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的观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的观点范文1
一、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共同课题
本世纪以来,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推动了物质文明和进步。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开发不合理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地威胁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在这种形势下,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走过的历程,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环境、资源和经济、社会能够协调发展的道路,这就是本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1978年,联合国国际环境和发展委员会主席、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该委员会撰写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并且将它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个观点得到各界广泛的重视,并且写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等文件中。现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环境保护工作的主题。
一般地说,可持续发展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其中,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可持续发展强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五个方面的综合协调。这就是说,加快经济发展决不能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
我国一贯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1983年,我国政府宣布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战略方针。1994年,我国政府制订了今后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指南——《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而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一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
在1996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可持续发展列为实现我国跨世纪建设蓝图的两大战略之一。可见,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大事。1996年同志在第四届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座谈会上指出,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保护环境工作需要做好五方面的工作。概括地说:1.坚持节约各种资源;2.继续控制人口发展,全面提高人口素质;3.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要有利于环境与资源的保护;4.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干部和群众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5.坚决遏制和扭转一些地方资源受到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从这五点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五点中哪一点都离不开生物科学;中学生物教学在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观点教育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重任。
三、关于加强可持续发展观点教育的建议
我国中学生物教学,历来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学大纲(试用)》在“教学目的要求”中明确要求学生“热爱大自然,认识保护自然资源、控制人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中明确要求学生“初步认识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生态平衡、控制人口和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写入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多个知识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编写的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在植物、动物等部分十分注意渗透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例如,在讲述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时,讲述了为了保持水土,应当在山坡、沙地上造林、种草;在讲述苔藓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时,讲述了苔藓植物可以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又如,在讲述原生动物时,讲述了草履虫可以吞食细菌,使污水净化等。此外,教材还设有“生物与环境”专章,集中讲述了人口增长与资源危机、生态平衡的关系、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等基础知识。新制订的《普通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供实验用)》,同样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中明确要求学生“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在必修课的教学内容中有“环境与人体健康”、“无公害绿色食品”等知识点以及调查或观察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实习;在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中有“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人与环境”等知识点。同原教学大纲相比,新教学大纲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知识点数目和课时数都明显增多。
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作为两大战略之一,写入我国的“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为了使广大中学生能够从协调人口、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增强对保护生态环境重大意义的认识,实际上也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以便使我国跨世纪的亿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能够在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自觉地、更加能动地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的关系。笔者认为,中学生物教学有必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
第一,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学大纲和普通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分别是在1992年和1995年编订的,尽管上述大纲都十分重视和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教育,但是由于可持续发展这一提法在当时尚未见诸报刊,所以上述大纲自然无法提到这一概念。根据新的形势,在修订教学大纲时,建议在前言的适当部分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使所有的生物课教师都能够从生物学科的特点出发,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乃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中学生物教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任,从而更加重视开展生态学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的教学。
第二,在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修订时,建议在原有基础上,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渗透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在编写的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已努力把大纲的精神和规定,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绪论、生物与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章节中。这样可使学生从更高的层面、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物科学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国家各行业的建设乃至子孙后代的生活都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从而更加自觉地学好生物课。
教育的观点范文2
论文关键词:进步主叉;教育;观点;启示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progressivism educationmovementintheUnitedStates)亦称“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是l9世纪末美国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性质与欧洲新教育运动相似,二者遥相呼应,为美国南北战争后适应工业革命、城乡变化、开发边疆和大量移民的需要而出现的社会改革运动的组成部分。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出现了一大批有创新思想的教育家,分别创办了一批以改革旧教育为宗旨的实验学校。其中以帕克及其昆西教学法、杜威和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马利塔-约翰逊及其有机教育学校等影响最大,其中帕克被尊为“进步教育之父”。杜威在明日之学校))中总结进步学校的共同特征:注重保持学生智力发展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和谐;采用活动教学法,努力使学校为现实生活服务;把兴趣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促进学生对民主的认识,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等。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不仅影响初、中等教育,且影响到高等教育。1919年,美国部分进步主义教育家在华盛顿成立进步教育协会,1920年,协会公布“改进初等教育七原则”(亦称“进步教育七原则”),日并创办((民主的新园地))和进步教育》两种刊物。30年代后期,进步教育运动达到鼎盛期。进步教育协会会员最多达万余人,响极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步教育运动因被认为降低了知识质量而屡遭非议,并急剧衰落。1955年,进步教育协会解体;1957年,协会会刊进步教育》停刊,标志着美国教育学一个时代的终结。
进步主义教育思潮自诞生以来,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一直因其蕴含着巨大的时代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从而有着世界性的影响。美国自20世纪初期开始工业化,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具有主动精神和活动能力的人才去参与、开拓市场,进步主义教育家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培养儿童的活动能力,这些思想切合了现实世界对新型人才的需要,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在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形成之前,美国教育基本上属于欧洲大陆传过来的旧教育。进步主义教育家提出“教育即生长”,主张以儿童为中心,认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要求以生活本身为内容设置课程,主张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与地位。这些观点准确地击中了传统教育的弊端,表现了教育家们大无畏的批判精神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来源于广泛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家们大都是在自己的学校里推行自己的教育理念,进行教育实验,通过不断地实践一结,最终形成有影响的教育理论,具有超越前人的创造性。
一、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观点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理论源自欧洲历史上的教育思想,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并撷取经验主义、自然主义和进化论的思想精华而构成的,反对当时美国沿袭的欧洲形式主义课程、因循守旧的教材教法、繁多的清规戒律和教育与生产严重脱离的倾向,其主要观点如下:
1.以儿童为中心的学生观
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了“改进初等教育七原则”,阐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认为是儿童而不是传统的学科内容和价值观决定学校的课程和活动,强调儿童的自由,强调儿童的创造性,重视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根据儿童本能生长的不同阶段供给他适当的材料,促进本能的表现与发展。因此,教育应该是主动的,应该与儿童的兴趣相联系。
2.以生活为内容的课程观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学校教育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而不是对既有的科学知识组成的文理科目的系统学习。儿童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儿童自己的活动所形成的直接经验,在学校课程中,应该把各种活动形式的课程摆在突出的位置上。
3.以解决问题为方法的教学观
杜威指出,“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思维习惯的过程”,依据思维的顺序,教师首先应给学生设置一个使其感兴趣的真实经验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内部产生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占有学习资料,观察问题,最后通过应用来检验学习的想法。这种教学步骤以“活动”形式贯穿始终,以儿童的需要为中心。因此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能动地活动,积极地思考。
4.淡化权威意识的教师观
进步主义教育者反对传统教育中教师所具有的那种专断性的主导作用,认为那种由上级的权威者把所必须接受的东西传给下级的接受者形成的教育体制,不是教育,而是灌输、宣传。教师的职务仅仅是依据较多的经验和较成熟的学识来决定怎样使儿童得到生活的训练。因此,在进步主义教育家们看来,教师的“权威”只能体现在他的“经验”和“学识”上,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传统教育中教有的权威孝识。 5.强调合作精神的学校观。
进步主义教育者认为,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合作,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校应该是一种生动的社会生活的真正形式,而不仅仅是学习功课的场所;社会是一些循着共同的路线,具有共同的目的而活动的个人集聚在一起的。学校应该采用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作业,使儿童通过直接生活进行学习。
二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几点启示
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许多问题和挑战。这种状况,与一百多年前的美国十分相似,今天,当我们再次回顾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分析其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对比我国的教育现状,从中仍可得到许多启示。
1教育理论研究应该广泛吸取多学科内容,努力拓宽研究视野
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是融合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的教育学理论,唯其研究基础之广博,研究成果才显深刻。人类社会发展至2l世纪,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发展精彩纷呈,各学科的成果能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因此,教育学学科应该主动吸取其他学科的理论精华,借鉴它们的研究方法,加强本学科的理论建设。
2,教育理论研究应该建立在教育实践基础之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发展史首先就是--一群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育家实践的历史,无论是林肯中学、华尔腾中学、游戏学校、夏山学校等等,都是进步主义教育家进行的一系列教育实验。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是教育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内一直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例如:当前教师专业发展正成为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一方面不少专家在大声疾呼要提高对于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通过大量培训把理论“灌输”给教师;另一方面,教师却普遍反映教育理论的运用性不强,在实际教学中,真正用得上的还是自身经验。究其原因,并非是理论无用,而是我们缺乏与实践相联系的教育理论。研究者应该走出书斋,深入到教育实践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否则,他们的研究方法就会停留在抽象思辨的层次,研究的结果必然缺乏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很难为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所接受。
3.当教育改簟应该与时惧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当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同步时,取得的是正效果,社会和教育将因此而共同发展;当教育改革落后于社会发展时取得的则是负效果,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将同时受到阻碍。回顾进步主义教育的历史,不难发现这一规律。进步主义教育的成功,最基本的一条是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反映了时代精神的发展,吻合了时代的特征;它的失败,主要原因也是未能跟上美国社会前进的步伐,墨守成规,成为新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纵观我国教育现状,近几年来,以基础教育课程为代表的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育理论研究也随之有了很多新的突破。然而,在教育的其他许多领域里,观念陈旧、方法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应该引起广大教育研究者的重视。
教育的观点范文3
一、科学传播视野下的大学科学教育基本内容
与传统科普观影响的大学科学教育不同的是,科学传播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科学教育不再是只传播科学技术基本知识,而是拓宽到二阶的科学传播内容,即科学技术事务元层级内容,如科学本质、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文化、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的社会运作等,其中科学本质、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又是二阶科学传播的核心内容.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所述,大学科学教育内容也要满足“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要求。科学本质内容的了解应使学生明了科学不再只是静态的科学知识,而是个动态的认识过程。它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内容。一阶科学传播主要以科学知识为主,二阶科学传播内容则包括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等内容。
二、科学传播视野下的大学科学教育结构
基于此,科学传播理论影响下的大学科学教育的主体也是多元的,不仅有代表国家出现的学校,也有代表科学共同体的教师群体,还有作为公众的学生,以及学生中相应的社团组织和媒体。这几个主体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学校在大学教育中可以制定相应的科学教育教学方案、设计相应教学课程同时也可以对学校制定的相关措施表示出相关的质疑,并可以向学校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对教学方案和课程进行修改。而教师在这其中则要一方面参与学校科学教育相关措施的制定,同时做好向学生传播科学教育内容的作用;一方面也要针对其他主体(主要是学生和学校)的要求对自己的教授方式进行调整和修改。
三、基于科学传播背景的大学科学教育应用模型
科学传播的模型主要有欠缺模型、民主模型、自省模型三种,其中欠缺模型由于容易表现出科学技术是好的、公众是无知的、传播只能自上而下等缺点遭到了众多批评,也因此很少被采用。而民主模型将公众提升为一个和科学共同体平等的利益群体,体现出现代社会民主性的特点;内省模型将“内省性”引入科学传播,为科学与公众的交流迈出建设性的一步,有利于消除公众对科学的不信任。这就要求,学生一方面要积极参与科学实践,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一方面还要积极发挥内省性的特点,面对学校传播的科学内容,不轻信不盲从,多质疑多反思,学会掌握应用真正的科学方法去判断科学知识的准确性,并以自身实践验证学校制定科学教育方案和设置课程的正确性,对学校制定科学教育方案和设置课程提出相关修改建议。
四、科学传播视野下的大学科学教育实践
(一)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校园科学文化氛围
首先,在全社会创造一种科学氛围。大学生也是社会中的一分子,社会对他们的成长的影响是极为深刻和长远的。加强大学科学教育作为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是很需要社会和学校等多方努力的。社会环境是加强大学科学教育、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的外在条件。建设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国家政府首先要抓好对科普工作的组织、管理工作,并积极予以支持。各级政府要把科普工作提上议事日程,通过政府引导、增加投入,改善科普基础设施等措施,切实加强和改善对科普工作的领导。
(二)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参与科学实践
教育的观点范文4
关键词:内塑;渗透;学业规划;职业生涯
从国际范围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是整体趋势;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从传统的灌输教育向内化教育转变,注重教育对象的个性培养,鼓励他们自信、自强、自立,把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作为对人才基本素质的内在要求,激励学生走个性化的成才之路。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由外而内”的转变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行为主体的自主和自觉,没有主体的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换句话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非是教育者运用外部条件对学生内心世界进行影响和干预的过程,尽管这种影响和干预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但它对学生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把着眼点由“外灌”转移到“内塑”上把着力点放在激起学生自我塑造的欲望上,增加他们的自我投入意识,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锻炼他们的完善能力,指导他们形成科学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外引内应、内外结合”的路子。
“内塑”强调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本身,追求的是教育对象通过“自己教育自己”而达到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内化。传统的单向灌输则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追求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表面效应和短期行为。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走渗透路线
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渗透到学校的教学、日常管理当中,坚持“渗透”的思路,使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管理相互渗透。
要加强渗透性,就要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环境育人的要求出发,把思想政治工作拓展到与大学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在教学管理,服务和文化活动等各个环节,形成隐性化的教育载体。如美国就是按照“设置场景——引导触进入——体验——选择”的模式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
(一)树立理想和信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绵延五千年,博大精深,在现阶段西方文化大量涌入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应该将民族自身的东西加以扬弃,取其精华来丰富发展,只有民族的本土化的东西,才能更好的唤起广大学生的爱国意识,自觉抵制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美国有数不清的博物馆、纪念地、庆典活动,同时利用大众传媒在丰富公民文化生活的同时,无意识地传输美国的传统思想、主流政治文化。
(二)三观教育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应该把高校学生三观教育作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世界观教育中,形势政策教育不可或缺。年轻的一代不能被表象所迷惑,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伟大的祖国发展至今,纵使存在各种问题,我们也不能否定它的发展,正确认识事物的发展,发展是前进的,有些东西跟不上,他需要时间,更需要国人的坚信和努力。因此,广大学生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放弃。
在人生观教育中,把个人追求的目标同中华民族共同的追求目标联系在一起。21世纪是以知识为核心的时代,以人力为主的时代。明确学习是根本责任和使命。端正学习态度,做到自信不自傲,谦虚不自卑。制定人生的奋斗目标,在新生入学时,要正确的引导他们做好学习生涯规划和职业规划。要使他们懂得“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当今时代更是慢进则退,强化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在价值观教育中,要突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取决于学识和才能,而与个人品德无直接关系。因此出现道德滑坡现象。如果说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求真,那么对人文智慧的培养则是求善和求美,则是为了更好的求真而不至于迷失方向。为此,高校应创造一切机会和可能,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要包含心理咨询和教育
个体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辩证统一,是家庭、学校、社会诸方面教育影响和个人自我教育的结果。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常常想当然或者不知所措,他们的心理发展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社会经验的获取越来越不容易,因此会做出错误的选择。所以在大学生社会化程度尚不高、经济生活尚不独立、心理发展尚不成熟时,他们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均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这时,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健康发展起着关键的主导作用。
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包含心理咨询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不研究人的心理问题(需要、兴趣、动机、调适、激励等),就无法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人的潜能,完成任务,也无法做好人的思想转化工作和搞好人的行为引导。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创业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毫无疑问要关注学生的政治方向、思想道德和理论修养。但在“以人为本”观念日益成为共识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应更多的体现到对学生的学业生涯以及职业生涯的迫切关怀上来。
在教育内容上,要注重创业意识的强化和创业人格的优化。大学生的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优化大学生的创业人格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业”是人创的,学创业首先要学做人。但在创业教育中,还需要不断创新方法,如典型示范、个案分析、网上交易、虚拟创业等,都是卓有成效的新方法。教育工作者要用榜样、典型的方法示范学生,使他们学有楷模、行有标兵,发挥榜样作用,唤醒大学生自主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利用广播站、宣传栏、网络、报刊、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会、先进事迹报告会、总结表彰大会、青年学生论坛等载体,对青年学生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及时进行宣传报道,通过学生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引导学生善明荣辱之分、勇做当荣之事、严拒为辱之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特别是要大力宣传大学生身边的先进人物,使学生有追求和效仿的榜样,进一步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力,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关注自身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而实现自我教育的目标。
四、将社会实践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
我们将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并切实加强落实社会实践基地、实习基地、就业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和建立与专业学习、志愿服务、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和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新机制。每年寒暑假都精心组织学生参加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优秀毕业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等青年志愿者行动,大力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这都是培养学生毅力、增强学生能力,教育学生懂得回报、奉献的有效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养成教育”属性,这尤其需要受教育者的主体实践。把自我教育的理念贯穿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通过满足学生具体需要,使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就在加强主题教育等传统途径的同时,又提出了将学术活动、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志愿服务和文体等活动开辟为自我教育的新途径的工作要求。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等自我教育能力入手,还应当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掌握网络舆情,引导网上舆论,及时封堵有害信息,引导大学生全面实现自我教育。学校有关部门和院系可以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页、利用网上论坛、网上信箱等形式,建立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
五、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除了上述几点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密切联系学生、天然贴近学生的组织优势,鼓励它们自主开展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在活动中完善个体自我教育与集体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既拓展组织成员综合素质,又提高集体的影响力、向心力和凝聚力。[8]要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共青团、班委会的作用,让学生有更多的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机会和平台,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这也是自我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学生干部在学生会、党团组织、学生社团、班级、寝室等岗位的自我管理,可以实现学生学习互助、生活自理、事务自治、行为自律,从而使他们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需求得到满足。从而,营造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期,高校更应当抓住有利的机会发展自身,更好的为广大学生们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是贯穿整个学校教育重要的关键环节,尤其在“以人为本”观念渐渐成为主流思想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要时时处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上至管理,下到教育,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到学校是个想自己所想,满足自己所需的地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更多的体现人文关怀,特别是在关系到学生们的学业规划和职业选择的时候,要竭尽全力帮助他们完成人生最重要的抉择,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黄东桂,潘柳燕.自我教育: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归宿[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
[2]周学红.浅谈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J].中山学刊,2006增刊.
[3]翟崇华,郭健.大学生自我教育之我见[J].高教高职研究,2007,(9).
[4]李礼建.论校风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影响[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5]林庭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现代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刘向阳.以人为本,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湖南社会科学,2007,(4).
教育的观点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电教;教育
一、电教、小学美育的概念
电化教育是一门新兴综合性跨学科的应用学科,也是形象直观的教育。它与传统教育手段相比较有其教育媒体的电子化与形声化、功能的多样化、再现性和广泛适应性。教育方式、方法的先进性、应用知识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等特点。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能提高教育质量、增进教学效率和扩大教育规模等方面。
小学语文美育――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其目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儿童在识字、写字、阅读、作文或语文活动中,学习掌握基本的审美知识。具有初步的对语言、文字、文章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欣赏能力,审美判断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二、小语中教美学形杰
小语教学中运用电教有其科学美。语文教学的科学性。能将抽象的概念,冀,京甚有序地表达语文认识规律,体现较深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儿童易于接受的直观、形象、生动的图像或片断,将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逻辑思维,将具体形象的声像经过头脑加工而形成抽缘的概念。从而达到掌握语文知识运用语文知识能力学语文目的。由于这种科学理论内在的结构美和逻辑美的诱因,影响了儿童心理活动,激起了他们心中美的感受和理解,使他们在美的意境中接受教育,从而提高了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增进学习效率。
小语教学中电教的教学过程表现了美意境。有能力的教师,总是将课文中抽象、深奥的无形的语文知识,通过精心设计制作电教灯片或课件,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形象化、艺术图像、影调的艺术美来增强教学效率。使语文教材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有趣。使学生在教学中保持兴奋的情绪,在振奋、愉悦环境中接受知识。以便儿童乐于学习,真正减轻学生负担。
艺术美重要体现在小语教学中运用电教时,形象美、音乐美、语言美等方面。
形象美,说的是把深奥的语言按教学原则和美学心理规律,运用艺术手法转化为声情并茂情趣感人的电教教材,在电教教材中,形和色的美是一个基本要素。这样制作电教教材审美价值也表现在形象美之中。而画面的构图必须做到准确鲜明、规范、富有真实感、力求做到布局符合美的规律,艺术形象协调完整,主题突出。画面色彩美与教学内容相关,据内容而选色,也就是内容决定形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美的感受,在美的陶冶中增加情趣,得到更好的感知和理解。
音乐美,音乐是运用音响、旋律、节奏来塑造形象的听觉艺术,它最能表现和激发人们的情感,语文教学中,合理逼真的音响效果,可增添画面形象,真实感和表现力,丰富教材的艺术美,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
语言美的因素体现在教学语言上,语文教材转化为电教的语言是艺术语言,有其形象思维特征,补画面内容,有助于学生观察思考,丰富教材内容,加深理解。
在小语教学中运用电教培养儿童的审美感知、欣赏、判断、创造能力。
儿童的审美感知是一种情感活动,审美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基本一致。在小语教学中运用电教让儿童从静态到动态、自然到社会,从外在形式体验到精神美。例如观自云――飘动的白云。河流――奔腾的河流,观察到物体的动态更美――充满活力,外在形式美比不上内在的心灵美。例如观察小八路外貌美,通过课件的学习,知道小八路勇敢,爱学习心灵更美,更有风度,这样使得儿童认识人物内外统一的完美。小八路确是自己的光辉榜样,同龄人的楷模油然而生。
审美感知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而感知发展到欣赏时才跨进审美境界进入过程。
欣赏――指人们欢快喜悦的心情赞美、赏识客观事物、领略和享受其中的美感。例如制作课件《鹅》。形象、色彩、文彩、音韵节奏、以及掩卷回味课文的余音、余味、余韵和余意引发许多动态及功能遐想。将其静画制成动片配上乐音。这样不仅表现《鹅》教材画面美,声音更美。而且表现了色彩美,意境美。学完全诗,使学生欣赏白鹅和画面的整体美。边吟诵边浮现画面,帮助学生理解和想象意境美。使之因文生情、达到情感共鸣,从而产生赞叹获得美的感受。
审美判断是审美主体在一定审美观的指导下,在感知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评价。从审美心情心理的角度看,审美欣赏是一种原始情感活动,它和形象思维相联系,审美判断则是在情绪体验的基础上,由形象思维进入逻辑思维、由感知活动进入理性活动。对客观事物的美或丑同时作为对象来感受和鉴别,作出美学道德的、伦理的评价,是一种在理性指导下的情感判断。例如:“小萝卜头"课件。学生感知“小萝卜头"的外形并不美,然后通过电教教材――课件(小萝卜头)学习,得知小萝卜头在监狱里受到敌人从物质和精神折磨,但小萝卜头还是那么坚强机灵,孜孜不倦地学习,为了将来革命胜利了能更好地为人民而努力工作。学生通过比较、概括、自我揣摩、吸收领悟、最后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小萝卜头再也不小了。而是~个了不起的少年英雄。这样使儿童审美判断由模仿性、不确定性,过度到用一定的价值尺度来衡量来判断美与丑。从而提高审美判断能力。
教育的观点范文6
[关键词]素质教育 生物教学 实验探究教学
2 1世纪,世界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加入了WTO,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我国基础教育的旧模式已不能适应历史的潮流,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于是在2001年我国进行了基础教育改革,势将传授式教学转变为素质教育。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往旧有的教师机械地讲,学生机械地听的教学方式,显然不适合素质教育的实施,这就需要我们具有一些新型的教学观念与行为。经过多年教学中的摸索,我对素质教育下的生物学教学作了如下思考。
一、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成为教学主体
1.动脑。有些学生认为,学习生物学,只要上课听、下课记就行了,不用费太大的脑筋。其实,这种观念的形成与以往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的教学方法有关,只要教师改“满堂灌”或“满堂问”的教学方法为启发式教学,学生就有了思考的空间,要让学生积极思考就应多问“怎么办”和“怎么样”。例如:你如何验证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如何预防传染病等?
2.动手。以往学生只有在实验课上才有动手的机会,其实,除了实验课以外课堂上也尽量让学生有动手的机会。一些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去做,另外,有些活动也可以伴随着课堂同时进行。例如:讲花的结构时,就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边实验边进行。
3.动嘴。以往学生动嘴最多的时候就是回答教师的提问,其实,学生还可以向老师发问,还可以就某一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及进行讨论。例如:初一第一节课“致同学们”,把教师平等的放到学生中去,师生共同发表言论,阐述自己所知道的生物学知识、生物发展史、生物学的前景等,这样就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迈进了生物乐园。
二、加强实验探究教学
探究教学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的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发展,特别是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教学方式的过程。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探究是主要的教学与学习方式。探究教学过程中,学生为参与主体,教师可进行适当地指导。探究的问题学生可以自己提出,也可由教师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出发点而提出,然后进行探究实验,由学生得出实验现象、数据等,最后师生可以共同讨论得出最后结论。例如:在“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教学中,教师提出,生豆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件事,请同学们说一下生豆芽过程及注意事项,据此,师生讨论得出种子萌发的可能条件:温度、水、氧气,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试验方案、实施实验、作好记录,最后,在分析记录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温度、水、氧气。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探究、学会了合作与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在生物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
1.实验室。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实验室的作用对生物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要上好教材中规定的每一个实验,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其他问题,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在实验室以实验的形式进行解决。我们上过这样一堂实验课,实验目的、实验方案由学生自己定,每个学生研究的对象可以不同,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有的学生在研究蚂蚁,有的学生在研究青蛙,有的学生研究花瓣等,至于实验器材,由实验室准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需要进行选择,特殊材料学生自备,实验完后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交流。这样学生既解决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同过交流又增长了其他知识。另外,我们还开放了实验室,学生随时可以在实验中获得真知。
2.图书馆。为了充分利用图书资源,我在学生每周一次的阅览课上布置了这样的任务:找有关生物学的故事、生物学的成果、生物学的知识,利用每节生物课前5分钟讲给同学听。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我在每堂课只由一位学生给同学讲他看到的有关生物学内容,学生轮流进行,每位同学大约两个月轮到一次,这样既利用了图书馆这一教学资源,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建生物实习园地。校园中除了已被硬化的地面、操场外,其它地方可作为生物实习园地,这样,既美化了学校环境,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场所,植物的种植由学生负责,这样在劳动中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在这点上我校的经验值得借鉴,我们不仅在校园内开垦了两块生物角,而且还在楼顶建了无土栽培室。生物实习园地的建立,不仅为生物实验提供了材料,还为学生的亲身实践提供了场所,特别是无土栽培室还对学生进行了深刻的生物科学教育。实习园地除了种植植物外,还可以利用学习的其他空间饲养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