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范文1
要】基于优化方法的机制设计与性能评价成为了当前网络服务质量领域中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本文简述了在网络上实现服务质量的现状和解决方案,分析和总结了服务质量保证的关键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最后展望了网络服务质量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服务质量;性能;综述
一、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和Internet的快速发展,网络会议、视频点播、远程教学、资源下载等大量实时服务在网络上被广泛应用,需要占用大量网络带宽,而且不同业务流对Qos有着不同的要求,这都迫切要求网络传输能提供服务质量保证。因此,如何保障网络的服务质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一)QoS定义
QoS是指IP的服务质量,也是指IP数据流通过网络时的性能。它的目的就是向用户提供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保证。它有一套度量指标,包括业务可用性、延迟、可变延迟、吞吐量和丢包率等。简单地说,QoS能够对数据包进行合理的排队,对含有内容标识的数据包进行优化,并对其定的数据包赋以较高的优先级,从而加速传输的进程,并实现实时交互。QoS在可预测、可测量性方面比传统IP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解决了多媒体类应用或者大数据有线传输的需求,并且可提高带宽的使用率。
(二)Qos的主要性能参数
实际上,Qos问题主要是由网络对业务性能要求的支持能力不足引起的。QoS保证就是通过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安排,确保网络满足各项业务的要求,目的是为各种业务流(如数据、图像、多媒体等)提供可靠的端到端Qos保证。用来保证Qos的性能参数包括:①可用性,指用户到IP业务之间连接的可靠性;②延迟,指IP包从网络入口点到达出口点所需的传输时间间隔;③延迟抖动,指在同一条路径上发送的一组数据流中数据包之间的时间差异;④丢包率,指IP包在网络节点之间传输时丢失的IP包数与己发送的IP包总数的比值;⑤吞吐量,指网络中IP包的传输速率。
二、典型网络服务质量的模型
服务质量模型是网络服务性能的综合体现。在实现QoS保证的机制上,不同的国际组织和团体提出了不同的控制机制和策略,如ISO提出了基于ODP分布式环境的QoS控制;ATM论坛提出了QoS控制策略和实现;IETF也提出的集成服务模型,区分业务模型,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2]等。目前,网络QoS的典型模型有:尽力而为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集成服务和区分服务,使用不同的服务模型可以完成网络承载业务不同的OoS保障。
传统的IP网络采取尽力而为的处理原则,对数据的处理就是公平竞争,处理方式简单,网络资源利用率高,不利于运营管理,因而提出了集成服务模型。集成服务是针对流的,支持三种流类型:保证服务,控制负荷,尽力而为的服务。其基本思想就是采用资源预留协议为业务流保留带宽,预留网络资源来实现Qos保障。RSVP的工作过程是:当需要在一条路径上预留带宽资源时,发送端在发送数据前先向接收方发送路径消息,接收端收到消息后发送一个资源预留请求类别的RESV消息,为该数据请求资源,沿途的每个路由器采用输入控制过程,决定是否接受该请求。如果该请求被拒绝,路由器给接收方发送一个出错信息,终止端信令处理过程:否则,路由器为该数据流分配所请求的资源。集成服务能预留所需资源,提供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保证,但其复杂度高、开销大、可扩展性较差,实现复杂而不能满足QoS的要求。
目前,区分服务模型已经成为解决IP网络服务质量问题的主要模型。区分服务使用分组标记和按类排队的方法,定义一组数量较小的服务类型和优先级,在网络的边缘对所有分组进行分类,并标记每个分组所属的服务类型,对不同种类的报文设置不同的优先级,优先级高的应用报文优先得到服务。其工作方式是:对到达的数据包根据业务流的Qos要求进行分类并使用区分服务码点进行标记,复杂的业务流在网络的边缘路由器中进行,逐跳转发等简单功能则在核心路由器中完成。在区分服务中,不同级别的分组得到不同级别的服务,很好地适应了IP网络的特点,实现简单且具有很强的可扩展。
三、服务质量技术的发展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承载的业务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组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和服务质量技术,综合实现网络的QoS。比如利用MPLS技术来解决服务质量问题;对可重构网络体系结构提出一个确保可重构网络服务质量的方法;将QoS与MPLS+DiffServ相结合的综合服务质量模型。事实上,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特征,设计面向应用问题的体系结构,研究下一代网络的服务质量及策略、流量工程、多协议标签交换等技术,都将是未来QoS研究的趋势。
四、结束语
网络中的优化理论将成为网络系统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它不仅能够严格导出网络中同一层次中资源分配和任务调度的最优决策,而且能够指导网络的跨层设计。很多网络机制基于启发式设计,尚待改进,因此需要网络优化理论的支持。不仅如此,网络优化理论本身也存在很多难点,值得关注,例如分布式优化中通信信息的传输,基于状态的动态规划状态空间的化简等。在实际中,网络中各节点的能量和资源有限,也亟需找到更有效的优化算法。此外,对优化算法的评价也是一个挑战,尤其是诸如适应性之类不易被量化的指标。优化算法的评价结果将对选择具有最优折中性能指标的算法提供参考。目前,有关Qos保证技术问题的研究仍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本文分析了现有网络服务质量的特点和现状,提出有效地结合各种Qos技术更好地发挥各自不同的优势,改进网络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刚健,段锦.基于MPLS的网络服务质量分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29(2).
[2]刘强,王斌强,韩振吴.基于可重构网络的服务质量研究.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9,10(1).
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范文2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技术 发展 现状 趋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成为发展的热门技术,是推动一个国家科学发展的重要方面。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正朝着诸多新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策略、网络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仍存在诸多的不足,进而造成网络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在新的历史环境中,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推进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
1、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缺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安全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新时期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重要要求。当前,计算机网络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安全的缺乏,不仅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形成最直接的阻碍,而且会对用户端的信息发生泄密,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防火墙上,由于设计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安全问题的发生,创造了诸多的机会。通过计算机系统访问权限的有意扩大,为黑客或病毒的入侵创造了机会,进而出现系统文件泄漏的问题,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网络系统缺乏稳定性,易于遭受不法入侵。系统缺乏足够的稳定性,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重点问题,也是当前发展的热门技术。从实际来看,很大部分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以至于网络运行缺乏稳定性,进而引发运行安全问题。特别是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之下,系统缺乏稳定性,极易遭受黑客等的非法入侵,对用户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3、计算机系统更新不及时,存在安全漏洞。在计算机正常使用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定时的系统更新,系统漏洞的存在,对计算机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究其缘由,是计算机系统更新不及时,导致系统安全漏洞的出现。这样一来,计算机缺乏安全性,出现文件丢失、资料被盗等安全问题,甚至出现趁虚而入,通过安全漏洞,对网络资源实施盗取,这也是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足和今后发展的重点。
4、局域网缺乏安全保护措施,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在计算机快速发展的当前,计算机已成为现代生产生活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在企业中的应用,更加强调局域网络的安全性。从实际而言,局域网享有开放的数据与资源共享,这给企业的发展十分有利。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开放的环境也给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如,共享资源容易被删除或篡改,对数据信息的安全稳定造成威胁。此外,企业员工由于疏忽或不当操作,点击了不法网站,这也会对局域网造成安全威胁。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更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不断地优化与调整中,正逐步形成了新的发展形态,在新的发展领域日益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果。从实际而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优化的过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化,是指通过测试信息的采集分析、统计数据分析、参数采集等有效方式,实现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全面分析,进而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开辟更多的新策略。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当前,其技术发展的重点逐渐显现,特别是“大容量”的发展方向尤为突出。计算机网络技术走向“大容量”,强化以IP作为主要数据传输的业务提高相关硬件设施的处理能力。与此同时,大容量的发展趋势,也进一步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现代生活的不断提高,对于网络容量的要求日益增加。据统计,我国互联网骨干线路的宽带,以每8个月的速度实现增长。因此,现代社会生产生活对于网络容量的要求正在增加,这也是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新要求、新考验。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地提高IP网络的高速处理能力,是新时期发展的新要求。特别是IP网络的包转发能力、高速处理能力等,都是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重点。并且,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要确保网络技术的质量,实现同步发展、同步保障。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已逐渐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领域,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安全、全面的网络技术服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的不足,特别是网络稳定性不足、更新不及时、安全保护措施缺乏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网络安全问题。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一是要立足于当前发展的不足,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开展工作;二是要实现在新的方向、新的领域,有更多新的发展、新的突破。
参 考 文 献
[1]王艳.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J].无线互联科技,2013(05)
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范文3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调研;企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8-0169-04
为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类相关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特别是深圳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企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听取用人单位对中职人才的培养意见和建议,深化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六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适合本专业本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品质,创建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品牌,使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够更适应市场的需求。
一、调研对象及方法
1.调研对象。本次共调研了26家企业,全部与计算机专业相关。按企业性质分,国有企业2家,私营企业24家,其资企业1家。按行业分有信息技术类公司、服务类企业、制造业等;从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从被调查企业的分布和性质来看,此次调查的安排是合理的,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2.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检索法、比较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具体说明如下:
(1)调查法。走访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企业,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企业对网络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和企业技能鉴定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探讨与企业合作的途径和模式。
(2)访谈法。组织网络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召开座谈会,毕业生座谈会,广泛听取企业从业人员和毕业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文献检索法。查阅有关报刊、书籍、网络,了解相关的实践研究成果,为本调研报告研究提供可资可鉴的经验。
(4)比较研究法。对学校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企业对网络人才岗位能力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5)经验总结法。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写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1.行业现状。随着网络的触角越伸越广,在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将不仅仅限于现有的各个网络公司或IT公司,大量的传统企业在不断加快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将表现旺盛。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830万家中小企业,目前只有47%的企业把业务接入互联网,并且大多数的企业只是在网上开设主页和电子邮件地址,网站的信息长期得不到更新,而在网上进行电子交易的企业则只有11.1%。这种现象在许多国内重点企业中,也表现得相当明显。据一份针对国内500多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虽有98.6%的企业已经接入互联网,83.7%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企业网上的应用重点,主要是集中在产品服务信息、企业新闻和收集客户信息等较低的层面。很明显,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应用离既定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距离的背后,网络应用人才的普遍缺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2.发展前景。
(1)网络人才需求领域广泛,就业前景广阔。国家信息产业部预测,今后5年,我国从事网络建设、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的新型网络人才需求将达到60~100万人,而现有符合新型网络人才要求的人才还不足20万。现有媒体的网站和商业、专业性质网站对专业人才的渴求更是迫不及待。网站今后的更大发展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才来开拓。单就以上需求来看,媒体、政府和企业上网工程现在从业人数为42.5万人,未来10年潜在人才需求在135万人以上,平均每年人才需求将不低于13.5万人。
(2)网络行业仍是热门行业。中华英才网最新的十大热门行业、职位排行榜中,与网络工程相关的占据了前三甲。中国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软硬件及IT服务行业表现突出,人才需求旺盛,无论其所职位数还是招聘总人数均高居各行业榜首。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业情况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岗位主要集中如图1的几个方面。通过调研和分析,针对中职生的实际情况,信息化和网络应用的全面延伸需要一大批中低端计算机网络应用及管理人才。在对企业的问卷多项选择调查中:对学生专业技术的要求,选网络应用,占81%;选网络操作系统安装配置,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占65%;选局域网的设置、布线,占58%。这说明了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第一线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相关工作岗位上,都需要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企业需要中低端计算机网络应用人员,从事网络工程施工及管理、网络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但并不代表中职生没有机会参与更高端的技术工作,在访谈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的赵经理时,他建议中职生可以通过教育培养、自身培养、公司有经验的老师引领,不断积累,仍然可以成为独当一面的网络技术高端人才。中职网络专业的学生主要面向网络工程技术员和网络管理员岗位。
(2)企业需求情况分析。从图2可以看出,目前企业急需的人才主要有网络运用、网络建设及管理、技术服务、硬件维护和产品开发以及网络编程等。该调研的结果对于我校以后开展教研教学,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指导学生就业都有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4.企业对中职教育的建议。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和对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企业对我校中职生的培养提出了以下建议:
(1)培养标准需改进。多年来,尽管我们不断强调专业与行业对接,班级与车间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但是一方面计算机发展速度太快,另一方面,教师和企业接触少,缺乏交流,对企业的生产流程缺乏了解,造成教学与生产的脱节。
(2)对中职生的能力培养的倾向性。图3的数据显示,企业看中应聘者的素质中,员工的工作态度、团队精神排在前列。学习能力排第二位,可见学生的领悟能力,技能融会贯通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特别重要。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能力。
四、调研结果的启示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现有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就必须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把学科教育转变到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来,并考虑到专业特点、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综合素质,使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扩展性,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并结合我校实际,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明确培养目标,改革培养模式。无论是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实践调研结果的判断上,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能适应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强化专业综合技能,定位于面向一线的实际操作人员。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学分制的形式规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2.调整课程体系,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总的来说,目前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但有些课程的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外,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技能训练不成体系,力度不够,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尚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现有课程体系存在以上问题,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相脱节,导致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相关行业工作。所以,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应该能够动态对应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人才市场发展走向。
3.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对实验、实训等实践课程要单独考核,加强其基本技能、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利用校内外各种条件进行就业前适岗训练,从而达到加强综合技能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永中等.用人单位针对高职毕业生的用人标准调查[J].管理学家,2010,(10).
[2]刘文平等.广东省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计算机技能水平需求情况调查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8,(3).
[3]彭涛.高职人才质量标准的思考——来自用人单位的调查报告[J].文教资料,2010,(26).
[4]张丽.浅析中职计算机专业如何适应学生就业需求[J].福建电脑,2012,(1).
[5]王永中等.用人单位针对高职毕业生的用人标准调查[J].管理学家,2010,(10).
[6]唐玲妮.中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培养目标探讨[J].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0,(5).
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范文4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湖南长沙410127)
摘要:提出结合实际,调整专业建设思路,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阐述改革学生考核方式和评价模式,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 :网络技术:职业资格:项目化:课程体系
文章编号:1672-5913(2015)17-0064-04 中图分类号:G642
第一作者简介:鲁恩铭,男,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14760774@qq.com。
0 引言
随着3G网络、4G网络、物联网工程、云计算和云存储等技术的建设与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大量企事业单位通过网络开展工作,进行服务,互联网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商业价值倍增,企业对高技能型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生源近几年呈直线下降趋势。
2014年6月,第三方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的《2014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成为最不看好的黄牌专业之一。人才供需市场出现如此悬殊的矛盾,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岗位需求,专业定位和市场需求差距大,专业方向不够明确,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最终导致专业定位不准确,特色不鲜明,就业方向模糊。因此,如何让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如何使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更好地和市场需求接轨,如何更好地对计算机网络专业和课程体系进行建设,适应新的形势,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成为高职院校值得研究的问题。
1 结合实际,调整专业建设思路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专业的建设应该从职业资格的研究出发来分析职业岗位的要求,见表1。确定专业建设目标,并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学院自身发展的需要,确定专业建设方向,从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规格,并根据职业课程改革的要求,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注重职业能力培养;改革学生考核方式和评价模式,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教学情境与工作岗位的高度吻合,并最终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一致,教学模式从学科型体系向工作型体系转变。
2 研究职业资格,明确专业建设目标
高职网络专业人才属于技能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按照职业岗位的要求,我们对本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进行大力改革,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就业岗位竞争能力,培养符合市场需求、适应社会发展、深受企业欢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毕业生。
为了及时掌握用人单位对网络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需求,我们对用人单位进行长期的调查和研究,先后走访长沙卓应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长沙极客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迈威信息技术公司、长沙欧柏泰克科技有限公司、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等20余家企业,与长沙卓应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湖南迈威信息技术公司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并先后到广东、江苏、浙江等地调查毕业生的顶岗实习情况和就业情况,成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请合作企业的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习实训指导,签订“联合办学,双向培养”协议,进行深度校企合作。
通过企业行业调研,我们确定高职新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主要岗位有计算机操作人员、网络管理人员、网络安全及硬件维护人员、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网站编辑人员、网站架构和开发人员、网站广告销售人员等。
根据这些职业岗位,我们分析高职网络专业所需的关键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研究职业资格,比照现有教学标准,找出需改进之处,形成基本思路。同时,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区的企业、行业发展现状和学院本身发展的需要,制定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岗位标准,最终科学定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具有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新型计算机网络的组建、管理、维护与网页制作、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与编辑,网络营销等职业技能,能够从事网络软硬件产品的安装、调试等技术服务与网页制作、网站建设、网站编辑及网站广告销售等工作的新型网络技术应用型人才。
3 基于工作岗位,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高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基于工作岗位,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基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我们确定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际工作过程有组网一管网一用网,依据3个工作过程,根据职业学院的特点,结合高职教育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要求,确定以“网络应用”核心能力为主线,组网一管网一用网为模块的“一主线、三模块”的课程体系架构思想;结合高职教育对学生的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的要求,确定核心职业能力课程,最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重构见表2。
针对每门核心职业课程,我们按照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项目课程为主体,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将工作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分解成项目和任务,以学习型的项目和任务为载体,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组织教学,将核心职业课程全部转化为项目化的课程,实现专业学习职业化、职业课程项目化、班级项目团队化,从而构建项目化的课程体系。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为例,项目化之后的项目课程目录结构如图1所示。
近两年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招生人数企稳回升,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并对部分核心职业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我们将在今后更加深入地推进“一主线、三模块”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不断探索和实践,使得该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
4 改革学生考核方式和评价模式,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要求考核方式和评价模式必须做出相对应的改革,建立以项目评价、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考核中心的考试观念,实施与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相匹配的考核方式。将以往以知识为主的期末试卷考核转为以项目实践为主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考核,体现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体现以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体现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评价模式。在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中,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为从事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5 共享教学资源,建好网络教学平台
建好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网教平台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优质公开教学视频、微课程、慕课、实验指导书、学生作品、毕业设计和毕业作品、课后习题等。由单向的教与学变为多向的教与学,教与学得到扩展;由传统的受局限的师生交流变为随时随地基于资源的、多元化的师生及学生之间的合作研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思维的多样化和能力的培养,更好地适应于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更好地适应翻转课堂;用图像化、微课程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本解决高职学院的学生对所学知识没兴趣、没看懂、没印象的问题。
6 结语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重大转型时期,给每个高职院校带来了巨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建设应该从研究职业资格出发,分析职业岗位和职业现状,然后基于工作岗位,确定专业建设方向,实施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改革学生考核方式和评价模式,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适时动态地调整专业建设方向,培养出合格的、顺应时展的、适应工作岗位的新型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百峰.试论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1(6): 120-121.
[2]滕荣华,谢晓燕.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J].科技广场,2011(3): 246-248.
[3]雷超阳,刘军华,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9(1): 114-115.
[4]陈佳,樊梦,苏树海,基于校企合作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研究J],科教文汇,2012(12): 54-55.
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建设;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267-02
一建设基础
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从很早就开始招生,是省首批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目前该专业现有在校生229人,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95.2%,专业对口率为85.4%。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2.5+0.5”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具有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具备基本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
二建设目标
深化与IT行业、产业合作,创新以就业为导向的“3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据网络工程师的职业能力需求,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融教学做、培训认证、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网络实训基地;打造一支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体的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经过2-3年的努力,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辐射能力强的省内教学改革试点示范专业。
1.创新“3111”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与各大网路公司的合作,采取“校内培养+企业培训+企业顶岗实习”的方式,争取全程按照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2009年本专业在校生人数达到240人。
2.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以网络工程师的职业能力为依据,以“组网、管网、用网”核心能力为标准。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1门。
3.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培养在本专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1人,聘请具有企业经历的高级工程师2名,培养骨干教师2名,使双师比例达到95%以上。2009年力争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为院级教学团队。
4.进一步完善实训室功能,提升实训室的专业技术和企业文化内涵建设。
新建2个、扩建2个校内实训室,新增校外实习基地3个,使其校内外实践条件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5.拓展横向联系,积极为社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网络建设提供服务。
至2010年,成立1个技术服务中心、技术支持企业10余家、职业技能培训200余人次。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措施
1.深化与网络龙头企业合作,创新“311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见表1。
表1“3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111”方式学期内容
“3”第1、2、3学期在校内进行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培养
“1”第4学期在校内实习基地聘请企业工程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1”第5学期在企业进行职业能力培养(联想集团、惠普公司等)
“1”第6学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
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能力培养依托于网络企业。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承担技能训练任务,使学生熟悉职业环境,积累职业经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为在企业进行职业能力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顶岗实习依托校外实习基地,结合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综合技能训练,指派校内教师深入一线,掌握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聘任企业技术骨干、企业行家为校外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指导,培养职业能力,并作出综合评价。
2.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培养“组网、管网、用网”为核心能力的优质网络课程。
(1)打破原来的课程体系,以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以“组网、管网、用网”的核心能力为标准,确定课程体系主线和相应课程,使学生按照基于网络工程师的工作过程逐步深入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培养职业素质。
(2)建设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
以专业教师为主,由行业专家和企业工程师参与,组成课程建设团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课件、立体化教材、职业认证试题库、教学资源库等。将《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课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将《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
3.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带头人。
培养1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力,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通过培养锻炼使其在高职教育理论研究、技术应用、解决行业技术难题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造诣、成为专业带头人。
(2)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从知名企业中聘请2名具有副高级技术职称的网络工程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通过参加职业教育理论和课程建设学习培训,提高其职业教育和课程开发能力。培养2名骨干教师,参加网络企业锻炼3个月以上,参加国内进修和师资培训。通过学习与培训,每位骨干教师获得至少1个行业资格认证证书,承担1门专业课程建设,主持1项科研课题,2篇,参与2次以上对外技术服务。通过以上方式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3)兼师教师队伍建设。
从网络知名企业中聘请行业专家和高级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优化团队专兼结构。兼职教师负责学生职前培训、指导学生校外实习,参与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等工作。
4.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新建3个实训室、扩建1个实训室。
持续校企合作密切关系,强化与网络公司的紧密校企合作关系,通过企业捐赠设备和获得采购优惠,新建网络安全实训室,增加信息安全和网络管理实训内容;与MICROSOFT公司技术支持中心合作,扩建网络系统实训室;新建网络工程实训室,增加模拟真实环境综合布线和网络测试实训内容,尽早成立Fluke网络测试实训基地。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深化与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校企双方签定合作协议,学院每年为实习企业提供相应的实习经费,企业接受学生校外实习和教师挂职锻炼,企业工程师担任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企业优先接纳优秀毕业生就业。
(3)校内外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内涵建设。
按IT企业管理模式,制定实训管理制度和校内外实习基地的运行机制,通过企业文化图版宣传、企业产品展示,构建与职业活动相一致的职业氛围,提升实训基地的文化内涵建设水平,探索与企业有机融合的方式与途径,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机房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9-0000-02
随着我们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设备的完善和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计算机房里的管理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计算机房的管理工作不仅复杂、繁琐,而且涉及到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机器设备等方方面面,所以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在机房管理中的应用需要灵活多样。我们知道,计算机房是一个供学校老师和学生获取信息的高科技平台,它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一些相关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学校的通讯水平能力,因此,我们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1 机房的管理工作
机房可以说是一个学校计算机相关课程实施的重要场所,随着国家以及社会对于计算机技术的高度重视,计算机课程在学校教学的比例也越来越重,以前传统、老旧的机房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如今的计算机课程要求,同时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也给机房的管理带来了科学技术上的支持。机房管理中涉及到的计算机技术所属的内容形式非常广泛,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分别为计算机的系统技术、计算机的部件技术、计算机的器件技术以及计算机的组装技术。只有真正意义上的做好机房管理工作,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计算机技术。
1.1 机房管理中的数据库管理。数据库作为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存储大量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管理能够帮助我们科学合理地整理应用大量数据信息,是科学化以及现代化地实现计算机房管理的重要工具。数据库作为计算机储存数据的主要方式,具有明显的数据结构、最低的冗余度以及比较高的程序独立性等特点,比较容易被数据管理者编写和扩充。使用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在数据库管理中的应用来管理机房,是实现机房自动化管理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需要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设计并且建立数据库的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从而使得数据库的管理工作人员能够便捷地操作和管理数据库信息。
1.2 机房管理中的信息管理。信息是发展的支撑和根据,我们将信息的管理工作作为计算机房管理中的重要一部分不仅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还有助于计算机使用者直接通过网络修改、阅读个人信息。比如说校园里的网络信息的管理能够使得老师直接通过校园网信息添加、修改或者阅读学生们通过机房网络上交的作业,从而实现网络信息的管理。
2 计算机技术的概况
计算机技术又包括计算机在运算过程中的方法和原理、运算器的设计和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的设计以及存储设计等。随着学校关于教学改革的不断投入以及计算机操作实践环节的不断普及,机房的合理、有效的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知道,计算机技术在机房管理中的不断运用不仅能够规范好机房的秩序,还可以提高学校们在计算机课程中的上课效率。
2.1 计算机技术适用于机房管理的意义。目前来说,学校的计算机房的主要目的是用来辅助教学、学生上机训练以及数据维护等,因此,提高机房自身的管理水平,对于学校的教学成果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我们需要认识到未来的计算机房发展需要符合实际要求的进行创新、变革。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原本传统简单而又无法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机房管理技术得到了技术上的创新,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支持,从而为机房管理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2.2 计算机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我们知道,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发展过程中需要学习的重要操作技术,准确以及熟练地掌握住计算机技术对于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应该着重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提高,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提高全民关于高科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所以说未来在人们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需求会变得更加迅速。
3 网络技术的概况
随着我们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网络在全民当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网络技术作为网络使用的支撑和知识运用基础,需要受到技术人员以及普通公民的高度重视。由于网络信息的复杂化,网络技术的分类也是多种多样的。
3.1 共享网络硬件资源。我们知道网络的发明和使用需要依靠网络设备中的硬件设备,硬件资源是网络能够正常使用的基础,因此,硬件资源的共享是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硬件资源共享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可以通过在全网范围内建立一些比较昂贵的高科技使用设备来提供网络的对外处理资源、网络的存储资源以及网络运行的一些输入输出资源,从而节省外来用户对于网络使用的开支,这样不仅有助于网络信息的集中管理,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和吸引网络的使用者。
3.2 共享网络软件资源。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通过网络管理,允许在校学生这一类型的网络使用者们通过访问所处学校的校园网浏览各种类型服务器所具备的数据库资料,学生们通过访问和浏览能够享受到网络文件的传送服务,远程管理服务以及高速度远程文件的访问服务等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网络技术服务。这样不仅能够避免网络软件资源的浪费,还能够有利于技术人员的集中管理。
3.3 网络使用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换。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身处于不同区域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提供的平台和条件,为各个地方的人们提供了强大的通信设施基础,网络的使用人员相互之间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传达邮件、发送信息、聊天视频,这一功能的实现改变了人类交流的方式,对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传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在机房管理中的应用
如何将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更好的应用到机房的日常管理中,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4.1 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机房管理秩序。通过加强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日常工作效率,将计算机房的动力设备与机房的所处环境进行综合监控,通过数值和数据地分析处理,得出计算机房的环境对于网络业务的影响效果。当机房的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异常的信息告知计算机用户,从而保障了设备的稳定、高效运行。
4.2 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中的统计和决策功能为信息用户提供安全信息。计算机技术中的统计子模块可以实现为各类计算机用户提供详细的统计数据以及数表打印,我国现有的计算机房系统支持许多例如机房的设备、机房的状况以及用户的信息等大型项目的统计与查询,并且能够按照用户的不同需要自动生成各种各样的数据报表,从而满足机房管理中的需求。
5 结语
计算机房是一个公开、公正的面向社会各阶层计算机使用人员的信息平台,随着我们国家的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未来计算机使用的数量会越来越多,而对于机房管理工作的水平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将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应用到机房的管理当中是适应了时展需要的。作为一名合格的机房管理人员,需要认识、掌握住新时代背景下机房管理工作的重点以及核心,做到有目的、有目标地管理,从而实现机房管理的创新化、技术化。
参考文献:
[1]黄仁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机房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