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1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课程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近年来,由于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村中小学教育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确实促进农村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就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学习,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忽视或淡化心理健康教育,将严重阻碍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从而极大削弱人才发展的竞争力。广大农村地区的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应通过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师生员工乃至家庭、社会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共识,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健全管理评估机制
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起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管理制度,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活动开展及成效考核等作为评估各学校该方面的重要指标。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机制。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依照一定的参照标准,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与队伍的建设情况,教育教学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情况,活动课程的开设,心理辅导室的建设与资金投入状况,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加强师资建设,提高从教人员的专业素质
首先,农村中小学应尽量聘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来学校任教,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此外,还可以派具有教学经验,热爱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责任心强的非专业教师到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较好的农村地区学习与考察,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开阔教师的视野。当然,农村中小学还可以邀请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专家、教授到学校来做辅导,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水平,增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其次,农村中小学还可购买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材料,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来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校本培训等形式定期安排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培训内容,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育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再次,农村中小学应依托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在硬、软件方面的优势,从实际出发,广泛开展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尽快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并能结合现实问题灵活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从而在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积极、主动、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开发适合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资源,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应从实际需要出发,整合学校、地方、科研机构以及教师的力量,积极开发适合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与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学校自身教育的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相结合,让学生初步掌握心理保健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使学生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五、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交流合作,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齐心协力,构建学校与社会、家庭“三教合一”的教育网络。学校教育是沟通社会与家庭的桥梁,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学校要勇于担当主力军的重任,在创新自身教育理念的同时,也要向社会、家庭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构架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地开展。
首先,农村的中小学校内要形成一股合力。学校从管理者、教师到服务者都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每一所学校都要创设和构建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学校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其次,也应当看到家庭、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社会的影响力比学校更为持久、更为深远。因此,应把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整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个重要的支撑系统。学校应针对家长们的心理特点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们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之能对孩子提出合理的发展目标,掌握正确的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的技巧。学校还应与当地密切联系,争取地方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健康的文化体育场所,让学生远离不良环境,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社区环境,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2
关键词:农村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在当前的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困难的问题,如厌学、考试焦虑,学校恐怖,注意力障碍等;高年级的学生有青春期烦恼的问题,异往的烦恼的以及情感误区的烦恼等;心理品质与行为的问题,如学习能力缺失、说谎、孤独、嫉妒、自卑以及极少数学生因受环境影响和不良影视剧的影响而产生的自暴自弃,厌世轻生,玩世不恭的念头和行为。对这些问题的克服,也是我们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针对以上的种种情况,就必须引起家长、学校老师的注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发展这一问题。作为农村小学,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对滞后并且明显阻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部分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伤害;社会上的一些对教育认识的偏差,致使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造成这种学生心理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影响学生个人素质的完善与提高的根源何在?我想,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
提起心理健康教育,很多人想当然地把它理解为思想教育,品德教育,认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就是心理健康。其实,根本就不懂得心理健康是怎么一回事,就更谈不上心理健康教育了。其实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其实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是:1、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主体性,形成完善人格。3、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和创造力的可靠途径。也有一些教师朦朦胧胧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却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与本人关系不大,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这不是自己该研究和能研究的,而是专家学者的事。
三、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欠缺
有的教师切身体会到了心理健康对于学生、对于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方面仅仅是冰山一角,但是当他想认认真真地来做这方面事情时才发现自己对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是那么缺乏,心有余而力不足,因而无从下手。
四、农村的信息比较闭塞,难以摆正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
在信息闭塞的农村里,家长的文化水平从整体上来讲相对较低,所以农村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诸如 “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这些名词更是一窍不通,因而在家长群体中和一定范围的社会舆论中被普遍接受的论点是:师生如父母,孩子做错了事打两下也没关系,教师总是对的,无论怎样批评学生都应该可以的,对老师的语言、方法态度不能苛求,教师对学生的惩罚是必要的。而家长和舆论却从不考虑这些做法是否已对学生的心理构成了伤害?
五、农村小学应该怎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使教师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切围绕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2.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和宗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切为了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的发展。
3.活动性原则。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定要以活动为载体,因为活动中,学生的心理才展示出真实的一面,对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得到交流和沟通,特别要注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防止学生之间产生嫉妒心理,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机会。
4.协同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最讲究协调一致,双向互动,否则就会容易造成更大的心理障碍和心理伤害。
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3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对策一、在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心理健康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这些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2.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二、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农村家长一般情况下对其子女在校情况很不关心,有的家长连自己的子女就读于何年级、班主任是谁、任课老师是哪些都不知道,从来不过问其在学校的情况,更不会主动到学校了解自己的子女情况,与子女谈心、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2.学校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现实中“分数至上”的教育导向与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理念是不尽一致的,它重智育,轻其他方面的发展。在目前教育评价制度的激化下,部分教师的教育行为不受学生的接纳,导致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老师说东他偏向西。部分农村学校,不能开足开齐课程,艺术教育的教师专业素质差,实践活动少,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社会方面的原因。社会中的陈规陋俗,格调低下的影视镜头、街头书刊、成人用品、儿童不宜等社会环境,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使心理防线脆弱的学生失去平衡,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4.学生自身的原因。这一时期的儿童身体或心理的发育,身高、体重出现陡增现象,心理开始逐渐成熟。但是由于小学生心理发展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过程中,阅历浅,知识乏,遇事或办事欠缺考虑,常常会顾此失彼,不计后果。
三、加强农村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配备专业的心理老师。每周安排一至两节心理辅导课,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障碍,让其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教其正确面对困难的态度,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2.培训班主任。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又是学生生活的教育者和领路人,和学生朝夕相处。班主任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班主任要处理班里方方面面的事情,工作千头万绪,而学生的思想瞬息万变,班主任不可能顾及的太全面,心理老师就可以及时协助班主任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存在的一些问题,查找原因,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克服困难。
3.培训家长。心理老师可以据此定期(一个月或两个月)以家长会的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向家长讲解正确的教育观念,讲授科学的育人方法,渗透素质教育的内容,提高家长的水平。或以家访的形式,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向家长宣传家教知识,指导家教方法,在学生、老师、家长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对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进行,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更紧密的结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4.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状问题,开展不同专题的心理健康讲座,开设心理图书资料阅览室,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能够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一些初浅知识,特别是掌握心理健康的有关标准。而开设心理图书阅览室,可以使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报纸、杂志、书籍等资料,从而得到自我教育和提高,同时也可以促进和提高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
5.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日常活动中。游戏是校园的基本活动,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摇篮,是开启心灵的钥匙。小学生日常活动中蕴藏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融入其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周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如通过语言领域“打电话”的教学活动,丰富了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培养小学生乐于与人交往的性格。通过社会领域“我不怕,我勇敢”的教学活动,小学生懂得生活中什么是勇敢,学做勇敢的孩子,培养小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总之,在小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专业的心理老师很有必要。人的一生总是充满坎坷,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就会把此转化成前进的动力,成功的垫脚石。所以,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挫折观、人生观至关重要。这是我们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项极其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它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崔丽娜.浅谈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J].德育心理,2008,(08):48-50
[2]埃里克森 著.孙名之 译.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1998:109- 113.
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4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对做好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在德育工作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达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者要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研究探索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德育工作的方法途径,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培养社会和时代需要的人才。
一、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工作的促进作用
当前,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者普遍缺乏心理学知识,不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更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工作的促进作用,德育方法失之武断、简单、粗暴,导致德育失效。为做好德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需要深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学生主体出发,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1、1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普遍特点和规律
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者除了积极参加进修学习,接受有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外,还要在繁忙工作之余,主动温习教育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儿童成长发展特点和规律。同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谈话、座谈及走访等形式,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其个性特点,采取恰当的措施方法进行教育。
1、2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德育的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施加积极影响,使其形成健康思维、情感和性格的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缓解或消除对教育的抵触情绪。目前,农村中小学德育由于单方面强调社会要求,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德育工作者纯粹说教,强制命令,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德育工作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缓和师生关系,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德育工作者能够掌握学生心理需要和思想动向,把外在要求与内在需要有效结合起来,立足于学生主体,真正实现德育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1、3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积极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把道德认识内化为自己道德素质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道德发展的程度密不可分,心理健康教育成效越大,学生道德发展程度越高,心理素质优秀的学生,其道德素质往往很好。很难说,一个认知能力差、意志薄弱的人,其道德水平会很高。德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通过学生主体自我意识、情感及性格等心理素质的有机调节,把外在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品质,满足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
1、4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手段
德育过程中,由于心理原因会产生一些德育问题。如:有些学生对集体漠不关心、对同学冷漠、对老师不尊敬、不遵守纪律及不爱劳动等现象,通过深入了解分析,就会发现很多是由于诸如家庭教育失当、青春期困惑、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原因形成的,这些问题仅仅用德育工作的方法很难解决。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和疏导,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教育氛围,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指导,能有效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二、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德育工作的方法途径
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者要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有效的方法途径,以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目标为中心,使两者形成合力,共同对学生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个人品德。
2、1从学生主体出发,树立新的德育观
在德育过程中,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者习惯于灌输、说教、批评,疏于沟通、说服、指导,学生无条件接受,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这种被动的教育方式,激发不起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体验,容易造成学生的反感情绪,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自身出发,关注学生内在心理需求,树立以人为本德育观。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做学生的朋友和贴心人,指导学生健康发展。以平等、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心态对待学生,使学生减少思想顾虑,能够敞开心扉,乐于接受教导,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2、2注意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德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事情,而是学校全体教师都应肩负的职责。任课教师在德育课和其他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而且要贯穿心理健康教育,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关心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营造和谐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3善于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内容方法结合起来
目前学校德育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等道德认知及行为规范,忽视了学生内在的道德体验和道德发展的需要;德育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可以通过塑造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形成优良品德。德育的方法一般以说服教育、品德评价等为主,强调的是理论灌输和外在强化,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心理健康教育则是运用谈话、心理咨询、沟通分析、行为矫正等方法,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得到体验,激发学生要求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德育工作者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兴趣和要求发展的主动性。
2、4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和教育学生的能力
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5
【关键词】 性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 学校; 社会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1]。性健康教育主要是指传授给青少年关于性器官、性发育、性举止、性生殖以及性卫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那么健康的性心理就是作出正常的性思维、正常的。
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致使“留守儿童”这个新的弱势群体诞生。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57.14%[2]。随着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留守儿童的性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1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殖健康教育问题
在当今愈来愈凸显1.1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低社会经济地位的群体
父母外出打工后,他们大多生活在父辈老人的身边,这些老人多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这些老人大多基础教育水平偏低,教育观念落后且保守,不具备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教育理念,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仅限于解决温饱,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学习、品行、心理发展教育等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所以有问卷显示,教师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在一般表现、学习、品行和情绪感受上比非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留守儿童生长发育的滞后趋势凸显。当前各种非主流性文化的传播,使得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殖健康问题。
1.2性心理健康教育要求要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以培养
如今在广大农村,打工父母对子女的性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必要的认识。他们外出后,头脑考虑的仅是如何赚钱供养家庭的支出,根本无暇顾及子女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态,特别是家庭性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一个令人堪忧、而又不得不正视的问题。父母长期与孩子分离,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性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盲区。
1.3青春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责任教育
幼儿期教育要保护和善待自己的生殖器官、珍爱生命。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责任教育。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思想情感交流,缺乏性心理责任教育。在人格方面,自尊水平低,应对方式消极,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方面显著地比非留守儿童差。青春期留守儿童处于突变阶段,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青春期是他们行为、习惯、性格、兴趣、爱好逐渐形成的关键阶段。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农村留守儿童在性健康教育方面,极易受当今各种信息渠道、网络等电子媒体的影响。影视作品和畅销小说中含有的内容极易被正处于青春萌动的农村留守儿童模仿。由于家庭性安全教育的缺失,使得农村留守儿童遭受害的危险大大增加。
1.4学校开展的性心理健康教育落后于留守儿童的性态度和他们对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
有资料发现学生的青春健康知识、性心理、性生理知识存在许多问题、盲点和误区。学校的性心理健康教育仅限于教科书上生理常识的教育,与孩子平常在快捷网络、影视中接触的过于暴露的内容是不同步的。其间就缺乏性心理健康教育的过渡过程――家庭与学校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对青春期发育、性生理、避孕、感染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AIDS)及其他生殖健康知识宣传的较少,致使留守儿童在学校的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全面的。受当前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留守儿童对的态度日益开放,导致STD/AIDS(HIV)的感染率、少女妊娠和人工流产的发生率上升[4],损害了身体的健康。
2家庭应该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
性心理健康教育2.1家庭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早期性教育”对于留守儿童健康的形成有很关键的作用
家庭早期性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与否、开展的方式方法等因素均影响到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3]。我们应该意识到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是任何人不可替代的。家庭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保护孩子表面上不受伤害,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构建一生的健康与幸福,要让孩子形成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良好的心态、高尚的性人格。因此,为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打工父母应该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家庭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学习掌握一定的性科学知识和教育方法,懂得孩子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认识到性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小开始,必须与文化思想、人际关系和自信心等方面的教育同步进行,父母正确的引导和恰当的答复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未来。性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教育,更是指导和帮助。
2.2父母应将家庭作为留守儿童接受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
遵循平时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和习惯,做到大方、客观、自然讨论性方面的话题,做到看似无心,实则有意。不要在孩子面前将性教育表现得很严肃或神秘,让孩子不敢说真话。孩子们最渴望的是从家庭中获得相应的性心理健康知识,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农村留守儿童进入青春期后,其父母还应该教育他们从道德层面上避免,在性价值观、性人格、性道德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还可以充分利用假期积极创造条件同孩子一起参观计划生育图片展览,或通过影视资料直观了解性知识,并与孩子一起讨论,消除他们对异性的神秘感。对性方面要从思想上进行升华,培养出富有思维、更全面、更优秀的下一代。
3学校应该重视留守儿童的性心理健康教育
3.1学校要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殖健康现状,应转变自身教育观念,关注他们的性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著名少儿卫生学专家叶恭绍教授指出:“从我国青少年生理发育的情况来看,身高已经比过去提高了,性发育也有了提前,性卫生知识的教育自然也应该随之提前。”现在有的女孩在10岁左右就来了月经,因此提前给孩子讲性卫生知识,无论对生理保健和心理健康的发展都会有好处。学校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教育工作者要突出研究并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动向,对早恋的信号要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要把一般的异性正常交往和早恋区分开来,不要轻易地把早恋与思想落后、品质恶劣划等号。学校要注意发现分析留守儿童的青春健康知识、性心理、性生理等方面的问题、盲点和误区。尤其青春期的留守儿童处于懵懂好奇状态,应及时给予全面的性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减少青少年STD/AIDS(HIV)的感染率、少女妊娠和人工流产的发生率。
3.2学校要向留守儿童提供适宜的性心理健康服务场所(可以推荐医院的生殖保健门诊)
对于中学阶段留守儿童的性教育,重点应在性道德教育方面。应教育他们学会男女之间的正确交往,使之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要正确处理少男少女之间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要自尊自爱,使中学生男女之间保持正常的交往。老师要尊重青少年的感情,加强性教育,尤其是性德育和人生理想教育。绝大多数青少年是积极要求进步向上的和通情达理的,恰当的指导、良好的教育方法必然教育出优秀的学生。学校要建设一个文明的、科学的性文化学习环境,创造一个健康的,宽松的男女交往环境。学校的性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限于教科书上生理常识传授,应通过正规途径对留守儿童进行青春期发育、性生理、感染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AIDS)及其他生殖健康知识宣传。学校还需积极寻找教育对策,动员社会、家庭多方因素,加强对留守儿童青春期问题的疏导和教育力度,使性心理健康教育和生理发育同步,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4社会应该公开性心理健康教育
4.1社会应该公开性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性知识、性态度、应用、性传播疾病(STD)的宣传,尤其突出预防艾滋病宣传
青春期留守儿童正处于性意识觉醒、性机能成熟的阶段,他们对社会的认识还是模糊的,所以社会应该让留守儿童了解性传播疾病的途径及其危害性。还要利用图片,画廊等条件,利用媒体宣传性心理健康与卫生知识,使他们学会防卫亲身、调节亲身、发展和妥善亲身,更好地避免在成长发育期间引起性心理疾病和性心理掩盖。在学校和社会要开展男女留守儿童共同参加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从客观上为他们提供了正常的交往机会,使他们可以逐步认识到男女之间的正常交往是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破除那种男女交往必然发展到性的错误观念,使得男女交往从一开始就避免出现性敏感等异常心理。
4.2性文化是每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性伦理是社会道德中最敏感的一个领域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性文化、性道德的高低,是衡量这个民族、国家道德与文明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性心理健康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农村留守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他们对性抱有正确的态度和情感,能够自觉调解和克服不良情绪,正确看待性生理心理现象,这对于他们今后的恋爱婚姻和毕生的幸福是至关重要的[5]。性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升留守儿童的性道德,避免性犯罪,维持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栗九红,刘玉娟.心理健康.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0:09-10.
[2]辜胜祖,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新农村,2011, 16.
[3]陈昌霞,张洪峰.家庭早期性教育对青少年健康人格形成的影响与研究.中国性科学,2012,21(04):45.
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6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
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农村教育质量提高的一大阻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得不到解决,教育教学质量就得不到提高。也就是说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正确分析与解决是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重要保障,必须引起学校和社会的认识与关注,下面我就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展开论述与探究。
一、当前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师资力量缺乏。农村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较深,大多数教师和学校领导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认识不管是实践方面还是理论方面都是一知半解,认识不深。这种认识的模糊性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十分不利。其次,硬件设备资源不足。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和音响设备等教育硬件资源的辅助,才能顺利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但是由于农村经济资源不足,硬件设备达不到教师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要求。再次,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误区。有些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是班主任或者专门教师的职责,并不是和每一位教师有关。还有些教师则错误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存在心理健康疾病(如自闭症)的学生而展开的治疗活动。这些教育误区也是我国当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塑造小学生健康的个性发展
小学生的个性是指每个学生处于相对不同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中所形成的各自独有的特征,它包括气质和性格两个方面。当代小学生的性格表现为开朗活泼、思维活跃、积极向上、独立意识和参与意识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小学生养成这些优秀的心理特征。
2.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坚韧的心理素质
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形成较为复杂,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较深,有的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居多,使小学生从小就缺乏家庭尤其是来自父母的关爱,形成特殊的缺爱性心理。这种心理一旦没有得到来自他人的正确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走向错误的人生道路。学校是小学生教育的主要阵地,只有通过学校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避免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健康坚强的心理素质,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技能
针对农村小学师资力量不足问题,提出定期组织农村小学教师进行理论实践培训的任务。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因此,组织教师培训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措施。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教育专家到学校进行授课,这样能够保证大多数教师学到正确的教育理论知识;学校还可以购买相关视频统一组织教师进行观看学习;与此同时还可以以校区连片教研的形式组织多个学校之间进行心理教育方面的交流探讨。
2.对症下药,针对不同心理问题采取不同教育措施
学校和学校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面临的心理问题也有可能不同,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例如,有的学生思想封闭,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也不愿意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是典型的自闭型心理健康问题,针对这样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就需要教师做到:首先,可以采取家访、找周围学生了解等形式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对学生进行语言开导、故事激励以及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等行动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还有的学生为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好,穿衣也不整洁,过于自卑。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找出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其次,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告诉学生对待优点要发扬,对待缺点要改正而不是逃避;再者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这种自卑的学生要采取鼓励性的语言激励他们,多让他们接触生活中阳光积极的方面(例如,鼓励他们参加有意义的校园活动等),逐渐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心理。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只有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多重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改正和解决,才能促进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才能为全国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