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行政人事管理规章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行政人事管理规章制度范文1
一、引言
对员工进行精细化管理,是先进的理念与文化,符合现代化管理的具体需求,同时可以提升行业服务的标准与质量,也可称为社会分工的精细化,是对常规管理理念的深层次思考与进一步升华,可以在最大限度上降低管理资源浪费与资金支出。我国相关研究表明,医院工作系统中的核心竞争力是由人力资源管理中初始性与最终性的共同特征决定的。因此,在医院的人事工作中开展资源管理精细化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可以促进医院的长期发展,而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带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变革。
二、实现医院人事管理资源精细化标准的背景及目标
目前在我国医院发展的实际过程中,都出现了很多全新的发展机遇,以及无法预测的情况。人事管理部门作为医院的核心部门,必须为医院整体运行提供有效的保障,加大管理力度,随时为管理层提供科学的决策,确保医院可以得到长远而顺利的发展。同时医院的实际发展与人事工作要保持一致性,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开展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是必要的,这一举措可以将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向制度化,具有更加标准、严格的流程,改变了以往人力资源管理主观性、经验性以及粗放型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医院人事资源管理工作的长远进步。人力资源管理精细化要实现的目标,就是要临床便利、管理严苛、流程简便,进而对于人事部门的规章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以及办公方法,都有具体的精细化方案,完善细节部分,全面提升工作人员在人事管理过程中的专业能力以及质量。
三、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在医院人事工作中的应用
(一)精细人事管理制度以及工作流程
1.开展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对于人事部门的各种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都能保证精细化。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精细化制度的制定背景。我国医院的管理模式大都使用的是行政化的理念,管理层采取的是一对多的模式,这种现象会让医院机关风气严重。而且医院的很多临时聘用人员、对外派遣人员、实习工作人员,相关部门都没有出示具体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体现在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的精细化应用。我国医院人员结构十分复杂,每年都会有许多培训的人员,人事部门需要制定关于这部分人员的具体行为规范。对于人力资源的精细化管理,要废除落后的规章制度,建立全新的行为规范准则,对具体行为实施针对性的管理措施,确保医院的各个工作环节都可以顺利展开。2.人事管理的工作流程精细化也可以保证人力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将工作流程精细化,可以把工作中所涉及的内容以及责任具体到个人,而且工作人员可以从清晰的工作流程中快速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节省时间、提升工作质量以及效率,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精细化的优势。对于人事管理工作流程的精细化应用,要经过反复的实践,医院可以成立专业的考察小组,对人事管理工作精细化流程进行定期研究。对于每个工作流程,都需要作具体的修订,慎重划分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以及所承担的责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修改,直到符合现实需求为止。
(二)精细工作模式
目前,我国很多医院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沿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而且医院的人事管理十分复杂,对于具体的事务管理,需要工作人员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以及操作性。在粗放型管理模式下,很多工作的开展都非常不便,如果医院的上级领导需要核对员工信息,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工作的准确性以及实效性。所以,很多医院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也无法继续服务于现代医院的建设性研究。对于人事管理流程的精细化应用,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工作人员需要有正确的工作心态。工作人员在处理医院的各种人事信息以及文件数据时,一定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同时医院可以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让其养成细心工作的习惯。精细化的人事管理需要长时间实行。2.对于工作人员的岗位也要做到精细化划分。医院可以根据工作人员的具体性格以及教育水平,为其分配对应的工作岗位,将工作的具体职责向员工明示,确保员工知晓自身任务,保证责任细化到个人。3.对于各个科室之间的团结协作环节也应该做到精细化。医院应该定期对各个科室人员的信息进行收集采纳,在第一时间知晓临床工作人员的具体需求,并拿出具体行动去支援,同时秉持务实的工作态度,尽力完善不同部门人员之间的工作流程,确保工作衔接的流畅性,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和谐性以及高效性。
(三)精细化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
在多个方面改变医院的管理模式,都可以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提升工作人员增强业绩的信心,在医院内部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工作人员的工作标准是以质量、服务以及技术为基点的。通过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流程,制定公平公正的考核标准,可以促进工作人员之间的良性竞争,考核结果与工作人员的实际利益相联系,并且医院要给出具体的考核目标,使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有目标地去完成工作内容。比如,医院可以将工作人员的考勤以及工作态度作为考核指标,科学高效的考核办法,可以大力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
四、结语
行政人事管理规章制度范文2
关键词:人事档案;医院;困境;途径
人事档案是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详细记录全院医护人员的工作经历、专业职称、工作业绩及工作表现等内容,能反映每名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条件。近几年,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仍面临一些困难,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找准破解途径,及时加以克服。
1做好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做好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保障医护人员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的有效措施。人事档案是能为医院和其他部门提供医护人员最准确、最有价值信息的第一手资料。人事档案详细记录着每名医护人员的职称评聘、职务调整、福利待遇等内容,直接关乎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只有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确保各类档案材料齐全完整,才能真正保障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比如在职称评审申报工作中,如果缺乏当前职称的聘用合同,那么就会导致聘用年限无法验证,进而无法参加更高一级职称的评审,会给个人的发展和享受应有的待遇带来较大影响。1.2做好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进行医护专业人才选拔的重要抓手。每一名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类材料都应及时进行归档保存,尤其是个人业绩方面的材料,比如取得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在某一专业方面取得较大成绩,尤其是医疗水平在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这些档案都是医护人员人事档案的重中之重,是个人业绩的突出证明。齐全完整的个人档案,是医院选拔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抓手。因此,各医院都应认真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确保每名医护人员的人事档案都能及时、完整地归档,这既是对医护人员负责,也为医院人才选拔任用工作提供重要依据。1.3做好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做好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人事档案管理在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义的人事管理工作内容相对较广,比如医护人员招聘、合同管理、工资核算及发放、人事调整、职称评审、工作考核等,这些都属于人事管理工作。所有的人事管理工作都会形成一定数量的档案材料,并最终归入个人档案之中。而缺乏档案管理工作支撑的人事管理工作无从谈起。人事管理工作依靠各类人事档案,而人事档案又是在人事管理工作中产生,因此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是医院做好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2基层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
2.1基层医院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基层医院一般在医疗设施、医疗水平、人员待遇等方面与城区医院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近年来政府加大对基层医院的资源倾斜,基层医院的发展迎来了好的机遇。在医院发展的过程中,医院领导大多是将精力放在了医院的基础建设、医疗设施更新换代和医生医疗水平的提高方面,在人事管理工作中投入相对较少,对医院的人事档案关注得更少,片面地认为做好医护人员的管理就可以,而忽略了对医护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对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相对被动,影响人事档案价值的有效发挥。2.2基层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健全完善的制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保障,缺乏了制度的规范,任何工作都很难取得较大的发展。对于医院来说同样如此。在医院里,医疗工作各项制度和医院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一般来说相对都较为完善和成熟,但是对人事档案管理却缺乏健全的制度,或多或少存在着制度不全、制度执行不到位、制度形同虚设等问题,甚至有的基层医院没有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建立一套科学严谨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对于加强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3基层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条件相对较差。基层医院在扩大基建之后往往考虑医护功能,建筑基本上都用于扩大医疗功能用房和住院病房,用于行政管理的面积相对较少,像档案室这种用房基本上都不会有太大面积。此外,在将经费多用于改善医疗设施和医疗条件之后,用于人事档案管理的费用显得不足,导致档案的保管存放环境较差,缺乏人事档案妥善管理的必要软硬件条件。以乡镇医院为例,大多数档案室都未配备档案库房必要的加湿、除湿、消毒等设备,档案室距离“九防”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人事档案管理条件相对较差,给人事档案安全保管带来诸多隐患。2.4基层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相对不足。不同于城区医院,一般的基层医院人员相对较少,不仅是医护人员数量少,行政管理人员也相对较少。在大多数基层医院中,由其他行政管理人员兼职负责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即使能专门安排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也是由其他岗位转任来的,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且大多数缺乏人事档案管理经验,不具备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有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人事档案材料收集不齐全、归档不规范、保管混乱、利用不方便等问题。2.5基层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近年来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档案信息化管理越来越普及,应用于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也逐渐增多。但是对于基层医院来说,普遍认为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水平更为重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相对重要,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有限,一些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依然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不仅难以保障人事档案管理质量,而且效率低下、准确率低,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价值的发挥。
3解决基层医院人事档案管理面临困难的思路与途径
3.1提高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想改变当前基层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困境,首先应转变基层医院领导干部的思想,充分认识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放在医院工作应有的议事日程。在推进基层医院发展进程中加大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资源倾斜,从资金、物力和人员配备方面予以必要的保证,为解决基层医院人事档案管理难题奠定坚实的基础。3.2建立健全基层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各基层医院应结合本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实际,以破解当前存在的问题为抓手,探索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人事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并逐步完善,确保制度符合医院工作的发展要求,满足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的需求。此外,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各医院应执行好所制定的人事管理制度,切实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力,以制度来为基层医院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坚强保障。3.3加大投入改善基层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条件。各基层医院应加大对档案库房和档案管理设施设备的投入,保障档案库房的条件和面积。应严格按照档案室配备要求,添置除湿、加湿、灭鼠、灭虫等设施,确保档案室满足“九防”要求,为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提供良好的保存环境,确保档案安全。3.4加快推进基层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各基层医院要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加快推进档案数字化,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应加快对现有人事档案的数字化扫描加工,开发符合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对数字化的人事档案进行规范管理,方便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进行补充完善、整理保管和查阅利用,在单位进行人事调整、医疗科研等工作时,能够以最高的效率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档案依据和参考。3.5加强基层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配备。有专业、水平高、数量充足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是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各基层医院应加快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多组织他们外出参加学习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多邀请相关档案系统专家来医院授课,实地讲解,提高操作能力。还应加强人才引进,通过招考、人才引进等方式,补充人事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确保满足医院人事档案管理需求。
参考文献:
[1]朱学鹏.浅谈基于大数据下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J].山东档案,2017,4:44.
[2]高真.浅谈医院人事档案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8,7(167).
行政人事管理规章制度范文3
一、推行政务公开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推行政务公开的指导思想是: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精神,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为目标,通过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机关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强化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的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建立起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推进我省劳教工作发展。
推行政务公开要坚持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原则。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对局机关各类行政管理和服务事项,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个人隐私外,都要采用方便、快捷的方法及时、如实公开。具体要求是:
(一)注重针对性。要把干警职工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作为公开政务的重点内容,突出权力运行过程的主要部门和环节,提高政务公开的针对性、可信度。
(二)坚持真实性。公开的内容必须真实,程序必须合法,结果必须公正,严禁弄虚作假。
(三)保证时效性。政务公开的时间要与公开的内容相适应,做到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特别是动态性的内容要及时更新,保证时间上的衔接和延续性。
(四)讲求操作性。要形成一套严格规范、方便快捷的操作程序,做到便于群众知情,方便群众办事,真正让群众对局机关的建设和发展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建议权,有利于群众对各项的监督。
二、机关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一)规章制度类公开的内容
1、局机关及其内设机构的行政职能、职责范围;
2、机关办事指南、服务承诺、投诉途径等重要事项;
3、劳动教养法律法规、司法部令和局有关劳教管理规章制度。
(二)组织人事类公开的内容
1、组织人事管理制度;
2、公务员选拔任用条件、程序、结果;
3、公务员职位轮换(轮岗)条件、程序、结果;
4、招录公务员条件、程序、结果;
5、公务员、职工年度考核内容、条件、结果;
6、公务员奖惩类别、条件、程序、结果;
7、警衔评授、晋升、降低、取消的条件,办理程序及结果;
8、干部、职工的工资晋升、福利政策和执行结果;
9、医疗政策的相关规定和执行情况;
10、队伍规范化建设管理规定和执行情况。
(三)财务基建类公开的内容
1、财务、基建管理规定;
2、财务预算、执行情况;
3、大额度资金使用情况;
4、工会会费、党费、团费的收缴、使用情况;
5、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和接待费使用情况;
6、医疗费使用情况;
7、基建工程资金安排、设计监理和招投标等情况。
(四)行政管理类公开的内容
1、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和固定资产购置、大宗物品采购情况;
2、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维修和报废情况;
3、车辆管理规定和公务用车情况;
4、办公设备、办公用品的采购、使用情况;
5、深圳调遣中心、珠海办物业收益使用情况。
三、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形式
(一)社会公开。在省政府网站设置“省劳教局”门户网站,主要公开劳动教养法律法规;局机关概况、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局机关政务公开实施办法,相关政务规章制度、办事指南;政务综合信息等。
(二)机关公开。通过设置电子显示屏、内部行文、局域网设立政务专页和会议公开等形式,公布第二条所列四项内容中除向社会公开外的其他政务事项。
政务公开具体范围、形式与时间见《局机关政务公开运作一览表》。
四、政务公开的程序要求
(一)公示或公开程序:公示或公开的内容由各职能部门在事前、事中、事后及时向政务公开办公室提供,临时性的工作随时提供。经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加盖单位公章后及时公布。公开或公示内容统一由政务公开办公室根据实际工作进展及时更新。
(二)公示或公开时间:对应当公开、公示的事项,除特别说明外,在作出公开、公示决定后一周内予以公开或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不少于7天。突发性、临时性的可视具体情况确定公示时间。
(三)公示或公开要求:公开的程序与内容要相适应。法规、政策类的内容采取相对固定的形式公开,经常性的工作在事前、事中、事后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动态性的内容及时更新。对涉及干警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公开后要及时听取干警职工的反馈意见适时回应。
五、政务公开的组织保障
(一)机关政务公开工作由局党委统一领导,各业务部门相互配合,纪委负责监督实施。成立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由向和启政委任组长,施红辉局长任副组长,其他局党委成员为组员。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检查、监督本单位政务公开工作;审议局机关政务公开的项目、内容、范围和形式等。
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下设政务公开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由分管办公室的局领导担任主任,副主任由办公室、监审处领导担任。成员由局政治处、计财处、生产处、机关服务中心、工会等部门派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具体处理政务公开的日常工作。
(二)实行预公开制度。对涉及本单位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决定前应公开方案和议项,在充分听取干警、职工意见后公布执行。
行政人事管理规章制度范文4
1 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意义
一是我国高校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生源数量的递减,高校在教育市场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我国普通高校的生源率出现了快速下滑趋势,尤其集中在中等偏下的本科院校。高校为摆脱日益严重的生源危机,就必须要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实施需要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与引导,因此提升行政管理效率是高校迎接市场挑战,自我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是提升高校良好形象的重要保障。行政管理工作在整个高校教育体制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影响高校的各项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直接决定着高校的教学任务安排、高校的人力资源配置等,其同时也是高校对外的重要窗口。虽然评价高校的标准是教学质量,但是在很多时候行政管理工作直接影响高校在社会中的名誉,关系到高校在社会中的地位。
2 影响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因素分析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在整个高校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的所有环节都会涉及到行政管理,因此对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影响因素也就比较多。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从以下方面阐述影响行政管理效率的因素:
2.1 行政管理人员缺乏效率观念意识。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很浓的行政色彩,深受行政事业单位传统观念的影响,有时会产生工作积极性不强、创新意识不高,普遍缺乏效益意识,主要表现在:一是行政管理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其很少能够针对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改进,而是在出现问题并且产生后果后才会做出调整;二是高校管理者对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益不重视。由于高校管理者的身份体制按照行政事业编制人员的管理方法实施,因此高校的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他们将工作重心放在行政工作的稳定性方面,而不愿意也害怕因行政管理工作创新而导致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2.2 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不断推行,某些高校在具体的招生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其为了满足扩招的需求,就会采取扩大高校规模,增加教师团队人数的方式,但是高校的行政管理制度却没有与高校的发展相适应,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将教师资源引入到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中,将教师当做一种人力成本而不是当做人力资源看待,导致教师的工作效率不高;二是行政管理部门用人机制呆板。行政管理人员从事的工作繁杂,基于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要求工作人员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同时高校对行政管理人员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激励措施,导致行政管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感;三是行政管理改革实施不彻底。我国高校对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人事改革推行力度不大。
2.3 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当前高校对行政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导致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一是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要求;二是高校对行政管理人员接受再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得不到提升;三是行政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没有将服务师生的理念融入到具体的工作中。
3 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3.1 转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针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的现状,高校要想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工作就必须要从转变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入手,转变工作人员传统的以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落后模式,树立效率意识;其次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要意识到行政管理工作性质,行政管理工作不是对高校教育活动的约束,而是要积极主动地为高校教育活动提供服务,通过提供完善的服务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行政人事管理规章制度范文5
河北省滦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河北滦平 068250
[摘要]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流动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无法找到正规稳定的工作,就成为了流动人员,其档案也成为了流动性人事档案,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实际管理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分析了流动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中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对策。
[
关键词 ]流动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企业的优化改制与重组,也为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压力和难题,更多的流动性大学生出现在人才市场上,这样就出现了巨规模的流动大学生档案。流动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任务繁重,需要科学的方法,要想提高流动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就要首先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应采取科学的解决对策。
一、流动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中的问题
1、重视接收、轻视开发利用
从目前来看,社会性人才档案管理中心在流动性大学生档案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其中的一些问题也不可忽视,那就是大多数人才中心存在着严重的功利化思想,只重视流动性档案的接收,收取档案接受金,却实行封闭式管理,忽视流动性档案的开发利用,使得很多流动性档案失去了存放的意义,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依然得不到关注和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很多社会不良现象,例如:一些私企用人单位在不查阅人事档案资料的情况下就随便招聘用人,使得一些假学历、假文凭泛滥,严重扰乱用人单位的人事管理;由于流动性档案得不到开发和重视,导致弃档现象不断出现,甚至出现了大学生私藏档案、私拆档案的问题,严重损害了档案管理的严肃性。
2、出现了严重的人档分离问题
由于缺乏健全完善的制度与科学有效的管理,使得流动大学生的档案管理无法有效衔接,个别地方在执行人才选聘制度时,在没有档案的情况下,同样接收一些流动大学生,这种不合理的做法就昭示着未来的档案管理会问题重重,一些被接收的流动大学生经过若干年的打拼出现了离职、跳槽等现象,加入新单位后不是有人无档,就是原单位有档无人,形成了严重的人和档案相分离的问题,容易造成假文凭、假学历等的泛滥。
3、流动档案管理不规范
当前社会上的流动大学生数量较多、范围较广,所以,其档案数量、类型也是五花八门,不同流动大学生有不同的档案内容,成千上万的流动性档案集中到社会性档案管理机构,由于缺乏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的约束,档案管理中心没有做好流动性档案的分类、归类与整体,使得这些档案依然处于混乱状态,档案没有得到真正的管理,后期出现查找不利、转递不及时等问题,甚至出现了档案丢失、遗漏等现象,严重违反了人事档案管理纪律。
二、流动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的有效对策
1、建立健全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针对目前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混乱不堪的现状,国家应该先从规章制度上下功夫,建立健全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方面的制度法规,实现流动档案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当前我国依然未形成健全完善的档案管理法律法规系统,也正是因为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约束,才使得一些档案管理人员放松自我,出现了不负责任、勉强应付的局面,所以,我国必须重点针对流动人员档案的管理制定严格的法规制度,确保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加强流动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流动档案的管理必须依照统一的规范和规定,流动档案必须收集齐全、内容要确保真实准确,实行分类归档、分层管理,信息化检索等制度。为了达到这些标准,要从以下方面做起:(1)要规定只有县级以上的国家行政性人事机构才具备流动档案管理的资格,其他任何社会性闲散机构都无权依靠打理流动档案获取利益。(2)任何合法性的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机构都必须本着“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进行流动档案管理,要严禁分散管理的现象出现。(3)对于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的流动性档案要进行逐层分类、分档规范化管理。
3、积极采用现代化技术和方法
档案管理必须迎合现代化的发展形势,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手段和方法,流动档案管理机构要引进现代化的计算机设备,创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实现流动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并选择现代化的信息检索系统,加大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力度,加快实现流动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其中对于一些非保密性的流动性档案可以采取网络服务式管理模式,为流动人事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机会。
4、重视人事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流动大学生档案的管理工作并非只局限于接收、存放、分类与归档,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其开发和利用。所谓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其服务对象既包括档案的主体,也就是这些流动性大学生,又包括那些社会用人单位以及人才招聘选拔机构等等,流动档案管理部门必须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在保管好流动大学生档案的基础上,也要重视这些流动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例如:可以采用网络链接的形式同用人单位、社会人才招聘机构等建立联系,同时,也要同存档的流动大学生建立联系,为流动大学生实时提供求职、就业方面的相关信息,使流动性大学生掌握用人单位的用人招聘等信息,这样才能促使他们更好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5、全面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与水平
必须提高流动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水平,首先他们应具备合格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以及职业精神,能够带着一份责任心、责任感投入到流动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来,同时,也要加强对她们的档案管理法律法规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掌握流动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方法、规定与程序等等,从档案归档、整理的原则,到鉴别与归类、检索方法等等,都要逐步落实、逐步提高,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地确保流动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
总结
流动大学生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又充满挑战的工作,档案管理机构必须明确流动性人员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工作责任意识,严格档案管理制度,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毅.《个人信息保护法及其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启示》,载《档案管理》,2005年第5期。
行政人事管理规章制度范文6
1.1高校资产管理的职责与内容
高校的资产管理职责必须要依托资产管理队伍实施,因此在构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时必须要确定资产管理的职责。虽然每所高校的资产管理部门设置具有多样性,但是资产管理的职责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一是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根据我国政府部门对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明确提出的指导办法,对资产管理工作者须提出相应的要求;二是高校发展对资产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资产是高校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高校的自我发展性质决定了对高校资产管理者提出了相应的职责。高校资产管理者的职责必须要符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才能构建高水平的资产管理队伍;三是资产是高校办学的必要资源,资产管理水平决定了高校的管理水平,其本质上是高校对资产经营的过程体现,因而高校资产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实现高校资产效益的最大化,资产效益最大化成为资产管理的目标。
1.2高校资产管理工作岗位的设置
高校资产管理具有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管理的复合特点,因此要针对高校资产管理的工作性质,设定相应的工作岗位,并且明确岗位要求以及工作职能:一是行政管理岗,行政管理岗主要是负责资产使用过程中的行政事务;二是专业技术岗,完成资产管理中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工作,比如贵重设备的使用、政府采购标书的编制等,该岗位以专职岗为主;三是技术服务岗,主要是负责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使用和有效维护的技术岗位,比如对高校资产设备的维修、设备试验等;四是一般服务岗,该岗位是从事资产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繁琐事务,主要由基层保管人员和勤工俭学的学生担任。
2高校资产管理队伍的现状
笔者从事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数年,在主持学校下达的《借助网络管理平台推动全员参与国有资产管理的研究》课题中,深切感受到资产管理队伍提升的重要性。当前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队伍整体水平虽较以往有所提升,但面对地方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向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不断深入建设,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状况仍不理想,主要表现在:
2.1责任意识有待提高
由于高校主要资产来源于政府财政拨付,因此高校资产管理人员在潜意识中也就没有盈亏概念,在管理过程中不计提折旧,同时也没有增值保值的意识,主要体现在:一是高校资产管理者重视高校的资产采购工作,而忽视对资产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他们将工作重心放在如何争取财政资金采购更多的资产,导致高校的资产浪费现象比较普遍;二是忽视对科研成果、无形资产的管理。在高校办学过程中,高校将注意力集中在社会效益层面上,也就是如何购置大量的资产,从而在社会中有较大影响,比如有些高校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通过购置大量资产,比如增加高校建设面积、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新建大量的教学楼、学生宿舍等来提升高校的社会影响力,而对于高校的无形资产却常常忽视,结果导致高校的许多科研成果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没有转化为市场产品,影响其价值的发挥。
2.2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具有行政性和专业性,因此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比较繁琐,也就是说资产管理人员从事的工作不易被别人所认可,具体到实践中,高校资产管理工作属于高校管理中容易出成绩的工作,资产管理的良好是属于本职工作,而一旦出现失误就会给高校造成巨大损失,在此习惯认识下,难以对资产管理人员量化考核和评价,因而这些人员较难获得表彰和晋升,影响了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3管理机构和人员缺乏保障
由于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比较繁琐,导致高校管理者对于高校资产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为此出现了高校资产管理职能被不同部门划分的现象,没有实质上统一的高校资产管理机构,即使设置有资产管理机构的高校,其工作内容也没有任何实质决策权,导致高校资产管理人员从事资产管理的动力不足。高校资产管理机构与人员得不到保障具体表现为:一是高校资产管理权被赋予给不同的部门,形成三权分离的状态,即资产所有权归国家、管理以及使用权归国资、财务、教务、后勤和其它二级单位,这样的运行模式必然导致高校资产没有相对统一的部门行使对资产的统一管理职能;二是从事资产管理的人员具有多重身份。在高校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的资产规模越来越大,为此需要二级学院设置资产管理员岗位,但是基于高校人力资源限制的影响,高校资产管理员的身份具有多重性,在负责教学或其它管理工作的同时也兼具高校资产管理职责。
2.4责任与创新精神有待提高
高校资产是为高校教学与科研等活动而服务的,高校资产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高校的这些工作而开展,脱离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支持,高校资产管理的意义就缺乏实效性,因此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为教学科研这些工作服务,但是在实践中,高校资产管理者往往缺乏为教学科研服务主动性的理念,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资产管理者不能主动为教学活动需要的相应仪器设备提供服务;二是高校资产管理者日常工作纪律需要加强和考核;三是只从事自己岗位最低要求的工作,缺乏创新精神,对于高校资产的绩效管理时常没有落实,导致国有资产没有任何增值。
3提升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的措施
3.1转变传统高校资产管理理念,树立以服务教学为中心的意识
高校资产管理者要改变传统的资产管理习惯,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同时要具有奉献精神。资产管理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高校其它工作的物质基础,因此资产管理人员在面对教学科研一线人员时必须保持良好的服务意识,积极为教学科研人员排忧解难,同时资产管理人员还要具有主动性,要主动与基层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了解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且及时提供服务,在招标、采购仪器设备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基层工作者的意见,并且将他们的意见作为资产采购的重要依据。
3.2完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资产管理工作者
完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是保证资产管理工作者行为的重要依据,同时是能够预防资产管理人员出现重大错误乃至犯罪的重要保障。资产管理工作者从事高校的物资采购、设备维护、报废出售等经营管理工作,如果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加以约束资产管理者的行为,必然会导致资产管理者出现重大失误和犯罪,比如近些年我国一些高校所发生的经济犯罪,相当一部分集中在高校资产管理领域内,因此高校要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并且要严格约束资产管理者的行为,将资产管理工作置于“阳光”下运行。
3.3推动高校领导对资产管理队伍的重视和支持
高校资产管理队伍素质的提升,离不开高校领导的支持,因此要取得高校领导对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一是要设置相应的资产管理岗位。高校资产管理岗位要符合内部控制规范,实现不相容岗位分离,并且根据资产管理工作的不同环节设置独立的岗位,将预算编制、采购执行、验收以及付款等工作实施岗位分离,杜绝出现各种经济犯罪和腐败行为,同时还要根据不同部门的资产管理形式,建立岗位工作衔接制度,实现不同职能岗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无缝对接,实现对资产价值的最优管理;二是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高校要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培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水平,尤其是在我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大,资产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的情景下,需要资产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熟练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资产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避免违规犯法行为;三是要采取适当激励机制,提高基层资产管理人员的待遇,缩小同单位不同人员间差距,以减少基层资产管理人员的心理反差。
3.4构建资产管理人员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且重复性较多的工作,考虑到资产管理工作者晋级、评聘职称等较难的现实,各高校要构建以绩效考核的工作制度,加快激励制度改革。在此方面,首先高校要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实行岗位晋升制度,解决从事资产管理的基层人员难以获得晋升机会的困惑;其次对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评价标准也要改变,实施绩效考核制度,科学评价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新精神。
3.5强化竞争观念,实行“择优录用、竞聘上岗”的选人用人制度
高校要充分重视资产管理工作,优化资产管理队伍的结构,改变传统的用人机制,实施竞聘上岗,强化岗位责任意识,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高校要积极吸引优秀管理人员从事资产管理工作。当前资产管理工作对人员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具有相应的财务知识,还要具有资产经营知识、资产招投标知识和法律知识等,因此高校要加强对综合素质较高人员的引进力度;其次在高校内部实施竞聘上岗制度,改变传统的以工作年限排资论辈的上岗制度,将真正有能力、有才华、有激情的人才提拔到领导岗位,带动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