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制度汇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安全制度汇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安全制度汇总

网络安全制度汇总范文1

关键词:信息资料 泄露 控制

随处可见的统计信息,尤其是网络时代,统计信息泄露的速度和铺盖面更广,统计信息从收集的原始资料开始,在传输的各个环节都被泄露的危险,信息泄露体例也变的多种多样,那么如何对统计信息资料进行有效的管理,防止统计资料的泄露呢?

一、统计信息资料泄露概念

统计泄露是指统计部门在为社会提供的统计信息资料中,不泄露任一单个个体 (如个人、企事业单位等 )的资料。这里有两层意思 ,一层是统计泄露的问题,另一层是控制方法的问题 ,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众所周知,统计部门对外公布的资料,基本上来说有两种,即汇总 (综合 )资料和微观资料 (调查单位原始资料 )。事实上 ,原始数据是汇总数据的原材料,在计算机大规模使用以前 ,实际上我们只把它用来汇总制表 ,然后向社会提供汇总数据。现在,由于计算机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使原始数据的提供变成了现实,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以某种形式向社会提供了这方面的服务。由于原始数据泄露的危险性大大高于汇总数据,所以 ,人们对统计泄露控制的需求日益增加。

统计机构的目标是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统计资料,在提高数据质量和详细程度的同时,也增加了单个个体资料泄露的危险性。这种泄露当然不是统计产品本身的意图,而是由于社会获取资料的权力与单个个体资料需要保密的权力之间的差距造成的。因此,简单的说,统计泄露控制的最大目标就是在有效的保护单个个体资料(使人们认不出资料属于哪个个体)的前提下,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但不应损害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用性)

二、目前统计信息资料泄露的现状

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成为一项重要资产。以网络为载体,以信息资产为核心的新经济革新了传统的资产运营模式。信息资产蕴涵的价值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得到提升。企业需要把信息看作一种战略资源,将其作为资产要素进行有效监管,其中包括了对信息本身、信息技术及设备、从事信息活动的组织和人员的有效管理。

目前,个人信息泄露问题非常严重,个人信息泄露危害无处不在。刚拿到新房钥匙就有人上门推销装修、保单刚要到期就有人向你推销保险、刚打完股票咨询电话众多股票公司的服务电话就蜂拥而至、刚从电视购物买了东西就有很多公司打来新产品的推销电话。包括姓名、职业、电话、家庭住址等在内的个人信息资料不经意就会被公然暴露在世人面前。一家门户网站曾做过一次有关个人信息泄露的调查,结果显示,90%的网友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现在更是出现了明码标价售卖个人信息的情况,在某些网站只需输入搜索的人名,就可以立即查到此人的信息,甚至包括家庭电话、手机号码、工作单位、婚姻状况、犯罪记录、银行借贷记录、个人财产记录等个人重要信息。如“100元出售当地30万车主电话、地址等详细信息”、“孕产妇信息一元一条”之类的信息,也频繁在网上出现。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泄露出去的信息往往被犯罪分子利用。目前,利用个人信息进行敲诈、诈骗的案件已成高发态势,防不胜防。信息化在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同时,也使企业同时承受着巨大的信息安全的风险。全球平均20秒就发生一次计算机病毒入侵;互联网上的防火墙约25%被攻破;窃取商业信息的事件平均以每月260%的速度增加;约70%的网络主管报告了因机密信息泄露而受损失。而病毒的泛滥,更让国内众多企业蒙受了巨额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已成为目前国内外企业迫在眉睫的大事。

三、统计信息资料泄露的危害

首先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个人信息使用频率不断增加,伴随着这种趋势,个人信息受到侵犯的情况也已呈蔓延之势,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目前,利用个人信息进行敲诈、诈骗的案件已成高发态势,防不胜防。2012年10月31日江苏一起诈骗案,5个月竟然拨打7000个电话,骗了22名受害人。

其次造成公民对调查机构的信任危机,作为一名统计人员,我有切身体会,2010年的人口普查,按照上级统计要求必须进入每家每户,取得填写个人资料,然而当我们带着工作证挨家挨户去敲住户的门时,遇到的各种状况,让我终身难忘记,有的不开门,有的即使开门了也不给进屋,甚至进屋后还冷着脸,好像我们就是小偷,就是来窃取他们的个人资料似的,还有的说着难听的话,这就是对我们公共调查机构产生了一种信任危机,担心我们把取得的资料给他们泄露出去,给他们带来骚扰、损失或伤害。

四、统计信息资料泄露的控制方法

1、对外时采取的保护措施

首先对原始资料的保护,在对原始资料对外进行公布的时候,要对原始资料进行必要的修改,确保对外公布的安全性,对原始数据的保护有以下几种方法a、隐名法。即在原始数据之前,从文件中删除直接表识变量,如姓名、地址、电话等。b、抽样法。由于是从普查对象中随机抽选的一个样本,所以就无法确定某记录是否属于某个特定的个体。c、全局重编码。把原始数据资料中的变量按新的变量重新分组,由于它包含的资料没有原始数据那么详细,因而也起到了避免泄露数据的作用。d、局部隐藏。这种方法指导数据资料中的相关记录进行处理,而不对全部记录进行替换,这种方法实用任何变量。e、取消极端数据。为了避免数据资料,在公布是把这些极端数据从原始资料中删除。

其次就是对汇总的数据资料的保护a、“单元隐藏”法。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简单地把不公布的单元的值从表中隐藏掉,这种方法应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尽可能避免数据用户通过表中的相关数据计算或估算出个体资料。b、重新设计汇总表。除了隐藏单元的数据外,人们还可以考虑重新设计汇总表,如行合并、列合并等。c、改变分组的范围。这种泄露控制的目标,是通过改变分组的范围来避免统计资料的泄露。d、近似数。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结果进行干扰,以达到对出现频数较小的数据单元进行保护的目的,这种方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先确定取舍的基数,然后再找该数的最大整数倍数,最后再按照一定的“近似规则”对余数进行取舍。

2、在数据存储方面,采用可靠的存储介质

现代科技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盛行,很多病毒的发明严重威胁着计算机的安全,导致信息泄露,计算机网络安全信息管理很有必要。由于不同的存储方式的安全性不同,可以选择保密性好的数据库文件,而且在相应数据库管理系统中能够实现强大的数据操作系统;其次选用安全性能好的存储介质,切实做到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才能有利的实现健康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环境,有效的防止统计信息泄露。

3、建立统计信息保护的网络系统工程,减少中间环节

加强统计网络信息传递的安全因素。首先,对信息共享的过程进行监控。在施行信息交流和共享过程的同时,应加强信息交流和共享数据的动态控制;其次,加强防火墙建设,免遭网络信息集成中的信息系统遭受外部黑客人侵的危险。统计信息的泄露很大一部分是网络安全问题带来的,以目前网络信息维护防范的现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就要从计算机安全技术上着手,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信息漏洞加以检测、修补、分析,同时根据监测分析的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完善防护措施方案;构建安全系统体系即建立起有针对性的系统安全防火墙、网络杀毒防护软件、入侵检测扫描系统等防护安全体系。严格按照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加以规范,同时要加强安全防护意识。目前许多资料的上报都是采用网上直报系统,网上直报系统提供了一个灵活、规范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平台,大大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泄露的几率,

4、加大统计信息泄露刑事处罚力度,加强学习教育,专人保管

统计信息的泄露除了计算机的安全隐患外,人为因素不可忽视,统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导致信息泄露的例子不在少数,对于这些人为因素造成的统计信息泄露,统计部门应该经常组织学习,提高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统计人员的保密意识,增强统计人员的责任心,同时加大对统计信息泄露的刑事处罚力度。一是对信息资料的泄露者,除按法律规定处罚外,还要利用公众舆论对不注重职业道德的统计人员进行谴责,利用大会小会,讲人不讲事,使其他统计人员从中汲取教训。二是坚持诚信用人的原则。对那些俯首贴耳,弄虚作假,不关心群众的统计人员,坚决不聘用在统计岗位,即使专业能力再强,缺少职业道德也是如此。三是尽快建立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对那些不遵守行业守则,不守信用,泄露个人资料严重者,将驱逐出统计行业。

5、建立统计信息保密制度

(1)对属于根据秘密的统计资料,应该标明密级。(2)在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刊物和文件的制作、收发、传递、摘抄、保存和销毁,应严格审批手续,并形成一套制度。(3)不准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泄露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4)属于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非经本人同意,不得泄露,这里的单项资料是指统计部门收集的反映个人及家庭情况的原始登记材料,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护被调查者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消除被调查者的后顾之忧,增进被调查者对调查者的信任感,使他们能够如实的提供统计资料。

6、建立健全的防止统计信息泄露监督体系

统计监督体系的构建包括内部监督、社会监督的监督体系,内部监督包括要加强对调查项目的管理,取得的统计信息资料进行监督,确保从源头上控制统计信息泄露,降低传输过程中的泄露;社会监督包括通过热线电话、电子邮件和官方网站3种途径受理市民反映统计信息泄露问题,或者聘请社会业务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监督作为一种权利,常常与利益相伴,即监督与奖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有效的奖惩结构,监督作用和效力就随之削弱。当前违法成本较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统计监督效力的发挥本末错位——重视监督检查,忽视制度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统计行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统计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统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的目标是向统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从而充分发挥统计信息资料的作用,切实控制统计信息资料的泄露。

参考文献:

[1]任志勇,张洪毅,孟祥鑫.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09;8

[2]高波. 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9;14

[3]梁方明,李海洋.网络信息安全分析与研究方向[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5

[4]羊兴.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其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24

[5]赵秦.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14

[6]石书红.信息安全技术浅析[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9;06

网络安全制度汇总范文2

认识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1而目前,随着互联网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政府或企业的信息系统来讲,更是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挑战。这就使得更多的用户、厂商和标准化组织都在寻求一种完善的体系,来有效的保障信息系统的全面安全。于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应运而生,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以及信息安全运维体系的综合有效的建设,让政府或企业的网络系统面临的风险能够达到一个可以控制的标准,进一步保障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是针对传统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的一种重大变革。它依托安全知识库和工作流程驱动将包括主机、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等在内的不同资产和存放在不同位置中的大量的安全信息进行范式化、汇总、过滤和关联分析,形成基于资产/域的统一等级的威胁与风险管理,并对威胁与风险进行响应和处理,该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的可控性。

2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作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可以对整个网络系统中不同的安全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且可以对重要的网络通信设备资产实施完善的管理和等级保护;其次,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可以有效帮助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准确分析现有网络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从而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流程;最后,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可以通过过对网络风险进行量化,实现对网络风险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策略

1确定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具体目标。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组织在整体或特定范围内建立信息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完成这些目标所用方法的体系。它包括信息安全组织和策略体系两大部分,通过信息安全治理来达到具体的建设目标。其中,信息安全的组织体系是指为了在某个组织内部为了完成信息安全的方针和目标而组成的特定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决策、管理、执行和监管机构四部分组成;信息安全的策略体系是指信息安全总体方针框架、规范和信息安全管理规范、流程、制度的总和。

2确定适合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方法。(1)网络安全管理基础理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安全管理方法就是通过建立一套基于有效的应用控制机制的安全保障体系,实现网络应用系统与安全管理系统的有效融合,确保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2)建立有效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一是网络信息安全组织保障体系作为网络信息安全组织、运作、技术体系标准化、制度化后形成的一整套对信息安全的管理规定,建立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可以在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与控制的流程上发挥重要作用;二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作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撑,有效利用访问控制、身份鉴别、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等安全机制,是实现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技术手段;三是网络信息安全运维保障体系可以通过对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管理,实现整个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监控、运行管理、事件处理的规范化,充分保障网络信息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网络安全制度汇总范文3

关键词:网络环境;会计核算模式;卫生单位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上网已经成为了不可回避的一种趋势。通过互联网来传递与获取各种信息将变得更加的快捷方便。为了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更好的利用网络所带来的各种优势,卫生单位需要对会计核算模式进行思考,尽可能的利用网络优势来弥补当前会计电算化的不足,为卫生单位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一、网络环境下会计核算模式对卫生单位会计的影响

(一)对传统核算模式进行了深化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模式,一方面会继续遵循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以相关的会计科目作为核算的依据,并用会计账簿以及会计报表来作为提供信息的方式,这样保留了传统核算模式中的全部内容;另一方面则是在相关的核算和会计报表方面对传统的核算模式进行了深化。其表现主要如下:

从总账核算这方面来看,传统的核算模式只能够采用一种会计核算形式,不能够采用多种会计核算方式。但是在网络环境下,总账核算则能够实现多种会计核算形式并存,进而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上的需求。

在序时核算中,传统的核算模式基本上采用的是三栏式日记账,并且只用于货币资金科目的序时核算。但是在网络环境下,序时核算不仅仅可以采用三栏式日记账,同时还能够采用汇总式、凭单式、联合式和多栏式日记账,同时登记的科目也从货币资金科目扩大到了其他科目。

从快捷报表来看,能够更加灵活的运用“三库理论”,不仅仅是能够编制常规会计报表,同时还可以编制会计核算中的一些计算表,甚至还可以利用编码技术结合报表模块完成相关成本计算的分配、再分配和汇总。通常情况下,在网络环境下编制任何表格所需的数据,只要与科目编码有关,相应数据表能提供,则都可以在三库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报表模块完成。上述传统核算模式深化内容,在手工核算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网络环境下才能使其成为现实。

(二)促进了会计核算的深度

在网络环境下,会计科目的设置表现为科目编码,只要是有码就会有账。在网络环境下科目编码至少能够达到四级,编码越详细,核算就能够越深入。因为网络环境的影响传统的会计报表的一维结构也被打破,而是采用二维结构的棋盘式报表体系,通过计算机来快速完整各种复杂报表的填,这样能够使得会计报表所反映的指标更加的全面,披露更加深刻。棋盘式会计报表是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它能够揭示会计报表各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当然这种全新的报表形式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形式。

(三)提高了会计核算时效

传统核算模式全是人工操作,其速度往往会受到人工操作的极限的影响,而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核算则是电子速度,这两者之间是绝不可能同日而语的。在网络环境下能够利用网络来传输电子数据,同时利用计算机来处理数据,这就能够使得会计信息产生和提供的时效性能够被极大的提高。在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能被即时传递,这就不会与实际经济业务产生太多的时间上的延迟,或者是不会产生延迟。会计软件可以不受会计分期的限制,即时反复处理数据,生成财务报告。管理层可根据需要在任何时间内得到最新的财务数据。

二、网络环境下卫生单位会计核算模式的变化。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模式变化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数据采集的变化

在网络环境下,使得原有的卫生单位原有的封闭的会计信息系统更加容易出现信息失真的风险,这就为会计信息的采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环境下实现了信息资源充分共享,这就使得卫生单位必须要最大限度地披露其要的信息,保证会计信息需求者得到充分、及时的会计信息资料。信息采集范围更加广泛、及时。基于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范围。通过互联网,卫生单位能更加快速的获取其各科室的相关会计信息,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工作模式发生改变。

(二)会计数据处理模式的改变

传统的会计数据是一种报表驱动式的会计处理模式,这种模式下,各种数据的加工都只能够由特定职能部门来完成,但是却不能够给为所有的职能部门的业务过程提供整体性视图,这就容易导致相关的数据在多个职能部门被重复存储和出现数据不一致的问题。同时传统的数据处理模式下,会计数据都是在业务业务发生后进行采集,这就导致了会计数据出来是将滞后采集的数据进行分类、记账、汇总、对账等若干程序后,才向使用者披露。而网络环境下,各种数据都能够及时获取,并且通过统一的服务器与数据库,能够避免出现会计数据重复存储以及数据不一致的问题,并能够进行实时处理,这就使得会计数据的处理更加方便、快捷。

三、对网络环境下卫生单位会计核算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注重对会计核算形式的选择

在网络环境下,财务会计的核算形式是由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相互配合。其中账簿组织主要指的是账簿的种类、格式和各种账簿间的相互关系;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则主要指的是凭证的整理、传递、账簿的登记以及根据账簿所编制的会计报表的程序和方法。账簿作为存放原始会计数据与派生的中间的汇总数据的载体,同时也是会计报表正式揭示信息的数据源,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具有着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记账程序与记账方法则会直接对会计处理流程与数据接口的设计以及实现方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所采用的财务会计核算形式十分适当,将会是高财务会计核算质量,提高卫生单位业工作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前提。

(二)加强内部控制

网络环境下,卫生单位的会计核算就必须要面对可能出现的一些来自于内部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为会计信息所带来的不安全性。因此,必须要构建内部控制制度。对用户权限进行分级授权管理,同时建立起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职责,加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加强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治各种来自内部与外部的网络安全威胁。从电算化网络软件的设计入手,增加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建立起完善的会计信息资料备份制度,对那些相当重要的会计信息必须要实行多级备份。在网络环境下,会计核算模式的安全重点不仅仅是相关的会计核算人员,同时还包括了系统管理员、程序员、数据程序保管员、出纳员等等,他们必须要严密分工,并且建立新的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为目标的管理控制制度,如凭证传递审核制度、软硬件管理制度、文档管理制度等。

(三)加强人才的培养

卫生单位现有的人才难以满足网络环境下会计核算的要求,那么就必须要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首先是对现有的人员进行必要的知识培训,让他们能够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与此同时还需要引进既懂得网络信息技术,又具备经营管理知识,且精通会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些只能够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还不能够保证相关信息的安全,因此还需要有专门的网络安全负责人员。

四、结语

总之,随着网络与相关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下会计核算将会得到更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并且通过不断的研究将能够对现在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解决。卫生单位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模式需要考虑的东西有很多,不仅仅是相关人员的素质、硬件设施的建设,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相关的信息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丁瑛.关于网络条件下的会计核算[J].公用事业财会,2008(02).

网络安全制度汇总范文4

【论文关键词】 信息系统 内部控制 方法

【论文摘要】 会计电算化是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以计算机及数据传输和通讯设备作为数据处理系统的核心,完成从原始数据的搜集、记录、分类、登记、计算、汇总、报告等一系列会计工作。会计从手工处理到电算化处理,不仅是会计数据处理方法的变化,更是影响了企业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在内部控制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为了保护国家和企业的资金安全,确保会计信息及其他相关数据的可靠,确保国家和企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与执行,提高经济效益所采取的一切制度、方法措施和管理程序,都属于会计内部控制的范围。任何一家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不论其规模大小、业务性质,也不论其采取何种会计工作组织程序和信息处理方式,在其会计业务处理系统中,都会不同程度、不同方面地存在着一定的系统内部控制问题。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1、内部控制形式的变化。手工记账中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电算化后不需要存在。如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试算平衡的检查、总账和明细账的核对。在电算化环境下,人是执行控制的主体,但更多的内部控制方法是通过会计软件来实现。因此,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也由人工控制转为人工和程序去共同控制。电算化系统许多应用程序中包含了内部控制功能,这些程序化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如程序发生错误或不起作用,由于人们的依赖性以及程序运动的重复性,使得控制失效不被及时发现,从而使系统发生错误或违规行为的可能性大。

2、存储介质的改变。在手工会计环境下,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于纸张之上,并按会计数据处理的不同过程分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这些纸质原件的数据若被修改,很容易找出修改的线索和痕迹,这是传统纸质原件的一个优点。但在电算化系统下,原来纸质的会计数据会被直接记录到磁盘或光盘上,非常容易被删除或篡改,由于在技术上对电子数据非法修改可做到不留迹象,这就难以辨别哪一笔是业务记录的原始数据。另外,电磁介质容易受损坏,所以会计信息还存在丢失或毁坏的危险。

3、内部控制的内容变化。计算机技术的引入,给会计工作增加了新的工作内容,同时也增加了新的控制措施,如计算机硬件及软件分析、编程、维护人员与计算机操作人员内部控制,以及计算机机内及磁盘内会计信息安全保护、计算机病毒防治、计算机操作管理、系统管理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等。

4、财务网络化带来的新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系统网络化渐渐普及。网络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机电算化系统的不足,使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更加完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目前财务软件的网络功能主要包括远程报账、远程报表、远程审计、网上支付、网上催账、网上报税、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银行等,实现这些功能就必须有相应的控制,从而加大了会计系统安全控制的难度。

三、完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

坚持明确分工、相互独立、互相牵制、相互制约的安全管理原则,建立并不断完善人工与机器相结合的控制机制,使会计电算化运行的每一个过程都处于严密控制之中是我们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基本思路。

1、系统维护控制。系统维护包括软件修改、代码结构修改和计算机硬件与通讯设备的维修等,涉及到系统功能的调整、扩充和完善。对财务系统进行维护必须经过周密计划和严格记录,维护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应设置必要的控制,维护的原因和性质必须有书面形式的报告,经批准后才能实施修改。软件修改尤为重要,系统操作员不能参与软件的修改,所有与系统维护有关的记录都应打印后存档。操作环境包括系统操作过程以及系统的维护。操作过程控制主要通过制订一套完整而严格的操作规定来实现。操作规程应明确职责,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并形成一套电算化系统文件。如规定交接班手续和登记运行日志,规定数据备份及机器的使用规范,规定软盘专用以防病毒感染。

2、信息安全控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是指采用各种方法保护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防止数据泄密、被更改或破坏,主要包括实体安全控制、数据安全控制、网络安全控制等。

(1)实体安全控制。实行电算化以后,设立计算机房的主要目的是给计算机设备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保护机器设备;防止各种非法人员进入机房,保护机内程序和数据的安全。具体措施包括:对进入机房内的人员进行严格审查;保证机房设备安全的措施,如机房防火规定等;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措施,如机房防潮、防磁及恒温等方面的规定等;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安全保密的措施,如数据备份规定及不准在计算机上玩电脑游戏等规定;修改会计核算软件的审批和监督制度。

(2)数据安全控制。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制度,加强档案管理。一个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一般有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资料借用和归还手续、完善的标签和索引方法、安全可靠的档案保管设备等。除此之外,还应定期对所有档案进行备份并保管好这些备份。为防止档案被破坏,企业应制订出档案被破坏的事件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恢复手段,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也应具有强制备份的功能和一旦系统崩溃及时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

(3)网络安全控制。公司应对网络安全进行控制,设置网络安全性指标,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一是用户权限设置,应从业务范围出发,将整个网络系统分级管理,设置系统管理员、数据录入员、数据管理员和专职会计员等岗位,层层负责,对各种数据的读、写、修改权限进行严格限制,把各项业务的授权、执行、记录以及资产保管把等职能授予不同岗位的用户,并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拒绝其他用户的访问。二是密码设置,用户应按照自己的用户身份和密码进入系统,对密码进行分组管理,对存储在网络上的重要数据进行有效加密,在网络中传播数据前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密,接收到数据后再进行相应的解密处理,并定期更新加密密码。另因网络病毒日益猖獗,防范病毒也是安全控制的重点。对不需要本地硬盘和软盘的工作站,尽量采用无盘工作。

3、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人员职能控制。人员控制是电算化系统管理的根本,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此,首先要通过各种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计算机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增强遵守各项法规的自觉性,实行考核合格才准上岗的制度。其次要通过各类院校培养既懂会计又掌握一定计算机知识及技能的专业人才充实到会计队伍中。再次,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最后,业务主管应当熟悉整个会计电算化处理业务,以便对系统会计工作流程进行监控和指导。

4、信息系统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单位或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安排。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往往是“人机”对话的特殊形态,对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审核必须运用更复杂的查核技术,只有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熟悉审计财务程序的人员才能胜任此项工作,这给内部审计加大了难度。内部审计制度是保障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内部审计可以了解现有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是否能满足为内部会计系统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以及这些控制措施能否有效地运作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在电算化系统运行过程中,审计人员对会计业务处理等工作进行评价和检验,有利于检测财务软件的可靠性,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管理水平。

在电算化条件下,关键的会计信息处理和业务核算工作已由会计电算化软件集中代替,会计工作的执行主体演变为人与电算化软件两个因素,且电算化软件是主要的执行因素。这种变化使得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内部控制实施主体也演变为人与软件两个因素,且电算化软件导致的系统问题风险将成为会计系统中内部控制的主要风险。完善有效的计算机系统及管理制度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安全之本,提高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规范和完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操作和管理章程,重视内部审计,增强数据安全意识,是当前强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网络安全制度汇总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 A

一、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

国际上把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定义为:确保计算机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不遭受恶意地破坏和泄露。其首要任务是设计算机安全管理技术和搭建计算机安全保护系统。可审计性、保密性和完整性是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显著特点。可审计性是指网络交流结束之后,用户不能够否认自己所接收的信息和自己做出的其他相关行为。保密性是指用户不可随意地将计算机网络信息泄漏给其他实体和个人,更不可以提供给别人使用。完整性是指用户不能擅自修改未获得准许的网络信息,也不能在信息传输过程中擅自修改、损坏和插入信息。

二、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以及深入应用,非法访问、蓄意攻击等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防火墙、身份认证、IDS、数据加密、VPN 等管理系统和安全防护的应用也随之加强。由于其功能各异,各自为战,又缺乏统一的管理调度机制,从而形成互相孤立、无关联的“安全孤岛”,进而影响了各个安全产品功能的有效发挥。目前,网络黑客所具备的攻击手段已经超过计算机病毒类别,并且这些攻击手段多为致命手段。由于互联网本身不存在时空和地域的约束,一种新的攻击手段可在短短一周内遍布全世界,并借助网络系统所存在的漏洞进行攻击,从而造成计算机系统瘫痪。如:后门、蠕虫病毒、DOS、网络监听等攻击手段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计算机智能化技术,攻击手段也直接指向互联网基础协议,严重破坏操作系统。

三、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

1、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对计算机数据进行复制的程序代码。它通过编制程序插入计算机进行数据破坏,影响计算机正常使用。蠕虫病毒是最为常见的计算机病毒之一。它以计算机为载体,通过计算机程序漏洞进行传播,具有相当强的传播性、破坏性、隐蔽性和潜伏性。当它和黑客技术相结合,会对计算机安全运行产生极大威胁。

2、木马程序和后门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后门” 也随之潜入计算机系统。“后门”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管理人员无法阻止其进入计算机系统。第二,种植者潜入系统所需时间少,且隐蔽性高。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升级,木马程序也不断产生新的技术。如“特洛伊木马”后门程序,能为黑客控制计算机提供便利,且具有超强的隐蔽性。木马程序主要有控制器程序和木马服务器程序。计算机安装木马服务器程序的时候,黑客通过木马控制器程序潜入计算机控制系统,从而达到控制整个计算机程序的目的。

3、外在环境影响和安全意识

自然灾害、计算机场地环境、电池辐射等外在环境也会对计算机进行无意识的影响。同时,由于绝大多数计算机用户只重视方便和实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计算机安全措施和信息保护,从而导致大量计算计网络隐患的存在。

四、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策略

1、漏洞扫描和加密

漏洞扫描和加密技术在大型网络系统中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漏洞扫描首先需要利用安全扫描工具查找网络安全相关漏洞,然后对系统进行优化,达到修补漏洞的目的。加密技术主要对原文件进行加密处理,形成一定数量的不可读代码,只有通过输入密码,文件才能正确地显示出来,从而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实施保护。

2、防火墙的应用和入侵检测

防火墙是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防线,它在准许内部系统进入外部系统的同时,成功地阻止外部事物对内部网络的入侵。这就要求防火墙相关管理人员预先做好数据包的控制工作,确保所有信息都必须通过防火墙处理且同意后方能进入内部系统。入侵检测技术是指通过检测违反计算机网络安全信息的技术。当系统被入侵时,及时记录和检测,并对不能进行的活动加以限制,从而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有效防护。

3、网络病毒防范和反病毒系统

反病毒系统是指禁止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计算机相关技术人员根据对计算机病毒的了解进行与之相应的反病毒设计,从而促进计算机安全运行。近年来,互联网病毒传播途径越来越多,扩散速度也日益增快,传统的单机防止病毒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络的要求。因此,有效利用局域网全面进行病毒防治工作势在必行。比如:拥有局域网络的学校、政府机关,可着手建立软件病毒控制相关平台。当与互联了连接时,可以有效运用该平台的相关病毒软件进行有效防护。

五、加强计算机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一) 培养专业人才

当代社会是注重人才的社会,由于各种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钻研成为高文化素质的人才进行才华展示的平台,所以各种文化学问也层出不穷,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管理要求的人才也更加的全面。所以专业的技术型人才,才能把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网络安全建设掌握到位,促使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不断的进步,因为专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从培养出发点就是要求其具有熟练应用和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而且能够熟悉 .NET 框架平台,熟练基于 .NET 框架的程序开发,熟练掌握 SQL Server 数据库,能够对数据库进行各种操作,全面的保障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全面推广和不断创新,在抓住主要的技术核心时能够综合的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的更多领域的要求,把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当代经济发展建设的基础配施,从而使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网络的安全运行更加的具有全面性,所以人才是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网络安全运行的主要推动力量,专业的人才才会应对不同的问题是能够全面的解决,从本质上把信息技术的管理措施和理论实际相结合,不断开发新的适合社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

(二)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操作防护系统

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就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序性,所以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防护系统,就是针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漏洞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补救,促使把计算机信息技术通过防护系统的安全运行将可能存在的系统漏洞进行逐一扫描,强化补救方案,及时对软件进行更新,防止病毒的入侵。另外对网络中所有的安全产品,如防火墙、VPN、防病毒、入侵检测 ( 网络、主机 )、漏洞扫描等产品实现统一管理、统一监控。对网络中的安全设备、操作系统及应用系统的日志信息收集汇总,实现对这些信息的查询和统计, 并通过对这些集中的信息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更深层次的安全分析结果。

(三) 建立健全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

有效健全的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网络潜在威胁,也可以促进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保证企业运营在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中,从而积极防止黑客、病毒入侵。要建立专业的安全管理小组,进而加强对于防病毒体系的建立健全,安装有效的杀毒软件,定期更新,定期扫描,以确保系统安全。及时更换落伍的电脑,实现标准电脑的普遍配置,确保不能因为计算机硬件的故障而出现重大事故。所以建立健全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就是全面的保障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能够正常的在网络环境中发展。

六、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实施措施的必要性

首先,是安装防火墙的必要性。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因此所有的计算机用户都和Internet联系在一起。防火墙的构成部分包括了硬件和软件系统,它可以有效地将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隔绝开来,在外部信息进来时给予一定的访问权限,有效监督进出信息的安全性,防止外网对内部系统进行攻击和破坏。其次,是数据加密的必要性。随着电子商务不断发展,企业越来越倾向于无纸化办公,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大量的重要数据和商业机密往往通过网络来进行传输,这无疑给了黑客一个很明显的攻击对象。因此为了确保企业机密的安全性,通过数据加密后在进行数据的传递,是确保不被不法分子盗取篡改的有效措施。最后,就是自主创新的必要性。目前不少安全软件的芯片都是进口产品或者采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开发,而鉴于芯片在电脑构成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能够确保安全性,有必要加强我国的自主研发创新,从而在信息网络安全上掌握主动性。

结束语:

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了营造一个安全的管理体系,保护信息资源不受侵害和损害,并且针对相关可疑的行为进行提前侦测,做出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核心内容是保障信息网络内部信息与数据的安全, 为信息和数据提供安全服务。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其需要不断的与时俱进,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不断的对于管理体系进行更新,满足不同行业的具体需求。与此同时, 不同的应用环境有着不同的安全方面的防范要求,安全管理策略的制定上,也要遵循因地制宜的方式,保证安全防护工作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毛学港, 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 科技信息,2010,(1).

[2]. 杨丹子, 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现状与防范措施探讨[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7).

网络安全制度汇总范文6

【关键词】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网络安全

【分类号】:TD327.3

引言

收费系统作为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一个子系统,是收取车辆通行费的关键设施,虽然各条高速公路收费系统规模、构成和收费方式各种各样,但收费系统就其基本功能而言,应具备收费系统应保证正确收费,并具有相对公平的费率、收费系统必须尽量减少延误,提高收费车道通行能力和确保一定的服务水平、收费系统应具有严密性、收费系统应尽可能减轻收费人员的劳动强度、收费系统必须具有一定的统计分析等功能。下面笔者探讨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

一、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功能

收费系统负责对全省〔市)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进行管理,保证对车辆合理收费、杜绝贪污作弊现象、确保各路公司的实际利益、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高速公路形象。联网收费系统具有下列的功能:

为确保全省联网收费系统顺利实施,收费系统要负责制定全省(或各区域内)统一的车辆分型标准、收费费率表、系统时间、IP地址分配、数据记录传输格式、结算拆帐模式、银行选择、免费车的管理等,并将制定的统一标准下传至各路段;接收收费系统收费数据、交通量数据进行统计、记录、分析、打印、查询,为领导及时了解全省的收费状况,全面的进行收费分析,科学的制定收费策略提供依据;各种票证的发放、使用等管理,包括发票、免费证等.,避免票款的滥用与流失;统一黑名单的管理,加强对违章车辆的管理;用户管理,包括使用者的级别、权限设置等操作,加强对使用者的管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日志记录和查询管理,对所有操作进行记录,以备查询;维修业务管理,包括对各路段的维修情况进行记录、统计、分析,及时了解各路段设备的运行情况;协调、解决各路公司之间的问题,保证整个高速公路网的顺利运行;与相关系统互连互通,包括与监控系统、财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对外服务系统等信息传输,为相关系统的业务分析及信息提供基础资料;拆帐管理:主要完成通行费数据收集、存储、备份和恢复:通行费清算、拆分和划拨;结算帐户管理;统一结算模式;统一收费资金管理。

二、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数据库系统结构

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是依据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业务要求,为保证高公路高效运营,以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网效益.建立在通信及计算机网络平台上的信息系统。收费系统主要针对的是高速公路的收费业务和管理工作,制定收费规章制度和标准,收集、汇总和统计各路收费分中心上报的收费数据和交通数据;对高速公路监控图像进行选择监视和控制;并由结算中心进行全高速公路网通行费的拆帐工作。

对应现在的管理体制,在省收费结算中心、路收费分中心各级建立相应的主机系统、收费业务管理数据库。在结算中心建立中心业务数据库,在收费车道建立收费业务数据库。 为保证特殊的统计需求、加强控制管理,各级业务数据库必须保留明细原始记录;按日、周、旬、月、季、年汇总统计形成统计基表以供查询汇总使用。

1、业务记录与图像数据分离

车道监控的图像数据为海量和收费业务的辅助数据,如果与收费业务数据一起管理,极大地增大数据处理工作,使数据管理处理性能严重降低.为保证收费记录与监控记录的操作速度,保证业务服务器的高可靠和安全性,其数据库业务记录应与图像数据分离。建议使用一台具有大容量、高速硬盘的工作站存放图像信息。

2、当前数据与历史数据分别管理

当数据库内的表大到一定程度时,系统的内存与外存间将需要不断地进行数据交换,而且增加了关系数据的索引层次,大大影响数据库系统的运行速度。将收费记录数据库、监控记录数据库中的大数据表(业务原始记录)一分为二,分为当前数据表和历史记录表,使当前的业务处理操作速度加快。

3、数据定时清理和转储

每天或每周的业务数据都存放在不同的数据表中,定期循环清理并重复使用这些数据表,这样保证每个数据表都在一定的规模以内。以降低数据系统对主机性能的要求。业务主机中的数据定时(例如每l0分钟)复制收费系统主机中,收费系统主机再将收费记录按中心统计查询的要求汇总到各中心基表和统计查询基表中。同时清除复制数据。

三、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网络安全措施

1、系统安全的软件策略

通过软件实现数据在计算机间自动进行相互备份。当系统出错时,可以将数据从另一台计算机迅速备份到本机.

2、系统安全的硬件措施

用冗余的硬件来保证系统的连续运行,如果某个硬件损坏,后备硬件马上能够接替其工作。该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所有关键的数据库服务器都选择高可靠性的名牌服务器、其硬盘系统采用可热插拔阵列磁盘;省收费结算中心、路收费分中心的收费记录主机用小型机服务器组成双机热备系统,磁盘系统采用双工可热插拔的阵列磁盘系统;使用高可靠性的工控机(PC)作为车道控制机。

3、系统安全的备份恢复措施

将系统和数据库数据保存到其他介质上,当系统出错时可以将系统恢复到备份时的状态。只要保存时间足够长的历史数据,就能够恢复正确的数据。该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为系统配备光盘机、光盘库。定时将各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备份在光盘中;不只备份数据库中的数据,还要定期备份服务器的操作系统。

4、系统数据传输安全

应用系统支持着相应的业务需求(如:授权、转发、中心、费用结算),对信息的控制有两种途径,一是需要对整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控制,二是需要对信息中敏感数据单元采取特殊的加密措施。

为了保护各路段、持卡用户和结算中心的利益,防止交易报文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窃听或篡改,有必要采用技术手段对传输过程中的交易数据报文进行保护。报文鉴别是采用基于DES的计算方法,报文发送者根据其规定的算法,使用专门的密钥对报文中需鉴别的数据元素进十运算,得到4字节的报文鉴别码MAC,在传输过程后,采用同样的算法和密钥对相对的数字进行演算,也得到一个MAC,并与报文中的MAC进行比较,若不一致,表明需鉴别的敏感的数据元素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变化,无论这种改变是因人为篡改还是线路故障引起的,该交易都将被拒绝。这就杜绝了非法篡改对系统可能造成的危害。

5、病毒防护

(1)有针对性地选择性能优秀的专业网络防毒软件,是网络系统免遭病毒侵扰的重要保证。用户可以根据本企业网络的拓朴结构来选择合适的产品。需要注意的是,一个完善、全面、可靠、实用的网络病毒防御系统,不能仅仅使用一种品牌产品。还应同时结合其他防病毒软件,如瑞星、熊猫卫士等一起使用,这样才能有较好病毒防范能力。

(2)安装防火墙:在企业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安装防火墙,隔离内外部网络,并将防火墙设置为使所有进出内部网络的信息全部经由防火墙,而外部用户通过网络防火墙时,只能访问事先设置的由内部网数据库系统所指定的端口,并指出www服务器的Http协议以及匿名np协议,其他权利一概禁止。

(3)安装隔离服务器:为了企业网络的安全。一般的方法是专门安装一台前置隔离服务器,使这台隔离服务器作为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交换的中间环节,从而达到确保中心数据库安全的目的。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的逐步形成,为规范化高速公路收费管理,保障投资利益,节省主线站建设费用,减少停车次数,提高公路通行能力,收费模式由各路公司独立收费过渡到区域网络环境下的联网收费己成为各省高速公路收费的必然模式。通过联网收费系统的实施,将大大地提高对高速公路的科学高效的管理水平,使路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更大的发挥,随着公路的建设、高速路网的完善、统一的高速公路通信网络的构建、收费系统的联网管理,全国各省区开始规划与建设面向联网的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以实现高速公路全路网的信息汇集、共享和,并实现路网交通的宏观调控、诱导和救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