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道德教育的哲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道德教育的哲学范文1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德育课程教学 “道德教学哲学化”
小原国芳(1887-1977)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日本教育家,为实现其全人教育的思想,他提出了道德教学哲学化的主张,了解这种观点的内涵和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改进当前高职院校的德育课教学。
一、道德教学哲学化的内涵
启发道德知性,锻炼坚强意志,陶冶纯美情操,引领道德行为是所有途径的道德教育都肩负的使命。就专门的道德课教学来说,启发道德知性应成为重点。“道德教学或道德课的主要目的必须是,开发道德知性,培养道德的批判能力,启迪道德生活的指导理性。换句话说,我主张道德教学哲学化,道德教学理智化”。
道德教学哲学化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道德,自己创造道德”的能力。实现这样的目标,道德教学就要把“为什么”“怎么办”作为问题来研究,引导学生对道德概念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进而对道德项目进行根本性解释,帮助学生脱离习惯和盲目性的支配,从而树立起坚实的道德基础。
道德教学哲学化要求在方法上摈弃对道德项目的教条式解释,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但并不是仅仅进行哲学的思辨讨论,而是要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进行体验、评判,进而对道德产生独特、深刻的认识,并以此建立自己的道德感情、道德信念。同时,它也要求避免传统教学的误区,不能仅仅采取以考试、评比为主的教学方式,不能局限于现成的教材、模式和范畴。小原国芳主张将童话故事作为低年级的教学材料,例如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和印度的佛陀故事等,这些都是很好的修养书。至于高年级学生,宗教式的小说和伟人传记的效果就会更好。之所以如此,因为“劝善惩恶要含蓄些”,而且“没有比活生生的事实更能吸引人的了”。
任何教育理念都必须具有可行性才能付诸实践。小原国芳专门测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认为儿童是真理的热爱者,儿童有惊人的能力,完全有能力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可以理解难度较大的问题。道德教学哲学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期望,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哲学素养,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哲学思考,而且还要走进学生的内心,“道德是内心的问题,既然二元纠葛问题是道德,那么不能深入他们内心的人毕竟不能进行生动的道德教学的。”
二、道德教学哲学化的特点
区别于家庭、社区、团队等德育途径,德育课堂教学有特定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便于系统、集中地进行道德知性的开发。道德教学哲学化就是小原国芳针对德育课堂教学的改进提出的。从目的、内容和方式三方面分析,它具有以下特点:
1.目的旨在引导学生理智地生活。小原国芳认为:“日本人是有心胸的国民,而不是有头脑的国民;是有感情的国民,不是理智的国民。所以诉之感情的德,即忠孝、勇气、同情、亲切,等等则易行;而诉之理智的宽容、自律、义务、纪律的德,则难备。”社会需要的不是感情脆弱的人,而是有道德判断力的人。因此,小原国芳力主开发道德知性,引导学生理性生活。所以,德育课有必要帮助学生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在理智与情感产生冲突、在遇到重要决策或左右为难的两难情境时,引导学生能够理性地做出选择。
2.内容指向道德知性的培养。在道德教学中,知、情、意、行的培养都非常重要。道德知性则起着奠基性和导向性作用。道德知性的培养绝非单纯指对道德知识的授受,它更侧重于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原国芳对于“过于感情用事了,有时甚至是感伤的。对于忠和孝的解说方法,过于诉诸眼泪了”的道德教学非常不满,认为唤醒学生的道德情感固然是教育的成功,但对道德规范没有深层次的认知,对道德现象没有自己的判断,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就缺乏依托,道德行为也就难以践行。
3.方法注重讨论、探究和体验。传统道德教学比较注重对道德范畴的解释、分析和识记。道德教学哲学化则要求教师改变灌输教材内容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寓言故事、真实案例等为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研讨、探究,引导学生体验真实的道德生活,从而对道德问题生发出独特、深刻的认识,逐步建立自己的道德观念。
三、道德教学哲学化对高职德育课的启示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德育课的实效,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学者编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及相关教辅资料。但是通过观察、研究不少学校的德育课堂教学后,笔者发现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概括起来就是表层的“哲学化”太多,深层的“哲学化”不够,即普遍重视道德知识、范畴的授受,灌输说教痕迹明显,学生道德思维的激发与培养不够,有效的体验活动缺乏。因此,有必要学习借鉴“道德教学哲学化”的思路来改进我国高职院校德育课的教育教学。
1.加强道德知性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涉及到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公德、人生观、价值观等道德范畴。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转变关注重心,由道德知识的授受切换到道德知性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道德范畴,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增强其道德发现、判断和创造的能力,为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培养打下扎实根基、提供理性指导。
2.转变教学方式,增强道德教学的实效。教师应尽量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以考查学生记忆为主的评价方式,积极创设情境,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对道德范畴的思考和探究,强调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建立自己的道德观念,进而提高德育的实效。应适时组织学生有效运用案例探究、活动体验等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内化道德规范,确立道德标准,践行道德生活。案例探究就是引导学生针对道德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深入思考、辨析、交流、质疑,从而增强学生道德判断能力,深化理性认识。活动体验则意味着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道德规范,深化道德认知,升华道德情感,提升道德品位。
道德教育的哲学范文2
一、引导式教学的积极作用
引导式教学的核心意义主要在于强调老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已经不再是教学的“主体”,不再是“一言堂”教学模式的主导者,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教学过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对学生的发展和人生观的树立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运用引导式教学对这一课程进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引导式教学在中职《哲学与人生》中的运用方法
(一)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引导式教学
自主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学生在运用这一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课堂当中。但是学生在引导式教学方式的引领下进行自主学习的一个有效前提,就是要有一个有效的教学目标或者说是问题作为指引。如,老师在对《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这门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先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以及如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等基本问题进行讲解,之后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出:“同学们,你们认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应该做到哪几点呢?选择你们认为重要的谈一下!”老师通过这样的引导之后就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对教学的内容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掌握。
(二)在合作探究中实现引导式教学
在运用引导式教学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合作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和指引以及学生相互帮助和密切的配合之下,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其他同学的优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有效地学习授课的内容。如,老师在对《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老师可以先对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顺境、逆境的联系与变化”等内容进行讲解,之后老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提出一个问题“你要怎样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和成功呢?”让每一个小组的学生均进行讨论和研究,之后由学生代表进行发言,进而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发展,实现《哲学与生活》这一课程教学的目的。
(三)在巩固练习中实现引导式教学
道德教育的哲学范文3
[关键词] 高血压病; 饮食指导;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105-01
高血压是我青海地区多发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者可引起脑梗死、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加强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预防意识等尤为重要。
1 定义 18岁以上的成年人在未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并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即可确诊为高血压病。
2 临床表现 头晕、头痛、耳鸣、乏力、失眠,也可出现心悸、心前区不适等。
3 诱发因素 高血压的发病率与生活饮食习惯、烟酒、肥胖、心理因素等密切相关。
4 饮食指导 以素食为主,低盐清淡,多吃蔬菜。
5 健康教育内容
5.1 高血压病的基础教育 帮助患者认识高血压,正确面对高血压,讲解高血压的定义及其危害,既要让患者懂得高血压并不可怕,是可控制的,也要了解高血压对个体的危害。通过基础教育,使病人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
5.2 督促合理用药 高血压病通常需联合用药,长期用药。让患者了解治疗意图,向患者讲解药物的剂量、方法、药物不良反应等,制度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严格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可持久的维持降压药的血液浓度,避免短效药物引起血压骤降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供血。
5.3 注重心理护理 加强卫生宣传,有针对性地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一般常识,保持心情愉快,心理平衡,生活要有规律,对血压反复升高,难以控制者,帮助其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对疾病不重视不愿长期服药者,讲明高血压病及并发症,使其主动配合服药,达到增强健康,消除负性心理。
5.4 指导生活习惯的改善 生活方式的调整不仅是高血压最可靠、最安全的治疗方案,而对提高机体整体素质也有积极作用。提倡低盐低脂饮食,保持适当体重,戒烟限酒,适量运动。
5.5 自救指导 自救是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血压危象可引起剧烈头痛,神志不清,甚至肢体瘫痪,患者血压急剧升高,应立即舌下含服心痛定10-20mg应及时就诊。家属及患者掌握自救基本知识将减少患者猝死率。
道德教育的哲学范文4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 教师角色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因而, 在中学英语课堂上, 教师不能仅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 还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 发现语言规律, 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不断调整情感态度,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部2012) 。教师应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和探索知识。充分发挥英语教师引导者的角色符合时代的要求, 有利于学生英语知识技能的全面发展, 能够为中学英语课堂增添活力。
目前已经有很多论文探讨了教师角色改变的必要性、条件和要求, 但是对于如何具体发挥英语教师引导者角色的研究并不多见。所以, 笔者试图结合自身教学实例, 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 并具体阐述中学英语教师发挥引导者作用的五种策略。
一、教学例析
(一) 巧用角色扮演, 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角色扮演不是学生的专利, 教师也可以偶尔尝试用角色扮演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材料。教师可以扮演一个知情或不知情的局外人, 引导学生踊跃提问、回答, 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文本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在此过程中, 教师需要对学生提问的方向进行指导, 确保学生主动阅读的效果。
【教学片段1】
在教学《剑桥中学英语教程》 (第一级) Unit 17The Aztecs的阅读文本之前, 笔者先提问学生:Have you heard of the Aztecs before?学生都表示没有听说过阿兹特克人。这时笔者告诉学生:Luckily for you, I am a famous archaeologist and you can call me Professor Zhu.并提问: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Aztecs?于是, 学生纷纷举手提出不同方面的问题, 笔者请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 发现他们的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history, culture, places to live, way of living。这时笔者告诉学生自己写了一份关于阿兹特克人的研究报告 (即课文) , 让学生通过阅读报告找到刚才所提问题的答案, 并用铅笔在报告上对答案进行标记。如关于历史方面的答案, 则用铅笔在旁边写下字母h, 以此类推。八分钟后, 笔者请几组学生以一问一答的形式, 分别从四个方面对学生刚才的疑问进行解答。
【分析】
笔者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对于话题的兴趣, 再化身为一名考古学家, 令学生眼前一亮, 并给他们提供自由提问的机会, 引导其进入本课话题并开始思考。学生的问题是关于不同方面的, 因此有必要对问题进行分类, 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要由点到面, 学会整体把握。阅读时学生写下字母标记, 以便后面回答问题时能迅速定位信息。在本片段中, 从开头的踊跃提问到阅读后的一问一答, 充分发挥了学生阅读材料的主动性。而教师以考古学家的身份带领学生思考和探索话题, 把握活动发展的方向, 有效推动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 给予话语权, 引导学生掌控全局
英语的每日演讲是一项非常好的锻炼学生口语技能的活动。在演讲活动中, 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话语权, 逐步鼓励和引导学生掌控演讲的整个过程和方式。在学期的一开始, 教师需要将演讲话题库、顺序、流程、要求及评分标准等清楚、明确地告知学生, 且最好能在第一次开展演讲活动时作个示范。从第二周开始, 要求学生脱稿上台, 从问候、演讲到点评, 全部由学生主导。最后的得分也是由其他学生集体给出, 教师可以适时加入点评, 对一些优点或典型错误进行补充, 使每日演讲成为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平台。
【教学片段2】
上课铃响起, 笔者和学生一起鼓掌欢迎当天的演讲者。学生A走上讲台, 首先领读演讲中将会出现的生词, 然后开始演讲:Good morning, everyone.Today my topic isAn unpleasant experience.Last year, ...Thank you for listening.Now question time:question one...question two...Thank you for your answers.Now comments please:What do you think of my daily report?...Thank you for your valuable advice.学生A回到座位上后, 笔者请其他学生根据评分标准给学生A打分:满分为5分, 内容切题1分, 语音语调1分, 流利程度1分, 正确表达1分, 眼神交流与肢体语言1分。得票最多的分数即为该生本次演讲的得分。
【分析】
本片段中笔者尽可能地放权给学生, 给了演讲者更多的责任和锻炼机会。学生需要自己在课前背好演讲稿、准备生词, 在课上提问同学并组织点评。通过组织点评, 学生可以得到观众的直接反馈, 了解自己演讲中的优点与缺点, 这对于其演讲技能的提高很有价值。在前几次的演讲中, 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关键, 能够强化正迁移, 抑制负迁移。此外, 教师需要指出一些优点以便在班级推广, 并及时指出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地方以便之后的演讲者可以避免, 引导班级的每日演讲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 紧密结合课文, 引导正确价值体系
阅读文本之后, 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读后任务。好的读后任务一定要与课文紧密联系, 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同时巩固本课新学的词汇与句型。好的读后任务需要对课文进行升华, 不能仅仅复述课文, 更需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通过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 学生可以向更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靠近。
【教学片段3】
在教学《剑桥中学英语教程》 (第三级) Unit 28Our Heritage的阅读文本之后, 笔者提问学生:我们所在的城市有没有世界文化遗产?有学生说出南京明孝陵这个世界文化遗产。笔者随后假设明孝陵里的一头石象突然能够开口说话, 请学生以《扬子晚报》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它, 要求采访内容需涉及明孝陵的历史、保存价值、当前的破坏情况以及保护措施等。学生两人一组, 开始模拟对话练习。笔者在教室走动, 听取学生的部分对话, 适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分析】
本部分笔者首先借助南京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考虑到很多学生都去过明孝陵, 后面设计的思考和讨论更让学生有的放矢。在设计学生与石象的对话时, 笔者设定了基本的范围和方向, 引导学生积极练习和使用课文中的表达, 增加了对话练习的有效性。对明孝陵文物破坏和保护措施的讨论让学生积极思考当今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引导其树立了正确的价值体系。
(四) 允许质疑, 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思维
英语教学不仅要给学生传授语言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英语课中应该有对多种话题的讨论, 鼓励百放齐放, 而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在学生有不同观点甚至质疑教师的观点时, 教师不妨耐心听取学生的理由, 并鼓励学生提出更合理的观点或解决方案。这样, 学生敢于表达不同的观点, 其批判性思维能够得到培养。英语教师需要转变自身观念, 提高自身思维, 增加新角色适应能力 (王俊明2005) 。
【教学片段4】
在教学《剑桥中学英语教程》 (第四级) Unit 6The Volleyball Team的对话时, 笔者带领学生学习了三段对话体文本。课文的对话围绕规则是否可以根据情况而作变通展开。在阅读和讨论完课文对话后, 笔者拓展提问: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school rules?有学生说学校的规定都很合理, 笔者请他举例并说明理由;也有学生说某些规定并不合理, 笔者也请他举例并说明理由, 同时鼓励他提出更好的规定加以改进。随后, 笔者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角色扮演对话, 一名学生扮演校长, 另一名学生扮演学生代表, 讨论刚才提及的一些不合理的学校规定。五分钟后, 请学生自愿上台展示自己的模拟对话。
【分析】
由于课文对话涉及是否应该严格按照规则办事的问题, 笔者就请学生思考本校的各项规定是否合理, 这种对身边事物的讨论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时, 教师需要倾听认同和不认同学校规定的观点和理由, 并支持学生进一步反驳对方的观点。当然, 观点应该有破有立, 在批判学校某些规定的同时, 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提出更好的方案, 这才是有成效的质疑。最后的模拟对话更是给了学生对话校长的机会。这样不同观点的碰撞让英语课堂更有生机, 教师有效的引导也在潜移默化中鼓励和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 升华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课文是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材料和途径, 在学习完课文后, 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升华课文内容。读后任务一般出自课文而又高于课文, 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所学内容创造更多的成果,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给他们很大的自由度, 使他们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形式多样的读后任务比较受学生欢迎。
【教学片段5】
在教学《剑桥中学英语教程》 (第一级) Unit 32Living Traditions的课文时, 笔者带领学生了解和熟悉了中外五个重大的节日及其风俗。随后, 笔者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 让其设想一个全新的节日, 包括节日名称、时间、庆祝人群、庆祝方式以及庆祝理由。学生可以参考课文内容和表达方式, 并随时向笔者咨询或求助。七分钟后,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上台介绍和演绎所设想的节日。笔者鼓励学生进行组内分工:有人旁白、有人做动作演示等。最后笔者请学生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新节日。
【分析】
在阅读完中外五个常见的节日后, 向学生布置设想新节日的任务, 给他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并且小组合作的方式给他们提供了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教师需要将新节日的要素传达清楚,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新学内容。而对于节日的介绍和演绎, 笔者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 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本片段的设计以小组合作和竞赛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很好地体现了教师作为引导者所发挥的作用。
二、教师发挥引导者角色应注意的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例, 分析了中学英语教师有效发挥引导者角色的五种策略:巧用角色扮演, 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给予话语权, 引导学生掌控全局;紧密结合课文, 引导正确价值体系;允许学生质疑, 引导批判思维方式;升华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并将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概括如下:
(一) 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其中起辅助和引导的作用。人本主义心理学指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 重视学生在知识上、情感上、智力上的需求 (车文博2003) 。所以,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 应尽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并考虑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学生情感上的接受度。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和探索,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任务前的安排、任务中的帮助和指导、任务后的总结, 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进步。
(二) 教师需要关注和把握任务的进展和方向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依然需要教师的监督和指导。在学生进行任务活动时, 教师需要随时关注任务是否按照预设的目标和方向进展。对于陷入困境或混淆的任务, 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对于偏离任务本来方向的活动, 教师需要及时予以指正, 以保证任务活动的效果。
(三) 教师需要提供合理而有效的引导
教师的引导不能是命令式的, 而是要能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乐于尝试和挑战新任务。所以, 英语教师在课堂内外都应该平等地看待学生, 与学生做朋友, 创造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肖英2013) 。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 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 有针对性地设计任务活动。同时, 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心理, 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 从而引起学生的广泛参与和配合。
参考文献
[1]车文博.2003.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道德教育的哲学范文5
一、大学生抗挫折教育概念的解读
挫折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而遇到无法解决和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从而产生的恐惧、紧张、沮丧等消极的情绪反应。俗语有“越挫越勇”一说,故挫折具有两面性:从积极的方面来讲,当个人具备正确的挫折认知和挫折调节能力时,挫折可以激发人的斗志,让人超越挫折,战胜困难,获得成功;从消极的方面来看,当个人不能进行正确的挫折认知和调适时,挫折则会导致人的意志消沉、自卑,甚至产生某些对他人或自己的极端过激行为等。大学生抗挫折教育是指教育者针对个体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其建立起正确的挫折认知和抗挫折的能力,从而能让自身在遭遇困难时,通过个体自身的努力,调试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克服挫折。可见,大学生抗挫折教育的核心是提高个体的抗挫折能力,即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适应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二、大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探析
大学生常见的挫折类型主要为学习挫折、人际交往挫折和感情挫折等,而产生挫折的原因则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
1、社会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开放,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冲突碰撞,使得大学生进入了一个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同时伴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信息传达便捷的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让人眼花缭乱。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等与我国传统观念相背离的价值观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理,势必会引起大学生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2、学校因素
大学扩招导致大学生数量激增,而大学的教学环境、教学质量等都没有适应大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入学前的理想与入学后的现实落差太大时,学生便会产生挫折感。并且,现在的大学教育多是注重教育的结果而非过程,多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在同学之间,没有一个良好的互助互爱氛围,以及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就业压力,也让部分学生易产生失败挫折感。
3、家庭因素
一是现在在校的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从小娇生惯养;二是随着家庭责任感的淡化、离婚率的飙升,导致单亲家庭越来越多,三是来自于贫困家庭的大学生仍占了相当比例;这几类家庭的学生要么被过分保护,要么无人看管,一旦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更易产生自卑、嫉妒等不良情绪,在遭遇挫折时,更容易产生挫败感。
4、个人因素
个人的因素主要是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某些大学生更多的在意自己的外在客观条件,如健康状况不佳有着某种病症,或者因自己的身高、体重、容貌及某些生理缺陷,阻碍了他们目标的实现及需求的满足时,从而产生挫败感。从心理角度来讲,大学生的挫折感与意志水平密切相关,因为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则是个体认知、思维方式、能力、需求、动机、兴趣、性格、自我意识以及意志品质等心理因素。如果个体的意志水平越高,就越善于控制自己的心理状况,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从容应对挫折。
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抗挫折教育中的功能发挥
从大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来看,大学生抗挫折教育应从多方面努力,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个人“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抗挫折教育体系。学校作为大学生抗挫折教育的主要阵地,尤为重要。而高校辅导员因为其工作性质,是与大学生接触最为亲密和频繁的人之一,因此作为在高校中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中的主要执行者,更是应该发挥好自身的功能,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多元和立体的教育,多途径地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1、发挥大学生人生之路的引航者功能,加强大学生的“三观”教育
面对社会纷繁复杂的客观环境,中西方价值观的混乱冲击,辅导员应发挥大学生人生之路的引航者功能,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出发,用理论加强大学生的“三观”教育:通过开展理想信念、责任感、形势政策的教育,来提高大学生抗挫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大学生明确人生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只有使其树立了正确的“三观”,大学生才能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和困难,才能真正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2、发挥学习指导者和职场经纪人功能,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辅导员需正确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和态度,以及帮助他们找到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减少学习所带来的挫折感,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挫折的能力。如今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逐年上升。很多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心理焦虑和挫败感等。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就需要适时担当起“职场经纪人”的角色,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建立就业实习基地,把握市场信息,拓展就业渠道,帮助学生减少就业的挫折感。同时,更需发挥就业指导者的功能,从大一就开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建立客观的自我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在面对就业挫折时的能力。
道德教育的哲学范文6
学前教育教师主导孩子主体关系处理
随着学前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地位的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质量的关注也在不断提高,这时教师专业教育素质上的缺陷很容易暴露出来,尤其是在与孩子关系的处理上,由于有的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强,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不太重视同孩子之间双边关系的科学处理,没有激发出孩子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意识。孩子虽然是学前教育的对象,但是不应当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从属地位,那样不利于调动孩子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利于孩子主体意识、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如何正确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确保孩子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引导者,要重视引导作用的正确发挥
(一)引导孩子将理论知识学习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在学前教育阶段,各项教育活动以启蒙教育为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是主要的教育目标,所以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时,应当充分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多理解、多体验、多实践,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孩子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增强孩子在生活中独立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认识数字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孩子们认识数字,还要教会孩子怎样数数,对此既可以让孩子数一数教室外面有多少棵树,也可以让孩子数一数家中有多少玩具,通过提出的这些现实问题,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数数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步骤,这样不仅加深了孩子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容易最终内化为自己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使孩子切实感受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二)创造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对于学期教育阶段的孩子来说,好奇、贪玩是孩子们的主要特征,所以很多孩子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并不高,如果教师只是进行单纯的理论知识灌输,或者过多的使用压迫式、单向性的教学手段,不仅会造成课堂教学氛围的沉闷,更会给孩子们带来学习上的压力,难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前教育阶段孩子们的主要心理特征,组织和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将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上来,启发和引导孩子进行主动的思考,这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将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教师在引导孩子做拉锯游戏时,很多孩子觉得没有意思,还不如自己家的玩具好玩,这时教师可以结合孩子的学龄特征,设计一首儿歌:“拉锯,拉锯;你来,我去;一头高,一头低;一头粗,一头细;齐心,用力;来来,去去;一二三,三二一;噼里啪;两头齐。”如此一来,不仅实现了教育活动在组织形式上的创新,活跃了活动的氛围,也激发孩子们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注重与孩子双向反馈
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教”与孩子的“学”相互互动、双向反馈的活动,所以教师只有在学前教育活动中同孩子多交流、多互动,给孩子更多展示自我和表达自我的机会,才能准确把握孩子们的学习状况,减少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和低效性。因此,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教师在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时,要坚持开放性教学的策略,对孩子的学习过程进行更多的考核与关注,及时了解孩子在学习中出现的不足和行为习惯上的缺陷,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执行更加科学的学前教育方案。
二、孩子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要激发孩子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一)发挥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让孩子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由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不是很强,不太懂得学习方法的正确应用,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其主体作用的发挥格外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借助教师教学中引导作用的正确发挥,可以对孩子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启发和带动,将孩子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充分激发出来,让孩子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中心。例如,在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时,单向的知识教育很难能让孩子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这时教师不妨领着孩子来到户外,让孩子自己寻找现实中的生态污染问题,然后再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或者利用废弃物制作简单的小物品,这样都可以充分激发孩子的主体意识,增强孩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孩子学习要有计划、有目标,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学习
在学前教育阶段,如何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即使教师再努力,也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孩子制定科学而缜密的学习计划,让孩子学习起来不至于找不到方向和正确的方法,实现孩子从“不愿学”、“被动学”向“我爱学”、“主动学”的积极转变,只有孩子树立了自我学习的意识,养成了良好的自我学习的习惯,才能真正体现孩子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其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教师主导作用和孩子主体作用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在学前教育活动中,孩子永远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外因能够形成对内因的有效促进,所以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矛盾,是辩证统一。正是基于学前教育阶段孩子自我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主体意识的弱化,才更能体现教师引导作用的重要性。无论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天赋怎样,孩子德、智、体水平和学习态度才是决定教学效果最根本的因素,教师应当首先明确孩子的主体地位,激发出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教师的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只有将其引导职能进行正确的发挥,给孩子更多思考和主动实践的空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增强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孩子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都不能被削弱或替代。在评价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时,可以以孩子主体作用的发挥水平作为衡量标准,因为只有教师懂得如何正确与合理的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才能为孩子的学习创造更好的环境,营造更好的氛围,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玲.学前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遵义仡佬族地区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2,(12).
[2]唐艳霞.初探语言环境对幼儿语音发展的影响――一例川普影响下三岁九个月幼儿语音发展情况案例简析[J].才智,2013,(22).
[3]郭亦勤.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专业化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依据[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