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急诊医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急诊医学论文

急诊医学论文范文1

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成绩的比较2组学生的填空和名词解释成绩无显著性差别(P>0.05),病例分析和心肺复苏技能成绩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表1)。

2.2观察组对情景教学结合CBL教学的评价100%的学生喜欢情景教学结合CBL教学法,96.7%认为该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93.5%认为该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96.7%认为该教学法可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3讨论

急诊医学临床实习是七年制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急诊患者病情多复杂危重,临床症状不典型,强调急救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对于临床经验较少的七年制学生来说掌握起来较困难,教学难度大。传统的带教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带领学生复课的知识,然后再带领学生床边看病人。这种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且受学时和病例所限,学生难以见到急诊典型危重病人的抢救,不利于培养急救技能和综合能力,同时妨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降低了临床教学效果。情景教学法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情景,以形象、直观、生动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到特定的病例抢救和治疗情景中去,加深学生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典型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的自己判断,抢救和治疗来解决真实的临床问题。

情景教学可以培训学生优秀的临床思维、规范的急救技能、默契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随机应变的能力,情景教学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激发七年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吸引力,本研究显示93.5%的学生认为情景教学结合CBL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与国内一些研究结果一致。情景教学具有可重复、可更改、可评估的特点,是接近真实的模拟场景的演练。学生在急救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工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应急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也不断提高,与家属和医生之间的沟通能力不断提高。经过这样的培训才能为以后在临床工作遇到相似场景时,才会临危不乱,及时有效的救治危重患者。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Basedlearning,CBL)是由教师提出典型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在实际案例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过程的动态性、高度的拟真性、学生的主动性等特征。

CBL的重点是病例选择问题,病例要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在急救场景下设置典型的需要急救的危重病例是急诊医学教学的重点,本研究设置的病例为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上消化道出血和多发伤等急诊常见危重病例。在急诊的场景中培养学生快速诊断和处理危重病的能力,如果学生处理有一些失误,可以反复演练直到学生熟练为止。情景教学结合CBL教学模式对培养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能力非常有意义,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具积极性和主动性。

急诊医学论文范文2

急诊医学本科教育在医学院校已普遍展开。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临床学科,理论课程结束后的临床见习或实习教学对于学生理解、把握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常各临床学科都会按照教学计划通过临床病例见习、示教、病例诊治的教学思路和模式,让学生逐步从单纯的课本理论学习过渡到实际临床工作中,稳定充足的临床病例、规律的工作作息时间保证了临床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与一般临床学科不同的是,急诊医学不是以独立的器官系统来界定自己的专业范围,而是以疾病的急缓和危重程度来界定。临床工作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危重症医学、院前急诊、院内急诊、复苏学、灾害医学、中毒医学、创伤学、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管理等内容。这也使得急诊医学的工作内容和方式与一般临床学科有很大不同,临床工作以救治各类急危重症病患为主,没有单一固定的病种,没有稳定持续的病源,工作场所多变,工作时间颠倒,病人的数量无法预计和控制等,这些学科特性也影响了临床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急诊医学在临床教学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一是缺乏可控的临床病例这使得教学工作不能按计划实施。例如在对心肺脑复苏、中毒、创伤救治等内容进行临床见习或实习教学时,常会出现在既定的教学时间内没有相应的临床病例,原因是急诊病例具有突发性、偶然性、不确定性和夜间发病多等特点。②按照常规作息时间安排的临床教学与急诊医学的工作特点和规律不相符。急诊医学临床工作的特点是白天清闲重危病人少,夜晚繁忙抢救多,晚上才真正进入了急诊医学的工作时间,这与其他临床学科有很大的不同。按照常规作息时间安排的临床教学往往会出现白天教学时没有合适病例、到晚上有了病例但教学已结束的现象。③急诊医学在全国的发展状况很不平衡,没有一致的运行模式,不利于临床教学的开展。目前,全国不少医院的急诊科仍以分流转运病人为主,包括部分教学医院的急诊科至今都没有建立自己的急诊病房,仅有少数留观床位,急危重症患者经短暂处置后就转入其他科室,没有系统、全程的救治过程和经验,许多急诊医学应有的工作内容和研究领域也未开展和涉及,缺乏开展临床教学的场所和内容。④常规的临床教学模式容易引起医患矛盾。急诊抢救室是急诊医学临床教学的重要场所,学生在此可以亲历各类伤病的救治过程,学习各种急救技术,感受紧张的救治氛围,体验急诊工作的状况,深入了解急诊医学这门学科。但由于急诊抢救病人病情危急复杂,家属紧张焦急,情绪不稳定,抢救场所又不能完全封闭,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按照常规的模式进行临床示范教学,患者和家属不易理解和配合,容易引起误解和不满,引发医患纠纷,影响临床教学的开展。在一些已经开展急诊医学临床教学的单位,上述问题常使教学计划的实施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临床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利于急诊医学的学科推广和人才建设。这也提示我们,急诊医学的临床教学不能照搬其他学科以掌握某一具体疾病、症状或体征为目的病例教学方式,亟须在教学思路和模式上作出调整,探索出能适用于不同急诊条件和环境的临床教学思路和模式。

2转变急诊医学临床教学思路和模式

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涉及面广、内容繁杂、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的逐一学习,而以学习某些代表性急诊或急症的教学方式既受到学科特性和临床条件的限制,也不能充分反映急诊医学的内容和特点。这促使了我们对临床教学思路和模式的反思,不再刻意地对某一病例、症状、体征等的见习、示教,转为对学生现代急救理念、基本急诊技能、急诊人文精神的教授,最大限度地体现现代急诊医学的学科特点和内涵,也能让绝大部分今后不从事急诊医学工作的医学生在临床其他领域工作时也能终生受益,这或许才是开展急诊医学教学的主要目的。

2.1现代急救理念的学习

新的急救理念推动着急诊医学的不断发展,通过急救理念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急诊医学的发展变化和新理论、新技术,培养基本的急救意识,更好地理解急诊的内涵,这较之对某一具体疾病救治的学习更有意义。在临床教学中,比如对“早期救治”理念的学习,我们会以颅脑损伤、心脏大血管损伤的救治为例提出创伤救治的“白金时间”、“黄金时间”等概念,借助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时间就是生命”的含义,懂得“早期救治”理念中时间因素对于急救的重要性。又通过心、脑血管急症的院前救治为例讲述“早期救治”理念已要求急诊医学走出医院围墙,从院内向院外延续,让学生了解急诊医学“早期救治”理念已从以往单纯的时间要求转变到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抢救和防治的统一、这也是现代急诊医学的发展方向。在这一理念的学习中我们主要以案例教学的形式向学生讲授,期间还会安排每位学生参加一次120出诊,以获得现场体验。又如“整体救治”的理念也是现代急诊医学重要的理念之一,这是因为急诊医学面临的患者往往不是单一系统的单一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的复杂急症也越来越多,要求急诊医师在疾病的救治中必须具备“整体救治”的理念。对这一理念的学习,我们会以急诊ICU和全院综合性ICU为教学场所让学生了解、见识对重危急症患者的病情分析,以及器官、系统的支持治疗,学习把病人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单一、分离的器官的整体观念,这也是目前其他学科医师普遍欠缺的理念。再如“循证医学”的理念,近年来,循证医学理念在急诊医学理论和方法的变革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以《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每一版的变化为例,充分体现了循证医学的理念和原则。通过对这些理论、方法变化的对比学习,可让医学生了解到在现代急诊医学中,各种方法的应用不再是仅仅依据医师的经验,而是更加注重科学依据和科学论证,专业化急诊医师的培养和急诊专科的建设是现代急诊医学发展的方向。

2.2基本急诊技能的学习

急救技能是急诊医学的重要内容,也最能体现急诊医学的学科特色和水平。急救技能复杂多样,包括了非手术性的急救技能,如心肺脑复苏术、气管插管术、电击复律术、呼吸机呼吸支持技术等,和手术性急救技能,如开颅探查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去骨瓣减压术、开胸探查心脏缝合修补术、膈肌修补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等。教学中对于较为复杂、专业性较高的急救技能,主要通过安排学生到急诊手术室见习急诊手术和到急诊ICU了解重危病人的救治来开阔眼界,使其更为全面地了解急诊医学的工作内容。对于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基本急诊技能则要求每名学生都要熟练掌握,掌握这些基本急救技能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终生受用,这也是开展急诊医学临床教学的目的之一。对基本技能的学习,我们以医院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为教学场所,采取模拟教学的方式,先由老师讲解示范,再由学生在模型上训练掌握,最后设置各类急诊场景进行考核,做到人人过关。

2.3急诊人文精神的学习

医学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在医学卫生实践中的应用与体现,是反映人类对生命根本态度的精神,忽略人文精神的学习只会培养出重技术而漠视病人病痛、感情和心理的冷面医生,这也是临床医患矛盾和纠纷突出的重要原因。急诊医学面对的是各类急、危、重症病人,所从事的临床工作与生命息息相关,也是最易出现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的学科,因此,在临床教学中除了教授给学生基本的急救技能和知识外,培养学生“善待生命,敬畏生命”的品质和尊重病人隐私,尊重病人人格和以人为本的医学道德观和价值观等急诊人文精神也应是急诊医学的临床教学目标。对学生急诊人文精神的培养应贯穿临床教学的全过程,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具有良好的急诊人文精神素养,让学生在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和细节中体验人文精神的存在和效力。如让学生学习体会在与病人和家属谈话、沟通中的人文关怀,学习在救治病人过程中关爱、珍视生命的品质和精神,学习对弥留病人的尊重和家属的抚慰,让初入临床的学生能尽早感受到医学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熏陶,为成长为兼具医学专业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医师奠定基础。

3结语

急诊医学论文范文3

关键字:免疫学肝脏乙肝病毒肝脏移植

免疫学称得上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其发展日新月异,现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广泛渗透到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领域之中。而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不断提高肝脏疾病免疫学诊疗的质量,可为临床提供必要的诊疗指标。下面笔者就从普遍存在的乙肝病毒和肝脏移植着手,谈一谈对有关免疫学的认识。

一、乙肝免疫治疗之相关事项

乙肝病毒在全球有将近4亿的感染者,每年发生与乙肝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癌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在一百万以上,其数目骇人听闻。现阶段,对乙肝病毒理想的治疗方法应该是激活足够的免疫细胞,尽可能减少肝细胞的损伤,并能中止这种持续的感染。免疫治疗前患者体内抗原与前体DC系统的亲和积处于平衡改造状态,平衡常数L1q1L2q2=K,假设从体外补给A的替代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其浓度为X,免疫治疗效果C的增加浓度为N。由于B的群体中个体的亲和力呈正态分布,所以认为B数量的减小倍数等于平均亲和力的减小倍数,假设C的生理流量不受影响,q1不变,那么,N=L2{1-[L1/(L1+X)]1/2},当L1越小,由于L1q1L2q2=K,所以L2越大,并且当X越大时,N越大。所以免疫治疗要大剂量给药,同时大剂量给药活化势越大,活化速度也就越大。免疫治疗需先降低血液中HBV-DNA水平,所以有必要使用核苷类似物使L1减小,同时为了加速L2的增大,可能有使用免疫或血液系统兴奋剂的必要。又成熟DC数量=N×发生体积,所以有静脉给药或者多点皮下给药的必要。在慢性乙肝病人体内,由于存在静息活化平衡常数,那么在抗原浓度和亲和力相同的情况下,前体DC的浓度和亲和力之积为定值。前体DC浓度越大,亲和力越小,此时给药的途径的区别大大缩小。

乙肝病毒的各种抗原都对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作用。拉米夫定能使乙肝病毒各种抗原的表达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能降低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乙肝病毒能通过提高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调亡诱导受体和死亡受体4的表达而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调亡诱导配体毒性,人肝细胞中HBV复制水平升高能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调亡诱导配体诱导的调亡;HBV感染时肝细胞可强表达CD95L和CD95,相互作用可引起肝细胞调亡。所以拉米夫定的使用能减少肝细胞的调亡。拉米夫定治疗还能降低淋巴细胞的调亡敏感性,并且拉米夫定不会妨碍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的成功清除。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有选择地予以护肝防纤维化治疗。

持续存在的乙肝病毒抗原对其敏感的前体DC持续的反向选择,使得这些前体DC不能在同一段时间内积累,继而使得二者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成熟的活化的DC不能在同一段时间内积累,以致不能同时产生足够的CTL细胞进行有效的控制被感染的肝细胞的作用。所以有必要提前降低病人细胞外液中慢性乙肝抗原的含量,以减小它们的反向选择作用。自然界中生物对有限的资源同样存在着相互的竞争。各种免疫细胞以及它们的亚群之间均存在着相互的竞争和抑制作用,如T细胞、NK和NKT细胞之间以及它们亚群之间的相互竞争。人体各种前体DC细胞亚群之间也同样可能存在不同种群之间的相互竞争。乙肝病毒抗原系统对对其敏感的前体DC持续的反向选择,使得这些敏感的前体DC减少,进而使得它对其它前体DC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其它的前体DC细胞数量就会增加,进而增强了它们对对乙肝病毒抗原系统敏感的前体DC细胞的抑制作用,使其恢复感染前的速度减小和能恢复的数量减少。同样,被感染的肝细胞也会持续的反向选择对其敏感的CTL细胞而使其数量减少,其它CTL细胞的数量将会增加,它们的抑制作用也会抑制乙肝病毒特异性CTL的恢复。为了增加对乙肝病毒敏感的前体DC的恢复速度,增大其能恢复的数量;同样也为了特异性抗乙肝病毒的前途CTL细胞的恢复,有必要解除这种持续的抑制作用。另外,外周血中被感染的DC细胞低水平表达MHC和共刺激分子,使得它们在与乙肝病毒特异性的T细胞群作用时,诱导活化的T细胞的比例将下降,而耐受和调节性T细胞产生的比例将升高。要解决这些错综复杂的局面,必须对免疫系统重新进行一次格式化。二、肝脏移植免疫学之相关事项

急诊医学论文范文4

1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改革

社会经济水平在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逐渐提升,治医疗工作的重点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人们对于老人和儿童的健康问题也更加重视,尤其是儿童的健康问题,正在逐渐由以往的治为主想着预防为主转变。尤其是在儿童口腔医学方面,以往的治疗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儿童的需要,要想使儿童口腔医学的学生在未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更高的满足儿童口腔健康的需要,教师就必须加强对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以时展的要求为基础,加强课程结构方面的改革[1]。例如:在教学中,针对与儿童口腔医学关系不大教学内容,只需要学生适当的了解,可以适当减少相关课程的学时,而在"儿童口腔预防医学""儿童口腔正畸医学""儿童口腔急诊医学"等方面,则需要适当增加学时,确保学生在未来走向工作岗位之后,能真正讲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更好地满足儿童口腔治疗的需要。除此之外,在课程设置方面,教师还需要加大对于周边学科的重视程度,包括医学信息检索、医学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课程,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做好准备。研究显示,儿童在进行口腔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近几年家长对于儿童口腔卫生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患龋齿的儿童数量与2015年相比下降了30.5%,而进行牙齿正畸的儿童同比上升了20.6%,说明儿童对口腔治疗的需求正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在儿童口腔医学的教学改革中,调整课程设置,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十分有必要。

2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改革

医学属于经验科学的一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记忆大量的医学知识,但是如果一味地进行记忆的话,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做到"以问题为前提""以学生为中心",根据需要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科之间知识内容重复的问题。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例如:在教学"儿童常见口腔疾病防治"一部分知识的时候时候,教师就可以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真实的案例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对真实的案例进行分析,深化对于知识的理解。研究显示,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期末的教学满意度调查中,表示对教学活动的组织非常满意的学生同比增长了20.12%,表示对于教学活动的组织不满意的学生大幅度下降,说明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

3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出发,进行课程改革

儿童口腔医学的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同时,这也是高校课程改革必须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教师要想使学生在未来走向社会之后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就需要改变以往只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运用所学知识为患者服务的能力。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与科研有关的内容引入到教学中,要重视教学活动的启发性,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主动思考,不仅要做到"学会",还要做到"会学",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做到重点突出,提升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