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医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医学论文

心理医学论文范文1

1.1对象

本调查共设二组,一组是医学新生组:2004年苏州大学入学医学本科新生。包括临床、儿科、法医、护理、口腔、医学检验、预防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影像10个专业,共437名学生。其中男生174名,女生263名,平均年龄(18.95±1.53)岁。二组是对照组:2004年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入学新生,包括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3个专业122名学生。其中男生73名,女生49名,平均年龄(18.58±7.56)岁。同时与MMPI全国协作组修订的具有大学文化水平的中国人常模,进行比较。

1. 2方法

1.2.1工具采用中国科学院宋维真主修的中国版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查表(MMPI 399题),该量表包含3个效度量表和10个临床量表。3个效度量表包括说谎分数L、诈病分数F、校正分数K。10个临床量表包括疑病Hs、抑郁D、癔症Hy、精神状况Pd、性别指数Mf、偏执Pa、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Sc、轻躁狂Ma、社会内向Si。该量表已证明有一定的信度和效率。

1.2.2测试方法2004年9月15~10月15,新生入学一个月内,以整群抽样法,统一指导语,学生一次性完成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查表(MMPI 399题) 的测试,测试时间为45 min,统计其3个效度量表和10个临床量表。通过比较各量表的原始分,分析医学新生性别间、医学新生与非医学新生之间、医学新生与全国大学学历常模之间的人格特征差异。

1.2.3分析数据的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中的t检验完成。

2结果

2.1医学新生人格特征性别间的比较医学男生抑郁D值显著低于女生(t=-2.56,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性别指数Mf值显著低于女生(t=-10.81,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轻躁狂Ma值显著高于女生(t=2.43,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其余量表得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表1)。

2.2医学新生与非医学新生的人格特征差异比较由表2可知,医学新生与非医学新生相比,男生校正分数值显著高于非医学男生(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疑病、癔症、性别指数、精神衰弱、精神分裂值显著低于非医学男生(P<0.05或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女生精神状况、轻躁狂、社会内向值显著高于非医学女生(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

2.3医学新生与全国大学学历常模的人格特征差异比较由表3可知,医学新生与全国大学学历常模相比,男女生在说谎分数、精神状况、轻躁狂显著高于常模(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男女生诈病分数、疑病、抑郁、偏执、社会内向值显著低于常模(P<0.05或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或显著意义。并且男生校正分数K值显著低于常模(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女生的癔症、精神衰弱显著高于常模(P<0.05或0.01)。

3讨论

3.1关于医学新生性别间的人格特征差异入学对每一个新生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应激。本文结果显示,医学新生的抑郁值,男生显著低于女生,表明医学新生中男生比女生更具有自信,更加外向,善于交际,人格更趋向于社会化。男生轻躁狂值显著高于女生,与有关研究一致。女生更胆小、内向、缺乏解决大事的能力、兴趣狭窄,可能伴有衰弱、疲劳、人际关系淡漠、与别人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男生表现出乐观、善交际、精力充沛的个性特征,但也有行为冲动,不能控制其行为,好竞争,对人敌意,易激惹等个性。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传统观念、社会角色期待、家庭教育等方面是有关的。男生性别指数值显著低于女生,反映女生性别角色的分化更加明显,同时具有双性化人格的倾向。有学者将人的性格分为双性化人格、男性化人格、女性化人格以及中性化(不典型)人格。邹萍的研究得出女生的双性化人格形成与家庭(尤其与母亲)的教养态度、方式以及母亲的个性特点关系较大。因此类推,本文研究得出的女性男性化的成因亦如是。

3.2关于医学新生与非医学新生人格特征的差异分析医学男生在相关一致性较强的疑病、癔症、精神衰弱、精神分裂值量表分值显著低于非医学男生,表现为医学男生更倾向于敏感、灵活、合群、成熟、现实、适应良好和兴趣广泛,此结果与有关研究较为一致。这可能与当前医学生就业、社会舆论以及教育制度的改革等对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的要求提高有很大的联系。医学男生性别指数分显著低于非医学男生,又显著低于医学女生,反映医学男生可能表现出冲动、冒险及粗心大意等个性特征。另外,医学女生在精神状况、轻躁狂显著高于非医学女生,而她们社会内向值虽高于非医学女生,但却显著低于常模,表现她们社会外向而又任性、做作、冲动,与前面得出的结果一致。这些可能与当前女性社会角色的改变,女性地位的提高、社会竞争力等有关。医学新生个性的整体一致性,可能是当前医学生就业压力,社会变革及经济发展对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要求作用的结果。所以,在医学生的培养中应正确引导,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完善他们的人格,这也正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点。

心理医学论文范文2

1、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的必要性

随着药学服务逐渐被提高到很重要的地位,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应该大力提倡药学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让医者、药者认识到药学服务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提高我国冠心病患者的就医质量,更好的完成治疗。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比较薄弱。我们应该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参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治疗,给病人提供药学知识、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参与治疗方案的制订、病人教育和咨询,药动学的咨询和营养支持,生活方式的改变与选择。药师要多与病人沟通接触,积极开展药学服务。治疗冠心病的医师和药师应该具有临床药师大多具有医学和药学的双重知识结构,具备提供药学服务的基本素质才能为患者提供有帮助的专业的服务。冠心病药学服务人员对所有备选治疗方案进行最小成本、成本-效益、成本-效果、成本-效用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向病人提供既经济又能提高生活生存质量的冠心病治疗方案。大大降低冠心病治疗的总费用,减轻冠心病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使整个社会的卫生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因此对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时非常必要的。冠心病药学人员普遍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广泛的知识、高超的交流能力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除了有冠心病药学专业的知识外,还具有更多更全面的医学专业知识,为冠心病患者提供安全的治疗药物。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已呈逐年上涨趋势,特别是在农村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也出现了普遍的患病态势,而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种类繁多,药物价格不一,有的治疗药物甚至很昂贵,因此,提高冠心病的药物服务成了冠心病患者治疗的重要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药学人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来尽量保证对病人的药物治疗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并且尽量降低总的医疗费用。

2、药学服务人员对冠心病患者履行的职责

首先,要求药学服务人员所提供的药品,不管是在内在质量还是外在包装上都必须是合格的优质的。因此在药品的采购时,从合法的渠道获得药品,严格按法律法规要求采购;注意药品的贮存,减少药品的变质;保证药品在疗患者该次治疗的服用期间处于安全的有效状态。其次,药学人员应提供有效的冠心病治疗药物。要求药学人员对所提供的药品的适应症、作用原理、作用途径、作用特点、作用强弱、使用方法、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性能均有全面的了解。药物治疗服用前,药学人员应对病人详细说明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尽量避免药品的不良反应对人体的可能损害。同时,在药物治疗前,还要加强对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发现任何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第三、药学人员应提供经济的冠心病治疗药物。目前由于我国医疗、医药、医保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上涨过高的医药费用已给个人、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和严重浪费,要求药学人员掌握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第四、在临床的药学人员有能力向医生提供全面的药品信息和用药方案,协助医生正确、合理地为患者使用药品。药学人员还应该积极深入临床,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开展处方分析,进行新制剂和新剂型的研究。

二、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与心理护理相结合应用

对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就是要求药学人员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和工具,向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与药物使用相关的各类服务。在对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主动关心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加强对他们的心理护理。目的是使病人得到安全、有效、经济、合法的治疗药物,达到身心全面康复的目的,实现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因此对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和心理护理应该同时进行,只有将二者相结合才能达到最终的的治疗效果。单一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都不可能完全至于冠心病患者的病症。

1、冠心病患者治疗服务的注意事项

(1)药学服务人员应该与冠心病患者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供合理的药物治疗服务的同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的心态,周到、细致的服务,营造良好的护患氛围,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掌握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达成共同促进康复的默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用细致周到的服务帮助患冠心病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疏导患者对并征得紧张情绪。经常与患者进行心理上沟通,并从生活上照顾他们,比如给他们最大的精神安慰,尽量满足他们生活上及心理上的需求,使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冠心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嘱其进食易消化、高纤维、优质蛋白的清淡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有助于患者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的治疗。

2、针对性的药学服务和心理护理对策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药物服务和心理护理,教会患者科学用药,并加强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不仅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能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同时,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有了信任感,缩短了护患距离,加深了护患感情,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

(1) 减轻患者抑郁和焦虑

冠心病患者入院的3~5d抑郁逐渐明显,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医生或者护士应该主动的向患者热情、仔细解释各种检查和治疗方法的价值与意义,让患者倾诉内心的体验和感受,以减轻其焦虑和抑郁,加之合理的药物服务,提高患者的信心。

(2) 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冠心病患者受个人认知评价、应对风格、社会支持、个性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而诱发冠心病或加重病情。药物服务人员应该与医生和护士一起和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3)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

对患者提供药物服务的同时还应帮助患者认识改变自身的应对方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尽量避免消极而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重建心理适应能力,调整人际关系,减少内心冲突,保持心理平衡。

心理医学论文范文3

译者必须充分研究原文,正确判断原文的立场以及意思,从而正确真实的陈述在翻译中。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新闻标题:“Obamapicksup9superdelegatesendorsement”,译者认真研究后,发现pickup在这里是取得,荣获的意思,从而正确的陈述为:“奥巴马获九位超级代表支持”。然而,有时要正确判断原文立场。在很多网络英文新闻标题中在报道2008年奥巴马和希拉里之间的美国大选派候选人之争,都以Clinton称呼希拉里。其实Clinton是希拉里的姓氏。译者如果没有正确判断原文立场,翻译成克林顿,读者阅读新闻的时候就会有质疑。就以“ClintonendorsesObama,endsbid”为例,就要翻译成希拉里宣布支持奥巴马,自己放弃竞选。所以,很多时候新闻标题简单,易懂,但翻译时要注意文化差异,要对原文客观信息做出真实反映,从而尊重陈述的真实性。

(二)言语行为恰当性的伦理体现

网络新闻标题是要通过译文传递给译文读者新闻信息,刺激读者阅读,从而积累网络浏览量以及提升网站知名度。所以为了正确通过新闻标题传递信息,应该避免产生误解,也就是说要重视译文和读者的沟通。译文之所以能被译文读者接受,是因为翻译过程中考虑到读者可接受性,言语行为的恰当性,必须找到一个合理的沟通方式。汉语新闻标题要求有背景信息,新闻要素中要求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姓名身份都会注明,但是英语新闻标题都会省略这些信息。如果中文读者直接阅读英文标题的信息不足以让他们产生直观的效果,很难被译文读者接受。考虑到读者可接受性,必须进行补充,解释说明。例如标题“Goregivesstrongsup-porttoObama”,译者遵从言语行为恰当性,将其翻译为“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宣布支持奥巴马”,对戈尔的身份以及国籍进行补充。有时候为了恰当表达言语行为,使译文跟读者能够交流,会考虑到读者习惯,例如标题“Obamanotclosingracialdivide,poll”,中的“poll”翻译成民意调查,很多翻译就会直接翻译成“民调”。这个标题就可以翻译为“美民调称奥巴马参选总统未能消弭种族隔阂”。这样的网络新闻标题更容易被译文读者接受,遵从了言语行为恰当性。

(三)言语行为真诚性的伦理体现

心理医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医学心理学;妇产科临床教师;自我修养

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把健康概括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完全安宁。由此可见,健康应该是无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无主观不适的感觉,无社会公认的不健康行为。因此,作为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就必然会有心理学的介入,从而形成了医学心理学。

1.医学心理学,作为医学与心理学的新兴交叉学科,它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1]。

总之,它研究的是介于医学与心理学之间的问题。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和身体的、精神的各种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的规律。其目的在于借用心理活动的改变以促进个体病理过程的消失或正常功能的恢复。为此,无论是医学还是心理学,都大大拓宽了自身的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也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障。实践证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它的地位和作用在维持健康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护理等过程中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过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医学与心理学基本上是完全独立的学科。作为医学,是一个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科学体系,其基本出发点是把人看成是生物的客体,研究方法是从人的物质性的整体性及其同外界环境的辩证关系出发,运用实验研究、临床观察、跟踪随访、调查等方法,不断深入地研究人类生命活动和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人类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的发生、发展、防治与痊愈的规律,以及增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劳动能力的有效措施。而作为心理学,虽然研究的客体也是人,但它则完全侧重于精神的一面,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即研究人的认识、情感、意识等心理过程及其机制,能力、性格、气质等心理特征的形成以及人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及其机制,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规律性。

马克思主要的哲学观点认为,人是自然和社会发展的最高产物,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而过去那种医学与心理学联系很少,甚至相互独立的局面,严重脱离了人类健康的本质。前者忽略了人的精神的一面,导致了对部分疾病没有良好的对策,而后者则缺乏其本身所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限制了学科本身的发展和应用。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人们把心理学的原理应用于精神疾病的诊治,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这不仅扩充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同时也突破了医学上的重大课题。八十年代,处于医疗本身的需要,学术界对心理学只限于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并不满意,主张把一般医学的问题也包手进去,以研究和医治整个医学领域的多种心理问题。把心理学的系统知识,包括其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等研究成果应用于医疗实践,探讨心理因素在各种疾病中的作用规律,特别是情绪对身体各器官的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影响。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机制如何控制自身的生理活动,以达到防病、治病、康复之目的。这一方法虽然刚刚起步不久,但取得的成果却令人瞩目,其前景十分广阔。

妇产科是临床四大主要学科之一,是以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也是应用医学心理学较多的学科之一。女性解剖特点和生理功能是有阶段性差异的,即随着神经内分泌系统及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进入青春期、生育期,然后因卵巢功能的衰退而步入更年期,直至最后到达老年期等各个阶段,但始终贯穿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过程。其实,女性生殖系统功能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直接控制,而这个轴又受大脑皮层支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心理社会因素及情绪反应可影响到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从而影响了这个神经内分泌轴的正常分泌,使生理变化过程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导致病理改变。大量资料表明,女性心理发育不够成熟,情绪不稳、性格内向、拘谨、固执、易感受社会心理因素等,可导致闭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不孕、人流或绝育后综合征等身心疾病的发生。因此,医学心理学在这一学科内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作为妇产科临床教师,具有医生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如何面对这一新领域,笔者认为,既要深入学习,又要勇于实践,力争做到在患者面前是成熟老练的大夫,在学生面前是诲人不倦的教师。无论是哪种角色都要全身心地投入,用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去医治病人,用自己的真诚与言行培育学生。为达这一目标,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抵御诱惑,用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于临床与临床教学职业道德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反映和调节人们现实生活利益关系的重要领域,它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情操的钢尺。因此,职业道德是一种价值观念,也是一种行为规范。在当今社会里,来自各方面形形的诱惑使人防不胜防,它能渗透于各个领域,不同程度地影响或腐蚀着人们的意志,甚至可使部分人的职业道德偏离轨道。从妇产科临床教师的职业特征来看,无论是临床工作还是教学工作,都必须具有乐于清贫、勇于奉献的高尚品质,以及救死扶伤、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应是患者的主心骨,是患者的希望,是他们可以信赖的人,所以我们不能辜负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希望,必须要把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放在首位,把解除患者的病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做人民健康的卫士。在教学工作中,临床教师应是学生的先行者,是将他们带入临床工作的引路人,是学生的表率,所以我们不能辜负学生及家长的重托,必须珍视“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崇高的职业。具体来说,一是严于律己,为人师表。除了要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专业技能之外,在带见习、实习中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要起到更重要的示范和鼓舞作用。二是治学严谨,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根据专业特点及学生实际,做到既传授知识有培养能力,做学生攀登医学高峰的人梯。

2不断学习,把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技能奉献于临床与临床教学

本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因此,认真地学习、探索、继续教育将是时代永恒的主题。作为一名妇产科临床教师,除继续学习与探索本专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外,还要认真研究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以利全面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诱因、条件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掌握各类生理与病理情况下的特点,以做到正确地分析,准确的诊断,有效地治疗,并找出迅速康复的捷径。近些年来,医学心理学已成为医学界与心理学界共同关注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在妇产科的应用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知识与技能。作为一名临床教师,在这一方面,必须把握好学习与应用的方法。首先要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熟悉人在生理情况下及病理状态中不同的心理表现。然后学会将医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使生理特点更加稳定,病理状态得以纠正[2]。这就需要我们既要注重病人的共同心理变化规律,又要注意不同患者、不同疾病之间的个体差异。由于妇产科心身疾病的发生多以躯体异常为主,因认知障碍导致焦虑、忧郁、紧张、多疑等,进而加剧躯体的异常。如:妊高征、闭经、不孕及更年期综合征等,常伴有忧郁焦虑、恐惧不安、神经衰弱等精神方面的症状,而这些精神方面的异常又会导致病情加重,从而形成了身-心-身的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必须注重交叉学科的学习,并善于把心理咨询、心理测试与心理指导等方面的技术应用于临床及临床教学之中,用医学心理学的新知识协助患者尽快在病痛的阴影中走出来;使学生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用医学心理学的哲理指导自己正确对待人生,正确对待时代赋予的事业与责任。超级秘书网

3自我调整,使良好的心理素质扎根于临床与临床教学中

心理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它对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是极其广泛而深刻的。作为临床与临床教学工作者,及时有效地把医学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传授给学习,应用于临床诊治过程中,本身的心理素质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首先要保持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精湛的医术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会给患者一个良好的信息,使其有一种安全感,再加之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的语言表达也多是有艺术色彩的,会给患者一种亲切感、温暖感,对战胜疾病更有信心。这样会赢得患者很好的治疗配合,使病程缩短,康复迅速。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及情绪都会直接形象学生的思维及学习兴趣,教师夯实的理论知识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会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感应,使其有一种自信心,高素质的教师讲授水平往往也技高一筹,会给学生一种可信赖感、优越感,为学好医学知识、做一名优秀的白衣天使而倍加努力。这样会赢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得更多的知识,回报社会。但是,医务工作者和医学教育工作者也都是普通的人,也有普通人的不足之处,也需要自我调整,才能胜任临床及临床教学工作。因此,这里应重点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紧跟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步伐,正确看待人生,及时调整自己,主动抵御由于社会、家庭、生理等因素而造成的自身的心理障碍等问题。其次,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职业规范要求自己,不因自身的不适与繁忙而缩减聆听病史、全面了解和掌握患者性格、心理状态的时间;不因自身的情绪波动对患者、学生的提问而漫不经心地回签。同患者交谈既要有的放矢,作风严谨,又要像亲人般的和蔼可亲、互敬互信;既注意启发引导,又应避免暗示和主观臆测;注意女性含蓄谨慎的心理特征,与其交谈交流要注意分寸,避免询问与诊治疾病无关的隐私问题;与学生交谈既要重点突出,严肃认真,又要似长者、像朋友般的关心体贴、耐心指导;既要督促鼓励,又避免给学生造成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总之,用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影响患者,带动学生。

加强自我修养,适应新医学模式的需要,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医务工作者和医学教育工作者人生旅途中的永恒主题,所以应当常抓不懈,付诸于自觉行动之中。

【参考文献】

心理医学论文范文5

基础教育领域中最常见到的心理问题就是小儿智力、认知发展和学业适应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评估时我们依据的标准就是学生发育的标准。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进行心理问题评估时需要采用不同年龄的评价标准(尺度)。有些认知障碍或者发育障碍的个体,虽然在年龄段上有明显的异常,但问题的根源却需要用病理的标准来判断。在我国幼儿教育和基础教育中,常会发现一些类似多动、注意力缺陷、学习能力低下等行为障碍方面的儿童。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学生的问题很少有人察觉到是学生自身的“疾病”。一方面从监护者来看或者从学校教师方面来看,除了严重的行为异常如多动症的孩子,那些没有明显精神和行为异常的学生,不会被当作有问题的学生来对待。这种困境,仅仅靠教学部门或者家长是解决不了的。鉴于我国师范类院校的实际,在学校开设有关小儿发育等医学知识的课程存在一定困难。在人才的培养体制和知识的传播途径上出现了空白,所以在这方面亟须多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医学心理学科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个空白。首先,医学心理学工作者通过对幼儿教育、中小学教师进行医学和发育等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学校教师们了解到这些学生的问题根源在哪里。学校教师一旦明确学生精神行为问题的根源所在,就会自然而然地改变对待学生的态度,而不把他们的问题当作是“品行”问题。从而减少对于问题学生的训斥、体罚乃至恶性伤害事件的发生。其次,医学心理学工作者通过对那些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心理发展评估,并给予适当的干预治疗措施,使学生尽可能感受学校生活的乐趣。再次,医学心理学工作者可以通过对学生家长进行有关孩子认知发育等医学以及心理学知识的宣讲,让他们正确看待自己孩子的问题,理解并接纳孩子的问题,并通过与学校教师及心理工作者的密切配合,给孩子的成长提供最有效的帮助,而不是简单训斥和体罚,给他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人为的二次伤害。所以,医学心理学工作者的工作不仅仅是大学课堂的讲台和心理咨询室,还应在基础教育的校园里。

2当前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中人文学科教育对医学心理学科的需求

医学伦理学和医学心理学是医学教育体系当中具有人文内涵的学科。医学伦理学是引导医学发展的方向,规范医疗实践活动中医患双方行为以及相互关系的学科,而医学心理学是研究解决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健康关系的学科。同时,医学心理学也是关系个体人格发展成熟与否的学科,关系到他们对于自身和社会的认知评价与应对方式。有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临床医师在医学人文认知方面存在着差异。从医时间越长对于医学人文本质的认知越深刻。一些从医时间较短的年轻医师往往对于医学人文本质的认知不到位,所以医学院校应该加强对未来医疗事业主力军的年轻医师和高学历医师临床医疗实践医学人文认识的培养。2012年温岭杀医案中的当事者连某,在接受治疗后自我感觉并没有好转,有些症状反而加重了。据报道:连某手术后对医院包括对主治医师在内进行了多次上访投诉,均未得到让其满意的答复。而院方给连某的解释答复是根据各种化验和检查的数据影像等资料,得出连某的病已经治愈,没有再治疗的必要,但连某断然拒绝这样的解释。其本人诉说他的呼吸、睡眠等感觉不但没有好转,而且比以前更严重。在这个事件中,单纯从患者的角度看,医院方面没有充分考虑连某的心理感受和需求。多次投诉上访,终究没有得到足以让他消除心中疑惑的答复,一次次的投诉未果转化成一次次的愤怒,终于以一种非理性的方式发泄出来,使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心理学告诉我们积压在内心的各种不满必须以适当的方式途径、在适当的时候发泄出来。一个人承受的压力和不满,如果超出他能承受的极限时就会以极端的形式爆发出来。如果医院方面在接受连某投诉过程中能考虑到他的感受和心理需求的话,结局可能不是这样。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媒体、医院方面还是社会公众单纯谴责连某的行为,而不反思医院以及医师方面的不足,既不公正也不客观,更不能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另外,医疗中的“生”和“死”是最常见而又最重要的现象。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对医护人员自身,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医学生或者年轻医护人员的人生阅历不够,在面对患者死亡时,少有人会体验到即将死亡患者的恐惧焦虑以及其家属的悲痛,一些医务人员可能表现得较为冷漠和无动于衷。医学心理学科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谋求医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与成熟,培养他们树立科学的生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用恰当的方式为死亡患者和家属提供恰当的帮助。所以,从以上种种现象看,具有丰高收入者文精神内涵的医学心理学科对培养医学生以及年轻医疗卫生人员人文情怀有着重要作用,在我国医学教育体系当中开展多方位的人文教育工作显得紧迫而又重要。

3我国国民健康面临的主要威胁对医学心理学科的社会需求

心理医学论文范文6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是最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该专业的建设强调医学与心理学的结合,注重学生在医学模式下对心理学知识的运用和技术实践。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精神压力日益增加,过去的精神疾病干预模式日益受到社会的质疑,并非所有人的精神问题都需要进行住院和药物治疗,大量的边缘性人群需要心理学的干预和技术支持。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是伴随社会需求的日益旺盛趋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作为教学基础设施的教材显得尤为重要,它是统领专业发展方向的基础性文件内容,同时,系统规范的教材也是突出专业发展特色和指导专业健康科学发展的基础性指标。教材的内容、技术指标、考核方向,直接影响着专业发展的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标准,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很大的引领作用。

二、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教材建设的特色

1.教材数量大,涉及的课程范围广,作者结构丰富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从应用的角度为学科的建设内容提供了极大的扩展空间,作为辅助教学资源的教材在内容和数量上也将会有很大的储备空间,从第1版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材的9本扩展到第3版的25本,几乎涵盖了应用心理学专业涉及的所有学科。在数量变化的同时,教材编写的内容、结构和编写人员的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最初的10所院校到目前的近50所院校的参与,涉及的课程日趋细化,教材兼顾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多样性,集中于最新的学科进展,尤其是在方法学的讲授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更大的操作空间。编写人员的学历、职称呈现正态化分布,不仅有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教师体现编写人员素质的提高,丰富的工作经历为教材的深度和广度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而且有刚刚步入高校的青年教师参与编写,能够提供新颖的思路,体现了时代性,更能够被广大学生所接受。

2.教材内容新颖、科学性强、系统性好、实用性突出

在教材内容中突出新颖性,学生能够在教材中接触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通过专业导读性内容,拓展本学科领域;作为本科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心理咨询技术的使用方面建立起层级化的知识传授体系,基础知识-发展理论-测量技术-预防技术-干预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介绍,使其循序渐进的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兼顾学生未来专业发展,按照:疾病干预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基础学术研究方向,进行了教材体系的建设工作。与时俱进的开展教材开发和课程建设。在新一版教材中加入了《员工心理援助教程》、《性心理学》等,具有新的社会发展需求的教材,为新课程开发和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奠定了良好基础。

3.构建适合学科发展的教材评价体系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践科研成果,更新评价理念,探索出适合学科发展的教材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学校内评价和学校外评价。学校内评价主要由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督导小组和教学部门协作完成,通过定期教学检查、督导听课反馈、授课教师自评和学生调查、座谈会的方式进行。学校外评价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通过与参编教材成员联系,探讨教材使用的普遍性和实际效果;二是调查教材知识在毕业生实习中和工作后的应用效果,从而发现教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校内外结合的教材评价体系应不断从教材建设、教材选用和教材管理等方面不断改进。

4.建立健全教材激励机制

为充分调动有专业背景和编写才能的教师加入到编写教材的队伍中,学校鼓励和支持高质量教材的编写,从而促进教材建设的发展。建立健全编写教材过程中各种费用的报销制度,编写优秀教材的奖励制度,为教材建设创建了牢固的经费保障体系。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材建设成效

1.教材建设与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突出了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的专业特色

教材建设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教材作为衡量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形式,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愈加明显,为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进一步深化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办学质量,从而造就更多的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医学院校面临着重大的教材建设课题。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突出学生的医学特色,在本套教材中通过引入《神经心理学》,《心身医学》,《中医心理学》《行为医学》等独具医学特色的课程使学生对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知识运用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加熟悉和自觉向医学领域去发展自己的专业,其职业生涯规划在专业学习中逐步得到明确和技术支持。这种引导有效的区别了其与综合类院校和师范院校心理学人才培养的技术要求和未来发展定向,其特色更加鲜明,技术领域更加具体和专业化。

2.教材建设推动本学科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

(1)应用心理学教材的出版和使用情况

目前该套教材已经在国内全部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医学院校中得到广泛使用,初步推广院校达到34家,该教材在部分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也得到了选择性使用,教材内容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尤其是这些多样性的教材使教师和学生的选择更趋多样,教师以教材为蓝本为学生开设的课程更有特色性,学生的课程选择也更多,同时还兼顾到了院校的特点和本人的兴趣。全套教材作为一个系统的参考书目也得到了广大心理学教师和心理学爱好者的认可,很多社会培训机构也以此为基础进行专项的心理学培训。

(2)教材体现了医学背景的专业特色

教材是知识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是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工具;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教材体现了推进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也反映了医学院校的特殊专业背景。教材建设过程中,牢牢把握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紧密结合,适合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系统而全面地为课程体系改革服务,既体现了医学背景,又符合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学成果和教师的教学风格,寻找到一条教材建设的特色之路。

(3)教材建设促进了专业课程改革和学科发展

教材在编写之初是至于学科要求和最新学科进展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性内容,在此基础上专业课程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为专业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同时,教材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与学科发展紧密联系,推动了应用心理学向更大的发展空间迈进。在教授学生最新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激发教学对教学内容和形式改革的探索,尤其是本套教材中更注重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应用技术的实施,使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入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学会主动关注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来服务课堂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

(4)教材建设推动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教材是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扩展专业视野的重要途径和媒介,好的教材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相关的知识,提高了专业素养,而且为学生今后学习指明了方向。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可以获得更多的选择和知识甄别,教师在以教材为基础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的授课过程中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促使其更多地阅读专业书籍,查询专业资料,教学相长,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的整体素质也随之改善。

3.构建综合性教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