工作人员的自律机制;在工作的分配上,利用激励理论和约束原则,一来可以极大地调动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来也可以有利于人员间的合理分工,权利相互牵制,加强对业务操作过程的控制;可以采用对会计人员进行工作等级评估等方法,来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的控制与管理,改变传统的事后监督原则,改为内控制度的事先预警,事后妥善处理,促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能够有效地运行。

(五)加强外部监督

企业会计控制的外部监督主要依靠政府,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对于制度体系完善和切实实施的监督管理作用。如果企业内部管理者对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观念认识淡薄,就更应该充分依靠政府监督的权威性,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来监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完善和实施。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司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与企业的内部控制会逐步融合一体,在整个企业的管理中,显示出其强大的核心作用以及在企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强大作用。因此,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与管理是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安国强,李龙洙.物流业中的作业成本法及其应用前景探讨[A];第三届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3.

[2] 叶陈刚,翟健勇.海外上市电信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研究——以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为例[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