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教育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当前农村教育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当前农村教育现状

当前农村教育现状范文1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经费教育质量教育改革

作为具有9亿人口的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以往的义务教育都不是真正完全免费的全民义务教育。20__年苏州市和北京市都宣布:从20__年开始,将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全免费义务教育。这似乎昭示着,全国在“十一五”期间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已经拉开序幕,农村的义务教育即将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正确认识和研究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农村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农村教育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严峻。20__年,中央党校组织的“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课题组”先后奔赴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调查。发现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辍学率出现了较大反弹,并不是20__年统计所说的小学和中学入学率分别达到了98.6%和90%,辍学率远远高于普九所规定的3%,在很多地方达到了6%以上,一些农村学校不惜采取造假的办法来完成“普九”任务,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义务教育环境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农村学校的环境相当艰难。从硬件来看,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和城市相比有天壤之别,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看见过电脑,也没有图书室,有也只是聊胜于无。有些学校危改资金缺乏,潜在的安全危险仍然没有消除。以前分级办学,以村为单位负责,区县为辅;改革后农村以区县为主,上面的资金不能到位,农村的危房改造出现真空。比如说武汉市新洲区20__年11所学校有危房,撤掉了8所,按照规定,应该把撤了的还建,8所学校危房全部还建至少需要30万元,而上面的经费只有15万,实际上落实到位的只有3万,基本上都没有还建。目前在农村,一方面由于生源减少,主要来自于计划生育和外出打工,学校进行合并,有些学校没有学生,成了空的;另一方面,村里面因为普九的债务,又把学校固定资产作为偿还债务的重要资本,学校合并并未形成资源整合,达到改善学校环境的目的。很多学校的校舍年久失修,房屋漏水,卫生条件状况很差,现代化教育环境离他们还很遥远。在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农村孩子,在文化素质、综合素质和心态等方面都严重滞后于城市,客观上造成城乡教育的不平等,加深城乡之间的隔阂,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差,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由于农村老师的工资普遍比较低,因此一般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去教书,所以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整体素质比较低,但是同时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又严重制约着师资力量的调整。比如武汉新洲区的三店街,教师不是超编,而是缺编,50岁以上的老师比重偏大,因为学校工资低,优秀的老师和毕业生都不愿意去。一般说来,农村高级教师每个月工资才1000多元,一般的老师只有600多元,民办的代课老师只有200多元,有些教了30多年的民办老师只有300多元,这样还不如出去打工。尽管如此,很多想要进来的毕业生还进不来。一方面主要的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尽量往城里调,另一方面,学校宁愿增加代课教师,因为一名公办教师的工资相当于五六名代课教师的报酬。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体音美教师,老师往往是全才全职,什么课程都教,如此可想其教学质量,很多学生到了小学六年级还不如城里的二三年级的学生,连自己的姓名都拼写不出来。

(三)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经费吃紧,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目前农村的义务教育的教育经费严重入不敷出。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大致徘徊在GDP的2.5—2.7之间,而教育法则规定政府应努力使教育投入达到GDP的4,教育经费的投入增加远远跟不上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如果政府对此漠然,对应负义务举重若轻,则民间设置再多的这个工程那个工程,都近乎杯水车薪。

20__年第二轮农村税费改革彻底取消了农业税,也给农村义务教育投入

体制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税费改革前,农村教师的工资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乡级财政拨款、农村教育费附加、从学生中收取的教育集资和中央专移支付;税费改革后,教育集资和教育附加被取消了,乡级政府和农村不再直接承担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其经费基木上全落在县级政府身上,而大多数县财政较为紧张,基本上为吃饭财政。这使部分财力落弱的县不堪重负,于是出现了教师工资难以兑现、教育负债偿还无期、学校正常运转困难等问题。在缺乏国家财政拨款大力支持的前提下,农村教育部门由于财政困难,不得不把增收超过学费的杂费变成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尽管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工资发放已基本有了保障,但是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修缮投资经费不能得到落实,学校公用经费运转困难重重;有部分学校欠债问题久拖不决,利上加利,学校已不堪重负。比如武汉市新洲区的58所小学,1998年因此拖欠教师工资68.5万元,1999年拖欠工资29万(一次性奖励工资),20__年是15万,20__年是106.5万,20__年是58.5万(包括一次性奖励工资、班主任津贴、教师药费、“三伏津贴”),共计287.5万元。为了学校的发展和老师的福利,学校就想办法变相从学生那里收取各种费用。(四)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滞后性

实施义务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相当长的错综复杂的改革过程,其中的改造教育思想、重新设计课程、制定评价标准、改革教学活动等都需要有专门的研究。

从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主要还是在追求“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阻碍着课程改革。同时,课程改革总是受到具有守旧思想的教师、学校和家长的强烈反对,因此改革总是迟缓的。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即除了不断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外,再没有其他的功能。农村与城市采取相同的教材、教法、进度,这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由于在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和资讯等方面的天然劣势,根本不可能都去上大学。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只能成为极少数尖子生的陪衬,成为这种教育体制和目标的牺牲品。他们中的大多数,苦读八年(小学五年,初中三年)只能回乡务农,因为缺乏生活技能,进城打工没门,搞二三产业无路,只好在家里闲着,面临“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处境,农民感受不到教育的经济效益。但是同时,乡镇企业面临缺乏大量的初、中级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工人的尴尬局面。

(五)学生辍学较多,读书无用论出现回潮

一方面受传统愚昧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而排斥教育,一些贫困地区地理位置僻远,与外界社会联系甚少,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依然盛行。不少人思想观念陈腐,认为孩子在家劳动是天经地义之事,而送孩子(尤其是女孩)上学是一大损失;另一方面又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整体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那些背负着很大债务学习的农村孩子,一旦毕业无法就业,相对而言对于他们较高的教育风险投资就得不到回报,而农村义务教育的出口又被堵死或者不畅,即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出口有限和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了知识在农村基本没有什么用处,使得农村“读书无用论”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多小学都没有毕业。

(六)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深入开展和人员流动的加强,农村的生源数量在不断下降,产生了一系列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1)由于生源不断减少,人口分散,有些地区非常偏僻,学校进行合并后,学校不能相对集中,无法达到规模效益。加上交通等条件的限制,贫困地区“一师一校”、“小学三年级以前教学班”或“复式教学班”屡见不鲜,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比如说武汉市江夏区的青山岛小学,处在梁子湖上的小岛上,几个年级就2个老师,代所有的班级,所有的课程,这样的教学效果令人堪忧。(2)农村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也处于尴尬的境地。据推算,全国约有200万流动人口的子女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确保他们享受义务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然而,由于流动人口的特殊性以及各项配套措施尚不完善,又受到政策、经费管理困难等多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教育也常常是名存实无。

二、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产生

(一)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是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以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长期以来工农业之间的“剪刀叉”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影响农业效益和农民富裕的主要制度性因素。由于农业发展缓慢,农民社会地位低下,农村教育自然也处于弱势的地位。

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稍微有头脑和能力的农民又都去打工,农村基本上是老弱病残和文化素质不高的村民留下来,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导致农村积贫积弱的恶性循环。虽然打工者可以赚些钱回到农村来补贴,但是他们给城市所作的贡献更大,进一步拉大了工农业之间的差距。农村的发展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发达国家一般是在工业化10年左右就已经开始反哺农业,我国已经进行了20多年,反哺农业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当然国家这几年对于“三农”的问题已经开始高度重视了。

(二)农村教育目标错位,升学教育、离农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

现行农村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教育目标的错位。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这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在国家实行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下,由于在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和资讯等方面的天然劣势,农村大学入学率,只有城市学生的十几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苦读八年(小学五年,初中三年)只能回乡务农,因为缺乏生活技能,进城打工没门,搞二三产业无路,只好在家里闲着。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很快融入当地的经济活动,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

同时教育支出是农民最大的负担,很多家庭为此负债累累,陷入恶性循环。农村教育的办学方向不改变,这一现状也很难改变。但农村职业学校和继续教育受体制和农村产业化还不发达等多重条件的影响,还没有发展起来,导致“有校无生”的状况。

(三)财政体制、教育体制的改革,造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不足

县、乡财政难以承担两次税费改革后的财政责任。长期以来,国家财政只负担城市义务教育经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农村、农民自己负担。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后,60左右的县级财政无力保证义务教育支出,农民的教育负担仍然很重,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村教育附加费和大部分教育集资,使得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大为缩减。在农村地区,教育费附加是补充教师工资不足部分的主要来源,农村教育集资则是改善校舍和办学条件的主要经费来源。国家对于义务教育大概是承担9%,省里面承担13%,大头由县里承担。教育经

费几乎要占去县财政经费的半壁江山,还有公务员工资等很多事务需要完成,县财政就经常克扣其他的教育经费来维持县财政的正常运转。由于税费改革造成的经费缺口,只靠地方财政是根本无法填补的,学校公办、民办教师的津贴费和代课教师的工资没有了来源,只好纷纷外出打工。城乡之间同等教师工资差距一般是在一倍以上,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必然是使得好的资源流向城市,进而造成了城市越来越发展、农村越来越困难的马太效应,陷入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恶性循环。(四)社会、家庭、家长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教育产业化改革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最现实的结果就是很多农民不愿意承担这种高昂的教育风险投资,读书无用论开始上升。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乡镇企业调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农业劳动力过剩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家庭收入增长甚少,甚至相对还在下降。家庭收入的减少直接影响农村学生的求学积极性。很多特困户、贫困户家庭辍学的原因就在于此。加上农村很多地区观念陈旧,家长文化水平低,没有法制观念,认为孩子上不上学是自己的私事,不知道送适龄子女读书是家长法定的义务。而某些家长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让学生辍学早点赚钱,也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三、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

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是要发展经济。政府要转变解决农民、农村问题的指导思想,制定各项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制度,让农民有其利、有其权、有其教。要废除一切与民夺利的政策,建立支持和保护农民、农业的法律政策体系,通过补农、助农、护农,让农民拥有财富,享受不断提高的现代物质文化生活,保持发展经济的活力。要提高农村的社会地位,这既要清除来自社会的障碍,又要清除农民自身的障碍,培养农民维权、用权的权力观。要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农民自身发展经济的能力。要改革城乡失衡的教育制度,教育投入要向农村有所倾斜。

(二)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它与农村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20__年总理提出了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途径:一要推进教学改革。农村中小学在实现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成人教育以农民技能培训为重点,两者都要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和培训方式,切实培养能真正服务于农村的各类人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二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在我国广大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同农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并将长期存在。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积极发展公办教育,同时要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办学。办好农村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三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办好农村学校,关键是要有好校长、好教师。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到西部任教,鼓励城镇教师到乡村任教,通过定向招生等方式培养乡村教师,切实解决“老少边穷”地区乡村学校缺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不稳定的问题。四是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综合改革。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合作机制,有效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资源,构建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农村教育培训网络和科技推广网络。要彻底转变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使农村职业教育在今后几年有一个较大发展。

(三)要建立部分城市教育资源为农村服务的体制

总理在很多场合强调了城市教育资源要为农村服务的问题。目前农村经济还不发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因此还没有出现象沿海和国外高度重视农村教育的情况。在这样的条件下,需要政府加以政策的引导,需要先发展起来的城市教育资源来带动农村的发展。

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城市教育资源的优势,更积极、更有效地为农村和农民提供服务,特别是要向他们培养输送合格教师。要扩大城市各类职业学校面向农村的招生,开展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一定要让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有书读、有学上,和城里孩子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发达地区城市应进一步做好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工作。

要广泛动员高校和科研所参与。对于农村的扶贫不能局限于项目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要逐渐转移到知识和技术的扶贫上来,由高校出技术,由农民出劳力,资金由几方共同投资解决,城市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参与农村教育改革,发挥自己的优势,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同时高校要通过培养农村职业技术人员,通过农村职业学校逐渐形成规模和效益,把农村职业教育办起来,使得当地农民可以就在当地打工,促使当地企业和产业的发展。

要建立为农村经济和教育发展服务的科研体制,如建立农村教育研究所、农村科技推广培训中心、农村教育学院等。借鉴美国、日本、德国、韩国重视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农村教育的经验,加强对农村发展的政策、科技、信息等各方面的理论研究。

(四)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执法主体地位,预防辍学率的上升

认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依法健全和完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每年开学前,地方政府必须向其辖区内的适龄儿童发放入学通知书,督促其监护人带领儿童按时到校报到入学,把好入学关,从源头上防止儿童辍学。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应依法取消升学考试,让小学生上中学完全实现“直通车”。

要依法健全和完善学生辍学报告制度。每学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要做好辍学情况统计,统计工作要真实、客观。一经发现在校生辍学,立即发出复学通知书,责令其复学。对16周岁内辍学而拒不复学的学生,可依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其监护人采取行政措施,或依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参考文献

[1]《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与公正──教育部出台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意见》,

石油教育20__年03期,第94页。[2]张军凤、王银飞,《平等配置义务教育经费──兼谈“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基础教育参考20__年01期第33~34页。

当前农村教育现状范文2

【关键词】农村;美术;现状;策略

小学美术学科作为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学科,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农村美术教育也是发展社会经济的必然趋势、时代进步的需求,不但是城市需要发展美术教育,农村教育更需要发展美术教育。我们常说教育应以人为本,那种片面强调应试教育,而忽视学生成长过程中对美的渴求和对美的审视。美术教育之于一个人的良好素质养成有着极为重要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师资缺乏

农村学校美术教育落后的根本点在于师资缺乏,绝大多数的农村学校都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美术课都是其他科目老师兼任,似乎人人都可以是美术老师。甚至有的农村小学有美术教师,因师资缺乏担任的学科是语文、数学等其他课程而不是美术课。学校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还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造成这些工作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大量的美术专业毕业生都留在大城市工作,不愿回农村任教。由于美术教师的缺乏,很多乡镇老师向县城集中,县城的向更发达的城市集中,这就使农村学校在教育方面可是釜底抽薪。

2.教育理念落后

在农村学校,重考试科目,轻非考试科目,对艺术学科不要求或落实不够,这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学校领导从思想上也非常重视各门文化课的教学,而美术教育则被视为玩耍的“副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大部分学校教育是以升学率来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师教学质量。这就造成了老师不重视,学生不认真,家长不支持艺术学科,致使美术教学工作不能正常、顺利进行。

3.教学条件的限制

农村教师由于条件的关系和人们长期注重文理科成绩的思想影响,以及教学设备的限制,忽视了美术教育和美术学科的探索性。教室仍是美术学科教学的唯一场所,教材仍是教学的唯一内容。

4.教学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的美术课教学方式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的,既使目前的新课程要求、倡导转变教学理念,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但教师本身教学水平有限,很多教师上美术课时,只是出示范画,然后学生跟着画,最后由教师评价谁画得更像模板上的画,谁画的色彩恰当,整个上课过程,极其简单,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甚至教师上课之前,根本就不备课,上课时,就是“信手拈来”。

二、对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1.增强农村小学对美术教育的重视

使美术教育在农村小学的教育模式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就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加大对美术教育的宣传力度,又特别要在农村群众中普及开来,使农村群众彻底认识到美术教育对于农村学生健康发展、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逐渐改变人们一贯的思想观念。另外,要让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的相关领导和教师从思想上重视美术教育,尽力支持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目标,全方面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此外,还要不断提高农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美术教育中提升自身素质素养。总之,解决农村小学美术教育问题要从根本出发,增强人们对美术教育的重视。

2.因地制宜,发挥农村自身的资源优势

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拥有着许多城市学校无法比拟的可供美术教学的自然资源。其中,丰富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是学生学习绘画的好题材。如田野、溪流、农舍、树木都各具特色,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组织学生以“生态游”的方式去写生。这样的活动不但使学生兴趣盎然领会了大自然的美,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另外,农村是民间文化的生长园地,这种民间文化包含了农村社会的各种风俗,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民间艺人的技艺传承和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人创造。这些民间文化产品也是中国传统中的主流文化在乡间被吸纳和改造的结果,既体现了当地乡民的生存智慧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近年来我国知识界在研究保护民间文化和民间手工艺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而农村中小学有着更为便利的条件去接触这些资源,因而可以设置相应的美术调研课程来发掘它们。通过搜集、整理和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己和祖辈的历史,并通过这个窗口去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具笔者所知山西某些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就根据当地的民俗文化开展了剪纸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再者,针对美术教学教具不足的情况,可以结合当地情况,就地取材。比如:手工书上要求用彩泥等综合材料,而彩泥就不好准备,我们就可以换成用水坑里的石子及树叶、泥巴和野果这些在校园里、校周围能找到的材料进行创作。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加强了他们的材料感知能力和形式创造力。

联系农村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美,体验身边的环境资源,摄取身边美的因素,表现社会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这才是农村美术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3.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

美术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实施,而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教学方式和理念是否得当。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的专职美术教师较少,且大都缺少教学经验,教学方法陈旧。使美术教学出不了成绩,效果总是不尽人意。

要改变这些状况就必须尽快的提高农村美术教师各方面的素质。首先可以针对农村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方面为他们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教师也应该努力学习加强自身各方面的文化素质,这样教师就会有更宽广的知识背景和更强的审美感知能力。其次对青少年的审美心理和感知特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此为基础改进教学方法。另外还可以根据农村的教学条件在具体教学环节可就教具的制作,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笔者曾经看过一个报道是农村教师得到项目资助,进行因地取材,制作教具的交流活动。

4.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下我国的美术教学主要是以课堂为主,以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画、教师阅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这种呆板的方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再加上农村的学生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无法体会到美术作为艺术本身的魅力。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人的兴趣首先产生于新奇事物和它独特形式的刺激。学生只有对美术产生了独特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渴望。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去营造独特氛围,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首先,教师要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农村当地的资源,因地制宜,通过部分典型示例,让学生了解材料的潜能和制作的方式;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作品,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其次,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我表现,引导他们观察、发现大自然的美,并尝试在作品中呈现出来,对艺术手段可以不必限定。另外,在美术教育中,鉴赏教学也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涉及内容及其广泛,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故可以让教师对美术教材上的名画进行分析。针对农村艺术教学中的对材料使用的多样性,鉴赏课上可以强调作品的形式分析。同时,可加强部分现当代作品、民间作品和一些原生作品的鉴赏;另外,就学生中创造性强的作品进行讲解和鼓励。除此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览,发挥学生的各种才能,让他们展示自我、表现自我。这样,也促进了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当前农村教育现状范文3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问题;成因;解决对策

Thoughts coming from the chinese countryside

Long Zhaomao

【Abstract】In our country modern countryside family, manyguardians because the cultural level is low, is bad to uses thescience the method to educate the children. Escapes from poverty inthe countryside becomes rich, moves towards the agriculturemodernization track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studies and resolves thecontradiction and the question which the countryside home educationfaces, to improves the countryside home education, realizes thescience to nurture the person, impels our country rural economy and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Rural home education Prob

敢问中国农村教育路在何方?随着2007年两会的召开,国人对教育的重视是不言而喻的,比如说,现在实行的是“两免一补”,免收师范类学生的学费……。这说明人们认识到了教育在社会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如一位社会学家所言:“谁掌握了教育谁就会掌握了二十一世纪[1]”。学校虽然能为孩子的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但家庭教育以其自身的功能和价值,一直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是人一生中教育的起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我们要像农民如何看待泥土的目光来对待家庭教育,使之发挥自身的潜在功能。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家世代住在农村,我置身于农民中,对农村有一些深入的观察,我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所悟的展现出来。

1 中国农村家庭教育现状

1.1 家庭教育――“爱”的困境:“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工作力量,没有爱的教育是不会成功的教育,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教育[2]”,但我们要知道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重视量的积累,否则会是物及必反。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对待下一代的态度和养育方式,这种育儿文化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道路,而且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在中国,尊老与爱幼是两大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中国人重视儿童的程度大概是世界上罕见的,一旦有了儿女,父母就会处处先想到儿女,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尽可能过上好日子,其惜子之情就是到今天仍不减弱。但是,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先入为主的定势作用,譬如:一个幼儿在玩耍的时候,碰到了某个东西摔倒了,便大哭起来,他(她)的长辈们便扶起小孩说:…哦不哭,不哭……与此同时,就帮小孩“报仇”,拍着那样东西说:“你太不懂事了,碰我的小孩”,……。凳子本身就不动,动的是人,这不是凳子的错,错的是人,而长辈们为他们的小孩打抱不平,这样会给小孩带来什么后果呢?小孩在平常的活动中,获得初次观察他人,观察自己做人的机会,因而家庭教育工作者就形成了他们主观能动性,这往往成为其后发展的基础,正如雷克特所指出的:“在家庭中所获得的一种成功经验,其后可能服务于激发另一些成功经验”[3]。反之他们这样的教育只会给孩子以后做人处事的失误与挫败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忽悠自己的不足罢了。在普通心理学上,我们看到了,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用猫做的实验。桑代克认为,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进行学习是有规律的,最主要的规律就是效果律,也就是学习在反应取得了某种效果时才发生,只有反应的效果是愉快或令人满意时,反应才会加强。[4]这回你满足了他的要求,下一次你别想不给了,下次他们就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实现他们的目的,因为刚出生的小孩,就好比一张白纸,他们的心灵是纯洁的、天真的,父母亲们这样爱着他们有没有想过这种爱的结果是什么呢?也许正像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不得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5]

1.2 农村家长矛盾心理难以抉择:一方面,今非昔比的中国现状,它已不是以往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社会,而是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社会,城市的辐射作用不可低估,靠近城市工业的人民收入普遍高于离城市的人民,而他们又“实事求是”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看到当今大多数大学生就业形式严峻,他们认为好不容易培养一个大学生,而现在毕业了,又找不到工作,读几年的书,到头来却是“种地不如老子,养鸡不如嫂子”。于是便产生读书无用论,不如留钱起房子……。

另一方面,在农村社会里有这么一种亘古不变的信念――谁有能耐离开农村抛弃农村户口,就会被当地公认为是了不起的人。而在目前的情况下,通过高考而实现升迁性社会流动(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就是跳出农门变换身份)[6],对农村孩子来说几乎是惟一的途径。生在农村的我们都知道,假如你所在的家族里头有个人在外面工作,也就是“吃皇粮”,你家族、更重要的是你家庭所在的村、屯,肯定就会有说话的份。这好比实行股份制,谁控股数多,谁就会有说话的权力,这便会产生舆论,同时这舆论也造成我们农民之间的相互攀比和服从。由于这样的舆论,农民也不甘落后于他人,于是他们努力地想办法把自己的儿女转出去,来获取舆论的认可和别人的称赞,然后学生便是为自己的父母争得在农村社会舆论的认可,为父母的面子,迫压力,便服从于父母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唯有当官好”的理念,于是他们也信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好面子”。让我们回头想想,其实这句话是骗人的,之所以太看重书本,才会有“范进”此类的人,难道这是教不严,父之过?还是什么呢?还有“家富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盅黍,安房不用架高粱,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宋真宗的《劝学诗》),这是中国古代人读书的信念。在这里我不得不说,农村人把古代的人学习的信念琢磨“透”了,就这样,通过高考上大学是众多家长给子女的必由之路,这就会造成了另一个趋势――那就是口碑好的高中人满为患,大学升学率低的高中学校,门前冷落鞍马稀,而我们农民们是没有选择的余地的,那就是一句话,你有多少钱,你家里有多大能力,你的子女就读什么样的学校,迫于农村中的社会舆论,所以它迫使农民想尽一切办法让子女到好的地方去!当然对没有钱的家庭来说只有像阿Q一样自我安慰了。

第一、以口头教育为主,重复唠叨,家庭教育环境不尽如人意。家庭教育注重以身作则,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子女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胜过口头说教。可遗憾的是,很多家庭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于子女的影响,他们的教育方式存在很强的随意性。“因为他们并没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以及教育计划,有的家长意识不到家庭教育的长期性和灵活性[8]”,什么时候想起要教育孩子就什么时候说,不懂利用,创造一些较为合适的时机,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对孩子进行教育。我们知道事事有矛盾,随着社会文明进行的发展,不文明的现象也接踵而来,比如:“”,赌博、摸麻将(他们还真以为,摸麻将是爱我中华,修我长城呢)。由于农村干部土地大多被征用,许多家长赋闲在家,无事可做,就会染上这种恶习,有个年轻的同伴在发唠叨时说:“今天讨厌死了,那个女人背着她的小孩去赌,小孩在后面哭,我烦死了,害得我都没有心情打。”如果我们看过,成龙演的《宝贝计划》应当都见过,他带着小孩到赌场的场景吧,同时有了一句台词:“小时候你带小孩去什么地方,长大了他就会做什么。”虽然这句话,科学成分不高,但是它说明了,环境对人有影响作用。这时,父母在家里所说的话,就显得是一种多余的了,这会使得自己的言行不一,为教育而教育,结果失信于子女,自然也难以在家庭教育中树立自己的威信。也就是――“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身正,不令则从”。

第二、威逼利诱为主要手段。对于家长来说,他们看重的是孩子是他们的子嗣后继,支撑门庭,尽管社会在发生变化,但这种独特的育儿文化却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中延续,经过长期的因袭过程转化为历史的积淀物而沉入到人们的深层意识当中,并通过学习潜意识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习俗式的潜意识不是个人的,而是民族,因而也是根深蒂固的,表现出来的是民族特征的集体意识到行为,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望子成龙甚至比自身成龙更重要,他们并不深究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只是凭借着一种历史的惯性去行事,或者,他们只是把上一辈对待自己的方式不假思索地转移给下一代,他们可以含辛茹苦,让孩子有一个优越的处境,获得细致周到的照顾。但同时他们又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把孩子们抛到一个激烈竞争的环境,甚至于泯灭美好的天性,违反孩子们的意愿和兴趣,逼着他们去上各种特长班,去超负荷地学习,去死记硬背大量无用的知识,或者过分宠爱,或者过分苛求,似乎很矛盾,但在很多父母看来这样顺理成章的,他们说:“这都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他们已经用“慈严并重”把矛盾的两个方面尽善尽美地统一起来了。到头来读书读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读得手无束缚之力,读得只会享受,读得韭菜与麦子不分,读得青辣椒不辨,读得不会劳作。为了让孩子屈服,就采用了威逼利诱的办法。比如:为了鼓励孩子学好知识,就许愿说如果你在期末考试中每科都得八十分以上的,我奖励你20块钱,给你买好玩的玩具,这样也许暂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长此以往,孩子会形成一种功利主义的心理了,做什么都是为了钱,搞不好等下帮老爸买一包烟都会说:“老头,我帮你做事,你给我多少钱呢?”如果孩子不同意父母的意见,可能父母亲们都会使用我国自古以来有的“棒子出孝子”的方式,来实施他们的教育了。人无完人,金无足亦,孩子总免不了会犯错误。这时候 ,有些家长不失时机地对孩子恐吓、嘲讽、甚至打骂。这哪是教育了,而是一种发泄的方式罢了!按照美国人类学家霍尔对空间距离的四种分类,我们可以看出,人是需要有自己的自由空间的,不能用近乎专制的方式来逼孩子学他们不愿意去学的东西。这只能是一种教猪爬树罢了,这又有何用。

2 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成因

我国农村家庭教育之所以存在以上多方面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我国农村自身的社会变迁,这是主要原因。在过去,农村家庭因为经济困难,这种生活逆境反而激发了子女求学上进欲望,也就是说,贫穷催人发奋。马斯洛的需求等级理论认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是对衣、食、住等物的需要,在最基本的生活物质重要条件尚未得到满足时,贫困成为学生学习和实现自我的堡垒。为了自身最基本的生活,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这样会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很多农村家庭子女正是凭借一股与贫穷抗争的毅力,考上了大学,也跳出了“农门”。而如今,家庭越困难的学生,越追求物质生活,他们根本不知道“物质财富来自人的身外,而精神财富来自人的内心,只有精神财富缺乏才是真正的贫困” 。[9]这样会出现另一个带有悖论性质的现象:家境优越的学生,如今脱离贫穷,却也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标。和城市的孩子相比,他们一方面失去农村孩子原有的特点,另一方面却又不具备城市孩子的优势。生活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人,都应当知道传统的农村环境实际上是一个天然的教育课堂,子女们从父母每天辛勤的农作中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传统的农村榜样效应往往胜过任何的口头说教,子女们在和父母亲及其家庭成员的共同劳作中,体验到的不仅是生活的艰辛,而且还是一种合家协作的亲情。由此可见,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是一种实践教育,同时还是一种亲情教育。但是如今的农村学生已经基本上脱离农业生产,不少家庭靠着房租过着相对安逸的生活,他们的下一代子女从小生活在这种相对优越的环境中,对于父辈的艰辛生活缺乏亲身体验和感受,甚至认为目前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很多教育问题也由此而产生。

其次,我国农村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在我所能想到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莫过于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使我们秉有渊深的学识、清明的才智、通达的情性、宽广的胸怀和高贵的教养”[10]。然而不幸的是,我们农村家长恰好在这些方面存在“巨大的黑洞”――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面对汹涌的城市化浪潮,面对周边不断变化的环境,他们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方面感到无所适从。就像有些电影所反映的,有些孩子在房子里边玩的时候,听到父母前来探查的脚步声,便匆匆忙忙拿起书来。可是,他们把书拿反了,他们父母也不懂;还有,有些孩子把小说的封面换成教科书的封面,父母们还以为他们在努力的奋斗呢。而有些父母也只能停留看孩子的作业完成没有这份上而已,至于孩子的效率到底有多高,他们不知道如何测评。

再次,父母与子女之间难以沟通。我们常说: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是心与心相通,可现在的父母和自己孩子却不能达到最佳组合。我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难以沟通并不是因为父母缺乏文化。是否有文化只意味着沟通双方能否达到一定的沟通深度,但它的前提是,如果没有沟通的基础,如果缺乏沟通中最起码的平等,那么,一对颇有文化的父母比一对淳朴的农村父母对于一个本性天然的孩子来说更具有危险性,因为一种文化被称为文化的东西偏执地以命令的方式去强加于另一个并不领情的生命时,那么这种文化就没有任何意义,只能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最终会酿成悲剧。

最后,我国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般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全家人自然视之为珍宝,惟恐有所闪失,以至于老无所养。有些父母认为,他们小时候过得很苦,现在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过得舒舒服服,所以不能让孩子吃苦,尽其所能给与保护。想想十几年前的中日青少年野营较量中,中国人输得很惨。输,为什么输,为何输得那么难堪?据说,日本的一所学校让孩子们吃“忆苦饭”,[11]他们吃的是非常难以下咽的糠菜,结果学生们面对糠菜竟嚎啕大哭并集体绝食。然而学校豪不心软,在双方对峙了3天之后,饥肠辘辘的孩子们终于顶不住了,吃下了这顿难以下咽的“忆苦饭”。写到这里,我在想,这件事情要是发生在中国(当然这决对不可能的),那这个学校麻烦就大了。我想首先大哭的并不是孩子们而是他们的家长,而且家长们会以虐待罪联合该学校的,而我们的法院也一定会以保护青少年权益为由,判这所学校有罪。然后,校长被开除,教师们停课整顿。期间,那些孩子们肯定被父母一口一个心肝宝贝地接回家中,然后补一补,这应当就是中国。

3 对策与建议

第一,用传统文化进行教育。在农村乡里乡亲有喜事时,总会听到当地的人用山歌对峙来增添快乐的氛围。山歌是壮族人民倾诉心声、传情表意的特殊交往方式[12]。可以说,山歌是壮族地区一种经久不衰的民族文化艺术。我们何不用这笔精神财富作为教育资源,对自己的孩子实施教育?这就需要语言学家们或有文化底蕴的人把社会上的先进思想编写成山歌歌词,并以广播或以出碟的形式向农村家庭传授,这样会对农村中人进行思想冲蚀,对孩子、家长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如,用这样的山歌“春天什么花儿黄?春天什么花儿香?请你在院内找一找,回来和我说哟!”[13]这样激励孩子在院子里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这样也增强了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在《多谢了》这首山歌中,以简洁、朴实的歌词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得到别人帮助后,如何答谢的良好学习榜样。孩子们在日常的山歌熏陶下自然而然习得了这一礼貌行为。这样便是以歌代言的民俗风情在此得到延续,弘扬民族文化教育可以从孩子教育起步。还有为了倡导男女的平等,用当地的语言做成的影片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不然我们只是浪费农村本身所有的资源优势,浪费了这优势,我们只能在农村的路口上听到孩子们在唱:“谢谢你给我的爱,今生今世我……”,“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小微呀,你可知道我爱你,我要把你飞到天上去,看那……”……

第二,充分利用农家资源,加强父子之间的沟通。农村这个广阔的大地,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许多的天然优势,而农村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只是一味地埋怨自己不能像城市父母那样给孩子买较多的玩具,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环境。然而,鲁迅笔下的润土能利用各种条件去抓刺猬,抓麻雀。家村不乏教育孩子的场所,农村的树林、山坡、草坪、小河、小溪等为游戏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场所。同时,在农村,蕴藏着许多历史悠久的民间游戏。它们地方色彩浓郁,成本小,善闻乐见,对场地,材料要求不高,但这些游戏对于发展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这些游戏是农村家长所长,在农忙淡季之时,希望农村父母们放弃看电视的时间性,多培培孩子――春天,带着孩子参加野外活动,让孩子感受绿色的世界,带孩子捡树枝,采树藤或其它什么藤来编织草鞋或模仿掩蔽敌人做的草帽,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春耕之时带孩子观察家长的劳动,让他们懂得尊重父母的辛勤劳动。夏天,家长带着孩子到山上砍竹筒做水枪,或许孩子们灵光一现,说不定能发现物理学的另外原理呢,可以利用小河旁边的大块石头做棋盘,父子,父女在下棋,勾通勾通。秋天,带着小孩到田野看自己收割稻谷,让他们明白,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而这些都是来之不易的。冬天,带着小孩来到山上拿干竹子,让他们去找一些树叶放在空的竹子里面烧火来取暖,或者做竹子饭[14]……这些都会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同时这样可以接近父子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常说,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是心与心相通,可现在的父母和自己孩子却不能达到最佳组合,我认为父子之间难以沟通不是因为父母缺乏文化所致。是否有文化只意味着沟通双方能否达到一定的沟通深度,但它的前提是,如果没有沟通的基础,如果缺乏沟通中最起码的平等,那么,一对颇有文化的父母比一对淳朴的农村爹妈对于一个本性天然的孩子来说更具有危险性,因为一种文化被称为文化的东西偏执地以命令的方式去强加于另一个并不领情的生命时,那么这种文化就没有任何意义,只能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最终酿成悲剧而已了。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

[2]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之三[J].解读中国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3] 史爱芬.中国农村家庭教育几个问题的探析[J].中国农村家庭教育.2000年6月第一期

[4] 章志光.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5] 莫明华.如何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善问的能力[J].广西教育.2006年12B中教版

[6] 庞守兴.农村教育的症结与出路的探索[J].解读中国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7] 孙立平.社会学导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98、99页

[8] 程骏.“城中村”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06年7月

[9] 中国教育报[N],2007.4.23

[10] 肖川.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J].解读中国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0

[11] 赵健伟.教育病――对当代中国教育的拷问[J].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8月

[12] 覃暖英.利用山歌资源实行幼儿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06年7

[13] 同[12]

[14] 罗伏龙.可爱的凤山[M].

[15]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J].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当前农村教育现状范文4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策略

农村小学美术对于完善学生性格,培养学生审美意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山区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能够提升小学美术教育的质量。

一、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1、陈旧的教学理念

美术教学过程,本应是一种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农村教师因信息闭塞及其它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室是唯一的教学场所,教材是唯一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索。

2、学校办学条件的制约

制约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因素主要有三:其一,管理者教育意识落后,为了各自学校的语、数教学质量的排名,语、数教师几乎包班上课,完全剥夺学生上美术课的权利;其二,师资力量不足,美术课大多由语、数老师兼任,缺乏相应的美术培训;其三,教学设施欠缺,特别是多媒体这种现代教学手段的缺乏,更是造成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美术教育的差距。

3、单一的教学目标

由于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只重视语、数教学质量的评价,忽视美术等艺术学科的探索。学生只是通过一些简单方式参加美术活动,学生的美术作品的,也只是对象的“复制品”,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忽略了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忘记了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等培养目标。因为美术只是一门“副课”,往往不需要“结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放弃对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只重视教师的示范演习,轻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学生的作品,往往只是“复制品”,缺少创造性和想象力。

4、评价标准的单一

以往美术教学评价只强调美术技能技法,而忽略认知和情意。即使是技法部分也只强调训练而已,因此评价的内容是单一的。除此之外,传统评价只是学生完成作品,教师一个人 给与评价,因此,评价方式、评价人都是单一的。多数美术教师的评价仍是在甄别与选拔功 能的层面,忽略了学生在美术学习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注重一些标准 化、规范化的技能训练,轻视了学生多元的、逆向的思维创新及人文素养的有效养成。

二、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策略

1、转变观念,树立案质教育现念

教育部明确提出:应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作为最基础的小学教育,学校的教育指导思想必须跟上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的步伐,应彻底革除应试教育的旧模式,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不要让学生带着残缺的知识结构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甚至步入社会。

2、加强师资,改善条件,释放美术教师的活力

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多是兼职,因此学校应加强美术师资队伍建设,抓 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中可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 来”等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的美术素养。此外,要鼓励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 情况,挖掘乡土文化,自制乡土教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科学的态度和创业精神去研究 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乡土教学。选择美术素质较好的老师担任美术专职教师,分管学校美术教学、美术特长生培养、学校文 化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有利于学校美术总体水平的提高。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美术竞赛、作品展览,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活跃学校的气氛,释放美术教师的活力。

3、 激发兴趣,让美术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 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相适应, 以活泼多样的课堂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为此,在课堂上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如:多媒体的运用、情境的创设、游戏的贯穿、材质的变化,使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美术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美 术的兴趣。 我们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 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与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4、优化作业,多元化评价

评价活动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美术起着至关重要的激励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儿童对美术的兴趣,关系到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而传 统的美术教学评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更不关心学生学习美术的情感态度。久而久之,必然 会使学生失去美术学习的兴趣。《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 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 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因此,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进行正确有效的评价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环节。

审美素养的养成是心灵成长的关键一环,对个体的人生观和性格完成都有重要作用。所以,作为基本素质教育,美术教育应从小学开始落实。而在经济落后,人口众多的农村,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是一件比较复杂和困难的事情。人们的思想观念、经济水平、教育评价制度和考试选拔制度等都在牵制着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就此,如何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开展农村特色化美术教学,以期引发大家对农村美术教育事业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孙晓晶.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及其发展[J]. 青年文学家 2011年16期

[2]李新云.浅析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对策[J]. 教师 2012年09期

当前农村教育现状范文5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现状;问题;对策

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1、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在农村学校,由于教学设备、教学器材的短缺,加上教师资源配置不足,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文化课程的教学,对于体育科目的重视程度不够。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往往只是简单的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基本活动,开展一些小游戏,很少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授课。特别是新课改以来,要求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但是很多教师还没有领会其真正的内在精神,教学思想还停留在技能知识的传授层面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强,而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过于重视学生的体育学科成绩,对小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和个性方面的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小学生还要面临考试,而体育不是必考的科目,很多学校就会减少体育课的课时,这些都不符合新课改对体育教学的要求,值得我们深思。

2、教学内容相对单调

由于师资力量的短缺,加上教学理念的错误引导,在很多学生看来,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时间”,加上教师或学校对小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都不够重视,很多小学体育教师往往根据自己对体育教学的经验和专业要求来要求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教师会让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练习,在课堂上进行百米赛跑、八百米跑或接力赛等项目,但是还有一些老师则采取放羊式教学,让男同学随便踢足球或打篮球,而让女学生打羽毛球或乒乓球等,形成了小学体育课上学生们自由活动,教师观看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会让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也会逐渐让小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需要引发我们的重视。

3、考核评价缺乏科学指导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的学结、学习状况以及日后的学习方向都有着一定的指导价值,但是在农村学校,体育课堂的主要评判者是教师,小学生学习情况的判定也基本是由教师来决定的,教师说好就是好,说不好就是不好,学生的地位是被动的而且经常被忽视。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标准十分单一,对学生身体、心理和智力方面没有仔细地分析,对小学生各方面的努力也比较忽视,只是采用固定单一的模式和标准对小学生进行判定,这种模式无法对小学生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价,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起到的是负面作用,需要教师进行改正。

二、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策略

1、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一定程度上讲,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就相当于是给学生打开了学习的一扇学习之门,对于他们课堂主体地位的实现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养成热爱运动的好习惯对于以后体育的发展十分重要,学生的自主学习是首要前提。所以,教师应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无论在教学的内容方面还是方法方面,都要把小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例如在滚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方式进行引导教学,在正式讲授滚翻方法前,先教小学生简单的前滚翻坐撑,然后双手支撑坐垫,逐渐完成滚翻动作。将滚翻动作进行分解,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就不知不觉地轻松学会滚翻动作。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比如让学生模仿刺猬翻滚、模仿各种动物的行为特点等等,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教学科目,既有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锻炼,也有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新课改要求教学要转移到小学生的体育能力方面,这不仅是新课改对教学的要求,也是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这对小学体育的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指导小学生不断增强体质,还要培养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在教学中注意方式方法,将教和学完美结合,让小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和知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技能提升。比如既要通过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培养他们坚韧的毅力,以便能够通过体育学习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自身才是主角。正如新课改规定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就要将教学内容的规划和评价渗入到课堂的所有环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自我思考和创造,发挥自身的潜力,而不能简单的“包办”学生的体育课堂。

4、加强道德品质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德为先”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也是首要任务。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借助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毕竟体育学科属于行动教育范畴,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行为表现能够体现出学生的道德品质。对于小学生的道德培养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师在体育课堂上不仅要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还要兼顾道德品质的培养。如:教师可以举行各班级之间拔河、赛跑等活动,学生既能享受比赛的乐趣,还能对比赛精神、道德和规则进行了解,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就很容易培养起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素质,培养学生遵守纪律、服从规则、团结合作的精神品质,这对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很有作用的。

5、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当前农村教育现状范文6

>> 关于中西部农村教育发展困境的问题调查研究 浅析目前我国中西部农村教育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浅谈西部农村教育公平问题 如何破解农村教育公平问题 浅析农村教育公平问题 西部农村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探究 我国西部农村教育公平的实践与探索 中西部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转型期中西部农村职业教育适切性的重新审视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西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中西部农村学校食堂卫生问题与对策的定性研究 当前中西部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等待“中西部” 中西部崛起 西部农村教育的困惑 西部农村教育现状谈 打造中西部农村电商“铜仁样板” 公布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中西部基层政府解决民生问题初探 中西部农民媒介素养调查:问题与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4-03-09/2015-04-22.

[2]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EB/OL].,2001-06-

14/2015-04-22.

[3] 十年中国式撤点并校引忧思 专家称复校勿一哄而起[DB/OL].,2013-01-04/2015-04-25.

[4] 潘晓凌.穷孩子没有春天?――寒门子弟为什么离一线高校越来越远[DB/OL].http:///content/61888,2011-08-05/20

15-04-25.

[5] 杜鹃,许光阳.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第9期.

[6] 2015年国务院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B/OL].http://.cn/cppcc/2015-03/17/content_35072578.htm,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