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道德建设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道德建设教育范文1
总书记关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行动指南,对加强教育系统学术道德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为深入学书记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的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术道德是科学研究的基本伦理规范,是提高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保证,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学术繁荣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学术道德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与学风、教风、校风建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学术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方面,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
2.教育系统学术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对存在的问题也必须高度重视。教育系统一直重视学术道德建设工作。教育部近年来先后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有力地促进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广大科研工作者献身科学、殚精竭虑、无私奉献,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为维护学术道德、弘扬良好学风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有的情况还比较严重。主要有:夸大研究成果,一稿多投,虚假署名,放弃评审原则;甚至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篡改事实,系统造假。这些行为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学术资源,而且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损害了学术形象,对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必须坚决制止。
二、加强自律,维护学者和学术尊严
3.自律是维护学术道德的基础。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要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修身正己,自我约束。要具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政治责任感和社会正义感,勇于承担学术责任和学术义务,努力做学术道德和良好学风的维护者、践行者和弘扬者。
4.实事求是、严谨治学。要忠于真理、探求真知,反对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要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潜心研究,努力铸造学术精品,反对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要正确对待学术荣誉,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反对抄袭剽窃、哗众取宠。
5.正确行使学术权力。在各种学术评价活动中,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扬学术民主,客观公正、不循私情,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杜绝权学、钱学交易等腐败行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积极扶持青年科研工作者。
6.积极开展学术批评。健康的学术批评是净化学术空气、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勇于开展实事求是的学术批评与自我批评。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和争鸣。
三、建章立制,为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7.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学术评价对学术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把是否发现新问题、挖掘新材料、获得新数据,是否提出新观点、采用新方法、构建新理论,作为衡量科研质量的主要指标,改变简单以数量多少评价人才、评价业绩的做法。建立符合各学科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推广同行评价和优秀成果代表作制度。在学科评估、职称评聘、项目立项、论文答辩、、著作出版、成果奖励等方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实行评审回避制度、民主表决制度和专家信誉制度,建立评审结果公示和意见反馈机制。强化同行专家在学术评价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海内外同行专家学术评价机制。
8.建立和完善人员聘任制度和人才评价机制。要逐步完善岗位分类分级体系,按照“因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择优、合同管理”的原则,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根据学校、学科和岗位的不同特点,坚持公正规范的评价程序。
9.建立学术监督和制约机制。要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评审、学术成果鉴定程序,强化申报信息公开制、异议材料复核制、网上公示制和接受投诉制等制度,增加科研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10.建立学术道德奖励和惩处制度。要开展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标准制订、情况调查、考核评议等工作,促进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对模范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科研人员,要广泛宣传和表彰;对违反学术道德的,要视具体情况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撤消项目、取消晋升资格直至解聘等处理,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在评奖、晋升等过程中,实行学术道德一票否决制。
四、加强领导,把学术道德建设落到实处
11.各级教育部门、高等学校、教育科研机构要把学术道德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要把学术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组织机构,有效动员各方面力量,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良好的政策导向,全面推进教育系统学风、教风、校风建设。
12.树立有利于学术道德建设的政绩观。高等学校和教育科研机构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教育和科研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避免急功近利。要把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定期对本单位的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进行自查自纠。领导同志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学术道德的楷模。
13.及时妥善处理学术不端行为。要认真受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曝光一起。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要严格掌握政策尺度,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对检举不实、受到不当指控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保护。要严格区分学术不端与不同观点争论的界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14.加强学术道德教育。通过广泛深入的学术道德教育,明辨是非,对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旗帜鲜明。培养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坚韧不拔、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要将职业道德、学术规范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作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
15.加强对学术出版的管理。教育系统出版社、学术期刊要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积极探索建立作者和审稿人双向匿名的审稿制度,从出版与发表的环节上,堵塞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和抄袭剽窃的漏洞,切实把好学术成果的出口关。
道德建设教育范文2
一、榜样教育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榜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当前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对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综观全市公民的思想道德状况,其主体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极少数市民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它不利于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因此,进一步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榜样教育是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方法
榜样教育从来就是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格教育的重要方法。我国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很多,如“以讲述、讲演、谈话、讨论、辩论为主的说服教育法,以参观访问、榜样示范、情景陶冶为主的感染教育法,以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实践活动锻炼为主的实际训练法,以评定、评选、批评与表扬、奖励与处罚为主的评价反馈法等”。[1]
“由于榜样是某种思想品德的具体体现,其生动鲜明的形象,使人们对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易于理解,易于效仿,从中受到感染和激励,因而具有强烈的教育作用”。[2]先进典型的鲜活性、生动性、亲切性,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它具有强烈的激励、示范功能,人们从活生生的先进典型身上可以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和产生极大的共鸣,净化人的心灵,推进社会前进。榜样的思想行为突出地显示着榜样个人自我修养的主观能动性, 这种美德不是先天的, 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出来的。榜样教育最有效之处在于它能鼓舞人们有信心地磨炼自己,在潜移默化中向榜样看齐。有了生动具体的形象作为榜样,公民更容易领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容易受到感染而跟着学,这样有助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人格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二、“身边好人”的榜样特点
为营造学习、关爱、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我国许多城市都开展了“身边好人”的评选活动。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从2012年3月开始,每月均评选出五大类共十名左右的“身边好人”,至2013年12月已产生了229人(组)“身边好人”,每一位模范的背后都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折射了时代的光芒,为常州市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大量真实可信、鲜活生动的事例。
(一)榜样的职业平凡多元化,更贴近生活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榜样,但有些榜样过于理想化,往往集中在“高、大、全”型人物类型上,它脱离了现实生活的根基,偏离了大多数受教育者的价值需要,榜样也由此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圣像”,最终造成人们对榜样的逆反心理,德育效果并不理想。
而评选出来的229人(组)常州市“身边好人”,绝大多数来自社区、乡镇、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他们职业种类较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占绝大多数。他们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以此榜样来教育常州市民,有助于市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爱岗敬业,增强社会责任感。生活是平淡和真实的,从我国目前就业的整体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人现在或将来从事的都是大众化的平凡职业,普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才是他们的第一需要,更需要遵循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之后才能产生更高的完美的道德追求。只有充分考虑到道德建设的层次性和差异性,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公民道德建设才能取得更明显的成效。
(二)榜样的人物真实时代化,更贴近现实
纵观我国历史,主要存在伦理型和政治型两种类型的道德榜样,以往的教育者习惯于从政治家、科学家、民族英雄、先烈中寻找榜样,历史上伟人的榜样事例多,现实生活中的榜样事例少。有些不切实际的宣传,使受教育者易产生逆反心理,导致思想教育因时效性不强而缺乏感召力,与当代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多方面的需求不相适应。
上述受表彰229人(组)常州市“身边好人”,都是当前社会的榜样,在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力量。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生活在我们周围鲜活的人物,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指导常州市民的成长,常州市民可以从他们平凡的事迹中感受到人格魅力,从他们的现身说法中感受到榜样的真实,从与他们的交流中感受到更多的真情与热情,从他们朴实的言行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用这样的现实事例教育常州市民,更有利于市民产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会感到榜样们并不陌生与神秘,自己与其相比,虽有差距,但只要努力,自觉向榜样看齐,学习、效仿榜样的先进事迹,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就会逐步完善自我。
(三)榜样的类型丰富多样化,更贴近受教育者
过去,榜样的树立存在政治倾向化和一元化,榜样的言行过于成人化,在对公民进行教育时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因为树立的榜样多以党员的先进性奉献为主,在校园学生榜样的树立上多以学习的优秀来代替其他,它远离了普通人的现实生活,超出了普通受教育者的理解力,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常州市“身边好人”,克服了以往榜样形象的不足,选用人们易理解和接受的平凡榜样,并且类型多样。在229人(组)模范中,大爱无声的“助人为乐好人”48人(组),舍己为人的“见义勇为好人”46人(组),一诺千金的“诚实守信好人”45人,恪尽职守的“敬业奉献好人”46人,善行无疆的“孝老爱亲好人”44人。这些榜样,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过着平 凡的生活,感恩生活,乐于助人,以最朴素的善良对待身边人。他们的先进事迹与常州市民的现实生活并不遥远,而且类型多样,他们所经受的磨难更为常州市民所熟悉,所取得的成就更易为常州市民所理解产生共鸣,使其愿意以模范为榜样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全面提升自己。
三、完善“身边好人”榜样教育的建议
“身边好人”的榜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为更好发挥榜样的作用,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榜样教育。
(一)适当调整榜样的人选
1适当增加青少年学生的榜样人选
从229人(组)位常州市“身边好人“的年龄上看,10岁以下1人,10岁以上5人,20岁以上14人,30岁以上35人,40岁以上67人,50岁以上54人,60岁以上31人,70岁以上12人,80岁以上7人;从职业上看,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的工作者33人,派出所、工商局等政府部门人员42人,董事长、经理等企业单位人员38人,司机、保安等服务机构人员47人,大中小学生8人,居民、村民等普通百姓58人。当选的模范中,年龄20岁左右的青少年人数很少,学生只有8人入选。
目前常州市常住人口为459万人,在校大中学生超过20万人,但无论是年龄还是职业,入选常州榜样的都比较少,这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榜样教育。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他们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他们为人处世的方式和看待世间万物的态度,往往更具有相通性,利用他们中一些典型对其他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在今后常州市“身边好人”的评选中,适当增加青少年的人选,增加大中小学生的人选,会更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2适当考虑榜样类型的人选性别
从性别上看,229人(组)里有名有姓的226位常州市“身边好人”中,男性137人,占模范人数的6062%;女性89人,占3938%。常州市“身边好人”评选中,可以适当调整男女比例,适当增加某些榜样类型的女性人选,同时也不要过于集中在某一类型上,这样能进一步增加女性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女性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社会和谐。
3适当增加榜样候选人的人数
常州市“身边好人”,首先是由基层推荐,由相关部门审核并初步确立候选人,再由媒体刊发候选人先进事迹,面向社会公示,经过市民投票后确定当选人。由于评选准备充分,程序公开,广大市民在无形中得到熏陶,提高了思想觉悟。但是,相比较其他类型的榜样评选而言,常州市“身边好人”的送审材料和候选人数较少,群众参与面有待进一步扩大。为提高常州榜样的教育效果,我们可以多加宣传,广泛收集参与人材料,适当增加常州模范的候选人人数,扩大候选人范围。
(二)积极营造学习“身边好人”的社会氛围
受表彰的229人(组)常州市“身边好人”平凡、真实、可亲、可敬,在全市范围内宣讲他们的先进事迹,有助于树立学习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风尚。
1结合“常州市道德讲堂”,让“身边好人”现身说法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人人参与,良好道德风尚需要共同传扬。“常州市道德讲堂”自成立以来,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以宣传“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种行为为主要内容,形成了5000多个基层讲堂为基础的平台体系。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常州市道德讲堂”细分为七类,我们可根据事迹的不同把常州市“身边好人”分别邀请到到机关、企业、行业、学校、社区、村镇、新市民七个讲堂中进行事迹宣讲,进一步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做到了有的放矢、分类施教,扩大常州模范榜样的教育影响力。
2开展基层巡演活动,演绎人间大爱传扬善行正气
凡人善举、平民英雄的感人故事不断感动着常州这座城市。常州市可借鉴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活动,开展常州市的“道德模范故事汇”。通过艺术家声情并茂的精湛演绎,通过普通群众发自肺腑的深情述说,把一个个感人肺腑的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化为一首艺术力量与道德力量完美结合的感人交响曲,演绎人间大爱,传扬善行正气,这既是一次艺术的盛会,更是思想的洗礼,促进常州市民更自觉、更主动地建设讲文明、讲道德、重诚信的和谐幸福之城。
3利用大众媒体,宣讲“身边好人”的事迹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体,对形成积极向上的新闻舆论,引导常州市民见贤思齐有着重要作用。
常州电视台是常州市重要的新闻媒体,在常州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力。利用常州电视台宣传常州榜样的先进事迹,能进一步弘扬生活中的真善美,推广凡人善举。2012年,常州电视台每晚19:30的《常州新闻》的栏目“‘雷锋’在身边——常州尚德好人榜”,一期介绍一位普通常州市民的好人好事,常州榜样的事迹也可通过此媒介进行宣传。
常州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也可以成为宣传常州榜样的媒体。目前,常州市公交公司拥有各种运营车辆2600多辆,经营线路161条,年客运量4亿人次,所有BRT和很多公交车上都装载有常州电视台移动频道,经常播放常州市的民情民风,如以前播放的“普通人,平凡爱”栏目,宣传常州市民的好人好事,可亲可信,是教育市民的好材料。常州市“身边好人”也可制作成短片在公交车上广泛宣传,成为常州市道德建设和文明城市建设一道亮丽的流动风景线。
《常州日报》和《常州晚报》作为常州市的主流报刊,除了在报纸上简介常州市“身边好人”候选人的先进事迹外,还可以开设“榜样专栏”,专门详细介绍每一位当选者的先进事迹,有助于进一步激励先进,鼓励常州市民择善而从。
此外,常州市中吴网、常州广播电台等大众媒体,除 了正面宣传常州榜样外,还可以增加新的专栏,号召市民讨论常州榜样现象,让群众易于参与、乐于参与,在参与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网络新科技,也可成为宣传榜样先进事迹的有力阵地。
4开展群众性的学习实践活动,扩大“身边好人”的影响力
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每个公民既是道德建设过程的参与者,也是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2011年“道德的传承·德韵流芳——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常州举行,交流现场以播放好人事迹短片、现场访谈、与观众和网友互动等形式,再现“中国好人”感人事迹,并通过歌舞、配乐诗朗诵等形式歌颂了道德模范的高尚品质。我们也可以此为鉴,开展类似的活动,扩大“身边好人”的影响力。
除了现场交流活动外,我们还可通过召开座谈会、布置展板和宣传栏、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召开主题会议、撰写党建征文等活动,进一步增加“身边好人”的知名度,在全社会迅速掀起“学楷模、知荣辱、促和谐”的热潮,汇聚成“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常州”的巨大力量。
在开展群众性的学习实践活动时,我们也可借鉴“常州市道德讲堂” 的“唱一首歌曲,看一部短片,诵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作一番感悟”的“五个一”流程,开展“践行社会公德“和“寻找身边好人好事——发放道德积分卡”等道德实践活动,倡导“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只有充分发挥了广大市民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效果明显的新形式、新载体、新内容,才使常州的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始终保持了生机与活力。
(三)关心关爱“身边好人”
近年来“身边好人”在感动广大市民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关爱。作为江苏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城市,常州全市人均GDP已达1万美元,经济状况良好,常州市完全有财力有能力开辟专项基金,用于奖励“身边好人”。
政府部门在宣传常州榜样先进事迹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去真心关爱常州榜样,在精神上大力表彰常州榜样,在物质上奖励常州榜样,在具体事务上优待常州榜样,特别是对经济困难的模范给予相应的经济资助,制定《帮扶生活困难道德模范实施办法》,设立专项基金,做好帮扶工作,让常州榜样成为人人羡慕的荣誉,形成人人争当先进的新局面。
道德建设教育范文3
各庭室:
今年三月是第十个“三德”教育月和第五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月。开展“三德”教育月和“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具体体现,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为以月促年,扎实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现将我院开展“三德”教育月和“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的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深入学习、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大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是先导,教育是基础。在“三德”教育月和“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中,我们要通过认真学习、宣传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在深入和广泛上下功夫。工作重点:一是深入普及20字基本道德规范,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市民公约》为基本教材,同时,要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官行为规范(试行)》和我院编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手册》,广泛宣讲,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市民八不准》、《***市民公约》等内容到局域网,营造学习氛围,扎实地开展好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学习效果达到对以上内容干部要熟记,并且,要对家人、亲戚、朋友广泛宣传,力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建设“学习型法院、知识型法院”教育及创建活动。要以双道德教育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把精神文化建设放在法院文化建设的首位,形成全体法官和工作人员共同的价值追求、发展目标和法院精神;逐步增强法院管理的文化色彩,使各项管理更加符合先进文化要求,体现法院文化精神,强化法官职业观念和自律意识;通过学术研究、法官论坛、庭审观摩以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浓厚的法院文化氛围。三是要按照我院制定的《争创全国文明单位工作计划》,将“三德”教育月和“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的抓实抓好。特别是要按照院党组对2006年法院工作提出的要求,积极行动起来,把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新措施不断落实到各项具体审判工作中,推动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版权所有
二、以法官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努力提高法官的道德素质。
在开展双道德教育活动月中,要根据法院队伍建设的实际,与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法官行为规范》密切结合,与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公正执法密切结合,切实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培养法官忠于法律、勤勉敬业、清正廉洁、遵守司法礼仪的良好职业道德,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的。在审判工作中认真宣传贯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作到文明、热情、廉洁、高效。要对群众大力宣传以诚待人、重诺守信、言行一致的人文精神,把诚信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灌输到头脑中去,引导人们牢固树立诚信观念,强化诚信意识,遵循诚信道德规范。用诚信将人们的道德行为、经济行为、政治行为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诚实守信真正成为人民所认同与遵循的行为准则,共同构筑诚信社会。
三、以“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在“三德”教育月和“公民道德建设月”期间,要把“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到为民服务之中,把困难群众时刻放在心上,积极捐款捐物,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的困难有所缓解,生活有所改善。从我们自己身边做起,以讲道德、树新风为主题,开展好献爱心和“公民道德实践”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声势,营造浓厚氛围,并积极参加××*市“社会公德十佳标兵”和“职业道德十佳标兵”评选活动。
道德建设教育范文4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2-0125-02
会计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管理活动,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经营者等利益关系人的经济利益,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在工作中,高度重视财务工作的特殊性,规范性及前瞻性。所谓职业道德,是每个专业人员都必须遵守的职业基本准绳。是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下,对于各行各业各岗位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正是由于法律、法规无法事无巨细地对任何专业工作进行明细的规定,既不具备法规上的指导性,也不具备现实性,因此,除了法律层面的制衡外,在很大程度上,专业技术人员还必须通过职业道德的层面进行自我规范与约束。从外部约束来讲,虽然职业道德属于道德层面,并不具备法律上的强制性,而在于专业技术人员的自我约束,但并不代表着没有任何外力进行制约,相关行业协会,从行业自律的角度,也应对职业道德规范进行制定、规范,同时对于相关人员进行表扬或批评。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各学科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对于会计行业来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特别是在内部控制体系与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过程中,相关国际、国内会计准则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因此,会计人员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既是会计法规对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要求,也是会计人员自我成长的需要。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继续教育现状概述
(一)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有待提高
当前,许多的会计人员相关培训和教育的重点都在于会计技能的培训,对于极其重要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一些财务会计工作者认为职业道德建设因为没有强制性,只能靠“自觉”,没有自我约束的动力与标准,认为完成工作任务就是做好了工作,没有想到如何更好地坚持原则,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随着经济与业务的发展,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机会也在不断增加,这就使得会计人员受到的诱惑越来越多,而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果意志不坚定的财会工作者就有可能放弃自己的底线,利用自身的岗位条件为自己或小团体谋私利。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由于企业的原因,需要对一些业务、报表做出不真实的表述,但较多的会计人员也没有申明或反对的意识,都是按企业或领导的意图去“尽量完成”。所有这些,都是财会人员对于职业道德没有更加深入的认识,疏于自身风险意识的提升之表现。
(二)部分会计人员缺乏自律性
自律既是每个人修身的基本要求,更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良好工作习惯。对于会计人员而言,由于其工作较为特殊,能够接触到企业的资源、信息等,如果不严格自律,稍有疏忽,就有可能为企业带来损失。然而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会为了能更好地与同事和领导相处而违背自律性做假账,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常常为了提升企业的账面效益要求会计人员逃税、漏税,会计人员迫于领导者的压力或者诱惑,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由于会计工作在整个企业、单位中的重要性,会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很容易造成企业财务信息失真,误导投资者,甚至国家资产流失的严重后果。
(三)会计外部监督机制不严格
科学合理的外部监管是保证会计信息可靠的重要途径,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是对企业进行审计的专门机构,财政部门是会计工作的行业主管机关。但实际上,由于我国特别是中小企业向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购买审计”行为的现实存在,导致外部会计监督在很大程度上不具有权威性。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会计人员众多,企业数量也极多,财政部门除了会计工作管理外,还有财政政策、专项资金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对于企业会计管理也没有跟上。因此,整体来说,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还是主要靠“自觉”的――这更加说明了我国当前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外部的投资者主要依据企业的财务报告来了解企业的情况,从而做出投资决策,财务报表中的虚假信息会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严重影响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另外,企业在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考核上也缺乏科学合理性,造成很多会计人员存在“不会做假账就不会做会计”的观念。
(四)会计行业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利益的驱动,很多机构借继续教育的名头向单位、企业乱收费,并没有进行符合要求的培训教育,会计继续教育存在严重的走过场和重形式的现象,很多会计人员认为继续教育就是去旅游,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存在着比较的不良风气。其次,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层次性,由于继续教育的时间短暂,很多会计培训授课内容知识面比较窄,没有形成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从会计继续教育的实践情况来看,由于各地存在很大差别,导致会计继续教育的质量、水平都存在很大差距。又因为会计人员分布在各行各业,企业性质、业务性质千差万别,笼统的继续教育内容也不具有针对性,导致会计人员对于继续教育没有兴趣,更谈不上通过继续教育来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了。例如,我国的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差距太大,农村乡镇的会计人员由于文化程度有限,有些课程根本无法理解,但是他们培训内容和省市级财政部的会计人员培训内容一样;让行政会计人员去听企业会计课程,让企业会计人员去听行政预算课程等等,这不仅没有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员积极性。
二、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和继续教育的对策
(一)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上议事日程
首先,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当前,虽然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相关要求进行了“提倡式”的表述,但是并没有明细的具体规定。因此,在修订《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时,应充分考虑具有共同性、可操作的职业道德要求,并与会计人员从业登记结合起来,使会计人员充分意识到会计职业道德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其次,对于会计人员的考核标准也需要改进,应努力使职业道德成为会计人员考核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使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另外,为了更加有效地防止会计人员的腐败行为,要对会计人员实行合理的轮岗制,每隔一定的期限就变换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同时,要对违反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进行及时的处理和教育,对于遵纪守法、工作服装、表现良好的会计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提升会计人员的积极性。
(二)通过外部监督促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落实
科学有效的外部监督对于会计人员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能,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要使会计人员认识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外部监督中的事务所审计质量就非常重要了。因此,应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要求,结合审计工作对企业会计工作特别是关系到会计职业道德方面提出管理建议书,及时为企业外部人员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其次,在会计人员的考试中,例如会计从业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除了考查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注重对其个人道德素质的考查。再次,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考核力度,通过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等方法,来促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并争取见到实效。
(三)加快法制建设,建立、健全会计行业的法律法规体系
职业道德在提升会计人员工作质量、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法律作为更具威慑力的手段,更应该合理利用,以促进会计行业的更好发展。目前,我国会计行业已经了一系列的会计法律、规章、制度,会计工作有法可依,但是想比较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会计法制的建设还有不小的差距,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会计行业中的许多会计失真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会计法律的约束力不够,企业失信的成本很小,不能形成对恶的有效遏制。在具体会计相关案例中,不但要追究企业负责人的责任,也要明确相关会计人员的责任,加大违规成本。
(四)重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实效,实现继续教育的作用
首先,要认识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从会计主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的角度出发,要认识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对于提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学习最新财务会计知识的完善企业管理的关键作用,使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真正发挥作用,杜绝“走过场”的现象。其次,要重视会计继续教育的实效性。在现有继续教育的基础上,细化各专业、各地区的继续教育内容,使各会计人员选择有兴趣的、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真正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再次,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各种方式的继续教育,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的发展,网络教育的优势不断凸显,要建立高效、可互动的会计继续教育系统,方便会计人员随时随地进行会计知识和法规的学习。最后,会计主管部门要对继续教育机构的师资、硬件等进行严格考核,防止不具备条件的培训机构盲目开展培训工作,造成负面效果。
道德建设教育范文5
论文摘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素质是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任。2008年9月 1日,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 国委员会向全国发出了关于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与 1997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印发的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相比,新 《规 范》坚 持“以人为本”,强调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当前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是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的平台,是维护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保障。将师德纳入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的必备条件和重要考查内容,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表现,但这同时也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评价机制提 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能增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判断能力和践行能力,是维护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保障。新《规范》明确规定,“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所以,我们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也要多元化、个性化,应树立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观,通过开展全方位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活动,有针对性地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提供支持,引导教师的职业道德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应立足于教育教学活动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主体活动,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职业道德实现的根基。朱小蔓教授指出,“道德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人格、生命、完整生活质量的教育,不能把道德教育从活生生的完整生活中抽离出来”。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也必须根植于教师职业生活这一土壤。因此,必须让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最前线。教师应通过 日常的教学活动,如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不断感悟和反思职业道德规范,并将其有效地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成为 自身职业生涯的常态。新 《规范》 的每一条都是为教育教学活动保驾护航,特别是“教书育人 ”,明确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启发学生创新精神。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动力支持,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是更高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 。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新《规范》特别强调 了教师的“终身学习 ”,使其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必须。终身学习是时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重视教师不同层次的需要,为教师个性的张扬与主体地位的凸显提供保障。
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强调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职 业道德的一个重 要特征是 自律,而教师职业道德作为面向学生、面向教育的一种特殊专业活动,仅靠自律是不够的。因此,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重他律,贵自律”,强调自律与他律的紧密结合。如新《规范》从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针对当前师德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作出了若干禁行性规定。这些‘他律”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逐步深入,将最终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实现传统性与时效性完美结合
道德建设教育范文6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道德素养;建设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157-01
在思想观念多元化、经济利益全球化的当今社会,社会环境氛围浓厚,人际交往关系复杂。如果没有一个先进的主导意识思想统帅全局的话,必将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行为的失范,生活的脱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增强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如何加强和提高高校教师这个特殊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长期以来, 广大教师教书育人、 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同时也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开放环境下,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人民大众对于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师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和薄弱环节。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有的教师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不安心本职工作,热衷于第二职业,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漠视本职工作;教学不认真,教学效果差;满足现状,业务上不进取,不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二是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关心不够,只教书不育人,对学生不能严格要求;指责、埋怨、歧视学生。三是有的教师不注重自身形象和影响(衣着、举止等),甚至把工作、生活中的个人成见和怨气情绪带到课堂。 四是有的教师考虑个人名利多,不能正确对待授课课时和教师职务评审, 不能团结同事。五是有的教师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教谋权,考试和招生等工作中存在着不正之风和违纪行为。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师德意识淡薄;容易受市场经济和开放环境负面效应的影响;现行高校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教师自身忽视师德修养;教师的负担压力过重等。上述问题的存在,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要切实改进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部分教师要因势利导,促进其向积极方面转化[1]。
因此,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当前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组织机构可以通过相关的制度和环境约束机制来达到教师自身的内部激励效果。具体做法是:
1提高高校教师自身素质,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优秀教师以教书育人、培养后生为己任,这没有功利目的,完全出于对社会、对学生的责任感。能承担如此重任,首先在于教师要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自觉追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学为人师,育人者必行为世范[2]。教师用师德调控自己的行为是以自觉性为前提的,因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持什么样的态度,投入多大精力,是难以用行政监督和经济奖惩去规范的,也不易用“量”的指标来要求和评估,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师德高低。师德越高,自觉主动性越强,态度越积极,投入精力也越多;反之,离开了教师的内省自律,教师的道德行为就难以实现。
2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
广大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 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站在时代的前沿,努力成为为人民服务的践履笃行的典范。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3]。
3建立道德评价与道德激励机制
道德评价就是对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效果的评价,是否达到合格教师的要求。道德评价机制的内容包括:(1)评价主体应尽量覆盖到与教学相关的人员,如领导、其他教师、学生以及参评教师自己。(2)评价内容主要是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具体说是教师的文化视野和价值取向两方面。(3)评价的标准是教育效果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两者的结合明确了教师作为一个“文化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4)道德激励机制是对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鼓励的激励措施。可以按照道德评价的结果树立鼓励先进的导向,带动更多的人争取先进的,也可以通过学校的办学理念来显示高校组织的特色与优势,激发教师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所有高校只有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的首位,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学生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老师的影响。作为高校教师而言,其特殊的职业特点和目的,决定了高校教师应从各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道德品质,加强自身修养,才能无愧于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才能打造优秀的高校教师形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晋峰,秦牧人,等.新时期师德建设与师德修养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