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展条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畜牧业发展条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畜牧业发展条件

畜牧业发展条件范文1

(一)畜牧业技术创新是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的需要畜牧业发展有两个必备的条件,那就是优良的牧草和良好的草场,而这两个条件都和畜牧业技术创新有关。首先,技术创新是实现牲畜饲草良种化的需要。畜牧业是利用牧草和饲料,繁殖饲养家畜以取得畜产品的生产部门。其生产要经过第一性的饲草生产和第二性畜产品的生产两个相互联系过程。饲草是构成畜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所以为了促进畜牧业顺利发展,必须提高饲草生产能力,而饲草生产能力的提高依赖于饲草生产技术的创新和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现代生物育种技术改良牧草品种,使饲草品质得到提高,产量得到增加。其次,技术创新是草场改良的需要。畜牧业以饲草为最基本的生产因素,而饲草生长以草场为条件,如果没有良好的草场资源,根本就不可能有优良的饲草资源,而良好的草场资源是以技术创新为条件的。内蒙古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致命的制约因素,那就是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场破坏严重,草场退化、沙化、盐渍化严重,严重影响内蒙古畜牧业的发展。而我们在草场改良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努力提高草场改良的水平,防止草场退化、沙化、盐渍化,并努力改造退化、沙化、盐渍化的草场,就会极大地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二)畜牧业技术创新是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的需要畜牧业是利用饲草繁殖饲养家畜以取得畜产品的生产部门。畜牧业生产领域劳动效率和水平的提高,无不与技术创新有关。传统畜牧业不注重科学技术创新,在生产方面只注重草地和劳动力的投入,因而劳动效率低,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而我们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把新技术用于生产领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水平。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生物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遗传工程等技术创新,为畜牧业培养出优质高产、适应自然能力和利用自然资源能力强的优良品种,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和水平,也可以通过电子技术、原子能技术、遥感技术等方面创新,提高畜牧业现代化水平。我们考察畜牧业发展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畜牧业生产效率和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畜牧业技术创新,离开畜牧业技术创新,畜牧业生产水平根本不可能提高。所以,为了迅速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和水平,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三)畜牧业技术创新是提高畜牧业竞争力的需要不但畜牧业生产条件改善、生产效率和水平提高以技术创新为条件,而且畜牧业竞争力的提高也离不开技术创新。畜牧业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畜产品竞争力的高低,畜产品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畜产品加工部门的技术水平高低,而畜产品加工部门技术水平高低取决于畜产品加工部门技术创新能力,所以,畜牧业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畜牧业技术创新水平。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的历史充分验证了畜牧业竞争力与畜牧业技术创新水平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改革开放以前,内蒙古畜牧业技术创新水平比较低,与此相对应内蒙古畜牧业竞争力也比较低下,而在改革开放后,由于内蒙古涌现一批知名畜产品加工企业(如蒙牛、伊利),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能力迅速提高,于是,畜产品竞争能力大幅度提高。内蒙古畜产品加工产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畜产品加工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发达国家由于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能力强,畜产品加工产品种类品种多,能够满足各种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而内蒙古畜产品加工产品种类和品种还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极需要提高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能力,以提高畜牧业竞争力。

二、落后的畜牧业技术对畜牧业发展的制约

内蒙古畜牧业科技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牧区经济基础及社会综合条件的限制,内蒙古畜牧业的生产技术发育程度和技术进步机制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这种状况,极大地阻碍了畜牧业发展。具体来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手段落后因所处自然环境局限,畜牧业以放牧为主要手段。从诸种畜牧业饲养方式的投入产出效益比来看,这种方式有效地利用了自然资源,投入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都远远低于其它生产手段。但就畜牧业自身条件看,适当的人工饲料(包括加工过的天然饲料)补给,可以大大提高饲草料的转换率,增加草资源的利用效益,解决草畜矛盾,加大牲畜的个体产出量。而内蒙古畜牧业主要以放牧为主,对人工饲料的补给在大部分地区只限于在牲畜无法采食到天然牧草时进行,而没有按牲畜生理育成周期补饲,这种状况近几年有所好转,青贮饲料的推广范围已占全区旗县的90%以上,牲畜补饲、青贮饲料种植技术也有较好的推广,但仍需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并将其推广和普及。由于人工饲料补给不足,牧民过多地在草场放牧,造成内蒙古草原资源逐年退化、面积日益缩小、生态恶化,草地急剧消失的严峻危机,“三化”(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地面积不断增大,严重影响了畜牧业发展。

(二)机械化水平低下畜牧业机械化是以先进的畜牧技术和生物技术为基础,以现代工业技术为支撑,以各种机械为手段,科学组织畜牧业生产的过程。畜牧业机械化是畜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标志。畜牧业创新主要包括工程技术创新和生物技术创新两个方面。而以畜牧业机械为主的工程技术是实施生物、畜牧技术的直接手段。只有采用工程技术才能保证生物技术充分发挥作用和科学的畜牧措施得以实施。先进畜牧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必然要有与之配套的畜牧业机械来完成。人工草地建设、草地改良、牧草收获加工、草地灭虫灭鼠等重大畜牧业增产技术和环境建设技术应用,只有先进畜牧业机械才能大面积进行。而内蒙古牧区长期存在忽视牧业机械推广的现象,在主要牧区除了割草和剪毛的机械化程度稍高外,其它部门的机械化水平低下,甚至没有机械;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发展。

(三)科技队伍力量薄弱由于内蒙古教育落后,再加上内蒙古现阶段存在城乡差距,受牧区生活条件限制,造成内蒙古目前畜牧业科研队伍力量薄弱。而更为严重的是,失学率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这种状况造成牧民群体中拥有的科学技术人员很少。此外,由于牧区生活条件的限制,城镇畜牧科技人员没有进入牧区的积极性,造成牧区畜牧科技人员很难增加。科技人员缺乏,很难保证牧区科技服务体系完备,目前内蒙古牧区畜牧、兽医、草原经营等服务站大都只普及到县(旗)一级,比较先进的牧区也只普及到乡(苏木)。乡级服务站的技术人员也十分短缺。大部分站由乡(苏木)长充任站长,隶属于政府部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足,设备简陋,服务条件很差,改良、检疫等技术性稍强且十分需要普及的工作也得依赖县级站。在生产和居住都呈分散状态的牧区,这种服务网络难以对生产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服务,畜牧业技术推广和创新对技术人员有很强的依赖性,而目前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服务较差,必然影响畜牧业发展。

(四)加工方面技术落后畜牧业生产要顺利进行,除了要有畜牧业生产方面的技术之外,还必须有畜产品加工、流通方面的技术和设施,这样才能保证畜牧业生产顺利进行,而内蒙古畜牧技术结构单一,不但畜牧业生产方面的技术不全,而且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严重影响了畜牧业发展。畜牧业生产要顺利进行,必须要求畜产品有较高的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能够顺利地出售,而畜产品达到较高质量,是以先进畜产品加工技术为基础的。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加工企业根本不能生产出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畜产品,例如,乳品行业是内蒙古竞争力较强的行业,但是与国内其它先进企业相比,机器设备比较落后,技术水平低,研发能力差。国外乳品行业,由于其技术水平高,能够根据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生产产品,消费对象细化到不同层次、不同习惯、不同口味的消费者,不同习惯、不同口味的消费者都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如国外酸奶、奶粉的品种都有上百个,相比之下,包括伊利在内的内蒙古乳品企业,其产品种类还十分单一,还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层次的需求。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落后,必将影响其竞争力,进而影响畜牧业发展。

三、推进畜牧业技术创新的措施

针对内蒙古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根据区情采取措施,加强技术创新,以促进内蒙古畜牧业发展。

(一)发展多种畜牧业技术手段为了改变畜牧业生产手段单一的状况,必须改变旧的畜牧业技术推广体制,放活科研推广机构,放活科技人员,使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面向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现有的科研机构必须由科研事业型向科技企业型、实体型和民营型转变,推进科研、推广、示范、生产一体化。鼓励科技人员创办民营科技实体,使民营科技企业成为一支更需要的新生科技力量。鼓励高级技术人员带头发展科技中介组织,发展壮大科技经纪人队伍,使他们在科技与生产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社会公益型科研单位也要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创办经营实体,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科技推广机构内部要深化人事和工资制度改革,按需上岗,按岗聘任职称、职务。实行基本工资和效益工资相结合的办法,使科技人员的收入与工作水平和业绩挂钩,与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的贡献挂钩,改变过去畜牧科技单一落后的状态,改变过去畜牧业生产方面只注重草资源使用,不注重保护的状态。为此,在畜牧业生产方面,不但要有效利用自然条件,合理放牧,而且还要增加人工饲料的补给,提高饲草料的转换率,处理好人工饲料补给和天然草场利用之间的关系,尤其要保护好天然草场,遏制草原资源退化、面积逐渐减少的趋势。

(二)提高畜牧业机械化水平发展畜牧业机械化,要有新思路,采用新措施,建立新机制。为此,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畜牧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体系、监督体系、产业化服务体系等,加快畜牧机械服务社会化、市场化进程。鼓励牧区经济组织和牧民个人购买大中型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发展各类专业性畜牧业服务组织和专业户、畜牧机械租赁公司、畜牧机械作业中介组织及畜牧机械使用者协会,进行畜牧业机械化、专业化经营,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强化苏木(乡镇)畜牧机械管理服务站在畜牧业机械社会化服务方面的组织协调、技术推广和作业安全管理职能,并逐步向畜牧机械中介组织转变,为畜牧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全程的机械化服务。畜牧机械推广要坚持畜牧业机械与常规技术、高新技术相结合,科学研究与成果推广相结合,配合畜牧业新技术措施的实施,加强畜牧机械科研新成果和新型机械设备的推广应用,要围绕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畜牧业,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畜牧业机械化技术,要建设畜牧机械实验规范基地,进行新型畜牧机械的实验规范,通过多种方式引导牧民购买实用畜牧机械,开拓畜牧销售市场和作业市场。

(三)提高牧区居民科技文化水平畜牧业水平提高的根本途径,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发展过程,是一个现代生产要素的引入和技术进步的过程,在这一升级过程中,科学技术是最根本的动力因素。我们应努力在传统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引入科学技术,为此,必须大幅度增加牧民中科技人员的数量,按发达地区和国家的经验,要增加农牧民中科技人员数量,普遍提高农牧民的文化程度和在牧民中推广普及科学技术,大力提高牧民的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加强草原牧区基础教育,消除文盲,国家和政府采取各种支持鼓励的财政税收政策措施,推动草原牧民自觉主动学习掌握和使用先进专业技术知识,逐步把他们培养成发达国家牧民那样重科技知识的现代草原牧民。

(四)完善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要加强以盟(地区)、旗(县市区)技术推广部门为骨干,以苏木(乡)科技综合服务站为基础,以各类协会、学会为载体的农牧民自我服务为补充,专业部门与群众相结合,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技术推广服务网络。要从大中专毕业生和苏木(乡)现有的干部中,选拨一批有专业技术的人员充实到综合服务站。各旗县的科技和农业部门都要培育和建立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基地,形成嘎查(村)有示范户,苏木(乡)有示范嘎村(村),旗(县)有示范苏木(乡)的科技示范体系,从而为紧密型技术承包聚集更多的科技力量和提供更广大的活动舞台。牧业、林业、农业、水利、牧机、科技教育、财政、金融等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并逐步建立起以项目为载体,以政府投入为指导,以牧民投入为主体,金融部门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使服务体系迅速覆盖牧区。

畜牧业发展条件范文2

【关键词】畜牧业 发展新思路

一、目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二是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部分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流于形式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都制约着畜牧生产的发展。三是规模养殖的标准不高。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四是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有待于提高: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畜牧业发展目标

认真执行中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保护、监管、创新”八字工作要领,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围绕“保护环境、生产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为中心,以“畜禽品种改良、生态养殖”为切入点,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上台阶工程目标。

畜牧业技术推广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典型引路,稳步推进”的要求,着力推进四个方面的创新。

(1)创新推广观念。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现代畜牧业技术推广必须逐步实现“五个转变”:把以技术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以政府为主逐步转变为以政府为主导、实体经济为主体、中介服务组织参与多元发展;以服务畜牧业生产为主逐步转变为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综合服务;以技术为主线逐步转变为以产品为主线;以提供生产技术服务为主逐步转变为提供生产技术、综合信息等系列服务的技术推广。

(2)创新推广体制。要根据新阶段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通过改革创新,逐步构建以国家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农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科研、教育等单位和畜牧企业、中介等机构广泛参与的新型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

(3)创新运行机制。探索建立对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的科学考评制度,改变年底“算总账”的传统方法,试行绩效挂钩、重奖实绩突出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方法。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引入竞争机制——竞争上岗、持证上岗。变对上负责为主为对下负责为主,以对下负责的实绩作为考核的基本依据,特别是要由服务对象评价其工作业绩。

(4)创新方式方法。除积极组织示范指导与咨询培训相结合的常规推广外,要大力推行基层畜牧技术人员包村联户,逐步形成畜牧技术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户的技术推广模式。此外,还应加大参与式(组织参与推广的全过程)、培训式(组织专家培训)、带动式(利用实施重大项目或企业参与带动社会化服务)、示范式(建立展示示范区、科技示范场)等新型农技推广方式方法的应用力度。

三、发展对策

(一)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一是转变饲养方式。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提倡“集中连片、各有重点、你我不同、和平发展”畜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二是完善建场审批制度。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三是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原则。规模小的养殖场户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二)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二是抓好 “四个提升、三到位”畜牧业上台阶工作。三是合理发展畜牧业。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四是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收集有关信息。

(三)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一是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二是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可以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畜牧业可持续性、连续性、可再生性发展的前提。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畜禽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畜牧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必须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创造优美环境、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

参考文献:

[1]田青松.建原农区畜牧业发展潜力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1,(4).

畜牧业发展条件范文3

【关键词】畜牧业;存在问题;发展目标;对策

用科学发展观谋划畜牧业,可以更科学地配置农业资源,有效转化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客观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优势,前瞻性、全局性地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1]。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畜牧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驾驭畜牧业发展的实际能力,是每位畜牧科技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1、目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二是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部分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流于形式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都制约着畜牧生产的发展。三是规模养殖的标准不高。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四是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有待于提高: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2、畜牧业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保护、监管、创新”八字工作要领,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围绕“保护环境、生产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为中心,以“畜禽品种改良、生态养殖”为切入点,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上台阶工程目标[2]。

3、发展对策

3.1 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一是转变饲养方式。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提倡“集中连片、各有重点、你我不同、和平发展”畜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3]。二是完善建场审批制度。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三是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原则。规模小的养殖场户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3.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二是抓好 “四个提升、三到位”畜牧业上台阶工作。“四个提升”即:畜禽产业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三个到位”即: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三是合理发展畜牧业。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了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四是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收集有关信息。紧紧围绕“黄牛振兴计划、生猪462计划、奶牛跨越计划”、“畜牧进万家活动”强力抓好畜禽良种的引进和繁育,良种普及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推广秸秆青贮种草养畜技术、黄淮白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皖西白鹅高效养殖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及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优质肉兔生产等实用技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3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一是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二是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可以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4]。

3.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畜牧业可持续性、连续性、可再生性发展的前提。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畜禽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畜牧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必须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创造优美环境、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

参考文献

[1] 田青松.建原农区畜牧业发展潜力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1(4):26-27.

[2] 夏显力,王劲荣.畜牧业以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及其实施途径[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10):111-113.

畜牧业发展条件范文4

建立畜禽养殖风险分担机制,需要打通政策保险支农通道,增强畜牧企业内生动力和活力。目前,国家扶持政策主要是用于发展生产,平抑价格上涨,对畜产品价格下跌的调控手段较弱。建立养殖场户风险防控机制,增加畜牧业保险品种,扩大畜牧业保险实施范围,有利于化解畜禽养殖风险,调动养殖场户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积极性。

实现畜产品价格稳定,需要增加畜产品期货上市品种,发挥期货市场稳定价格和套期保值的功能。近年来,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加剧,市场风险加大,单纯依靠现货市场已难以有效地引导生产、转移风险。我国畜产品品种多、消费量大,全国每天要消费2.2亿公斤肉、7700万公斤鸡蛋和1亿公斤牛奶,发展期货市场潜力巨大。加快建立完善大宗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有利于稳定畜产品价格,稳定畜牧业生产经营。

解决畜牧业发展资金资本问题,需要坚持双轮驱动,利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支农。当前,畜牧业仍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推动出台贷款贴息、产业基金等金融支持政策,引导带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对畜牧业全产业链的信贷支持,加快工商资本进入畜牧行业,更好地解决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资金短缺问题。

近年来,各级畜牧部门切实加强与金融保险等部门协作,着力加快畜牧业市场支持体系建设。金融支持力度逐步加大,截至2013年3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农村畜牧业贷款余额303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8%。各级金融机构积极创新担保方式,简化审批手续,协助养殖场户解决贷款难题。政策性保险体系不断完善。从近期运行情况看,期货交易有望成为畜产品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有效工具。

但也要看到,畜牧业市场体系离现代畜牧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金融供给还难以满足畜牧业发展需求,“贷款难”仍然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政策性保险覆盖面还不够广,很多重要畜种未纳入范围。生猪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畜产品还存在实物交割难等技术障碍,短期内还难以实现期货交易。各级畜牧部门要着眼现代畜牧业发展建设,着力创新市场手段,为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第一,积极参与保险政策的顶层设计。在与保监会联合召开畜牧业保险交流会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推动畜牧业保险政策取得新突破。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总结北京、四川、吉林等地开展生猪价格保险试点经验,推动规模化生猪养殖价格保险政策扩大试点。在实施生猪和奶牛等保险政策的同时,争取逐步扩大保费补贴试点范围,引导扩大疫病损失和无害化处理保险,推动建立肉牛肉羊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家禽产品利润损失保险。

第二,大力推进贷款政策的落地生根。继续加强与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推动建立银行、政府、企业和担保机构风险共担机制,依托龙头企业和贷款担保机构,有效化解畜牧业贷款的风险。针对H7N9流感疫情给家禽生产造成的巨大损失,积极争取出台贷款支持政策,促进重点家禽养殖加工企业和种禽企业恢复发展。

第三,密切关注鸡蛋期货的实施效果。积极配合相关单位,深化对期货交易风险以及应对措施的研究。认真总结鸡蛋期货上市经验,推动完善生猪现货市场或现金交割,提高生猪生产的标准化和规模化水平,为尽快开展生猪期货交易奠定基础。

畜牧业发展条件范文5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

1.注重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用产业化思路谋划畜牧业发展

规模化养殖是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推行产业化经营,是实现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根本途径。洮北区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吉、黑、蒙“两省一区”的交界处,为白城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区幅员面积2568.8平方公里,总人口50.9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8.9万,农业人口22万,全区辖10个街道、5乡6镇和镇南种羊场。洮北区是国家确定的半农半牧区,农业生产的强项在畜牧业,优势在畜牧业,发展农村经济的增长点也在畜牧业。省政府今年启动现代畜牧业4年提升计划,为畜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本文由收集整理动力,推进洮北区新农村建设,应充分利用洮北区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自然优势,把建设现代畜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科学发展观谋划洮北区畜牧业发展,围绕提质增效,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奶牛、肉牛、肉羊三大产业,兼顾其他养殖,全力推进传统畜牧业改造升级,形成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发展格局,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建设优势突出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区域优势、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要把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加大养殖小区建设力度,促进分散养殖,家庭小规模经营向规模化生产的转变,以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建设为载体,推进畜牧业规模经营,逐步淘汰分散饲养、粗放经营的传统模式。在基地建设中,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规划要求,合理划定畜禽养殖的禁养区、限养区,遵循选址科学化、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和管理信息化的原则,创建典型示范户,引领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跨越,打造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畜牧业增长点。

2.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发展畜牧业带动作用

龙头企业建设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的关键环节,也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先决条件,要把稳步推进资源整合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辐射带动面大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拉长畜牧业的产业链条,使畜产品在多层次、多环节中增值,提高畜牧业的比较效益,引导带动养殖场(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在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增强龙头企业的实力。鼓励现有龙头企业改造升级,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通过直接投资、订单生产等方式,参与畜产品基地建设,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农户紧密连接、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使广大养殖者更多地分享产业化带来的经营成果。扶持和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与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市场开发、信息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提高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壮大集体力量,抵御抗风险能力,积极培育市场营销主体,支持龙头企业、畜牧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和各类营销组织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等形式参与畜产品流通,以信息化推动畜牧业现代化。

3.实施科技兴牧战略,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

进一步完善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功能。要突出科技兴牧,加大

畜牧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群众需求,创新技术推广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活动,及时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传递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提高广大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引导养殖户加大科技投入,应用先进技术,科学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以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生产技术的革新推动畜牧业发展,改变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凭经验养殖、饲养方式粗放、经济效益不佳的传统模式。大力推进良种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区、乡家畜改良网络和服务体系,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坚持“引育繁”相结合方针,推广冷配技术,满足畜牧业发展对良种的需求,提高畜禽良种覆盖率。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着力抓好基层畜牧兽医站建设,充实加强力量,保障工作经费,全面提高动物疫病预防控制能力和水平,确保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要贯彻“预防为主”和”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的方针,严格执行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起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职、全民参与的防疫机制,搞好疫情监测预警,扎实开展计划免疫,加大检疫执法力度,严防严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管,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强化畜禽养殖档案管理,实行养殖全过程质量监管,规范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的使用,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喝上“安全奶”。注重环境保护,强化养殖场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实现清洁养殖,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畜牧业发展条件范文6

关键字:山区,畜牧业,现状,发展对策

 

当前,山区的畜牧业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畜牧业发展正面临难得的机遇期。通过抢抓机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使畜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即生产方式逐步转变、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畜牧经济持续增长。但也必须看到,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建设山区现代畜牧业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一、山区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畜牧生产仍处于家庭副业地位

山区畜牧生产社会效益较为显著,畜牧产值占整个农业产值的大部分,但没有畜枚生产的位置大多数乡村干部认为,山区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一个“山”字,搞活一个“水”字上,忙于开山造林,兴办小水电。对发展山区畜牧生产吸引办不大。因此,几年来在领导的议事日程上畜收生产挂不上号,对农民伺养畜禽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支持。

2.山区的交通条件较落后

山区的交通条件有限, 乡镇配备的畜牧工作者不能利用有效的交通工具进行代步, 有时在进行两处畜牧工作指导之时, 要从一家到下一家的路程远、耗时长, 使得大量的工作时间被浪费, 山区畜牧业指导工作的效率也因此而降低。

3.山区畜牧养殖方式粗放

相对于先进的城市的集中式动物养殖方式来讲, 山区动物养殖方式相对来说比较。山区的动物养殖总量不多, 且每一位动物养殖户所养殖的动物规模较小, 分散性业较大,这为统一管理和规模化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同时,山区的从业者主要习惯于传统饲养,水平偏低山区的畜牧主要靠千家万户饲养,基本上沿用传统的“喂猪一锅煮,喂鸡一把米, 放羊到处跑,有啥吃啥”的老办法,生产水平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如生猪出栏率,虽从1990年的  %提高到了2015年的  %,但是远远低于其他平原地区。基本上还处于“ 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的传统习惯

4.山区畜牧从业者的防疫意识不足

每一个畜牧从业者进行动物养殖的目的都是为了从中营利, 而一些山区的畜牧从业者将从动物养殖工作中取得经济效益作为从事畜牧业的唯一目标与要求, 这就使得其对于动物防疫工作不甚关注, 也不愿意浪费财务在动物防疫工作上, 这些畜牧从业者思想上的不配合给山区的动物防疫人员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些畜牧从业者对于动物防疫工作不了解和不理解,这就造成了他们在面对动物疫病的时候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

二、山区畜牧业发展的方向

1.拓宽思路,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要优化畜牧生产结构,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丰富的资源优势,突破性发展草食畜牧业,保障市场供给,挖掘产业发展潜力,大力发展特色养殖,走特色化、差异化道路,充分发挥特色优势。二是要优化产业链结构,一些山区乡镇的畜牧养殖到销售缺少统一的链条,主要依靠外来人员的整只收购来售卖养殖的动物,这种处于链条最初级的生产方式虽然简单,但是获取的利益相对来说也是最少的,所以要努力培育从生产到加工的一条产业链,增加畜产品附加值。

 2.打造亮点,突出地方特色

每个乡镇在畜牧业发展中都有各自的优劣势,强弱项,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定位,怎么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的问题。只要抓住整体畜牧业发展中的一个或几个亮点做实、做大、做强,使亮点更亮,把短板补强,就能做出特色,提高效益。

3.改变观念,打造大众品牌

山区乡镇地处偏远,村民相对来说思想较为落后,对品牌的概念也比较模糊,即使有部分地区发展了品牌,但是品牌的名气不够大也会对整体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影响。作为山区而言,优越的自然环境是一个巨大的卖点,因此要主打发展绿色、生态、富硒、有机品牌。同时,更要加强对地方资源性品牌的推广,因为这种品牌的养殖经验丰富、货源多、运输方便,在一定程度上能节省整体成本。要利用自己的品牌、特色,通过品牌建设带动特色养殖和畜产品加工,为产业链建设提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