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竞争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区域经济竞争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区域经济竞争力

区域经济竞争力范文1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区域经济 经济竞争力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已形成了许多“块状”产业,即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形成专业化块状产业。如浙江绍兴的印染和化纤,温州的打火机,福建晋江的旅游鞋,东莞的制造业等,它们大都以一个市、一个县、一个镇或一个村为范围,集中某种产品的社会化生产,形成一定区域规模的企业集群,表现出极强的活力和竞争力。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被称为产业集群或产业集聚。在中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今天,产业集群正日益成为一个地区在实现经济转型过程中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模式。

一、产业集群的内涵

所谓产业集群,是指一些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产业空间聚集现象, 它既有本地社区的历史根源, 又经常取决于本地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集合。它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1)产业集群是对应于一定的区域而言的,是经济活动的一种空间集聚现象;(2)产业集群是一个包含了某一产业从投入到产出以致流通的各个相关行为主体的完备的经济组织系统;(3)产业集群存在和发展的核心是特定的地方优势产业,这种特定的地方优势产业是产业集群得以构建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前提。从资源禀赋的角度来看,产业集群就是一种按最佳的方式将某一地区的多种资源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从事某种对本地区来讲最具有竞争优势的经济活动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二、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

1.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会带来经济的外部效应

产业集群内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性表现在共享公共资源、技术管理方法快速扩散、市场集聚和辐射作用等方面。在基础设施、产品原料服务体系、信息服务方面,许多同类企业甚至完全不同的企业有许多可以共享的资源,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2.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会实现范围经济

从产业集群的外部来看,集群是一个大量生产某一同类产品的企业集团,它实现了某一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而从集群内部来看,这一最终投向市场的产品在集群内部是通过弹性的分工体系来组织生产,因此其内部生产是建立在范围经济的基础之上的。产业集群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完美结合的一种经济组织模式,它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超乎寻常的竞争能力很大程度上就来自其具有一种将众多存量资源要素向现实经济实力转换的有效转换体系。

3.产业集群会带来经济发展的低成本优势

一是环境成本低。集群内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规模经济优势,实现在相同供给水平下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均使用成本的降低。二是交易成本低。集群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或布局的空间形成,不仅为企业带来基础设施共享的外部规模经济,而且有利于专业化协作的开展,信息交流、传播和交易费用的降低。三是信息成本低。产业集群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集群区域内企业相对集中,它能与功能发达而完善的专业市场共存,使企业容易通过市场的变化灵敏捕捉各种最新的市场技术信息,丰富人际渠道,将信息高效传播,使企业搜索信息的时间和费用大大节省,有利于企业的生产贴近市场,甚至超前于市场。四是配套成本低。专业化经营是企业集群的一个主要特点,集群内部各种不同形式的专业化企业只是整个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相互之间形成了高效的分工协作系统。由于这些企业处于同一区域,有利于降低企业之间的配套产品的采购、运输和库存费用,以及人才招聘成本。

4.产业集群模式具有技术制度创新优势

集群是培育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温床。波特认为,企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的来源,主要表现:一是企业彼此接近,会受到竞争的隐形压力。而不甘落后的自尊需要和当地高级顾客的需求,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由集聚带来的有效的竞争压力,既加剧了竞争,又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二是强烈的技术吸纳能力。由于地理上接近,业务联系紧密,信息交流快捷,市场上任何一个具有潜力和市场前景的重大技术创新,集群内企业几乎都会同步吸纳消化这种创新成果,企业通过这种快速学习和模仿实现自身的更新和升级。三是健全的服务体系。随着集群区域的发展、壮大,除了生产企业集聚外,还汇聚了大量的服务企业以及提供研究和技术性支持的机构。如管理咨询机构、技术开发机构、行业协会等,这些机构对加强技术的研发、交流和扩散,对区域内企业技术进步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5.产业集群模式具有市场优势

一是有利于形成专业市场。企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的相互依存是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一个成熟的企业集群并不是纯粹的生产性企业,而是由生产性企业与流通性企业共同构成的,企业集群的发展会为区域内形成专业市场提供条件,而专业市场的形成又将推动产业的发展。二是有利于建立区域性品牌。企业集聚产生的群体效应,有利于区域性品牌的建立。区域性的品牌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比单个企业品牌具有更广泛持续的品牌效应,即使单个企业的生命周期相对短暂,只要不是由于技术或自然资源等外部原因使企业集群衰退或转轨,区域性品牌效应更易持久。三是有利于企业走向国际化经营。企业集群利用产业规模可以帮助单个中小企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对策探讨

1.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

集群化基本上是一个由下至上、市场诱发和市场引导的过程。 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应该是作为促进者和中间人,把相关参与者聚集起来,提供支撑性的基础设施,建立动态比较优势和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创造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消除创新系统的系统失效。 因此,在以集群为基础的政策制定中,政府的作用:一是建立集群行动协调系统,把组建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作为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措施,规范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关系,使行会在理顺集群企业关系、发挥中介服务的功能,降低企业制度成本、管理成本、交易成本和公共成本、协调企业共同行动等方面大有作为。二是建立集群创新支持系统,引导集群加强与大学、科研机构的联系,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结盟机制;强化集群共享的研发机构和技术质量监测机构,人才机构建设;构建与地方生产系统相适应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培养大量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专业管理人员和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产业工人;加大对企业改造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现代化、信息化改造。三是建立集群发展服务系统。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构建沟通企业与国际市场的信息网络,优化企业营销手段;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形成与产业集群发展相适应的物流圈和供应链;把培育专业市场与发展虚拟经营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企业适应贸易方式的改变;积极探索金融体制改革,降低融资成本,改善融资服务;鼓励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建立健全管理咨询、信用评估、法律服务、检测认证等中介服务体系。同时,政府要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为集群的发展提供共享的硬件资源。

2.强化统筹规划,提高产业集中度

产业集聚的形成是市场作用、企业作用和政府作用的综合结果。产业集群不是简单的企业堆积,而是有规划、有组织的有机融合。区域要加强规划,促进企业集群有序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强有力的产业群体和竞争主体。一是推动中小企业的专业化集聚,引导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逐步集中到统一规划的产业区内,改善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企业之间的生产协作,促进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扩大产业规模。二是加快专业化产业园区建设,专业化产业园区是促进企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要加快建设一批有一定规模基础的专业化特色园区。综合性开发区也要围绕不同的产业链做大、做强,提高专业化竞争力。三是加强专业市场建设。强化专业市场与产业的配套,通过市场建设加快产业的集中,同时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市场空间。充分利用信息化等先进手段,建设改造市场,完善市场功能,扩大市场交易规模和辐射半径,发挥市场的信息传播作用,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

3.着力培育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

以区域特色产业为依托, 通过相关产业和企业在区域内形成的特色产业体系,因其具有明显的群体优势和区域品牌优势,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特色产业群的培育,就是以特色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竞争力为目标,着力培育具有市场前景、对整个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关联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并集中力量,聚合各种生产要素,完善产业体系,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特色产业群的关键,是产业的专业化整合问题,其核心是要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区乃至所有制的界限,冲破自成体系、门类齐全的地方经济格局,筛选出能够影响经济大局的支柱产业和当家产品,实现优势突出、重点集中的倾斜式发展,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大力推行产业的集中化和专业化。

参考文献:

[1]吴晓军:论产业集群对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意义[J].企业经济2003,8

区域经济竞争力范文2

关键词:区域竞争力;因子分析;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0)10-0077-04

一、引言

城市竞争力对于一个国家、区域等的经济、政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河北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年大变样政策加快了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的建设步伐,如何引导全省城镇化进程健康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成为面临的重要问题。对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已有很多,如全国竞争力的研究、省际之间竞争力的研究[1]以及对于区域经济竞争力[2]的研究,对河北省的研究也不少[3][4],但是竞争力的研究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城市经济在变化,那么城市的竞争力也在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对城市竞争力不断地进行分析和评价。近年来,河北省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也应该看到在全省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分析省内各城市的竞争力差异,并不是简单地为了城市排名,而是为了能较清楚、客观地认识各城市的优势、劣势以及现状、发展潜力,找到缩小城市间差距、协调各城市间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提升河北省整体竞争力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因子分析法能够利用相对少的变量尽可能多地反映原始数据的信息;在此,笔者运用因子分析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对河北省2006-2008年的竞争力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根据综合得分对11个地级市进行分类并对各类城市进行具体分析。

二、竞争力指标的选取和数据的预处理

根据科学性、合理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全面、完整、真实地反映河北省区域经济竞争力,笔者选取反映竞争力水平的28个指标,建立相关统计指标体系。X1――GDP总量(亿元),X2――人均GDP(元),X3――全部财政收入(亿元),X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X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X6――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亿元),X7――第三产业增加值,X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X9――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X10――农民人均纯收入(元),X11――进出口总额(万美元),X12――外商直接投资(万美元),X13――人均财政支出(元),X14――人才资源总量(万人),X15――客运总量,X16――货运总量,X17――用电总量,X18――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X19――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X20――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X21――有线电视入户率,X22――供水综合能力,X23――邮路密度,X24――国际互联网用户数(万户),X25――电话用户数(万户),X26――医院卫生院病床数(张),X27――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X28――专任教师数(人),X29――在校学生数(万人)。

数据选自2007-2009年的《河北经济年鉴》,采用下列方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1. 指标的同趋化处理。在参与综合评价的指标中,有些是正指标,有些是逆指标,有些是适度指标,需要将它们统一转换成正指标,方具有可比性。

2. 无量纲化。设有P个反映n个单位财务状况的统计指标,记为:

处理后的样本指标x*ij服从标准正态分布,这样既消除了量纲的影响,又消除了指标间的差异,使得各指标间具有可比性。

三、区域经济竞争力实证分析

(一)2008年区域竞争力因子分析

笔者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数据已经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因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采用主成分法提取公因子,将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提取为主成分。从表1中可知,前三个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故提取3个公因子。这3个公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9.177%,因此,可认为这三个公因子综合了原始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可以对河北省地级市之间的竞争力情况作出较好的解释。

因子载荷矩阵中载荷系数越大,说明综合指标的解释能力越强。经过方差最大旋转后,主因子变量在许多变量上有较大的载荷。笔者把提取的三个主因子分别命名为经济实力因子、技术成长速度因子、经济环境因子,同时得到了因子得分排名和综合得分排名。每个因子都可以反映河北省地级市之间竞争力的某个方面,综合得分可以反映河北省地级市之间竞争力的综合情况。表2给出了2008年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排名。

从表2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排在前三名的是石家庄、唐山和邯郸。石家庄在三个主因子上的得分排名都是比较靠前的,说明其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比较好。石家庄是随着近代铁路的开通而崛起的新兴城市,比较年轻但是发展速度很快。石家庄依托自身的优势,全力打造以“中国药都”、“国家纺织基地”、“华北重要商埠”、“北方特色农业区”和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为主导的支柱产业。现在石家庄市已拥有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成为河北省发展最快的新兴工业城市。同时,石家庄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医药企业,如华北制药集团,石家庄制药集团和华曙制药厂,“华北”、“神威”成为全国医药驰名品牌。常山纺织集团综合经济效益位于全国纺织行业前列。另外,石家庄是全省科教和文化的中心,它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高校科研院所,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科技成果。虽然石家庄在经济环境因子和综合得分的排名都比较靠前,但仍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环境保护,使石家庄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唐山的综合得分排名为第2位。其在前两个因子上的得分均居第1位,只有第三个主因子上得分比较靠后,得分在平均水平之下。也就是说唐山在经济环境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唐山是河北省的重工业城市和三个沿海城市之一。唐山有“北方煤都”和“北方瓷都”之称。唐山的支柱产业为钢铁、矿产、机械和陶瓷产业,其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经济实力较强。但是唐山的三次产业比重失调,城市传统产业比重明显偏高,产业结构较单一,工业经济综合化发展程度低。由于其采掘、矿业加工等重工业比重较高,其环境也受到较大污染。因此,唐山还应在经济环境方面加大力度进行改善。

邯郸的综合得分排名为第3位,其技术成长因子得分较低,处于平均水平之下。钢铁工业是邯郸的主导性产业。邯郸钢铁集团是全国特大型钢铁企业,但是其他的产业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技术成长因子得分低,还说明邯郸市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新技术的开发。

得分排在后3位的是衡水市、张家口市、承德市。衡水得分比较靠后主要是因为技术成长因子和经济环境因子排名均在后2位,但是其经济实力因子得分还是比较高的。这说明衡水今后的应注重技术成长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保护。而张家口的发展方向应该放在经济实力的加强和经济环境的保护方面。承德的经济实力还需进一步加强。整体来看这3个城市均是在经济环境方面得分较低,说明这3个城市的硬件设施和经济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地发展。

(二)2006―2008年区域竞争力比较分析

表3给出了2006-2007年河北省区域竞争力分析结果,笔者将2006-2008年3年的得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综合排名上看,石家庄、唐山、邯郸一直处在前3名。2006年和2007年石家庄得分较低的是技术成长速度因子,排名为第7位,而2008年石家庄的技术成长速度因子排名为第2位,提前了5名,可见石家庄在科学技术研究投入和人才培养上加大了力度。对于唐山来说,2006年和2007年的排名比较相似,经济实力排名为第5位,相对于其他两个因子排名来说比较靠后,而2008年唐山的经济实力因子排名居首位,可见唐山的工业发展速度较快,曹妃甸工程的建设以及首钢的搬迁对唐山的经济都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但是2008年唐山的经济环境因子排名到第9位,这也要求唐山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提下,环境保护和硬件设施的建设也应重视。邯郸在2006年经济环境因子排名在最后,到2007年排名提前了4名,而到2008年其排名居首位,可见邯郸已经重视经济环境的改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后3名城市中,承德从2006年的第11名提前到2008年的第9名,总名次提前了,但是经济实力还是比较弱。秦皇岛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别处于第10名和第9名,只有经济环境排在第1名,其他方面都比较差。因为秦皇岛是河北省新兴的沿海城市,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以旅游经济发达而闻名,是国家机关的第二办公场所和疗养的胜地。虽然2008年秦皇岛的排名提前了,经济实力有所增强,但是其经济环境却下降了,因此还要求秦皇岛在提高经济实力的同时不要忽视经济环境的持续改善。对于衡水来说,经济环境以及硬件措施一直是阻碍其综合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尽管衡水老白干酒已经全国有名,但是综合竞争力的提高还要各方面均衡发展。从3年的排名来看,排名顺序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动,各个城市在自己的弱项方面都有所改善,但是较多的城市出现了顾此失彼的现象。

(三)区域竞争力的分类

根据综合得分进行分类,将11个地市划分为三类:竞争力强的城市(0.1?燮F

从表4中可以看出2006年和2007年的分类是相同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城市竞争力没有变化,出现这样的结果只是与笔者设定的分类区间有关。上面的分析已将各城市的改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各个城市已经开始注意到各自的劣势并采取了一些有力的措施,使劣势方面得到了改善。从2008年的分类可以看出,保定和沧州由第一类城市下降到了第二类城市,而秦皇岛和张家口由第三类城市上升到了第二类城市,从平均水平来看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是提高了。从因子得分表和分类表来看,第一个指标的得分高低决定了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强弱,也就是说一个城市的经济竞争力主要由经济实力来决定。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大小主要依赖于其经济实力强弱。唐山作为冀东地区、邯郸作为冀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城市传统产业比重高,经济基础较好;石家庄虽然年轻但是其各大企业的发展非常迅速,这3个城市的经济实力都是很雄厚的,因此其排名一直处于前3名。因此,各个城市应该充分利用相对优势资源,最大程度地实现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资本的优势互补,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2)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顾此失彼的现象。经济实力弱的城市认识到了自己的劣势,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使自己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提高,虽然排名提前了,经济环境却下降了。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结果。各市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进一步保持或改善经济环境和硬件设施建设。(3)各地市应重视对科技、教育领域的投入与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科技转化能力,促进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结合。(4)从2006-2008年的分类结果可以看出:对于第一类中的石家庄来说,2006年和2007年其弱项在技术成长因子上,而2008年的分析结果显示,技术投入和人才储备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经济环境有所下降,因此,石家庄应在硬件设施的改进和环境的改善上进行一定的谋划;唐山的经济实力在3年内有很大的增强,但其是以经济环境的下降“换来的”,希望唐山不要顾此失彼;邯郸的经济实力一直较强,但是技术投入与经济环境却并不稳定,这也是其名次忽上忽下的原因。邯郸应在稳定经济发展上下功夫;对于从第一类城市成为第二类的沧州和保定两个城市来说应注重技术的研发投入以及人才的培养;对于一直处在第三类的城市――衡水和张家口来说,应注意经济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参考文献:

[1]陈志.中国副省级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与比较[J].商业研究,2007,(6).

[2]郑伟民,陈挺.福建省县级市综合竞争力的主成分分析[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27).

区域经济竞争力范文3

目前,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剧,所有的国家以及地区都认识到了竞争力的重要性。精心打造核心的竞争力已经变为国家、地区以及企业发展战略以及发展战略的新趋势。国家在市场产品以及服务提供方面的效率会决定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国家在产业领域当中的竞争力会决定国家经济的竞争力。所以,可以说产业竞争力指的就是国家的竞争力。

1.分析区域产业经济竞争力的基本内涵

通常来讲,产业属于研究国家在竞争方面存在优势的一个基本单位。所有国家以及地区在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功并根本就不是仅仅来自于某一个产业取得的发展以及支撑,依赖的主要是产业集群。在各个产业的发展过程当中,产业集群之间存在的技术创新方面的相互渗透以及弥补将会提供竞争方面的保证以及技术的支持,同时还能够有效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增强区域产业经济竞争力。下面分析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含义。

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其著作当中从国家、企业以及产业间的内在联系开始,深入研究了产业与企业的竞争优势。他觉得,一个国家所具有的产业经济竞争力,主要表现为集聚形态的产业。在此基础上,从产业方面对企业与行业竞争力形成以及发展的规律进行了阐述,进而形成了八个方面的竞争理论,具体表现为竞争领域、竞争阶段、竞争要素、竞争核心、竞争力获取途径、价值链、竞争力优势。

但是,因为研究的层次以及视角之间的不同,对于产业竞争力的界定学术界还没有非常统一的意见。现阶段,在国内相对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市场力和生产力说、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说以及企业竞争力说。总的来说,产业竞争力指的主要是国家中所有产业或者某一产业通过充分利用生产要素以及资源,持续稳定的生产更具有优势的产品,进而实现长期能够盈利的最终目的。根据经济关系,能够将产业竞争力看为是区域或者国家之间的竞争优势,还能够表现成不同区域以及国家产业当中的竞争优势。

2.分析区域产业经济竞争力的实质以及具体的构成

研究区域产业经济的竞争力主要针对的是产业竞争力。产业经济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之间存在着联系,还存在一定的区别。根据研究领域,区域产业经济竞争力包含在产业竞争力中,主要包含产业区域竞争力、产业国家竞争力以及产业国际竞争力。根据研究的方法,产业经济竞争力注重的是理论方面的研究,而产业竞争力更加注重实证的分析,也就是区域产业经济竞争力是现实中产业竞争力的应用以及证实,而产业竞争力属于产业经济竞争力的理论方面的背景。

一般情况下,在对区域产业经济竞争力进行研究时,承认了各个产业间存在的劣势或者优势,同时在一定的影响之下进行了产业的基本格局的分工。在本文中,主要考虑四个方面的竞争力:

农业竞争力。该竞争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经济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标志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域的科技进步以及农业发展的程度。该竞争力具体表现为产品的安全、质量、生态、效益以及数量等各个方面。

工业竞争力。低污染、高附加值以及高新技术是对区域工业的竞争优势进行衡量的重要标志,同时还是实现区域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保障。该竞争力具体体现为产品的关联度、增长率、占有率、技术创新以及贡献率等多个方面。

企业竞争力。产业是研究竞争优势的基本单位,而企业构成产业,企业具有的竞争优势可以有效保证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区域产业的竞争力。该竞争力具体表现为企业的技术、规模、增长率以及数量等多个方面。

服务业竞争力。该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托并支撑着工业以及农业经济的稳定以及可持续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体现出优化升级区域经济产业的结构。具体体现为服务的质量、层次、类别、数量以及效益等各个方面。

3.有效提升产业经济竞争力的一些主要措施

对现代农业进行大力发展。通常来讲,在农业当中引进技术或者进行技术的创新都是有效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经济增长潜力以及发挥水平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为了将国民经济当中农业的地位进行加强以及巩固,区域产业应该始终坚持节能增效技术的大力推广,发展粮食的基本生产,在此过程当中,应该对保护耕地的相关制度进行严格的执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保证粮食的产量,还应该对引进的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对节能增效的技术进行大力的推广,有效提高经济区域的生产能力;同时还应该坚持对农业内部结构进行优化,有效提高农业当中的技术水平,将农业技术的创新体系进行健全完善,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渠道以及全民参与的技术投入体系,有效提高农业水平的农业设施、农业化工、农业机械以及农用水利等多个农业技术的体系。

对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升级进行大力推进。在对工业企业的竞争力进行提升的过程当中,选择合适的技术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手段,同时还是有效衡量第二产业增长潜力以及发展程度的一个标志。为了增强产业经济的竞争力,应该始终坚持对主导企业的发展壮大,有效结合拓展外延以及内涵,将外国先进的技术进行大胆的引进,尤其是一些工艺、技术设计,合理规划并整合区域以及产业当中的项目;还应该对高新技术的产业进行大力的培育发展,始终坚持国际合作与自主开发结合的基本原则,增强国内外之间的合作。

对服务行业的发展水平进行全面的提升。发展壮大服务业是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同时还是优化升级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选择。要想有效提升现代服务行业的竞争力,应该始终坚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生产业的拓展,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健全完善经营机制,加快建设物流技术的标准化体系以及物流信息的平台,推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应该有效结合市场的导向来对消费型的服务行业进行丰富,应该积极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发展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以及连锁经营等各种经营业务,有效改造比较传统的流通业态;另外,还应该充分发挥区位具有的优势来建立健全旅游产业。根据区域的具体特点来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打造出相应的旅游路线,坚持环保优先、充分利用的基本原则,对区域具有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使用。

有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吸收技术的能力,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及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要想实现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应该始终坚持充分利用市场的对接来实现企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还应该通过战略联盟的使用来升级企业的技术水平,最终保持企业在产品开发以及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的竞争优势。

区域经济竞争力范文4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区域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尤其是沿海东部城市。分析城市竞争力,客观地评价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和潜力,帮助城市认清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能够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目前,在区域经济带来巨大规模效应的情况下,城市更应该准确判断在本区域内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在提升本城市竞争力的同时,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提升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一、城市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城市竞争力,从广义上讲,是指城市通过优化城市发展环境,利用各种途径增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文明要素的能力,在发展层次上表现出比其他城市更强、更持久的特征。城市竞争力提升的战略目标在于促进城市及其所在的区域经济社会的高效运行和持续发展。科学地评价城市竞争力,需要建立在一套合理完备的指标体系基础之上,才能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1】。

本文主要结合相关数据,从经济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文化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和对外开放竞争力五个方面,对浙江省11个主要城市的单项竞争力进行了考察。其中,在经济竞争力方面,排名靠前的有杭州、宁波、温州、嘉兴和绍兴,较落后的是金华、台州、湖州、舟山、衢州和丽水;在基础设施竞争力方面,居前的依次为杭州、宁波和温州;在文化竞争力方面,居前的依次是杭州、宁波、舟山和嘉兴;在环境竞争力方面,排名前三位的是宁波、杭州和绍兴,排名后三位的是温州、台州和丽水;在对外开放竞争力方面,由于区域条件和投资环境好,杭州、宁波、嘉兴和绍兴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就浙江省11个主要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而言,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综合得分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1.竞争力最强的城市

首先是宁波,其次为杭州和舟山。宁波和舟山的突出优势在于港口资源丰富,有天然的深水良港,在经济发展方面呈现出偏向对外的混合发展模式,综合实力很明显;而杭州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独特的发展优势;

2.竞争力较强的城市

义乌和温州在列,两个有自身特色的城市。义乌是国际知名的小商品城,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很大,为义乌的城市竞争力出力不少。而温州是率先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城市之一,民营经济发展的很好,创造出温州模式的经济发展格局;

3.竞争力较弱的城市

包括嘉兴、湖州、绍兴、衢州和台州,其中衢州的发展滞后与地理因素有关,绍兴的竞争力弱可能与行政规划方面的因素有关,台州的竞争力弱,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其是人口大市,拉低了人均GDP水平。【2】

一般而言,城市竞争力的状况与在本区域经济发展地位是直接相关的。城市竞争力强的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就会占据重要地位,可以对本区域其他城市产生较强的辐射作用,反之,亦然。从以上的分析结果来看,目前台州市的城市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第二、三产业产值较高,人均收入也较高,但是城乡差距相对较大,沿海的地理位置优越,但是对外开放程度并不高。【3】在这种情况下,台州市在区域发展地位中就相应地处于中等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二、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浙江省城市竞争力仍然呈现出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是分布不均。各城市应当自身的发展特点,在资源、资金和人才等方面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城市竞争力的提高,提升在本区域内的发展地位,尤其是目前尚处于弱势地位的城市。作为处于中等发展水平的台州市,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硬件条件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是优化投资环境和支持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对提高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在于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规划,通过城市规划实现每一个子系统的协调运作,从而促进大系统有效的发挥作用,还要避免重复建设,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现象。同时,还应将城乡规划、土地规划和环保规划协调起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4】。

2.发展特色产业,自觉参与区域分工

主要表现在各城市要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优势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组合,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壮大。【5】优势各异的各个城市,要着力探索出与自身相适应的产业发展模式,例如,有良好区位优势、交通便利的城市,可以适当考虑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农业优势的城市可以探索出现代绿色农业和食品业的发展道路;资源较丰富的城市,可以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相关产业,成为区域内重要的资源供应基地。从浙江的实际情况来看,台州市可以利用沿海的区位条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展出独特的经济模式。

3.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加强区域合作在显得尤为重要,集合各城市的发展优势,可以有效地做到扬长避短,同时形成强大集聚发展能力。加强区域合作需要正确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其他卫星城市的发展,台州市作为卫星城市在依托中心城市发展的同时,要逐步增强自身实力,充分利用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各种机遇,实现将区域合作的领域扩展到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重要目标,充分利用区域内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发展自我,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区域经济竞争力范文5

关键词:

区域旅游竞争力;构成要素;形成机理

区域旅游竞争力是指一个地区在激烈的旅游目的地竞争中,在旅游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并实现更大综合效益的能力。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区域旅游竞争力与发展战略研究成为业界研究的热点,从最初的区域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到后来集中于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近来一些学者开始将研究视角转向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形成机理与培植模式研究。而对区域旅游竞争力形成机理的研究将为区域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进而提出区域旅游竞争力提升的途径和策略。

一、相关研究回顾

国外对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早期的研究多从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的视角,偏向于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与市场竞争力提升方面的研究。1993年,在阿根廷举行的AIEST会议上,学者们探讨了长途旅行目的地的竞争力问题,此后区域旅游竞争力问题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Douglas G.Pearce(1997)分析了东南亚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状况。Go&Govers(1999)认为可以从设施、可进入性、服务质量、目的地所具有的能力、区域形象、气候和环境、吸引物7个方面衡量目的地之间的相对竞争地位。作为旅游学术研究领域的风向标,Tourism Managemnet在2000年第21卷第一期以“旅游竞争力”为主题,刊登了一些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Anne-Marie d’Hauteserre(2000)从目的地管理的角度、Tanja Mihalic(2000)从环境管理的角度、Frank M.Go,Robert Govers(2000)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探讨了区域旅游竞争力提升的问题。Salah S.Hassan(2000)指出比较优势、需求定位、产业结构、环境承诺是市场竞争力的4个决定因素。加拿大学者Ritchie J.R.&Crouch Geoffrey I(2000)等提出了由核心资源和吸引物、支持因素和资源、目的地管理、目的地政策规划和发展、限制和促进因素、微观竞争环境、宏观竞争环境等因素组成的“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模型”。西班牙学者Arturo等(2003)则运用社会学调查方法,构建了“目的地可持续竞争力模型”,对旅游目的地产业竞争潜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Dwyer&Kim(2003)提出了包含“继承和创造资源”、“支持因素和资源”、“目的地管理因素”、“需求状况”、“位置条件”、“目的地的竞争力”以及“地区、国家繁荣标志”等因素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综合模型”。Jackson Julie(2006)肯定了旅游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指出Porter(1990)的竞争力钻石模型对中国西部地区的旅游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国内对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这与在阿根廷召开的AIEST会议有较大的关系。杨森林、郭鲁芳、王莹(1996)对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中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系列建议。窦文章等(2000)归纳了区域旅游系统竞争的完整功能图式,提出“区域旅游竞争系统模型”。陈建斌(2001)认为区域旅游竞争力是由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的综合水平与区域内旅游业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竞争力,不仅仅取决于区域内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经营实力。在定量研究方面,万绪才(2001)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Delphi)对江苏省各地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朱应皋、万绪才(2003)从旅游资源与产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其它条件及国际旅游业绩4个方面构建了国际旅游竞争力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对包含中国在内的全球旅游十二强展开定量比较分析。郭舒,曹宁(2004)运用区域竞争的有关理论考察了旅游竞争力与目的地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影响旅游目的地核心竞争力的6个关键性因素,构建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六因素联动模型”。李国柱、石培基(2005)以甘肃省为例,从规模、市场、企业、基础、发展、环境6个方面构建了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

从上述文献中可以看出,对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评价模型和定性分析方面,而在区域旅游竞争力形成机理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将通过对区域旅游竞争力构成要素的分析,探究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来源,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讨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形成机理。

二、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来源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盛见(2007)通过分析国内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文献后认为,当前对区域旅游竞争力构成要素的研究可以分为“市场业绩构成说”、“因素构成说”、“业绩因素构成说”和“核心竞争力构成说”4类,作者对各类观点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从竞争力性质的角度,构建了由潜在竞争力、外生资源禀赋竞争力、内生资源禀赋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4类构成的区域旅游竞争力模型。笔者认为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既有宏观环境竞争力如政策、制度安排等,亦有微观因素竞争力如企业和设施等,综合而言区域旅游竞争力包括核心竞争力和基础竞争力两个方面。

1、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包括旅游资源竞争力、旅游企业竞争力和政府竞争力,三者是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内核。其中,旅游资源竞争力是区域旅游发展所具有的先天优势,旅游企业竞争力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内驱力,政府竞争力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协调者。

(1)旅游资源竞争力

旅游资源是形成旅游吸引力的基础。在以资源为基础的旅游目的地竞争环境下,旅游资源竞争力的大小决定了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大小,而即使在区域旅游竞争已经升级为旅游产品和旅游功能竞争的今天,实现区域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和旅游功能的提升仍然离不开旅游资源基础。区域旅游资源竞争力的大小可以从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区位条件、开况3个方面来评价。其中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包括区域旅游资源的总量、高级别旅游资源所占的比重;区位条件包括旅游资源与主要客源市场之间的空间和时间距离、可进人性和内部交通交通;开发程度包括旅游资源的开发规模、各项投入和旅游资源一旅游产品的转化程度。

(2)旅游企业竞争力

旅游企业是区域旅游开发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旅游开发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旅游企业已经成为影响区域旅游竞争力大小的核心 因素。旅游企业竞争力可以通过区域内旅游企业的总体规模、结构、企业的盈利能力、人才结构和技术创新能力等5个方面来评价。其中旅游企业的总体规模包括区域旅游企业的数量、注册资本、雇员数量等;旅游企业的结构包括各产业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中旅游企业的分布情况、自组织程度;旅游企业的盈利能力包括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人才结构包括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产业要素分布结构;技术创新能力主要偏向于旅游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经营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等。

(3)政府竞争力

总体而言,旅游业的发展路径可以分为市场推动型和政府推动型两类,在旅游业发展的初期,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影响着本区域旅游发展所能取得的成绩,这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政府竞争力已经成为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核心构件之一。对政府竞争力的评价可以从宏观调控能力、大规模接待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3个方面来衡量。其中宏观调控能力包括旅游政策和旅游管理体制创新,旅游招商引资力度;旅游接待和协调能力包括协调旅游开发与当地居民之间关系的能力、大规模接待的协调能力、旅游环境容量的调控能力等;风险管理包括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应对地震、恶劣气候等自然灾害的能力等。

2、基础竞争力

基础竞争力包括经济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和生态环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相互影响,其中经济竞争力与旅游企业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与政府竞争力以及生态环境竞争力与旅游资源竞争力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1)经济竞争力

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现代旅游的开展,尤其是大众化旅游时代的到来提供了较强的经济基础,区域经济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外部动力。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大小可以从经济发展实力、经济开放程度、产业配套能力3个方面来评价。其中,经济发展实力包括区域经济总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等;经济开放程度包括吸引外来投资的规模、外来常住人口、外来人口的国民待遇等;产业配套能力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其它产业的发展水平,如农业、保险业、通讯业、商贸服务业等。

(2)基础设施竞争力

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产业部门,其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强有力支撑。基础设施为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各类硬、软件设施。对基础设施竞争力的评价可以从硬件设施的配套能力、配套服务能力两个方面来衡量。其中硬件设施配套能力包括旅游专用交通设施,供水、供电设施,通讯设施,卫生设施等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撑能力;配套服务水平包括信息咨询系统、交通标识和引导系统、投诉系统等。

(3)生态环境竞争力

生态环境是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区域旅游竞争力提升的基础。生态环境竞争力的大小可以从环境保护的意识、生态风险的控制、生态环境管理等方面来评价。环境保护意识包括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当地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态度等;生态环境管理包括环境保护的法制法规、环保投入、环境保护宣传等;生态风险的控制包括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面源污染治理等。

上述6大构成要素在区域旅游竞争力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不同作用,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形成区域旅游竞争力,而6方面竞争力的不断加强则促进了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提升。

三、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形成机理

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形成经历了由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再到竞争力的三阶段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需求及其变化是实现这种转化的基础,而政府的扶持以及旅游企业的参与分别是实现上述两次转化的催化剂。

1、比较优势阶段

比较优势是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基础,包括旅游资源优势和市场区位优势。这些优势是本区域所固有的先天优势,具有垄断性和排他性的特征。旅游资源优势和市场区位优势可以归并为资源优势,因此,区域旅游竞争力最初的表现形式为资源竞争力。然而比较优势是一种存量资源,只有在条件成熟时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条件有二:一是旺盛的旅游需求,二是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扶持。旺盛的旅游需求为区域旅游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是比较优势进一步转化的基础;而当地政府在财政、基础设施、人才等方面的扶持则推动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政府竞争力成为了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关键。

2、竞争优势阶段

在竞争优势阶段,旅游业发展的内部驱动力增强,垄断性的旅游资源转化为参与市场竞争的旅游产品。政府对待旅游发展的态度由扶持转变为引导,旅游企业的作用得以凸显。这一阶段区域旅游的竞争优势突出地表现为旅游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但是,旅游产品竞争力是一种短期的、非持续的竞争能力,随着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旅游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会发生较大变化。因此要保持区域旅游的持续竞争优势就必须实现由竞争优势向竞争力的转化。在此过程中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旅游需求结构的变化,二是旅游企业的参与。旅游需求结构的变化要求旅游产品进行必要的升级换代,而旅游企业为旅游供给的结构调整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旅游企业竞争力成为了这一阶段区域旅游竞争力的主要表现形式。

3、竞争力阶段

在这一阶段,旅游产业要素进一步完善,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之间的自组织程度进一步提高,并开始在区域范围内形成旅游产业集群,从而形成了一个产品体系齐全、旅游功能完善的旅游供给体系。与此同时,在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区域旅游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的自调节能力以及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增强,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更加突出。区域旅游发展具备了持续竞争优势,标志着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最终确立。

由上述可以看出,区域旅游竞争力从形成机理上看经历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竞争力3个演变阶段,而其表现形式则经历了由资源竞争力、政府竞争力、产品竞争力、旅游企业竞争力和旅游产业竞争力5个阶段。在比较优势阶段,区域旅游竞争力的获得主要依赖于资源优势,这时制约区域旅游竞争力提升的最大瓶颈因素是资源;进入竞争优势阶段后,要实现资源的产品化和深度化、差异化开发就必须依靠资本的投入,因此,资本投入成为这一阶段区域旅游竞争力提升的最大影响因素;而在竞争力阶段,要保持区域旅游产业的持久竞争力就需要不断地对旅游产品进行更新和优化,提升区域旅游功能,这时科技和人才的作用开始凸现。旅游产业要实现由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化,人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区域经济竞争力范文6

>> 农业竞争力提升要走国际化道路 提升核心竞争力 打造国际化商圈 应对国际化挑战,提升综合竞争力 高职院校国际化竞争力评价策略 《国际化的HR:用国际化的视野提升企业竞争力》 天生国际化企业的战略转型与竞争力提升 基于DEA方法的国际化企业集团竞争力评价 基于“国际化钻石模型”的山东省外贸竞争力分析 “国际化+数字化”全方位提升国际竞争力 天津国际化旅游竞争力现状及提升对策 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国际化品牌经营战略 国际化视角下深圳城市竞争力变化驱动因子分析 基于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的成都饭店业发展策略探讨 浅析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营销策略 提升无锡城市竞争力的策略选择 提高发展水平提升区域竞争力 基于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 基于物流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策略――以柳州市为例 明确城市定位提升武侯区域竞争力 华为的渐进式国际化征途:动因、战略、竞争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5] 周蜀秦.基于特色竞争优势的城市国际化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1,(1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城市化后加速期的城市病治理与小城镇发展研究”(项目号:14CSS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