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泌尿外科手术治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泌尿外科手术治疗范文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所收治的68例泌尿外科上尿路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将其分成甲组与乙组,每组各有34例患者。甲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区间33~76岁,平均年龄为(56.8±2.9)岁;手术类型:10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8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7例肾癌根治术,9例其他。乙组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区间32~77岁,平均年龄为(57.1±2.2)岁;手术类型:13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9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6例肾癌根治术,6例其他。2组患者在基础资料的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甲组:对该组患者实施后腹腔镜手术,具体为取健侧卧位,在腋后线12肋下作一个切口,长度大约为2cm,游离腹膜后间隙,且将自制的气囊置于其中,并充气(600ml);在腋前线下方与腋后线分别放入长约5cm、10cm的插管,将切口封闭。构建人工覆膜后腔,注入CO2,以便使其压力保持在12~15mmHg之间,然后将相关的手术器械(如腹腔镜等)放入其中,且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维持这一压力[2]。乙组:对该组患者传统手术治疗,即切开下腹部,且按照病患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术。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具体观察项目为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拔出引流管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
1.4疗效判定经手术治疗后,患者术后临床体征平稳,且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基本治愈;经治疗后,患者术后临床体征基本稳定,且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术后临床体征及症状等均有所改善,为好转;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未得到缓解,为无效。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5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加以分析与处理。其中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且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治疗情况分析由表1可知,甲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拔出引流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乙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临床效果分析甲组中基本治愈16例,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1.2%(31/34);乙组中基本治愈10例,显效9例,好转8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79.4%(27/3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甲组中有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具体为切口出血、气胸以及尿路感染,其发生率为8.8%;乙组中有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具体为3例切口出血、3例下肢脉血栓形成、2例气胸、1例尿路感染,其发生率为26.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泌尿外科手术治疗范文2
【关键词】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临床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09-02
腹腔镜手术是目前手术治疗中应用比较广的技术,其优秀的治疗效果和较低的身体创伤,得到了患者的认可。腹腔镜手术在这些年能够迅速的壮大和发展主要是因为它的微创、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和传统的手术治疗来比较,这些是传统手术治疗不具备的[1-2]。腹腔镜手术在目前的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其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最初的腹腔镜手术室1992年,其应用范围到如今已经变得非常广了,而且还在不断扩大[3]。此次对于我院200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泌尿外科患者进行这种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现进行如下报道。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0年至2012年我院共有200例泌尿外科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这些患者的年龄分布为20至75岁,他们都是泌尿外科疾病患者。
1.2手术治疗方法本次研究的200例患者都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治疗,其中本组全部200例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90例患者采取从腹膜后入腹腔镜手术,而110例患者则接受从腹腔入路腹腔镜手术。两种手术的具体操作如下:
1.2.1腹膜后入腹腔镜手术选择这种手术方法的患者都采用健侧卧位的姿势接受手术,并在腋部中线与髂嵴上缘2cm处的交点处进行切割,切口大小在10mm左右,接着将气腹针置入进行充气,当充气压力达到14mmHg后,再将10/12mm套管针插入腹膜后间隙,并将腹腔镜插入,接着利用腹腔镜镜身做直的左右往复运动,并进行的简单扩张即可产生足以开始操作的腹膜后腔隙。上述工作进行好后医护人员便可以将钳子、剪刀及观察镜等工具置入,并进行手术。
1.2.2腹腔入路腹腔镜手术所有接受此方法手术的患者都采取平卧的姿势进行手术,后在患者两侧髂前与脐下连线的中点处进行穿刺,接下来将气腹针插入并开始通过二氧化碳建立气腹,完成后在插入观察镜进行手术。观察镜的型号随患者的病症不同大小也不同一般在5mm和10mm型号的观察镜最常用。
1.3疗效判断指标患者住院时间、患者出血量、疼痛情况、术后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等。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标准差分析,以P
2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者都获得了手术的成功,患者平均的住院时间为5d且都没有进行输血治疗,术中、术后也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其他不良反应。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都在预想的理想范围内即临床效果十分理想。
3讨论
3.1结果分析 笔者根据文献资料中发现,普通的肾囊肿和肾上腺外科疾病经过腹腔镜手术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这类疾病最适合使用腹腔镜手术。而且国外的很多泌尿系专家都认为腹腔镜术治疗皮质醇肿瘤、肾上腺肿瘤等泌尿系肿瘤效果卓越,腹腔镜手术室目前肾上腺手术治疗的最佳选择[4]。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好,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地位已经和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相持平了。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治疗中也可以对一般性的肾囊肿,尤其是腹侧部及肾上极的囊肿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且与开放性手术的治疗效果相当[5-6]。
3.2结论研究 从此次的研究结果来看,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非常好,患者的组织损伤较少,出血量也少,术后患者能够快速的恢复,平均的住院时间只有5天,比起常规手术大幅度缩短,而且疼痛感比较轻,最重要的是并发症出现几率低。笔者认为腹腔镜手术在未来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广,其潜力非常深,还有待挖掘,在临床中应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羽,丘少鹏,陈凌武,等.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59例并发症分析[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09,3(3):46-49.
[2]黄承智,生,张龙,等.后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6):998.
[3]杨大强.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J].中国内镜杂志,2009,15(11):1160-1162.
[4]曲发军等.泌尿外科传统腹腔镜手术严重并发症的分析(附2800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9(16):700-702.
泌尿外科手术治疗范文3
【关键词】 泌尿外科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并发症;住院费用
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大多数需接受药物治疗, 而抗菌药物是应用频率最高、效果相对明显的临床用药[1]。在展开泌尿外科手术时, 很多医院采取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式以预防感染, 然而如果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 不仅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 致使医疗费用增加, 同时还会对原发性疾病治疗效果造成影响[2]。为深入分析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效果, 作者选取86例患者分别给予不同形式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 并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0月拟于本院行泌尿科手术患者86例, 其中男50例, 女36例, 患者年龄为23~79岁, 平均为(44.6±2.5)岁;患者基础疾病:肾囊肿、肾积水9例, 膀胱结石、输尿管23例, 泌尿系统肿瘤9例, 输尿管结石19例, 前列腺增生26例。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 两组患者手术类型及病种均相同, 为1:1配对, 同时年龄及性别比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方法 对照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术前预防用药15例(34.88%), 术中预防用药10例(23.26%), 术后预防用药43例(100.00%);观察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术前预防用药0例, 术中预防用药45例(100.00%), 术后预防用药45例(100.00%)。对86例患者药费、住院费用进行分析, 对术后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1. 3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展开统计学分析, 用( 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对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组内数据展开t检验, 当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用药时间、药费及住院费用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用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药费及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
2. 2 两组患者治愈率及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治愈率为83.72%(36/43), 术后感染发生率为9.30%(4/43), 观察组治愈率为97.67%(42/43), 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1.63%(5/43), 对比可知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泌尿外科手术通常会引发泌尿系统感染, 而且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仅比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低, 已有临床研究证实, 泌尿系统感染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及大肠埃希菌等[3]。
在泌尿外科手术中, 对出现单纯性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应给予毒性低、价格低的抗菌药物进行口服治疗, 而当泌尿系统感染严重时, 常需展开手术治疗, 同时应给予广谱抗菌药物加以治疗, 因此很多时候医院会采取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法预防术后感染。然而若预防性用药缺乏合理性, 不仅会促使住院时间不必要延长, 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到手术效果。在本次研究中, 作者选取采取不同方式展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两组患者, 对其预后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用药时间为(2.5±0.1)d, 对照组为(6.2±0.8)d, 患者术后用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感染率为9.30%, 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1.63%,
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 观察组治愈率(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72%)。这一结果揭示, 在术前及术中展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在术后延长用药时间, 并不能使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降低;而观察组用药方案是根据卫生部所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相应要求制定, 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另外, 本次研究证实, 当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方式、基础疾病种类、男女比例、年龄等基本资料基本相同情况下, 观察组患者药费及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在泌尿外科手术过程中, 不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无法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同时可导致治疗费用大幅升高, 在临床中应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 翟红岩.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与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21(4):760-761.
泌尿外科手术治疗范文4
关键词:腔内剜除术;良性前列增生;影响因素
良性前列腺增生在泌尿科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病群体以老年男性居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持续进展,良性前列腺增生疾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1]。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开放手术治疗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开放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排尿效果好,但对于患者本身损伤较大[1]。经尿道前列腺切除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和经尿道双极离子前列腺切除术,但治疗后腺体残留复发可能性较大[1]。近年来随着腔内微创技术在泌尿科的应用,电切镜经尿道前列腺腔内剜除术逐渐成为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治疗的金标准。为了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更加确切、安全的临床治疗方案,给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同临床手术方案,现将相关临床资料及数据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2014年 80例临床确诊为前列腺增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7~79岁,平均年龄(67.5±4.3)岁,合并高血压35例、合并冠心病22例、合并糖尿病19例、合并肺气肿3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14例、合并其他非泌尿科疾病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前列腺估重为(63.5±18.7)g,前列腺症状评分为(28.2±3.4)分,生活质量指数评分为(5.4±0.9)分,最大尿流量(6.7±2.2)mi/s,膀胱剩余尿流量(183.5±51.7)ml。对照组患者前列腺估重为(65.6±17.7)g,前列腺症状评分为(28.4±2.1)分,生活质量指数评分为(5.1±0.5)分,最大尿流量(6.1±2.0)mi/s,膀胱剩余尿流量(182.7±50.9)ml。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直肠检查,超声测定前列腺体积就前列腺重量,行最大尿流量测定、尿流动力学检查,排除前列腺癌、膀胱颈挛缩、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及尿道狭窄患者,临床诊断确定为良性前列腺增生。两组患者年龄及各项临床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40例患者患者给予经尿道前列腺腔内剜除术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术前均给予留置导尿管引流,对于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鹿给予控制感染治疗,对肾功能不全患者使其血肌酐降低至正常范围或接近正常范围时行手术治疗,糖尿病患者应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使其空腹血糖控制在
1.3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组间试验研究数据加以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通过(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应用x2检验组间研究的计数资料。如若对比差异P
2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术中出血量为,腺体切除量为;对照组手术时间为,术中出血量为,腺体切除量为;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良性前列腺病变是泌尿外科老年男性患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典型病例改变为出生时仅占前列腺溶剂5%的前列腺移行动区腺体增生并形成腺瘤向内压迫尿道可引起排尿困难,向外压迫前列腺周边腺体可形成外科包膜[4]。由于患者多为老年男性,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情况较多,手术治疗耐受性较差,因此不建议采用常规开放外科手术[5]。经尿道前列腺腔内剜除术属于微创治疗方法,对患者创伤较小,且疗效确切,已经逐渐发展成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主治方案。本组研究中,采用经尿道前列腺腔内剜除术治疗的40例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腺体切除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既能够克服传统手术的缺点,在临床疗效方面也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好,手术更加安全,应用前景良好。
参考文献:
[1]梅骅,陈凌武,高新.泌尿外科手术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86-705.
[2]胡卫列.泌尿外科手术关键[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55-160.
[3]刘春晓.经尿道前列腺腔内剜除术[J/CD].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09,3(1):54.
泌尿外科手术治疗范文5
【关键词】 泌尿外科疾病; 糖尿病; 围手术期护理; 效果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泌尿外科疾病在老年男性中呈多发趋势。而且在这年龄段里糖尿病患者也不在少数,并且两种病并存率也逐年上升[1]。对泌尿疾病的治疗多采取手术治疗,但糖尿病为内分泌代谢疾病,并发症多,如果进行手术治疗可能会加重患者糖尿病病情。所以对合并有糖尿病的泌尿疾病患者一般在手术后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控制其血糖水平。所以这类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2]。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7月-2012年8月在本院泌尿外科治疗的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82例,目的是分析这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7月-2012年8月在本院泌尿外科治疗的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82例,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20例,2型糖尿病62例;合并冠心病11例,合并心血管疾病12例和合并原发性高血压19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男34例,女7例;年龄55~76岁,平均(72.4±2.2)岁;病程2~8年,平均(5.5±2.0)年。对照组男35例,女6例;年龄56~76岁,平均(72.3±2.3)岁;病程2~8年,平均(5.6±2.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1.2 围术期护理 对照组实施一般性基础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都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护理。
1.2.1 手术前护理 (1)饮食护理。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不容易控制,所以在患者日常生活中饮食的指导就显得格外重要[3]。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和患者家属说明饮食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饮食指导。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应该以高蛋白和低糖为主,切忌高糖饮食。在饮食中还应该加入蔬菜等粗纤维,这样既增强患者肠道的蠕动,便于排便,又能帮助患者控制血糖[4]。总之患者在手术前应该减少高糖食物,及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便于日后的康复。(2)心理护理。这类病症以老年人居多,而且老年人身体虚弱,行动迟缓,对于手术可能会产生信心不足的情况[5]。此时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察觉患者的心态,鼓励和支持患者,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增强他们对手术的信心。手术前老年患者容易产生对手术不信任的情绪,担心手术是否能顺利完成。此时护理人员应该向他们介绍手术的基本常识和成功案例,以增强他们对手术的信心,以便能积极配合手术的完成。(3)血糖控制。患者在手术前应借助胰岛素控制血糖,一般采用皮下注射的方法,在就餐前30 min皮下注射胰岛素。胰岛素的剂量是根据患者自身的状况,但不宜过快,过快容易出现头痛恶心、乏力等症状,对患者的手术会带来一定的影响[6]。
1.2.2 手术后护理 (1)血糖的控制。患者手术后每2 h对血糖进行监控。如果血糖失去控制,将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7]。在本研究中,患者术后用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来控制血糖。待血糖逐渐平稳后,将胰岛素加入能量合剂中点滴进入患者体内。这样做可能提高患者体内的糖含量,利于患者能量的补充和伤口的愈合。(2)感染的护理。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后自身蛋白质合成能力下降,切口的自我修复能力降低,同时也容易引起细菌的感染。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切口的愈合情况,及时使用抗生素,以免切口发生感染[8]。(3)呼吸道护理。患者在手术后会产生呼吸困难的情况,这样容易导致气管内分泌物潴留,很可能导致肺部感染。所以护理人员应该督促和指导患者科学呼吸,并且每隔2 h为患者翻身扣背,使之顺畅呼吸。(4)患者手术后一般比较虚弱,经常躺在床上,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协助患者勤换衣服,加强个人卫生。护理人员还应该定时为患者翻身并做好皮肤护理,保持患者个人卫生。(5)尿道引流管的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尿道引流管中液体的颜色和性质,以便监视患者膀胱和尿道的情况。及时为患者更换引流袋和保持引流的通畅[9]。(6)泌尿外科手术容易造成患者细菌感染,可选用生理盐水对膀胱进行冲洗,避免血块堵塞膀胱。护理人员还应该观测患者的各项指标和引流管内液体的颜色,防止患者发生大出血。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护理干预后并发症情况;(2)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空腹血糖情况;(3)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情况。
1.4 效果评价标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共有20项内容,每项分数相加得总粗分,标准分为总粗分乘以系数1.25,标准分为50分作为临界值,得分越低表示焦虑程度越低。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发生并发症12例(29.3%),对照组发生并发症23例(56.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761,P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及SAS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空腹血糖水平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于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如果护理不当,则有可能延缓患者的康复[10]。本院归纳总结了此类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针对这些情况对试验组实施了相关护理。在手术前进行了营养护理与心理护理,为患者制定了合理的饮食方案,以控制其血糖,同时也进行了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忧虑及恐惧心理。手术后对患者也进行了相关护理,如引流管的护理,个人卫生的护理及抗细菌感染护理。
在本文研究中,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9.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1%,这说明对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可减少尿道感染,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及S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试验组患者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对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控制血糖和改善患者焦虑情况。本文也为临床护理提供一定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晓华,刘桂连.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8(2):84-85.
[2]戴玲.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护理[J].健康大视野,2012,20(10):195-196.
[3]何戎华.老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J].实用老年杂志,2002,14(1):10-11.
[4]杨树,高世平.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护理[J].医学信息,2009,22(11):2543-2544.
[5]唱荣艳,杨晓梅.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6):2898-2899.
[6]廖济林,张向东,马作良,等.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伴发外科病的围手术期处理[J].新医学,2004,35(12):761-762.
[7]黄法江,季小来,徐江浩,等.糖尿病患者伴泌尿外科急诊的围手术期处理[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5,10(6):349-350.
[8]杜坤俊.个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护理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2010,16(5):84-85.
[9]龙澍娟,潘宏.护理干预在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8):1411-1412.
泌尿外科手术治疗范文6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术后发热;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6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5-0163-02
doi:10.14033/ki.cfmr.2016.25.088
发热(post-bronchoscopy fever)为外科手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类型,通常不一定表示伴发感染,但是如果该症状未得到有效处理,除了导致患者出现寒战等症状外,还会延长手术切口愈合时间,降低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甚者会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因此外科术后发热问题已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针对外科术后发热的风险因素展开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成为临床的当务之急。鉴于此,本研究围绕外科术后发热预防措施与对策展开深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行外科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无外科手术禁忌者、无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临床依从性好者。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衰竭或心脑血管重症病变者、终末期恶性肿瘤者,严重精神障碍、无法配合临床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者。依据术后是否发热分为术后未发热组40例和术后发热组10例。术后发热组中男6例,女4例;病症类型:胆囊炎3例,胆道结石
2例,胰腺炎2例,阑尾炎2例,肠梗阻1例。术后未发热组中男22例,女18例;病症类型:胆囊炎15例,胆道结石12例,胰腺炎5例,阑尾炎5例,肠梗阻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病症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此次研究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符合本次研究制定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要求筛选出来的50例外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处理,总结外科手术术后发热的独立风险因素并探究相应的护理措施及对策。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独立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用OR值和95%置信区间评价相对危险度,P
2 结果
2.1 外科术后发热单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的年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类型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外科术后发热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切口长度、切口类型为外科术后发热的独立风险因素(P
3 讨论
外科是当前我国卫生医疗机构重要组成部分,收治的患者涵盖了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肿瘤及外伤等一系列病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手术为其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案[3]。然而随着外科手术应用频率的不断提升,术后发热成为困扰患者及临床的重要问题,尤其是患者术后长时间处于发热状态,其诱发机体感染的概率会随之提升。加上之前往该科室就诊的患者数量较多,导致空气中诱发感染的致病菌种类多样、临床广泛存在的抗生素经验性治疗、频繁的侵入式操作及耐药菌株的客观存在,一旦因发热而诱发感染,必将给患者及临床整个治疗工作开展带来严重不利影响[4]。如何从源头阻断术后发热发生渠道,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成为临床关注的重要内容。
此次研究通过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术后发热组和术后未发热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最终证实年龄、切口长度、切口类型为外科手术术后发热的独立风险因素(P60岁者占70%,远高于术后未发热组的25%,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患者各项身体功能衰退现象更加明显,在创伤后血肿和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效率进一步提升,使得发热持续时间更为长久。尤其是机体免疫力的不断降低,更是直接导致患者机体丧失识别及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能力,术后发热发生概率随之提升[5]。(2)切口长度。外科所实施的手术治疗方案无论切口长度大小都将会对其身体功能带来损伤,特别是切口长度越大,则患者所需要的手术时间越长,机体受到的创伤越为严重,为术后发热提供了“温床”。(3)切口类型。术后发热组患者切口类型绝大多数集中在Ⅲ型,表明该切口受到严重污染,凸显出我国卫生医疗机构在手术切口处理上未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的情形仍然较为普遍。
针对上述诱发外科术后发热的独立风险因素,本次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预防措施及对策以供临床选择:(1)密切监测高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针对高龄的外科患者临床医护人员应在术后密切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如果在较长时间内患者各项指标仍没有恢复或接近正常数值、手术切口未能够彻底愈合,则应及时将患者情报上报至主治医师处,组织多方专家会诊,查找并及时将病因排除[6]。(2)强化医务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术后发热发生率与医务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具有直接关联性[7]。因此定期组织外科工作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再教育培训活动,将国内外最新、最前沿的管理技术传达给所有人员,促使其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更加先进的诊疗技术,以实现缩短手术治疗时间的目的。同时科室应持续强化管理工作,随机抽查医务人员是否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内容进行日常护理工作,及时发现并惩处违规行为,以从主观思想上形成一种震慑,促使所有外科医务人员能够端正工作态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要求。(3)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外科手术完成后视患者身体免疫情况,既往根据是否存在发热史等资料酌情考虑给予患者对症的抗生素药物以做预防性处理,而针对危重症患者无论其切口类型是否为Ⅲ型均应开展抗生素药物的预见性应用,以切实降低外科手术对于机体带来的创伤和术后发热发生率[8]。
综上所述,年龄、切口长度、切口类型为外科术后发热的独立风险因素,密切监测高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强化医务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可显著降低外科术后发热发生概率,应引起临床的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李志娟.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后发热的护理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2,10(4):158.
[2]李丽丽,程立新.后颅窝病变开颅术治疗后患者发热的原因及其护理[J].护理杂志,2012,25(22):57-59.
[3]李永刚,张红文.普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对策[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10(5):541-542.
[4]陈俊生,林文彬,林良森.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1(13):72-73.
[5]张S,朴奇彦,王永刚,等.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热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6(4):290-291.
[6]孙锋,陈波波,刘世涛.外科手术常见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3,25(19):2917-2918.
[7]何綦琪,王志平.从循证医学看泌尿外科预防性抗生素的合理使用[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5,30(3):27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