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畜牧业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畜牧业前景范文1
关键词:畜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关系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7-0077-02
1 当前畜牧业发展的前景
1.1 畜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大力推广畜禽产品良种, 提高产品质量, 是发展畜牧业的关键。近年来,畜牧业生产规模虽然不断扩大, 但质量却不尽人意, 难以适应市场对畜禽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为此,加大良种推广力度, 使畜禽产品质量有一个明显的提高[1]。
1.2 畜牧业由耗粮型向节粮型转变
目前家畜养殖主要以生猪为主, 牛、羊比重小;家禽以鸡、鸭为主, 鹅的数量不多。养殖结构单一,且生猪、鸡、鸭以粮食和配合饲料为主, 粮食消耗量较大,生产成本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城乡居民对食草性动物等绿色食品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此, 今后要在稳定生猪生产和养鸡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牛、羊、鹅、兔等食草性动物养殖, 降低养殖成本, 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 满足城乡居民对草食动物的需求。“有机畜牧业”及其产品是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2]。
1.3 畜牧业由低效向高效转变
目前,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从而影响了畜牧业效益的提高[3]。一是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加强品种选育和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工作;二是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业务技术培训, 不断提高广大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对基层畜牧兽医站的管理, 稳定基层技术服务队伍, 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大防疫检疫工作力度。把发展畜牧业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显著提高畜牧业效益。
1.4 畜牧业由弱质向强质转变
畜牧业产业化有利于解决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有利于提高畜牧业的比较效益和农民收入。一是建立相对稳定、集中连片的生产基地。二是搞活流通。三是培植加工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使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有一个明显的提高。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一体化结合则是一个共同的趋势。
2 畜牧业与第三产业的关系
国家统计局以国统字[2003]14号文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以及国务院各部门印发了《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对三次产业进行了划分。
2.1 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概念
(1)畜牧业属于第一产业,又称第一次产业。指以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是按“三次产业分类法”划分的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产业部门。一般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和采集业。有的国家还包括采矿业[4]。
(2)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2.2 关系
(1)第一、二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只有第一产业发展了,才能为第二、三产业提供重要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差不多都拥有发达的农业。
(2)正确处理好三大产业的关系,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在当前实际上是三个产业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不是说等于第一、二产业发展起来以后再发展第三产业,更不是通过削弱第一、二产业来发展第三产业,而应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中来认识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促进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优化生产结构,促进市场充分发育,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 畜牧业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
3.1 畜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创新点
突出地方特色品牌创建,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努力提升畜禽养殖的生态化、特色化、产业化水平,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推动高效特色畜牧业科学跨越发展。与地方特色畜禽育种场和种质资源库建设相结合,特别是充分利用国家级(雪峰乌鸡)原种场的建设,做到保种与挖掘文化相结合,建立集保种、养殖、休闲观赏、文化展示、产品品尝销售为一体的特色畜禽产业发展文化馆,让广大市民感受畜牧文化,构建起以文化积底蕴、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求发展的特色品牌畜牧业发展新格局——形成一种新兴的畜牧体验旅游文化。
以沅陵县为例:沅陵县依据沅水发展滩涂生产千余亩,是当地最大的湿地基地。良好的植被,多样的生物是该地旅游开发的绝好自然条件。沿江大堤有风景秀丽的观光带(如凤滩)与堤下庄稼四季映衬。景观季相丰富,田园风光明显,适宜生态休闲旅游的环境氛围。湿地资源丰富,其间水禽出没,林间花香鸟语,使游览区充满野趣,增添魅力。
3.2 畜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3.2.1 立足行业优势,强化服务职能,推进大项目建设,提升产业带动能力 依托畜禽品种资源优势,拓宽招商渠道,优化畜牧业发展环境,推进大项目建设。打造特色品牌畜牧业研发生产基地高位平台,重点引进畜牧龙头加工企业参与特色畜禽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带动能力[5]。
3.2.2 突出高效、生态,推动特色品牌畜牧业科学跨越发展 (1)编制特色畜牧产业规划,重点实施畜牧产业建设,完善发展布局。建设适度规模、适当集中、特色鲜明的特色产业功能区。与地方特色畜禽育种场和种质资源库建设相结合,特别是充分利用国家级雪峰乌骨鸡、溆浦鹅等原种场的建设,做到保种与挖掘文化相结合,建立集保种、养殖、休闲观赏、文化展示、产品品尝销售为一体的特色畜禽产业发展文化馆,让广大市民感受畜牧文化,构建起以文化积底蕴、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求发展的特色品牌畜牧业发展新格局。
(2)强化设施建设,夯实高效特色畜牧业发展物质基础。一是加强特色畜禽育种养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加工、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强服务监督基础设施建设。
(3)发展生态养殖,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构建高效特色畜牧业发展新模式。大力推广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强化舆论宣传和示范引导力度,秉承富氧养殖、饲草养殖、环保养殖、科技养殖的绿色养殖理念,在加快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林下养殖等5种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的同时,充分利用天然山区、经济林地、河道滩涂等自然条件,发展自由开放式的林间围栏运动养殖、草地围栏放牧阳光养殖、庭院式养殖、农庄式养殖,逐步建立起特色畜禽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可持续绿色养殖模式,推进畜牧观光旅游、观赏狩猎、饲养体验、乡土文化、水上竞技、特色餐饮、休闲体验和文化传承等新型畜牧功能的拓展,加快生产方式转变。
(4)优化服务,为高效特色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开展技术服务,开展标准化示范场创建,立足特色畜禽种质资源优势,突出亮点,引导畜禽养殖场(户)在布局规划、基础设施改造、饲养管理、疫病防控、无害化处理、档案规范等方面提档升级,开展国家、省、市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工作[6]。
3.2.3 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化水平 加强地方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加强与国内各级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建设各级地方品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地方畜禽资源保护及特色品种的培育构建共享科研平台。高规格建设标准化生态型特色畜禽原种场和扩繁场,加快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积极申报、争取和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和专业项目,加快实现科研成果转化。
3.2.4 科学防控,规范监管,保障畜牧业生产及特色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完善预警机制,开展队伍培训,严格目标考核,以口蹄疫、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禽流感等动物疫病为重点,抓好疫病监测,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强化检疫监管、生产投入品监管、生鲜乳质量监管,做好兽药、饲料生产企业的资质认证及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的申报、验收工作,确保不发生质量安全事故[7]。
参考文献:
[1] 刘树军,朱宗涛,赵 燕,等.认真贯彻落实《畜牧法》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J].山东畜牧兽医,2007,28(1):44-45.
[2] 刘 智.实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新疆农垦经济,2002(2):30-32.
[3] 杨献华.论现代畜牧业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18-20.
[4] 于康震.建设现代畜牧业 增强国际竞争力[J].农村养殖技术,2006(16): 35-36.
[5] 刘立仁.畜禽良种--现代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5(8): 23-25.
畜牧业前景范文2
关键词:畜牧业;经济;生猪价格
一、畜牧业生产保持增长
2011年第一季度末,全县生猪存栏64.68万头,同比增长10.85%,其中:能繁母猪11.29万头,同比增长26.57%;牛存栏11.53万头,同比增长5.68%;羊存栏20.44万只,同比增长6.57%。出栏肉猪49.15万头,同比增长9.8%;育成优质仔猪66万头,同比增长21.28%;外销仔猪36万头,同比增长15.24%;出栏肉牛16734头,同比增长27.27%;出栏肉羊57562只,同比增长22.01%;出栏家禽58.62万只,同比增长11.32%。1-3月,全县肉类总产量53063吨,禽蛋产量724吨,分别比上年增长9.21%和30.92%,其中:猪肉产量48816吨,同比增长8.74%;牛肉产量2497吨,同比增长26.17%;羊肉产量921吨,同比增长4.42%;禽肉产量929吨,同比增长11.39%。完成牧业产值(现价)49708万元,同比增10.48%,其中:猪的饲养产值41774万元,同比增长9.79%,占牧业产值的84.04%。
二、项目建设和重点工作全面展开
一是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已于3月4日全面启动。二是草原生态保护补助项目已落实草原禁牧承包面积3.0456万亩、承包户5户,草畜平衡承包面积1.45万亩,承包牧户4户,落实牧草种植良种补贴0.268万亩,承包牧户2户,完成落实农田种草养畜户152户,计划开展农田种草100亩。三是在中安镇大厦格和墨红清水溪流水启动新建2个万头猪场。四是计划新建千头养殖户10户,现已落实1户。五是计划新建养殖示范村(小区)30个,现已落实9个正组织实施建设中。六是新增生态养殖户2户,现已落实3户。七是春防工作全面开展,4月初全面完成春防工作。八是全县11个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全面启动。九是对全县大、中规模养殖场、兽药饲料经营企业和定点屠宰场开展“瘦肉精”等项目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人们吃上放心肉。
三、猪肉和玉米价格同比上涨,牛、羊价格持平
1-3月,全县活肉猪平均价格为13.72元/公斤,同比上涨了40.86%,猪粮比价达6.21∶1,同比上涨了31.29%,高于于6∶1临界值,养猪进入赢利区域;仔猪价格15.82元/公斤,同比上涨了67.23%。去骨牛肉价格45元/公斤,带骨羊肉价格达35元/公斤,与上年同期持平。每吨玉米价格为2210元,同比增长10.17%;每吨浓缩料销售价为6000元同比增长9.09%;从猪粮比价上分析,如果把5.5∶1(国家标准是6∶1)的猪粮比价作为富源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当前每出栏1头100公斤的肥猪赢利156元。
四、生产形势分析和预测
从第一季度畜牧业生产情况分析,生猪和仔猪价格同比、环比都持续上涨,养殖户全面赢利。这次全国生猪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生猪生产的周期性作用。此轮周期自2006年6月(猪粮比为4.37∶1)从低谷起动,同年10月开始进入盈利期,最高峰在2008年4月份出现,猪粮比高达9.64∶1,之后进入周期性下降轨道,2009年5月步入产业低迷亏损期,6月到达同年最低谷,猪粮比为5.65∶1,后受国家启动冻猪肉收储计划影响,生猪价格趋稳回升,12月猪粮比最高达6.47∶1。由于2009年年初国家出台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规定,上半年进行了储备肉收储,生猪生产能力尚未得到有效压缩,产能整体仍处于供大与求状态,因而从2010年2月上旬开始生猪价格持续下跌,进入本轮周期“W”型底的第2次探底,6月触底,猪粮比为4.61∶1。之后开始快速回升,进入了此轮周期的上升期,本轮周期(2006-2010年)和1995-1999年周期走势如同一辙,都经过了2次探底。这次价格上涨,可以说是这一轮周期内的规律性上涨。二是饲料价格上涨,生猪养殖成本提高。目前猪肉价格仍在正常的市场波动范围内,生猪生产也进入了此轮周期的上升期,是生猪市场周期性变化的正常表现。预计今后两年在国家大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下,同时国家对生猪行业的调控手段将更趋完善,生猪价格将基本维持在盈亏平衡线(猪粮比6∶1)附近小幅震荡,生产将呈稳步发展的态势,不会再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转贴于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富源县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主要是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无专业化的生猪营销组织。二是畜牧龙头企业龙头带动作用还不强,畜产品处于初加工阶段,量小、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引发的畜产品安全问题可能会使消费者对畜产品消费陷入安全恐慌中,对生猪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四是富源县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装备落后,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不健全、设备不完善。
六、下步工作措施
第一,加大畜牧科技推广和政策扶持力度,在扩大生猪生产能力的同时提升生猪生产效益。一是要在稳定发展我县能繁母猪存栏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现代良种繁育技术,提高生产力。二是重点发展规模养殖,继续提升规模养殖的比重,实行标准化饲养。三是全面实行公猪定向化、母猪规范化、商品仔猪规格化、育肥猪生产标准化生产模式。
第二,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加强对生猪养殖场的防疫监管,指导规模养殖场(户)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做好消毒灭源和病死牲畜的无害化处理。加大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执法力度,严防病害猪肉上市,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肉”。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工作责任制,为畜牧业生产保驾护航。
畜牧业前景范文3
畜牧业作为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规划》用了大篇幅的文字对畜牧业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中提及最多的是如何推进畜牧业发展向生态循环型转变。那么,《规划》又给生态循环畜牧业的发展升级带来了哪些利好呢?
《规划》明确提出应优化调整种养业结构,促进种养循环、农牧结合;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畜牧业,推进“过腹还田”;积极发展草牧业,支持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试点等,并要求建设10个类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其中,西北旱作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西北农牧交错带草食畜牧业发展、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畜禽污染治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5个类型的试验示范区与生态循环畜牧业的打造息息相关。
《规划》还对养殖污染综合治理、草原生态保护、草食畜牧业发展、动物疫病防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出到2020年和2030年全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75%和90%以上,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达到56%和60%。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规划》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送来了政策春风,我们应该趁热打铁,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型畜牧业。
第一,应强化生态循环的畜牧业发展理念。相关部门要从近、中、远期规划方面对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予以重视,并加强对农民和消费者的宣传、培训和教育。在保障养殖生态环境良好的前提下,完善优质安全畜禽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认证和检测制度,推进畜牧业质量安全监管与可追溯体系建设。
第二,应注重新技术、新模式的运用。要因地制宜,大力推行“猪―沼―果”、林下养禽、水禽旱养,以及禁牧休牧、划区轮牧、人工种草等生态种养相结合的循环模式,加快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实现生态崛起。
畜牧业前景范文4
农业经济是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经济结构整体,又可以细化为农、林、牧、副、渔等多种行业,从现代农业经济的整体角度来看,林、副、渔等行业都有一定的环境限制条件,并不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真正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只有种植业和畜牧业。但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增长,种植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后期,当前全国人均土地面积不足0.09hm2,而且随着人口的增长这一面积还在继续下降。在这种严峻的耕地面积形势下,为了保证粮食供应的安全,是不可能进行大面积的经济作物种植。而畜牧业不同,其本身并不抢占社会优势资源,并且没有严格的环境条件要求,理论上具有在所有农民家庭推广应用的潜力。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禽、蛋、奶类畜牧业产品的需求极为旺盛,市场需求一直处于急剧增长的状态。畜牧业发展的极强适应性和强劲市场需求推动着畜牧业迅猛发展,20世纪末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占比为26.39%,21世纪初这一比例已经增长到42.00%,在一些畜牧业发展优势区这一比例已经增长到50.00%以上,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发展前景最好、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
2畜牧业是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
农民是农村和农业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农民的纯收入是农业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指标,进入到21世纪后,农民的收入组成逐渐丰富,而畜牧业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畜牧业历史悠久,但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畜牧业发展一直以满足农民自身需求为目标,大量的畜牧产品最终都被农民群体自产自销,这种现象虽然降低了农民的生活支出,但也减少了农民增收的手段。
3畜牧业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政府制定的社会主义新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理念,对我国社会经济活动各个领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在基础的农业经济领域。第2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农业开始兴起,有“种子工程”“化肥工程”和“农药工程”支撑的现代农业,在6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使粮食作物的产量增长了31倍多。但是在现代工业理念指导下形成的现代农业在给农业经济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化肥大量应用导致的土壤硬结问题、农药大量应用导致的土质劣化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定不能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未来技术。在未来要想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畜牧业的作用不可忽视,大力发展畜牧业,增加有机肥的产量和施用量。在种植业发展的同时,养护土地、提高土壤肥力将成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实现一人一猪,每667m2一猪,加上牛、羊、禽、兔的发展,将青饲料和农作物秸秆过腹还田,就可以为粮食生产和其他经济作物的发展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可以实现畜禽多—肥料多—粮食多,粮食多又促进畜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4畜牧业是基层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乡镇一级政府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直接管理者和推动者,其财政收入形式的丰富和数量的增加,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现实作用。农业经济的发展会增加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就会增加对农业经济的投入,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当前的农业经济发展环境下,形成这一农业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关键就是畜牧业,畜牧业的发展是投入产出比、税收贡献率极高的一种农业经济形式。以生猪为例,每在市场屠宰销售10万头生猪,相应区域乡镇政府财政就可以增收400万元。加上畜牧业养殖衍生的饲料加工、食品加工、皮革工业、毛纺加工等下游产业,畜牧业带来的财政收入极为丰厚,在一些畜牧业发达的基层政府畜牧业带来的财政收入甚至能占到财政收入总量的50%以上。畜牧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收入和财政收入将成为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5小结
畜牧业前景范文5
1.1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作为我国优势的农产品,畜产品的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国在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畜产品对外出口的量不断升高,但是传统的小规模养殖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其饲养的动物往往达不到国际市场的标准或者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严重影响到了加工行业的发展和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
1.2市场风险抵御能力不足,疫病防治难度大我国畜牧业专化程度较低,采用的饲养方式也比较分散,无法有效的防治疫病的传染,疫病在防治和治疗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难度。同时,传统的饲养方式对长的变化感知能力较差,无法在第一时间对市场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及时的抵御风险发生,对整个产业的波动控制能力较差,阻碍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1.3畜牧业产业链没有形成畜牧养殖产业生产者和经营者多数在没有组织的形式产生,基本上都是以农户为主要单元独自经营,各个产业之间的联系很少,或者干脆是一些孤立存在的产业部门,产业链不集中根本不能集中发展一个地区的畜牧产业,地区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2畜牧业发展前景分析
2.1畜牧业由数量向着质量转变在发展畜牧业过程中应该积极的推广畜禽产品良种,提高产品的质量,这是发展畜牧业产业的关键。最近几年,畜牧业生产规模虽然得到了不断的扩大,但是总体的质量却不尽如意,其很难适应市场对畜禽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其自身在市场中竞争能力较弱,为此,在发展畜牧产业过程中我们应该从良种推广下功夫,使畜禽产品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保证整个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2.2畜牧业由耗粮型向着节约型转变目前,很多家庭养殖的动物多数以猪为主,牛、羊的养殖比重比较低。家禽养殖以鸡养殖为主,养鹅数量不多,研制结构比较单一,而且猪、鸡、鸭养殖多数以粮食和配合性饲料为主,对粮食的消耗量比较大,投入的成本比较高。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除了猪、鸡、鸭其他动物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大力发展其草食性动物养殖对于降低粮食消耗,节约成本,满足人们对草食性动物的需求有着显著的作用和意义。
2.3畜牧业由传统养殖向着规模化、专业化养殖转变传统的分散养殖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这时就需要我们不断转变发展养殖思路,采用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养殖模式。当地的农业部门应该在农民群众中积极推广规模化养殖技术,提高畜牧业的集约化水平,集中发展养殖大户,同时还应该积极的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和协商,获取更多的资金,建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向农民群众和养殖户积极的进行技术指导,同时通过这个合作社建立产销一体化经营,建立相对稳定和集中连片的生产集体,积极的培养动加工龙头企业,提高畜牧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同时还能够在市场中树立品牌,更好的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2.4畜牧业由低效率向着高效率转变目前,我国畜牧生产的科技含量还不是很高,与国外相比较,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显著影响到了我国畜牧业效益的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转变生产策略。首先,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选育优良的品种,并及时的进行推广;其次,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兽医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对基层畜牧兽医站的管理,稳定基层技术服务队伍,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最后,进一步加强防疫检疫工作力度,将发展畜牧业真正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行而提高养殖户专业素质轨道上去,从而保证畜牧业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畜牧业前景范文6
关键词大力发展;畜牧业经济;思考
1提高认识,把握发展畜牧经济的内涵
1.1畜牧业作为“中轴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业结构调整已不再是过去那种在“多种什么、少种什么、多养什么、少养什么”上所进行的一般意义调整,而是领域更广、层次更深、内涵更为丰富的全方位调整。畜牧业既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又是一个与其它产业关联度十分紧密的“中轴产业”和“龙头产业”,对种植业、加工业和其它产业有着承上启下的、强大的、特殊的拉动作用。
1.2畜牧业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在澜沧县138万亩有限的耕地上,种植蔬菜每年只有两茬,大田和经济作物只有一茬,产量是有限的,决定了农民增收也是有限的,而发展畜牧产业可以变有限的土地为无限的产出,如种草养畜,利用农闲田地种植牧草,1亩的皇竹草刈割地可饲养1.2头黄牛,饲养育肥出栏1头杂交牛,纯收入可达1000元,相当于10亩土地的收入。从近几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构成看,畜牧收入始终保持30%的贡献份额,而且呈现增长趋势。
1.3畜牧业已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接续产业。在发展接续产业的定位选择中,大庆市将“农转牧”战略列为全市重大战略进行推进,从而确定了畜牧业在大庆市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和支柱地位。在“农转牧”战略引领下,这个市集聚生产要素,全力向畜牧业倾斜,先后引进了内蒙古伊利集团、草原兴发集团等十余家国内知名企业,构建起特色的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
2创新思路,发展特色畜牧经济
2.1以绿色为根本抓畜牧。“绿色壁垒”已成为制约畜牧产品出口的瓶颈。要想占领国际市场必须先实现绿色生产。作为政府要强化绿色理念,以绿色为根本,积极推进绿色生产进程。要抓住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利时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尽快选择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畜产品加工项目,抓紧调研论证、包装,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同时,在资金、土地、产品宣传及服务环境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尽可能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基地提升畜产品内在素质,大力开展绿色饲养、绿色生产。
2.2以基地化为方向抓畜牧。基地养殖是畜牧产业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绿色畜产品生产,提高畜牧业市场竞争力的基础。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防疫,大大增强了畜牧业产业素质,提高了畜牧产业的竞争力。这些基地化发展成功例子为我们进行基地化建设提供了最好佐证。为此,要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吸引各行各业参与商品基地建设,鼓励具有资本实力的各类工商企业、财团和合作经济组织,兴建大规模、高水平、现代化的养殖企业和生产园区。
2.3顺应产业化规律抓畜牧。产业化规律的实质是产业各链条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基地的“龙头”企业是无米之炊,没有龙头企业的基地是舞不起来的“龙身”,这种意识对龙头企业和基地养殖户都至关重要。
2.4立足服务体系建设抓畜牧。一是检验检测服务。尽快在全县建成比较完备的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切实加强对饲养、加工、运销各环节的质量监管。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制度,从全面采用科学的标准做起,严格控制饲养加工环境,采用科学的饲养规程和加工工艺,建立严格的企业内控标准和质检体系。二是人才服务。要制定和落实人才优惠政策,要与省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利用它们的优势,培养一批畜牧人才。三是科技服务。要抓住科技进步畜牧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大力引进、推广优良畜牧品种和科学饲养技术,提高加工、储运等环节的科技含量。要通過科技服务实现畜禽良种化、饲养管理科学化、加工储运现代化,建立高标准的科学技术服务体系。
3狠抓落实,促进畜牧经济健康发展
3.1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科学不容虚假,规律不可违背。我们搞畜牧业一定要有一种求是的精神、科学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3.2要有科学的发展观念。既要有一种推动畜牧业快发展、大发展的紧迫感,更要有一种科学的发展观、绩效观,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既要立足长远,适度超前,更要从长计议,量力而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既要注重发展的速度,更要注重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忌追求高不可及的目标,搞不切实际的规划,做违反规律的事情。
3.3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首创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是生产的主体,自负盈亏的风险承担者。各级政府在组织指导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绝不能“喧宾夺主”,违背群众意愿,搞行政命令,搞一刀切。要把生产经营的决策权真正交给农民和职工群众,集中精力把政府该做的引导和服务等工作做好,切实有效地把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犹疑和顾虑消除掉,把积极性调动起来,创造性激发出来。
3.4要为畜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实现畜牧业的快发展、大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保障。要营造强大的舆论支持氛围。宣传部门要把推进畜牧业大发展作为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调动各种宣传媒体,根据全市畜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及时跟进,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畜牧业发展的各项规划、目标、政策及典型经验,激发全市人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上下同心、共谋畜牧业大发展的浓厚氛围。
3.5要多渠道加大投入。把全民创业和招商引资同发展畜牧经济结合起来,千方百计把畜牧业发展项目启动起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点用于良种繁育、防疫灭病、技术推广、科技教育等重要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同时,要尽快建立畜牧业发展专项基金,形成投入逐年增长机制。加大信贷资金扶持力度。金融部门要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大力支持畜牧基地和“龙头”企业发展。财政部门要发挥贷款资金担保的作用,逐步解决畜牧业贷款难的问题。同时,还要利用国家支持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