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融资性担保公司评级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融资性担保公司评级方法范文1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信用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9?雪10-0065-02
一、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构造流水线式融资服务的思考
根据我国当前信用体系建设情况,结合国外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经验,构建系统化、高效率、全方位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不啻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我国当前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用体系,包括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应收帐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等,其中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包含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库。两大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基本涵盖了全国有信贷业务的企事业单位、个人的基本信息和信贷信息,通过查询这两大数据库,金融机构可以快速、便捷的了解相关企业、个人的信用信息,为信贷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二)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基本模型
该平台以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中小企业外部信用评级数据库、担保机构外部信用评级数据库、中小企业融资网及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为核心,将工商、财政、国地税、专利局等政府类部门和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资信评级公司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各类信息的透明化、信息传递的高速化、政策推广及信贷审批的便捷化,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小企业信用环境,从而为优质的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发展环境。
(三)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1.收集、整理、保存有融资需求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这些信用信息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资产构成信息、高级管理人员信息、财务信息、历史信贷业务信息、专利信息、曾经的奖励惩罚信息等。
2.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来源。一是由有融资需求有发展需要的中小企业自行提供相关信息;二是由各金融机构根据业务往来,提供相关中小企业的各类基本信息和信贷信息;三是与工商、国地税等政府部门实现信息共享,获取相关中小企业的各类信用信息;四是由各资信评级公司根据评级业务的开展,提供相关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
3.将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对比、筛选、整合,依托人民银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库,构建完整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四)建立中小企业外部信用评级数据库
鼓励有融资需求有发展需要的中小企业参加外部信用评级,可由人民银行组织相关资信评级机构对中小企业开展外部信用评级,将参加外部信用评级的中小企业的各类信息、评级公司现场调查获取的中小企业信息、历次评级结果、跟踪评级信息、评级报告、评级公司的相关信息整理、保存,构建中小企业外部信用评级数据库。
(五)建立担保机构外部信用评级数据库
整合所有担保公司参加外部信用评级的相关信息,包括担保公司的基本情况、评级公司的基本情况、历次信用评级结果、历次信用评级报告、跟踪评级信息等。
(六)构建中小企业融资网
融资网络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各类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日常管理规定等内容,如工商局质检局的企业年度审核规定、财政局的相关中小企业税率优惠政策、人民银行的贷款卡新办法和年审规定等;二是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政策、贷款要求、最新金融产品的介绍等内容;三是指导中小企业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培育企业信用意识等方面的培训教育资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增加网络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可以包含企业如何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商业银行贷款所需要的各项要素、如何正确使用银行支付结算工具和其他金融工具等;四是各中小企业可通过该融资网提交自身信息、融资需求、发展需要、特色项目介绍等内容,从而达到自我宣传和快速融资的目的。
(七)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
通过一定的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将以上提到的4个数据库、一个融资网规划整合,结合相应的政策法规,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使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的沟通能够畅通无阻;建立“企业信用通行证”,使企业快速得到政策扶持和融资帮助,可以大大节约企业经营融资成本,降低银行融资风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1.通过该融资平台,中小企业可以快速掌握各类政府规定和政策,提出自身的发展需求,宣传自身的发展优势,与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得到融资,逐步扩大企业经营规模。
2.通过该融资平台,金融机构可以快速掌握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及融资需求,结合外部信用评级结果可以更好的控制信贷风险、降低信贷成本,可以有选择的与优秀的担保公司开展合作向中小企业提供更合理的金融产品,可以更好的辅助政府的发展政策并得到相应的优惠补贴。
3.通过该融资平台,各政府部门可以逐步了解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修订相应的政策法规,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可以逐步推广并规范担保市场、信用评级市场的业务开展,逐步提高“信用”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打造信用社会。
二、构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所需的政策支持及其他几点相关建议
(一)各政府部门应根据本部门的特点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规章
财政局可适当建立担保补偿机制,对财政出资并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服务的担保机构产生的担保代偿损失,给予适当补偿,对获得贷款并按期还本付息的中小企业,按照企业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比例给予贷款贴息,对依据公益性原则收取外部评级费用的相关评级机构给予评级补贴;工商局、质检局可制定适当措施,为信用等级高的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报送、资质审查、年度审核审计等项目的绿色通道;建委科委可在项目招投标、评优评先中适当优先考虑信用等级高、有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
(二)应制定中小企业各类信息披露、查询、保密的管理制度
一是明确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资信评级公司、担保公司、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中提供信息和查询信息的范围,规定不同机构单位的权限和对所知所查信息负有的保密责任。二是制定相关信息披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允许部分信息在公开媒体和网络上公布,最大化利用媒体、舆论、公众的力量监督中小企业的行为,褒优惩劣。
融资性担保公司评级方法范文2
(一)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尚未得到有效改善目前,银行贷款中投向中小企业的比重仍然很低,在很多中小城市,能够直接从资本市场中进行股权性融资的几乎为零,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资金依靠自有资金或者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融资。因此,通过构建区域性融资服务平台,有效改善区域性融资环境是非常必要的。(二)现有社会团体和中介机构是融资服务平台的可利用资源本文所提出的组成区域性融资服务平台的三大支柱体系的主要功能要依靠社会团体和中介机构来实现。而投资担保体系由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构成,信用管理体系由诸如行业协会或者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协会等社会团体构成,会计鉴证服务体系由会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组成。目前很多中小城市已存在多家行业协会、小型会计服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担保公司以及城市投资公司。目前,这些社会团体和中介机构大多数没有充分发挥其服务企业金融,改善融资环境的积极作用。(三)现有的组织资源并没有形成合力上述社会团体和中介机构虽然存在,但他们是以个体的形式存在着,并没有加入到某个服务体系中来,形成一定的合力,因此,他们虽然也在为经济区域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贡献力量,但其效用是有限的。如果将这些组织和机构联络成一个融资服务体系,使他们能够相互合作,从不同的角度解决中小企业在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信用等级低、缺乏信用约束、缺乏规模实力和专业性的融资规划等问题,必然能够促进融资区域环境的改善。(四)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构建区域性融资服务平台的关键构建区域性融资服务平台的难点在于如何把众多的社会团体、中介机构与企业和金融机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融资服务体系,如何使他们实现长期合作。我们的思路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来启动这个融资服务系统,例如:在现有行业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协会作为各个行业统一的信用评级机构,该协会同行业协会一起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工作进行日常管理,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为融资和担保提供相关企业信用方面的信息。这就是一个组织上的创新,也是对现有行业协会功能的扩展和补充,同时也包含有信用评级制度上的创新。此外,政府对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态度积极是实施构建区域性融资服务平台的有力保障。中国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能力较强,这种强势犹如一柄双刃剑,当路径选择正确的时候,政府的强势干预可以用来为市场的发展开拓道路。近几年来,由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引起了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各级政府一直在努力采取各种措施,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这足以说明政府对改善融资环境的态度是积极的,甚至是急迫的,这就可以为区域性融资服务平台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提供一定的保障,减少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从而增强这个构想的可行性。
构建区域性融资服务平台的实施构想
借鉴国内关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诸多探索和经验,我们从区域性融资服务平台的组织体系、主要控制点与制度保障以及运行效果论证三个方面论述其实施构想。区域性融资服务平台的组织支撑是三大体系(如图1所示):1.投资担保体系;2.信用管理体系;3.会计鉴证服务体系。这三个体系以投资公司、担保公司、金融机构、会计咨询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及中小企业信用协会等组织和机构为载体,相互合作,协调运转,集融资担保服务、信用管理服务、会计信息服务、鉴证咨询服务为一体,从整体上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投资担保体系由投资公司、担保公司以及金融机构组成。投资公司作为融资主体向金融机构打包贷款,或者向证券市场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然后将筹集来的资金按照预先签订的集合融资协议上的配额分配给中小企业使用,并负责资金的回流。投资担保体系的另一个重要角色就是担保公司,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集群贷款和集合债券进行担保服务,也可以为需要的中小企业进行个别担保。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在区域性融资服务平台中为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搭起信任的桥梁,从而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信用不足导致的融资困难。信用管理体系由现有的各行业协会和在各行业协会基础上组建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协会组成,下设企业信用评价监督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成员应由企业主代表、投资公司代表、担保公司代表和信用评价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对会员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价和监督,出具只在区域融资服务平台系统内部有效的信用评价书。信用管理协会实行会员制,其注册资金可以由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和各行业协会共同解决,会员企业按年交纳会费和信用评价费,以维持信用管理协会的正常运行。信用管理协会负责对会员企业的日常信用纪录进行细化管理和评价,考虑到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协会,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协会应当既吸收行业协会下属的行业会员,又在信用考评的基础上吸收企业会员。需要说明的是,信用管理与评价并不等同于信用评级,信用管理协会只在会员企业范围内进行企业信用的日常管理和评价服务,旨在为投资公司提供各会员企业的信用情况,还可以为本地金融机构提供会员企业的信用情况。各行业协会应当协助信用管理协会的管理工作,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应当定期公布,并采取一定的制裁措施。[5]信用管理协会应当建立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各会员企业对其工作的公正性进行监督,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应当对信用管理协会的工作予以外部监督,以确保该组织能够公平公正地为会员企业服务,为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提供客观的信用信息。会计鉴证服务体系是由会计服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以及相关企业财务和管理咨询服务的中介机构组成。可以将经济区域内现有的会计服务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纳入会计鉴证服务体系,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从业人员中有很多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才,可以由会计师事务所承担为企业提供财务管理、筹资策划方面的咨询服务。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合格的财务人员,不能提供合格的财务信息是造成其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之一,特别是经营规模比较小的创业型企业,在创业之初可能没有能力也没有实力聘请专业财务人员。会计鉴证服务体系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通过会计和纳税服务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在提供鉴证服务的同时为企业提供筹资策划咨询服务,减小企业筹资活动的盲目性。[6]目前来看,投资担保和信用管理结合比较紧密,容易形成一个体系,会计鉴证服务因其业务性质的原因决定了其应当有一定的独立性。为了保证会计鉴证服务体系与投资担保体系和信用管理体系保持一定的结合程度,需要在区域内融资运作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制度保障和约束机制。
保障上述以三个体系构成的组织体系只为区域性融资服务平台准备了组织基础,现代金融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交易,虽然我们部分采用了类似过去的行会形式的组织结构,但以契约为基础的交易性质不能改变,而契约经济是在一定的制度保障下运行的,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和控制区域性融资服务平台中各个组织以及个人的行为,使每一个体的行为符合整个系统的运行目标。首先,应当规范和控制企业的信用行为。马克思有言,“信用制度表现为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过度投机正是中小企业融资活动中最需要防范的风险。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协会的职责就是要对会员企业的信用记录进行跟踪管理,防止投资公司和金融机构因不了解企业的信用情况提供资金给有过度投机倾向和过度投机行为的会员企业,使集合融资取得的资金承受过度投机风险。在信用管理协会的运行过程中,建立严格可行的企业会员信用监督管理制度是该协会发挥其管理效能的关键。其次,控制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是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企业的会计信息能够比较简明全面地反映企业在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间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是评价企业发展前景的重要信息。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企业主的故意行为,没有条件聘请合格的财务人员也是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状况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金融服务平台的运行过程中,应当有制度或者规程来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要求中小企业要么自己聘请合格的财务人员,要么走会计服务柜台化的道路,以确保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信用管理协会、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也可以依法对不遵守该制度的企业或者会计服务公司问责,对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企业主和会计人员进行严厉的惩罚和制裁,通过加大提供虚假信息的违法成本制止和约束企业的不良行为,净化融资环境。第三,控制会计鉴证服务的质量和诚信度。为了保证企业所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避免由于资金运动链拉长而导致资金使用方通过虚假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资金,国内外普通采取的方法是引入第三方审计,也叫做公共鉴证审计。为保证公共鉴证的有效性,我们应当从制度上严格规范纳入会计鉴证服务体系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行为。为了避免审计委托人的利益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影响,甚至应当考虑改变信贷审计的委托人身份,由投资公司或者金融机构作为委托人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而不是由与审计意见有密切得害关系的企业来做委托人。委托人身份的转换从根源上缓解了委托方利益与鉴证方执业质量的矛盾,自然会抑制注册会计师为了业务收入不顾审计风险的行为。此外,我们也可以考虑出台一些地方性规章政策,指定必须由纳入融资服务体系的具有执业资格的中介机构出具审计鉴证报告,对不能诚信执业的鉴证中介机构予以处罚,限制其鉴证报告在本区域内使用。通过对企业信用、会计信息质量和鉴证服务质量三个关键点进行控制,基本可以解决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信用不足等问题,也就是说既可以保证融通资金的安全回流,又可以增加资金提供者对资金安全回流的信心。那么,只要本区域的内源性资本充足,通过区域性融资服务平台的有效运转就能在运行机制层面上解决区域内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融资性担保公司评级方法范文3
面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国务院、工信部、银监会等国家机构先后出台政策,鼓励各地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部分地区也已经建立了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贷款贴息、贷款担保风险补偿等制度,但纵观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和完善。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建立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典型做法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找到目前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外支持中小企业的财政金融政策措施的良好做法,提出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建议以供参考。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几种模式
贷款风险直接补偿模式
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直接进行资金补偿是地方政府最常使用的贷款风险补偿模式。在国内率先开展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工作的浙江省,2005年就已经探索推行由政府专项扶持资金,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当年新增小企业贷款而产生的风险进行补偿。此后,江苏、福建、青海海西、广东东莞等省市地区相继出台各类办法及计划,由地方财政出资,为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按本年度小企业贷款余额净增额设定一定的百分比给予风险补偿,其设定的比例在0.5%~5%不等,差距较大。
贷款贴息模式
贷款贴息是各级地方政府在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办法时,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直接针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进行资金补贴的一项措施,对企业的支持更为直接。福建省信息化局新近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对小微软件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给予为期1年且不超过贷款利息30%的补助。广东东莞市实施的第一轮和第二轮“10亿元融资支持计划”中,也先后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对名录中获得新增贷款支持(不含短期票据融资和贸易融资)的企业,以及对实现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的中小企业予以不同标准的贷款贴息支持,其中在已经实施结束的第一轮融资支持计划中,合计向4578家次重点企业拨付贴息合计3.26亿元。
贷款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模式
对担保机构进行风险补偿旨在鼓励各地担保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支持力度。福建厦门市和广东东莞市都先后制定计划,对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新增贷款担保而产生的风险,给予担保风险资金支持,其中东莞市在已经实施结束的第一轮融资支持计划中,共计向担保公司拨付了290.85万元风险补偿金用于弥补其为重点企业代偿贷款产生的损失。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起步时间较晚,覆盖范围有限,在已经建立或正尝试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的地区中,地方政府试图利用各自的区域优势为支持当地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贷款风险补偿保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整体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方面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
缺乏明确统一的管理制度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包括《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关于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规及政策文件,提出鼓励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金融机构发放小企业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度补助,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损失予以适度风险补偿。但是,文件中并没有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明确管理制度或指导性意见,也没有明确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制定和管理机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建立和效能发挥。
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各地自行建立实施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各地分别依照不同的标准对进入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范围的企业进行了准入限制,标准差异较大,易将部分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排除在风险补偿范围之外;二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方财政支付能力不同,又缺乏中央财政的统一支持,造成风险补偿方法和补偿标准差异巨大,不利于激发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性,以及地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积极性;三是各地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大多来源于财政资金,实际操作中缺乏对补偿资金使用的有效监管。
贷款风险补偿模式单一
目前各地建立实施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计划或管理办法主要分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担保机构进行贷款风险补偿、对相关企业进行贷款贴息等模式。其中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直接贷款风险补偿为主导地位,并且大部分补偿办法以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新增贷款为标准进行补偿资金分配,对贷款产生的实际效果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依据,易诱发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产生短期内片面追求新增贷款数量的动机。
与此同时,由于目前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尚不普及,各地的风险补偿机制中极少涉及对于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补偿和支持。直接债务融资方式的缺乏,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受制于传统的银行贷款间接融资方式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观念、融资行为等缺乏政策性引导和鼓励性措施。
贷款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
尽管各地已出台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有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担保机构的补偿方法做出明确规定的范例,但由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之间的贷款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彼此间无法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银行出于对现有担保机构信用程度、风险承担程度的顾虑,对与担保公司的合作表现谨慎,这种银行与担保机构间贷款风险分担机制的严重失衡,制约了担保贷款业务的开展,而众多中小企业面对层次参差不齐的担保公司也显得难以抉择,这使得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的使用有效性受到影响。
此外,目前担保机构的管理不到位和运作效能低也使得银行和担保公司间的风险分担受到阻碍。一是各地现有的担保公司大多由地方政府下属的金融管理部门进行管理,而由于担保公司信用评级体系的缺失、业务监管程度的缺乏,对担保公司的实际管理还存在诸多漏洞和缺陷;二是由于贷款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加之近年来应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而生的众多小型担保公司缺乏应对担保风险和损失的经验和措施,而地方政府的贷款风险补偿资金补偿范围和程度有限,使得许多担保公司的生存周期短暂,加剧了银行与担保公司间的非良性合作机制;三是当前存在的担保公司多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少见由各级政府主导的政策性担保、再担保公司,这种政策性担保公司的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失去可靠的保障。
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来源和时效受限
从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的来源来看,各地补偿资金大多直接来源于地方财政,依靠行政手段拨付,资金来源单一,缺乏市场化管理和运作;从补偿资金的时效性方面看,目前各地建立的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均有一定的时限,尚未形成长效性运作机制。以上两点都使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很难处于长期有效、稳定运行状态,不利于对中小企业融资形成稳固支持。
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建议
完善管理架构,健全有关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任何良好机制的完善都需要有完备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架构作为依托。对于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课题,我国已经在宏观法律层面有了总体的方向。但面对现状,更应该加快和细化与中小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修改和清除对中小企业不利的歧视政策和法规条例,并对政策性中小企业融资机构、担保机构、基金等进行专门立法,规范其职责、服务对象、支付方式和补贴方式等,使得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同时,还应在组织架构方面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管理机构,设立由中央政府主导参与的明确的中小企业管理服务机构,强化该机构对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各项工作的管理、引导和服务职能,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建立及运行提供多样服务和有效监管。
规范资金来源和补充机制,建立多层次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基金。应建立完善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在资金来源和补充方面,应以“中央财政出资为主、地方财政出资为辅,社会性资金为有益补充”为原则。一是明确中央财政支持的主要地位。中央财政应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预算资金用于充实该项基金,在确保财政性资金占主导地位后适当实现动态发展。二是引导和鼓励地方财政资金注入。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能够为地方政府增加税收并稳定和增加就业,而地方政府作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主要受益者,有责任和理由在中央的引导下依靠地方财政注入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三是调动社会性资金的注入。各类金融机构以及各类民间资本作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潜在受益者,可以引导和吸引其成为基金的补充来源。四是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和运作,并对基金的使用进行严格监管。
贯彻政府主导理念,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制。首先,应建立完善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国家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的建立,不应仅停留在研究和探索层面,应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贯彻政府主导的理念,建立全国和区域性中小企业担保、再担保机构,通过使财政资源配置给政策性担保、再担保机构,间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其次,要在银行机构与担保机构之间建立起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按照国际通行做法,银行应承担20%~30%的风险责任,担保机构承担70%~80%。我国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各地中小企业实际,确定合理的风险分担比例,分散贷款风险。再次,要建立银行机构和担保机构间的互信机制。充分利用国家信用,完善信用评级机制,提高担保公司本身的信用等级。
融资性担保公司评级方法范文4
记者从一些地方的棉花协会了解到,由于缺乏流动资金,不少棉花购销企业已经错过了2010年最佳的采购时机。业内观察人士认为,“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普遍存在抗市场风险能力差、收购期资金需求巨大、财务管理不规范、控制机制不健全、无有效的资产抵押、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由于当前的融资体制尚未革新,金融机构的信贷观念一时难以改变,很难满足棉花企业‘急、频、特、短’的现实需求。”
棉企融资渠道相当狭窄
每年年初,是银行“冲贷款”时间,不少商业银行已将2011年信贷额度陆续下发到各分支行。2011年伊始,国内信贷环境开始紧缩,对银行的监管也变得更为严厉。在额度紧张的情况下,许多中小银行唯有通过信贷风险进行评估:谁给的利息高,贷款就给谁。因此有业内人士担心,非暴利行业的棉花企业在2011年融资将会越来越难。棉花企业获得资金的渠道相当狭窄,在贷款方面,一般只能从农发行取得收购资金,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交往很少,往往带来的是资金短缺的结果。
与金融机构交往少,并不是棉花企业所期待的或有意为之。业内人士称,很多企业都想和各大银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但由于自身可抵押的固定资产非常有限,融资往往“碰壁”,棉企也就逐渐打消了从商业银行贷款的念头,默默承受着棉花收购高峰期巨大的资金压力。
与此同时,在棉花流通领域,原本的农发行政策性贷款正在由无偿向有偿、由政策向商业转变,许多棉花购销企业短缺资金,错过了采购棉花的最佳时机。当前,我国棉花企业之间的联保贷款仍然很难实现,要想采用担保方式进行贷款,必须寻求专业担保公司的支持。然而,专业担保公司对棉花产业链融资这一块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目前很少有专业担保机构进入这一领域。专业担保公司选择“不进入”,一方面有其自身业务发展规划的原因,最重要的还在于缺乏担保平台。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以及棉价的不稳定,担保公司往往认为棉花收购风险很高,导致进入这一领域的兴趣骤减。
“钱荒”令行业风险大增
行业不同,其生产经营的规律是很不一样的。“与一般生产性企业相比,棉花企业有其特殊性,主要在于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金相差太大,流动资金的占有量要远远大于固定投资。”湖南一家知名棉花购销企业的老总这样分析。
除此之外,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对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等中小企业应用贷款审查流程较长。对棉花企业而言,银行贷款一般为短期贷款,银行因其期限短、责任追究压力大、风险暴露快,对其有着明显的“抵贷”情绪。同时,由于政府渗透不够,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棉花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严重缺乏。
资金的不足,不仅让棉企陷入“钱荒”的困境,也令整个行业的风险系数大增。此外,高水平的利率也增大了企业运营的风险。一项调查显示,58%的企业认为银行贷款的利率偏高,无法承受。其中,50%的企业认为其可以承受的贷款利率水平应在基准利率上浮10%以内,33%的企业认为应在10%~30%。在如此高利率的水平之上,再加上贷款抵押和担保的费用,融资成本至少达到15%以上――高昂的融资成本不仅让棉花企业望而却步,也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银企融资合作亟待创新
棉花购销和生产企业是纺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地方依赖这些企业经济开始不断发展壮大。然而,拓宽融资渠道成了企业的当务之急。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融资模式呢?
2010年的12月31日,湖北省棉花协会组织召开了专题见面会,邀请银行、担保公司以及棉花企业的有关负责人共聚一堂,探讨方法和思路,以便找到融资的新途径,实现大金融与棉花企业的成功对接。某些担保公司也在这一合作模式里看到了巨大市场空间,尝到了甜头,并将为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提供贷款咨询和贷款服务列为优先业务领域。然而,虽然一些棉花企业参加了多次“银企对接会”,已经对国家宏观货币政策及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放贷政策有了初步了解,但是由于贷款审批手续繁琐,审批时间过长的缘故,往往导致棉花企业错过最佳时机,影响了企业经营。
“各类商业银行应不断推出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通过创新服务手段以加强对它们的信贷支持。”专家指出。一是设立客户部作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部门,专司中小企业评级授信、贷前调查、信贷咨询、理财,建立企业信息库;二是改进内部管理体制,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授权授信机制,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简化操作环节,缩短审批时间,提高服务效率。三是转变信贷营销方式,积极推行中小企业先期介入跟进制,对未建立信贷关系的中小企业,指派客户经理主动深入了解他们的信贷需求,开展信用评级授信,建立动态的信息档案。四是专门设计中小企业信贷审批流程,推行流程环节上的限时办结制,提高了贷款审批效率。
政府牵头市场运作
从2002年起,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探索推广棉花交易仓单质押模式,这种模式是由具有棉花资源的有关企业将棉花放到交易市场的指定仓库,经过公证检验后,仓库出具仓单,由交易市场向银行进行质押,银行按市场价格的一定比例发放贷款。待棉花上市交易、买方付清货款后,交易市场则向银行还贷赎回仓单,并将余款扣除必要费用后返还客户。
目前,这一模式部分解决了棉花企业在收购旺季资金紧缺的问题,由于是完全的商业化运作,因此参与主体都属于利益驱动。对于银行而言,通过风险低、贷款回收快的方式进入棉花流动领域,有利于打造新的赢利增长点。“可以建立政府主导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通过对有关资源的整合,建立一系列的非营利性担保机构。”专家指出。
2010年9月,天津市棉花协会就在天津市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和发改委的支持下,其推荐的3家中小型棉花企业获得大连银行天津分行3200万元集合性贷款。集合性贷款采取“政府牵头、企业自愿、集合发行、分别负债、统一担保、统一组织、市场运作”的运作方式,具体分为集合理财、集合信托、集合贷款三种模式。这种“集合性债权融资模式”为解决长期制约棉花企业的融资问题,开了一个好头。
融资性担保公司评级方法范文5
关键词: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原因
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6-0180-02
目前,安徽省中小企业积极走好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素质提高之路,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势头,规模不断壮大,社会贡献度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截止2008年底,全省中小企业约14.6万户,占省企业数的99%,80%以上的职工在中小企业就业,实现增加值约2542.8亿元(除第一产业外),同比增长16%,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5%,上缴税金约358亿元,同比增长85亿元,增长31.2%,约占全省财政收入34.6%。安徽省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安徽省总体经济的发展保持高度一致,在安徽省总体经济的发展中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安徽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1 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为了全面了解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2009年课题组对安徽省68家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行了实地与问卷调查。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排位第一的是资金缺乏,占72%。但是安徽省经委中小企业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安徽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客户9.39万户,比年初增加6335户;贷款余额1022.28亿元,比年初增加186.12亿元。全省大型银行分支机构新增小企业贷款占新增总额的51.62%。这说明安徽省中小企业的信贷工作在不断的进步,但是,安徽省金融机构的存贷差不断增大,截止2007年底,安徽省各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户数36.52万户,全省境内本外币存贷差2330.9亿元。2008年3月底,小企业授信户数39.64万户,比年初新增1.72万户,本外币存贷差2869.6亿。这就意味着,一方面安徽省很多中小企业急需资金发展,嗷嗷待哺;另一方面银行有钱贷不出,导致存贷差持续增长。关于融资难的制约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77%的中小企业认为可抵押不足,58%的企业认为信用等级低,34%的企业认为担保信用体系不完善。这也表明抵押品,信用评级和信用担保机制是制约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因素。
2 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2.1 企业自身的原因
一方面,中小企业管理基础薄弱,财务制度尚不健全,有较大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低,资信度不高,信用观念缺乏,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依赖于中小企业的“软信息”,因此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更高。
2.2 抵押品不足
由于中小企业一般难以提供经过审计、合格规范的财务和经营信息,银行很难对企业信用状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在向其贷款时面临着很高的信用风险。而贷款抵押品既可以弥补事先逆向选择的损失,也可以提高借款企业违约的机会成本,降低事后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因而较适合于对信息不透明和信息不对称的中小企业的贷款。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商业银行普遍采取抵押品至上的态度,实行抵押品型信贷配给。
中小企业的规模决定了其符合银行抵押要求的资产普遍不足,因而大量无力提供抵押品临界价值的中小企业则很难得到贷款。这种抵押品型的贷款方式在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的同时,也使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银行盈利机会也会减少,无法实现双赢。
2.3 信用评级不利于中小企业
信用评级固有的社会属性是解决对信用交易对手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广大中小企业,由于企业数量多、交易规模小,交易流动性较大,相关企业内部的自控制度不完善,信用信息搜寻成本率较高等因素影响信用信息的对称性。
从融资渠道和实际融资情况来看,商业银行贷款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但商业银行目前执行的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从评级方法、评级指标的选择以及指标的权重,都是基于大企业而制定的,没有为中小企业制定专门的信用评级体系。例如,安徽省某商业银行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中,经营规模一项所占比重为15分,而新开户企业的信用等级满分是80分,经营实力一项占总分的18.75%,而中小企业在经营实力一项基本拿不到分数,由于这一体系的评价结果――企业信用等级是决定是否发放贷款的重要因素之一,评级体系的不适用、不全面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造成了一定障碍。
2.4 信用担保机制不完善
信用担保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许多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设立的目的都是政府以本地区产业政策为导向,为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担保,减轻中小企业融资压力进而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安徽省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对担保机构的作用反映各异,课题组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66%的企业贷款愿意通过担保机构,其中57.63%企业成功获得担保,反映近年来,安徽省担保机构发展迅速。34%企业未尝试过,其中,部分企业不愿通过担保机构,其原因主要是企业认为通过担保公司融资手续繁琐,成本太高并且担保公司作用有限。
2.4.1 担保费率高
中小企业由于可提供的抵押物十分有限,因此由担保公司担保就成为中小企业获得银行授信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目前由于担保体系建设不完善,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资金不足是中国信用担保体系运行中的绊脚石。安徽省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7年底安徽省中小企业在获得银行贷款的过程中,可能需要支付包括审计费、担保费、信用评级费用等十余项收费,其综合费用率高达10%。
2.4.2 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是信用担保机构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安徽省在担保风险预警机制上,担保机构普遍缺乏一套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对受保企业资信状况调查研究主要借助于简单的财务报告,缺乏真实准确的评判。在内控机制上,许多的担保机构没有建立起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从担保前调查到保后检查的各个操作环节缺乏透明度和相互制衡。在补偿转移机制上,绝大多数担保机构由于开展业务的时间较短,无力提取风险准备金。
2.5 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不够
对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希望政府完善的政策措施中,74.19%企业希望减免税率,72.58%企业希望拓宽融资渠道,35.48%企业降低行政成本,25.81%企业希望加强信息平台建设,14.52%企业希望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产品应用。而在针对专项资金的了解程度的调查显示:安徽省42.37%的中小企业未申请专项资金资助,38.98%的企业申请了专项资金资助,并获资助,18.64%的企业申请了专项资金资助但未获资助。这一统计结果说明,信息获取、交流与共享方面的障碍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安徽省中小企业急需政府出台相应政策来改善融资环境,提高信息平台建设,建立资金相对充裕,信息资源充分的生存环境。
3 解决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3.1 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
中小企业应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强化内部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财务制度的建设,增加财务信息透明度。同时中小企业还应规范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会计报表,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加强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联系,对企业发展方向和经营情况进行充分的沟通,使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经营环境与前景有足够的信心,改善其自身融资条件。
3.2 抵押品观念的创新
抵押资产观念的创新可以扩展抵押资产的范围。企业用于抵押的资产不局限于市场价值稳定、变现性、可控性强的不动产和有价证券,企业拥有的其他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都可以作为抵押资产。比如关键生产设备,分销渠道,品牌,生产和销售的许可证,专利技术或核心技术,甚至是关键管理和技术人才,企业的产权,业主的控制权等等。抵押资产观念的创新降低了抵押资产的门槛,提高了中小企业的抵押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3.3 建立适合安徽省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和担保模式
企业信用评级是一种信号机制,对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乃至整个信贷市场的效率,都有重要意义,银行应该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选择适宜的评级指标;评级指标的权重以及评分标准的确定应符合中小企业的特点从而建立起客观、全面的评价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的信用评级体系,在信用征集方面,各商业银行应积极建立与其发生业务往来的各企业的信用档案,并及时连入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从而形成全社会范围内共享的信息体系;在信用评估方面,应成立专门的信用评估机构,以便准确地反映企业信用状况,提示企业信用风险;在信用激励方面,对于不同信用级别的中小企业,提供不同期限、不同额度、不同利率的贷款,以达到激励各中小企业提高自身信用状况的目的。安徽省的担保模式应该发挥每种机构的最大功能,建立一个覆盖全省,根据中小企业的需要,提供不同安排、不同层次的担保,形成一个全省范围内的信用体系。担保机构可按每年担保费和利息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一部分作为补充,形成风险补偿基金,用于弥补担保机构的风险损失,从而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3.4 政府政策扶持
政府应该对信息服务予以高度重视,为企业集成提供技术信息、政策信息、市场信息、国际合作信息以及开展技术交易等中介服务的经验,考虑制定并实施中小企业特殊财税优惠政策,建立和规范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贷款利息优惠、直接拨款等政策。财政税收政策主要用于支持新建企业和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制造。进一步放宽创办中小企业的外部条件,降低注册资本金,简化开业登记手续;对设备投资可减免所得税;对采用特定新产品和新技术领域的企业实行一定期限的减免税政策;增加政府在中小企业的采购等。
参考文献
[1]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调研报告[R].安徽省统计局,2008.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融资性担保公司评级方法范文6
Abstract: The credit guarantee corporations which take the financing guarantee as main business, possess the risk of transmission and amplification, and confront great risks in the realization of benefits. In consequence, how can the credit guarantee industry performs its guarantee and financing function, will depend on the credit guarantee corporations’ potential growth capacity and low-risk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that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credit guarantee industry, a relatively perfect index system for growth capacity evaluation of the credit guarantee corporation should be structured. By that mean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edit guarantee industry, we build a comprehensive multi-factor index system, and on this premise,the efficacy coefficient method and factor analysis method were used in this paper for comparativ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growth capacity of the credit guarantee corporation.
关键词: 担保行业;信用担保公司;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Key words: guarantee industry;credit guarantee corporation;growth capacity;evaluation index system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4-0117-04
0引言
以融资担保为主的信用担保形成于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中。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的状态是: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不论从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存在很大资金缺口。普遍而言,中小企业通过股权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的很少,绝大多数只能在间接融资方面寻找突破。由于目前中小企业与银行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的现实,使金融机构存在较大的放贷风险。而金融机构为防止道德风险引起信贷风险的发生,便采取“慎贷”甚至“拒贷”的做法,从而产生信贷市场的两难选择:一方面,中小企业急需资金进行经营却无处寻觅;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积压大量存款又贷不出去。可见,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难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信用问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于是就产生了担保市场。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作为一种以信息资源为纽带的中介服务和以融资担保为主营业务的担保公司,具有的风险传导和放大的功能,在实现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一般的规律是,成长性高的公司,其风险性相对较低,因此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如何借用担保公司的担保和融资功能,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担保企业的成长性和担保公司自身的低风险性。那么,我们又应该怎么来度量担保企业的成长性呢?
1构建信用担保公司成长能力评价体系的意义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信用担保业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自身也得到了迅速成长,但这种成长与国家要求建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有较大的差距。一方面,目前我国担保公司在资产规模上总体实力偏弱,95%左右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在1亿元以下,50%的更在1000万以下;经营状况上,担保收益的有限性,只有12%的受访公司承认可以正常经营发展[2]。另一方面,一些担保公司在业务运作上不规范、业务开展越位、潜在风险较大,影响了担保公司与商业银行的整体合作能力,担保行业甚至被媒体称为“一个来不及繁荣就陷入危机的行业”。信用担保具有着风险传导和放大的功能,如果控制不当,会造成担保风险“溢出”,不但危及行业生存环境,而且会给整体经济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如何促进信用担保行业健康发展,发挥它们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中应有的作用,应该和市场的监督者――政府对担保公司的政策取向有紧密关系;基于此,在发展和壮大信用担保行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有一个相对完善的对担保公司成长能力评价的体系。建立这样的评价体系对担保公司成长能力进行评价,至少具有以下意义:
1.1 对管理部门而言,便于政府对不同类型的担保公司进行甄别,优化担保行业的产业结构,使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担保公司能获得较多的政策及(政策性)资金的注入;
1.2 对金融机构而言,利于金融杠杆手段更好地把握担保公司的信用风险和综合实力,降低其信贷风险,提高银行信贷资金配置的效率;
1.3 对担保公司而言,有助于公司核心管理层提高经营决策效率,为管理人员进行风险―收益权衡提供更为实用的信息,促进担保公司持续、健康地发展。
2信用担保公司成长能力的表述
由企业成长能力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知道,企业成长是一个内在的自我完善、提高和转型的过程。信用担保公司是一种特殊企业,担保公司的成长能力首先表现在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适应性上,特定的经济环境对担保公司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在担保公司成长能力因素中,风险管理能力是其竞争优势的主要体现;再次,担保公司的核心资源管理能力,体现在担保资本金管理、客户信息获取途径管理、长期合作的金融机构协调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外在性。
基于上述的讨论,我们将担保公司成长能力定义为:担保公司在外部客观环境的制约下,在公司持续生存(经营)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方式,以自我完善提高为目的的一系列风险管理、内部资源利用整合等活动的表现,是一种降低业务风险、提高整体效益、壮大资本实力的潜在能力。
由于担保公司具有上述的特点,因此我们认为,用定量指标对特定的担保公司进行成长能力评价,相对于定性分析,更具有现实意义。
3信用担保公司成长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
本文以成长性多因素指标综合分析为手段,全方位、系统地构建信用担保公司成长能力要素体系,并结合具体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在具体实证过程中,结合成长能力要素体系,在单因素一般性指标和财务类指标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指标体系,并结合定性评议指标综合考虑,分别采用功效系数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四川省境内的成都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简称“成都中小保”)、合力创业担保公司(简称“合力担保”)、汇通担保公司(简称“汇通担保”)、攀枝花金鼎担保公司(简称“攀枝花担保”)、眉山小企业担保公司(简称“眉山担保”)、内江农业担保公司(简称“内江担保”)、德阳景程担保公司(简称“德阳景程担保”)、安信投资担保公司(简称“安信投资担保”)、新安信用担保公司(简称“新安担保”)、泸州市兴泸信用担保(简称“兴泸担保”)等10家具有代表性的信用担保公司按照指标体系进行成长能力综合评价,并加以比较。
3.1 成长能力评价体系的功效系数法构建功效系数法根据多目标规划的原理,把所要考核的各项指标按照多档次标准,通过功效系数法转化为可度量的评价分数,据此对被评价对象进行总体评价计分[4]。功效系数法用于信用担保公司成长能力的实证分析具有以下优越性:一是功效系数法建立在多目标规划原理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评价对象的复杂性,从不同侧面对评价对象进行计算评分,满足多层次、多因素系统综合评价成长能力的要求;二是功效系数法为减少单因素指标分析造成的评价结果偏差,设置了在相同条件下评价某指标所参照的评价指标值范围,并根据指标实际值在标准范围内所处位置计算评价得分,从而能针对信用担保公司各指标值相差较大的现状,得到具有一定甄别性的评价结论。
单项指标权重的设置可以由评价人员根据经验,对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重要程度的认识来确定,也可以借助一些专门的方法来设置。本文采取Delphi法和排序法相结合的方法设置权重。具体设置过程为:第一步,设计关于对担保公司成长能力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的调查表;第二步,请包括管理专家、财务专家、中介机构人员以及企业经理等在内的一些人填写调查表;第三步,对调查表进行加工整理,按照指标排序先后赋予不同的分值,计算出每个指标的平均分值,并将定量指标按照得分大小划分为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两层,定性指标作为评议指标;第四步,计算出各指标所处范围内的全部指标的总平均分值。将每个指标的平均分值占相应范围内全部指标的总平均分值的比重乘以100,即为每个指标的权重。
依照以上方法,得出修正指标与评议指标的单项指标权重值,并综合子目标层和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析结果,确定基于功效系数法的信用担保公司成长能力评价体系及权重,如表1所示。
具体评价时,首先确定成长能力评价定量指标的评价标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期间、不同公司类别,评价指标的标准值有所不同,甚至差别很大。因此本文依据《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结合四川地区担保业发展的特点和金融机构的要求,参照2008年《四川省农村信用社担保机构评审办法》,分别采用常模参照法和标准参照法计算各自的评价标准,得到四川担保行业2008年成长能力评价的五档标准值,如表2所示。
然后从成都中小保公司2008年公布数据中取得相应的财务数据,对照表2定量指标评价标准值,按照功效系数法,计算出各指标的实际得分,汇总得到基本指标的评价分数。对于公司成长能力的修正指标,采用上面类似的方法,将每个修正指标值与各自对应的评价标准值对比,采用功效系数法,分别计算出该公司规模因素、效率与效益、扩张惯性、经营风险各部分评价得分,然后相加,计算出担保公司的修正指标评价得分70.71(具体计算过程与基本指标计算方法类似)。则成都中小保2008年成长能力评价总得分为(56.04+70.71)/2=63.38。
最后,按照以上的计算过程,分别得出2008年末10家样本公司成长能力评价的综合得分及各项分值,并进行排序,如表3所示。
综合得分情况与当前公司的成长能力表现基本一致。成立时间较晚的几家担保公司如汇通担保、合力担保综合排名靠前,由于其新,具有较大的扩张能力;兴泸担保、攀枝花担保、成都中小保等经营时间相对较长,且具有政府保障性优势的担保公司,综合得分排名处于第二档次,其中成都中小保排名第三,该公司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目前已是四川省资产规模最大、担保实力最强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在全国担保业界也颇具影响力,该公司在资本运作、经营机制、管理体制等各个方面已比较完善。
从规模因素得分情况来看,在成都地区的成都中小保、汇通担保、合力担保公司得分排名靠前。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省会城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资本市场发展较完善,金融机构存贷规模较大。这些都为担保公司扩展主营业务、壮大资产规模创造了外部条件。
从经营风险得分情况来看,兴泸担保、内江农业担保、德阳景程担保等地方政府投资的担保公司得分较高。地方政策性的担保公司开展业务较为谨慎,资本充足率较高,整体代偿能力较强,同时也反映出在现有资本规模的基础上,这些公司未来担保业务量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从效率与效益的得分情况来看,该10家担保公司绩效与盈利能力参差不齐。总体上,民营资本参股的担保公司排名靠前,其中汇通担保得分最高,该公司目前是四川省民营担保机构公司的典范,为适应市场需要,公司推出了融资担保、直客式贷款担保、工程履约担保等多个业务品种,担保收入与资本运作效益水平也逐步提升,为公司未来经营规模的扩大,担保实力的增强创造了内部条件。
从扩张惯性得分情况来看,民营资本控股的担保公司和新成立的担保公司位居前列。近年来,一些民营担保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不断增强自身实力,逐步发展成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重要支柱。
功效系数法克服了单因素分析信息分散、整体判断不强的缺点,实现了对担保公司成长能力的综合评比,为政府对不同担保公司进行甄别、金融机构对担保合作方的选择、担保公司经营者的科学性决策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信息。
3.2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成长能力评价体系的验证因子分析法是通过对原始数据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少量互不相关且不可观测的随机变量(即因子),以提取原有指标绝大部分信息的统计方法。因子分析首先将信用担保公司的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建立相关系数矩阵并计算其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接着从中选择特征值大于等于1的特征值个数为公共因子数,或者根据特征值累计贡献率大于85%来确定公共因子,求得正交或斜交因子荷载矩阵,最后计算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5]。
为了使实证结果具有参照性,因子分析同样选取以上10家信用担保公司为样本,同时从规模因素、经营风险、效率与效益、扩张惯性大类指标中,选取以下18项指标:净资产规模(x1)、累计担保额(x2)、现金资产比率(x3)、净资本负债比率(x4)、担保资产风险度(x5)、资本充足率(x6)、总资产报酬率(x7)、净资产收益率(x8)、总资产增长率(x9)、资本积累率(x10)、累计担保代偿率(x11)、净资本充足率(x12)、单一客户集中度(x13)、准备金覆盖率(x14)、担保费用率(x15)、担保业务量增长率(x16)、5客户集中度(x17)、主营业务利润率(x18)。
3.2.1 逆向指标的同向化。本文中有:担保资产风险度(x5)、累计担保代偿率(x11)、单一客户集中度(x13)、累计担保代偿率(x11)和5客户集中度(x17)。逆向指标的处理公式为:
X■■=1X■,i∈(0,n],j∈(0,k]
3.2.2 对各指标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的影响后,采用SPSS12.0对18个指标的标准化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公共因子中的前5个因子的特征根均大于1,方差贡献率分别为:0.312,0.191,0.152,0.134,和0.092,即对总方差的贡献度达到88.11%。选择这5个公因子计算因子载荷矩阵,并对其进行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4所示。
表中显示,因子1对公司在保资产风险度、资本充足率、准备金覆盖率等的解释率较高,这些指标衡量了公司的经营安全状况,因此可以将因子1定义为经营安全类因子;因子2对公司费用率、收益率的解释率较高,因为这些因子都是对公司经营效益的衡量,因此因子2可定义为效率与效益类因子;因子3对总资产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担保业务量增长率的解释率较高,可以将因子3定义为扩张惯性类因子;因子4对公司资产规模、累计担保额和净资本负债比率的解释率较高,可以把因子4定义为规模及举债类因子;因子5对单一客户集中度和5客户集中度的解释率较高,可定义为担保业务集中度类因子。
3.2.3 计算因子得分由SPSS12.0分析得出如表5所示的因子得分矩阵。
根据表中的因子得分系数和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就可以计算每个观测值的各因子的得分。我们记F1、F2、F3、F4、F5分别是各家担保公司在5个因子上的得分,则有:
F1=0.046x1-0.003x2+…-0.208x18;
F2=-0.083x1-0.098x2+…-0.034x18;
F3=0.032x1+0.027x2+…-0.084x18;
F4=0.339x1+0.337x2+…+0.074x18;
F5=0.033x1+0.029x2+…+0.075x18;
其中的x1,x2,x3…x18为表4.8中各项财务指标经过预处理后的标准化数据。最后以各因子所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即可得到各担保公司成长能力的综合评价得分Y。即Y=0.312F1+0.191F2+0.152F3+0.134F4+0.092F5。经计算各因子得分和公司的成长能力综合得分如表6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证分析的数据都是经过标准化处理,最终得到的成长性综合得分表示的是相对水平的差距。成立时间较晚的几家担保公司如汇通担保公司、合力担保公司综合排名仍旧靠前,眉山中小保的成长能力排名比功效系数法得出的结果要靠前,该公司处于成立之初,政策性资金对其投入的力度较大,担保业务尚未饱和,经营安全性和扩张惯性公共因子分值较高,综合得分也因此有所提升;位居其次的是内江农业担保、成都中小保、德阳景程担保等具有政策性背景的担保公司,成长性综合得分位于中等水平,符合该类公司实际发展状况;新安担保、兴泸担保、攀枝花担保、安信投资担保等公司成长性综合得分均为负值,表明该类公司成长能力水平位于平均水平之下,其中,兴泸担保的规模举债类因子和担保业务集中度类因子得分均较低,总体排名也相对功效系数法得出结果靠后,符合该公司的具体情况。总体来看,将此结果与功效系数法得出结果相比,排名前几位的公司整体变动不大,排名靠后的个别公司排名先后有所调整。由于因子分析法在解释公共因子分组和权重设定上,更具有理论依据,可以排除掉干扰因素,更好的解释担保公司的相对经营发展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我们认为,该方法对于担保公司成长能力评价体系构建提供了另一条可行之路。
4相关结论
以上分别采用的功效系数法根据担保行业特点,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基本指标、修正指标与评议指标,涵盖影响公司成长性的经营规模、效率与效益、扩张惯性、经营风险等方面因素。
因子分析法参照功效系数法评价指标体系中,选取了担保公司的净资产规模、累计担保额、现金资产比率、净资本负债比率、担保资产风险度等18个财务类和非财务类定量指标,采用R型因子分析,提取出经营安全类、效率与效益类、扩张惯性类等对总方差的累计贡献度达到88.11%的5个主要因子,并最终得到样本公司成长能力的综合得分及排名,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不同的信息需求者提供了参考。通过从以上两种方式的成长能力评价,我们可以看出:
4.1 从两种方法的评分数值上看,法人股东控股的民营担保公司得分靠前,表现出很强的成长能力,而以政府出资控股及自然人股东控股的民营担保公司成长能力得分相对较低,从功效系数法的经营风险类指标和经营安全类因子得分能够看出,自然人控股的担保公司经营安全性得分较低,表明其经营存在一定的风险。
4.2 政策性担保公司在经营安全性方面的得分整体水平较高,说明政策性担保公司代偿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抵御风险能力,但也反映出政策性担保公司经营业务并不饱和,担保业务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为政策性担保公司管理层在权衡“风险-收益”时决策提供了参考信息。
4.3 经营业务拓展到全国范围的两家担保公司成都中小保与汇通担保公司规模因素得分较高,但汇通担保公司排名比成都中小保靠前。从效益与绩效得分可以看出,作为民营担保公司的汇通担保盈利能力较强,成都中小保作为政策性担保公司并不以自身盈利为主要目的,故在盈利水平方面反映在数值相对较低。
4.4 就实证所采用的两种方法而言,功效系数法虽然在成长能力综合评比方面较单因素分析更具优势,但其权重设定采用的是专家打分法,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能经过理论的验证。相比而言,因子分析可以使用旋转技术帮助解释因子,使复杂的矩阵变得简洁,即第一因子替代了X3、X5、X6、X11等指标的作用,这使得该方法在解释方面更加有优势。因此将两种方法在实证的过程中结合起来,更能得到理想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诸乐伟.信用担保机构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
[2]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2008中国担保论坛[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3]李允尧.企业成长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