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系统用途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事管理系统用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事管理系统用途

人事管理系统用途范文1

小吃调味料

基快富在全球各地都有专家,他们将专有的风味和独特的原料成分结合在一起,运用在不同的小吃基中,包括土豆、玉米、预先定型的小吃基、膨化小吃基和饼干等,开发出了独树一帜的风味系统。在亚洲区,日本和中国香港最大的小吃和零食业制造商都是基快富的忠实客户。其调料分为传统风味和新风味。传统风味包括烧烤、酸奶酪、洋葱、香辣、烤牛肉。新风味包括混合味、异域风味、香甜味、酸甜味。

汤粉,汁粉及肉汁粉

基快富产品开发小组结合其功能成分和香料,为快餐店和其他餐饮业,提供不同风味的餐汤和肉汁类产品。其系列包括汤粉、汁粉和肉汁粉。汤粉分为奶油或肉汤底,汁粉分为异域风味、西方风味和混合风味,肉汁粉分为牛肉、鸡、火鸡等。

方便面汤料

在中国和香港地区,基快富率先将香料风味系列引进到方便面生产厂家,生产出物美价廉的汤料,以增添面食消费的乐趣。一些产品甚至出口欧美,并屡受好评。方便面汤料有两种。全汤料:该配方提供完美口味,除了需按用量重新包装外无需任何其他加工过程;浓缩调味料:配合其他原料和其他功能成分,相混合以形成全汤料。

香精

基快富的香料专家小组模仿食物本身的味道,根据烹调工序过程和烹调过程中成分的相互作用来设计香料,以满足他们客户的特殊用途和要求。在中国和香港地区,他们的香料已被广泛用在鸡味粉和方便面的汤底料中。Robust (r) 反应香精和Vegamine (r) 植物水解蛋白质,能提供如鲜肉汤的独特风味和浓郁食味,可应用于多种不同食品。整个产品系列包括牛肉、鸡肉和猪肉的各种不同风味。

裹粉脆浆系列

从1985年至今,基快富开发了数种拥有专利权的裹浆粉系列配合使用技术,其中包括专用日式面包糠和不同颗粒大小的面包糠原料烘焙生产工序,以及TenderBite浆粉和裹粉系列。他们在中山和香港的工厂向大中华区一些最大和最著名的快餐连锁店提供该系列产品。浆粉产品分为黏着性浆粉、凝聚性浆粉和天妇罗浆粉,品种齐全,并且可以根据零售和餐饮业的应用需求而生产不同的风味。裹粉系列产品包括以不同的面粉为基础生产的产品和以不同的面包糠为基础生产的产品。

烘烤食品及生面团

基快富的科学家结合其烘焙和生面团生产工序技术以及面粉的流变原理技术,开发出高品质的产品,适用于混合面团干粉或低温存的面团。在中国大陆地区,他们为一些家喻户哓的匹萨店提供一流的生面团和烘焙产品。生面团添加剂能应用于烘烤制品中,以改善香味和口感。干性混合物/混合干粉:包括各种松饼粉、薄烤饼、匹萨生面团和其他烘焙混合物,以及“一步完成”和传统产品。

人事管理系统用途范文2

关键词:智能电网 物联网 智能通信技术

中图分类号:E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社会,电力资源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能源,但当今社会,能源短缺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发展智能电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世界上诸多国家重视智能电网的建设,虽采用的建设模式有所不同,但是物联网通信技术已然被很多国家所采用。在电力需求与电力技术研发的双重作用之下,物联网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并且大有迅速热遍全球之势,应对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远大前景,相关领域的研究更有深远的意义。

1 智能电网、物联网概念简述

1.1 智能电网

通过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实现电网诸多系统,如发电、输电、配电、供电、售电、用电等环节的智能交流,可以将这样的电力网络称之为智能电网。一般而言,智能电网存在如下诸多优势:能够实现自我修复;能够有效抵御外来袭击;能够对用户形成激励,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电网运作;完善电力系统,减少电量损失;优化资源设置,有效降低电网运行资本;实现对多种发电及蓄电形式的容纳;推动电力市场的繁荣发展。

1.2 物联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已然成为互联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物联网的概念是由美国教授Kevin Ashton于1999年所提出,经过一定发展,在2005年于威尼斯所召开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物联网概念最终形成。通俗而言,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网络”,它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感知元件,如传感器、射频识别、二维码等,通过对基础网络的运用,实现人与物或物与物间的互联。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通信时代已然到来,近乎世界上的所有物体,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交换。

2 物联网的诸多用途

随着现代信息化网络技术的推广,作为网络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物联网技术也有颇为广泛的用途,现简略介绍如下。

2.1 智能物流

物联网通信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以智能配送的可视化管理网络、全自动的物流配送、网络化信息共享平台为主,因为采用了可供分析与模拟的软件,从而形成供应链网络,无论是企业生产地点的确定、采购地点的设置,还是库存分配战略的制定,都能有效地降低配送成本,改善服务质量。

2.2 智能电网

将物联网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的诸多环节,实现对电力交换情况的改善,以及电网利用率的提升。有了物联网通信技术,能够有效接收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分布型的能源进入电网,实现对主网的补发电。我国现阶段已开始实施阶梯性电价,因为智能电网能够实现对用户电力负荷的实时监控,这给用电户提供了自行选择电价及能源类型的权利。

2.3 生态监视

物联网通信技 术还可应用到生态监视领域,如城市大气、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等。通过对RFID技术以及视频感知、声学、光学、生物、化学、红外、卫星等传感器的使用,从而实现对监控领域的全面感知,再将所得信息进行传输,利用生态分析、决策支持系统、云计算等智能系统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对应用领域的智能监视。

2.4 电子保健

在医疗保健领域,医疗信息化得以体现,这离不开物联网通信技术的普遍应用。电子病历、医学图像存档、通信系统、微机医嘱录入系统与微机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广泛应用,能有效减少医疗差错,实现对医疗成本的监控管理,维护病人的隐私,有效延长病患医疗记录的寿命。与上述内容相配合的,还有门诊管理系统、临床信息系统、住院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OA管理系统等,从而形成医院的整体信息系统,保障医院医疗的信息化。

2.5 智能交通

世界交通问题令人堪忧,每年因交通事故及交通堵塞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极为惨重的,而尾气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愈加困扰着人们。与传统的交通管理相比,实行智能交通管理,能够有效地减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减少交通堵塞的发生,实现对交通的有效监管,从而减少车辆尾气的排放。

3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3.1物联网关键技术

物联网中主要涉及到的是射频识别技术、无线传感器与聚合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能够通过射频模式信号来自动识别对象,实现对相关数据的获取与采集。极具代表性的是RFID系统,它由电子标签、信息读写器及信息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按如下步骤进行:在通过特定的信息读写器之时,物品上所带有的电子标签会被读写器所激活,标签所携带的信息将被无线电波所传输,送至读写器及信息处理系统,实现对相关信息的自动采集。

无线传感器是常用的器件及装置,能够对预定指标进行感知,并依据特定规律将其转换成可用信号。一般而言,无限传感器由敏感元件及转换元件两部分组成。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纳米技术及MEMS技术被广泛应用,无线传感器的智能化日益凸显,对物联网智能环境的实现起到巨大推动作用。通过采用一定协议技术,可以为不同无线传感器分配特定的IP地址,形成良好的基础网环境,实现多层传感器间网络信息的融合。无线传感器与聚合技术的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网络连接技术,具有低速率、低功耗与短距离传输的优势。

3.2 应用物联网的网络架构

在智 能电网中应 用物 联网智 能 通信技术,网络架构表现为三个层面,即感知层、网络层与应用层。通过感知层,采用以RFID为主的技术手段,来采集智能电网中诸多环节的有用信息。通过网络层,以智能电网中的光纤网为主、线载波通信网为辅,实现对感知层所获取的各类信息的传输,这样的传输可以在广域和局域范围内进行。通

过应用层,实现物联网与电力行业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对电网的决策、监控以及服务的智能化管理。

3.3 发展前景

对于电网企业而言,智能用电的海量数据也是一种巨大的财富,对于这些数据内在价值的挖掘,是智能用电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因为从这些用电数据上,我们可以大体领略到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了解用电户的消费能力与社会属性。如通过对长期不用电的家庭数量的统计,我们可以得出该城市房屋的空置率;通过对用户电费缴纳情况的分析,可以得出该用户的信用度。通过采用物联网智能通信技术,对电网企业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挖掘,还可以为政府及社会其他行业提供有用数据,从这个角度讲,电网企业实现了仅是能源服务企业的突破,也成为依据数据分析创造价值的企业。

智能用电在园区、社区及楼宇间的推广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将覆盖到整个城市,形成一种智能能源网络,这便于人们对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的构建,也有益于诸多社会功能的完善与拓展。因为有对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诸多信息通信技术的综合采用,面向整个城市的基础管理网络形成,能够实现对医疗、交通、城市服务、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的支持,从这一角度而言,智能用电又对城市能源管理有巨大的意义。

对物联网智能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除了要继续加深在智能电网领域的实践之外,还要依据国际智能用电的相关标准,积极与他国进行实际交流,相互借鉴经验,探讨增进领域发展的策略,以实现智能用电的全球化发展。

4 结语

物联网智能通信技术推动智能电网整体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智能电网的研究突破,不能忽视了这种通信技术的实践与运用。智能用电呈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智能用电的研究工作,如果只局限在国内,不与国际的同行交流与合作,那将无异于闭门造车,是不利于我国智能用电领域的整体的发展的,正因如此,加强该领域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 王永干.推进信息化领域的行业融合 促进智能电网发展[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0(3).

人事管理系统用途范文3

关键词 信息化;数字校园;数据资源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4-0049-03

1 导言

20世纪90年代,高校信息化建设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着力建设校园网或局域网,应用系统多运行在单机或局域网上;21世纪初,转变为以系统集成为主的数据中心、统一身份认证等数字校园的建设;目前,数字校园建设的重心更上移至信息集成及社会集成,以满足对用户个性化服务的需求[1]。如何充分发挥数字校园中软硬件基础设施的作用,保证数字校园系统稳定、高效地运行,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服务功能,提高学校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一直是工作中努力研究的课题。

福建中医药大学的数字校园系统建设与运行一直遵循四个原则:统一标准,职责管理,高度共享、分级分权使用。下面对此进行论述。

2 统一标准

2007年以前,福建中医药大学校园网上已建有财务管理、教务管理、图书管理等应用系统。这些业务系统相互独立,功能割裂,只为自己的部门服务;各系统数据采用的信息编码不一致,且分别存储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中。因此形成“信息孤岛”,造成数据信息的大量冗余和不一致,数据无法流动及交换,无法发挥海量数据的综合优势[2]。

数字校园系统就是要搭建一个高层应用的平台,统一基础数据标准,使校园网内各应用系统实现互通互连和数据共享。因此,系统建设之初就制定了数据标准要依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学校标准”的等级递减原则,即有国际标准按国际标准,无国际标准按国家标准,以此类推。如部分数据标准依照国家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执行,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及说明均严格遵从该标准。而《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中要求自编的学生学号则由教务处制定校级标准,使之成为学生在数字校园系统中的唯一标识。福建中医药大学的学号编制规定:新生报到注册,学号一旦确定就作为该生在校的身份号码,不论学籍变动与否,均不再改变;学号长度一律为10位数字,第1位为类号(指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等),第2、3位为年级,取公元纪年的后两位,第4、5位为学院代码,第6、7位为专业代码,第8至10位为顺序号。

3 职责管理

数据建设与管理 为了避免数据重复性建设,保证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及唯一性,应当明确各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部门。以往各个独立的应用系统中,各自有一套基础数据。如学生管理系统及教务管理系统中都有学生数据,人事管理系统及教务管理系统都有教师数据,但它们各自为政,互不相干。因此,在建设数字校园系统时,需要通过梳理业务流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来决定基础数据来源。如学生基本数据来源于每年学校的招生数据,招生的业务主管部门由学工处负责,那么,学生信息数据库就应该由学工处来建设与维护。而教职工管理由人事处负责,教职工信息数据库则由人事处建设与维护。教务处负责学籍、课程等教务数据的建设与维护。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实时性和有效性,由基础数据的形成单位负责。

各类用户使用数字校园系统开展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形成的基础数据,是数字校园系统赖以运行的物质基础,应严格按照《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国家教育部第27号令)、《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档案局第6号令)、《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等有关政策法规之规定,进行管理。基础数据一旦入库,除了职能部门正常维护,未经批准,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擅自修改。信息数据档案一旦生成,均永久保留。

业务管理

1)明确系统管理的业务内容。各业务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其应用系统的使用培训、管理和事务处置。数字校园系统中,一个应用系统上线试运行时,为了更好地推动信息化应用,业务主管部门应当配合软件开发人员对相关使用部门、相关使用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工作,使大家充分了解应用系统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同时在使用中及早发现问题,不断完善系统功能。应用系统运行稳定后,属于系统管理的业务流程,不再进行手工处理。

2)明确业务流程办理时限。从手工处理业务到网上处理业务,需要教职员工转变思想观念,变被动为主动。教职员工需时时关注数字校园系统上的信息更新,了解校内事务动态,明确自己的任务,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如OA系统中的公文办理,当文件流转到操作者时,并不会有一份纸质文件摆在桌面上提醒他,故需要操作者常常刷新OA系统,来明确有无需要自己办理的公文。数字校园使各应用系统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各系统的用户只有密切配合,才能使业务流程顺利进行。如新生入校前,学工部门须及时将招生数据导入学生基本信息数据库,生成学生学号等基本数据,教务部门才能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完成分班、排课等流程。因而业务流程办理时间需要明确,以保证数字校园系统更好地发挥它的协同办公作用。

3)保证业务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数字校园系统中,需要传递大量的电子文档。由于电子文档容易被复制、篡改,如何保证网络环境下电子文档的完整性、可靠性、合法性、安全性是数字校园成功运行的关键。因此,福建中医药大学于2009年引入电子签章系统来提高电子文档的防伪造、防篡改、防抵赖、可验证等安全性控制。电子签章系统可在Word、Excel、HTML、WPS、PDF、File等文件上加盖印章和手写签名,并将该签章和文件绑定在一起,一旦被绑定的文件内容发生改变(非法篡改或传输错误),签章将失效。签章持有人对电子签章的合法性负责,如确因工作需要,需授权他人使用电子签章,则应有授权书等保证其合法性。电子签章系统保证了网络协同办公的机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

4)“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信息技术是手段,藉由各应用系统实现学校高效管理才是目的。在数字校园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不断探索以制度或管理办法的方式来规范应用系统的实施。OA系统上线之初,学校办公室就制定了《福建中医药大学电子公文处理试行办法》,详细规定了系统主管部门及其他协助部门的职责、适用公文范围以及用户权限管理、分配及操作规范等,有力地保障了系统运行。其他如《福建中医药大学网络设备与软件管理制度(试行)》等也陆续出台。

4 高度共享

数据共享 数字校园系统的核心是数据资源的集成共享,通过共享数据来打破由于条块分割导致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在保证基础数据的有效性、权威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使部门间最大限度地共享基础数据。

为实现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无缝链接和数据高度共享,必须建立共享数据平台。共享数据平台包含元数据建模工具、公共字典维护工具、数据整合工具及数据订阅工具等。共享数据平台首先要确定权威数据源。根据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决定某项数据的权威来源,由人事系统提供教职工信息,学工系统提供学生信息,教务系统提供课程信息。这些应用系统的数据库一旦更新,即可由共享数据平台的数据抽取整合工具自动抽取数据,经过数据转换后,形成标准的信息编码,存入共享数据库中。其他应用系统通过共享数据平台的数据订阅服务,访问共享数据库的基础数据。如教务系统需要使用到学生和教师的基本数据时,通过订阅服务,它可按照定义的权限从共享数据库获得这些数据。

共享数据平台的数据一定要确保全面完整、更新及时。要求责任部门必须打破壁垒,本着高度协作的精神,具有数据资源共享的观念和部门间合作的服务意识,及时提供数据、更新数据,确保其他部门能够正常开展工作。共享数据库的建设为全校提供基于单一数据源的、有序的数据访问服务。

硬件共享 以往部门各自购买配置服务器等网络设备,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建设现象普遍,且使用率低,维护开销大,安全无保障,资源浪费严重。改革旧的管理模式,建立统一购配,按需分配,统筹管理、维护和安防的新机制,是数字化校园硬件建设的趋势[3)。福建中医药大学的具体做法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做年度预算前,收集各部门在下一年度对服务器及存储设备的需求,结合学校发展情况及数字校园建设情况,统筹规划,制订网络设备的年度购置计划及预算,提交学校审定。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学校网络服务的提供者,数字校园系统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等均集中放置在中心机房,进行统一管理。部门如需增加网络应用服务器,应向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提出申请,填写服务器相关信息,明确服务用途;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根据需求配置,安装部门指定的操作系统及病毒防范、防火墙等必要的应用软件,配给网络地址和域名,进行安全检测和端口扫描,关闭不相关的端口和服务,通过安全检测后开通网络连接,交由部门使用和维护。统一的管理便于部署统一的安全策略,大大提高硬件资源的利用率和安全性。

软件共享 数字校园系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汇集各部门的意见,拟定新增应用系统或已有系统功能变更的建设方案,提交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后,按照会议决议执行。

同时,为了防止软件购买后只为一个部门服务,学校规定,各类软件均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统一购买,共享使用,避免重复建设。购买或定制带有数据库的软件,须在合同条款中要求供应商提供从数字校园获取基础数据的功能,以及为数字校园提供基础数据的接口,实现数据共享;合同条款中必须要求生产商提供数据库结构文档,为数据结构留档。

5 分级分权使用

数字校园系统中,通过将用户赋予不同的角色(一个角色可以看成是一组权限的集合),来认定学校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或学生可以使用各个应用系统的哪部分功能,执行什么操作[4]。学校的人员关系、组织机构、应用系统的使用范围是权限管理系统分配、设定的基础。超级管理员角色处于角色层次的最高层,拥有最高的功能权限、操作权限及数据访问权限,负责创建各应用系统管理员角色,并将相应的权限赋予角色。各应用系统管理员负责创建各自系统中的用户角色并赋予权限。分级分权使用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6 结语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提升的过程,用户对应用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系统稳定、安全、高效运行要求越来越高。在“统一标准,职责管理,高度共享、分级分权”的原则下,不断更新观念,完善各种管理制度,才能保障数字校园稳步实施,逐步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吴海燕.关注IT管理的“后台”[J].中国教育网络,2009(7):56-58.

[2]郑斌.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7):216.

人事管理系统用途范文4

关键词: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地勘企业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是核心,也是管理的中心和重心,一切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绩效,都是围绕绩效而开展的。如何利用绩效管理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关键课题。大部分企业都进行了绩效管理,但是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绩效考核流于形式,考核工作成为每年人力资源部门的一项常规性任务,鉴于此,如何使绩效管理真正发挥作用,成为企业高层和职能部门首要考虑的问题。

一、对绩效管理的认识

(一)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管理就是指识别、衡量以及开发个人和团队绩效,并且使这些绩效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的持续过程。它包含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绩效管理是持续性的,包括设定目标和任务,观察绩效,再到提供、接受指导和反馈这样一个永不停止的过程;二是绩效管理要求管理者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和产出与组织的目标是一致的,并借此帮助组织赢得竞争优势。因此,绩效管理在员工的绩效和组织的目标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使员工对组织做出的贡献变得清晰。

(二)绩效管理的目的及在企业中的地位

第一,战略目的。绩效管理是防止员工绩效不佳和提高工作绩效的有力工具,从而促使组织战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战略目的也是绩效管理最核心的目的,通过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分解和周期性跟踪,最终实现企业和各级组织及个人的绩效目标,并强化企业价值导向。第二,管理目的。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包括若干个环节的管理系统。绩效管理为企业的员工管理决策提供有效和有价值的信息。这些管理决策包括薪酬调整、晋升、留用员工或者解除劳动合同,认可个人绩效优秀的员工、辨别绩效较差的员工、解雇以及绩效加薪等。通过绩效管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管理任务是当前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第三,开发目的。绩效反馈是实施良好的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绩效管理还特别强调沟通辅导及员工能力的提高,通过沟通辅导的过程以实现它的开发目的。企业要想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获得竞争力,就必须利用绩效管理系统达到上述战略目的、管理目的和开发目的。

二、绩效管理在企业中的战略地位

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必然通过组织体系落实到每个人,通过发挥组织中人的作用来实现目标。职位说明书,岗位职责,任职标准等只是规定了岗位的职责资格等内容,却不能说明不同时期每一岗位的具体内容。如果按岗位说明去履行责任,员工就会找不到工作方向,而绩效管理就像一条线索把每个职位串联起来,给每一位员工都赋予了战略任务,通过制定每一个员工的绩效目标,使企业战略、岗位、员工合为一体。绩效管理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一种辅助手段,通过有效的目标分解和逐步逐层的落实帮助企业实现预定的战略。

(一)发现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绩效管理是企业中运用最普遍的管理方法,也是遇到问题最多的管理主题。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问题时,会遇到许多问题与矛盾,导致人们产生一些怀疑或疑问。其实这些问题一直潜伏在内部,只是没有暴露而已,绩效管理是系统的管理,会存在一些问题,而问题的暴露也会使企业找到其管理的方向。有的企业搞管理没有一定的计划性,管理的随意性很大,企业经营处于不可控状态,而绩效性管理则可以弥补这一问题。因为绩效管理体制强调:认定合理的目标,通过绩效考核这一制度性要求,使组织上下认真分析每一季度的工作目标并在月末对目标完成结果进行评价,从而加强各级部门和员工工作的计划性,提高公司经营过程的可控性。

(二)提高员工工作有效性

经常在耳边听到这样一些话:“最近忙吗?”“忙,忙得不得了”“忙些什么呢?”“……”又回答不出所以然,忙得连自己都不知道忙些什么了。有很多人往往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没有或很少考虑到它们对组织目标的直接贡献。绩效管理则提醒管理人员保持忙碌与达到组织目标并不是一回事。绩效管理的贡献就在于它对组织最终目标的关注,促使组织成员的努力方向从单纯的忙碌向有效的方向转变。绩效管理就是告诉人们,该忙些什么,什么该忙,什么不该忙,不要瞎忙,有些忙是不必要的,甚至有些“忙”起不到好作用,还起坏作用。

(三)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有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沉迷于具体的业务工作。不知道如何管人,如何发挥部门优势,而绩效管理的制度性要求部门主管必须制定工作计划,必须对员工做出评价,必须与下属充分讨论工作,并帮助下属提高绩效。这一系列的工作本来是每一位管理者应做的事情,但大多数企业没有明确规定下来,淡化了管理者管理企业的责任。绩效管理就是要设计一套制度化的办法来规范每一位管理者的行为,同时也是提高管理者水平的一个有效方法。

三、地勘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绩效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系统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起着重要作用,并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其他环节密切融合,相互促进。但是,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通过调查发现,地勘企业大部分员工认为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是零散的,而且执行力度是有限的并且浪费时间。

(一)对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不全面

把“绩效管理”简单地理解为“绩效考核”,这一现象在地勘企业较为普遍。这些企业将绩效管理简化为对一张或几张考核表的填报和认定工作,而进一步的绩效分析、绩效反馈与沟通、改进与提高等环节的工作并没有真正开展。事实上绩效考核评价仅仅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工作做好了并不等于整个系统的各项工作都完成了。完整的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评价、绩效反馈等方面的管理活动。有的企业在制定和实施一套新的绩效体系时,不重视和员工进行及时、细致、有效的沟通,员工对绩效考核体系的管理思想和行为导向不明晰,常常产生各种曲解和敌意,并对所实施的绩效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客观公平性表现出强烈的质疑,对体系的认识产生心理上和操作上的扭曲。

(二)绩效考核形式过于单一

在很多企业的考核实践中,往往是上级对下属进行审查式考核。考核者作为员工的直接上司,其和员工的私人友情或冲突、个人的偏见或喜好等非客观因素都将很大限度影响绩效考核的结果,考核者的一家之言有时由于相关信息的欠缺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考核意见,甚至会引发上下级关系的紧张。要想科学全面地评价一位员工,往往需要以多视角来观察和判断,考核者一般包括考核者的上级、同事、下属、被考核者本人以及客户等,实施360度的综合考核,从而得出相对客观、全面精确的考核意见。

(三)绩效评价的目的误以为只用于利益分配

传统的人事管理系统,绩效评估是根据过去的表现来进行个人的评价和奖励的,它是一种“立足现在看过去”的考核方法。在这种观念支配下,绩效评估只是作为年终奖金发放或职称、职务晋升的工具。其实这是对绩效评估作用的片面理解,使人们将绩效评估简单地与利益分配联系起来,甚至诱发矛盾冲突。并且,由于只将注意力集中在利益分配上,从而忽视了绩效评估最终的目的是实现绩效的改进和提高的真谛,导致绩效管理的真正目的无法实现。企业的绩效评估体系应是“立足现在看将来”。绩效评估结果的最重要用途,是员工或部门拿它同企业发展的目标进行比较,找出差距,进一步改进工作,不断提升绩效。很多企业考核目的不明确,有时甚至是为了考核而考核,在考核内容、项目设定以及权重设置等方面表现出无相关性,随意性突出,常常体现领导意志和个人好恶,且绩效考核体系缺乏严肃性,难以保证政策的连续一致性。

(四)误认为绩效管理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

目前,还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绩效管理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而并非所有部门、所有人员共同参与的事。事实上,绩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多个部门、各级人员的通力协作。人力资源部门在绩效管理中所能完成的任务是将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有效地分解到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负责制定考核原则、方针和政策,组织和协调各部门的考核工作,员工是企业目标的最终完成者。员工积极参与、配合和支持的程度才是绩效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五)重结果指标,轻过程指标和结果应用

目前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缺乏标准,有的企业设置的标准过于模糊,表现为标准欠缺、标准走样、难以准确量化等,因此,极易引起不全面、非客观公正的判断,很难使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感到信服,更不可能把绩效管理落到实处。每年度的考核完成后就进入本人档案,并没有真正运用到绩效管理的改善、员工积极性的提高和薪酬激励,对员工的工资、待遇、晋升、培训等并无实质性影响。

四、完善地勘企业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现代化的绩效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

地勘企业的绩效管理大部分只是进行绩效考核工作,没有考核前的企业战略目标的调研,没有考核过程的沟通和评估,更没有考核结果的应用和实践,甚至绩效管理的四个关键环节是脱节的,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构件,即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评价及绩效反馈等。绩效管理是一个完善的系统,要切实有效的进行绩效管理必须让企业的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树立现代化的绩效管理理念,建立现代绩效管理体系的流程,保证流程的有效循环。在公司内部建立高效的绩效管理委员会,保证绩效管理的效果。一般而言,企业的绩效管理采用逐级考核的模式,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绩效管理体系,把持续有效的绩效沟通作为绩效管理的核心。绩效管理系统内各个构件的关系决定了绩效管理并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不能说顺利地完成了绩效管理系统的每一个构件就意味着完成了绩效管理工作,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一个、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构件同时发挥作用的,并随着时间不断变化而变化的。在具体操作上,要基于企业的发展愿景与使命,从战略高度设立企业的整体绩效目标,召开动员大会,激励全体员工士气,向员工详细介绍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实现该目标需要大家做哪些努力,企业高层应将企业总体绩效目标进行细化分解为每个部门、每位员工的具体绩效目标,征集各个部门及全体员工对各自绩效考核目标的看法和意见,对合理的意见进行采纳并对原方案做相应调整,奖励为企业绩效目标实现建言献策的员工。

(二)制定符合地勘企业发展实际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地勘企业在自身改制发展过程中,应从领导层到普通职工都重视绩效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前期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宣传工作,根据公司目标和个人目标及上期绩效目标完成情况,部门主管和公司绩效管理委员会共同确定部门绩效标准,确定每个岗位的绩效指标评价标准,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必须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功能,对每一位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进行评定,按劳取酬。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涉及技术环节,应包括考核方法的选择、考核中的选择、考核指标的提取、考核指标权重以及标准的设立以及考核结果的修正和改进。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少而精的原则。灵活运用绩效管理各种工具和方法,根据员工所处的岗位层次的不同,选择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法。

(三)重视绩效结果的应用绩效考核的结果出来以后并不代表

绩效管理工作就此结束,相关部门一定要对考核结果数据进行分析,确保其实际用途。注重绩效考核结果与改进计划的并重。通过绩效反馈面谈,在双方对绩效评定的结果达成一致意见后,职工和管理者可以充分地沟通关于如何改进绩效的方法和具体计划。绩效结果应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作为奖励和惩罚的主要依据。一个单位内的物质利益分配和精神奖励,必须符合贡献与报酬相对的原则,才能使员工心理平衡,才能激发员工多做贡献。2.为具体、全面地了解员工提供依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要提拔内部的一些人员到管理岗位上。提拔谁,不提拔谁,不能根据一时的情况,而应依据员工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连续考核评估记录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总体情况。3.为员工能正确地了解自己,为员工今后发展提供依据。应让员工知道单位的其他员工和领导对自己的看法及评价,自己在哪些方面应改进或者纠正,哪些方面可以继续发扬。同时,了解自己与其他员工的差距,单位可以根据考核评估的记录,很方便地了解每个员工的素质、技能、行为、知识等方面同单位要求之间的差距,这样就可以根据单位的要求为他们制定培训计划和发展规划。4.可以为单位建立一种有利的工作环境。有效、公平的考核奖惩制度,可以使员工心情舒畅,为员工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极有利的环境条件。在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把这种软激励作为企业文化的范畴来确保员工队伍的稳定与壮大。

(四)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考核队伍

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来执行。企业把绩效管理体系纳入制度化建设,就要求管理者必须抽身于日常工作,定期将精力集中于员工绩效评价与员工绩效提升,这对于提升整个部门和团队的整体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想使考核工作能准确的反映职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必须发挥考核者的多元化作用,提升考核者的综合素质,以及必要的责任感、使命感,通过相关培训全面提高考核者的考核技能和方法,探索建立持证考核制度。

作者:刘娜 单位:陕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质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刘昕.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朱飞.绩效激励与薪酬激励[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

[4]宋芳.地勘单位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企业导报,2011(1).

[5]孙琳.基于战略的KPI绩效管理体系设计[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