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方案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村庄规划方案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村庄规划方案设计

村庄规划方案设计范文1

我们是在学校和西安市规划共同合作下,响应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对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五四村进行了规划。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制约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必然要求。然而新农村的规划设计没有现成的成熟规划理论,而它又涉及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从多种角度来考虑,以多学科理论作为其理论支撑,如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地理学、生态学理论等。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实习既是一次锻炼,也是一次挑战,对我们全组实习规划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我们多查阅资料,多吸取现有规划成果,并对新农村规划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这次实习,学到很多东西,真是受益匪浅。

在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阶段,我学习到一些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一些资料的来源和收集索要部门都有所掌握。在现场调研的时候,虽然天气十分闷热,农村交通等也不是十分便利,当地的居民以及政府也对我们的工作不配合,但我们还克服了各种困难,尽可能的收集到更多的资料,对现场有更多的了解,为以后的规划提供更多的依据和条件,使规划更具可行性。我们不光在各部门收集了现有的基本资料,还针对不同人群,做了一些切实的调查问卷,现场进行了调查,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调研时候村里不配合,通过我们耐心的解释,虽然有些资料没有拿到,但还收集到很多资料,这就锻炼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我们对调查问卷的形式以及制作也有了了解学习

,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深度等都有一定的认识。

调研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现状问题和预算人口规模,以便确定规划用地范围。在现状分析发现很多问题,五四村的耕地严重不足,导致剩余劳动力很多,这些剩余劳动力又没有技能,知识水平也不高,是村里的一大难题。村庄用地布局混杂,功能分区不明确,三类工业离居住很近,严重污染居住区内环境。村里绿化面积不够,基础设施不足。这些都是我们这次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村庄性质、村里的产业结构、功能布局等很多方面都有了较好的规划。从这里我更加明白了规划工作的性质,我们不光是对用地布局的规划,还要对规划用地内的产业结构等多种问题这考虑,规划区内的人们在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都能更好的发展。我们的规划工作不仅要求组内工作人员的相互协作,还要求和其他专业的人员很好的协作,规划工作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在规模计算上,我们对人口预测等知识进行了回顾,对预测方法也有了很好的掌握。计算工作是很繁琐的事情,还要求有严谨的态度,力求计算结果准确无误。这很是锻炼我们的耐心和细心,看来规划要求很多,做好一个合格的规划人员要具备很多的品质。

后来的方案设计过程中,我们规划实习的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有时候还争持不下,大家都对规划提出自己的想法,听取各个同学的规划思路,对自己也有一定的启发,也是多种思维的变通。但有时候由于意见不一,组内成员还吵起来,使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从这里可以看出规划工作真的需要很好的协作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后来和老师多次交流沟通,方案修改调整过多次,从这多次的改动中,每次都能发现一些考虑欠缺的地方,从而学到很多东西。老师每次都能认真地指导,毕竟老师经验比我们多,考虑的问题也周全,在老师的屡次指点下,学习进步很快。看来在实践中学习的效率更高一些。同时,在实践中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理论掌握的不够,对规划设计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将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明白自己的不足,学习的时候才能有针对性,学习的动力也会更大,相信学习的热忱也会有所提高。后来和甲方沟通后,方案还进行了一些调整。在反复调整方案的过程中,不但学习到很多专业知识,在职业素养上也有很大的提高。我们原来在规划作业的时候每次草图的时候都画得不是很仔细,方案调整也不会有很多次,做事情从来都没有这么大的耐心,经过这次实习,才了解到规划工作真

的需要很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

方案确定下来,在以后画图的过程就相对简单一些,在这几年的学习中,自己对一些画图软件有了熟练的操作,像autocad、photoshop等。这些软件的熟练掌握,还是在去年暑假实习的时候,看到别的实习同学都能很好的应用这些软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后来不断练习的成果。现在用autocad画图基本用快捷键,画图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年的实习由于当时所学知识不同,实习任务和目的不一样,学习重点也有所不同。但这几年实习的累积,对自己学习还是有很大的帮助,在后来的运用中就能很明显的体会到。每次实习之后就对自己知识的掌握有所了解,知道不足之处和需要学习的东西,这样学习的时候就有的放矢。这次实习有一样,对今后的学习工作一定有很大的益处。虽说能熟练画图,但画图量还很大,调整次数又多,每天都很累,要一直画到很晚。实习的时候还是很辛苦的。

经过我们实习小组几个成员一个月的辛苦努力和老师的不断指导,规划任务最终完成。看着成果摆在眼前,那种成就感悠然而生,觉得所有的辛苦和汗水都很值得。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由于到了大四,专业课程也学习了很多,对规划有了较系统的了解,实习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学习到的东西就会很多,真是受益匪浅。

我们已经对专业知识学习很多,原来也进行过规划实习,所以对规划工作的程序及方法都有所了解,这对我们这次规划实习有很大的帮助。虽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是一个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成熟规划理论和成果,但我们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资料收集分析,多次方案调整,与甲方沟通交流,最终顺利完成此次实习。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课题有了很深刻的学习,做新农村规划,首先得对村庄类型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村庄基本有两大类:一是转型村庄。转型村庄包括三小类:城市里的“城中村”,村庄完全被城市包围,但村庄的景观维持村容村貌,经济组织仍是农村集体经济,文化还是宗族文化,社会服务机构和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依旧是“自建自管”;二是快速工业化推进的地区、城乡混杂地区等;三是未来工业化可能推进到的地区。另一大类村

庄是自然村庄,这种村庄现在如此,可能未来远景仍是如此。在经过调查研究后,我们才可能对不同的类型定下不同的规则。总的来说,新农村规划不在于把村庄建设得更漂亮,而是在于进行制度的转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5方面。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要求;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在环境卫生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新农民是指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新风尚就是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些都与新农村的规划设计有很大关系。规划注意五方面的内容:一是建设包括道路交通、信息网络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二是治理和保护农村自然环境,三是重点发展医疗、养老等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四是支持农业生产,五是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要靠合理的规划设计、适宜的用地布局、有利的产业规划,靠坚强的基层组织建设。因此,规划也要要符合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实现村容整洁、营造文明村风、适合市民休闲的需要,安排好生活与产业的发展,要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和谐村镇高度进行规划设计。

新农村的规划设计没有现成的成熟规划理论,而它又涉及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从多种角度来考虑,以多学科理论作为其理论支撑,如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地理学、生态学理论等。规划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社会发展全局是新农村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最鲜明的特点,结合城市与乡村规划的方法理论,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把农村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有机整体,充分综合考虑到整个系统的各个部分,统筹安排,合理布局,使这个生态系统长期有效的运转。

村庄规划方案设计范文2

论文关键词: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豫东平原,周口市

一、周口市的基本情况

周口市地处豫东黄淮平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适中,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好。因本区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占有量较少。据周口市统计局2009年资料,全市总人口1090.57万人,耕地面积1251.2万亩,城镇化率29.4%。当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683.44万亩,总产量716.71万吨,两项数据分别占河南省总量的11.59%和13.3%[1],均居河南17个地市榜首之位。

二、周口市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的现状

通过对周口市辖区内部分县(市、区)的农村调查,我们认为目前该地区在村庄规划建设方面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部分村庄居民房屋建设布局零散,农民在村头或路边的责任田及自留地里乱搭乱建小饭店、小超市、小加工厂、田间宅院等现象普遍存在;第二、单户宅基地占地面积较大。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农村住户宅基地面积都超出了河南省政府规定的167平方米的最高标准[2],不少住户宅基地面积超过300平方米,有的甚至超过400平方米;第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质量较差;第四,耕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第五,土地使用中的违法现象普遍存在。

三、农村新建居民点的情况调查

(一)新建居民点的基本情况

通过走访有关部门,我们了解到该市所辖区域近5年来搬迁新建的村庄数量不多,总体来看,因工程建设或城市开发搬迁的村庄数量多于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数量。根据调研分析需要,我们选取了H县和S县有代表性的5个新村建设案例,这5个案例中,因高速公路建设、河道防汛整治及城区开发而搬迁新建的村庄各一个,新农村建设试点两个。5个迁建点的建设资金来源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因工程建设、城区开发搬迁的三个村庄,村民的房屋建设资金主要来自相关部门和开发商给予的拆迁补偿,差额部分由村民自己筹集,搬迁责任方对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相对较少;另一种情况是两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民房屋建设资金全由自己筹集,村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由政府一方帮助解决,新村规划基础设施齐全项目管理论文,需投入的建设资金较多。

(二)群众反映

访谈中我们发现,由于各个村庄、各个家庭的情况不同,群众对村庄迁建的反映态度有所不同。因工程建设和城区开发搬迁的村庄,由于搬迁户得到了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且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总体来看,他们对村庄搬迁的反映意见不大,但对政府低价征收土地表现出的是更多的无奈。两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由于采取的政策不同,群众的反映意见也有所不同。正在建设的L村由于不存在强制搬迁和限期搬迁问题,目前尚未发现群众有不满情绪。已经建成的Z村,由于经历了村庄的整体拆迁和重建过程,完成了地块的调整工作,村民的反映意见则有明显的不同,那些搬迁前在老村建了新房的农户因房屋拆迁损失较大,对村庄搬迁抵触情绪明显,尤其对村委会拆了楼房盖瓦房的决策更为不满;部分计划建房的农户,因新村宅基地面积没有减小(有的还略有增加),旧房正常拆除不存在经济损失,居住环境和出行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感觉相对比较满意。从Z村和L村村民的普遍反映看,他们对新村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改变比较认可,但又认为新村各项建设占地面积较大,搬迁并没有节省出土地。

(三)新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地方财力难以包揽更多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投入

调查中我们发现,地方党政部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鼓励农民迁村并居,一般都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为支持Z村的建设,H县委、县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动员”县里条件较好的职能部门对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对口援建。据Z村村委干部介绍,H县教育局、财政局、民政局、卫生局、公用事业局、交通局、电业局等单位为该村小学、村文化大园、村委会办公楼、敬老院、卫生所、自来水厂、村内外道路、供电及照明等项目建设共计投资3000多万元。新农村试点可以在政府的主导下大手脚投资建一两个形象工程,如果更多村庄趁机跟风,地方财政根本无力应对核心期刊目录。

2.关联部门对试点区的农村现状缺乏深入调查研究

根据对本文调查的两个试点村有关负责人的走访,我们了解到,在新村规划建设方案实施前关联单位(主要是建设规划部门)没有对当地农村及农民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旧村该不该拆迁,新村如何建设,完全是基层政府部门的领导说了算,规划部门只负责村庄布局和居民房屋建设方案设计,至于试点村建设涉及的农户有多个家庭有建造新房的经济能力,村庄整合后能腾出多少土地,没有单位和个人为此提供相关的调研报告。由于对上述基本信息缺乏全面掌握,结果在实践操作中出现了诸多尴尬局面。如Z村在迁建规划中本打算全行政村6个自然村全部集中到新村居住,但其中两个自然村因新建楼房住户较多村民拒绝搬迁,结果只有四个自然村的村民迁进了新村。表面上看,村庄整合腾出了一部分土地,但实际上由于新村建设宅基地数量增加,村内主干道、环村路及单户宅基地占地面积较大,加上临街门面房、自来水厂、文化大院、敬老院、卫生室等新增基础设施用地,腾出的土地与新增加的建设用地基本持平。而对于该村的搬迁农户来说,由于没有分到老村腾出的土地,又要公摊新村的基础设施用地,结果凡得到一处宅基地的住户责任田差不多减少了1亩左右。如此新农村建设,的确让人觉得尴尬。

3.村庄规划脱离地方实际

理论上讲,新农村规划建设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超前意识,但也应注意与本地实际结合,不可盲目照搬县城或乡镇经济点的规划模式。这里仍以Z为例,一个总人口不足1600人、常住人口不足1000人、距乡政府所在地不到两公里、对外联系并不通畅的村庄,村中却规划了一纵一横宽30米的主干道,主干道两侧规划建设了近450间门面房(占地面积至少相当于110处住宅),由于本地劳动力素质较低,加之发展项目缺乏,目前已建成的门面房用于加工或其它经营活动的不及总数的3%,这样不切实际的规划建设,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也造成了建设资金的极大浪费。

4.农村经济发展缺乏产业支撑

通过对5个新建村庄的调查了解,我们感觉地方政府官员对中央新农村建设文件精神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具体表现是,在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文件精神的过程中把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实践任务几乎全部交给了市、县级规划建设局,同级农技推广部门、能源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则很少参与。从目前的实际看,所谓的新农村建设只是房屋、道路及社区附属设施的建设,规划设计者并没有把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村富裕劳动转移就业放在重要地位。除此之外,新村建设在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5个建设点在规划建设方案中根本没有体现出这一发展理念。

四、对策建议

1.做好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的编制指导工作

目前,从全国范围看,新农村建设尚处在试验探索阶段,个别地方虽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由于各地情况不同,难以在全国普遍推广,如四川成都的“拆院并院”改革试验,浙江嘉兴的“两分两换”试验项目管理论文,天津的“宅基地换房”改革以及重庆的“地票交易”改革试验等[3]都是靠城市周边高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补偿给农民实施搬迁的。周口经济发展落后,城市化水平较低,近期城市发展用地少,农村可以整合的土地多,如果政府方面在农村住房建设管理问题上不采取一定措施的话,新的一轮建房很快会掀起,以后再进行村庄布局规划需要考虑的问题会更多,拆迁的难度会更大。眼下对于政府部门来讲,关键是做好县(市)域、乡(镇)域村庄布点规划工作,无论建设新村还是整治旧村,都应尽快给群众有个明确的表态。

2.坚持依法管理土地,刹住农村乱搭乱建乱占耕地的歪风

前已述及,目前该市农村住房建设混乱状况的形成,主要是政府有关部门在前期对土地使用中的违规违法行为监管和处理不力造成的,如果继续放任自流,后期治理整改的难度或将更大。针对目前的现状,我们认为最有效、最可行的办法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及河南省政府有关土地管理和村镇规划的法律、法规文件精神,用法律手段制约乱占、滥建现象的发生。

3.抓好试点示范工程建设

综合对周口市5个农村建设点的情况调查,我们认为,该市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前期试点示范工程建设不够成功,群众参与的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试点建设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如不切实际的规划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强行迁建使农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等。因此,我们建议,基层政府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农村试点工程建设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在政策措施的制定、规划建设方案的实施、建设资金的筹集等方面多做调查研究,根据各自发展状况和各类村庄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不同的村庄建设和治理途径。根据我们的调查体验,我们认为试点示范工程的建设应该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对那些规模较大、基础条件较好、布局较为合理的村庄,或虽然规模不大但区位优越、生产生活便利的村庄,要注意基本保持村庄整体布局结构和农民住房现状,重点做好公共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着力发展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第二、对那些因城市扩展、重大工程建设等需要整体搬迁的村庄,可采取土地置换等方式另选新址迁建新村或直接迁建到小城镇、中心村;第三、对那些村庄规模偏小、位置偏远、基础设施配置困难的村庄,可就近集中向基础设施条件好的中心村迁建;第四、调整充实旧村中的“空心”部位,合理安排公共基础设施或住宅建设。第五、拓展农村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资金支持本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周口市统计局.2009年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村庄规划方案设计范文3

关键词:国道;公路改线;选线

中图分类号:U41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The Alignment Design of the Relocation of the National Highway No.321

Yanshan to Lingui Segment

Jiang Yonghong

(Shenzhen Municipal Administratio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Limited Company, Guangdong 518029, China)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national highway No.321 Yanshan to Lingui segment, this paper carries on the design of highway relocation, puts forward the route layout principle, analyzes the rebuilding route alignment, and compares various programs of local sections by way of describing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respectively, and ultimately determines the recommended program.

Keywords: national highway; highway relocation; route selection

1 概述

国道321线东起广东广州,途径贵州、广西至四川成都,全长2220km,是中国南部重要横向交通动脉。既有的国道321线雁山至临桂段处于桂林境内,长32.14km,途径桂林市区范围内雁山区、象山区、临桂新区等,贯穿桂林市区。大量的过境交通给城区增加了很大的交通压力,严重干扰了城市的生产和生活,管理工作交叉、交通阻塞现象严重,同时也对过境交通产生交通安全、行车舒适性、油耗和车损加重等影响,社会效益明显下降,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也严重影响当地的投资环境和旅游城市形象。为了达到桂林市交通网络的合理布局,缓解321国道雁山至临桂段交通压力,减少过境交通对桂林市区的干扰,同时为了加速临桂新区与雁山新区的建设、保护及发展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桂林市政府计划将国道321线雁山至临桂段改线。

2 技术标准及路线布设原则

2.1 技术标准

根据项目的性质及功能、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通量预测结果以及与本项目相连接道路的标准,以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及《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的有关规定为依据,确定本项目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80km/h。

2.2 路线布设原则

路线布设主要制约因素包括相关城市规划、地形地质条件、现状高压走廊、绕城高速公路、会仙湿地公园、已建成漓江学院及沿线村庄等。根据本项目必须具备的功能,为了避开不利因素,结合城市规划、地形地物及地质条件并注重土地的保护和利用等主要原则,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提出路线平、纵面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

(1)路线布设时应结合区域现状和规划路网,处理好区域主要干线公路的衔接,使整个区域干线骨架公路布局合理,合理选择本项目对周边用地服务功能的实现方式。

(2)结合相关城市用地规划并本着少占尽耕地、良田和经济林、少拆迁的原则,充分调查研究沿线主要控制点,路线应尽可能从组团边缘或通过,避免对用地造成严重分隔。

(3)重视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沿线地质情况,尽量避开穿越环境敏感区,避免高填深挖,以对环境破坏最小为目标。

(4)路线布设应尽可能顺直、短捷、缩短建设里程,应根据地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隧道位置和桥梁位置,降低工程造价, 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对桥涵、立体交叉、通道进行合理布设,既要适应地形、地质及水文等条件,又要尽可能地为社会服务。

(6)结合既有路网布局、桥梁、隧道等大型构造物以及地形、地物、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线形安全、顺捷、均衡、经济、合理,并进行多方案的比选。

3 路线走向、主要控制点

3.1 路线走向

本项目将分流部分现状国道321线过境交通,也为雁山及临桂两区提供便捷的联系通道。根据桂林市政府对项目建设的设想,结合桂林市作为旅游城市的城市特点,改线工程同时也是通往会仙湿地公园、广西园艺博览园等景区的旅游通道。因此,本项目整体路线走向十分明确,线位走廊基本清晰。

道路起点位于国道321线桩号K594+300处,即雁山新区中心大道与国道321线的交叉口,起点段沿雁山科教园至已建成的漓江学院南侧,结合会仙湿地公园的开发和建设,在马面立交东侧上跨绕城高速,设置575米长隧道穿过旗山,之后沿道村、面村、山夹里东侧山脚布线,从陈家、隆家村西侧绕过后沿西干渠东侧,与万福路相交后沿临桂区金水路、榕山路线位接回国道321线桩号K626+440处,路线大致呈南北走向,路线总长31.01km。项目地理位置见图1.

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

3.2 主要控制点

项目主要的控制点有起点与国道321线的连接、现状220V高压走廊、路线跨越绕城高速公路的控制点、旗山隧道的位置、陈家、隆家等现状村庄以及路线跨越西干渠的控制点。

4 路线方案比选

本项目整体路线走向明确,因此本次设计所列举出的比较方案为局部路段的线位比较,包括建设项目起点的选择、上跨绕城高速段及道村至万福路段。

4.1 起点

根据雁山新区现状及规划成果,起点的具置可有两种选择:

方案一:雁中路和321国道的交叉口,若以该点为起点,结合城市规划,改线工程的起始段必须经过在建雁山区政府及已建成广西师范大学校区,对政府办公秩序和环境均有较大影响。且路线经过广西师范大学门口,对学校的办学环境和教学都将有较大的影响,对出入学校的学生和出入政府的工作人员安全都有较大威胁,这是本起点方案的明显劣势。将主要过境交通引入该区域内,会造成321国道改离了桂林市的旧区,又重新引入新区之嫌,显然是不可取的。但该起点方案与以下的方案二相比,可少改4.5公里321国道,这是该方案的最大优点。

方案二:中心大道与321国道的交叉口,该起点方案可以完全避开在建雁山区政府及已建成广西师范大学校区,给政府办公和大学的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不存在人员安全问题,同时与规划结合得也较好,并且线位处于规划区边缘,广西园艺博览园的出入交通也非常方便,与方案一相比,即便是多改4.5公里的321国道,也应该是值得和合理的。

4.2 上跨绕城高速段

图2 上跨绕城高速段路线方案比选图

本段路线走向提出两个方案进行比选。

推荐方案(A线):在马面立交东侧上跨绕城高速,路线长6.23km,需设置1.38km长支线进入会仙湿地公园。此方案优点包括线形指标高,路线较短,主线一次上跨绕城高速,工程规模小,与会仙湿地距离较远,对湿地生态环境无影响。

比选方案(B线):两次上跨绕城高速,从马面立交西侧、规划会仙湿地公园边缘穿过,路线长6.72km。此方案靠近会仙湿地,促进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与桂林政府设想一致。但此方案线形指标低,绕行距离长,工程规模较大,视野景观不好,较长路段靠近会仙湿地,对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4.3 道村至万福路段

图3 道村至万福路段路线方案比选图

本段路线走向提出三个方案进行比选。

推荐方案(A线):

路线在陈家南侧上跨西干渠,绕过陈家、隆家村西侧后沿西干渠东侧布线,在岩门底接上现状沙石路至黄家接万福路。路线长7.37km。此方案建设条件较好,拆迁较少,道路的建设可结合西干渠改造做景观带。其缺点在于占用现状农田多,对沿线村庄生产生活影响较大。

比选方案(C线):

路线从李矮村东侧通过,以开挖方式穿过陈家东侧的山体(山顶标高214m),然后沿犁头山、大连山、粉头山、南山西侧山脚布线至南村东侧接万福路。路线长7.82km。此方案占用农田少,不对现状村庄与村庄、村庄与农田之间造成分隔,但路线长,需迁移高压线塔2处,爆破开挖山体对自然环境影响较大。

比选方案(D线):

路线经过陈家西侧后与湘桂铁路并行,沿规划的湘桂铁路堆场东侧布线至万福路。路线长7.06km。此方案路线较短,线形较好,与铁路并行,过境交通对城市干扰小。但靠铁路一侧不能与城市道路衔接,与万福路交叉口距离铁路-万福路交叉口太近。

5 结语

公路改线工程中路线走向的确定十分重要。国道321线雁山至临桂段的新通道与城市规划的雁山新区、临桂新区密切相关,它的建设需和城市路网、周边城市规划用地以及沿线环境相互协调。综合考虑相关城市规划、地质、地形条件等路线方案制约因素,在基本确定的起终点位置基础之上,确定路线的所有可行方案,进行同深度比选,据此确定本项目的推荐方案。本项目的实施将对缓解现状国道321线雁山至临桂段的交通压力、减少过境交通对桂林城区的影响、加速桂林世界旅游名城的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立新. 国道105线从化新丰交界至流溪河水库段改建工程路线方案初步设计体会[J].广东公路交通,2001,(3):33 -34.

[2] 杨林,姚令侃等.复杂山区高速公路工程与环境协调的选线技术[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4,(9):70-74.

[3]JTG B01- 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S] .

[4]JTG D20- 2006,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S] .

[5] 徐齐福, 田启文. 地形地质复杂地段的工程地质选线 [J]. 中外公路,2006 (4).

[6] 张大友.紫坪铺库区213 国道路线方案设计[J].四川林勘设计,2006,(4):57-60.

村庄规划方案设计范文4

关键词: 村庄 肌理 保护 更新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村庄肌理是架构在丰富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与社会经济互动关系之上的乡村聚居格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村庄肌理结构反映了它的历史发展中的乡土环境、乡土文化和乡土生活的内容,其形成与发展体现出强烈的乡土特色、地域特色及文化特色,形成以村庄肌理模式的连贯性和乡土建筑风格的统一性为主的一系列物质空间、功能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等有机融合的村庄肌理。村庄肌理是村庄特有的标志,是在长期的历史岁月中长期浸润和积淀形成的,与村庄的产生和发展相依相存,休戚相关,是一部活的村庄历史。

1 村庄肌理的一般模式

(1)散点式

村庄散点式布局表面看来缺乏规划,随意性强,由于房屋间距较大所以显得土地浪费比较严重。但这种布局形式的村庄的地形一般中间高,四周低且周围自然环境优美,受地形、景观及传统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建筑散点分布,却又凝聚于某个中心,于稳定统一中体现着开放与多元。

(2)街巷式

街巷式布局的村庄内部空间是较为封闭、内向的,尤其是巷空间,多属于半公共的线性开放空间。街巷在村庄中既承担了交通运输的任务,同时也是组织村民生活的空间场所,根据河流与道路、建筑与地形的不同组合关系,河街的空间形式又可分为沿河外街、沿河内街、内外街、沿河廊棚、内街外廊等多种类型。

(3) 组团式

村庄的组团式布局和城市居住区内的组团相似,村庄内的各组团既相对独立又联系密切。这种布局形式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比较大,一般地形比较复杂,而且地势变化比较大,另外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河、湖、塘等水系作用。组团式布局是尊重自然的一种做法,形成两个以上彼此相对独立的组团,其间由水系、植被、道路等连接。

(4) 条纹式

条纹式村庄肌理常见于地形高差较大的山地村庄,丘陵山地坡度较大,受山地环境因素制约而自然顺应地势,形成由几个不同高差的台地条状伸展布局为特点的条纹式村庄肌理,布局虽分几个台地但聚合力强,对用地紧张的山地村庄是一种较适宜的布局方式。

(5) 图案式

图案式村庄肌理一般受地形或风水理念等影响,形成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特殊图案肌理。这类村庄肌理模式比较特别,十分重视村址的选择和整体布局,最大可能地体现出某种文化及宗教的理念,村庄一般聚族而居,整个村庄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体现了宗族式布局的封闭性、内向性、防御性及等级尊卑观念。

2 村庄肌理的特点

(1)年代久远,信息丰富

村庄的建村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大多都在百年以上。许多村庄都以一个宗族聚居而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单元,一般是一村一姓或一姓多村。很多村庄肌理都能展现出其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信息。

(2)村庄与自然和谐共融

作为一种传统的人类聚居空间,由于我国大部分村庄是同族而居,在村庄的选址上比较讲究风水文化,一般都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因而表现出独特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村庄空间特点,因此不论是村庄选址、布局还是单体建筑的设计、构筑,都表现出较好的环境意识和审美能力,突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环境氛围。

(3)突出的地缘和血缘特点

村庄作为自给自足独立的生活、生产单元始终保持着世代累居的特点。它们形成了二种主要的群体关系:血缘群体和左邻右舍守望相助的地缘群体。这两重关系使村落中人口流动率降到最小,活动范围受地域限制,各自保持独立的社会圈子,富有强烈的地缘性。

3 村庄肌理保护与更新面临的问题

(1)简单、快速的现象

新农村建设战略惠泽广大乡村地区,但由于面广点多,短时间内进行大批的新农村建设任务非常繁重,技术力量投入和对当地村民的技术培训也是面临的重任。因此,一些地区采用由技术人员快速设计和统一菜单式建筑选型进行规划设计的应对方式,实施中出现几种情况,一是简单依附现状,建设标准偏低,不适应发展要求;二是过于大拆大建,快速更新建设,造成对村庄肌理结构的破坏。

(2)重新、轻旧的现象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农村家庭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种种变化,必然要与时代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因而需要进行更新。常见的处理方式是弃旧建新、拆旧建新、拓路建楼,老村或日益衰败或被新村取代。

(3) 单一、大同的现象

目前村庄建设中村庄肌理一般都采用现代街巷肌理——行列式整齐布局的单一肌理形态,虽然节约用地、施工方便,但空间较单调。村庄肌理演变中最主要的单元细胞——建筑与宅院,合成的村庄肌理出现单一、大同的整体趋势,现代建筑难分东南西北地域,某中部地区村庄整体改造采用徽派风格建筑形式,令人不知身在何处。

4 村庄肌理保护与更新的思路

4.1 坚持村庄肌理的有机更新

村庄肌理的有机更新需要强化传统与现代的关联、共处、和谐,强化连贯的、逐渐的、自然的更新过程,解决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与现代社会的接轨。

4.2 突出历史传统、地域性、乡土特色

村庄肌理的乡土风貌和文化具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价值,是人类聚居的重要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是最接近自然和生态的居住场所,传统村庄肌理的历史传统、地域性、乡土特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征和价值,它传递了一座村庄的历史发展信息。

4.3 村庄肌理保护和利用的重点

(1) 保持村庄肌理整体形态的延续

从宏观上把握村庄的传统肌理特征,对于村庄布局形态、功能构成、建筑风格、景观系统等进行分析,村庄肌理的街巷系统和山水系统是整体形态延续的核心。

(2) 注重村庄肌理的重要结点更新

村庄肌理的一些重要结点如村庄主要出入口、公共活动场所、池塘、谷场等,是形成丰富而细腻的村庄肌理的重要构成要素,村庄重要节点在村庄公共、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交往、生产生活场所的综合作用,沿主要公路、铁路、河道一侧和制高点等也是整治更新的重点领域,在新建的区域也应建立起一些新的节点体系。

(3) 深入研究传统宅院建筑更新和新的宅院建筑方案设计

传统宅院建筑一般由院落、建筑、牲畜舍、厕所、水井等构成,占地较大、功能齐全,但布局较不够紧凑,新的宅院建筑设计方案,一般建筑为2~3层楼房,水厕在室内,牲畜舍与建筑关系处理较好,用地节约。建筑群的空间组合应自然活泼,避免简单地采用行列式布置方式。

(4) 维护乡村山水田园系统特色

山、水、田园、植被体系在村庄肌理中应予以保护和利用,利用自然地理优势,巧于因借,灵活布置各类设施。尽量保护现有河道及池塘水系,并加以整治和沟通以满足防洪和排水要求,同时驳岸应随岸线自然走向,修饰材料应选用地方材料,并且要与村庄绿化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营造乡村风景。

村庄规划方案设计范文5

一、目标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环境和谐的原则,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的方针,确定2011年我区温瑞塘河畜牧业污染整治工作目标:即建立健全温瑞塘河清脏拆违、达标治理等畜牧业污染防治长效管理机制;巩固2008—2010年省“811”畜牧业污染治理及温瑞塘河畜牧业污染整治的成果,确保不反弹;继续加大畜牧业污染整治力度,改善塘河环境。

根据各街道调查摸底上报情况,今年我区温瑞塘河畜牧业污染整治的主要任务是:关停搬迁温瑞塘河骨干河道沿岸50米内(包括50米)所有的畜禽养殖场(户),拆除栏舍、清理废墟;关停搬迁主要村级以上公路两旁及村庄城镇建成区附近的畜禽养殖场(户),拆除栏舍、清理废墟;整治禁养区以外的畜禽养殖场(户),对畜禽排泄物作无害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二、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6月中旬前)

各街道根据《市温瑞塘河流域家畜禁养区规划》和《市温瑞塘河流域家禽禁养区规划》要求,进一步深入开展摸底调查,在切实掌握禁养区内整治对象的基础上,通过动员会、现场会、座谈会,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农民信箱等传媒,运用横幅、标语、宣传车、倡议书等宣传方式,营造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要根据本工作方案,结合辖区畜牧业养殖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与清栏拆迁养殖场(户)签订整治协议书。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1年9月底前)

1.开展温瑞塘河骨干河道沿岸50米内(包括50米)、主要村级以上公路两旁及村庄城镇建成区附近的畜禽养殖场(户)集中整治。各街道按照前期调查确定清栏拆迁对象和计划任务,对责任区内列入本次整治的畜牧养殖场进行关停搬迁,拆除全部栏舍,并做好拆迁现场的垃圾清理和卫生消毒等工作。

2.巩固2008—2010年省“811”畜牧业污染治理及温瑞塘河畜牧业污染整治的成果。对禁养区以外的畜禽养殖场(户),根据《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项目验收考核办法》的要求,对畜禽排泄物作无害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三)验收总结阶段(2011年10月)

各街道对温瑞塘河畜牧业污染整治工作进行自查,整理工作台账,形成书面总结,报区温瑞塘河保护管理委员会和区农林局(畜牧兽医局)。区农林局(畜牧兽医局)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采取以街道为单位整体申报,完成一个验收一个。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温瑞塘河畜牧业污染整治工作实行属地管理负责制,街道主要行政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分别为第一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各街道要建立工作机构,制定整治方案,开展整治工作。区温瑞塘河保护管理委员会负责总协调和督查指导。区农林局(畜牧兽医局)负责方案设计和技术指导,协助当地做好清栏拆迁和禁养区养殖(场)户的治理工作。区发改、监察、财政、水利、环保、城管与执法、规划、国土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规划制定、政策扶持、资金保障、监督管理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共同推进畜牧业污染整治工作。

(二)注重堵疏结合。严格执行省、市畜牧业扶持政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规定和农业“两区”建设规划,合理安排街道畜牧业用地,允许禁养区内拆迁养殖户在控养区内发展标准化、生态化畜牧业养殖,积极引导塘河流域的养殖户向适养区转移,由设施处理排泄物向农牧结合利用模式转移。凡是拆迁区域重新建设养殖场的,一经发现,当地街道、村组织人员立即拆除;对于畜禽养殖场搬拆迁后的原址,可根据辖区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防止复养。同时,坚持边规范、边宣传、边引导,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扶持政策,通过典型案例、示范引路,鼓励群众参与支持整治工作。

村庄规划方案设计范文6

关键词:公路 设计 选线 方案

引言

台山核电厂淡水水源工程的新松水库位于台山市赤溪镇的曹冲河,水库距台山市约60km,距台山核电厂约15km。坝址距新台高速浮石立交出口约28km,距西部沿海高速都斛出口约18km,现有外部交通条件较好。台山核电厂淡水水源工程通过在曹冲河建设水库,用输水管道将淡水输送至核电厂淡水厂,拟建进库道路连接水库坝址与台山核电厂的进场道路。目前,从旧赤溪镇到水库坝址,只有一条长约8km的简易泥结石道路可走。但该现有简易道路等级低,平面弯道多、转弯半径小、会车时错车困难,不能满足本工程施工期与运行管理期的交通使用要求,故须对进库道路进行配套建设。

1进库道路技术标准的确定

1.1道路等级标准的确定

进库道路是台山核电厂淡水水源工程的专用道路。经过对枢纽日常交通量的分析,对于设计水平年,预计对外交通道路的双向通行交通量小于1000辆/日。双车道四级道路可满足本工程施工高峰期的最大交通量。考虑工程的建设规模、重要性和施工期车辆交通情况,根据规范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经综合分析,进库道路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

1.2路线主要设计指标确定

进库道路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为20km/h,设两车道,路面宽为6.0m,每侧土路肩宽为0.5m,路基宽7.0m。根据交通量组成与项目交通量、地质条件及主体工程施工的具体特点,施工期间行驶施工运输车辆较多,故采用高级路面。汽车荷载等级按公路等级采用公路-Ⅱ级,并采用施工运输车辆的实际最大荷载(约50t)进行复核。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参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的规定,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25。

1.3道路横断面结构型式

进库道路路面结构: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堑挖方边坡根据地质报告资料,按岩体风化程度不同来选取相应的开挖坡比值。挖方边坡高度大于10m时,采用分级边坡,第一级边坡高度为8m,其余每级均为10m。路堤填方边坡填筑坡比值根据路基填料种类、地形等条件而定。第一级边坡坡比采用1:1.5,第二级至起其坡比采用1:1.75。地面横向坡度较陡路段在路堤下方设置挡墙,其中涵洞则与挡墙结合。

2进库道路路线方案设计比选

2.1选线原则

选择路线方案进行初步设计时需要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尽量少出现回头弯;

选择地质稳定、水文地质条件好的地带通过,避开软基、泥沼、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等不良地段,避免穿过密集居民区、村庄;少占耕地、少拆迁,多利用山地,有条件的地方结合现有道路,使路线总里程较短、地形坡度较平缓、转弯舒顺;减少开挖量,避开高边坡等地段,减少水土流失;结合主体工程建筑物布置。

2.2路线方案布置

根据以上选线原则,及道路技术标准的约束,结合核电厂规划进场道路、主体工程建筑物布置及现场地形等具体情况,本阶段初步拟定设计了2条进库道路路线方案,其示意图见图2.2-1。

图2.2-1进库道路路线方案示意图

路线1:从核电厂规划进场道路东阳村南曹冲小学附近接入,经约0.2km海边虾蟹塘边后,沿曹冲河约2.2km,绕过新松村沿曹冲河约1.5km,经西坑,沿山边爬坡约0.8km至水库坝址左坝头,经大坝沿库边0.9km至输水隧洞进口。该路线全长约5.6km,其中0.2km为海边路,3.7km为原河边村路改造,1.7km为新建山边公路。

路线2:从核电厂规划进场道路南阳村南附近接入,经约0.2km海边虾蟹塘边后,沿原村路约1.4km至山边村,过村后沿山边小路0.8km,沿山边爬坡约0.7km至水库右岸垭口,沿库边经0.65km至坝址右坝头;另从垭口修支路0.25km至输水隧洞进口。该路线全长约4.0km,其中0.2km 为海边路,2.2km为原村路改造,1.6km为新建山边公路。

依据确定的道路技术标准根据选线原则对两个路线布置方案在已有1:2000地形图上进行设计并计算路面工程、路基土石方工程、路基防护工程等主要工程的工程量并形成工程量清单,对各路线方案估算其投资。

各路线方案特性见表6.5-1,各路线方案估算投资比较见表6.5-2。

表2.2-1进库道路路线方案特性表

2.3路线比选

由表2.1-1及表2.2-1可知:

从布置上看,路线1和路线2均有局部海边道路连接核电厂进场道路,距核电厂均较远,并需要进行软基处理。其中路线1沿曹冲河边,目前现有道路高程在3m~4m之间,曹冲河10年一遇洪水位高程为6.8m,25年一遇洪水位高程为8.0m,路面高程需加高5m左右,且需要按堤防标准建设,涉及水利设施等其他复杂问题;路线2长度最短,并利用现有的村路,线路较顺畅;从征地移民上看,路线1需要征用路边田地,路线2需要拆除少量房屋;从施工条件上看,路线2最短,但道路施工有可能受当地村民交通影响;从投资上看,路线2投资最少,比路线1少1810万元;综上所述,路线1的其中一段经过曹冲河边,其路面需按堤防的防洪标准进行加高,征用农田较多,涉及水利设施等其他复杂问题;路线2的路线需穿过村庄,但结合主体建筑物布置最合理,长度最短,路线较顺畅,投资最少。经综合比较后,推荐路线2为进库道路的首选方案。

3 结语

台山核电厂淡水水源工程进场道路外部交通条件较好,道路功能特殊,在明确道路的功能后由确定的道路技术标准,按照基本选线原则拟定设计出2条进库道路路线方案,通过方案比较发现路线2对结合主体建筑物布置最合理,长度最短,路线较顺畅,投资最少是符合本道路工程投资和运输效率的路线设计方案。

作 者 简 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