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细胞增殖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细胞增殖论文范文1
经过全面、细致的一轮复习后,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教材知识,作为二轮复习的重点则应切实加强对新课程标准和2012年考试说明的研究,以此制定复习目标,这样复习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如:2012年考试说明中对细胞增殖内容的要求。
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命题重点围绕细胞周期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及图像识别,减数分裂的过程及与遗传的关系。那么学生在这块内容中到底还有哪些未落实到位?又该如何帮助学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一、典型错误分析
【典例】图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和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请据图回答:
(1) CD段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DE段有染色单体( )条,FG段细胞中有DNA( )个,DE段可形成四分体( )个。
(2)在A点若用3H标记该细胞的DNA双链,再将其转入不含3H的培养基中
培养,在FG段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数和被3H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为( ) ( )。
(3)若该细胞基因型为AaXbY,在分裂完成后产生了一个AYY的,则另三个的基因型分别为( )( )( )。
(4)该细胞某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相同位点出现不同基因的变化可发生在( )段。
该题考查目标: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曲线辨析,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单体的数目变化规律,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关系,及减数分裂与生物变异的联系。通过学案反映出学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记忆不牢,知识点混淆。例如:在第(1)小题中学生由于把果蝇染色体数4对记成了4条从而造成CD段错写为含4条染色体。由于不明确四分体的概
(3)纠错补偏,反思内化。有一句教育的真理“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习题不是专家出的习题,而是自己做错的习题”。二轮复习抓错题相当机的导航灯一样,它可以帮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学生在一轮复习中已做了大量试题,经历了多次模拟考试,难免出现许多错误,若能指导学生将这些错误进行分类整理,就会发现反复出错的地方就是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这时就可针对性地翻阅书本,结合书本来解决知识漏洞,当然有些错误可能是学生不注意使用生物科学术语回答,画图表、写实验设计不规范严谨等造成的,通过纠错也可有效提醒学生对自己这方面问题的关注。
二轮复习不做题不行,但沉迷于题海也不行,关键要提高做题质量。总结归纳常见题型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从而达到弄懂一道题,旁通一类题的目的。也可通过演练近几年的高考真题亲身感触高考题的命题思路、设问方式,从中感悟解题技巧。
3.消除情感梦魇,增强自信。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Robert Rosenthal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从某个班级的花名册中随意挑选了几个名字,并且告诉老师这些学生经过测试智商较高。之后,老师便关注并鼓励他们,这些学生也由于有了自信而努力学习。八个月之后,那些“高智商”的学生的成绩竟有了惊人的进步。这个实验证实了自信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增强学生对考试的自信,以实现从容应考呢?
(1)充分的考前准备: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看到考题不难,紧张不安的情绪便会随之减少,脑子不再麻木,思维也变得灵活了。”因此,考前一定要做好知识与技能双重准备,并针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做到胸有成竹,考试当然也充满信心。
(2)适当的心理调节:既要正确对待压力,但也不能给自己增加压力。不过多去想考试成败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尤其不夸大考试成败的影响,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广阔意境。
细胞增殖论文范文2
【关键词】 雷帕霉素; 肝移植; 冷保存; 再灌注; 胆管上皮细胞; 增殖
【Key words】 Rapamycin; Liver transplantation; Cold preservation; Reperfusion;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 Proliferation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兔抗增殖细胞核抗原多克隆抗体、鼠抗pSTAT3tyr705单克隆抗体均购自美国Santa Cruz公司;ChemMateTM Envision免疫组化试剂盒为丹麦Dako公司产品;RPM为美国惠氏百宫制药公司惠赠。
1.3 各组术后生存分析
1.4 肝功能指标检测
1.5 兔抗增殖细胞核抗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肝组织常规固定、包埋、切片。采用兔抗增殖细胞核抗原作为细胞增殖期G1S期的评价指标,α平滑肌肌动蛋白作为肌纤维母细胞标志。按ChemMateTM Envision免疫组化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显微镜下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的胞质呈棕色,增殖细胞的胞核呈棕色。计算7个高倍镜(×400)视野内,每100个胆管细胞中增殖的胆管上皮细胞所占比例的均值作为该样本的胆管上皮细胞增殖率[4]。
1.6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所有数据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均数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检验各组生存率之间的差异。
2 结果
2.1 各组术后生存分析
冷保存12 h组生存率明显低于冷保存1 h组(P=0.017 4),而与雷帕霉素组水平接近(P=0.89,图1)。两组大鼠死亡的主要原因为移植肝肝功能不全,表现为肝脏淤血或伴有局灶性坏死,腹水、黄疸,肝功能酶谱升高,部分死亡大鼠胆管内可见褐色胆泥形成。
图1 各组肝移植术后生存曲线
2.2 各组肝功能检测
2.3 各组胆管上皮细胞增殖
2.4 胆管周围肌纤维母细胞分布
图2 肝移植术后胆管上皮细胞增殖(红色箭头所示为增殖细胞) (2氨基联苯胺染色 ×400)
图3 肝移植术后肌纤维母细胞分布(红色箭头所示为肌纤维母细胞) (2氨基联苯胺染色 ×400)
3 讨论
残存的胆管上皮细胞在对损伤做出再生修复时,虽然最终能恢复到近似原先的细胞形态,但在该过程中极有可能经历DNA损伤或基因序列改变,具有和正常细胞不同的功能,分泌多种与器官纤维化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如TGFβ等,促进胆管周围成纤维细胞活化转化为肌纤维母细胞,而后者的持续出现是器官纤维化过程的关键[6]。同时,大量而活跃的细胞分裂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就有可能削弱肝内非新生细胞正常的能量代谢过程[7]。这对移植物的长期存活及功能是不利的。我们观察到伴随着明显的胆管上皮细胞增殖,较多肌纤维母细胞环绕于冷保存12 h组胆管周围。这表明严重冷保存再灌注诱导的胆管上皮细胞增殖可能是促进肌纤维母细胞聚集的重要因素。由于胆管上皮细胞和胆管周围肌纤维母细胞之间维持着非常精妙的平衡,冷保存再灌注对胆管上皮细胞的严重损伤触发肌纤维母细胞的大量活化,导致胆管壁创面收缩,增加了胆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纤维化和胆管狭窄形成的风险,在肝外胆管或肝内大胆管常表现为管腔狭窄,在小胆管则可能出现管腔阻塞[8]。我们还观察到大胆管尤其肝门附近大胆管内壁的胆管上皮细胞增殖最为活跃,该区结缔组织丰富,内含大量成纤维细胞,极易受到胆管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而活化为肌纤维母细胞。这也许正是临床观察到的肝门附近大胆管成为移植肝胆道狭窄易患部位的原因之1,也是影响移植物功能与存活的重要因素。
作为1种新型免疫抑制剂,体外和体内实验均证实雷帕霉素抑制胆管上皮细胞增殖,其有效抑制浓度远低于临床肝移植术后患者应用雷帕霉素作为免疫抑制剂时的血药浓度[9]。我们的研究也发现,雷帕霉素明显抑制由冷保存再灌注损伤诱导的胆管上皮细胞增殖,并减少胆管周围肌纤维母细胞的聚集。雷帕霉素是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活化的特异性抑制剂,因而部分阻断转录激活因子3介导的信号通路,从而调控细胞周期进展,影响细胞增殖与分化[10],这可能是其抑制胆管上皮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之1。同时我们还观察到,雷帕霉素虽然明显抑制肝移植术后胆管上皮细胞的增殖,但并未降低术后14 d内生存率,进1步提示以胆管上皮细胞增殖为靶点的雷帕霉素极可能成为临床防治移植肝胆管周围纤维化、胆管狭窄等并发症的有力武器,将会更广泛地应用于肝移植领域。
【参考文献】
[2] Ramadori G, Saile B. Portal tract fibrogenesis in the liver. Lab Invest,2004,84(2):153-159.
细胞增殖论文范文3
[关键词] 胎盘 细胞凋亡 bcl-2 bax ki67
[论文] 人类胎盘不仅在胎儿—胎盘—母体的关系上起中心轴的作用,而且功能上失调会导致母体和胎儿的病理性变化,随着妊娠的进展,绒毛和滋养层不断成熟和分化,已发现许多物质包括原癌基因产物,在胎盘有生理性的表达。胎儿的发展特征是细胞群增殖和诱导或抑制细胞凋亡成熟起来的,因此,胎盘在妊娠期间也经历着相似的变化。我们通过测定胎盘组织中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及细胞增殖基因ki67,进一步探讨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的病理性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1998年11月至1999年4月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及长春市妇产医院妇科门诊及产科病房的孕产妇66例。(1)妊高征组36例,平均26.14±3.42岁,平均孕37.44±3.9周,轻度9例,中度10例,重度17例;(2)正常妊娠组30例,孕早期10例,平均25.25±3.80岁,平均孕9.03±1.11周;孕中期5例,平均26.55±3.93岁,平均孕24.05±3.63周;孕晚期(对照组)15例,平均27.76±3.38岁,平均孕39.82±1.32周。
1.2 标本采集及处理 孕早期是行人工流产术者,孕中期是来自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要求终止妊娠而行水囊引产者,孕晚期为单胎足月初产妇,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以自然分娩及择期剖宫产手主结束分娩,其剖宫产指标主要是头盆不称及社会因素。妊高征组孕妇是无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及其它心肾疾病的病史者。
早孕绒毛组织不需进一步处理,取出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净,即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中、晚期胎盘组织于分娩后立即在母体面(避开钙化、机化灶)随机取3个不同区域约2cm×2cm×2cm胎盘组织,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立即放入10%福尔马林固定液中。
1.3 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抗bcl-2、抗bax、抗ki67单克隆抗体即用型及SP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工程公司。每次染色均设阳性和阴性对照。
1.4 结果判定 由2名医师独立观察切片中10个高倍视野。(1)阳性标准:SP法显示bcl-2及bax定位于胞浆和胞膜内,反应产物为棕黄色。根据显色程度分为4级:(-)为无着色,(+)为淡黄色,(++)为棕黄色,(+++)为棕褐色;(2)SP法显示ki67以细胞核呈清晰棕褐色为阳性,按阳性细胞占C-cells的比例分为:阳性细胞数<10%为(-);10%-20%为(+);20%-30%为(++);>30%为(+++)。
1.5 统计学分析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法,两组计数资料用等级相关分析。
2 结果
2. 1 正常妊娠期胎盘组织中bcl-2、bax及ki67的基因表达bcl-2表达主要定位在绒毛的S-cells,而bax在S-cells和C-cells均呈阳性,同时在绒毛间质中bax也呈阳性表达,但强度低于滋养层细胞;ki67蛋白主要定位在C-cells。bcl-2在晚期妊娠组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早、中期妊娠组(P>0.05);ki67在晚期妊娠组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早、中期妊娠组(P<0.01)。早、中、晚期妊娠组bcl-2的表达强度与ki67的表达强度无相关性(P>0.05),bax与ki67也无相关性(P>0.05)。
2 .2 妊高征与正常晚期妊娠胎盘组织中bcl-2、bax及ki67的基因表达bcl-2的阳性率在对照组与PIH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ax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ki67的阳性率明显低于PIH组(P<0.01)。bcl-2与ki67的表达强度无相关性(P>0.05),bax与ki67也无相关性(P>0.05)。
2.3 妊高征胎盘组织中bcl-2、bax及ki67的基因表达bcl-2的阳性率在轻、中、重度PIH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ax在3组间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而ki67在轻度PIH组的阳性率明显低于中、重度组(P<0.01)。PIH轻、中、重度组妊娠bcl-2的表达强度与ki67的表达强度经等级相关分析无相关性(P>0.05),bax与ki67也无相关性(P>0.05)。
3 讨论
3.1 正常妊娠与妊高征胎盘组织bcl-2、bax的基因表达bcl-2是细胞凋亡的重要抑制基因。本研究中免疫组化已确定bcl-2定位在S-cell表达,并且从正常早孕到晚期妊娠持续出现[3,6],因此保留滋养层细胞团可能是维持妊娠的一种机制[1]。晚期妊娠bcl- 2表达下降、可能是因为bcl-2正常生理性功能,在孕晚期组成胎盘的细胞不再需要存活,可能是细胞凋亡的一种早期生物学变化,也可能与分娩有关[2]。
目前已知bcl-2和bax是bcl-2家族中重要成员。bcl-2表达水平较高时,可形成bcl-2和bax的异源二聚体,细胞凋亡受到抑制; bax表达水平较高时,可形成bax-bax同源二聚体,加速细胞凋亡。本研究中,对照组bcl-2与bax的阳性率为66.7%与80%,PIH组的阳性表达均为75%,表明大多数胎盘组织均呈bcl-2与bax高表达。bcl-2和bax表达已在一定水平上达到平衡,所以在胎盘组织中不起介导细胞凋亡的主导作用。
PIH组的bax并无随病情的严重程度而有下降的趋势,说明bax会进一步影响妊娠的结局,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这些结果可能提示,胎盘的细胞凋亡并不是bax单独起作用,但有待进一步证实。
细胞增殖论文范文4
关键词:增殖的知识;公共知识;关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1A-0047-04
知识增殖是指由一种知识引发出多种新知识的现象,是课堂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增殖的知识是指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有价值的个性化知识。公共知识是指学习过程中大家都能接触到的知识。由公共知识的界定可知,教材知识是最主要的公共知识。但公共知识不仅包括教材知识,还包括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切有价值的共识。知识增殖需要公共知识的引燃和促进。可见,增殖的知识与公共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一、增殖的知识与公共知识的联系
(一)公共知识是增殖知识的基础
学习是建构公共知识的过程。在建构过程中需要明确知识存在条件,明晰知识使用范围和情境,还原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理清知识内涵与内在关系,开发知识的多维价值,预测知识的未来发展趋势等。其间产生的许多新体验和新发现都属于增殖的知识。因此,知识增殖离不开公共知识的引燃和促进。如学习苏科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下)细胞的有关内容后,学生增殖的知识: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并能感受外界刺激,感受刺激是通过细胞膜进行的;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还会有更微小的结构,促使细胞完成一些生理活动。这就为细胞知识发展与延伸奠定了基础。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但复杂的功能单个细胞是无法完成的,这样就能对“肺泡是肺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和“肾单位是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等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和透彻解读。在理解和解读知识过程中,还会增殖一些新知识。增殖的知识不仅包括概念、观点、规律的生成,也包括策略方法的优化,还包括思想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改变等。公共知识都是集“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教育性知识”于一体的。学习不是简单记住知识本身,而要弄清其来龙去脉。这样不仅对公共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有深刻认识和理解,也会对隐含其中的知识进行充分挖掘,进而使心灵得到荡涤,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正向发展。增殖的知识从不同层面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促使他们由“知识人”向“智慧人”转化。
(二)增殖的知识可以转化为公共知识
增殖的知识与公共知识之间没有绝对界限。众多公共知识在产生之初,都是以个性化知识形式存在的。那些具有很高价值的增殖知识会逐渐发生质变而最终成为公共知识,这种转变要具备一定条件。首先,增殖的知识要在一定范围具有公共影响力,并被多数人理解和接受。其次,增殖的知识要有科学性和概括性,科学性保证知识的正确,概括性体现知识的浓缩。第三,增殖的知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实践检验。不经历检验过程的增殖知识,是不可能成为公共知识的。检验时间长短不一,少则几小时,多则几个月甚至若干年,这与增殖知识的公共程度和影响力大小有关。一般来说,增殖知识的公共程度和影响力越大,检验时间越长,反之则越短。科学界的每一项重大发现,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检验。如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其最初都属于个人增殖的知识,经过漫长时间检验逐渐成为人类的公共知识,并最终进入教材成为浓缩的知识精华。因此,学习过程离不开知识的检验与论证。检验与论证会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全面体现知识的价值,必然引发知识增殖。对学生来讲,师生公认的增殖知识就可以成为小范围的公共知识了,需要检验的时间也不长,一般为几小时、几天,最多也就几周。增殖的知识转化为公共知识,增加了公共知识的数量,提升了公共知识的质量,丰富了公共知识的内涵,扩充了公共知识的精神能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为增殖知识的转化创设各种有利条件。这种转化既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途径,也是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措施,还是鼓励学生的最佳方式。一般来说,多数增殖的知识都不具备转化为公共知识的条件,仅是为理解和建构公共知识服务的。否则,教材知识就不再是浓缩的知识精华了。少数价值很高的增殖知识的转化,既促进教材知识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又提升学生的成功感和自豪感,使其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二、增殖的知识对公共知识的作用
(一)丰富公共知识内涵
一般来说,公共知识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多而不断丰富。知识经验的增多一方面源于主动接受的新知识,另一方面则源于增殖的知识。后者对公共知识内涵的丰富要比前者更及时。学生在校学习是按照固定的课程知识编排顺序进行的。如果没有学到相关的知识,公共知识的内涵就只能局限在学生现有的认知领域,很难及时得到丰富与发展。而增殖的知识则不然,它完全不受课程知识编排顺序的时空限制,伴随着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随时都可能产生一些新知识来丰富公共知识的内涵。这些新知识时常会超越课程规定的范畴,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讲,学习就是知识增殖的过程。没有增殖知识的支持和促进,有时甚至连公共知识的最基本内涵也很难被准确理解。所以,公共知识内涵的及时丰富基本都是通过增殖知识来实现的。增殖的知识对公共知识的诠释、补充、修正、完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在理解和建构过程中,几乎每一个公共知识都会增殖一定数量的新知识。随着学习深入进行,增殖的知识还会进一步增多。增殖的知识、通过课程资源获得的知识、已有的知识经验,共同构成了丰富的背景知识。随着背景知识增多,公共知识的内涵会越来越丰富。这不但会提高建构公共知识的效率和质量,还会进一步拓展其价值,实现更深层次的知识增殖――在增殖知识基础上进行再增殖。
(二)透彻解析公共知识
解析知识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透彻理解与合理建构是解析知识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透彻理解与合理建构,对知识的解析必然是肤浅的、片面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公共知识的来源、发展、内涵、内在关系、发展趋势和价值等都是解析的内容,在解析过程中往往蕴含着论证与检验。解析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后者是前者的升华,是解析的更高层次。从“想”到“说”是思维的一次飞跃,从“说”到“写”是思维的又一次飞跃。“想、说、写”是思维递进发展的过程,会促进思维不断深化,促进知识被更深地理解、建构和运用。针对所学知识,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课堂辩论、公开讲述或演说等都属于口头解析,这种解析比“单纯阅读与理解”要深刻得多、高效得多。口头解析能促进思维碰撞与合作共享。撰写知识的解析报告、实践运用报告、学习论文等形式属于书面解析,能够清晰地理清思维,促进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也能有效避免排他性的恶性竞争,实现更广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有效地解析知识,不仅能透彻地理清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为教师有针对性的点拨提供依据。
学习是思维递进发展的过程,既能促进学生对公共知识的多元理解与建构,又能激发创新灵感,诱发知识增殖。教师对知识解析得再好、再透彻,也不可能代替学生对知识的解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解析知识,同时还要准确地分析学生的解析过程与结果,以便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师生对公共知识的解析是有一定差距的,差距的大小决定着教师点拨指导的多少。差距越大,点拨指导就越多,反之则越少。教师对公共知识的解析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否则,即使解析得再好,依然很难被学生接受。教师的解析必须是在学生解析基础上的深化与拓展,否则就很容易造成对学生思维的侵扰,而成为一种强制的灌输,既不利于思维发展,也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传统课堂对知识的解析基本都被教师独自把控,学生对知识的解析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其原因就是认为学生不具有解析知识的能力,其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完全接受教师一元的思维结果,以提高所谓的课堂效率。岂不知这不但不会提高效率,反而会严重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思维发散和知识增殖。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没有增殖的知识作基础,就很难全面解析公共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增殖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也决定着学习的创新水平。增殖的知识越多,对公共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就越深刻、全面、高效,越富有创造性,越能促进学习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充分体现公共知识的价值
公共知识中的教材知识都是浓缩的智慧经验,通常表现为概念、公式、原理、判断、结论等。知识的浓缩性决定其增殖性,浓缩性使知识拥有很大的增殖潜能。学习过程中,许多浓缩掉的知识往往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还原回来,因为这部分知识对启发思维、引燃创新依然有比较重要的作用。之所以学习过程中对某些知识的理解和建构比较困难,一方面是由于背景知识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充分还原浓缩掉的知识造成的。知识增殖不仅表现为数量的增殖,还表现为价值的增殖。数量增殖的结果是知识量的增加,价值增殖的结果是知识价值的拓展与延伸。不同背景下,知识价值表现形式往往是不同的。价值增殖会使课本知识价值呈现多样性。一般来说,公共知识通过其自身体现出的价值往往是有限的。要实现其价值增殖,除了与其它知识广泛融合外,还必须借助增殖知识的价值来促进。增殖知识的多样性使公共知识的融合范围更广。融合范围越广,涉及知识就越多,知识相互作用就越复杂,对思维影响就越深刻,思维就越发散,创新灵感就越多,实现价值增殖就越容易。另外,增殖知识的多样性也决定着价值的多样性,这同样会在不同层面丰富教材知识的价值。知识数量增殖必然促进价值增殖。一般来说,增殖的知识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教材知识价值被开发得就越充分、越全面。
不同学生对同一知识价值的认识和实践是不同的,这一方面是由对公共知识的理解和建构不同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增殖知识的数量和质量不同而造成的。公共知识的价值既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传统课堂往往过分注重知识的物质价值而忽视其精神价值,而过分追求物质层面的价值很容易导致急功近利,这是教育缺乏人文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知识精神层面的价值有时反而更重要,它与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密切相关,关乎学生的综合素养与一生。没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支撑,心灵是污浊的,思想是空虚的,灵魂是低俗的,即使物质再丰富也很难有精神的幸福依托。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道德滑坡,损人利己的事频频发生。知识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价值都要充分重视,不能偏重任何一方。许多公共知识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能量,对策略方法、思想意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重要引领作用。公共知识对精神品质的影响,对人文品质与道德修养的提升等,属于增殖知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公共知识与价值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为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缩短或消除这个距离,一般都是通过增殖的知识或实践来实现的。实践是检验知识价值正误的唯一途径。其实,通过实践检验的不仅仅是公共知识的价值,更多的则是增殖知识的价值。因为公共知识价值的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增殖的知识来体现的。增殖的知识是学生思维的产物,能够全面而又透彻地解释、说明和补充公共知识的价值,是公共知识的细化与延伸,能够更直接、更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增殖的知识比公共知识更有亲和力与创新力。纵观古今中外的创新发现,大都是在增殖知识基础之上进行的。也许有人认为这是智力运动的结果,当然不可否认智力的作用。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在相同条件下,智力好的人增殖知识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智力一般的人,从而决定其创新力优于一般人。智力再好,如果不能实现知识增殖,依然很难有创新成就。
(四)及时补充和修正公共知识
公共知识不断发展,促进其自身的完善和价值拓展,这就为知识创新与增殖提供了充分条件。随着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考古学、天文学等学科研究的发展,新的知识会不断涌现,一些知识从其进入教材开始就已经落后了,需要增殖的知识及时补充或修正。如初中教材关于“动植物细胞区别”表述为“是否含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等”,学生通过分析思考,认为并不是植物所有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只有那些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才具有叶绿体。于是,他们就把动植物细胞主要区别修改为“是否含有细胞壁、液泡等”。增殖的知识会涉及教材知识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其最新发展区域。如苏科版八年级(下)生物教材“人体的免疫防线”,学生利用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研究的成果“树突细胞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发挥的作用”来补充教材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搜集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过程中获得的,通过教材免疫知识的引燃而呈现在学习过程中。再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理论被行星理论所代替。增殖的知识对公共知识及时补充和修正,既能充分提升公共知识的价值,又促进高质量的知识增殖,还能为增殖的知识转化为公共知识提供“量”的积累。
(五)促进公共知识向更深处增殖
增殖的知识会从不同维度来解析和建构公共知识,使其内涵更丰富、价值更多元、融合更广阔、创新更自然。知识内涵的丰富会拓展思维,促使学生在更多领域里展现公共知识的价值,进而产生更多有价值的新知识。增殖的知识会不断补充或修正教材知识,使其更完善,与学生的思维更接近,进而引发一些价值更高的新知识。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建构知识会在更广的领域里进行,使公共知识与更多知识产生联系,促使知识融合领域不断扩大,产生一些更高质量的新知识。这一切都会促使公共知识引燃功能不断增强,促使知识增殖向更高层次发展。这就形成了公共知识和增殖知识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态势。这种态势会促使知识增殖向更深处发展。
总之,没有增殖知识的多维促进,公共知识的价值就很难充分显现出来;没有公共知识的充分引燃,课堂就很难实现丰富的知识增殖。明晰增殖的知识与公共知识之间的关系,对促进知识创新有重要意义。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liferated and Public Knowledge
LI Shi-wei
(Tongshan Weiji Middle School, Xuzhou 221120, China)
细胞增殖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射频磁控溅射 羟基磷灰石 钛 涂层 生物活性
【正文快照】:
钛(Ti)因具有低密度、高强度、耐腐蚀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生物材料领域,但其性质与骨组织相差很大,不能与骨组织发生化学键性结合[1]。因此,需要对Ti进行表面改性,以增强其骨引导功能。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与人骨无机成分相似,可与细胞表面的生物大分子以氢键结合,是
获取全文----请联系论文好网客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建军;赵亚溥;;细胞铺展动力学的研究进展[J];力学学报;2012年05期
2 陈民芳,刘技文,王玉红,由臣,杨贤金;射频磁控溅射TiO_2/HA复合生物膜的制备与表征[J];复合材料学报;2003年06期
细胞增殖论文范文6
关键词:植物细胞工程;项目责任制;综合实验
植物细胞工程以植物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是研究离体条件下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条件的应用性课程,是一门偏重于实验技能操作及应用的课程,是许多综合性大学生物类专业的必修课。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植物细胞工程实验室已成立20年,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和探索,在植物细胞工程综合实验实行了“项目责任制”的教学模式探索与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考核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进行了实践,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
“植物细胞工程综合实验”以“植物细胞工程实验”为前期基础。后者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材料以烟草、薄荷、康乃馨等作物为主,主要实验内容为:基础培养基母液的配置,银杏、康乃馨、烟草等具体培养基的配置、分装和灭菌,无菌接种(芽丛诱导,生根诱导,增殖诱导等),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等,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而植物细胞工程综合实验,则以“项目责任制”为实验教学模式,重视实验的连贯性和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本模式是将实验以课题项目的形式分配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生要全程负责项目的实施,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材料的准备、试剂、药品的配制分装,仪器设备的调试、使用),实验课上的教学讲授和答疑,实验结束后的报告批阅、成绩评定和实验总结等环节。课堂的自完全交给学生,指导教师只起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实验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拓宽了实验材料,除了传统的模式作物,还增加了金线莲、铁皮石斛、白芨、马铃薯等作物,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培养形式,除了传统的快速繁殖,还增加了作物水培和开放式培养的摸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二、教学方法和形式
项目责任制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了过去被动接受和模仿教师设计好的实验流程的现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是一种主动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理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实验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强化,而且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项目责任制的实验具体流程是:
第一次课,教师向学生介绍讲解实验教学模式和要求,根据班级人数分组,一般为3~4组,每组4~6人,每组承担1个自选课题项目。每个小组选出组长1人,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分工协调。学生自由选择课题,教师将项目的相关资料提供给学生参考,并给予一定的指导意见,学生课下进行相关课题的文献查询和实验设计,并于第二次课进行汇报沟通。
第二次课,每组组长汇报实验方案,以板书的形式授课,每组学生必须将实验技术路线、实验结果参考指标、预期结果、创新点或兴趣点明确讲出。其他组学生进行聆听和提问,以更好地进行实验设计的完善。教师要肯定其努力和优点,并及时进行引导。因为学生都是第一次设计实验,在梯度设计、变量选择、结果指标等方面易出现问题。
第三次至第五次课,每组选出一名学生讲授当天内容。之后主要进行培养基配制、无菌接种、实验现象的观察等教学。在每次课程中,如果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现象,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查阅文献解决问题,还可以进行组间的交叉讨论,以利于学生交流讨论。
第六至七次课,将穿行论文阅读、实验数据处理、照片处理等内容,并在第七次课进行实验论文提纲的撰写和基本内容的梳理,以翻转课堂的形式为主。
第八次课,进行论文最后的润色和小组答辩。
三、考核评价体系
客观公正和真实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也能促进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我们采用的考核形式是综合性的,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和项目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60%,包括每位学生课前预习报告、课中实验操作和态度,小组任务完成情况,组内成员的配合和问题发现和解决情况,组间成员的沟通。如果学生在实验中有创新理念,将给予加分。项目成绩占40%,包括小组的论文完成质量、小组的答辩水平、组间的互评与教师评定。
参考文献:
[1]张小红,徐虹,邵景侠.植物细胞工程实验课程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0,13(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