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振兴的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振兴的培训范文1
(一)开展就业惠村行动,借力三大平台促进就业助推“乡村振兴”。一是积极搭建人力资源交流平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三是发挥基层服务平台作用,加强基层平台人员业务能力,促进充分就业。加大就业托底帮扶机制建设,积极开发村(社区)公益性岗位,大力开发便民服务、治安、保洁、治水、保绿等村级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和低收入农户就近就地就业。
(二)开展创业富村行动,实施“雁归”返乡创业引领计划。着力推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返乡农民工等各类人员到农村创业并带动就业。积极推进创业优惠政策落地,加快创业平台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电商精准服务活动。
(三)开展工匠兴村行动,大力培养技能人才。打造“乡土人才”培训培育机制。结合乡村特色产业和多元化经济发展实际,开发乡村振兴的创业培训项目和专项职业能力项目。继续深入实施培训“百千万”计划,充分发挥培训带动创业带动就业作用。加强劳务品牌建设,挖掘乡土人才,选拔培养一批技能精湛、素质优秀的“乡村工匠”,为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的培训范文2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X届x中全会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作为一名在村任职的选调生,要把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党的X届x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在具体工作中既抓住关键,在“干什么”上明确重点,更要讲求方法,以“农业农村农民”为抓手,推动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新征程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抓好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一要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建设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的种子库,培育高产优质品种,积极向群众推广,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同时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应用好无人机、“生物兵器”等工具,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二要保护和发展基本农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防范化解土壤污染问题;同时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提高耕地生产效率。
三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向农户提供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信息技术等服务,带动农户发展。
抓好“农民”知识化,不断做好农村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一要引进人才不断“加血”,针对大部分农村“失血”十分严重的问题,实施本地在外人才引进工作,依托本村项目、乡愁、生态等资源,激发人才回乡创业就业的动力,并以村集体土地、扶贫资金、劳动力等入股方式助力人才发展规模化经营,带动农民发展;同时积极引导本地乡贤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动员乡贤返乡创业,推动产业、资金、技术“三回归”,促进信息、文化、人气“三回流”。
乡村振兴的培训范文3
为尽快熟悉村情镇情,驻村工作队与村委会对接,做好发展规划同时配合好镇党委政府及村委会做好村内各项工作开展。
为全力推动美丽村庄建设、围绕改善和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参与指导编制村庄规划,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美丽宜居村庄”“美丽庭院”建设。
2021年7月28-29日古县渡镇龙潭村委会与驻村工作队一起。1、对村环境卫生进行整治。2、对村电排水站排口进行加固维修工作,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对三个自然村存在的环境卫生情况、危房旧房、违规建房进行摸底部分照片如下:
2021年7月29日开始工作队分成2组:为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围绕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扎实开展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等“三类人员”的常态化摸底和定期跟踪走访情况如下(部分照片):
2021年7月30日上午9:00
鄱阳县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动员部署暨业务培训会
为让驻村工作队和换届后的乡村振兴工作队伍尽快进入角色,熟悉政策业务,推进当前工作,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全县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动员部署暨业务培训会----驻古县渡镇龙潭村第一书记郑军参会
2021年8月3日上午 古县渡镇龙潭村召开会议 古县渡镇党委委员胡志华传达古县渡镇党委政府会议工作安排第一书记郑军参加会议会议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疫苗接种工作2.疫情防控工作3.人居环境卫生工作4.农民建房 违规建房问题 5.农村宅基地6.乡村振兴工作对接帮扶工作队 形成帮扶计划 7.安全生产。
2021年8月4日 工作队对周边乡村振兴发展比较有特色的、产业扶持突出的兄弟单位,开展项目考察,围绕“利益链条数量不少、利益联结质量不降、脱贫群众平均收入不减”的要求,帮助帮扶村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指导用好村级集体资源,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的培训范文4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教师课程改革积极性
一、乡村教师课程改革现状
我们就某一乡村中小学教师课程改革的积极性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65份。我们调查发现,认为对课程改革支持力度不足的教师占75%,认为课程改革的条件不足的教师占68%,对课程改革信心不足的教师占60%,认为课程改革非常重要的教师占48%,对课程改革抱观望态度的教师占47%,认为课程改革需要主动参与的教师占35%,认为课程改革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教师占19%。在问卷调查的同时,我们对部分一线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在交谈中发现,部分教师表示对课程改革兴趣不大;有的教师心中存在一些顾虑,一来担心吃力不讨好,二来担心进行课程改革会影响学生考试成绩,承受着上级领导和学生家长的压力,还有不少教师觉得感觉目前手头上的事情较多,力不从心。
二、乡村教师课程改革现状原因分析
1.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知度不到位
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大部分乡村中小学教师未意识到课程改革重要性,部分乡村教师还错误地认为课程改革就是要将原来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料等全部革新,甚至有些教师认为,课程改革就是学校领导的事情。再加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课程改革属于新事物,很多教师受到原来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影响,课程改革比较困难。
2.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能力不够
课程改革过程中很多乡村教师很积极加入到课程改革的大潮之中,但是大部分教师自身的课程改革能力有限,很少接受课程改革等教学方面的培训,再加上平时的工作量大,他们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课程改革中去,难以将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教学,最终课程改革的热情被自身的课程改革能力不足而扑灭。
3.课程改革环境的支持力度不足、奖励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课程与作业压力增大,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领导更看中教师的教学成绩,而对于课程改革重视程度不够,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资金投入不够,甚至还有乡村学校没有制定课程改革等教师教学的激励奖励制度,这样直接导致课程改革效果不好。总之,教学环境对乡村教师课程改革和教学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乡村教师课程改革建议
1.提高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知度
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养是激发教师课程改革积极性的重要策略,教师应在课程改革中不断深入学习,树立良好学习的理念,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的改革过程中,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汲取新知识,开创教学新方法。乡村教师还应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是在原有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相关教育部门特别是中小学应积极组织相关专题讲座,以便加大课程改革宣传力度。
2.加强课程改革培训效果、提高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能力
推行乡村课程改革,不仅应加强课程改革培训力度,而且还应重视提高课程改革培训的效果。近年来,各式各样的培训非常多,而且很多培训机构把培训当成一种赚钱的工具,难免部分教师会对培训产生抵制情绪。因此,要想提高课程改革培训的效果,让乡村教师切实从课程改革培训中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课程专家就必须了解教师们的需求,如观摩示范教学、指导性的研讨教学、听同行介绍经验教学等等都是较好的开展讲座培训的好方式。
乡村振兴的培训范文5
一、做好肺炎疫情基层防控工作
1.加强疫情排查和管理。压实属地责任,协助开展自国外境外(含非法入境)、国内中、高风险等地区人员入赣排查工作,做好登记造册、跟踪随访、健康监测等管理。加强排查数据分析研判、信息共享和大数据比对,做实做细排查工作。
2.加强发热诊室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建设和管理标准,严格预检分诊、信息登记、初筛隔离、转诊跟踪等管理,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患者接诊及报告流程,落实“四早”原则,提升传染病预警报告能力,发挥好基层疫情防控“哨点”作用。
3.加强城乡社区疫情防控。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村医生积极参加城乡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落实分级分区综合防控措施。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健康宣教、分诊转诊、院感防控等工作。
4.加强疫情防控应急储备。持续做好基层医务人员防控政策、知识和技能培训,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做好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苗接种现状调查,加强接种能力建设,积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常态化防控所需防护物资储备。
二、做好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做好脱贫人口医疗保障政策衔接。配合医保部门,落实落细医保待遇向脱贫人口适度倾斜政策,并做好政策衔接和平稳过渡,稳定脱贫人口综合医疗保障水平,积极防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2.加强因病致贫返贫监测预警。加强健康扶贫信息系统管理,对国家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省扶贫大数据平台、医保部门系统等患者救治、费用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对“基本医疗有保障”方面突出问题实行动态监测,对脱贫人口、边缘户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实行跟踪预警,并及时开展精准帮扶和做好相应救助。
3.大力推进健康乡村振兴建设。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组织对基础还不牢靠、短板还较突出、出现机构和人员“空白点”风险较高的村级卫生室,实施健康乡村振兴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4.做好脱贫人口慢性病管理。对患有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肺结核和严重精神障碍等4类慢性病脱贫患者做到“应签尽签”,提高履约率和服务质量。对通过监测预警确定的、因病返贫风险较高的贫困户,组织签约服务团队开展定期随访,及时指导做好治疗、住院、转诊、用药指导、康复管理等服务。
三、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
1.加快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继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照标准,开展自查自评、专家审核和整改提升。2021年全县不少于60%的乡镇卫生院达到基本标准,10%的乡镇卫生院达到推荐标准。
2.组织基层卫生人才培训及考试。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医师、护士、管理人员、乡村医生等人员培训与考试,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家庭医生团队实用技能。对各乡镇(场)国培项目执行情况开展绩效评价,提升项目绩效。
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提升
1.加强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管理。组织开展项目系列宣传活动,开展线上培训与考试,提升业务能力。组织开展基本公卫第三方电话调查和任务完成情况监测。加强项目信息系统建设,开展线上线下督查指导,定期通报项目进展。
2.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与绩效评价。加强项目资金拨付、结算和监管,规范资金使用,足额及时结算发放乡村医生项目服务补偿,确保资金安全有效。加强项目绩效考核,加强项目效果评价督导,充分利用考核结果。
3.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效。针对重点人群大力推进个性化签约服务,强化健康咨询、健康评估、预约挂号、预留床位、预约转诊、用药取药等服务,提高签约服务实际效果。多渠道扩充家庭医生队伍,提高供给能力,使签约服务多样化,更具选择性。一是科学确定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应签范围、服务目标,在稳定签约数量、巩固覆盖面的基础上,把提升服务质量放在首位,科学合理确定签约目标,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开展规范管理与健康服务,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提升群众满意度。二是家庭医生签约必须是家庭医生团队与签约服务对象面对面签约,杜绝代签、假签。家庭医生团队要对签约对象开展面对面随访,询问身体状况、病情,检查并评估心率、血糖和血压等基础性健康指标,在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提供健康执导,做好履约记录,并同步更新居民健康档案。三是家庭医生团队至少提供以下10项履约服务: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优先预约、优先转诊、出诊、药品配送与用药指导、长期处方、中医药“治未病”等。四是各地结合家庭医生团队自身服务能力及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在落实基础服务包的基础上为签约居民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增强签约服务的吸引力。
4.推进慢性病医防融合。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立慢性病管理科,重点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医防融合工作,针对慢性病人群同步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群众获得感。
5.深入开展“五进”活动。继续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宣传政策,落实服务,扩大影响,提升居民感受度。开展“五进”活动要有计划、安排、通知、图片、数据、资料等。
五、加强村级卫生机构及队伍建设
1.加强村卫生室建设。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为契机,积极争取出台推进产权公有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的奖补政策,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2.保障村医合理待遇。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做好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岗位补助和养老生活补贴资金申请、审核及下达工作。开展乡村医生补助落实情况专项调查,督促落实村医补助资金。
3.组织村医资格考试。组织符合条件的农村医学专业毕业生参加2021年全市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考试,强化村卫生室人才队伍建设。指导规范村卫生室订单定向医学生毕业后的执业服务工作。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提升执业水平。
4.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积极探索乡村卫生紧密型一体化管理,推进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等方面统一管理,推行人员“乡聘村用”政策,保障基本工资和养老保险待遇,进一步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1.强化理论学习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卫生健康、肺炎疫情防控以及党的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坚持用理论武装头脑,强化政治思维,提升政治站位,紧跟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改革新步伐,推动基层卫生事业发展。
乡村振兴的培训范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以对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安排,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把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围绕“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和收入等方面,跟踪变化情况、着力促增收、强兜底、救急难,做到及时发现、分类帮扶、动态清零,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提前发现并将符合条件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协同做好低保、特困供养等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监测,及时制定计划,采取有效帮扶,防止返贫致贫发生。
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共同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有效形成防止返贫的合力。
坚持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因人因户,分类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采取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扶,通过劳动增收致富,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进一步强化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
坚持日常监测与定期动态调整相结合。日常开展动态监测预警,实时更新监测台账信息,做到发现及时、响应迅速,帮扶到位。定期组织监测对象动态调整和数据共享,提升监测准确性,确保有针对性的帮扶,实现“动态清零”。
三、监测方法
(一)监测对象和范围。一是建档立卡已脱贫户;二是已消除风险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三是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户;四是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农村低收入人口;五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020年底国家扶贫标准1.5倍左右的农户。由市级分析研判是否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存在风险的认定为监测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
(责任单位:各镇,民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落实,下同)
(二)监测内容。持续跟踪收入支出情况,监测是否收入大幅缩减或刚性支出较大;“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是否存在隐患;因罹患重病、受自然灾害、出现意外事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等。
(责任单位:各镇,教育局、住建局、卫健局、医保局、水利局、民政局、应急局等)
(三)监测程序。以市为单位组织开展,通过农户申报、乡村干部走访排查、相关行业部门筛查预警、数据比对等途径,由市乡村振兴主管部门确定监测对象,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定期进行风险消除评估,实行动态管理。
1.农户申报。农户申报材料经村“两委”、驻村干部等核实,由乡镇确认后报市级乡村振兴主管部门核定,每半个月报送一次。
2.乡村干部走访排查。乡村干部、驻村干部开展日常入户走访排查,实时跟踪农户收入支出、“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存在隐患和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出现生活困难情况,定期开展回访核查,每半个月报送一次预警人员名单,由市乡村振兴主管部门核定。
3.行业部门筛查预警。市教育、住建、卫健、医保、水利、民政、农业农村、应急管理、残联等部门组织系统工作人员,通过入户或其他手段进行筛查,及时报送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农户的预警信息,由市乡村振兴主管部门确认汇总,定期开展数据共享和对接。行业部门每2个月至少与乡村振兴主管部门进行一次数据交换。
4.监测对象认定及管理。村“两委”、乡镇和行业部门上报的预警人员名单,经市乡村振兴主管部门核实确认为监测对象后,及时反馈相关部门和镇村,并由镇村两级按照名单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
监测对象实行线下台账和信息系统同步管理。市镇村和行业部门分级建立监测台账,准确记录农户基础信息、筛查走访、风险种类和预警等级、采取的帮扶措施、风险消除情况等内容,所有台账都要实时动态更新。民政部门监测的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由民政部门专项管理,定期交换数据。市乡村振兴主管部门每2个月组织开展一次风险消除评估和动态管理,及时将新纳入的监测对象信息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已消除风险的在系统中进行标记,实现“动态清零”。监测对象的家庭成员自然变更可即时动态调整。
(责任单位:各镇,教育局、卫健局、医保局、住建局、水利局、应急局、民政局、农业农村局、残联、人社局等)
(四)分级预警。市级对纳入监测范围的农户根据风险种类、收入水平与结构、家庭成员劳动能力等因素,实行分级预警。监测对象预警级别按照从高到低分为 “Ⅰ、Ⅱ、Ⅲ”三个等级,分别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标示。Ⅰ级红色预警,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因病因残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或家庭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1.5倍左右的濒临返贫致贫户;Ⅱ级黄色预警,即无劳动力、无创业能力、收入仅靠资金帮扶、产业分红等方式带动,出现返贫(致贫)风险因素,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极易返贫致贫户。Ⅲ级蓝色预警,即因病因残等部分丧失劳动力、收入水平不够稳定、自主发展动力不足,主要依靠产业项目和帮扶带动,出现返贫(致贫)风险因素,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容易返贫致贫户。
返贫(致贫)风险因素,主要有因大病、因学、因残、因灾、因突发事件、因产业失败、因就业不稳等种类,监测对象确定预警级别后,分类实施帮扶,并根据风险变化情况实调整预警级别。对评估已消除风险的,在保持监测的基础上,标记消除风险,取消预警级别。
(责任单位:各镇,民政局等)
四、帮扶措施
采取分层分类的方式组织实施帮扶。县市层面,制定针对性帮扶计划、落实具体措施;乡村层面,按照计划实施帮扶,对各项帮扶措施成效进行密切跟踪。对纳入防止返贫监测的对象,采取下列措施分类施策。
(一)产业帮扶。对具备发展产业条件且有产业发展意愿的监测对象,加强生产经营技能培训,动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带动其发展生产。
(二)就业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根据培训意愿,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对有外出务工意愿的,通过有组织劳务输出帮助实现异地就业;对难以外出务工的,动员当地用人单位优先吸纳,帮助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通过乡村公益性岗位进行安置就业。鼓励监测对象参与农村项目建设,多渠道就业。
(三)综合保障。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进一步强化低保、医疗、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临时救助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确保基本生活不出问题。对因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自然灾害等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农户及时给予急难社会救助和受灾人员救助。
(四)扶志扶智。引导监测对象通过生产和就业增收致富,对自强不息、稳定脱贫致富的监测对象,探索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倡导赡养老人、扶养残疾人。
(五)社会帮扶。多渠道筹措社会帮扶资金,为监测对象购买保险,及时化解生活生产风险。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有效利用“中国社会扶贫网”“社会众筹”等平台,积极争取公益团体、爱心人士、慈善基金等公益资源支持。
(责任单位:各镇,教育局、卫健局、医保局、住建局、水利局、应急局、民政局、农业农村局、残联、人社局等)
五、实施步骤
开展防止返贫监测与帮扶工作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完成时限可根据省里统一部署进行适当调整。
(一)安排部署(3月30日前完成)。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安排部署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并做好业务指导。
(二)督促推进(5月30日前完成)。指导镇村两级组织开展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对象认定、分类监测和精准施策等工作,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要求推进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
(三)阶段总结(6月30日前完成)。对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进行阶段性工作总结,提出意见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四)常态开展(长期坚持)。5年过渡期内,根据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需要,定期、不定期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化解返贫致贫风险。
六、工作要求
(一)落实落细责任。各部门要落实主体责任,乡村振兴主管部门要做好监测对象认定、组织实施分类帮扶、风险评估、动态管理等工作,教育、民政、农业农村、住建、水利、人社、卫健、医保、应急、残联等相关部门要加强数据共享与比对分析,及时通报出现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隐患、支出骤增或收入骤减家庭的预警信息、制定和落实帮扶措施;镇村做好日常监测预警、定期开展走访摸排,按时上报预警人员名单,实施具体帮扶。
(二)强化工作保障。强化资金保障,合理安排财政投入规模,努力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金投入,保障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有效运行。强化人员保障,各级要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队伍建设,政府和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安排专人负责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镇村要依托村“两委”、驻村干部,指派民政助理、乡村振兴相关工作人员等做好具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