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习俗的文化内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端午节习俗的文化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端午节习俗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习俗的文化内涵范文1

端午节包粽子比赛细则一为了有效地利用传统节日这个契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社区居民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根据社区实际,汇林绿洲社区特制定端午节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利用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深入挖掘端午节的深厚文化内涵,广泛开展群众性民风民俗、体育健身、爱国主义、绿色环保和科普宣传活动,引导居民,尤其是社区青少年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全面动员社区居民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人民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

二、活动形式

1、粽子传爱心主题活动。在社区党总支的带领下,以社区五老志愿者、中小学生为活动主体,亲自为社区的孤寡老人、低保人员、残疾人和老党员送去节日的祝福与问候,并带去自己包的粽子,与他们一起提前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2、经典诵读主题活动。以社区党总支和社区关工委为中心,组织党员和社区青少年,开展吟诵屈原诗歌、屈原词章的活动,从而弘扬爱国精神,赞颂美丽的南京城。社区将以吟诵古今经典名作为主要表现形式,掀起缅怀屈原爱国主义精神,歌颂和谐盛世的热潮。

3、节日民俗宣传活动。社区将通过市民学校、座谈会、宣传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端午节的来历,通过包粽子等活动让人们亲身体验节日习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三、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社区将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活动方案,努力营造和谐、祥和的节庆气氛。

2、创新形式。社区将开展广泛宣传,充分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把居民发动起来,参与进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居民成为节日活动主角。

3、信息报道。社区第一时间把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文化活动的相关活动信息上报街道,做到宣传到位。

端午节包粽子比赛细则二为了更好地发掘、传承和创新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使之与现代社会相融合, 唱响我们的节日主题,给古老的节日注入新的因子,让社区居民以贴近现实和现代的方式来过好端午节,近而引导社区居民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社区的凝聚力,我社区特组织如下活动。

一、立夏居干与新开养老院老人一起包饺子

时间:6月xx日

地点:新开养老院

参加人员:社区居干

活动目的:6月xx日正好是,南通有立夏碰蛋、吃蛋的习俗,以寓意不疰夏。新开养老院现有20多位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了让老人们在敬老院也能享受到天伦之乐,安度盛夏,社区居委会干部利用中午时间,到养老院,与老人们一起包饺子、斗蛋、吃蛋。

二、骨健康知识讲座

时间:6月xx日

地点:居委会

参加人员:社区老年居民

活动目的:健康的身体来源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有健康知识引导。为了让社区老年居民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邀请骨健康专家来社区上骨健康知识讲座。

三、包粽子比赛

时间:20xx年6月xx日

地点:居委会

参加人员:社区居民

比赛细则:

1. 每位参赛者包2斤糯米,比时间、质量、外观、口味。

2. 米、芦叶居委会准备,盆、勺子等辅助工具自带。

3. 粽子口味自定,辅料诸如红枣、红豆自带。

4. 最后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鼓励奖若干名。

5. 包好的粽子送给社区孤寡闻老人,低保户。

活动目的:通过比赛,既让大家继承传统习俗,了解端午节的知识,又增进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感情。把粽子送给社区孤寡闻老人,低保户把传统节日的意义又进行了深化,以此来增加社区的凝聚力。

端午节包粽子比赛细则三翠岛花城社区决定在6月xx日期间在全镇广泛开展庆端午活动。

一、活动时间

20xx年6月xx日上午

二、活动地点

翠岛花城社区

三、活动目的

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参与端午节的一些庆祝活动。同时,通过端午节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促进邻里和睦。

四、活动主题

艾香端午邻里和

五、活动内容

(一)话端午演讲、展览活动

1.设置一个主席台,由故事员或朗诵员站在主席台上发表演讲或朗诵。要求每人讲述一个与端午有关的故事或习俗。(发挥居民特长,讲讲他们眼中的端午,有助于年轻一代对传统节日有更多感性的了解,更加热爱如今的美好生活)

2.开展端午知识展览,设置关于端午节的展板不少于1块,挂图不少于10张,图书不少于50本;邀请故事员讲关于端午节的23个故事。

(二)传统厨艺+诗艺比拼

由参赛者自己准备材料,要求每人制作一道与端午传统习俗有关的菜肴(本地菜肴、外地菜肴均可),不仅要求菜的色香味俱佳,而且制作者要说出菜所代表的意义,并朗诵一首与端午有关的诗,诗可以是古诗,也可以是现代诗,可以是名家之作,也可以现场自己即兴创作。(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与吃有关,端午吃粽子,可算是全国通行的习俗,一般人对此也比较熟悉。但端午节在吃方面还有很多的习俗,而且各地也会有差异,除了南京端午的五红之外,其他地区也都有传统菜肴,如浙江吃大蒜蛋、吃薄煎饼等。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本活动不仅要做出美味的菜肴,而且要让每一道菜都带上端午的色彩、诗意的色彩。评判的标准也必须两者兼顾)

(三)端午三创卫生大赛

设计若干卫生包干区,按照参赛人数多少规定由一人或多人承包区内卫生。要求区内物品整洁,无灰尘,无蚊蝇虫蚁。准备不同种类的绿色植物若干,清扫完毕后,要求参赛者从绿色植物中准确挑选出艾叶,并插于所打扫卫生区内。(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家家都将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艾蒿的茎、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如今的年轻人一般对传统习俗了解较少,此活动不仅能让年轻一代积极参与家庭事务,培养他们对家庭的责任,而且也有助于他们了解传统风俗和自然植物,促进正在进行的三创活动)

(四)传授制香囊手艺

给每位选手分发一块色彩鲜艳的丝布、一根可以挂在脖子上的细带子、一张小纸条、一支笔、一些香药、一付针线,若无香药也可以绿豆或花生代替。每位选手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小香囊,在小纸条上写下祝福和许愿的话,缝于香囊内。要求针脚工整,外形美观。香囊制作完毕后,可以自带,也可以送给他人。(小孩佩香囊也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玲珑可爱。本不仅让居民自己制作香囊,并且要求在香囊内放入祝福或许愿的小纸条,既满足了小孩喜欢动手的要求,也符合少年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

(五)包粽子比赛

先由老师介绍包粽子的技巧,再给每位选手分发粽叶、糯米等食材制作粽子,评比出谁包得最好、最多(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但年青一代很大部分已经不会包了,这样的传统技艺一定要传承下去)。

端午节习俗的文化内涵范文2

珍重生命是人类的本性,端午节在关爱生命的主题上表现尤为鲜明,所以现代社会人们一度称之为“卫生节”。端午赛舟本义是扶阴抑阳,水神祭祀,后来演变为水上军事训练方式,人们在竞技与观赏中实现了精神的升华。随着历史的推移,人们逐渐在端午节日中加注纪念爱国先贤的内涵

我们在享受与传承端午节俗中,获得伦理教育、精神愉悦与生命的祝福。在抗震救灾与支援灾区重建家园的特殊时刻,我们尤其要感念祖先给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融个人生命与家国情怀为一体的节日,让我们的祖国与人民在仲夏时节平安吉祥

今年的端午节非同寻常。汶川大地震让中国人经历了刻骨铭心的洗礼,山崩地裂,不仅没有动摇中国人坚强意志,中国人的万众一心,却让世界为之瞩目。在奥运圣火传递与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华民族充分展示了一个伟大民族的温厚与崇高。

深沉的民族感情来源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培育,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端午也不例外。从今年起端午节被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民间情感的一种尊重。

端午是中国传统大节,又名端阳节、天中节、天医节、香包节、诗人节、粽子节、龙舟节等等,从这众多的端午节名中,我们可感受到端午节俗的五彩斑斓。端午节历史久远,起源于先秦,夏至节令是它最初发生的时间依据,它最终脱离节令形成独立节日是在汉魏时期,真正成为民俗大节是在六朝以后。在千年传承积累中,端午节俗丰富,内涵厚重。中华各地虽然由于水土的不同、生活条件的差异,节俗各有特色,千姿百态,但总体上看,端午节俗可归为三大类别:避瘟保健,龙舟竞渡,追念屈原。

从端午节在今天的传承意义上来说,端午节有三大值得弘扬的主题,那就是关爱生命、激扬精神、眷念家国。

——关爱生命。珍重生命是人类的本性,也是社会得以延续的保证。中国传统节日自古就重视对人的生命关注,如大年守岁的祈寿、重阳登高的求福等等,而端午节在关爱生命的主题上表现尤为鲜明。

端午节时间在夏历的五月五日,此时正值仲夏,暑热潮湿、毒虫肆虐,人们易感疾病,人的生存环境出现季节性恶化。传统社会人们称五月为“恶月”,五月五日为“恶日”。人们为了祛除现实的健康危险与消解对死亡的精神恐惧,创造出了众多纾解身心的节俗保健活动,其中之一是采药。人们在端午节的正午上山采药,说这时阳气最旺,采回的药草治疗阴虚的病最有效。端午的药草最为人看重的是艾草与菖蒲,人们在门口挂艾,用菖蒲根簪发髻,艾叶、菖蒲煎水洗浴,五月以兰汤沐浴方法在《夏小正》中就已有记载,后来成为端午节俗之一。在北京旧时有端午捉蟾蜍入药的习俗,所以俗谚有蟾蜍最怕端午节的说法。保健节俗之二是香囊去秽。佩香去秽是古人看重的习俗,我们看屈原的《离骚》就能明白香草与健康的关系。在传统社会,医疗条件严重不足的仲夏时节,是一个充满危险的时段,人们不仅要门口插艾,兰汤洗浴,而且随身要佩戴驱邪去秽的香囊。外绣吉祥图案,内盛香草的香囊在民间称为香包。端午送香包,就是送去生命的关爱与祝福。保健习俗之三是喝雄黄酒。雄黄酒在传统社会是端午节的保健药酒,传说它有驱避毒害的作用。白娘子就是在雄黄酒的作用下,现出了白蛇的真容。其实从今天的药理分析看,雄黄有毒性,雄黄酒是不能服用的。

无论如何,人们对生命的关爱与呵护,体现在端午的细微节俗之中。所以现代社会人们一度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我觉得端午卫生护生的节俗在今天值得弘扬。

——激扬精神。人不仅要有基本的物质条件保障生命延续,同时人作为万物之灵长,还需要精神生存,精神是人的生存支柱之一。由于环境的恶劣与岁月的平庸,人们易于产生精神的疲乏与困顿,为了健全人类心灵,激发生命动力,人们发明了节日,以周期性的节日娱乐活动调剂个人与社会的精神需要。端午节就是这样一个激扬精神的民族节日。

中国的端午节重要习俗之一是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一项水上竞技活动,至今仍是民族体育的重要内容。前时香港龙舟传圣火的创意就来自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中国的文化互渗与交融。其实在中国早期社会,端午节有两种趋向:一种是静养过节,人们认为夏至是阴阳二气变化急剧的时刻,在家隐居避免活动,这是早期社会主要的岁时避忌方式;一种是人们的活动应该顺从时气变化的需要,以人事助长生气,这种方式主要体现在端午竞渡上。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加深与生存能力的增强,人们的心态发生了从被动适应自然到主动应对自然的变化,端午竞渡逐渐成为主要过节方式(南方尤其如此)。端午赛舟本义是扶阴抑阳,水神祭祀,后来演变为水上军事训练方式。水上的激烈竞技与对抗,不仅需要勇气与力量,同时强调团体协作精神。在龙舟赛中,龙舟参赛者精神昂扬、齐心协力,观赏者夹岸欢腾,船桨声、舵手叫号声、观众欢呼声,击浪拍岸,这是一年一度地民众精神振奋的良机,民族的勇武、坚韧、团结精神在端午节龙舟竞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在竞技与观赏中实现了精神的升华。

——眷念家国。中国是一个重视文化伦理的国度,中国传统节日大多具有或隐或显的伦理意义。端午节之所以在中国成为民俗大节并延续千年,就与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直接关系。端午节在起源时主要是避瘟保健、水上祭祀活动等,随着历史的推移,人们逐渐在端午节日中加注纪念爱国先贤的内涵。

端午节习俗的文化内涵范文3

说到端午节,很多人都认为无非就是吃吃粽子、划划龙舟,端午节因此被当成了“粽子节”,其实它的文化内涵很丰富。民俗专家王作楫说,端午节属于中国三大民俗节日之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已经传承了几千年,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变化,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完善了很多吉祥文化。

“端午节不仅限于吃粽子,就是对粽子,大家了解得也不深、不透,更何况其他呢?”王作楫介绍说,粽子的种类五花八门,各有文化内涵和文化寓意。总体来说,粽子分为三大类:药粽、南粽和北粽。药粽是用菖蒲和茭白的叶子加上江米、中草药包成的,有种药香味儿,能提神、醒脑,对强体健身、养生保健有一定的作用;南方的粽子是荤粽,用竹叶包裹,里面有鲜肉或火腿、香肠、当黄等,肉香夹杂着竹叶香;北方的粽子是用苇叶包的,江米里放入小枣、红豆等。放几颗小枣也有讲究,两颗枣的叫夫妻粽、连理粽、爱情粽;3颗枣的叫三星高照;4颗枣叫四季平安;最多放5颗枣,寓意五子登科。

王作楫说,其他传统节日的主题多是团圆或者敬老,而端午节的特点是辟邪、躲灾、求福、迎吉、纳祥。“这可与封建迷信不沾边。”王作楫解释,因为端午节有恶月恶日之说,“屈原是在农历五月初五跳江的,伍子胥也在这一天被抛入钱塘江淹死了,曹娥跳江救父而死同样是在这一天……为了纪念这些贤臣名将、爱国主义诗人、孝子孝女,古人就把这天作为一个节日,并列为恶月恶日。还有一个原因,端午过后就是夏至,天气越来越炎热,细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疾病也跟着而来……因此说它是恶月恶日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王作楫说,端午节有众多禁忌,而老百姓对这些禁忌采取了积极的预防办法,避免疾病侵犯蔓延。比如插艾蒿、挂菖蒲,艾、菖蒲都属于中草药,把它们悬挂起来或者做成香包挂在身上、放在床上,可以驱虫。

与恶月恶日相关的习俗还有结五色丝、缠彩粽、剪葫芦花、龙舟竞渡等。“现在我们所说的锦标赛就来自于龙舟竞渡。”王作楫说,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鸭标、铁标,谁拿到这3个标准就获得了冠亚季军。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古人还在3个标上用锦缎打上蝴蝶结,这就是夺锦标的由来。

端午节不仅有辟邪的习俗,还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两件事:吃和玩。王作楫介绍,吃包括品五食:粽子、莲花藕、黑桑葚、白桑葚和樱桃。吃藕是指不能忘记远方的亲人;樱桃是吉祥食物;黑桑葚、白桑葚象征苍蝇、蛆等虫子,让孩子吃桑葚就寓意一夏天不会吃到脏东西,也不会拉肚子,得痢疾、肠炎。吃五食之外,还要品五黄:黄鱼、黄鳝、黄瓜、蛋黄、雄黄酒(王作楫提醒大家用雄黄泡出来的酒不要喝,因为雄黄是毒性的;雄黄泡酒是用来点孩子的额头、耳朵眼以驱逐虫子)。此外还吃十二红,即带红颜色的食物。“把食文化打造出来,大家会更感兴趣。”

端午到底该玩什么?“最主要的是斗草,老人、小孩都玩。”王作楫介绍,斗草分武斗、文斗,武斗就是拔根儿;文斗就是对对联,“比如你采了鸡冠花,来跟我斗,我就想办法采一枝狗尾草。关于斗草,《红楼梦》里有详细的描写。”其他玩的种类还有放风筝、蹴鞠、拔河等。“小时候,我们玩的花样可多了,除了前面说到的,还有扎癞蛤蟆、做蛤蟆墨,收五毒,和女孩们一起去掐石榴花……”王作楫表示,也因此在他的儿时记忆中过节非常好玩,终生难忘。

“21日直播时,我会给大家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传说、故事和习俗,还有端午的文化内涵和意义,包括饮食文化、娱乐文化,重点是围绕北京精神来做介绍。”在王作揖看来,端午节与北京精神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紧密相连,我们所讲的端午5个代表人物中的屈原、私瑾,一位是爱国诗人,一位是爱国英雄。而现代过端午的确需要创新。王作揖参与策划了北京电台的这次端午直播,他说这种宣传特别好,让年轻人多了解,他们才会感兴趣、才会喜欢。

徐德亮:端午节别忘了看望老师和长辈

在“文化端午”特别直播中,徐德亮除了说还要表演,把节目涉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编成一段数来宝,“数来宝现在已经很少能听到了,我会用原来的形式,北京话,有点土,但说得很清楚,中间换辙。”节目中,听众将欣赏到5类传统戏曲曲艺艺术,其中包括徐德亮的师傅、76岁的老艺术家章学楷先生表演的联珠快书,徐德亮将联珠快书比喻为“200年前流行歌曲里的劲唱,旋律非常强”,他说这种濒临失传的艺术太吃功夫了,听到的人都喜欢。

“端午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日,可惜这几十年大家不太重视。现在有假期了,人们能有时间关注、参与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电台做这种大型直播节目,一方面是希望大家高兴、乐和,另一方面也是在传承文化。”

徐德亮说,过去人们最讲究过五月节、八月节、春节,现在大家最重视过春节;其他两个节,八月节吃月饼、看月亮,对老百姓的吸引力更大一点,对端午节,年轻人不太重视,其实除了吃粽子,可干的事儿多了。

“重拾传统文化太有必要了。”徐德亮感慨地说,现在生活速度加快,人们多生活在钢筋水泥里,很多人对大自然越来越陌生,“尤其是年轻人、孩子们,什么时候虫子开始多了,青蛙开始叫了,蝎里虎子满墙爬了,都不知道了。而插艾蒿、吃五毒饼等传统习俗,能让我们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徐德亮提示白领和孩子们,在端午假期里从办公室、教室里走出来,到大自然中看一看,观察自然、倾听自然,“这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

回忆小时候的端午节,徐德亮说,每到农历五月,他的妈妈就会从天坛公园拿回一把把晒干了的香草,挂到屋里,“那种香味儿经久不散,还起到驱逐蚊蝇虫子的效果。”徐德亮说,了解、传承传统习俗,对他学习古典文化有帮助。

徐德亮说,过端午节还有一件必做的事情,就是看望老师。“过去人们很重视三节两寿,每逢过节,一定要去老师家串门儿,就像春节要回家一样。”他提醒大家,端午节别忘了去看看自己的老师、领导还有长辈们。

“现在传统文化太缺失了,应该抓紧抢救。”徐德亮直言,现在年轻人对很多传统文化不了解,相比较来说,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比较大,“这不能赖孩子们,像我们这些三四十岁,甚至50多岁的人都还不知道呢,怎么能怪90后们不知道艾蒿、香草、兰芷,不知道这些植物有什么区别呢?媒体应该多宣传,让孩子们从小有这个氛围,长大以后就有兴趣了。”

阿龙:要让传统文化与老百姓的生活拉上关系

80后主持人阿龙是北京人,谦称属于“绝对的北京市井平民”,说自己是个“复古的、喜欢历史文化的年轻人”。谈到传统文化的传承,阿龙毫不讳言道,“与自己没关系的东西,人们不需要了解。因此,想把传统的东西恢复起来,就要让它跟老百姓的生活搭上桥、有关系。”

端午节习俗的文化内涵范文4

[关键词]山东省 民俗旅游资源 可持续发展 端午节

一、前言

山东省自古以来就是个文化名省,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它也沉淀了自己的各种文化特色。像端午节这类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旅游资源,由于它承载着更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我们更要深入研究它的文化内涵,在现今社会,更好的融入现代文化的发展中。

而在现今社会,像山东省这样以旅游业这种绿色产业为龙头的文化大省,更应该重视像端午节这样的民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态势。但是,如今的端午节却在慢慢衰落,这种民俗节日在现今社会也受到严重的威胁。这种民俗旅游资源的衰落,有外在的原因,更有其自身的原因。深入分析这些原因,并研究它们。针对原因提出可行性措施,拯救民俗节日,是山东省保护民俗旅游资源的有效措施。为使山东省端午节这种民俗旅游资源健康的发展下去,深入挖掘它们的文化内涵以及它们本身产生的节日产品,我们必须加强对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

二、端午节概述

1. 端午节的由来

从整个中国来看,对于端午节有着不同的阐述。以端午节文化的发源地――湖南岳阳市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这种文化。从古到今,关于端午节有以下几种说法:

屈原说:这种说法是最广泛,也是最被人们所接受的。屈原的那种崇高而博大的爱国主义已经被融入到民族精神之中。屈原本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闾大夫,后遭奸臣,被楚王流放,当他听说楚被秦所灭,痛不欲生,于五月初五投汩罗江而死,人们沿途泛舟打捞,于是就以五月初五为纪念日,来纪念屈原。

曹娥说:这种说法流行在浙江会稽。因为她的父亲在五月初五日迎江神活动中,淹死在江中。曹娥很悲伤,投江而死,后人就以五月初五来几年孝女曹娥。

介之推说:这种观点流行在山西一带。《艺文类聚》中记载“文公令燔山求之,子推抱木而死,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发火。”

伍子胥说:这种观点流行在吴楚两地。伍子胥,楚国人,力谏吴王夫差灭越时要斩草除根,夫差不听,赐其死,并将其尸体抛入钱塘江。民间认为钱塘江涨潮,既是迎接视为“涛神”的伍子胥,每年五月五日迎之。

祭龙说:闻一多先生在其《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中认为端午节原是源于吴越民族举行腾龙的祭日。

恶日说:端午节源于对恶日的忌讳。“五月五日,被古人认为是恶日,故《风俗演义》《论衡》《后汉书礼仪态》等书有‘不举五日子’的记载。”

有以上对端午节的概括,可以看出,端午节的内涵更加丰富,开发利用价值更高,也更值得研究。

2. 山东省端午节概述

在山东省,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又叫“端节”“端午”“端阳”“重午”“蒲节”“天中节”。胶东的黄县,招远等地,又称初一为小端午,初五为大端午。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最普通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山东农村多不知道屈原是何人,他们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秃尾巴老李。

(1)山东省端午节的佩饰

全省各地在端午节这天都给儿童的手脖,脚脖或手指上缠上五色线,叫长命线,栓命线,五丝。日照则缠七色线。从缠上之日起,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能解下来扔到水里。

临清给七岁以下的男孩戴“符”(用麦秸做的土项链)。俗话:“端午不戴符,死了变成小牛犊。”给七岁以下的女孩戴石榴花(屈原投江时,正是石榴开花时),以纪念诗人屈原。民谣说:“五月端午不戴五,死了变成癞蛤蟆。”临朐,滕县等地的妇女,小孩可以戴香布袋。花布缝制的花布袋中装有多种草药,戴在身上,玲珑可爱,香味扑鼻。据说可以驱瘟避邪。诸城一带的小孩习惯戴荷包。男孩戴的荷包形如锄头,意在引导孩子学锄地;女孩戴的荷包里插又花针,意在引导孩子学针线。还有少数娇惯的小孩戴无毒兜(兜上绣又蝎子等五种毒虫),意在以毒攻毒,确保健康。临清的孩子在端午节这天都要穿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帮上用毛笔画上蝎子等五种毒虫。意思是诗人屈原的墨迹亦能杀死五种毒虫,使儿童免受毒害。德州的男女老少都要戴艾,无一例外。因为“端午节不戴艾,死了变成猪八戒。”端午节一般不举行祭祀活动,只有临朐例外的举行祭祀蚕姑仪式。在蚕姑像前,供上鸡蛋水饺,然后焚香烧纸,乞求蚕茧丰收。

(2) 端午节的饮食

端午节这天,全省几乎都吃粽子和鸡蛋,费县喜欢喝雄黄酒。据说,雄黄酒有杀菌的功能。儿童不能喝酒,便在而多喝鼻孔里抹上一点。招远,诸城一代的妇女儿童,习惯用雄黄酒涂抹耳鼻,意在驱邪防病。

(3)端午节的其他习俗

端午节之日,山东所有地区普遍在门口插艾。城民谣说:“端午不插艾,死了变个老鳖盖。”除了插艾外,泰安和胶东部分地区还加插桃枝;德州还加挂纸葫芦。据说,桃枝和纸葫芦可以避邪。诸城一带,除了插艾外,还用一束艾抽打屋内旮旯,边打边说:今日端午节,蝎子你听着,只许墙上爬,不许吧人蛰。

端午节的早晨,文登,乳山一带习惯用多种鲜花浸泡的水洗脸。即墨则用露水洗脸。少年儿童早早起床,带着毛巾到青苗地里采露水。同时,采摘青蒜和小白菜。据说,吃了端午的菜,可以去百病。如果能在端午节的早上抓到蛤蟆等小动物,那就更高兴了。据说此时的小动物都是仙丹妙药,包括百病。长岛的渔村这天早晨拉过露水之后,又到海滩的礁石下去摸鲍鱼,谓之“摸房檐”,据说这天鲍鱼爬上来的特别多。

总之,山东省各地庆祝端午节的活动也不尽相同。正是因为活动的多样性,因此开发这种民俗旅游资源才有章可循。

3. 端午节的饮食文化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几乎都在吃粽子,因此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的饮食文化。把粽子包成尖角形,让水族见了以为是菱角,就不敢吃了。

饮雄黄酒,酒可以祛病,防虫。但是现代医学认为,雄黄酒对人体是没有益处的,所以现在就没有饮雄黄酒这种文化了。

三、山东省端午节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1. 山东省端午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随着省内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于民俗旅游活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的是文化水平的提高,民俗旅游活动的丰富多彩,使得旅游者对文化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文化旅游是以旅游文化的互异为诱因,文化的差异可以满足旅游者求异性,知识性,刺激性的需求。旅游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该丰富多彩,以此来满足旅游者的不同需求。

(1)节以食为天

端午节本是绵延了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但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好像与“吃”结下了不解之缘:除夕吃水饺,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也许是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社会,人们似乎对饥饿充满了恐惧。因此中国的很多传统节日都形成了一个鲜明的风俗――吃。

龙船竞渡,粽子飘香是端午节的文化标志。然而,端午也一度被商家裹上“粽子节”的伪劣包装。节日气氛也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逐渐谈化。过端午节就好像在过“吃节”。山东省各地在这个节日期间,除了吃粽子,挂艾之外,好像就没有了其他娱乐活动,而端午节也被着直接换成“粽子节”。

好在端午节在山东省已经成为法定节日。人们可以出游,共同娱乐。端午节本是全国性的节日,但除了在南方一些地方有政府组织赛龙舟等活动外,在山东省也就是市民自己过节。最普通的庆祝方式就是吃粽子。流传到今天,其做法与古代并无两样,只是内馅变化较大而已。

近几年,山东省的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剧烈的社会转型,让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却让传统文化陷入了逐渐失落和互换回归的双重齿轮中。在这种形势下,人们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作为节日符号的食物,已经随时随地都可以大饱口福,这使得传统节日的魅力大大降低。然而商家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传统节日本来就不多的促销活动中,依然主打饮食牌。

端午节等全国性民俗节日遗产在山东省个大都市已经遭到了较大的损害。年轻一代对端午节更是不熟悉,就知道在这一天吃粽子。

(2)端午节在省内年轻人心中逐渐淡化

传统节日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缺乏个性化与更多的是人情味。对现代的年轻人逐渐失去了吸引力,在他们心中逐渐淡化。对于传统节日端午节来说,年轻人知道在这一天要吃粽子,在他们的记忆更多是“吃”,端午节也被他们直接唤成“粽子节”。在节日期间,年轻人喜欢逛街,旅游,上网,睡觉等。很多年轻人并不能意识到传统节日的意义,只是玩玩,吃吃,对于传统节日的保护上,很多人认为不大需要,让其顺其自然。

2. 山东省端午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问题的原因

端午节民俗旅游资源存在的这些问题,是其文化衰落的一种表现。而文化的衰落是文化变异的一种情况。这种变异有两种情形:按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发生的变异;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发生的变异。

(1)物质文化中饮食的烙印太深

端午节起源于农耕社会,那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以食为天”。那时虽然在粽子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它的主料还是粮食,逐渐由“时令化”走向“日常化”。在当代,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在日常就能吃到粽子。于是端午节就被浓缩成了“粽子节”。这也就是很难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原因了。

(2) 行为娱乐方式较为单一

在山东省各地的端午节中好像还没有什么方式来供娱乐。南方可以赛龙船,在我们北方没有什么方式来娱乐,顶多挂艾,挂荷包,栓五色线,方式单一。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旅游者的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娱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省内端午节的娱乐方式很难适合当代旅游者的口味。

(3)在精神方面展现的层次较浅

在我们省内,也只是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至于别的精神就不曾知道。其实从龙船竞渡就可以看出古人对水的对抗;挂艾,饮雄黄酒是对自然灾害的一种抗争。端午节所流承下来的应该是爱国主义,民族自尊心和文化传承力,这样的精神文化层次才是端午节不可分离的核心因素。

物质是基础,行为是风貌,精神是核心。三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端午节文化的整体,才能使它继续发展。

(4)西方文化的冲击

随着全球文化的发展,多元文化的碰撞也日益增加。一些西方国家凭着其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把本国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传入到我国,在山东省,韩剧热播,我们崇拜他们的传统文化;美国饮食文化的传播,使我们对圣诞节,情人节等节日的热爱度大大大于本国的传统节日。

西方一些节日注重个人价值,以个体为但原来庆祝,而山东省的端午节则以群体为单元来庆祝。注重群体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体的价值。因此,以个性价值为主的西方节日备受省内人们的欢迎。而以群体为主的中国传统节日则受冷落。

(5)政府对端午节的重视程度不够大

政府是重视“雅文化”而轻视“俗文化”。在端午节这块上,庆祝时间太短。旅游者在活动安排上,出行上都受到限制,就是在省内旅游也不现实,就更不用说远行了。

还有对端午节的宣传力度不够。仅是吃粽子,挂艾,挂荷包等,其余文化内涵人们就很少知道了。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则会削弱旅游者的出游动机。

四、山东省端午节民俗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措施

由于山东省各地在庆祝端午节上有着不同的习俗,所以以下就其中的共同点进行着重研究,重点是研究山东省端午节的开发对策,在可持续发展中保护这种民俗旅游资源。

1.山东省端午节不同文化层次的开发研究

山东省端午节有三个不同的文化层次:精神文化层次,行为文化层次,物质文化层次。在山东省,可以通过对这三方面的研究,来开发这一旅游资源。

首先,物质文化层面:这主要表现在粽子上。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会劳动的乐趣,而且可以选用不同的馅子,包成不同的形状。

其次,精神文化层面:主要是以屈原为主。这样可以进行一下历史教育,分析一下古诗。在中国的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展现着古代人们的民俗生活。因此在教材中可以适当的编入一些反映古人节日生活的诗篇,让我们更多的了解这些节日内涵。

最后,行为文化层面:主要是吃粽子。也可以在活动形式上深入挖掘与升华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可以把端午节设成复古的场面,让人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深入了解端午节的内涵。

2.山东省端午节民俗产品的开发措施

端午节时,山东省各地市都有制作香包的习俗,它不仅可以防病除虫,还具有审美情趣。在现今社会,它的功能就更显示在后者了。

它用不同的布料,缝制出不同的形状,比如心形,元宝形,船形等。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缝制出更多的形状,以此增加节日的娱乐气氛。它们可以带在身上,可以挂在车里,包上等,还可以挂在墙上当饰物。另外,可以再绳索上挂上其他小饰品,增加美观。这样,因为它的制作形状多样,颜色丰富,符合当今旅游者的审美心理。既可以自己收藏,又可以赠送给亲友,所以很受广大市民的欢迎。

香包里面可以放上不同的植物,例如干的艾叶,月季,玫瑰等代表不同意义的植物。让大家自己采集植物标本,自己制作喜欢的香包。这样可以让大家热爱自然,又能达到识别植物的心理需求。还可以在制作好的香包里放上轻巧的饰物,以增加节日的娱乐性。

另外,外面用不同的布料缝制,体现多样化。而今最流行的就是十字绣了,它能根据需要在外表上设计任何图案,也可根据赠送对象的差别来设计。比如在儿童这方面,就可以设计上一些卡通图案;青年就设计一些祝福语一类的图案。这样,既有节日的气氛,又可以增进感情,还能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还有端午索,它用五色线作为驱妖辟邪的节物,在省内各地,一般是系在手腕、脚腕上。现代社会的发展,现在有丝索饰品等多样的材料,可以在节日期间组织一些文化部门,丝索饰品、工艺品生产企业等举办端午索文化的交流会,将山东省丝索饰品、工艺品纳入到一个合适的节日文化载体中,丰富节日文化与节俗活动。

总体上看,这些饰物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让现代青年在娱乐的同时还可以增进对民俗旅游资源的了解。

另外,可以根据南方的一些习俗来开发山东省内端午节民俗旅游资源。南方最普遍的是赛龙舟。在省内,一些沿海城市,比如青岛和日照还有威海等城市,可以进行小规模的龙舟漂流,龙舟接力赛,龙舟碰碰船等,把古代竞俗改为竞趣。

3. 实现山东省端午节民俗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首先,丰富节庆文化的内涵,加快彼此间的相互交融,以完善和充实传统节日文化。

在省内,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与世界接轨,我们不仅要学习外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更要学习他们节庆文化的丰富内涵,使我们的传统节日不衰落。

其次,融入凸显个体价值的活动。旅游者在追求自身价值时个体精神才能得到满足,这就需要以端午节文化为依托,设计以个体价值体现为目标的参与型的旅游项目。比如再现端午节起源文化,让旅游者亲自参与,扮演不同的角色,生动直接的了解历史,也能更深入的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然后,加强政府对端午节的重视。政府在端午节的旅游价值实现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政府应该组织专家学者挖掘并弘扬端午节文化的丰富内涵。

总之,在省内个城市举办端午节的活动不尽其样,主要是突出地方特色,加强政府重视,深刻挖掘端午节的内涵,使这一节日更好的传承下去。

五、结语

山东省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与保护的过程中,必定与现代文化有所碰撞。只有在现代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汲取像端午节这种传统旅游资源的精华,传承他们的民俗文化意蕴,并重在开发与之相关的旅游产品,促进古文化与现文化的有机结合,使端午节这种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在现代文化中绽放他原有的和再生的文化光彩。以促进山东省民俗旅游业更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山 曼 李万鹏 姜文华 叶 涛 王殿基:山东民俗 山东友谊社出版, 1990年

[2] 金苹苹 吴 珊:端午节民俗文化特色初探, 绍兴纹理学院学报 ,2002年12月第22卷第6期

[3] 乌尔沁:中华民俗 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2年1月第1版

[4] 杨 琳: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0年6月第1版

[5] 曹俏萍 周叮波:端午节习俗边缘化和我国传统节庆文化的现代化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 2006年7月第77卷专刊

[6] 朱宁虹:中华民俗风情博览――节日娱乐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5年12月第1版

[7] 杨丽娟:端午节文化及其旅游价值探析宜宾学院学报, 2005年8月第4期

端午节习俗的文化内涵范文5

特色饮食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

《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粽籺:古称“角黍”,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五黄: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此外浙北端午节还有吃豆腐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鸭蛋黄、雄黄酒。也有其他说法,咸鸭蛋可以用黄豆替代。

打糕: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煎堆: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各国端午节美食】

韩国:艾草糕+樱桃茶+醍醐汤

在韩国,端午节用于祭祀祖先、祈求丰年、保佑身体平安。端午节期间韩国人多喜食艾草饼、品樱桃茶、喝醍醐汤。食艾草糕。

日本:粽子/槲叶糕+菖蒲酒

粽子在日本古代称为“茅卷”,呈圆锥形。最初是将粳米蒸熟捣碎成年糕状后用茅叶包裹,再如水煮熟。后来改用菖蒲叶、竹叶、芦苇叶等包裹,制作方法也逐渐多样化。

新加坡:娘惹粽

每年端午节,新加坡人都将赛龙舟、吃粽子都搞得有模有样。其中娘惹粽是新加坡特有的端午美食。独特香料“芫荽粉”配上酱油,精心腌制上等瘦肉,再配以香甜爽口的冬瓜条混炒,最后裹入透白晶莹的糯米之中。

越南:黄姜糯米饭+方形粽子

端午节时,越南人会准备黄姜糯米饭,来感谢祖先的恩惠给子孙后代带来丰衣足食的生活,并祈求祖先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此外,越南人认为黄姜饭里的黄姜有避瘟疫、解毒和防疮等功效。

各地习俗

【中国】

国内各地

广东广东人过端午节有很多独特的习俗,但不少习俗现在人们已经很少听说,比如挂香包、点艾条等。广东地区现今传承的习俗主要有扒龙船、食粽、挂艾草条、放纸鸢(风筝)、家庭午饭大餐、洗药水澡(煲苦草麦药水给小孩冲凉,青年人即流行到海或江河冲凉)等。地处亚热带的广东为适应这炎热的天气,很早就在“五月端”这一天,采取各种措施防毒、消暑、避灾,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风俗。南方江河水网纵横,水上竞技活动也历史悠久。广东人在习俗传承文化的同时,也让端午更有节味儿,除了吃粽的习俗外,还具有全民防疫健身的丰富内涵。

江苏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浙江

桐庐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河北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葚,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葚,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五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四川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上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光绪二一年(一八xx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在绵阳市和遂宁市的部分地区,有端午吃包面[和饺子类似,用面皮包馅煮食]的传统,具体由来有待考证。

江西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

黄冈市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市秭归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另有祭祀、招魂等纪念屈大夫的活动,这一天还有晒水给小孩洗澡的习俗,就是放一盆水中太阳下晒,等水热了给小孩洗澡,据说可以洗去污浊和病魔。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五月二十五又称“末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海南

每逢端午,海南各处都会如中原一般举办龙舟竞渡等活动。海南除了与内地相同的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和艾草,还有一个海岛百姓都熟知的内容,就是洗龙水和洗草药澡。

台湾

台湾过端午节时,许多住家门口都挂菖蒲、艾草和贴钟馗画像,成人饮雄黄酒,小孩子佩香包,这些据说都有避邪保平安的作用。对商家来说,端午节是营销民俗文化的好商机,每年都在挖空心思为卖粽子吸引眼球,台湾什么稀奇古怪的粽子都有哦,很多民众也很乐意展示自己的创意。台南地区端午节不吃粽子,而是吃一种叫“煎堆”(又叫“煎锤”)的食物。此俗也与郑成功有关。台湾和大陆一样,端午节最有气氛、最为热闹的是划龙舟。台湾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端午节这天都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

【日本】

日本自古以来就有过中国节的传统。在日本,端午的习惯是在平安时代以后由中国传入日本的。从明治时代开始,各节日都改为公历日。日本的端午节是公历5月5日。端午节的习俗传到日本之后,被吸收改造成为日本的传统文化。日本人在这一天不划龙舟,但也跟中国人一样会吃粽子,并在门前挂出菖蒲草。在1948年,端午节被日本政府正式定为法定的儿童节,成为日本五大节日之一。

端午节成为传统的风俗,日本人称“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节日特有饮食有日本粽和柏饼。

【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人民认为端午节是一个庆典,是祭天的时候。在农业社会时期的朝鲜半岛,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祭祀活动,祈求丰收。在祭祀举行时会进行假面舞剧、韩式摔跤、荡秋千、跆拳比赛等具有朝鲜地方特色的活动。

朝鲜半岛各地,他们各自都把端午节本土化,并以各自的名字称呼这个庆典,例如:天中节、重午节、端阳、五月节、戌衣日、水濑日等。

韩国这天会祭拜山神,用菖蒲水洗头,吃车轮饼,荡秋千,穿韩国的传统服装,但不划龙舟,不吃粽子。在江原道江陵市所举办大规模萨满祭仪、山神祭与等一系列结合巫俗、儒道教地祝祭活动江陵端午祭,由于保留了大量的原始信仰、民俗遗风与传统文化,1967年被指定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和重要无形文物,20xx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

端午节习俗的文化内涵范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1、故事录音。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活动介绍: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三、请小宝宝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小(1):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小(2):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小(3)“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小(4)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幼儿园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方案二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来的习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生活经验,今年端午节我们开展了“快乐端午粽飘香”亲子活动,让小朋友们在浓浓的亲子氛围中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

活动时间:8:00---11:00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2、了解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有赛龙舟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4、乐于参加包粽子、制香包、编蛋网、赛龙舟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端午节的故事;

2、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针、线等;

3、包粽子的糯米、苇叶;

4、编蛋网的绳线、五彩线;

5、自制龙舟两条;

6、幼儿每人一个熟粽子。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致开场辞:

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随着端午节脚步的临近,为了增进小朋友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今天我们一泉路幼儿园小朋友们邀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这个美好的传统佳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掌声欢迎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

讲述端午节来历的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关物品。

二、端午节赛歌会

请各班的小朋友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小(1):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小(2):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中班: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大班:“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三、赛龙舟

每班选5名家长,组成两队,赛龙舟接力赛。妈妈或爸爸套着纸箱做的龙舟,绕障碍前行接力。

四、巧手妈妈大比拼---亲子活动

每班幼儿家庭分四组进行亲子活动。

第一组:与妈妈一起包粽子。

第二组:与妈妈一起做香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