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规划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农业规划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农业规划设计

现代农业规划设计范文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希望走进自然的田园生活。服务于城市居民的农业观光园便在这种回归田园的潮流中应运而生。现代农业观光园是人们较为喜欢的休闲去处,其是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是集旅游、休闲农事体验为一体的为居民提供的身心放松的场所。农业观光园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在此前提下,如何对现代农业观光园进行规划设计,是每个规划设计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综述了现代农业观光园在规划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总结在产业结构、旅游项目策划、景观设计等方面的要点,并提出一些建议,最后展望了现代农业观光园的发展趋势。

1 农业观光园的定义

农业观光园是旅游业与农业观光相结合的产物,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导产业,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市场为导向,集休闲娱乐性、观赏性和农事体验为一体,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等多种效益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1]。农业观光园开辟了新的旅游方式,丰富了旅游产业。满足城市居民亲近田园生活,体验新型旅游方式的心理。

2 现代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原则

2.1 因地制宜

设计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在规划设计中充分尊重当地原有地貌及特色,在对其原真性保护的基础上,进行观光农业的合理开发与规划设计,力求以最少的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景观效果及经济效益。例如适当的设计微地形,营造丰富的景观效果,且不可大面积的挖山填湖,一方面是对当地水文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费时费力,加大园区营建成本及后期维护管理费用。

2.2 以人为本

一切设计以人为本,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爱好者的需求。

2.3 地域性原则

我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民俗文化、地域风情,设计应将当地的人文景观与农业生产结合,充分挖掘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通过将地域文化的提取,概括,解构,通过设计语言,设计手法在园区表达,体现不同地区农业观光园的特色,增强园区趣味。

3 规划设计思路及要点

3.1 产业结构规划

从横向看,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导,养殖业为辅的模式,改善单一的产业模式,为园区带来经济效益。从纵向上看,称为立体农业,例如在果树林里,种植具有中草药价值的植物,或养殖家禽类等,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与经济效益。注意在选择植物种植时,应以和谐共生为主,避免物种间竞争。

3.2 旅游项目策划

旅游项目策划的前提是前期充分的资料收集、调研,包括所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当地居民收入情况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客源分析,得出精准的市场定位,然后结合旅游学理论进行规划。前期的分析和旅游学理论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前期分析没有旅游开发相关知识,即使园区建成也不会形成良性运作,没有前期详细分析直接进行盲目开发,不仅会造成当地环境的破坏,也使投资与收益失衡,导致园区陷入亏损的困境。只有两者统筹兼顾,才能设置合理的旅游,休闲项目。

3.2.1餐饮 挖掘乡土餐饮文化,加强特色,定期举办饮食节,提供厨艺教学活动。同时也可作为婚庆场地,一方面给园区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体现当地婚俗文化。

3.2.2 购物 田园超市,特色售卖点,形成销售链、线上订购派送等。

3.2.3 娱乐 在合理规划功能区的基础上,设计射击、咖啡酒吧、沙疗、垂钓、土陶制作、农事参与等项目。此外儿童作为特殊使用人群,设置儿童游戏场地,依托当地土壤状况,在裸露的地表,可采用树木枯干经过加工处理形成游戏设施,可满足儿童亲近自然释放天性,同时减少园区维护成本。

3.3 景观设计

3.3.1 地形 地形普遍应用于造园中,其具有加强空间的独立性,丰富空间层次,组织排水,控制游人视线,形成小气候等功能[2]。设计应结合用地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一般高差不大的土地用作生产用地,低佳之处蓄水建湖,抬高的地形用于栽植果树等。

3.3.2水体 避免大面积的挖山填湖,根据游客量设置合理的水体面积。

3.3.3植物 生产区温室外和道路两侧不宜栽植高大乔木,以免影响作物正常的光合作用,一般以小乔木为主,常绿灌木作为绿带,适当配以地被花草,总体上形成四季变化的植物景观季相。

3.3.4建筑 应体现住宅特色,采用当地原材料,构建原生态的居住条件。

3.3.5道路 主道路以科学、便捷为准则,既要便于集散人流、物流、又要利于生产区内路网,次道路应将景观节点连接,成为网状,方便游人到达,游步道营造中国古典园林曲径通幽的意境美。

3.3.6 其他 农业观光园中不可缺少的设计要素还有垃圾箱、标志牌小品等,它们既有其自身的功能性,又具有景观功能,设计中应挖掘地域文化,通过设计语言将文化元素体现在景观小品中。

现代农业规划设计范文2

1畜禽规模养殖概况

资阳市是以生猪为主导、山羊为特色的畜牧生产大市,畜禽养殖主体呈现以大中型养殖场为代表的集约化、标准化养殖,以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为代表的专业化适度规模养殖和以散养农户为代表的粗放式养殖并存的格局。

2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现状

全市畜禽粪污常年产生量约470万吨。90%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均配套有粪污前端处理设施,50%的规模养殖场初步实现了种养结合就地利用,并建成了现代种养循环园区17个,面积2万余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初步形成了以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2.1就地利用主要是种养结合的园区采取该模式,实行干粪直接还田,沼气用作能源,沼液用于作物追肥。该模式中,种植和养殖为同一主体的效果较好,不同主体的效果次之,协议消纳的效果较差,上下游间几乎无利益联结。

2.2异地利用主要是针对大中型养殖场产生的、自身不能充分利用的干粪,种植业主采取远距离运输用于高效种植,少数实现了商品化。有些养殖场把干粪收集装袋,以每袋5元的价格销售给果蔬种植大户,将资源转化为效益。该模式运输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

2.3林下养殖主要是利用林下资源开展肉禽养殖,采取禽-粪-草-禽的立体生态养殖方式,实现粪肥“零排放”。该模式投资小、成本低,养殖效益非常显著。

3粪污循环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产业规划布局不合理长期以来,种植业和养殖业规划未充分考虑环境承载能力,统筹兼顾高效种植与生态养殖有机结合,种养严重脱节,未将种养循环园区作为现代农业规划重点。畜禽粪污尤其是沼液,处于种植业想用却用不上,养殖业想排无处排的窘境,导致种植业化肥过度施用、农产品品质不优、经济效益不高,养殖业治污成本高企、面源污染犹存、循环利用不畅。同时,养殖业选址布局随意性大,养殖业主重场内的生产性投入、轻环保成本性投入,治污设施不配套,循环利用不充分,场内是亮点、场外是污点。加之,养殖业内部结构也不合理,未突出自身优势,着眼市场,走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路子,以低水平同质化方式生产。

3.2政策项目支持力度不够规模养殖粪肥收集、处理环保设施投资占建场投资三成以上,田间利用所需的土地整理、机电提灌、沼液储存、排灌管网、道路渠系投资巨大,单靠种养企业自身投入无力承担。加之,种养分属不同主体,相互间无利益联结,养殖场建设,种植户受益,存在建而不管、有而不用的现象,既影响养殖业的积极性,又制约种植业的发展。目前,国家对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支持项目有限。资阳市区域化、专业化粪肥加工和社会化、市场化的服务体系建设与现代农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

3.3人才技术支撑能力不足目前国内尚无成熟的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和规范标准,而资阳市循环园区建设起步晚、规模小、水平低、模式制度创新不够,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支撑,而现阶段资阳市循环农业的专业技术和人才较为缺乏。全市区域化、专业化粪肥加工和社会化、市场化服务的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体系尚未形成,至今全市未建成一家生物有机肥厂和废弃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

4促进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建议

4.1规划先行、种养协调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重点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作为现代农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内容,修订完善《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做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种养业规划相融合,与成都都市农业相对接。合理布局优势特色种养业,按照场区微循环、园区内循环、区域大循环的理念,科学规划适度规模养殖、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和专业化有机肥生产。把建设种养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园区作为重中之重,围绕生态养殖布局高效种植,围绕高效种植布局生态养殖。加快发展集废弃动物无害化处理于一体的区域性现代生物质产业,大力培育跨区域性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社会化服务组织。形成种养结合、农牧互动、循环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带、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加大对乐至县创建国家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的规划指导与服务,在特色产业发展、循环园区建设、生物质产业培育、制度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

4.2创新模式、促进循环在深入持续推进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的同时,不断探索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新模式,配套完善生态循环利用相关设施。

4.2.1对治污设施不配套、循环利用不充分的园区,实行种养结合、就地利用,打造绿色生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重点完善前端的雨污分流、干湿分离,中端的干粪堆放、沼液处理以及后端的沼液提灌、田间排灌等设施设备。

4.2.2对治污能力不足、消纳土地不够、不能循环利用的大中型养殖场和专业大户,围绕资阳市百万亩柠檬、蜜柑、蔬菜等优势产区,实行二次转运、就近利用,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养殖场配套沼液暂存和处理等设施,种植基地建设田间储存、施用道路和肥水输送等设施,鼓励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

4.2.3对利用畜粪、秸秆、废弃动物等农业废弃物,建设区域性、专业化的生物有机肥加工项目,构建农业区域大循环的发展格局,要落实用地指标,重点支持原料收集、转运、加工、包装等成套设施设备。探索创新“谁使用谁建设、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谁付费”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建立种养业上下游之间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4.3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市、县(区)政府每年要从农业发展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循环园区建设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重点支持粪肥收集、处理、利用、转运、加工等环节。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政策支持、有效监管的机制,采取“政府补一点、种植方出一点、养殖方付一点”的方式,通过招标,向社会购买服务,重点支持服务组织购置沼液转运设备和补贴运输费用。招引和支持有实力、有资质、有技术、有市场的大型企业投资建设集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废弃动物资源化利用于一体的区域化、专业化的生物有机肥厂,制定有机肥生产和使用的扶持政策,重点支持项目用地、废弃物收储,在企业用电和税收方面予以优惠,同时对种植基地施用有机肥予以补助,并探索用秸秆换肥料、畜粪资源参股的新路子。

现代农业规划设计范文3

何为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是以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家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为资源条件,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教育、娱乐等多种服务的农业经营活动。从农村产业层面来看,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旅游及服务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也是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多功能的现代农业。

为什么要发展休闲农业

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因为休闲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需要生产、管理人员,而且还需要从事住宿、餐饮、交通、商业等服务人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条件;休闲农业有利于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不仅使城市人了解和体验农业,而且也使农民转变观念和提高素质,加强城乡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挖掘、保护和传承农业文化,保护农村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休闲农业会遇到哪些问题

现阶段休闲农业在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其中也有些问题出现,主要原因是对休闲农业认识不足、管理滞后、服务欠缺等。

1.规划缺位(做休闲农业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划)

很多休闲农业项目没有认识到策划咨询与规划设计的价值,不愿意花代价邀请专业机构编制具有指导价值的策划咨询与规划设计方案,导致整体开发水平比较低下。

2.同质竞争(创意、创新才是现在消费者所喜欢的)

看到别人干什么赚钱,自己就干什么,简单的模仿最后导致白热化的同质竞争,成为休闲农业领域的通病。

3.人才缺乏(人才的缺乏导致其受到阻碍,培养人才是关键)

不论是进入休闲农业领域的大企业,还是从事农家乐经营的农户,开发与经营管理人才都非常缺乏,如何依托政府支持、对接相关机构,在人才培训与引导高素质专业人才进入休闲农业领域方面获得实质性突破是一个重要课题。

4.资金不足(做休闲农业,一定要考虑的问题)

完全依靠政府的政策资金来打造的休闲农业项目将很难获得持续生存,更谈不上大的发展,盈利模式与融资模式的创新,才是休闲农业资金困境的出路。

做休闲农业千万不能有这些误区

许多人对休闲农业有一定的认识误区,下面就给大家提出来讲一讲!

误区1:有很好的资源,就一定能赚到钱!

许多农业投资者往往觉得自己拿了块好地,或是有一些政府资源等,但却不知如何把资源整合、快速变现,找不到盈利模式和切入点。因此,即便有很好的资源,也不能合理利用发挥其最大价值,无法实现盈利。

误区2:总觉得项目越多越吸引人,人肯定会来!

许多农业投资者一开始都雄心勃勃,一上来就想做成规模,一步到位。住宿、餐饮、娱乐等一条龙服务,这样才会吸引人。但现实的情况却是,投资项目越多花钱越多,到头来项目很杂,没有特色,还是没有人来。

误区3:找“专家”做规划,肯定错不了!

许多农业投资者找了一些所谓的“专家”做规划,亭台楼阁、餐饮住宿一应俱全,前前后后花了不少钱,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发现,这些规划只说了怎么花钱,而没说明白怎么挣钱。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想用休闲农业挣钱,这些模式必须会“玩”

你如果想在休闲农业中盈利,就需要会“玩”这些模式,看看你听过没有?

模式1:玩转农业产业链

“全产业链”是指由山间到餐桌所涵盖的种植与采购、饲料原料及生化、养殖与屠宰、食品加工、分销、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多个环节构成的完整的产业链系统。休闲农业不再是众多农民依靠自然从事简单生产以直接满足人类对粮食、畜产品等的需求,而是提供休闲、观光、度假、体验、娱乐、健身及教育、推广、示范等多种服务的产业。

休闲农业整合产业链是基础,玩转产业链的各大环节才是王道!紧密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利用休闲农业的生产性、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文化性、市场性等开发休闲农业项目。

模式2:用稀缺特色产地资源开发产业

如今同质化的现象很严重,所以要做就做有特色的!特色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特色气候条件、特色土地资源、特色水资源、特色生物资源等,特色人文资源包括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饮食、特色工艺、特色节庆、特色建筑、农耕文化等。

模式3:跨界餐饮模式

餐饮文化是关于人们吃喝行为的文化现象。它贯穿于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时期,体现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包括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之中。在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乡村旅游策划等一些规划设计当中,很好地运用该文化对于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是相当举足轻重的。

未来休闲农业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1.特色化:

休闲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当地特色是毋庸置疑的,休闲农场能否发展得更好,关键在于经营者能否发掘项目所处位置的自然资源、景观资源、产业资源、文化资源以及人的资源等并加以合理利用和开发,发挥乡村及农业资源特有的生物性、季节性、实用性,以此营造农场的特色。同时还应注意乡村文化资源的结合发挥,更是塑造休闲农场特色化的重点。

2.体验化:

休闲农业的卖点之一就是体验性,如何将优势资源设计成知识性、趣味性、人性化的体验活动,将游客融入情景,感动其视、听、嗅、味、触觉等,使其产生美好的感觉和难忘的记忆,这将是未来休闲农场能否致胜的关键。

3.生态化:

可以说休闲农业如果没有了自然生态作为依靠,就相当于一个人没有了灵魂,所以休闲农场应该珍惜自然资本,在休闲旅游与生态保育之间取得平衡,以奠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4.健康化:

健康的“休闲农业”无疑是一个大的亮点。舒适的环境能够让人减轻压力,减少烦恼。所以,未来休闲农场经营者应致力于维护环境,提供新鲜空气、洁净水、无毒蔬果和设计养生餐饮及健身运动场所,营造和谐而富有人情味的社会情感,从而利于游客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现代农业规划设计范文4

一是突出专题性,紧扣科学发展观。各单位紧密结合实际,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确定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主题。国际合作司围绕服务现代农业建设和国家整体外交,从总结历史经验、放眼国际贸易、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视角,确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农业国际合作上新台阶”为专题民主生活会主题。科技教育司以“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科技、教育、环境和能源事业科学发展”为主题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并从体制机制深层次上查找原因,力求通过机制创新推动体制变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科技体系。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领导班子在深入学习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加强思想沟通的基础上,明确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快速发展”为主题,要求每位班子成员围绕主题找问题、查原因、提思路。

二是突出规范性,严格程序步骤。为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各单位认真按照文件规定,不少程序、不减步骤、不走过场,坚持进度服从质量。直属机关党委系统布置专题民主生活会,扎实抓好每个环节,做到思想认识求“深”,征求意见求“广”,会前准备求“细”,批评与自我批评求“严”,整改措施求“实”。中国农业出版社在学习调研阶段已征求86条意见的基础上,针对民主生活会情况再次征求意见50条,并及时反馈班子成员,要求进一步完善发言材料。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坚持对事业负责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采取一人一议的方式,逐人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搞“一锅煮”,生活会开得既严肃认真,又气氛热烈。

三是突出针对性,认真找准问题。专题民主生活会重在找准问题。机关服务局民主生活会在深入分析机关后勤事业发展方向不清晰、资金负担日益沉重、人员队伍老化严重、活力不足等问题的基础上,经过严肃认真评议,又从队伍建设、服务质量、经营创收、管理机制等方面查找了不足。农业部贸易促进中心领导班子成员通过民主生活会一致认为,核心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资源整合和协作配合、绩效评价和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完善、文化建设和群众切身利益等六大问题是现阶段自身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必须重点研究解决。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强化职能,提高发展能力问题;二是强化主体业务,加强所属单位管理问题;三是强化内部协作,完善用人和激励机制问题;四是强化制度落实,调整完善制度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理清了整改思路,研究了整改措施。

现代农业规划设计范文5

关键词:园林艺术;休闲农业;旅游业

一、园林艺术在休闲农业中的价值体现

园林艺术的涵盖性较强且应用范围较广,其包含了许多学科的理论知识。若将园林艺术应用到休闲农业中,需要遵循园林艺术的设计原则,以保护自然为前提,逐渐提高休闲农业景观的艺术性。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休闲农业景观规划时,应重视道路规划、植物配置以及景观设置之间的联系,重视提高视觉效果。人们看到了美好的事物就会产生深刻的共鸣,进而形成视觉美,这种感情会提高人们对于休闲农业的欣赏和喜爱,使其更加重视发展休闲农业[1]。

二、休闲农业的景观类型

虽然农业类型较多,但是不同地区的农业具有不同特点。因此,根据休闲农业的地域、文化及经济特点,可以将其分为田园景观、山林景观、水体景观及民俗文化景观等。

(一)田园景观

田园景观类型主要包括麦田、茶园、果园及蔬菜园,田园景观可以深入表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也是当地农业特点和生态环境的直接体现。由于田园景观一年四季景色不同,因此,设计人员将园林艺术应用于田园景观中时应根据不同季节进行规划,根据四季特点和田园景观采用对应的颜色。

(二)山林景观

由于我国部分地区位于山林地带,林地景观常常具有许多灌木、乔木等,因此设计人员可以利用林地景观特色将其规划成独具生态旅游特点的茶园、果园等。将山林特点同休闲农业相结合可以让游客放松身心,加强同大自然的联系,为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放松场所。游客也可以在休闲旅游之际了解许多园林知识,逐渐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及生活乐趣[2]。

(三)水体景观

水体景观在休闲农业中也具有较高的地位,由于植物生长均需要水分,因此重视将园林艺术同水体景观相结合可以塑造不同的水体景观,营造有趣的休闲娱乐氛围。例如,在瀑布旁边,设计人员可以建造水体景观,为游客提供可以在水中漫步的场所。

(四)民俗文化景观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耕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不同地区的农业形态及风俗习惯不同,将园林艺术应用到民俗文化景观中可以更好地体现当地特色,丰富文化发展形态。由于农业民俗文化景观主要以民俗风情、文化底蕴及生活方式为基础,因此设计人员可以设计符合当地风俗习惯的场景来宣扬当地的民俗文化,使游客可以在观赏景观的同时体验当地的生活,了解当地的农业特点。

三、园林艺术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原则

虽然将园林艺术应用到休闲农业中具有许多优势,但是如果设计人员不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就会导致实际效果与预期相差较大,进而导致不仅园林艺术得不到体现,而且不利于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求设计人员应遵循因地制宜、生态美学及表现特色的设计原则,重视当地的风俗文化及农业特点,处理好农业和旅游业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一)因地制宜

设计人员要在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将园林艺术应用到休闲农业中,要重视体现可持发展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农业条件,科学合理地规划当地地理条件及文化特征。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可以尽可能地降低设计成本,减少由于人为因素而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农业生产的科技性也越来越强,因此人们可以在遵循科学发展理念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经济效益,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将园林艺术引用到规划设计中,良好保护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和维护生态景观,促进环境和农业同步、协调发展。设计人员在进行景观规划时,首先应考察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订设计方案,尽可能保留当地自然文化,合理分区,这样才能将改造工作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设计人员还应尽可能使用当地特产及产量较多的建筑材料,这样可以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效节省建筑规划成本,促进地方经济发展[3]。

(二)生态美学

生态美学是休闲农业生态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人员在进行休闲农业规划时应重视体现当地的文化特点及生态性,这样才能在宣传民族文化的同时体现农业的生态性。设计人员应合理采用设计方式,掌握生态学规律创造美好的园区景观环境。设计人员应加强对景物构建和生态表现形式的控制,降低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样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将生态美学应用到园林艺术设计中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有效增强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完美体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还要重视发展传统美学,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渐创新和提炼,合理解决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问题,营造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特色表现

休闲农业的发展一般均具有一定的农业基础,因此设计人员可以在了解当地文化背景及农业环境之后,将当地特色及历史文化底蕴表现出来,形成休闲娱乐一体化的农业旅游园区。由于不同地区的地域特点和气候条件不同,因此设计人员必须仔细分析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及地理因素,综合各种地理、农业及交通信息进行统筹安排,详细规划发展方式及重点项目,打造独具一格的具有农业气息的现代化园区。设计人员应重视突出自身的文化特点,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逐渐提高行业地位及行业影响力。设计人员也可以重点开发特征性、差异性较强的产品,充分体现自身的竞争实力及文化特点,这样可以树立良好的农业园林形象,逐渐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四、园林艺术在休闲农业中的具体应用

园林艺术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注重色彩丰富、重视视觉效果以及重视空间搭配三方面。设计人员将园林艺术应用到休闲农业中时应重视发展生态农业,在发展的同时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一)注重丰富色彩

在将园林艺术应用到休闲农业中的同时应以自然环境为主,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农业。由于我国农作物种类较多,而且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和生长特点不同,因此设计人员应在尊重农作物生长习性的前提下利用农作物发展休闲农业。由于农作物生长过程比较复杂,而且生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养护方式不同,因此设计人员可以利用不同阶段的农作物生长特点增强园林艺术特色,利用不同时期、不同特点的农作物营造园林艺术效果。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农作物不同的开花和结果时间营造不同的情景,一年四季提供给游客不同的感官体验。设计人员可以在农作物开花时打造姹紫嫣红的园林景色,在农作物结果时组织采摘活动,让游客感受到农耕的乐趣。不同的生长环境以及不同的景色特点会让更多的游客关注,进而使人们深刻感受到园林的美感以及发展农业的意义。设计人员还可以在农作物枯萎时营造以黄色为主的休闲农业景观,避免出现整个园区一年四季景色都相同的情况,提高游客对园林景观及发展农业的重视度。将园林艺术应用到休闲农业中可以改善传统农业枯燥、单一的生产方式,为游客提供一个休闲娱乐与亲近自然相结合的活动场所,有效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二)注重参与体验

发展休闲农业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在促进当地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休闲农业也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在节假日到农村体验农耕生活,各式各样的采摘园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作为当今社会最受欢迎的休闲娱乐项目,设计人员在应用园林艺术时应注重人们的体验和感受,这样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使人们更加积极地参与休闲农业活动。

(三)注重空间感受

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是三维空间,因此设计人员应重视对休闲农业园区进行空间搭配,保持空间整体的协调性和规范性,体现园林景观的艺术美。设计人员可以利用不同的色彩搭配、动态格局设计以及空间景物搭配构建空间格局,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空间感受。合理搭配空间艺术、高度及色彩可以使农作物的构建格局更加自然、合理,同时也能使视觉效果更加强烈,为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设计人员可以利用植物的生长方式及生长环境规划农作物的整体格局,使人们可以观赏到每一种农作物。良好的空间搭配可以有效增强休闲农业园区的感染力,进而有效弘扬当地农业文化,为每一位游客留下良好的观赏记忆。

现代农业规划设计范文6

关键词 休闲农业; 供给侧;产业结构;江苏南京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312-02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of the supply front advocated,it′s imperative to take actions to accelerate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In this situation,leisure agriculture,which has thrived for recent years due to growing demands for countryside travel,is facing series of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different strategies in three directions with an aim to illustrate what kind of measures the government and farm administrators can apply to make more profit in leisure agriculture.

Key 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supply front;industrial structure;Nanjing Jiangsu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休闲农业的发展迈上了新的高度,但供求不均、资源配置不甚合理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一方面,重复投资、过密分布使得休闲农业有同质化、粗放化的趋势;另一方面,缺乏创新、经营不善让个性化、精细化的新业态制造举步维艰。笔者认为,当今中国的休闲农业呈现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局面。新常态背景下,休闲农业作为一条颇具发展潜力的民生产业和新型消费产业链,如何响应市场新需求,构建产业智力服务体系,是值得研究的命题。

1 南京市郊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南京市郊的休闲农业虽然在近年来发展速度快、势头好、潜力足,但仅着眼和滞留于短期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及时响应国家政策,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最终目标[1]。

1.1 市场结构欠妥,缺乏整体规划

纵观南京市郊休闲农业的空间布局,虽然在浦口、江宁、六合、溧水、高淳等各区或县均有一定分布量,但总体缺乏农业、旅游资源整合力度,难以形成集群效应和区域特色,从而未能实现休闲农业产品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即使是部分被评为农业旅游示范基地的景点,也存在缺乏规模优势的问题。由于粗放式经营和相对落后的管理理念,一些休闲农业未能利用资源优势满足市场需求[2]。目前,由农民自身投资开发、散落分布乡间的农家乐层出不穷,因为在资金和产品方面缺乏优势,这类休闲农业在同行竞争中吸引力不足,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地方政府为改善此类产业的生存空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投资援助建设,但是这种惠民政策在现实执行中遭受人际关系的考验。一些资源禀赋平庸的村落在盲目投资后仍然无法实现盈利,市场竞争力低下。

1.2 重复现象严重,缺乏文化创新

目前,南京市郊地区的休闲农业处于发展与上升期,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介入和参与休闲农业经营。但因其文化素质一般,创新意识有限,模仿和套用现象泛滥,农业资源的重复与过度利用屡见不鲜。

南京市郊休闲农业的主要活动不外乎观光、采摘等传统休闲项目,尚未深入挖掘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休闲活动。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急于发展当地旅游经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在没有认真分析当地特色和客源市场的情况下,盲目投资开发休闲农业,使得同一地区内休闲农业项目重复建设的现象日益突出。例如,南京市溧水县因气候温暖、土质松软,适合草莓种植。溧水草莓上市早、果期长、品种好、质量优,深受市民青睐,也吸引了众多南京及周边市县居民前往采摘,全县的草莓基地也从最初的洪蓝镇延伸到现在的永阳镇、晶桥镇等众多镇区[3]。然而,溧水草莓产业繁荣的背后,部分农户欲复制草莓模式经营致富,在既不做市场调查和投资分析,也不做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农田、果园盲目进行休闲农业项目开发,最终因层次低、品位低和质量低而导致项目终止。

1.3 品牌意识落后,宣传力度不足

近年来,南京市郊休闲农业发展迅速,景点数量持续增加,但景点的服务和功能水平普遍偏低,规模偏小,以高品位、多功能、知识性为基础的数量较少。大部分休闲农业旅游景区或农业观光点在自然状态下发展,内容不够丰富、知名度不高、社会影响不大,尚未形成加强宣传建设、树立品牌的良性发展模式,与周边旅游景点缺乏互动,宣传手段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4]。总体而言,当前的南京市郊休闲农业重管理、轻宣传,着眼眼前效益却忽视了长远发展。

2 南京市郊休闲农业进行供给侧改革的措施

南京市郊休闲农业产业,应结合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要点,通过整合休闲农业资源,创新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将其打造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功能齐全、发展规范的新型产业格局。

2.1 合理定位,有效创新

在“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思想的熏陶下,人与自然和谐并存的生态农业应运而生。如今,虽然农业的定义已不仅仅局限于“躬耕陇亩”的传统层面,但仍离不开“自然”这一原始环境。因此,休闲农业园区内的各种生产经营和休闲体验活动都须以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确保园区景观的生态性和原真性[5]。

“农游合一” 的理念是休闲农业的定位标准[6]。经营者应在积极拓展休闲农业食品保障、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的基础上,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效结合。同时,要根据产业前景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推进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

一些休闲农业产业在项目规划与安排上欠缺层次性和联动性,未能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发展结合[7]。对此,应以游客的参与体验为首要考虑,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设计出以知识性、趣味性为主的休闲农业活动项目,使游客广泛参与,深入体验。近日,安徽省绩溪县的“桃花节”因其“一人一树”的营销策略受到关注。据悉,凡在节日期间入桃花园区的游客都能免费认领1株桃树苗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栽种。该项目的新颖之处在于充分利用游客的猎奇心理与成就心态,打开了一条长久的营销链,提升了顾客粘性,为“桃花节”的后期举办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特色是所有产业发展的生命之所在。休闲农业的发展要在充分考虑区域性与季节性的基础上,与实际相结合,明确资源优势,锚定突破方向,因地制宜,鲜明特色。台湾地区的飞牛休闲牧场早期以乳牛养殖为主要业态,在当地政府积极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前提下,成功转型为以经营休闲农业为主的休闲农场,成为游客争相去往的旅游胜地。目前,飞牛牧场共有农产体验区、休闲活动区、自然生态3个分区,其中,农产体验区以大草坪亲子活动区为主要特色,吸引了众多家庭出游者;休闲活动区内的农民研习训练区也有大量游客观摩体验[8]。

2.2 深化绿色,优化服务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在于创造顾客、服务顾客、满足顾客[9]。因此,休闲农业努力的方向,应注重替游客创造休闲游憩活动与服务价值。休闲农业具有其生态资源、农村生活文化及绿色产业的独特性,这些特性提醒休闲农业经营者有必要扩大休闲游憩活动与服务系统,把游客视为休闲体验过程的参与者。换句话说,就是将游客的来访作为投入,而游客的满意度作为产出。因此,如何创造游客与休闲农场未来关系发展持续维系的竞争优势,将是休闲农业经营的成功关键。要以绿色为核心要义,营造和谐生态。

绿色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优化的根本路径。我国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中,一直存在环境破坏、资源浪费、能量流动效率低的问题。休闲农业作为一种反映新农村面貌的旅游产业,必须重视在资源与环境利用方式上的改进。

为改善农村环境,营造和谐氛围,南京市农业部门近年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多数休闲农业专业村实现了公厕、沼气池的普及,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也有相当水平,但仍然存在项目盲目开发、人工造景过度、游客垃圾泛滥等问题。如何保障和推动绿色休闲农业健康发展,开辟一条富有竞争力的发展新路,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

笔者认为,南京市郊农业生产和休闲农庄经营过程中,应注意推广新型农业技术并加以利用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农村生态的良性循环。例如,在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中,强化垃圾就地处理能力,缓解垃圾污染问题。在有条件的休闲农业园可设立垃圾分类收集箱、垃圾分拣处理站等,对休闲农业产生的垃圾进行精细化管理[10]。

在设计休闲农业旅游项目时,要注重游客体验,保证生产和服务的综合性。总体而言,一般园区都会提供生活服务、旅游接待服务、导游服务、旅游活动服务等,但各园区须根据所设项目的特点,在服务组合上形成自身的风格特点。

餐饮是休闲农业主要的经营项目,也是其获利的重要渠道。休闲农业园区餐饮部的客源波动性强,因此应重点关注游人高峰期的用餐管理。该时间段内,要保证餐饮设施、服务人力和饮食材料与接待量基本相符,服务上做到安全卫生、快速准确。

住宿是大中型园区的经营重点。一般而言,园区会利用独有的优渥环境、地道的乡土文化和温馨的风土人情,为游客提供较为优越的住宿服务。南京市六合区的九九艳阳度假村通过建设体量不大但外观内饰特色鲜明的小木屋住宿景观,在同行业竞争中形成了较强吸引力。笔者认为,南京市郊休闲农业园区周边的农民居所可通过利用其闲置房间,经过改造或改建,形成家庭旅馆,为游客提供接地气的住宿、餐饮和休闲服务。

解说服务是休闲农业基本的服务项目。成功的解说系统能强化游客对休闲项目的感受,提升游客满意度与忠诚度,从而成为园区促销的有效手段。南京市郊部分大型休闲农业园区,可强化解说服务方面的管理。因讲解员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与其素质水平成正比,经营者雇用的导游或解说员应尽量具学历优势。另外,不同的园区应该根据园区所在地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园区性质、服务产品、景点分布和游览时间等,探索不同的人员解说方式和游客组织形式,以利于资源环境保护和游客最佳体验获取为最终目标。

2.3 立足传统,推陈出新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农耕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将传统农业与旅游业、服务业等相结合的产业,休闲农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文化的竞争。

有学者将休闲上升到文化的范畴:人在完成社会劳动时间后,为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而处于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形态和行为方式[11]。休闲应作为一种对社会发展的进程具有校正、平衡、弥补功能的文化精神力量,更好地融入到休闲农业的发展与建设中。

当前,很多地方的休闲农业区对“名人故里”“传说地”的头衔趋之若鹜,这种“文化傍老”现象在南京市郊的休闲农业建设中也有发生。一些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原貌,却没有将该优势作为突破点和创新点,一味追求空洞的观光、采摘等休闲项目的重复建设,实乃乏善可陈之举。在打造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休闲农业产业方面,北京的门头沟区是一个很好的示范。位于北京西部山区的门头沟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良的革命传统,有多达54个的明清古村落,其中3个村落先后被评为历史文化名村,有砖雕、石雕、木雕的古民居也达数百所[12]。纵览南京市郊,以漆桥古村和江宁佘村为主要代表的古村落也不在少数。笔者认为,从古村落自身特点出发,南京市郊休闲农业可以确立不同的开发取向。一是从村落特点和文化背景出发,挖掘文化内涵,突出地域特色,杜绝千村一面和无序竞争。尤其要注重探索并发掘相应的民俗文化内容,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和多层面文化需要。二是村际联合、整体规划、优势互补、扩大市场。可尝试开发科普教育型、民俗农庄型项目,发展传统节庆文化等旅游产品。三是多资源综合开发。以古村落为基础的村落旅游应该与山水游、古道游、边关游以及红色游结合起来,与寻根、采摘、休闲、疗养等结合起来;把文化享受和娱乐、游购等时尚元素结合起来,走一条文化与时尚特色并重的开发之路。

3 参考文献

[1] 王秀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发展[J].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2016(10):2-3.

[2] 张跃西.休闲农业创新实证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2013(3):38-42.

[3] 王忠军,汤叶芳.江苏溧水草莓产业提档升级的思考[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2(10):38-40.

[4] 张胜利.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

[5] 李哓颍.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

[6] 郭焕成,刘军萍.观光农业:农游合一的新型产业[J].中国市场,1999(7):42-43.

[7] 吕明伟,孙雪,张媛.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与开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8] 张静,阮如舫.都市农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台湾飞牛牧场为例[J].现代农业,2012(2):64-66.

[9] 彼得・杜拉克.公司的概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0] 何云,徐慧娟,胡啸,等.注重环境保护,推动休闲农业绿色发展[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5(5):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