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

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范文1

关键词:城市; 景观生态;可持续 Abstract:In a topic in today's society more popular is the modern city, how to maintain the natural ecological system, non-fragile, how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modern city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y and landscape planning, to compare notes, expounds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ecological design and landscape plann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harmony.

Keywords: City; landscape ecology; sustainable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城市的形成可以理解为是随我们人类文化、经济、社会的发展的产物,城市的类型为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在自然环境、人为等非内部条件的干扰下很容易打破原先的规则。近些年来,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得社会出现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城市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比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我国大部分城市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生态环境重要性,严重限制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在不破坏生态系统的范围内,结合系统景观设计方法以及生态学原理去引导城市消费和生产方式向良性方向发展,这就是所谓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这种方法重点是发掘资源潜力,建设体制合理、生态高效和健康、社会和谐、景观适宜的产业,实现统一起人类与自然的生态、物质与精神的文明、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等的多重赢收,并把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方法实现。

二、现代城市生态规划和景观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生态过程与空间格局的交互作用,是生态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内容,是一门交叉学科。整个生态景观是它的研究对象,通过相互转化和作用人与非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通过交换和传输能量流、物质流、价值流和信息流,并把景观的功能、动态变化的作用机理、优化结构、美化格局,与生态系统原理、方法相结合来研究、保护、合理利用的运用景观,在实用性方面很强。城市生态系统这一人工生态系统混合了经济、社会与自然等因素,它包括环境与生命系统,结构复杂,层次多样,研究城市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关系就可以从各个角度。城市环境规划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部署,作用有协调和指导部门利益、城市空间环境合理组织、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等,因此要具备生态观。生态观的具备,更能指导政府及人民建设生态城市,更能建立起和谐、高效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近几年,景观规划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运用。建设景观规划城市的目标是人类与其生活环境的和谐、协调的氛围营造并维护好,和谐的处理土地开发利用和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

2.1景观设计的目的是生态效果

景观规划设计的中心是建造宜人的景观。在城市生活中宜人的景观更适于人类生存,能使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文明,包括经济性建筑、通达性景观、清洁的环境、稳定的生态、优美的景观、不拥挤的空间等内容,这也是对静、绿、安、美的要求的居民小区就是这些内容的一般表达。景观要素的内容如大小和形状等景观规划设计的空间关系也应受到特别的重视。

2.2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对生态规划的设计

与自然相协调与作用是生态规划设计的方式。重新审视设计的城市、景观、建筑等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框架,而生态规划设计为我们提供了出来。换句话来说,生态规划设计是一种方法,一种有效结合和适应自然过程的方法,全面衡量设计过程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每规划设计一个景观,我们首先问自己:这个景观对生命世界有恢复或改善作用还是有破坏作用呢?对生态过程和结构有保护作用还是有害呢?

对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的实施过程是分析土地和空间问题,并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要想人与建筑物、城市、地球等和谐相处,则景观规划设计师得负相当大的责任。景观规划设计有其特立的本质:把户外空间和土地进行生态规划设计,从这说明,景观设计学把生态规划设计作为其核心生态原理。然而,人类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是景观规划设计深层的含义,利用大自然的自我有机更新能力和再生能力,线性能流和物流改变其排放和输入模式,建立一个在消费中心与能源之间的循环流程,就可创造出可持续的景观。

2.3与城市景观相互融合的是生态规划设计

人们所追求的新的梦想是生态规划设计与城市景观,因后工业时代与工业化的进程的到来对梦想的追求而逐渐清晰,发展进程从欧文提出的和谐工业村,霍华德建议的田园城市到二十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的可持续、生态城市。这个梦想真正全面地融合了生态功能与美的形式、生命的环境与设计的环境、文化与自然,公园的存在不单单是独立城市的特殊占用地,还融入了千家万户;让设计之中有自然;让人的日常生活与自然过程相偎相依;让自然的设计和过程被人能重新关怀、体验、感知。

三、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有其遵循的原理

(1)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一般有可再生资源以及不可再生资源。人类要想实现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就必须节约和保护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然而可再生资源的再生能力有其局限性,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方式应为保本取息的方式,而并非是杀鸡取卵的方式。

(2)尊重和展现自然美好的一面

现代城市日趋隐形了过程和元素,渐行渐远的自然即将达到居民看不到的界限,所谓的脚边水平线、地平线、远山的天际线,以近成为抽象名词。城市生活的支持系统就像传统设计中的自然过程在从大众眼中消失一样,也往往被遮隐。这些丑陋的对象处理垃圾的地方、处理污水的工厂等被遮隐,并且是被人们有意识地遮盖的。城市逐渐消隐了生活支持系统的过程和结构,自然过程和景观也在逐渐消失不见,人们对环境的现状、未来的淡漠,使得很少部分人会因关心生态环境而去约束自己日常的危害环境的行为。

四、问题与讨论

目前,国内景观设计的现状是对景观的不可持续的的创造,像设计的普通景观大道、庆祝十一、五一时所设计的花坛,还是城市内的广场布置,亦或是人工设计的“自然公园”;从普通的住宅绿地设计,到建设的复杂的人为的“山水城市”、“花园城市”,这些都是非生态的规划设计类型。

对未来城市环境建设提出几项变化要求:首先是把人的生活质量的需求替代生活空间的需求。其次是把人的各方面的健康需求替代只治理污染的需求。第三是把生态服务功能需求代替城市绿化需求。最后是把面向过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替代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总而言之,就是要把道法天然的自然观,天人合一的系统观,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和巧夺天工的经济观引进来,从而实现城市建设的自然化、系统化、人性化和经济化。

参考文献:

[1]任燕萍.浅议城市环境问题及对策[J].科技咨询导报,2007,(12):71.

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范文2

1.前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我国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问题十分严峻,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景观设计方法去指导改变城市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体系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空间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如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

生态系统(如农田、海洋等)中处理消化。

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物理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他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引发公害。

3.城市景观与空间设计的特点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包含有大量的物质构成因素和若干子系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人的主观意愿引导着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建成,并对已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与空间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

城市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的演化受到“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的影响,即在任何一个时间片段,人们都可以获得创造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各种物质要素;同样,任何一个正在营造的城市景观环境又不得不考虑时间的意义:“过去时”的历史延续,“现在时”的应用意义和“未来时”的理想追求。城市景观的本质是人们主观意愿的一种物质表达,反映了人们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正确合理的城市景观设计规划理念本质上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不矛盾,反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4. 现代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主题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已经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包括生命系统、环境系统,具有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活动与城市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城市环境规划作为宏观指导和协调部门利益、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战略部署,必须要具备生态观。只有具备了生态观,才能指导城市在今后的各项建设中向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建立高效、和谐的人居环境。近年来,景观规划在城市景观特色保护与城市环境设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把它运用于建筑学、规划学中,开创了景观规划与环境设计的先例。其目标在于创造人类与他们的环境之间协调和谐的气氛,建立起土地开发利用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和谐的关系

4.1景观设计以生态效果为目的

景观作为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这种多重性价值判断是景观规划和管理的基础。其生态价值主要体现为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功能等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变化,人工景观的创造是工业社会强大生产力的体现,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生;然而久居高楼如林、车声嘈杂、空气污染的城市之后,人们又企盼着亲近自然和返回自然,返朴归真成为时尚。

景观规划和设计总是以创建宜人景观为中心。景观的宜人性可理解为比较适于人类生存、体现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包括景观通达性、建筑经济性、生态稳定性、环境清洁度、空间拥挤度、景观优美度等内容,当前许多地方对于居民小区绿、静、美、安的要求即是这方面的通俗表达。景观也特别重视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如形状和大小、密度和容量、连接和隔断、区位和层序……,如同它们所含有的物质和自然资源质量一样重要。如城市景观规划要注意合理安排城市空间格局,相对集中开敞空间,建筑空间要疏密相间;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增加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推进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4.2生态规划设计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

“规划设计”是有意识地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来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规划设计是通过物质能流及土地使用来联系自然与文化的纽带。参照Sim Van der Ryn 和Stuart Cown(1996)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规划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规划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规划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规划设计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生态规划设计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规划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对于每一个规划设计,我们需要问:它是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还是破坏生命世界,它是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和过程呢?还是有害于它们?

如果我们把景观规划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规划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西蒙兹,2000)。那么,景观规划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规划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核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规划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Minimum design),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Regenerative design,Lyle,1994),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Sustainable landscape,Thayer,1993)。

4.3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是相互融合的

城市的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它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从社会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20年代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 (eco-city,eco-community)以及可持续城市 (sustainable cities,sustainable communities)。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让公园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它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和自然的设计。  5.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理

5.1 地方性原理。也就是说,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问题,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我们常常惊叹桃花源般的中国乡村布局及美不胜收的民居,实际上它们多半不是设计师创造的,而是居者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当地人的创造性设计。遵循这一原理主要表现为: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适应场所自然过程,和使用当地材料 植物和建材。

5.2 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等)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等)。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而不是杀鸡取卵的方式。

5.3 尊重自然,展现自然。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日趋隐形,远山的天际线、脚下的地平线和水平线,都快成为抽象的名词了。如同自然过程在传统设计中从大众眼中消失一样,城市生活的支持系统也往往被遮隐。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发电厂及变电站都被作为丑陋的对象而有意识地加以掩藏。自然景观及过程以及城市生活支持系统结构与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自然景观及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因此,要让人人参与设计、关怀环境,必须重新显露自然过程,让城市居民重新感到雨后溪流的暴涨、地表径流汇于池塘;通过枝叶的摇动,感到自然风的存在;从花开花落,看到四季的变化;从自然的叶枯叶荣,看到自然的腐烂和降解过程。用Thayer 的话说,景观是一种显露生态的语言(1998)。

除了上述基本原理外,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还强调人人都是设计师,人人参与设计过程。景观规划生态设计是人与自然的合作,也是人与人合作的过程。传统设计强调设计师的个人创造,认为设计是一个纯粹的、高雅的艺术过程。而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则强调人人皆为设计师。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对其生活和末来作决策,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自己及其他人共同的未来。从每天上班出行的交通方式到选择家具、装修材料、水的使用、食物的选购、垃圾的处理甚至于包装袋的使用,都是一个生态的问题。因为它们都对整个社区和环境的健康有着深刻的影响,每个人的决策选择都应成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所以,从本质上讲,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包含在每个人的一切日常行为之中。对专业设计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自己的设计必须走向大众,走向社会,溶大众的知识于设计之中。同时,使自己的生态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人的设计和人人的行为。

6.问题与讨论

现代城市生态型景观强调通过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来优化景观格局及过程,减轻热岛效应、水资源耗竭及水环境恶化、温室效应等环境影响。生态型景观是包括地理格局、水文过程、生物活力、人类影响和美学上的和谐程度在内的复合生态多维景观。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是一种整体论的学习、设计过程,旨在达到物理形态、生态功能和美学效果上的创新,遵循整合性、和谐性、流通性、活力、自净能力、安全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等科学原理。

然而,就国内目前的景观设计现状来说,无论是五一、十一的花坛,还是景观大道或是城市广场,也无论是郊野"自然公园"还是整治一新的市区水系;从普通的住宅绿地设计,到“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的建设,人们所看到的却是非生态的规划设计引导着不可持续的景观的创造(俞孔坚,吉庆萍,2000;俞孔坚,2001)。

未来城市环境建设要实现几个转变;一是从物理空间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活质量的需求。二是从污染治理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三是从城市绿化需求到生态服务功能需求。四是从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到面向过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引进天人合一的系统观,道法天然的自然观,巧夺天工的经济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实现城市建设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和人性化。

参考文献:

Sim van der Ryn and Cown,Stuart,1996. Ecological Design,Island Press Washington.D.C。

西蒙兹(俞孔坚、王志芳、孙鹏等译),2000,景观设计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范文3

关键词:公路设计 新理念 设计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practi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highwa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nd in the light of the highway to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design method,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o keep and natural better coordination, to reduce the traffic accident, the company increased by personnel comfort.

Keywords: highway design new concept design method

中图分类号:U412.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高速公路发展至今,在建设理念上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安全与环保成为高速公路建设的主旋律。人们对公路的使用性、文化性、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以“安全、环保、舒适、和谐’’为主题的公路建设新理念,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阐述对公路设计新理念的认识。

一、 公路景观规划原则

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地质、气候条件差异很大,不同地区公路乃至同一公路不同路段具有不同环境特征。在公路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便是每一个公路建设项目都具有特殊性,包括项目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条件、沿线社会环境特点、公路使用者的需求以及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因此,灵活的设计理念也是公路设计新理念的重点、精髓。

针对公路特点,公路景观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 安全性原则

景观规划与设计应当以保证交通安全为前提,从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结合工程结构、视觉等方面综合考虑,提高环境质量,来达到安全、舒适的目标。

2、尊重场所特征的原则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应成为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3、生态、人文和谐原则

高速公路生态恢复除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外,还要延伸到改善自然环境景观。公路景观规划设计应考虑当地文化背景,从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公路具体设施,营建符合当地特色的公路景观。

4、 动态性原则

高速公路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应着重考虑景观的时间动态性,应从动态、变化的角度研究景观感受,把景观作为动态的观赏感受对象加以研究和规划。

5、整体性原则

在公路景观规划中,对于公路本身,应当将道路宽度、平曲线、路线交叉、构造物、沿线设施等与其路域内的地形、地貌、生态特征以及其他自然和人文景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一规划,使公路这一人工系统与沿线自然系统协调和谐。

6、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体现在公路景观规划设计中,就是要采取节约型的设计手法。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角度,注重先期投入和后期维护成本的协调,尽量减少工程后期管养和维护。从经济、实用的原则出发,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

二、 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1、公路景观规划方法

虽然对于不同的公路,景观设计的侧重点和设计对象可能不同,但通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方式、方法和流程是大同小异的,可归纳总结如下。

(1)相关资料收集通过调查、记录、拍摄、走访等方式了解公路及其沿线的基本情况,如工程概况、沿线自然概况、人文历史和社会经济概况等。

(2)整体理念规划通过上述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以景观规划设计原则为指导,根据所经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从多元的公路景观构成要素中,确定公路景观的整体风格。

(3)景观段落划分根据公路所处的环境条件,将全线规划为几个主题景观段,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各路段的特点,选取特征明显的段落进行重点景观营造,突出主题,使其成为路线景观的兴奋点,增强该路的信息传达。

(4)景观序列与空间构建该阶段就是处理全线景观规划上点与线的关系,使全线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公路景观设计方法与营造手段

公路景观不同于单纯的造型艺术、观赏景观,为满足运输通行功能,它又有自身的体态性能、组织结构。

1、借景

在进行线形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多余的人工构造物与繁杂的因素。尽量减少对无法修复的周边环境的破坏,对大面积原有林地、珍稀植物和古树应尽量避让。使人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可以欣赏沿途的景致,避免旅途中的枯燥、乏味和视觉的疲劳。同时,沿线的居民也可以欣赏高速公路优美线条与结构物,给人以愉快的心情。

2、赋予公路设施美的形式和文化内涵

在高速公路线形设计时,尽量使线形与地形吻合是一条重要原则,但同时,既要满足汽车行驶的力学要求,又要满足司机和乘客视觉和心理的舒适度要求。

沿线构造物是内部景观的主体,因此,对沿线构造物的景观设计必须要慎重、细致。在进行景观营造时,应仔细考虑其风格、色彩、造型,要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

结构物对公路的视觉质量有重大影响。结构物一般都是永久性建筑,应特别重视结构美学。桥梁结构,不仅要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外形和比例,而且要有新颖优美的线条,在保证桥梁实用和自身美的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与路线及其他结构物的造型充分协调。

3、动态景观与静态景观结合

公路景观是动态景观与静态景观的结合。公路沿线的服务性设施。公路景观具有自身的特性,景观营造应有其自身的规律,应当结合具体的场地条件来实现。

三、 公路隧道设计方法

1、1隧道景观营造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目前我国公路隧道采用的洞口形式,按其是否承受背后土压力,大体上分为端墙式和突出式两类。端墙式有普通端墙式、洞口环框及翼墙式(含柱式)三种形式;突出式有突出式、削竹式和喇叭口式三种形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基本上是从按力学角度来确定,兼顾考虑景观因素。

隧道洞门景观设计除考虑工程需要外,还应了解当地的名胜,风土人情,历史典故,把洞门作为文化的载体。统一规划,突出主题,充分体现人类意念的精神文化内涵,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和谐统一。

除洞门本身外,洞门背景的山体、上下行车道之间的绿地,以及洞口的侧面挡墙,甚至洞口名牌、灯光等也是洞口景观设计的细节,应将这些元素作为洞口景观有机部分,统筹考虑,使之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2、洞间山体处理方法

高速公路洞门多前后相错,洞间多存在山体。洞间山体的处理是洞门景观的重要部分。根据高速公路隧道洞门洞间山体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措施。

图1 洞间山体处理形式

3、康高速公路隧道洞门景观营造

(1)端墙式洞门

端墙均采用简洁大方的修饰手法进行渲染,利用贴面或塑石模拟具有当地特色的岩体,体现地域特色,同时也令生硬厚重的混凝土增加亲切感。隧道周围环境比较复杂,洞门接桥,省道上跨,涧门相错,景观设计采用突出端墙结构体量的装饰手法,将结构重点部分用光滑的混凝土突出于原端墙,原端墙则采用粗糙文化石饰面,模拟沿途村落的石头围堰,巧妙体现地方人文特色,并运用色彩深浅的对比,使端墙景观层次更加丰富,具有更强的视觉立体感。

(2)突出式洞门

对山势、地形较好的采用削竹式洞门,其他采用直切式洞门,对隧道长度较短采用直切翻沿式洞门。有时为了兼顾功能,设计采用直切翻沿型式来体现洞门景观,增加洞口的接纳感。洞门周边为岩体,较为完整,稀薄草甸,洞门景观自然,绿化采用恢复性种植。

可采用削竹式洞门。利用GRC仿石做成的与山体纹理相近的千枚岩肌理。洞间下部种植乔灌木,掩映仿石,上部植竹类植物,错落有致形成斜向退台,使洞口景观层次更为丰富,突出当地的地质特色。因周边植被贫瘠,草甸为主。为解决黑洞效应,左洞侧密植植物,缓解洞内外光线变化带来的不适感。

结论

公路设计既要满足汽车行驶的力学要求,又要满足司机和乘客视觉和心理的舒适度要求:在对具体构造物进行景观营造时,不仅要考虑工程的技术和经济问题,还要注意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建筑物形式相协调;服务性设施既是沿线地区的服务窗口,也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也需要综合考虑,可多结合当地的人文背景,突出地域特征。

参考文献

【1】 张铁军, 何勇, 唐垮垮,等。 公路设计新理念总结。 国际公路安全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人民交通 出 版社, 2005, 255-257

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范文4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可持续景观;设计

1.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

生态规划设计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生态规划设计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如果我们把景观规划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规划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那么,景观规划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规划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的核心。

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规划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

2.生态可持续景观设计的实践

2.1遵循最小干预最大促进原则

景观设计总是在一定场地上进行的,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必然会产生干扰。生态设计就是要尽可能减小对场地的扰动,并努力通过设计的手段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利用和能量循环,维护场地的自然过程与原有生态格局,增强生物多样性。

2.2以科学技术为指导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充分利用当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为景观生态设计服务。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利用高科技技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利用高科技材料以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借助科技创造高技术的景观。

2.3以持续发展为理念

要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理念“天人合一“。这是中国文化的总纲。战国时的管子早就提出“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的理念。现代的东西方文化也在人与自然协调、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上不只有人、人与自然共同持续发展等理念方面有所统一。文化是人类群体共享的一套价值,信仰,和习俗的体系,它可以反映人们的理想,创造生活方式,并指导行为的规则,方法和环境形态。景观需要人们去品味,正如品味一幅画,品味一首诗;景观需要人们去体验,体验过去与现在的生活;景观需要人们去解读,正如解读一部历史与故事的书;景观需要人们去关爱,去呵护,就像关爱自己和爱人;当然,景观也需要人们去设计、去改造和管理,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使人的生活具有意义。

2.4艺术功能相结合

设计是一门艺术的学科,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设计师应当以现代艺术的思想理解现代景观的生态设计,以此来创造即饱含艺术美感,又满足社会功能的现代新景观。

2.5景观设计的动态变化及机理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类的各项活动对城市及区域现有的生态景观的干扰尤为强烈,原有的生态景观结构遭到破坏,系统功能紊乱、减弱甚至丧失;景观机理悄悄发生着变化;生物多样性下降以及自然生态景观的衰退;城市涝灾的发生;水资源短缺及水环境污染;一系列自然现象的发生等。城市景观设计中应考虑原有自然生态景观的动态变化及机理,以既有的自然生态景观为标本,研究分析在大环境下,长期时间下,形成既有生态景观的原因及特点特征,通过这点特点特征景观的动态变化及形成的机理做以总结,在城市生态设计中调整或构建新的景观格局和功能区域,使整体功能与地域相适应。

3.生态可持续景观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3.1加强对景观材料的合理利用

生态景观中的硬质景观,如景观设施和景观建筑在材料选择上,要尽量选用绿色环保、可以循环利用和再生的材料。在香港湿地公园中就采用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非常注重对施工物料的选择。如优先采用可以更新的软木材而不是硬木材;研成粉末的硅酸盐粉煤灰代替了一部分水泥掺入到混凝土中增加其防水性;有大约20,000t的碎混凝土使用,用作石填料和的底层材料等。

在生态景观的软质景观中,如园林植物的选择上,要尽可能最大程度的保护和应用乡土树种。由于乡土树种造价较为低廉,同时通过长期和当地环境的适应和同步进化,相对于外地物种来讲,更能适应当地环境变化,并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树种的生态功能,合理选择乡土树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城市特色。

3.2绿色自然景观维护

景观的生态设计有很多方面都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很多人片面地认为生态景观设计就是在景观设计中添加绿色植物;然而,却没有意识到绿色植物的修剪与维护也需要大规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这些也就违背了生态原则;所以,为了确保景观设计的生态性,设计师需要全面顾及到这一特征,也就是要本着科学设计的原则,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例如:气候、植被类型以及周围社会环境等特征,进行科学选择自然景观材料,形成一个建设框架,并尽量选择那些生命力顽强的植物,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绿色自然景观维护所需要的人工花费,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

3.3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水源给人一种澄清、灵动的感觉,从中国古代时期,园林建设或者景观设计都少不了水源的支持;然而,现今的水资源却成为了一项万分珍贵的资源,甚至整个人类社会都在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现象;所以,为了达到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通过利用自然资源。如“海绵城市”建设非常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大大减少了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调蓄设施又往往与城市既有的绿地、园林、景观水体相结合,“净增成本”比较低,还能大幅减少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降低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

4.生态可持续景观设计的启示

现代城市生态型景观强调通过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来优化景观格局及过程,减轻热岛效应、水资源耗竭及水环境恶化、温室效应等环境影响。景观是包括地理格局、水文过程、生物活力、人类影响和美学上的和谐程度在内的复合生态多维景观。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是一种整体论的学习、设计过程,旨在达到物理形态、生态功能和美学效果上的创新,遵循整合性、和谐性、流通性、活力、自净能力、安全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等科学原理。

人性化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更应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保护人居环境的生态美,保持生物系统多样性,注重环境生态及景观塑造。强调人性化设计的空间功能,只有尊重自然、利用自然、设计结合自然的观点,才能给人产生一种真正的归属感。另外,植物的配置在遵循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并关注人们的需求,考虑总体布局的艺术性及协调性;植物的配置必须主次分明、层次丰富并且疏密有致;同时也要考虑其季相的变化;及是否与相邻的建筑相协调,长期养护、打理是否方便等。

5.结语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可持续景观设计是面对全球环境和资源危机的必然选择,社会的发展趋势决定着景观设计师可持续景观的设计思路,并且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是当代景观设计师的职责。总之,通过对景观生态学的景观结构与功能理论、生态整体性与空间异质性理论、等级尺度理论、景观变化与稳定性理论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进行诠释,进一步丰富现代景观的设计理念,可以适应新时代景观设计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范文5

1专业设置与定位

《关于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提出四大主体战略、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战略、一线两厢战略,都为我们发展环境艺术设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契机。发展环境艺术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符合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同时,良好的产业背景,为培养环境艺术专业设计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以石家庄市为例,大型平面设计公司1000多家、包装设计与制作500多家、人居装饰以及景观园林公司近千家,上述公司在运作上,都逐步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协作化,在各个领域都取得较大进步,随着石家庄以及河北省的大中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长,对于上述行业中的职业人才要求日趋扩大。这些情况表明: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已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人才需求量正在增加,人才素质要求和职业规范更加严格,这就要求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充分适应市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目前,石家庄市的平面设计和广告公司、装饰公司等公司每年吸纳专业人才更在2-3千人上,我校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就业率近年来一直是90%以上。通过几年的摸索我们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为主要面向景观设计所、景观工程施工等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能从事中小型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服务一线需要的景观设计、景观制图、景观施工与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景观设计人才。

2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2.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质量标准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来设置专业。围绕区域经济建设的需求开展专业教学改革,以培养设计应用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主线,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整体结构水平,以职业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构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2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设计与实施

2.2.1“专业平台+就业方向”的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平台+就业方向”指学生在入学初期学习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在学习基础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专业及未来就业岗位要求。在坚实的专业基础上学习就业知识。学生从专业基础平台到就业方向经过三个相关阶段的进阶,将逐步达到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要求。为了使专业培养与学生就业能够良好对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研究了企业相关岗位分类、专业岗位分布及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分析职业岗位与专业内涵的关系,细化就业方向,使专业方向与岗位对接,进一步为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就业创造条件。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面就有:公共艺术设计方向、景观设计方向、植物景观设计方向、计算机设计表现方向、室内设计方向等。环境艺术设计属实用艺术设计范畴,工作全程涵盖艺术创造、工程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工作岗位设置多样,因而采用大基础(专业基础)逐步过渡到小方向(就业方向)的教学方式能够适应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也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在有限的专业空间内逐步调整和发展,提高学习兴趣。

2.2.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岗位①在环境景观设计公司等单位担任设计师或助理设计师。②在环境景观设计公司等单位从事设计绘图,施工员等工作。③专门从事电脑效果图或手绘效果图的设计绘图工作。④风景区规划设计。⑤自主创业,独资或合资创办设计实体,成为环境艺术的自由设计师。⑥与本专业或艺术设计相关的其他工作。

2.3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实现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由景观设计方向,因此,课程体系涉及以下四大类课程,它们是:设计基础类课程、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设计理论课程、公共课。在课程体系的实践、整合、发展中,我们积极吸取其他高校课程改革的经验,结合我系六年的教学实践,不断适应市场,坚持保证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持续开设,理顺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特别是在近三年的改革中,大胆试点前沿课程。目前,课程体系已经比较合理。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分类具体如下:①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类课程:《书法》、《三大构成》、《景观工程制图》、《观赏树木》、《美术基础》、《花卉学》、《植物生长环境》、《photoshop》、《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普通测量》。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现代公共艺术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招投标及景观工程预算》、《景观工程施工》、《景观三维效果图制作》、《植物景观设计》《风景区规划》、《室内设计》。③环境设计理论课程:《建筑基础》、《景观设计概论》、《城市规划原理》、《景观史》。④公共课:《法律基础》、《英语》、《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写作》、《体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全校公共课程。

3校企合作下的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与建设

3.1教学内容改革

3.1.1探索“专业教学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根据设计师岗位能力的要求,对原来的教学计划进行全面调整。根据企业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按照设计公司的组织模式与管理模式运作。选择企业的实际项目为核心内容。根据难易程度选择工程项目;根据工程项目设置课程内容;根据工作流程安排课程次序;根据设计方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内容适用,次序合理,循序渐进,目标明确。改革后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结构是以项目设计贯穿所有课程。从第1学期开始,到第5学期,整个专业教学随景观规划设计、风景区规划设计、现代公共艺术设计和植物景观设计4个项目模块逐层展开。顶岗实习随课程和项目的展开随时进行。第6学期毕业设计。

3.1.2构建“专业与基础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改变“基础先行”的旧思维,模糊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线。打破了传统的以素描、色彩“、三大构成”为核心内容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将传统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核心内容分别纳入到项目系列课程中。如将素描、色彩、线描融入到手绘效果图表现课程中,将“三大构成”课程的核心内容融入到项目方案策划课程的界面处理和模型制作环节中。形成基础与专业并行的“专业基础一体化”的新课程体系,实践“专业———基础———专业”的新思维,使整个基序号12345技术研发项目名称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新校区500亩绿地景观规划河北政法职业学院西院沿院墙景观改造香河郊野公园3800亩的旅游规划衡水"在水一方"高档生活区的景观规划柏乡汉牡丹城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年限2005年-2009年2009年2010年-至今2011年6月-至今2010年1月-至今来源学院学院公司公司公司参与的年级2005级、2006级2007级学生2007级、2008级学生2008级、2009级学生2008级、2009级学生2009级、2010级学生所起作用及效果2007年新校区被评为花园式单位已完工进行中进行中进行中近几年工作室对外承接的项目职业教育础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训练融为一体。

3.1.3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采取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形式。以现场教学、示范教学、案例教学、实物教学、教学互动、任务驱动、分组研讨等多样方式进行教学。

3.2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模块化的课程模式。现行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课、院开公共课、毕业设计等五大部分。专业必修课15门,专业选修课12门,专业技能训练课10门。这是打破单一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人才个性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很有帮助。另外,注重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特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际发展状况如下:一是追求务实,实际操作性强。二是市场上对这个行业流程以及质量要求都非常高。三是该行业是新兴行业,与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商业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管理政策不断出台,行业规范正在形成中。为了适应这一实际现状,艺术设计课程采取多种形式。①在专业授课上具体有:专业理论多媒体授课、专业作品实践课、专业市场调查课、专业实习课、专业工地实践课、专业作品以及讲评课。②课程考试方面具体有:专业综合考查课、专业理论考试课、专业绘图考试课、公共必考课、实践综合分析课多种形式。③在实践方面:具体有集中实训课、课程中的草图实践课、专业后期作品合成课、假期实践课。以后环境艺术设计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要达到1:1。④课程形式构想:打破专业授课时间限制,一切为了学生就业,一切为了市场需要,可以采取晚上、假日授课,逐步聘请一些行业专家来教专业课,以适应市场和职业化教育的需要。

4实践教学

为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就业环境,教学过程中将产学研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将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完全对接,建立具有企业运行模式又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环境———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积极探索将实际项目引入专业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和真实项目中学习专业知识,直接参与真实项目的设计投标、设计实践和工程实践,从而达到学习中有工作内容,工作中包含专业学习,将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通过实际项目设计操作,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加强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使他们从毕业到就业真正达到零距离。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工学结合”等现念,始终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注重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制度,取得了预想的效果。

4.1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课程标准开发为切入点,大力推进项目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课程重组,实行校内模拟实训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科学的、职业特色鲜明的实践课程体系。①在实践课的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15门专业必修课程均以动手操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同时,还在二到五学期开设专业阶段实训和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进行专业技能阶段式专题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②每学期集中实训都要依据各专业的实训大纲,实训前有安排,中间有检查与指导,完成后学生要上交实训鉴定和实训报告,规定的假期实习同样安计划执行,完成上述文本的上交,由专业带队老师批改,写出班级实训总结。③本专业还在每年暑假安排暑期社会实训,学生带着课题、带着问题,利用寒暑假时间到社会这个大课堂寻找答案。④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或到企业兼职,培养“双师”素质。这样,教师就能及时把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素材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各种鲜活实用的环艺类实际技能技巧。

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范文6

【关键词】水景观设计;水量平衡;水质保障

1 引言

进入2l世纪以来,住宅小区注重于生态、人文特色建设,“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增灵”,人工湖、人工溪流、喷泉水景等各种风格的水景观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房价也因水而涨,但是水景观建设与运行仍面临重重问题。水景观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可归结为水景需水量较大,因水质恶化而采取的处理、清理、换水工作成本高,物业管理困难[1]。水景观存在的上述问题已引起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针对具有一定规模、耗水量较大的人造水景或人工改造的水景,进行简要的讨论。

2 问题根源与分析

经过对大量住宅小区水景观的调研分析,探究水景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一些水景观设计、建设过于盲目草率,缺乏科学分析,设计观念存在误区,最终导致设计不合理、建设运行成本高。设计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2]。

2.1 设计本身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

水景观设计多是先在总体规划设计中进行景观效果的设计,而后再由不同的设计单位配合给水排水设计、土建设计、水质保障设计等,这样的分割设计缺乏统筹考虑,使水景观的功能、造价都受到影响。例如水体的水质保障措施,很多项目是在水景观设计甚至建成之后再配置水处理设备,而没有在设计的同时考虑水质保障措施和建立良好的水生态系统来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

2.2 水体规模过大

水体规模过大是水景观建设的一大问题。特别是在北方大部分缺水地区,水资源紧缺,蒸发量大,庞大的水面虽然景观气势较好,但水体的蒸发损失量过大,再加上水费昂贵导致补水成本很高。水体的庞大也使水质保障难度加大,不论是水的循环还是水体清理或换水,运行费用和工作负荷都很高。

2.3 水体结构不合理

硬化的水体结构是小区水景观普遍采用的形式。为追求水景效果或贪图设计简单,很多水体构造了硬化的池底与池壁,缺乏生态功能,致使水体自净能力弱,水质难以保障,从而导致了水清无鱼-藻类疯长-水质恶化-高成本处理或补换清水的景观水恶性循环运行。据调查,一般硬化水体隔10天左右就需要清洗一次,夏季高温时换水的频率可能更快,给物业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另外大规模的硬化水体景色单调,缺乏生机,也不能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2.4 缺乏科学的开源节流

小区水景观的供水设计多采用自来水,造成水景观运行费用高,而且一旦自来水使用受限,景观水体便成为无源之水。而一些廉价的水资源,如雨水、中水,却未能被很好地利用。

2.5 水体水质保障措施不力

在小区清洁工作保障的前提下,由于水体生态系统的缺陷使得水质仍难以维持长久。一些大规模水景观通常要设置混凝过滤等水处理构筑物。这样虽能改善水质,但投资较大,运行费用也高,一些处理设备难以持续运行,长期闲置。另外当水体存在大量的藻类时,容易堵塞滤料,处理效果有限。因此配置传统的水处理设备成为小区水景观保障水质的惯用手段但无论从效果还是投资角度看,都非最佳解决方案。

3 水景观设计的关键环节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水景观的设计问题涉及到多个重要环节,从大的方面讲可归结为“一点两面多环节”-首要的一点是从科学的设计理念和综合、开放的设计思路上整体把握水景观的规划,其次是从水量平衡和水质保障两方面作好水景的方案设计,而后是依靠新的技术体系对各技术环节进行合理的具体设计。

3.1 科学规划、统筹设计

生态住宅小区强调“节水、节能、节地”,水景观设计也应根据这三条原则,既要处理好景观水、给水、排水、雨水、地表水、地下水等水的各予系统的关系,也要妥善解决水环境与建筑、园林、道路等不同专业之间的关系,结合景观效果设计目标,运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最终实现以合理的投资建设环境优美、运行经济、社会效益良好的水景项目。具体设计可从水景观的水量保障与水质保障两方面着手考虑。

3.2 水体水量平衡计算分析

水量平衡分析最主要目的就是合理地确定水景规模并解决水量保障问题,即对水体的输入项与输出项进行科学的全面分析。水体的水量输入项一般包括自来水或再生水补水量、收集利用的雨水径流量,水量输出量包括蒸发量、取用量以及渗漏损失量等。涉及到水体参数有水体的水面面积、有效水深和调蓄水深,汇流到水体的小区汇水面积以及径流系数,小区的补水、用水方案、水体结构及防洪能力等。

水量平衡计算需要在上述参数设定或计算的前提下,计算分析输入项与输出项及变化规律,确定水体合理的补水和防洪排涝方案,并检验参数设定的合理性,这些对于水景观设计都具有重大意义。

3.3 水体水质保障措施设计

3.3.1 加强水体生态系统的建设

水生态系统的建设可以模仿天然水环境,当地下水位高或渗透陛很差时可考虑水体结构不防渗,并合理搭配水生动植物;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必须防渗时,同样可以合理地设计底层和驳岸的结构来构建水的生态系统,一般可以在防渗层之上铺设至少四十公分厚的沙土层,创造适宜水生物生存和栖息的环境。水体驳岸设计要将抗冲刷、抗风浪的能力与景观生、生态性的特点相结合,建设生态型驳岸等。有时还要结合雨水的汇集设计缓冲带或净化区。水体生态系统可选用的水生植物可大体分为三类,即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挺水植物的根系置于水底淤泥,植体挺出水面,常见的有芦苇、茭白、菖蒲、灯心草、水葱、水芹等;浮水植物的植物体完全悬浮水面上或叶片悬浮在水面上,如凤眼莲、浮萍、菱、睡莲等;沉水植物完全沉没于水中,常见的有金鱼藻、苦草、菹革等。水生植物可以采用直接植于底层淤泥,或盆栽置入水体,或以生物浮岛的形式设置于水面,建议水面植物覆盖率达到30%左右。水体中可放养蚌类、鲢鳙等食藻鱼类、螺蛳、青蛙等动物,丰富生物种类,提高生物净化能力。

3.3.2 加强水的流动性避免水质恶化

正所谓流水不腐,增加水体的流动性可以为水体充氧,破坏水中藻类的生长环境,强化水体生态功能,同时潺潺水流也自有其韵味。促进水体流动的方法有借助水泵使水体循环流动、射流泵曝气以及跌水等。

3.3.3 强化水质净化处理

常规的混凝过滤等物化处理工艺的局限性如前文所述,因此在容积率较低或有自然条件可以利用的小区,可以优先考虑人工湿地处理方式或土地快速渗滤处理方式。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对营养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设备简易、运行简单,而且比较自然,可以和小区的景观设计结合,营造良好的生态,主要缺点是占地面积大,需要根据当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并随季节变化对植物和表层土壤进行必要的管理。

对一些规模较小的水体也可以采用直接加药进行净化,如南方某城市某小区的硬化水景,水生生态系统脆弱,但采用投加漂白粉的净化措施后与不投药的情况相比,换水次数每年减少3到4次,节约了运行成本。常用的水处理药剂主要有硫酸铜、漂白粉等,但需要注意控制好投加剂量,避免带来副作用。

3.3.4 外源污染控制

控制外源污染进入水体是保障水质的重要措施。控制外源污染首先要保证动植物残体、生活垃圾等不滞留在水中,要求物业管理人员做好清洁工作;再者是要做好对补水水源水质的保障设计、水体周边径流污染控制设计等。

4 水景观设计流程建议

掌握上述水景观设计的关键环节后,还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流程来加以保证,避免建设赶进度或程序不当造成设计败笔。项目资料收集主要包括建设场地的水文地质资料、气象资料、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资料、市政设施资料等尽可能详细的基础资料,根据这些资料有助于按实际情况对水景观的建设规模或目标有一个合理的初步意向。

作为小区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在水景观的立项阶段,开发商(可借助专家系统)应对水体的大致面积、水的生态性、经济性等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和要求,避免对“水”的盲目性导致后续设计上的败笔或此后对总规做大的调整。立项后,规划设计者在小区的总体规划中对水景进行概念规划,给出水体的类型、位置和规模等。

在水景观规划设计阶段,该阶段设计者需要对水景观概念方案进行评估和方案的细化设计,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水量平衡分析,水景的补水、雨水收集利用、再生水利用等方案设计,水景的面积、水深与防洪调蓄能力的调整,水体结构考虑,水生动植物,选择与分布等生态系统设计,污染控制措施与水质保障设计等。显然,这是一个涉及到多学科专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并涉及到一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又直接关系到水景观实施的投资、运行费用和最后效果,因此,需要认真和反复地进行方案比选和调整,力争实现最优设计方案。该项工作最好由有经验并具有多学科综合规划设计能力的设计者或公司来完成。当水景观规划设计完成之后,还应该形成水景观分项设计任务书,再由各专业设计公司分别进行实施方案或施工图设计。至此,水景观设计工作便圆满完成。

5 结语

住宅小区水景观建设是市场的需要,开发商在把握水景观建设先机的同时,也应注意科学设计、全面规划,思想先行,设计在后,依据资源循环、生态和可持续性的设计理念及相应的技术支持来保证水景观的生态效果和可持续的稳定运行,这是建设生态小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科学的设计方法与严谨的设计流程也是控制投资和保证经济实用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对于一些建设项目较多的大型房地产公司,更具有科学方法上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