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街设计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街设计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街设计规划

商业街设计规划范文1

关键词:商业街, 历史街区, 设计要点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commercial street in the planning design, for example, from commercial street and the concept of the historical block,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basic conception, desig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design,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specific to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key points of the commercial street.

Key words: commercial street, the historical block, the design key points

中图分类号:F1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商业街作为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就如同城市的一张名片,是市容市貌中最繁华绚丽、最引人瞩目的一道景观。历史街区则是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载体,反映着城市文脉的延续和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

因而,商业街的设计不只是简单满足规模、流量、流程等技术指标,也应重视它给人的心理感受,既要突出历史文化在街区的主导地位,又要使其与历史建筑相协调,创造商业街建筑的统一、连续,使市民从整体而有韵律的物质形象中去感受城市文化的气质和精神,从而达到一个舒适、活跃而有新意的视觉空间与购物空间的效果。

江门市某商业街的规划设计方案,正是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形成的一座城市中心商业街。项目用地位于繁华路段,生活社区成熟,配套设施完善;西望40米宽天沙河水景;被誉为“岭南第一人”的陈白沙先生纪念馆紧挨着本项目用地的北面,为街区带来浓郁的人文气息。

一、设计原则:

以景观意境为线索,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运用非轴线非对称布局,采用点、线、面成景的方式,参照所处位置及不同功能分割空间,营造一个多功能的、舒适的、令人愉悦的具有纯正岭南古镇气息的娱乐购物、文化休闲的街道环境。

同时,着重解决几个问题:

1、商业街的繁华气氛与陈白沙纪念馆的宁静气氛之间的冲突;

2、商业街车行交通空间与步行交通空间的隔离;

3、普通商业街平直单调,长而枯燥的感觉;

4、商业街的历史人文记忆。

二、构思基础:

从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小镇商业街和传统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作深入分析,如人流和街道、河与街与住宅的关系,总结出一个空间模式——古镇的街空间,将其融合到设计中去,使其不仅具有现代商业街的时代气息,又蕴含原始的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间长出的空间,这些空间承载着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的生活方式的信息。

街,是随着人们交换产生与贸易发展而逐渐生长的,它是由人们的生活需要而形成的一种商业形态。

通过将街切割、打碎,寻找适宜的尺度;

通过空间变化的重组再造,营造生长出来的街;

通过各种古镇元素,阁楼、牌坊、铺地、水池、植物来解决商业街的标识性。

结合以上设计原则和构思基础,我们进行了本商业街规划设计的工作,并由此总结出以下几点现代商业街规划的设计要点,作为日后设计工作的指导并以供探讨:

1、尺度近人

商业街的主要特点是因店铺的集中而形成了室外购物、休闲、餐饮等功能空间,从而决定了其设计核心就是让空间有用而舒适,空间尺度应以行人的活动为基准,而不是以高速过往机动车为参照。购物行人所关注的纵向范围主要集中在建筑一层,横向关注范围一般在10-20米之间。若宽于20米,“街”的感觉则被“广场”的感觉取代,行人可能只关注街道一侧的店铺。因此,商业街设计的尺度把握应该以人为本。

建筑外观造型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建筑的宏观造型,也就是天际轮廓线;第二层面是人在中距离上对建筑的感知,也就是建筑外观的中观元素,包括建筑开窗与实墙面的虚实对比,立面横竖线条的划分等;第三层面则是人到建筑近前,与建筑直接接触的微观层面。购物行人所能感受的范围也就在一层高度之内,这一层面上的设计重点应该是建筑的细部和材质的运用,包括门窗的形式,骑楼雨罩的应用,台阶、踏步、扶手、栏杆、花盆、吊兰、灯具、浮雕、壁画、材质色彩与划分等等。缺少细部的设计无法满足购物行人对建筑的尺度要求,必然会空洞没有人情味。

本商业街基本为两侧都是店铺,尺度都控制在12-14m。在商业建筑临街一面约15m宽的范围内,满足停车、行车、步行的功能。内部的步行街尺度定为3m宽。根据轴线在相关节点上设置高低错落(主要为两层,局部三层)的建筑体形成古镇建筑群落的景观序列。

2、空间限定

人在商业街内的活动和感知空间是三维的。所以设计师对街道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都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首先商业街的长度随商业的规模而定,但室外建筑空间根据心理感受模式可以分为向心的、有聚合力的、所谓的“积极空间”和发散的、通过性的、难以聚合人气的“消极空间”。作为商业街这样一个有聚合要求、需要行人购物休息能够驻足停留、感受观赏环境的空间,它必须是一个通过建筑手段形成的“积极空间”。也就是在商业街的两端需要某种形式的空间标志物和限定物,标志着商业街的起和终。同时也起到把车行交通空间与步行购物空间隔离的目的。

方案以一端的仿古牌楼作为标志,不但使入口更加醒目和吸引人,也起到屏障的作用,把城市交通与步行空间隔开。一端以一座相对较高的建筑既作为结束,也标示着街区的中心。两端的标志确立了商业街的空间范围,购物人能随时感知自身在这一空间内的位置,避免了购物者在大市场内常有的混乱与迷失感。

从人的行为模式来看,一般超过20米宽的街道就难有近人的尺度。而从建筑高度与街道比例来看,街宽宜在楼高的1/3-1/4。商业街的宽度也与商业规模有关,不等于街越长楼越高,街应该越宽。舒适度是必须考虑的,商业街空间高度方向的限定应遵循以行人为模数的原则,并考虑二次空间的应用。

在首层与二层之间用雨罩、骑楼、遮阳等形式将空间在室外区分开,既能降低噪音和视觉干扰,也可使上下不同的建筑个性有一个明确的区分带。雨罩骑楼的划分手段能将建筑主体所形成的外部空间划分成次一级的二次空间。骑楼,正好适应购物行人的尺度,无论建筑主体有多高,这样的二次购物空间给人稳定的舒适感。

3、风格色彩

自然形成的传统商业街的诱人之处在于其由不同时期建造,风格迥异的铺面拼在一起,造成以极其多元化而达到统一的繁华效果。新设计的商业街往往因人为的统一而流于单调乏味。为追求传统商业街的意境,应有意识地放弃追求立面手法简单的统一,甚至应刻意创造多种风格的店铺共生的效果。

由于本商业街定位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在风格色彩方面,设计重点考虑:

(1)建筑风格的统一协调:把握好历史街区的建筑文脉,确定历史街区新建筑的风格是至关重要的。设计中力求突破中国古典建筑的体量权衡和整体轮廓,采用台基、屋身、屋顶的三段式构成,建筑造型由功能、空间确定,从文脉环境中挖掘有益合理、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符号,象征表达出一定文脉环境中建筑的内涵和意义,以此来完成新老建筑在风格上的对话。

(2)体量的统一协调:历史街区的新建筑,在体量上应把握好各自在广场中的位次关系,和谐的建筑体量可以使广场界面既突出重点又具有连续而有韵律的感觉,设计中对体量过大的建筑,利用虚实对比的手法,将其进行纵向及横向的双重分解,使其成为两栋毗邻的尺度适宜的小体量建筑,从而带来较好的视觉效果。

(3)细部设计的统一协调:建筑立面的细部设计是维护景观整体协调的重要手段。我们采用相互呼应的细部设计手法达到与历史建筑整体形态的协调,如统一口部线形、细部的艺术装饰(包括檐部、壁柱、线脚)等。

(4)材料、色彩的统一:融合项目毗邻的“陈白沙纪念馆”的文化气质,设计将商业街建筑的色彩进行了统一,以突出历史建筑在空间中的形象。

4、面材的软化与精化

商业街建筑与其它建筑外观的重要不同是店家需要根据自身商业的性质特点,二次装修店铺外观,而招牌、广告、灯箱等室外饰物往往成为建筑外观中最惹眼的元素。失控的第二次外装可能会同原建筑设计立意冲突,甚至破坏建筑空间的效果。所以外观设计应考虑改造外装的可能,预留店名、招牌、广告和其它饰物的位置。

为突出人情味,商业街表面构件上越来越多地应用了软性面材,例如蓬布遮阳、竹木材料外装、悬挂的旗帜和其它织物招牌等饰件。这一趋势使得建筑立面设计更趋近装修装饰设计、也要求设计师不能停留在建筑框架的设计深度上,必须以装修的精度来做商业街立面设计。换句话说,商业街的外观设计已经很室内化。

5、重视非建筑元素

商业街室外空间与气氛的形成,主要决定于建筑的空间形态和立面形式,但也取决于其它一些非建筑元素的运用,如室外餐饮座、凉亭等功能设施,花台、喷泉、雕塑、灯具、指示牌、电话亭等器材,灯笼、古董、道具等装饰,铺地、面砖、栏杆等面材。这些元素是与人发生亲密接触的界面,要从景观、园林的角度深化商业街的设计。

商业街设计规划范文2

【关键词】商业中心;步行街区

生活中提及的城市中心系概念是指城市中人们公共生活的区域,一般在城市中集中的主要是第三产业的发展,而第三产业又包含各种项目,比如公共建筑、行政办公建筑、科研和文化学校建筑、商业建筑等等,这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在施工过程中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比如一般市中心为商业中心,如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海的南京路等,主要是为了方便人们的日常起居和生活需要的,而一些政治性的建筑如天安门广场的建筑,这主要是为了满足政治和文化需要的。具体来说,商业中心和居民的生活最密切,许多商业、金融、购物的职能单位都在这些商业中心进行,很多情况下,人们进行商业活动都是依靠步行的,从开始到结束,无论是休闲购物、还是需求某些帮助,尤其在繁华的地段,步行可能比汽车还要实用。一段步行街的繁华程度能很好的证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程度,城市的商业中心街区总会划分众多的功能区,以方便人们前往。

1.商业中心区的问题与矛盾

1.1交通效率下降

在世界各个地区,商业中介区的堵塞问题都是让人头疼的。城市的交通相对集中给商业中心区带来的压力逐渐加大,这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交通拥挤和堵塞两个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群的过多以及城市利益最大化造成的停车面积的减少。

1.2环境质量下降

干净的城市向来是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而商业中心区的环境主要取决于周围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强度。一般来说,中心街的建筑过密,就会造成很多时候的气候和气流的堵塞,空气不流通,污染扩散条件差,再加上城市中心的车流量加大,长久下来,就会造成城市空气水平下降的情况,汽车尾气的排放,已经使得很多的上班族有头晕、恶心的现象发生,工作的效率会随着下降。

城市人群过多,是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的另一原因。由于商业中心区本身就有过量的交通和过密的建筑,而单一的交通方式使得步行的区域逐渐缩小,甚至和一些行车路段的道路相似,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路段就被行人放置了自行车,占用车道。由于步行空间的限制,人口密度的提升,很多人不会满足狭小的生活环境,环境的质量下降的水平提升,人们自身的拥挤程度更甚,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随之加大,没有人愿意到户外来进行运动,甚至买东西,口罩成为人们出门的必备,公共活动中心失去了原有的乐趣。

2.步行街区对商业中心的重要性

2.1交通管理

为了进一步的优化环境质量,对于交通管理部门来讲,最好的方式就是平衡管理,通过一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环境的局部改善,从而达到环境质量提高的目的。进行私家车限行或是提倡大家乘坐公交车,或是以步代行的方式,从而实现步行、公交和汽车之间的良好平衡。

2.2经济复兴

众所周知,步行街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体现,而发展步行街能更好的促进商业板块的发展,这也是毋庸置疑的。由于步行交通可以促进临街商铺的开张,因此,搞好步行街内的环境卫生,对于对生活质量要求极高的今天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这点在欧洲国家已经被证明,主要是因为:

(1)步行至少增加了50%的人流。

(2)行人不再恐惧来往车辆,因而更易于购物。

(3)行人更倾向于逛商店购物。

2.3环境改善

步行街的增加和修建对于环境的影响很大,当步行的人数增加之后,开车的人数自然就会减少,在商业区购物或是寻求服务的人群增多,一方面可以改善环境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第三产业的尽快发展,是一项双赢的事情。通过减少对古建筑有损害作用的汽车废气的排放,以及消除汽车对古建筑周围环境的破坏,有助于尽情欣赏古建筑风格,保护古建筑及商业中心的历史风貌。

2.4社会效益

当商业中心环境因步行化而得到改善后可产生许多社会效益。人与人之间互相交往的机会大大增加了。不同文化背景、种族的人相互交往,多元文化共存的机会大大增加,这对儿童的成长尤为重要。步行街往往配备有舒适的座椅,尤为受到年长者、孩子、残疾人和带婴儿的父母的喜爱。一个人行走在行人众多的市中心比独自在一条街上会感到更安全。

步行化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商业中心的活力和形象常常由街道上行人的活动来衡量。尽管其他一些指标可能更准确的反映出商业中心的经济状况,但平民百姓看待一个商业中心是充满活力还是死气沉沉则是根据街上行人的数量及步行环境的质量来判断的。

3.步行街区系统的组成

3.1步行购物中心区

商业中心区的现代步行购物中心通常是一个规模庞大的,集购物、娱乐、消闲、观光于一体的室内建筑(图一),并通常附以灯光,花草树木,雕塑及其它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舒适物。步行购物中心通常提供以下场所和服务:零售业,包括百货商场和各种专业商店;餐馆、酒吧、咖啡厅、电影院、剧院、商业俱乐部、儿童乐园;生意及业务洽谈室等等。

3.2步行通道

步行通道是步行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商业中心的主要步行点联接在一起,步行通道可分为凌空性,如空中走廊和天桥;地面型如便道,步行街及地下通道三种类型。

3.3广场

广场通常是指购物中心与公园之间的空旷地带,是商业中心步行街区的结合部,它可以提供专门来此消闲和过往行人稍事休息的场所。广场的三个基本用途是:循环功能——提供足够的步行空间;休息功能——为步行者提供稍事休息的区域;美化功能——为步行区增加一些绿色。

3.4步行区

步行区是指城市商业中心区的某几条街区对机动车关闭、禁行的区域。它为步行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购物、消闲环境。在这一区域中,各种步行区设施往往最为发达,步行区的规模视需要而不等,美国大部分城市的步行区在任何方向上的长度一般不超过500米,这是因为步行者愿意徒步行走的最大距离一般就是这个长度。有的步行区很大,这样的步行区通常需要辅助交通设施,如迷你车等等。

商业街设计规划范文3

在太平街是当年长沙城内最繁华的场所,目前仍处于长沙商业中心位置,有着丰富的湖湘历史文化底蕴,反映了明末清初时期的长沙古城地方街区特色。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城市的变迁,在2007年之前,太平街建筑年久失修,墙面剥落明显,小摊小贩随处可见,招牌、灯箱广告无章法地悬挂在店铺门前,整个街道给人拥挤、杂乱的感觉。

2007年由政府统一规划改建后,它呈现给人的是一个集商业、居住、旅游和文化传播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改建后的太平街少了过去的脏乱,街道两侧以传统铺面和民居为主,门、窗、墙体和屋顶的颜色仅有黑、白、灰和黄褐色,所有木质材料颜色均为原木色,广告、店招等一律采用了具有长沙地方特色的古典造型,营造了历史街区“老”的历史氛围;具有历史意义的原麻石块铺砌的路面更显古朴,保留和体现了长沙城市历史商业街区的地方人文特点。经改造后的太平街建筑色彩简约但不简单、朴素典雅,彰显了规划后“素”的特色。与同坐落于长沙五一商圈中心的黄兴路步行街、解放路酒吧街喧哗的气氛相比,太平街更多了份娴静的气质。然而,重建后的太平街作为一个城市中心的旅游、商业双重依托型的历史文化街区,其定位却远不止保留这份娴静,更多的现代商业广告及色彩对其古朴、娴静的街道环境造成了巨大冲击。

长沙太平街户外广告色彩

整治的必要性现代商业、酒吧等产业进驻长沙太平街后,其“老”的气息被大量具有现代色彩元素的招牌和色彩斑斓的超大幅广告掩盖。商家为体现店面个性所制作的造型奇异的店招及大量采用了高明度、高彩度颜色的广告等,与原木色建筑色彩产生了冲突,破坏了整体街区景观色彩的和谐。这种冲突忽视了当时规划所限制的广告、招牌等须依托街区整体色彩及采用传统形式的规定。这一现象的持续将对湖湘历史文化的传播和保护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街区的广告色彩进行整治显得十分必要。长沙太平街作为长沙城市的一张古老的历史名片,人们在追求其商业效果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其承载了数百年来留下的老长沙历史和湖湘文化,应使历史文化不被以商业为目的的行为覆盖。

整治的方案

第一,长沙太平街的户外广告色彩改进要注重解决广告色彩与整体建筑色彩失衡的问题。广告用色应与建筑的色相临近、相协调,可适当地提高色彩明度与纯度,使其具有一定的醒目作用,增强标志性和宣传效果,并规定户外张贴广告的时效性,避免因广告褪色带来的“色脏”情况。

商业街设计规划范文4

房地产开发商制作的楼书和宣传图册描绘的小区图景与交房时的实际景象不一致,部分业主据此向法院提讼,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日前,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案件做出终审判决,楼书和宣传图册上记载内容不属于商品房买卖合同组成部分,不具有法律效力,开发商不承担违约责任。

李女士等10名购房人分别购买了福州一房地产商开发的商业店面。此前,开发商就开发项目制作了楼书和宣传图册,楼书上注明“楼书图文资料仅供参考,本宣传册所有资料最终以政府批示为准”。开发商交房后,李女士等业主发现,宣传图册上描绘的小区西侧车辆畅行无阻的商业街变成了不允许车辆通行的步行街,且修建了水泥围墙和两侧带门槛的小门,车辆无法从小区西侧出入。李女士等、世主认为开发商擅自改变小区规划构成违约,至法院要求拆除围墙和小门,恢复所有车辆通行权。

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指出,楼书及宣传材料是开发商向不特定人推介自己开发的楼盘并希望他人购买而做的广告宣传,属于要约邀请,不是商品房买卖合同的组成部分,不具有法律效力。根据规划部门审批的设计规划,小区西侧为人行出人口,开发商不存在改变规划设计的行为。据此,法院判决,李女士等业主要求拆除围墙和小门,恢复车辆通行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案例点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 “商品房的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为要约邀请,但是出卖人就商品房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所作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定,并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以及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的,应当视为要约。该说明和允诺即使未载人商品房买卖合同,亦应当视为合同内容,当事人违反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可见,楼书和宣传册内容是否对开发商具有约束力,应以其说明和承诺是否“具体确定”为根据,若该说明和承诺具体确定,则应视为要约,对开发商具有约束力,否则只属于要约邀请,对开发商不具约束力。

案例总结:

从本案来看,宣传图上描绘小区西侧为车辆畅行无阻的商业街,其内容并不具体确定,不应视为开发商的要约,只能视为要约邀请,故其对开发商不具有约束力,即使开发商建成的小区与宣传图上描绘的景象不一致,也不应认为开发商违约,故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

商业街设计规划范文5

关键词:商业建筑;交通;设计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simple simple commercial and transportation combined with development advantage, and introduces the commercial and transportation of combining the design concept,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ercial buildings and traffic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design.

Keywords: commercial buildings; Traffic;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交通是为城市服务的,它为人们提供了城市内部相互之间以及城市与外部之间的联系。城市交通设施把组成城市生活的各种活动连接起来。城市的结构大小及其扩展、中心体系的空间分布形态以及人口分布、城市生活方式及特点等都受到城市交通系统性质、规模和服务质量的制约,而发达的交通可以使人们享受城市最大优点――多样性。交通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中心经济的繁荣、居民就业和商业利益。商业办公综合体作为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活动的中心,与城市交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1商业与交通结合发展的优势

尽管目前国内大部分的轨道交通线路仅局限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但商业与轨道交通联合开发的前景不容小觑。这不仅仅是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需要,更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需求和趋势。商业与轨道交通的联合开发.可以使两者优势资源加以互补。轨道交通所运营搭载的大量人流是商业发展的保障.而多元化商业经营又为轨道交通的良性发展提供支持。联合开发可降低设施成本,提高客运系统的使用效率;对有效控制运输成本.确保开发商的投资回报率.提升城市设计品质,甚至控制和管理城市成长与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商业与轨道交通的联合开发使经济及社会价值取得最大化.同时使城市的整体利益.开发商的利益及公众的利益多方共赢。

2商业与交通相结合的设计理念

2.1建筑设计目标

商业与交通相结合的设计目标是追求高效.包括交通的。高效率”和与其结合的商业开发的。高效益“。交通站点作为交通建筑,客流的吞吐效率是其追求的主要目标。最佳的客流动线,最短的换乘时间.与商业建筑最优的配套模式.是轨道交通建筑设计成功的关键。而如何提高空间环境质量.把握乘客心理行为特征,吸引客流并引导消费.创造商业效益的最大化.是商业建筑设计的关键。因此.在效率和效益兼顾的前提下.从城市环境出发,创造城市综合效益.人与建筑、建筑与城市的完美融合是所有建筑设计追求的最高目标。

2.2空间设计原则

2.2.1规划先行的原则

城市交通的建设投资巨大,因此在工程建设之初就应从城市的总体规划出发,依据城市交通规划.制定线路和站点的具体规划.明确功能定位.使之符合城市发展方向,为其后续设计建设确定方向。

2.2.2以人为本的原则

交通建筑和商业建筑都是服务性的城市公共建筑,应处处体现其为人服务的宗旨。把握顾客的行为心理特征以及需求特征,关注设计细节,注重空间环境的优化设计.

2.2.3效率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交通建筑耗资巨大,因此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其与商业建筑的衔接整合方式,节约造价.是进行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2.2.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提高设计的灵活性.可变性,适应将来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各种改.扩建要求。

3商业建筑与交通相结合的设计

3.1空中步行体系的建立

空中步行体系,又称天桥系统,即在若干个街坊内布置商店,街坊之间采用高于地面的过街楼或步行天桥相连,形成一套独立于外部街道的步行街。它能大大增加和步行系统相连建筑的可达性,与城市开敞空间容易保持良好的视觉与交通联系。这种系统首先在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市实施。由于这里冬季寒冷,商业街坊间用封闭的过街楼来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全天侯的空中步行区,不仅为市民提供了安全、舒适、有趣的步行工具,而且将人和交通工具、污染物隔离开来,因此有些大城市设想把商业区的步行体系扩展为城市的步行体系,逐年增加步行天桥,最后完成全部步行体系。这虽然受到了目前经济上的限制而没有实现,但它反映了城市交通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促进了城市空中步行交通与商业办公综合体的直接结合。如美国IDs中心有四条人行天桥穿过而成为城市空中步行系统的节点。每天,行人可以从四个方向进入该中心,同时也可以从中心走捷径进奈卡利特林荫道。其特殊的空间构成及共享中庭,无论对本地人,还是对外来参观者,都提供了特殊的文化情趣、城市历史延续的联想和新鲜感。在我国很多城市也有类似的空中步行体系,如北京的华威大厦利用二层的室外挑台与现有的西单北大街步行立交桥直接联接,既有利于人群的集散,又可做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设置室外商业街,方便了群众购物。

3.2地下步行街及地铁交通体系

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为城市商业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地下购物大厅连接各个商店的地道系统为购物者提供了连续活动的、有趣封闭的空间,也为行人提供了一种安全感。作为商业办公综合体交通组织的手段之一,地下商业街常常联系着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地下通道。一方面为行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商业活动空间,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地面人行交通的紧张状况。不仅如此,它还可与人防工程结合。地下街、地下广场、地下通道三者连成的系统是很好的人防工程。例如西安的开元商城的地下空间设计,以下沉广场为中心的地下购物空间与钟楼地下人行通道相连接,并与人防工程结合起来。若地下系统再与地铁车站相结合,则更大大加强了商业办公综合体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节点作用。如美国费城的市场东街便是一个带有顶棚照明系统的三层步行街,由商业区、停车、办公、旅馆等组成,并与地铁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个宜人的小气候。在商业办公综合体空间设计方面,一些国家抓住在地铁车站附近建造新建筑物的机会,在所形成的开敞空间内修建下沉式广场与地铁车站相连接,既改善了地铁的环境,又使得各层次交通空间的联系得以加强,而且更加舒适。

目前,地下通道体系下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许多城市试图把这些各不相连的局部地地下走廊区连接起来,形成地下通道系统。如美国的洛无菲勒中心中央广场系统的不断扩大和加拿大蒙特利尔中心地下空间系统的发展。我国的有关专家也就这一系统在大城市中心区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比如现在很多地铁附近的新建综合体地下都预留地铁出口。虽然它现在还存在着技术复杂、造价昂贵等显而易见的不足,但是与过多地占用地面的有限土地及它所形成的效益相比,这些不足都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而显得微不足道。作为商业区发展的一种形式,促进商业办公综合体城市、建筑、交通一体化发展,地下交通系统是有着光明发展前景的。 例如长沙五一广场商圈。五一广场商圈纵横于长沙市五一路和黄兴路的之间,是长沙城区最繁华的商业区,也是长沙地铁2号线主要站点之一。交叉路口四个象限的主要商业建筑有:西北象限的皇冠假日酒店,东北象限的百联东方广场,西南象限的锦绣中环大厦、春天百货、王府井百货,东南象限的平和堂商厦、新世界百货,另有五一绿化广场紧邻此地。长沙轨道交通的建设目前已提上日程,这对五一广场商圈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位于五一路交叉口立交桥处的混通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在考虑轨道交通节点与商业建筑连接的同时,必须处理好该地区人车分流和停车问题,利用好五一绿化下沉广场并减少对它的破坏将会是重点中的难点。由于在本研究第五章会有详细的章节来说明五一广场商圈轨道交通节点和大型商业建筑空间连接模式的应用分析,在此仅作简单说明。

3.3地面层外部交通组织

地面层交通目前是城市最主要的交通形式。也是商业办公综合体外部交通组织的重点。商业办公综合体在地面层交通聚散量最大,其地面层外部交通的建设必须有良好便利的交通与外界联系。由于商业办公综合体常常占用一个或几个街区,地下十字街口,同时附设有车库(包括自行车库),因此人、车流交汇明显。为解决人流、车流混杂的被动局面,国外在商业中心区常常开辟步行街,为人们创造一种安全、舒适的购物环境,彻底把商业活动区域从汽车交通的威胁下解放出来。如美国巴尔第摩的快乐大街。步行街不仅是一种城市设计的方式、城市生活的方式,而且还是古城保护工具、提高环境艺术质量的重要方式。

结束语

目前国内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建设迅速发展。可以说.交通的节点就是人流的节点,也是城市生活的节点,更是商业活动的节点。从建筑设计角度.如何更加理性地将二者结合,创造高效而又舒适的空间效果,是在轨道交通建筑设计过程中急需关注的问题。因此.希望本文对商业与交通理性结合的设计方面所进行的初步研究,会对同类型的商业和交通节点的建筑设计规划提供一定参考,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美]美国城市土地协会.联合开发――房地产开发与交通的结合【M】郭颖,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商业街设计规划范文6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前 言

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其中的商业综合体已成为城镇化建设的主流趋势,下面阐述了笔者对小城镇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的认识与理解。

一、商业综合体的规划设计

商业综合体是将多种生活功能空间进行高效的组合,形成的多功能综合性建筑。商业综合体是城镇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将商业策划思想融入城市的设计规划思想中,实现信息系统的协同工作和资源共享,形成一个高效的聚集体。其设计的宗旨就是将各种功能空间和谐、高效地整合在一起。

针对小城镇而言,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极速扩张,城镇人口不断增涨,基础交通落后,街区规模较小,商业较为分散。这对商业综合体即存在机遇,同时也存在制约。如何把握好综合商业体的规划,我们应从以下几点具体分析:

1、基地选址

商业综合体基地的选址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先决条件,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地利”,并不是每个基地都适合于建设商业综合体,它至少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⑴用地范围:基地占地面积不宜过小(3~5万平方米之间较为适合),且应有可延续性。

⑵用地边界:基地应有至少两个边界相邻城市道路或一个边界相邻城市主干道。

⑶用地位置: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地段”,总体来说市民可以高效、便捷的汇集到该区域,基地周边环境无不利因素。

2、规划布局

商业综合体的功能综合性非常强大,这也造成了人流和车流集中性,交通布局也很自然的也就成为重中之重。在总图规划阶段要布置好商业综合体的各功能分区,使交通关系清晰。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区域交通,尽量缓解对区域交通形成的压力。规划布局应该注重地区性的整体观念,尽量不给周围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对于能产生燥声及光污染的分区应布置在距居民区较远位置。

3、使用功能

商业综合体区域功能丰富,是多种常见的城市功能区域的组合体,如:公共设施、办公功能、酒店功能、居住功能、娱乐功能、零售功能、休闲功能、文化功能、停车设施等功能的任意组合。

商业综合体也是密集型综合服务体系,应具备多种功能的相互转换,从而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商业业态。在设计中宜弱化其针对性,提高其通用性,增强建筑本身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

4、停车组织和交通系统

停车组织影响到整体的形象和运作效率,是商业综合体的关键组成部分。停车方式的选择是一个综合性问题, 主要涉及土地利用率、经济性等方面。在设计中宜多采用地上与地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前提下,减少成本投入。停车场出、入口位置设置需明显、便捷,便于驾驶者判断停车去向。

交通系统组织形式通常选用平面交通组织形式,平面交通组织形式适用于交通密度不大、基地空间比较开阔且流线简单的地区。在设计中尽可能的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使道路流线十分清晰,交通相对干扰少。在车辆道路设计中,应强化控制与引导车辆的有序行驶。笔者提倡在基地入口与停车场入口之间设置缓冲区域,减少车辆高峰期因等候压车,对城市干道交通造成的影响。

5、商业综合体的内部开放空间

商业综合体内部开放空间是用于满足购物者行走与休息、开展促销活动或其他社会性活动的内部公共空间,包括商业综合体的中庭、边庭、内广场、引导空间,室内商业街与露天商业内街等等各具特色的空间型制。内部开放空间是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直接影响购物环境、消费心理的重要因素。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当今,应为消费都提供更好的购物环境与休闲交流空间,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内部开放空间主要的规划设计思路表现为以下几点:

⑴ 围合与开敞的变换:综合体内部开放空间绝大部分存在顶界面,侧界面的形式确定其封闭程度,空间封闭或开敞的效果由侧界面的尺度和隔断形式决定。

⑵竖向高差的变化:不同的领域运用不同高度的空间,能突出空间的特征变化,同时减少建设成本投入。

⑶ 空间的层次变化:空间上的层次感会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愉悦感,通过高差、 绿化、隔断等的设置,可以使画面丰富,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⑷空间界面的柔化:柔性的空间具有亲和力和弹性,使人易于接近和停留。

⑸空间的诱导性设计: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规划设计必须体现其职能的诱导性与识别性,反映出购物环境的气氛和商业建筑的特征,以此吸引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