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医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医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学会预习、记好笔记、做好作业
引言:初中学生升入高中,由于教学内容加深,思维要求的提高,课堂容量的增加,老师讲解课的减少,学生课后自习的时间增加,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致使课堂上能听懂,而习题却不会解答,继而产生厌学情绪,针对种种情况,笔者就高一新生在预习、记笔记、做作业等方面略发见解,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学会预习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预习就使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为上课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学会预习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关键一步,是高一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习效率。
﹙一﹚明确意义是学会预习的前提
学会预习是现代高一新生的基本素质,预习意义在于: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觉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预习有助于了解新课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只是障碍。
3、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时不懂的或模糊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容易将问题搞懂,真正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读、划、写、查”是预习的基本方法
1、“读”——先将教材精读一遍,以领会教材大意。然后根据学科特点,在反复细读,如:数学概念、规律、例题等逐条阅读。
2、“划”——即划大意、划重点。将一节内容的重点、规律、概念等划下来分别标上记号,以帮助上课听讲时记忆。
3、“写”——即将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写在书边。
4、“查”——即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合上书本思考刚才看的内容,哪些一看懂,哪些模糊不懂和做课后习题,检查预习的效果。
二、记好笔记是学好数学的环节
学好高一数学在学习方法上要有所转变和改进,而做好数学笔记无疑是非常有效的环节。善于做笔记,是一个学生善于学习的反映,为此数学笔记应该记一些:
1、记疑难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不会导致知识断层。
2、记思路方法。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分析思想及时记下来。课后加以消化,如有疑问课后及时问老师或同学。
3、记归纳总结。记下老师的课堂小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容易掌握本堂课各知识点的联系便于记忆。
4、记错误反思。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聪明人不犯或少犯同样的错误”,记下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用红笔加以标注,以警示自己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在反思中提高。
三、做好作业是学好数学的反馈
做好数学作业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运用和巩固。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也很有必要.在作业中不但做得整齐、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必须独立完成。同时可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在作业时要提倡效率,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不拖到半小时完成,拖泥带水的作业习惯使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这对培养数学能力是有害而无益的。抓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从高一年级主动抓起,无论从年龄增长的心理特征上讲,还是从学习的不同阶段的要求上讲都应该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给高一新生的建议
高一教材知识量明显增大,理论性明显增强,高中学习对理解要求很高,不动一番脑子,就难以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综合性明显加强,往往解决一个问题,还得应用其它学科的知识;系统性明显增强,高一教材的知识结构化升级;能力要求明显提高。
进了高中以后,要在学习上制定一个目标,使自己目标明确鼓舞斗志,有目标才有动力;学习上要循序渐进,做什么做多少、先做啥、后做啥、用什么办法采取什么措施都要认真想好。学习上一定要注意:
1、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定期整理听课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要科学安排好时间,选择最佳学习时间和方法,合理分配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交替用脑,做到科学性、计划性、合理性和严格性。
2、要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学习时集中了注意力,就能使神经细胞“全力以赴”,使学习的内容留下明显的痕迹,就能加深记忆。还要养成自我整理知识的习惯,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提炼的过程,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3、要在预习、听课、记笔记、作业、复习,课外学习中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思维力、观察力、阅读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特别是对每学一个知识后对自己的认知进行再认知,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对所学知识了解更加深透。
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学好高一数学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高一数学是学习的一个艰苦的磨炼,经过了预习、听课、记笔记、作业、复习的过程,就会打开高一数学的学习思维。只有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进一步学好高一数学。
参考文献:
[1]范永顺主编.《中学数学教学引论》.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324~328
[2]互联网.《高一新生如何做数学笔记》.中小学教育网,2006.8.21
信息医学论文范文2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9月收治98例老年心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38例,年龄30~70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5例,高中20例,初中33例,小学40例。随机把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上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内容为心理护理、保持病室的干净、疾病宣教等。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优质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2.1提高专业素质
由于心血管疾病病情变化较快,抢救工作就必须立即展开。因此,对医护人员要求严格,必须掌握专科急救常识和重症护理的知识。还要对常见病人抢救程序熟练;抢救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熟练;抢救药剂量作用熟练,确保分秒必争的抢救患者生命,若患者出现心跳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降低死亡率,才能更好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1.2.2对便秘护理
①定时排便,形成条件反射;②晨起多饮水,如凉开水、蜂蜜水、淡盐水等,可促进肠蠕动,产生便意;③多吃水果、豆类、蔬菜,含纤维素食物;④进食植物油多的食物,可以润肠通便;⑤每天沿结肠运动方向按摩腹部4~5次[1],可以达到行气、通便。⑥适当做一些简单的运动;⑦对于多次中风的长期卧床的患者,习惯性的便秘者,在每次排便前几分钟前用开塞露或者甘油栓尖端纵行剪开一口,插入注入直肠内。⑧粪石形成导致了肠梗阻,应戴橡胶手套用手指掏出,可以用中药排便法番泻叶煎水口服;⑨在便秘时,还可以适当的用下剂,如便乃通,具有润肠、降气、通便等作用。⑩老年可以使用坐式马桶,为了防止用力过大,导致腹腔压力升高,心律加快,引发猝死。
1.2.3安全用药护理
药物治疗是防止疾病最重要的环节,口服给药方便、安全,是预防与治疗重要手段。作为心血管科的护士,不仅要熟悉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作用、剂量规格、给药时间、使用方法等常规,还必须高度重视其毒副反应的表现、禁忌证的种类、注意事项的规定,严格遵医嘱给药。由于老年心血管患者并存疾病比较多,服用的药物种类复杂。由于老年人年龄偏大,记忆力较差,护理人员必须严密监督。首先,确保患者准时服药,发药人员,监督提醒患者服药,以免患者遗忘漏服,给患者讲解正确的服药方法。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不能服用自备的药物,解释擅自加服自带药物的危害,告知患者药物间不合理配搭,不仅影响疗效,还对身体带来伤害。安全用药注意事项:如使用洋地黄类药,使用前测心率,<60/min,遵医嘱决定是否减量或停用,若继续给药,必须严密监察心率变化;β受体阻滞剂使用时也要严密观察心率和血压的异常变化[2];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给予静脉使用,要严密掌握滴速,观察血压的变化;在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观察尿量及其中的电解质变化;而扩张血管的药物,就要定期地测量血压、控制药物浓度、使用时间等。尤其要重视新药的使用前,不仅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还要注意配伍禁忌,而且要重视新药的使用后,组织护理人员多次反复学习、讨论,力争把用药风险消除在萌芽之中,把用药风险预见在萌芽之前。
1.2.4压疮的护理
长期卧床的病人皮肤出现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压疮,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乏营养而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由于老年患者,受疾病的影响和年龄的增长,皮肤变松弛干燥,皮下脂肪萎缩变薄,营养不良等,导致老年患者成为发生压疮的多发人群。因此,预防压疮是治疗疾病的关键之处。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加全身营养,加强全身的局部治疗与护理;护理人员或家属要协助患者定期翻身,如可以下床活动者尽量多下床走动;保护骨隆突和支持身体空隙处,避免摩擦力;要保持患者皮肤清洁,要经常用温水擦拭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局部刺激。做到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才能有效的减低压疮的发生率。3、讨论
随着人口的老年化,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率呈逐年上涨趋势,在临床上治疗心血管疾病较为复杂,不仅需要家属与患者的全面配合,而且有效的护理工作。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因此,护理工作处于重要位置。护理过程贯穿着患者入院、治疗、出院的全过程。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消除患者不安的情绪,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同时配合便秘、压疮、用药护理,从而满足患者的需求。
信息医学论文范文3
1.1对象
我院在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窒息新生儿58例,依照Apgar评分方法,对新生儿窒息的情况进行诊断及评分分度,其中,轻度窒息组(lminApgar评分在4~7分之间)34例,男18例,女16例;重度窒息组(lminApgar评分在0~3分之间)24例,男13例,女11例。该58例窒息新生儿出生体重都在2KG~4KG之间;胎龄为35~42周;都在出生后24小时内移至新生儿监护室治疗。对照组是本院产科同期出生的足月正常新生儿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这些正常新生儿的Apgar评分为1min8~10分、5min10分,出生体重2.5KG~4KG,胎龄为37~42周,不存在围产期缺氧缺血病史、先天性心脏病以及肺炎和感染性疾病等症状。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
两个组别分别在新生儿出生后1天、5天抽股静脉血2mL送检。
1.2.2CK-MB测定
借助于美国Beckman公司CX-9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标本采集程序中送检的血样加以检测。这一环节中所使用试剂盒均由Beckman公司提供,并且涉及到的正常参考值为0~24U/L。
1.2.3cTnI测定
借助于美国Beckman公司Access全自动酶放大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所送检血样,同时使用由Beckman公司提供的试剂盒,其牵涉的正常参考值<0.1μg/L。
1.3统计学处理
测定所得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并以简明统计分析软件10.35实行x2检验与t检验。
2结果
各组心肌酶测定结果比较注:(2)与(1)比较,P<0.05;(3)与(1)比较,P<0.01;(4)与(1)比较,P<0.001
2.1窒息新生儿血清CK-MB和心肌cTnI的敏感性比较
轻度窒息组32例,生后1dCK-MB阳性27例(84.38%),cTnI阳性29例(90.63%),两者阳性率无显着性差异(x2=0.14285,P>0.05);重度窒息组21例,生后1dCK-MB阳性21例(100%),cTnI阳性21例(100%);两者阳性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均≥84.38%,认为血清CK-MB及心肌cTnI是新生儿窒息时的敏感性指标。
2.2血清CK-MB及心肌cTnI与窒息的关系
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的CK-MB及cTnI水平在生后1d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重度窒息组又高于轻度窒息组(P<0.01);治疗后5d两项指标比较重度窒息组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轻度窒息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窒息组AST、LDH、CK、CK-MB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有显着性差异;而重度窒息组又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存在显着性差异,其增高与窒息程度呈正相关。
3讨论
窒息出现后,心输出量开始正常,心率先有短暂增快,动脉压暂时升高,随着PaCO2上升,PaO2和pH迅速下降,血液分布改变,非生命器官如肠、肾、肌肉、皮肤的血管收缩,从而确保脑、心、肾上腺等生命器官供血供氧能力的正常运转。如果缺氧情况继续加重,则心率势必逐渐转慢,血输出量减少,血压随之下降,中心静脉压随之上升,心脏将扩大,肺毛细血管将收缩,进而导致阻力增加、肺血流量减少,以及动脉导管重新开放,最终促进胎儿型循环的恢复,致使新生儿缺氧情况再次加重而造成新生儿心衰,当新生儿肺血管血氧供应不足时,其脑损害程度将加重,甚至留后遗症或诱发死亡。
正常情况下,心肌细胞以有氧代谢为主,故对缺氧非常敏感。在缺氧时,无氧酵解致细胞内酸中毒,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ATP减少,导致心肌损害。长时间缺氧时,心肌血灌注量和氧释放不能满足耗氧需要,心肌呈相对缺血状态,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物酶,直接损伤细胞生物膜致细胞膜结构破坏,细胞通透性增加。本组研究发现新生儿窒息血清中心肌酶活性与缺氧程度、HIE的发生、HIE的程度呈一定正相关,本文表显示:有HIE并发症组较无HIE并发症组窒息新生儿血清心肌酶高,重度HIE组较轻中度HIE组心肌酶高(P<0.05,P<0?01,P<0.001),差异有显着性,即病程越重心肌酶升高越明显。心肌酶学用于诊断心肌炎、心肌损伤已被临床广为采用。目前临床上常用血清AST、HBDH、LDH、LDH-1、CK、CK-MB测定作为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相关监测指标,其中CK-MB被认为是一种心肌特异性酶,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浆内,心肌以外组织含量甚微,心肌受损后所有酶学均有改变,尤其CK、CK-MB活性升高,特别是CK-MB较CK上升快,一般6h内急剧上升,持续24h以上,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因此,心肌酶学尤其CK-MB是监测HIE伴心肌损害的重要指标之一[3]。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5%~9.5%,其中半数为HIE,死亡率为0.3%~6.8%[4]。为减少HIE带来的不良后果,提高这类患儿的生存质量,生后12~24h内行心肌酶检查,结合Apgar评分,可及早进行干预治疗,改善预后。新生儿窒息时新生儿缺氧对机体的损害是全身性和多脏器性的,心脏受损是重要原因之一。正常情况下,心脏是以有氧代谢为主,这表明心脏对缺氧非常敏感,当心肌受损时,CK即可从心肌细胞内逸出,患儿机体缺氧时,CK、CK-MB即可升高,心肌缺氧严重时比缺氧轻时心肌酶升高稍多,但两者无统计学意义,这与一般文献报道不符,考虑可能跟Apgar评分的准确性或样本量有关。本组研究了CK、CK-MB,发现其与新生儿窒息的轻、重程度无显着差异,但新生儿窒息合并HIE时与无合并HIE时CK、CK-MB两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着性,有HIE时,CK、CK-MB显着升高,在无头颅CT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CK、CK-MB活性高低作为判断新生儿窒息是否合并HIE的参考因素之一是有一定价值的,这与有关文献报道相符。
4结语
新生儿窒息时缺氧对机体的损害是全身性和多脏器性的,心脏是受损的重要脏器之一。窒息时的心肌损害发生率尸检中证实为37•8%。正常情况下心肌的糖代谢是以有氧代谢为主,这表明心肌细胞对缺氧非常敏感。新生儿窒息时心肌细胞的生物膜首先受损,心肌酶逸出,导致血清中心肌酶的活性升高。表2的结果与此相符。窒息组无论是重度还是轻度,该4种心肌酶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且与窒息程度呈正相关。窒息对心脏的影响可引起传导阻滞,如P-R延长,T波变平或倒置,重症者可出现心律不齐和心力衰竭(表1)。新生儿窒息后引起的低氧血症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临床上也得以证实(表1),与窒息程度呈正相关,说明围产期窒息缺氧使心肌细胞损害严重,心肌酶是较敏感的指标。故对有窒息史者检测心肌酶,有助于早期预测心功能,及时纠正心衰,减轻心脏负荷,营养心肌,改善心功能[5]。
信息医学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我校对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开设了这门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卓有成效。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需要的全面的智能结构及必要的护理学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使之具备初步护理工作的能力,为专科护理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我校考虑到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懂得必要的常规的医学知识,因此专门设置了《基础护理学》这门课程,虽然是选修课但却是一门必选课程。由于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和护理专业的学生相比,专业不同、入学的知识层次不同、学习态度不同等,我在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基础护理学》教学时进行了教学改革。
1.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基础护理学》也是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着重阐述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重要的护理操作。但由于专业不同,它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是以信息管理为主,医学知识为辅,只需一般了解和掌握,而且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达到护生那种熟练掌握的要求。另外,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是护理专业的学生,不必学习《基础护理学》这门课,对这门课产生心理排斥,不愿学甚至厌学,课堂纪律差。而且卫生部对于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也没有统编教材,没有做出严格的要求。
综合以上因素,本人以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的教材为基础,在对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班级进行教学时,对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方面实施改革。
2.教学改革的实施
2.1对教学内容进行挑选删减
首先,节取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和见习期间可能遇到的,或需要实践的护理操作,如无菌技术,进行详细地讲解。因为无菌技术是医疗护理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操作,可防止发生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及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牢记和掌握,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学生在医院工作中比如遇到医生在给病人换药时,就应该知道无菌操作应该避开,不要大声喧哗,不对其咳嗽、打喷嚏。
其次,给学生讲解生命体征的测量(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掌握此类操作不仅在临床上可为病人服务,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为病情的观察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而且在家庭中也可应用。家人或邻居如果是发热或高血压的病人,都可以应用,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护理操作,与学生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厚。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也就越大,积极性就高,学习效果也好。
最后,各种注射法在无菌技术掌握的基础上进行讲解。打针吃药几乎每个学生都经历过,如能自己掌握注射技术,无不是一种好事,学生对此都跃跃欲试,学习积极性很高。当然,在注射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学生态度要端正,做到注射部位的准确,注射方法的准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教学事故。
2.2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安排
由于教学课时少,总共才16个学时,要完成以上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安排教学计划时,考虑到学生仍以掌握操作技能为主,要少说多练,因此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为1∶4,课后安排学生多练习,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2.3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在第一次课正式上课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讲一些临床常见的病例,也可以看一些医疗短片,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气氛中开始一门新课程的学习。接着明确说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不能认为只是一门选修课思想上就有所放松。
教学方法总体上采用“示教(即教师讲解和示范操作)+回示教(即学生进行操作)+学生练习+理论和实践考核”的方式。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理论知识时主要讲授重点知识,在讲解实践操作时操作分步讲解,反复着重强调注意事项。学生回示教时让下面的同学仔细观看,然后指出操作中的错误之处,大家共同学习进步。学生分组练习时有两位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更正学生的错误之处。学生练习的同时播放操作光盘,帮助学生练习,同时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要求学生课后多练习,以便能熟练掌握这些操作,从而一次性通过考核。
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示教、讨论、技能实践等,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沉闷和单调的弊端。
3.教学改革的结果
通过以上的改革,课堂气氛较明显好转,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听讲,对于重点和难点,勾圈划点作好标记,学生操作回示教积极主动,操作练习认真,不懂就问,反复练习,最后考核情况良好。与上一届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相比,进步很大。所以医学见习和实习期间,这一届学生受到带教教师和病人的一致好评。
信息医学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化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对学习的影响愈加重要。本文论述了信息化教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及特点,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与学的模式。
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发展战略的重点和行动中都提出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施国民信息技能教育培训计划,造就信息化人才队伍。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师资水平,改善教学效果。推广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学习,必须探讨有效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信息化条件下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学习理论。
1对信息化教育及其特点的认识
信息化(Informatization)是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是近年来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的并具有深远影响的战略课题。南国农先生指出所谓教育信息化,就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教育信息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和网络化,而是一个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信息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分析信息化教育的本质,信息化教育对于教育能产生以下变化:有利于缩小地区教育差距;有利于低成本扩大教育规模;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其具有教材多媒化、资源共享化、学习自主化、环境虚拟化等特点。
重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教学模式是以一定的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成为重要的学习理论。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建构主义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使得建构主义所倡导的信息化的学习环境能够得以实现,在信息化教育中贯穿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
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人,以及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积极探索,学习理论研究得到不断发展。强调“刺激一反应”公式,把学习者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逐步让位给强调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分析,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尤其是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为结构主义,它是由瑞士学者让·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的。皮亚杰通过同化一顺应学说以阐明人适应环境的过程。其中,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顺应是指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个体认知结构发生的重组和改造。皮亚杰认为只有保持同化与顺应的动态平衡,才能实现主体与环境的良好适应,即当个体能用现有的认知结构同化环境信息时,他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刺激时,平衡即被破坏,而顺应(修改或创造新结构)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在“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的动态循环中,个体的认知结构就会逐步地建构起来。今天的建构主义者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的基本学习原理认为:
(1)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建构者。
(2)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认知过程不仅仅体现在个人内部,它也是整个情境的组成部分。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3)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现实世界有自己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不完全一样。这时,只有通过社会“协商”和时间的磨合才能达成共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其中“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信息化教育环境是学习者与信息进行交互的自我组织的学习环境(Raiber,1996),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在这个学习环境中,学生不再是简单的“存储器”,而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学生面对的也不再是教师单一的粉笔板书和口头讲述,而是鲜活多变的认知材料、逼真生动的模拟实验空间和形象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学生在成为学习主人的体验中,情感得到健康发展,个性得以完善。这恰恰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网络学习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3建立建构主义指导下信息化学习环境设计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和学生是互动关系,教师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同样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吸收到许多来自学生的新信息,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学习环境包括了“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学习小组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协作和会话协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学媒体不仅用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如呈现教学信息),也用来帮助学生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
信息医学论文范文6
1.改变思维模式
教育者应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思维模式。使学生能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这就是要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向,过去的办学模式都是比较封闭的,在信息时代下,我们需要向开放型办学模式转变,与社会接轨,满足市场数量与质量需求;面向市场经济建设,教学内容与方式要在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时常进行更新与探索从而将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成综合素质高和技能优秀的的专业设计人才。
2.多向欧美国家学习有关审美价值的教育经验
在传统的美术审美价值教育上,我国应多向欧美发达国家学习经验。注重在高中阶段,使得美术课程规划围绕着“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的层次上展开,促使审美教育建立在宽厚的艺术人文学基础之上,将人文主义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与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结合,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审美价值理念,构建符合社会主流思想的审美价值体系,这样做的话会为学生日后继续美术学习与审美思维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为适应人才市场需求,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来培养学生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循序渐进地加强学生观察、思维、认知的学术能力。
二、改革方案有效实施的保障
1.教育视野的开阔
教育者应学习多方面的知识来开阔教育视野。环境艺术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建筑园林等方面的创意结合在一起,并包含了环境科学、卫生保健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相比之下,它对教师自身要具备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教师要涉及其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学院吸收其他优秀同行的教育经验,学校可以增设相关系列的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请一些一线的高级技师骨干来授课,讲授新的设计思维及鲜活的社会实例。
2.教育与市场的对接
要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与市场对接,教师也应该具有较强的商业意识和实践经历,从事专业教育教学的教师的能力与素质是引导学生培养意识的关键因素。不能忽略了学生将来就业。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不应该只停留在传授专业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制定有效可行的就业计划。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