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项目管理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项目管理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项目管理的理解

对项目管理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项目管理;成本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E27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成本管理,就是对成本的预测、计划、控制、分析、考核以及制定成本管理制度的总称。成本管理之所以越来越重要,是因为其在施工单位的建设活动中,能够对项目各项费用进行合理使用,维持施工活动的良好运转,并获取最大收益。

一、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浅析

从时间上分,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指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试用阶段内产生的所有费用进行的管理。其中每个阶段的成本管理任务和目标各不相同。

1、项目决策阶段成本管理

正确把握投资方向,加强筹资风险评估,确定项目成本规划为项目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建设项目成本规划主要是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包括市场调研、技术方案和建设条件的研究、经济效益的分析与评价三项。然后研究运营成本,建立运营管理和制度,为项目运营做好前期准备。

2、项目设计阶段成本管理

“设计创造价值,设计优化成本”,是指好的设计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也能合理优化成本,合理的利用现状土地和周边建筑结合效果,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成本,减少施工难度,增加施工速度,并保证安全、经济、美观、舒适等技术要求。从建筑规划、景观规划、施工图设计控制来合理优化成本。优化设计方案,就是抓住了控制项目投资成本的源头。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也是具体实现技术与经济对立统一的过程。拟建项目一经决策确定实施后,工程设计就成了工程建设中控制工程造价的首要一环。

设计费虽然只占工程总造价的1%左右,但它对工程建设成本的影响程度却高达75%以上。可见设计阶段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重施工、轻设计的传统观念必须改变。如今房地产企业成立设计部门,也是为了更好的控制设计成本,合理的优化资源、材料、进度等。

3、项目施工阶段成本管理

项目施工阶段,是确保工程质量、工期、项目成本的关键阶段。坚持“先算后做”的原则。所有合约产生前必须进行测算,并将测算成果放入整个工程中比较,然后再决策是否实施或如何实施的方式。导入造价咨询机构,对项目造价进行规范控制。规范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财务监控,实行工程监理制,加强合同的风险控制与防范等多方面进行管理。

4、工程试用阶段成本管理

在工程试用阶段中,首先要做好竣工验收工作,这是投资成果转入生产或使用的标志。严格决算审查,完善内审制度,对节约工程投资,控制工程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是进行项目的交接工作,具体有:设备、材料的使用、保养和维护,用户配套设施的管理,园林景观的养护和完善等方面进行由建设单位到项目运营单位的交接,并以此确定运营期的成本目标和控制成本计划。在保修期内对质保金进行合理的管理,以应对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施工前与施工中控制的不足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主要是会计成本核算控制,实质上是一种事后控制。项目成本管理应当不仅仅包含成本核算,作为事后控制主要内容的成本核算只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记录、归类和计算,反映实际执行的结果,并作为对下一循环成本控制的依据。

2、成本管理意识薄欠缺

如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为保证工程质量,采用了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为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等,这些必然会造成成本增加。

3、控制方法不足

传统的项目成本控制中,项目成本应用成本会计的分析方法,把项目进展过程中成本的预计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这一方法应用在项目进程的终点时,无疑是正确的,可以说明最终的费用是节约还是超支。但是,项目控制实际是对项目发展过程的控制。一个项目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其间的内外条件千变万化。控制的目的是要保证按规定的方向发展,而在项目的进展过程中的成本预计值与实际值的比较结果,无法说明费用在该时刻的差异是由于进度的超前或落后而造成,还是由于成本的超支或节约而造成,不能给项目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信息依据,以使项目进展得到有效的控制。

4、低劣工程质量对成本的影响

对工程项目质量监控不力而造成的质量低劣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有时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目前,我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尚未建立起对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风险监控体系,比如总包单位在进行工程转包、分包中的压价行为,使得转包、分包单位的价格太低而造成施工过程中的偷工减料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

三、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1、提高项目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责任感

针对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重点提高项目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责任感。首先,针对人员的职业素质问题,我们应当多聘用精通行业技术的高科技人才担任项目的重要负责人,为他们提高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器材配备。其次,要培养建筑行业从业者的竞争意识,宣传有效管理成本的优势,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以人为本,让广大的基础从业者也开始关注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员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最后,成本管理要与员工的奖惩制度挂钩,这是使得成本管理机制行之有效最为主要的措施之一,如果广大员工关注成本的管理就能够在生产建设过程中获得奖励,那么他们就会将这种环保有效的管理方式继续下去。

2、加强项目成本核算管理和监督

针对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加强管理和监督,切实保证成本的利用效率。首先,我们应当建立起企业成本核算的网络,将整个建设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部分都纳入到网络管理的范围内,每个环节和部门的成本核算都要做到清晰明确,这样才能保证整体核算的准确程度。其次,在成本核算与企业利润之间也要建立起联系,设计表格或者绘制图表用以测算两者之间的关联度,这样也可以使广大员工对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最后,我们要抛却传统核算方式中存在的缺陷,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实现产业化管理的目标。

3、加强成本预算测控和经济合同的履行

为了解决成本预算中存在的预算与实际成本不符从而导致材料冗余或者匮乏的问题,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要按照经济合同办事。合同是设计建筑的关键所在,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合同的精髓,不折不扣的照章办事,即使不能将成本预算做到分毫不差,也能达到不浪费不短缺的标准。其次,在预算成本的同时,各个部门也必须做到实事求是,严禁虚报多报,如果每个部门的成本账目都能准确地反映本部门的材料使用情况,那么整体的成本测控也能很好地反映建设项目的成本使用情况。

4、加大力度抓好材料管理

鉴于材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采取下列四项措施。首先要加强自身管理,从根本上保证材料的合理使用。其次要灵活设计施工组织方案,保证材料的安全贮存和放置。第三要提高施工工艺以及周转率,选择适合的材料,关注国内外建筑材料行业的发展,尽可能地使用通用型材料,降低材料的积压率。第四要保证材料的采购和供应,坚持归口管理和集中批量采购,做到阳光采购,招标采购和择优选购。

结束语

总之,作为我国三大经济支柱行业之一,建筑业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也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重大课题。成本的管理不仅事关建筑业的繁荣发展,同时也对国家的长治久安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参考文献

[1]杭燕良.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叨[J].建筑科学,2009.

对项目管理的理解范文2

(1.宜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宜宾644007;2.四川嘉记投资公司,四川宜宾644009)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不对称已充斥于所有的主体市场,建设领域同样如此。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信息不对称的基本内容及现实意义,重点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影响,构建了房地产市场信息主体的关联度模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工程项目管理中应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工程项目管理;解决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3.139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对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信息的不对称无处不在,已充斥于所有的主体市场,建设领域也同样如此。信息不对称已对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产生不利影响,项目参与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从事各种有关信息的辨别、收集、生产和消费,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基于此,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内容,阐述了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现实意义,建立了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模型,并对工程项目管理中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策略。

1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内容

信息不对称是指由于外在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参与者的主观意图,交易或合作双方掌握的与交易或合作有关的信息在准确性、全面性、及时性、连贯性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信息不对称发生在交易契约签订之前,容易引发“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发生在交易契约签订之后,容易引发“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是指掌握信息较多的一方利用对方对信息的无知而隐瞒相关信息,获得额外利益,客观上导致不合理的市场分配行为。道德风险是信息经济学的一个术语,是指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为自身利益而故意隐藏相关信息,对另一方造成损害,增加交易的风险性和交易成本的行为,它本质上是问题。

可见,信息不对称必定导致信息拥有方为牟取自身更大的利益使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为减少或避免这类行为的发生或者降低信息搜寻的成本,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经济学家为此提出了许多理论和模型。

2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通常都假设市场交易双方具有完全的信息,然而,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经济行为主体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仅不具备完全信息,而且发现信息的能力也十分有限,从而使其决策行为面临许多的不确定性,这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的完全信息假设发生了直接冲突。信息不对称问题理论恰恰正是在弥补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的漏洞的基础上推动了现代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

2.1促使行为经济学的诞生

由于人的经济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反映,而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正是由于人们心理活动的“屏蔽性”造成的。因此,在研究信息不对称问题时,有必要研究造成信息不对称的心理行为动机及由此引起的经济利益,即经济学必须开始转向经济学与行为科学、心理科学的结合。因此,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出现实际上标志着经济学开始从建立在许多严格假设基础上推导出来的许多脱离实际的一套“空中楼阁”似的理论模型向基于现实经济生活的理论解释位移,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促使了行为经济学的诞生。

2.2推动经济博弈论和传统经济学的发展

从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保险及资金市场等领域探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市场体制需要设计最优方案来防止信息不对称问题带来的“市场失灵”。因此,在交易中,交易双方以信息不对称为前提的心理博弈和经济利益较量,为洞察市场经济的运行拓宽了理论视角,将对博弈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转型经济中的发展中国家进行体制设计和政策选择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思路。

2.3提供政府干预市场的理论依据

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可能造成信息占有优势方经常会做出“败德行为”和信息占有劣势方面临交易中的“逆向选择”,从而扭曲市场机制的作用,误导市场信息,造成市场失灵。因此,政府必须有效地介入市场,弥补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机制失灵。

2.4表明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因为交易中存在信息不完整和信息不对称,因此,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需要加强沟通与对话,相互传递信息,促成交易双方交易的成功;另外,传统经济理论认为收益就是劳动成果或产出,很少想到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的减少本身就意味着收益。因此,人们在决策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时,减少必须花费的人力、物力等经济成本,即是收益的增加,这也是信息就是财富的又一有力证据。

3信息不对称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影响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中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存在于两个行为主体之间,也可能同时存在于多个行为主体之间,本文主要研究政府主管部门、业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及中介咨询机构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3.1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业主与承包商是建设过程中两个主要的参与者,属于建设工程的主要合同关系,他们在招投标阶段和履约阶段均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招投标阶段是业主和承包商相互对策和双向选择的过程。一方面,业主要综合考虑投标方的资质、业绩、报价等因素选择承包商;另一方面,承包商也存在选择信誉高、有资金实力、手续齐全的业主。在相互选择过程中,双方所拥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如业主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建造需求,但对投标者的能力、素质、技术、装备、管理、服务等信息了解甚少,业主属于信息的劣势方,承包商属于信息的优势方。反之,承包商对自身的能力了解较多,而对业主的详细营造意图、财务支付能力、项目手续等信息了解较少,承包商变成信息的劣势方,而业主方变成信息的优势方。在此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为了更多了解对方,双方都会付出成本进行信息的搜寻和分析,在讨价还价的博弈中不断达到均衡。通常,承包商会通过广告、质量认证等方式让业主了解自己的技术、质量能力及信誉,业主会通过调查、核实以及开标、评标的方式选择承包商。

当业主选择了承包商,在签订承包合同后的履行阶段,同样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承包商了解自己使用人员的素质、材料的质量、建造方法与技术等,业主不可能完全掌握承包商是否严格按照合同进行施工,是否有偷工减料行为,业主为信息劣势方,承包商为信息优势方。反之,承包商不了解业主的信誉、资金能力以及是否有道德风险而恶意拖欠工程款,业主了解自己的支付能力及资金状况,承包商变为信息劣势方,业主变为信息优势方。可见,在此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都不能完全控制选择行为的最终结果,都存在着由于不利选择而可能造成的风险,其根本原因是商业信誉,即道德风险。

3.2业主与监理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监理单位受业主方委托,组织项目的实施并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和管理,形成委托—关系,业主是委托人,监理单位是人。在委托—关系中,业主拥有监理单位的不完全信息,如资质、信誉等,而监理单位拥有完全的私人信息,如自身的技术实力、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以及努力程度等,业主是信息劣势方,监理单位是信息优势方。业主希望选择高水平的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希望扩大市场业务,为达到目的,业主和监理单位都需要付出成本,不断进行信息搜寻和讨价还价,以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合同,签订合同后的履约行为就是两个具有完全私人信息的人之间的对策及对策均衡。

由于业主和监理单位的价值标准或目标都是最小成本约束下的最大预期效用,而业主不可能全程监督监理单位的行为,因此选定监理单位后,业主就要通过监理合同条款及规则对监理单位进行有效的激励,形成利益捆绑,使其自愿地与自身站在一起,即形成了“效益—信息”一致性。但工程建设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特别是隐蔽工程,一旦某道工序完成转入下道工序,将无法再进行检查和验证,因此,要依靠监理单位的主观行为,通过过程监督实施管理和控制,并达到完全的努力程度。当激励失灵,监理单位提供的信息失真或与业主的目标不一致时,就存在道德风险,出现不能实现业主预期目标的情形,这属于监理单位道德风险的问题。实际上,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监理单位一般会选择与业主方一致的行动,努力履行好职责。

3.3业主与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从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看,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制造者和拥有者,政府拥有的信息资源占信息资源总量的80%以上。在规划和建设领域,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要编制统一的开发建设规划、制定政策和规章,要在建设项目策划、选址、土地使用权转让、建筑规划、开工建设、竣工验收等环节进行批准,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而信息公开制度又发展失衡。因此,政府与社会和开发商之间,政府具有信息优势,建设单位处于信息劣势地位,政府部门和业主方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况。

在项目建设开发阶段,业主要花费成本搜寻政府的信息,掌握建设规划和各种政策,以获得较好地段、项目的土地开发权,当政府部门人员享用权力感到满足时,就可能存在道德风险,出现不利选择,从而增大社会总成本,降低社会整体福利。

3.4监理单位与承包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监理单位与承包商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由于监理单位的专业性,对建筑产品的生产制造比较熟悉,而对承包商的管理、技术、能力、主观努力程度等可能了解不够,二者由于信息不完备而形成信息不对称,相对来说,承包商具有信息优势,而监理单位则属于信息劣势。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可能会出现监理单位或承包商的行为与委托人的目标一致或基本一致(不存在道德风险)、监理单位行为与委托人目标一致(承包商存在道德风险)、承包商行为与委托人目标一致(监理单位存在道德风险)、监理单位、承包商的行为与委托人的目标都不一致或基本不一致(完全道德风险)四种情况。

当不存在道德风险时,监理单位与承包商互相配合,除出现不可抗力外,实现委托人预期目标的概率非常大;同时,业主也会对承包商和监理单位进行刺激,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小成本—大回报”的效果。当承包商存在道德风险时,因其主观上没有选择与业主目标一致的行动,也可能达不到委托人预期目标,其原因可能是业主无节制地压价、转嫁负担或条件过于苛刻所致,此时,业主应调整合同约定,重新建立信息刺激机制。当监理单位存在道德风险时,如果承包商具备能力而且主观上采取与委托人目标一致的行为,基本不会影响建筑产品的最终结果,同样会生产出令委托人满意的产品。当存在完全道德风险时,业主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较小,存在的风险较大,但现实中,一般监理单位和承包商不会采取这种行为,可能是业主的因素更多。

4工程项目管理中各信息主体之间的关联度模型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从项目策划到项目完成的全过程管理中,项目的行为主体可能涉业主、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中介咨询机构以及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等不同参与者,他们因角色和地位的不同,同样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性问题。就项目而言[3,6],业主也称建设单位、开发商,属于合同关系的甲方,是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或投资者,也是建设项目管理的主体,主要履行提出建设规划和建设用地以及支付建设资金的责任,是项目产品的买方;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统称承包商,属于合同关系的乙方,主要完成建筑产品的勘察设计和施工制造任务,是项目产品的卖方;监理单位及中介咨询机构是受业主方或其他经济人委托对项目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或从事各种建筑活动的咨询服务,属于委托的性质;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是依据法律法规对项目进行管理、监督,既包括建设主管部门,也包括相关的环保、市政、消防、卫生、计划等部门。

根据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及项目所涉及的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构建如图1所示的工程项目管理各信息主体之间的关联度模型。

5工程项目管理中信息不对称的解决策略

5.1建立网络信息沟通平台及行业间信用等级体系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三方建立相关信息传递网络系统。业主及时提供营造意图、建造特殊要求、资金到位情况;承包商则积极提供工程进展情况、工料消耗、材料质量与供应情况;监理单位传递工程建设的质量、技术情况、发现的问题等,实现网上信息共享,使三方均能随时查询到最新工程信息。同时,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建立“网络沟通信息平台”和“诚信档案管理系统”,将登记注册的各公司的信用等级公开化,可以随时查询,这种利用公开信用等级体系进行自我控制的效果要比采取强制性的打压措施好得多,具体沟通平台如图2所示。

5.2建立激励机制和信息报告、奖罚措施

激励机制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控制道德风险,使委托方与方的利益趋于一致,例如建设工期的奖励、工程质量的奖励等。另外,基于投入资产的专有性,业主一般不会轻易改变投资决策,因此业主可以通过激励合同诱使承包商选择业主希望的行为,尽量使合同的设计形成“捆绑”效应,即业主与承包商有共同的利益行为;同时,制定严格的奖罚措施,对为了私己利益故意隐瞒工程信息的要进行严厉的处罚,并记入诚信档案。

5.3培育公正、规范的中介机构

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可以通过第三方即监理人员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监理人员具有专业上的优势,他们以自身信誉为保证,以信息服务为主要活动内容,是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的重要因素。为此,要培育公正、规范的中介行业,建立起能使信息达到对称的机制。由行业协会制定规则,对信息的披露做出系列的、明确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约定,增加信息透明度,使中介行业成为信息流中心。

5.4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制度建设是从客观上杜绝道德风险的重要举措,加强项目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制度能保证项目建设的经济业务受刑罚、民法约束,让干系人不敢实施非道德行为,提高非道德行为被发现的概率,提高实施非道德行为的支付成本。项目风险预警能对项目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预报,并快速发现关键风险因素,将关键因素作为风险管理系统的风险预警点及时进行预警,达到提前控制、预先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刘向荣.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其意义——对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介[J].新疆社科论坛,2002(1):47-49.

[3]向鹏成,任宏,郭峰.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28(1):120-122.

[4]周海林.基于信息不对称的EPC项目管理[J].中国勘察设计,2010(10):18-21.

[5]陈渤.信息不对称与建设项目管理——从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谈起[J].中国投资,2001(12):78.

[6]张德群,关柯.建筑业信息模型及信息不对称分析(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8):93-94.

[7]王子龙,许箫迪,徐浩然,等.房地产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动态博弈[J].系统工程,2008,26(12):8-13.

[8]李建华,郭晓玲.信息不对称与房地产市场效率[J].经济与管理,2003(2):59-60.

[9]天森,李元生.建筑市场信息不对称研究[J].建筑经济,2002(9):11-13.

对项目管理的理解范文3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相关概念

(一)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联系并规范股东、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权利和义务分配,以及与此有关的聘选、监督等问题的制度框架。简单的说,就是如何在公司内部划分权力。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解决公司各方利益分配问题,对公司能否高效运转、是否具有竞争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是采用“三权分立”制度,即决策权、经营管理权、监督权分属于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监事会。通过权力的制衡,使三大机关各司其职,又相互制约,保证公司顺利运行。

(二)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又称理财目标,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财务管理目标是一切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从它的演进过程来看,均直接反映着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反映着企业利益集团利益关系的均衡,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现。因此,研究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从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各因素入手,以便做出最佳的选择。

二、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管理目标的关系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财务管理目标作为企业财务运行的导向力量,制约着企业财务运行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设置如果有偏差,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就很难合理。公司治理作为现代企业区别传统企业的根本点,在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作为委托人的所有者将财产授予人经营,由于委托人和人的目标函数不一致,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因素,人就有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来谋求自身利益,而损害委托人利益。只要存在委托关系,就会产生利益冲突,如果这种冲突不可能通过完备的契约得到解决,则公司治理问题必然在企业中产生。

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是靠一系列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安排来保证的,这些组织与制度安排,就是公司治理结构。财务管理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中存在和运行的一个重要管理系统,其目标应服务于企业的目标。公司治理的目标变化了,则公司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必然也要相应变化,也就是说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将产生不同的财务管理运营机制。如果看不到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变化,不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目标,财务运行机制就不可能合理,进而影响公司治理的效率。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经营效率的一个关键要素,要处理好股东、董事会、经理层、职工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财务管理目标应随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而相应变化,应通过财务管理活动使企业价值增长并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

三、不同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管理目标选择的影响

(一)“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模式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在“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模式下,理财目标主要是通过合理经营为股东财富创造最大化。在股份制的经济条件下,股东财富由其股票数量和股票价格组成,在股票数量一定的条件下,股票价格上升至最高时,股东财富也就达到了最大,股东财富最大化间接转换为股票价格最大化。“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模式综合地考虑了所有风险因素,风险的大小会影响股票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应避免企业追求利润的短期化行为;即公司的股票价格不但会受目前的利润影响,未来预计的利润也会对企业的股票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既要考虑提高公司利润,还要衡量股东投入资金的成本,不能忽视相对比较损害股东利益的因素。因此,纯粹用股票市价或者每股市价的指标来判定公司价值的大小是片面的,同时,公司的发展还将为国家、社会、客户和员工创造一定的财富。

(二)“共同治理”的公司治理模式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在“共同治理”公司治理模式下,企业即要重视股东的利益,又要重视其他利益相关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即要强调经营者的权利,又要强调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的理财目标是。一是考虑财富资本拥有者的资本增加最大化,债权者的还债能力最大化,公司对社会经济创造的贡献最大化,公众的经济责任、绩效最大化,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工资收入最大化及企业税后利润再分配的财务要求,使企业经理、员工的个人收入、企业的赢利、个人的资产积累及企业的长远发展联系在一起。二是财务责任社会化,从利益相关者的立场出发,企业不仅要考虑资本投入者的财务要求,还要考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财务要求。把企业的社会责任归入财务管理目标体系是“利益相关者合作”模式下的必然选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例如:为国家创造财富,依法合理纳税、维护公众利益、保护环境、支持福利事业的发展等。我公司的企业宗旨是:诚信、敬业、创新、超越,以科技成就国家(股东)、社会、客户和员工。公司全套引进国外电流电压传感器制造技术,研发TQG和TET两大系列电流电压传感器,压力、温度、速度传感器系列,在轨道交通、工业变频器、风力发电等领域应用广泛。良好的公司治理模式有助于企业完成其设立的经营管理目标,也有助于企业在社会大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更有助于企业自身、员工及社会的良性循环发展。

(三)“共同治理”的公司治理模式是企业理财目标的理性选择

财务管理是公司治理的方式之一,也是公司治理的规范手段。只有设定了与公司治理结构一致的理财目标,才能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实现公司目标。“共同治理”的公司治理模式体现了企业产权的共同分享,企业的税后利润分配由股东利益相关者共同分享。从产权理论方面考虑,“共同治理”的公司治理模式的目标适应当代企业的所有权共同分享的状况。“共同治理”的公司治理模式不仅考虑了物质资本持有者的权益,也考虑了人力资本持有者的权利;同时,也考虑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导致企业短期行为,致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共同治理”的目标既考虑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又重视了企业的社会效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等方面。

四、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目标管理的建议

现代企业制度是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 产权清晰、权贵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企业制度。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按照《公司法》、《决定》及其他有关规定, 公司治理结构就是要形成这样的架构: 所有者通过法定形式进人企业行使职能, 通过在企业内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 保障所有者对企业的最终控制权, 形成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的激励和制衡机制, 并通过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决策程序和责任制度, 使相互的权利得到保障、行为受到约束。

公司治理结构受到经济、社会历史传统和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并没有一个标准模式。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既不能简单地移植国外的现成做法, 也不能忽视已有的一些通用性基本原则, 特别是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 共同治理” 逻辑。我国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背景下发展市场经济, 可能更应强调利益相关者特别是职工的利益, 如果将职工作为治理结构的主体, 由于其在企业内部而较为容易地观察到经营者行为, 从而将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难以监控经营者行为的难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国际资本流动使公司得以从更广泛的投资者中筹集资金。而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是树立市场信心、鼓励更加稳定的长期国际资本流人的一项重要手段。公司能在多大程度上遵守良好的治理结构的基本原则日益成为影响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 许多国家已把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安排作为提升经济竞争力的途径。设置好股东、董事会、经理层、职工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认识到财务管理目标因应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而变化, 进而通过财务管理活动在企业价值的增长中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对于保持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没有一整套符合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没有一系列切合目标的科学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 我们的现代企业制度就不能真正建立, 我们的经济效益就不能稳定提高。

五、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国际资本流动使公司得以从更广泛的投资者中筹集资金。而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是树立市场信心、鼓励更加稳定的长期国际资本流入的一项重要手段。公司能在多大程度上遵守良好的治理结构的基本原则日益成为影响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 许多国家已把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安排作为提升经济竞争力的途径。近年来在金融市场的动荡中,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性再一次凸显出来。当前, 在明了公司治理结构作为公司制核心的基础上, 认识到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经营效率的一个关键要素, 进而设置好股东、董事会、经理层、职工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认识到财务管理目标因应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而变化,进而通过财务管理活动在企业价值的增长中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对于保持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没有一整套符合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没有一系列切合目标的科学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 我们的现代企业制度就不能真正建立, 我们的经济效益就不能稳定提高。

参考文献:

[1]黄艳丽、卜朝阳、温璐文.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管理目标[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3

[2]贾秀山.浅谈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佳选择[J].文通财会,2009.4.

[3]孙爱华.论财务管理目标与公司治理结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

[4]匡华山.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目标[J]中国总会计师.2012.1

[5]万一军、郑小芳.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目标[J]现代商业.2010.3

对项目管理的理解范文4

关键字:造价管理,设计变更,现场签证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单位控制工程造价是一个全过程的控制过程,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松懈,加强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是在设计方案已经敲定的前提下,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批准的限额内,如何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在保证工程工期和质量的前提下,来挖掘节约工程造价潜力来实际实际发生费用不超过计划投资,根据我多年的工作经验,浅谈一下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在工程实施阶段,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产生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设计阶段未考虑周全的因素往往暴露出来,导致设计变更,造价也随之变化。这就需要造价工程师对建设工程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使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这一阶段是造价动态控制最集中的过程。造价工程的大量工作也应该在这个时候完成。

一、施工阶段造价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

第一,目前建设单位总体实施计划的编制不尽完整,或者项目实施不完全按照计划执行。使项目运作处于半盲目状态,出现赶工和窝工的现象增加,同时使工程造价控制目标不明确,无的放矢。

第二,由设计原因产生的漏项和变更引起的费用增加在超概算的各种因素占据重要地位。其原因主要为:设计工作深度不够导致的设计漏项;或某项具体设计方案缺乏比较,导致的设计变更。

第三,业主、监理、承包商的关系认识不深刻。工程实施阶段,凡涉及到工程造价变更的问题,监理往往形同虚设,没有起到“第三者”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的作用,这也是造成造价失控的因素之一。

第四,工程造价管理缺乏全面而系统的定位,缺乏对工程全过程、全方位动态管理,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侧重于时候核算,即对竣工结算进行审核,对其他环节控制较为薄弱,导致工程造价管理出现问题。

二、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内容

建设项目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计价的多次性,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需要密切关注与施工质量、工程进度、材料和人力的合理利用控制的关系,不仅仅是要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积极的意识是要促进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设计单位加强管理,合理使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首先,确定资金使用计划与控制目标,编制资源需求与调度计划,为制订相应的资金筹措计划打下基础,降低资金的筹集成本,同时通过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可以对未来工程的资金使用和进度控制有所预测有限控制工程造价的上升,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

第二,严格审核工程施工图预算,做好现场计量工作。作为建设单位造价管理人员,应该熟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投标文件的编制内容,了解建筑业一般的惯例和有关规范,根据施工图设计的进度和现场施工的实际进度,及时核定施工图预算,对于预算超出相应概算的施工图设计部分,要加以详细分析找出原因。

第三,控制材料用量和价格。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中材料价格的控制往往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占预算费用的70%,占直接费的80%左右。因此施工阶段严格控制材料用量,合理确定材料价格,对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单位的造价管理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应密切注意市场行情,积极了解现场,掌握第一手的施工情况及材料信息。

第四,有效控制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设计变更的方案调整和经济方案比选结合起来,选择最优调整模式,现场签证要做到及时准确完整,力争做到“千年的文字会说话”,单价审核过程中,认真阅读合同及招投标文件,深入市场调研,确报项目单价分析的正确性。

三、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措施

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是个动态管理的过程,造价控制持续时间最长,不确定因素较多,一般较为复杂多变,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

第一,加强合同管理,严格控制工程合同管理师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核心和提高管理水平,深化造价管理人员合同管理意识,是施工过程中造价控制的重要依据和控制重点。一般说来,人工费约占工程造价的12%左右,人工费主要根据工程项目所需用工量以及人工单价而确定。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点,选择信誉好、有实力的分包队伍。这样能从现场施工作业这一道环节控制施工质量、减少浪费、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和造价。签订合理可靠的合同,也能有效地防范合同方面的风险。

第二,从组织上采取措施就是明确项目组织结构,根据施工网络进度计划将工程投资控制总目标进行分解,形成项目成本控制分项目标值,编制工程项目资金年度、季度或月度使用计划,在施工中定期分析投资时机值和目标值之间的偏差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保证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

第三,从技术上采取措施就是严格检查监督各阶段设计,用技术经济的观点审查设计方案,深入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 由于工程开工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不论在技术方面或者组织方面,通常都有许多方案供施工人员选择。不同的施工方案,其经济效果是不同的。造价管理人员应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提出改进意见,使方案更合理。施工方案应体现降低工程成本的措施,选用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同时防止各种索赔事件的诱因,督促施工单位在保证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尽量采取先进技术,以降低工程造价,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已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造价的效果。

第四,要求造价控制人员要经常到施工现场,了解和察看工程实施情况,严格核实、规范签证。对必要的变更,应做到先算账,后花钱,变更一旦发生就及时计算因工作量变更而发生增减的费用,对工程造价做到心中无数。建设单位的现场代表要督促施工方做好各种记录,特别是隐蔽工程记录和签证工作,减少结算时的扯皮现象。

第五,加强结算管理,严格把好审核关,在工程竣工决算时,建设单位的审核人员应坚持按合同办事,对工程预算外的费用严格控制,对于未按图纸要求完成的工作量及未按规定执行的施工签证一律核减费用;凡合同条款明确包含的费用,属于风险费包含的费用,未按合同条款履行的违约等一律减费用,严格把好审核关。

总之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建设单位必须加强现场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经济”观念、素质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办事作风,施工中遇到问题应及时与设计方联系,选择既科学又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克服盲目指挥造成的浪费,充分重视节约投资的重要性,才能将严格控制工程造价的工作做到位。

参考文献:[1],马凤英,浅谈工程造价及管理对策,城市建设,2010,(3):350

[2],王瑾,浅谈工程造价的控制,科技咨询,2009,(9):157

[3], 胡珍,浅谈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2011:55

[4], 丁士昭.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 尹贻林,建设工程项目价值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对项目管理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 系统化管理;妊娠糖尿病;母婴结局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间首次或多次发生的血糖异常代谢[1]。此病对孕妇及胎儿均会产生严重影响, 本次探讨系统化管理对妊娠糖尿病母婴结局的影响,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年龄23~45岁, 平均年龄(26.5±4.9)岁;生产次数1~4次, 平均生产次数(1.2±0.9)次;孕周24~28周, 平均孕周(25.72±3.45)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各64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孕产次数、孕周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管理方法 观察组:行系统化综合管理措施, 对其进行孕期健康教育宣讲及健康管理条例的制定, 包括胰岛素治疗、控制饮食营养供应、传媒教育、正确的运动指导、孕期母儿健康状况监测、孕妇互换治疗经验、定期检测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值、糖尿病的检测以及心理辅导等, 并在分娩前进行血糖检测, 使孕妇的血糖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对照组:患者只检查临床常规指标, 定期称量体重, 未行系统化综合管理。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发病率比较 观察组产后患显性糖尿病有7例, 发病率10.9%, 而未经过孕期系统化管理的对照组有45例患病, 发病率70.3%;对照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妊娠并发症及婴儿结局比较 观察组孕妇出现剖宫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感染、羊水过多、早产、死胎的病例明显少于对照组, 胎儿的新生儿低血糖、畸形、红细胞增多症也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依新的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标准, 抽取静脉血样测定空腹血糖浓度, 进一步筛查选做75 g口服糖耐量试验, 若多次血糖浓度(FBG)>5.8 mol/L, 服糖后1 h血糖浓度>10.0 mmol/L、2 h>8.5 mmol/L, 则可诊断为GDM[2]。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间由全身泌尿系统障碍而引发首次发生的血糖异常代谢疾病, 此病对孕妇及胎儿均会产生严重影响, 孕妇产后可能发展为显性糖尿病, 新生胎儿也极可能出现死胎、畸形胎[3]。故本院采用孕期系统化管理来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

孕妇患GDM对于胎儿的健康、代谢系统有很大影响, 本研究128例患者显示, 对照组64例胎儿的新生儿低血糖14.1%、畸形15.6%、红细胞增多症12.5%、巨大胎儿12.5%、围生儿死亡7.8%, 明显高于观察组。而孕妇自身发生显性糖尿病发病率也由对照组的70.3%降至观察组的10.9%, 观察组出现剖宫产10.9%、妊娠高血压综合征9.4%、感染6.3%、羊水过多3.1%、无死胎、早产1.6%相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因此加强孕期系统化管理, 不仅能够明显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所引发的孕期、生产、产后对孕妇的不良影响, 还能改善围生儿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朝葵, 郑瑛, 杨承东.孕期系统化管理在新标准妊娠期糖尿病围产结局的影响.医药前沿, 2013 (24):36-37.

[2] 付义霞, 熊芷可, 舒兴玉.系统化管理对妊娠糖尿病母婴结局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10(12):16-17.

[3] 陈晓茹, 赵纯.孕期系统化管理对妊娠糖尿病母婴结局的影响.护理研究, 2013,10(13):121-122.

对项目管理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超限高层建筑实施阶段 工程招标施工方案优化技术系统变更 投资控制影响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实施阶段投资控制是建设项目投资控制中一个重要环节,尽管该阶段对工程总投资的影响不像决策阶段对工程投资的影响程度那么大,但该阶段投资控制与工程的顺利实施关系密切,所以做好实施阶段的投资控制对工程的建设目标的全面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1. 招标管理

招标工作一定要根据业主项目管理中采用的承包模式确定招标项目的划分原则。根据目前国内的普遍情况,超限高层建筑项目一般业主自行管理项目,而承包模式则采用非型CM(Construction Management)承包模式下与业主指定专业分包相结合的形式。在这种承包模式下,招标主要分为建筑安装和重大设备两大部分。而建筑工程中主体工程、基础工程一般由CM承包单位直接实施,CM承包单位在钢结构和劲性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优势明显,一方面CM承包单位在施工管理、大型设备投入以及钢结构的安装及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优势明显,便于进行此方面的价格竞争;而深基坑支护及地基加固工程、钢结构制作工程、幕墙工程,精装修工程等带有深化设计工作的专业工程,则分别招标,最后纳入CM承包单位管理范围内。一方面深基坑支护工程、地基加固工程、幕墙工程、精装修工程、钢结构制作工程在国内建筑市场中已经形成非常成熟的细分市场,无论是深化设计的能力,还是材料、劳动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都比CM承包单位明显,如幕墙工程、钢结构制作工程等都基本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链的科学管理,在这样的细分市场中对该部分工程公开招标,非常有利于价格的充分竞争,业主单位可以直接获得招标效益。另一方面,避免了CM承包单位在自己没有这方面优势的情况下,再进行分包,从而直接抬高此部分的造价,导致投资增加。

做好工程、设备招标的技术标准或参数的确定确认。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大型工程的技术标准或参数直接影响工程的运营质量,而且容易产生工程投资的增加。如幕墙工程中对铝型材的要求不一样,高精级和超精级;铯鉀防火玻璃和加丝防火玻璃等价格差别很大等。电梯设备中随行电缆、电机、电器元件的技术要求直接会导致标的物价格的急剧攀升等。二是要准确计算出设备的整体运营负荷,才能确定风、水、电等大型设备的选型,主要是电梯、发电机组、冷冻机组、风机盘管、低压变配电设备、VRV系统、弱电设备、消防报警等主辅设备的能力要相互匹配。三是设备选用的国产化程度。进口设备虽然性能相对稳定,技术成熟,但其产品价格及后期的零配件的购置价格,也都相当不菲,切忌盲目追求先进和高档而不顾工程实际,大量采用进口产品,进而导致设备工程投资难以有效控制。

把握好招标时机。一是把握好各个分部工程之间相互衔接,相互交叉,这主要是专业分包切入主体施工的时间点。如幕墙的招标工作必须在基础工程完成前完成,否则给上部结构施工的预留预埋带来影响,或延误工期造成工程索赔,或是后补埋件,费工价高,技术上也会有一定的风险。电梯工程、冷水机组、锅炉房设备、发电机组、变配电等重要设备必须在二次结构施工前完成招标确定好型号和尺寸,这不仅牵涉到总分包之间的配合和预埋工作,而且往往产生很多拆改变更费用,甚至牵涉到设备型号的变更等,另一方面,如果这些专业工程招标工作如果滞后,影响安装工期,加长了单机和联动试车周期,从而影响总体建设工期,加大建设期利息等固定投资,甚至还可能影响项目的现金流。二是在市场原材料行情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根据市场上大宗商品的期货价格走势,确定招标采购时机。如有色金属(铜,铝等)价格处于上升或下降通道时,就要适当提前或推迟设备招标,就会系统性的规避因原材料的涨价而导致工程投资的增加。

2.施工方案优化管理。

超限高层建筑项目地点都在城市的商业繁华区,工程方案地下一般是深基坑箱型基础,地上是钢结构或型钢混凝土外框—核心筒结构。这样的工程结构施工起来非常复杂,一方面要确保结构自身的质量,另一方面,减少或消除对周边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影响,尤其是毗邻地铁等重要的公共设施。地下结构选择施工方案时,应重点考虑地质条件、对临近建、构筑物影响程度等,一般会在顺做和逆做两大类方案中进行比较,逆做施工的工程成本一般会超出顺做施工的30%,但会节约一定的工期,基坑施工相对安全。顺做施工相对逆做施工对周边构建筑影响大,要消除这些风险,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费用自然也会提高。

超限高层高超限建筑的上部结构方案,一旦采用钢结构框筒结构或劲性混凝土框筒结构等类型的工程方案,垂直运输和操作平台往往是核心筒施工重点考虑的要素,如混凝土结构或劲性混凝土结构核心筒一般采用大型的爬(模)架施工,解决混凝土施工的模板和人员操作问题;自爬式大型塔吊一般解决钢结构或其它材料的垂直运输问题。这两项大型设备的选型和布置方案同样对投资控制影响较大。一方面大型设备要满足生产的需要,如果塔吊选择的起重力矩小,可能就满足不了进度的需要,如果塔吊选择的起重力矩偏大,就会产生浪费,加大该项费用。另一方面还要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为消除施工中大量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项目风险,为降低或控制施工风险,就要认真分析不确定因素,使保证措施的投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3.技术系统的变更管理

施工过程中技术系统变更控制的核心是变更的必要性论证。一般情况下,大型项目的技术系统的变更控制要经过两个大的步骤,首先是工程变更的技术确认,技术确认主要从修改的功能、质量标准的提高等方面的可行性及各专业之间相互影响,重大变更要召开技术专题论证会,进行多因素分析等。其次是变更的经济技术综合分析,经济技术综合分析牵涉到多部门的综合分析,如建筑布局的调整就可能与原设计消防疏散、分区等相冲突。再如管线水平方向的移动,甚至会影响到强电设备的布置或后期装修方案的调整等。

规范具有专项设计工程变更的管理,幕墙工程、钢结构制作及精装修工程等这些专业承包商,他们往往有专项设计资质,如果在招投标时出现的漏项或报价失误,甚至是主观的不平衡报价,他们就会到后期利用技术变更的手段,造成是招标漏项的假象,总设计单位更多关注的是技术可行性,忽视变更产生的原因,所有的价格风险就会转移到建设单位一方,同样造成投资的随意追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