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范文1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教学 时事教育 方法

时事政治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亲社会情感,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时事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一些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平时不注重时事教育,只是在临考前才找些时事资料对学生实施恶补,不仅使学生对重大时事一知半解,加重学生临考前的学习负担,更不利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时事教育呢?我摸索出了一些方式方法,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时事学习兴趣与习惯

如何使学生对时事做到好学、乐学,是他们学好时事的前提。我们应当认识到,虽然一些时事错综复杂,但并非枯燥乏味。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独立意识逐步增强,对新鲜事物的接收与判断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分析与见解,这就为他们学习时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这个阶段如果能激发他们的时事学习兴趣,养成学习时事的良好习惯,就能对以后的学习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

1.加大对学生时事学习的宣传力度。通过日常宣传,学生认识到时事是思想品德学习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及时了解相应的时事,对于平时的学习、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能提高思想品德考试成绩。只要学生对时事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就能由一定的压力变为动力,主动接触时事、了解时事。

2.鼓励学生全方位地接触时事。学生能接触时事的机会很多,如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学校橱窗板报等。教师要教导学生在接触这些媒体时要养成学习新闻的习惯,并向学生推荐一些重要的新闻栏目,如电视中的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1+1、海峡两岸等,广播中的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等,网络中的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凤凰网等。另外,教师要及时更换学校橱窗里的报纸,在班板报中设时事专栏等,以对学生的视觉、听觉神经进行全方位的轰炸,使接触时事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久而久之,学生定会对当前国内外发生的、引人注目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时事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顺手拈来地灵活运用这些时事。

3.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为了考出好的成绩,很多家长对子女都很严,包括严格控制他们看电视与上网的时间与内容。所以在家长会上,教师要就学生的时事学习向家长作出说明,要求家长给予配合与监督。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家长做得都非常到位,鼓励子女学习新闻知识。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紧密结合下,学生学习时事有了一块新天地。

二、加大在日常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时事渗透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时事,使思想品德知识与时事有机地结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习到时事知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1.将思品课堂作为时事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将时事内容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这完全符合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通过时事佐例,不仅能使学生在课上接触到时事内容,而且能将课本知识讲得透彻深入,更能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运用课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2.开展课上“三分钟”新闻活动。组织班内学生,在思品课前三分钟,轮流主持,让学生收集、整理时事资料并对其进行讲解与分析,突出时事的时效性与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3.加大对学生时事问题的练习力度。做练习不仅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练习内容的质量,对学生的练习效果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将相应的时事设计到题目当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知积来分析得出答案;或设计出问题,要求学生举出相应的时事进行佐证,使练习更具开放性、新颖性、操作性与效益性,一改练习题枯燥乏味的特点,让学生喜欢做,起到充分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的作用。

三、开展多彩的课外时事学习活动

开展多彩的时事课外活动,能够活跃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中使学生的时事知识得到解决补充,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练,可谓一举多得。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的活动方式。

1.在班内成立相应的时事学习小组。在日学教学中发现,班内总有几个学生对时事有浓厚的兴趣与深刻的见解。我因此将每个班分为若干时事学习小组,并由这些“思想品德专家”担任组长,由思想品德教师指导,定期进行学习,通过榜样与言传身教作用来感染与带动“时事后进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长他们的时事知识,达到“近朱者赤”的理想效果。

2.举办时事竞赛。以年级为单位,在学期中后期举办。首先在各班通过笔试的方式选拔若干时事骨干组成班代表队,通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在学校举行年级公开竞赛。通过必答、抽答与抢答,决出各年级优胜班级体及优秀队员。虽然教师在组织、题目设置与比赛中都要有很大的付出,但无论是参赛者还是观众,在比赛中都能有很大的收获。

3.举办时事征文活动。这项活动涉及的学生面广、知识层面深,让学生就重大时事进行表述并联系实际加以分析探讨,对学生深入认识时事具有良好的作用。比如2009年10月份,学校思想品德组与语文组共同组织的以“祖国60周年庆典”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学生参与率达到95%,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范文2

实施素质教育,做到理论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思想觉悟三者的统一,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思想品德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

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面临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观点、方法,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学过程中一切从学生出发,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二者统一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教学始终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消除学生紧张、对立的心理,教师要与学生感情融洽,心理上沟通,与学生一起学习。对材料的重点、难点进行广泛的讨论,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使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内容能正确认识、深刻理解。

课堂教学既是知识的传授,也是情感的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教师讲课,只有情思横溢,以情动人,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智慧的火花,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

思想品德课教材中蕴含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内在的情感因素,把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与自己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以此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内在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例如 讲授“珍惜无价的自尊”时,教师首先入情入境,用多媒展示不受人尊重的事例、情景和受人尊重、爱戴的情景。引导学生讨论:(1)以上两种情景给你的感受一样吗?(2)哪一种情景给你带来不快?哪一种情景给你带来快乐?在你身上都发生过吗?(3)在学习生活、与同学交往中怎样才能赢得快乐呢?通过相互交流,同学们体会:受人尊重是人人的需要,就象空气、水一样,是人人都不可缺少的;人人都想受人尊重,要想得到他人尊重,首先要尊重对方,尊重他人的人格、劳动成果、他人的性格、他人的权利等,才能感受到被人尊重的快乐。在这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运用,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对内容的理解就会更深刻。可见,在教学中,知识传授与情感交流并用,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主体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努力思索问题,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素质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规范学生的行为。中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一般是感性的、片面的、零碎的,因此,要把教材中的理论观点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把学生感性的、片面的、零碎的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高度,从而收到品德课教学的实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有的学生对此有怀疑。个别学生感觉目前不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我校学生来源主是承包土地的农工子女和农民工子女。家庭经济来源主要是承包土地的收入。由于每户承包土地的数量不同。家庭经济收入有差距,从吃、住、行上很明显地反映出来,有钱人住别墅开豪车。不少家庭也有小轿车,有楼房,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无地承包的民工、承包土地少的家庭生活状况截然不同。有的学生对共同富裕的认识产生了偏差,怎么引导学生认识共同富裕呢?

在讲共同富裕时,我例举一些事例和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让学生结合自己了解外地的、当地的及自家的情况,说说对共同富裕的理解。

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

其次,共同富裕是一过程。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多数地区和多数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内容。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很底,发展很不平衡,不可能每一个地区投入相同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只能重点发展某些地区,然后帮助、带动落后地区致富。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因为每一个劳动者的智力、体力及所拥有的资本、所使用的生产资料不相同。我国现阶段地区、家庭、个人的贫富差距现象客观存在。

作为学生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我们应怎么办?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设问,激发学生思维迸发。学生回答综述如下: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我们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蔚然成风,为我们创业创造了良好条件;作为个人,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努力学习,提高能力,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3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想品德课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利用好教材、拓宽学生思路、在创新方面努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还要启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努力促使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范文3

实施素质教育,不是对“应试教育”全盘否定。有人认为“思想品德课就是死记硬背,只要学生记得好,考试的分数高,说明你的思想品德课也上好了”。其实这样的课严重削弱以至失去了思想品德课的某些教育功能。实施素质教育,可以克服“应试教育”的不足,做到理论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思想觉悟三者的统一。强化培养学生思品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能力

首先在“明理”中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深入分析,巧妙设计教学程序和问题,由浅入深、有现象到本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形成科学的认识,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激情”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体验能力。再次在“导行”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选择能力。最后积极开展思品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能说会写的能力。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规范学生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我联系学生生活中思想上的热点问题、重点问题开展学生素质的培养。其本身没有背离教育的目的,却充实学生的思想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中小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一般是感性的、片面的、零碎的,由此,我把教材中提出的理论观点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把学生的片面认识深化到理性认识,从而收到品德课教学的实效,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到“改革开放十多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十分显著的提高。”这一内容时,我没有直接讲述,而是让学生做一次社会调查。调查的题目是“我村(或我家)改革开放后的生活对比。”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宣讲调查结果。大部分同学发言积极、情绪高昂。让学生自己了解党的改革开放的方针和政策是正确的。

二、了解国内外大事,适时开展时事教育

平时让学生收听收看新闻节目和翻阅报纸,及时了解国内外及本地大事。我尝试着每节品德课前两分钟的“新闻会”,由学生轮流报告最新消息,包括国际、国内和我们县、学校的热点新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维护祖国荣誉还表现在尊敬和爱护国旗、国徽”内容时,我针对我校每周星期一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献辞,组织学生开展题为“国旗在我心中”的课堂演讲赛,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平时,利用辅导课时间以及板报这块阵地介绍、学习孔繁森、李素丽、徐虎、任长霞、焦裕禄、邱娥国、雷锋等先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通过学习、帮助学生认清形势,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由“知国”到“爱国”,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为了注重素质教育,我在备课时有目的的准备思考题,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指导下阅读材料,对重点、难点进行广泛的讨论,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不包办代替,把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学生努力思索和实践的过程。在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贵在昂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善于将教育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把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目标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追求,让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焕发出来,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自己思考、自己体验、自己选择,从而获得自我感知、自我触动、自我励行的效应。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能够是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教育的成功。

当今中小学生虽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注改革开放形势的变化,但他们涉世不深,思维方法还存在片面性。因此,我对学生在讲课中提出的问题及时引导解决。例如,在讲到共同富裕的时候,有的学生提出:“我们提倡共同富裕,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却使贫富的差距拉大,这样会不会像资本主义社会那样,出现两极分化?“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见解,掌握了具体情况后,做了分析:(1)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使社会主义本质的主要表现。(2)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富裕。国家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通过合法经营先富起来。(3)收入差距拉大,不能说明是两极分化,而且是一个积极分化的概念。由于我国先富起来的人并没有形成一个阶级,而是分散在社会各阶层、各个手段加以宏观调控,不会出现像资本主义社会那样的两极分化。经过分析,加深了学生对资本知识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认识。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范文4

(一)要具有乐于奉献的精神

思想品德教师是未来社会人才的生产者和培育者,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系统文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理想,情操与品格。

(二)要具有良好的人格形象

品德教师与普通教师一样,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示范效应。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全面发展自己的良好人格形象,成为一个有健康人格的,为学生良好表率的人。

二、道德素质是成为合格思想品德教师的基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深刻地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谈举止、情绪情感、待人处事等都影响着学生。这种影响既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极其有力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正是这一影响最直接的反映。作为在灵魂上教育人、塑造人的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工作中能认真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努力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热爱学生、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成为学生最生动、最直观的行为榜样。

三、业务技术素质方面的要求

(一)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能力。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二)要有更高的社会文化科学知识修养。在某种意义上说,品德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名有才华的新型教师。才能高屋建瓴,从思想上教育好我们的学生。因此,做一个有才华的新型的中学品德教师仍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教育者的知识容量。思想品德教师要准备一个摘抄本,适时将自己认为有用的知识和方法抄下来,摘抄的范围可以跨出所学科目。教会给学生的终身发展留下的最深的印记不是知识,而是思想,师生之间所形成的永久的情感连接点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知识,而是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所留给学生的立足于社会的德行和处事本领。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欣赏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把美带给学生,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优秀的教师,总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丰富的知识、美得语言、美的情境、美的事物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激励他们的求知欲,丰富和提高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促进他们智能的发展。

四、加强思想品德教师现代教育理论素质的培养

现代教育理论是每一个教师必备的素质,是指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武器。实践证明,教师现代教育理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成绩的好坏。而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要求全体学生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这些都是现代教育理论的要求。因此,为了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教学的质量,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素质培养也成了当务之急。我们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素质,使之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勇于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学生的发展规律,精心创设教育环境和条件,进而使他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

五、要具有持续的自我完善能力

思想品德教师首先必须有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具有坚定正确的品德方向,高度的品德思想觉悟,因为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科学性与党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正确的品德情感和品德信念。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德行,还应该要有丰富的情感,不然,面对学生,品德教师则只能是一具没有血肉的道德活标本;没有感情,没有灵魂,学生不容易亲近,教学互动也就无从谈起了。

思想品德教师担负着育人育己的双重任务,教师要不断地铸造自我、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天天读书、以书为友,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职业要求。

六、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成为合格思想品德教师的保障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范文5

doi:10.3969/j.issn.1006-9682.2011.12.053

摘 要:马丁•布贝尔的品格教育思想从“我与你”关系的独特视角切入,为我国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理念、原则、内容、形式等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正向启示点;但同时,其思想的局限性也为我国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醒了几点需要注意和规避的问题。从布贝尔品格教育思想的视角下改进我国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优化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

关键词:布贝尔;品格教育;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更新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理念

1、“德育为先”理念实现从应然到实然的转变

布贝尔特别重视人的品格教育,这是他品格教育思想的一个突出特征。他认为“教育者的最重大任务则在帮助塑造人的品格”,“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1]。从广义上看,品格教育是一种美德途径的道德教育。在我国,“德育为先”理念虽然得到普遍认可,但是在实践中却没有真正实现。尤其是对作为主渠道的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程度不足,是导致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因此,切实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使“德育为先”理念实现从应然到实然的转变是布贝尔品格教育思想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重要的启示之一。

2、“本真德育”理念实现回归

布贝尔品格教育思想建立在其“我与你”的对话哲学思想的基础之上,他认为人类主要有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物质层面上的生活――“我与它”,即一种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另一种是精神层面上的生活――“我与你”,即一种主体与主体的关系,是人类应该有的真正关系。在“我与你”关系下进行的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应该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实现学生实质性参与,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鼓励学生作出有意识的选择,并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此同时,布贝尔的品格教育思想突出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自由,认为教育要以人为本,把教育的落脚点放在完成人的自我实现。因此,大学政治理论课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平衡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以实现“本真德育”理念的回归。

二、坚持平等、真诚的教育原则

1、平等原则

布贝尔在师生关系上特别强调“平等”,他从“我与你”的独特视角论述了师生关系应该是“我与你”的关系,他认为“传统的师生关系之所以专制且缺乏教育性,是因为教师被视为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2]基于此而形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我与它”的不平等的单向的师生关系,这种不平等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阻碍德育知识、情感在双方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影响教育效果。所以,坚持平等原则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提和基础。

2、真诚原则

布贝尔认为:“在品格以及整个人的教育领域内只有一条途径可以接近学生,这就是对他的信任。”[3]他同时指出,信任并不是强求得来的,只有坦率和真诚地参与到所要交往的人的生活中去,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任何诡秘圆滑的手段,最终只会适得其反。因此,真诚是获得信任的前提。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师是敷衍还是诚恳,很容易被学生判断出来,而这一判断结果会是他们对待课堂态度的基础。所以真诚是最大的态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成功个与否的关键。

三、课堂内容侧重:知识情感与人格

布贝尔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告知后人存在什么和必会存在什么,而是晓喻他们如何让精神充盈人生,如何与‘你’相遇。”[4](P60)教育是要教会学生体验生命和生活的意义,培养具有本真情感的人,而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某种知识或技能。而目前我国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仍是以知识内容为主,情感与人格融入鲜少,并且政治色彩痕迹明显,与实际生活贴近程度不够,不符合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以及德育根本目的。因此,我们要转变内容侧重,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的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人。

四、主要课堂形式:单向讲授双向对话

布贝尔把教学理解为对话交流,认为“教育中的关系是纯粹的对话之一。”[4](P140)只有在相互信任与平等的讨论与谈话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目前我国的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之所以效果不是很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单向的传统授课形式为主,使学生生厌。将双向对话交流融入到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使之成为主要的课堂形式,在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和谐师生关系等方面都会发挥良好的作用。以交流对话的创新形式进行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是布贝尔品格教育思想予以我们的重要启示点。

五、布贝尔品格教育思想视野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坚持核心价值观的融入

布贝尔把个人的品格自主性归结为个人自由选择,不加以任何标准和规范,这样极有可能会出现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和放荡无羁的行为,导致道德发展的虚无主义。鉴于此,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新品格教育倡导者托马斯•里克纳认为品格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具有普世性的核心价值观,如尊重、责任、诚信、正直等,这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道德具有阶级性,道德教育也不可能实现价值中立,在目前我国,价值多元化倾向日趋明显,为大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同时,也增加了选择的困惑性和困难性,因此在德育过程中一定要有科学的导向和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体现了无产阶级道德的超阶级性,理应成为贯穿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心线。

(二)注重道德实践,并将之纳入评估体系

布贝尔思想对道德实践提及甚少,在这点上就体现了其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基础的不牢靠性,反衬了哲学的科学性。的首要观点就是实践的观点,认为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德育本质上是一种理性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发挥实践的关键作用,组织多种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使之成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之纳入评估体系,保证道德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平衡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片面强调人文学科的作用,排斥理性的训练与培养,忽视自然学科对学生和社会的促进作用,这是布贝尔品格教育思想的偏颇之处,反映了其反理性主义倾向,违背了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文学科在满足学生思想情感需要、充实学生人生等方面确实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这并不能否定自然学科的极端重要性。实现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人文学科以及自然学科的平衡关系,防止矫枉过正,这也是布贝尔品格教育思想给我们反向启示之一。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作[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300.

[2]张爱华,狄伟,宋跃.马丁•布贝尔品格教育思想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9).

[3]张人杰,王卫东.20世纪教育学名家名著[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62.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范文6

【关键词】民主化教学 平等对话 开放式教学 时事 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118-01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民主化的进程也在日益加快,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也要构建民主化教学方式,在课堂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师生关系等方面都要体现民主化。

一、平等对话,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民主化教学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师生和生生之间平等就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则,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给学生一定的权利,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例如,《心有他人天地宽》一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尊重并关心他人,知道每个人的人格和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和学生进行“说说你的缺点”游戏,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相互提出对方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和教师之间的平等关系。教师要鼓励学生向自己提出批评和建议,同时,也可以委婉地向学生提出建议。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一些班级中发生的事件,如嘲笑同学等,讨论这些行为是否尊重他人,在生活中要怎样平等待人。民主化教学必须遵循宽容原则,教师要和学生平等对话,要尊重学生,给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提问的权利,让学生能够大胆地提出意见。

二、开放式教学,培养多元思维方式

民主化教学还必须遵循参与原则和自主原则,教师要通过各种开放性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自主投入到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方式。所谓开放式教学,指的是不拘于传统的模式,在合理的课堂管理中增强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引导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组成小组讨论相关问题。例如,在教学《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一课时,可以开展“理想接龙”活动,让学生每人用一句话谈谈自己的理想,然后指导学生画出自己的“理想树”,将学习、事业、家庭、自我成长等内容作为“理想树”的枝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想填写相关内容。随后带领大家开展“种植理想树”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理想树”放入信封收藏起来,等若干年之后再打开看看理想是否已经实现,理想是否会因为现实而产生变化。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要想让自己的“理想树”真的长大,需要做哪些努力。通过讨论,学生领悟到要想实现理想,就要努力改变自己,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设定计划,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在民主化的课堂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借助开放式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联系时事,启迪社会责任意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并非传授知识,而是指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在设置教学内容时要凸显生活化,用反映社会真实生活的内容来促进学生思考,联系时事,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社会责任意识。例如,在教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时事新闻,看看最近有什么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关的新闻,还可以让学生上网了解我国资源现况如何。有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我国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已经成为环境的公害,还有学生了解到一些生产商为了牟取暴利还在生产不可降解的塑料袋等破坏环境的产品,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在学生了解相关时事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我们还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有人认为,我们只是学生,可持续发展这样的战略是国家大事,与我们无关,这样的想法是否正确?”讨论这些问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思想品德比其他学科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政策法规、改革方案等层出不穷,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联系时事,将生活各个领域的最新信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促使学生逐渐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