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教师个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总结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36-01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师和一批教育名师。”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这一观念已经渗透到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中,具有别具特色的个人教学风格,也成了教师对教学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时,新课程改革中对学习型、探究型教师的倡导,也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形成自我教学风格的必要性。
“初中物理教学风格”指的是优秀的初中物理教师所具有的教学艺术风格,反映的是优秀教师在教学上所具有的一定的共性。由于教学对象和教学科目的不同,教学又有着其独特性。理科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也有其独特的思维特点,这样就对理科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制约性。初中物理教学中对概念、规律的讲解,公式的推导、证明,数字、图表的适时运用,学生实验、演示实验的操作程序等,都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具备流畅清晰的思路、严密准确的语言、科学务实的态度,以保证物理教学的科学性。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技能、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教学特色和个性,是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1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给予重视
教师所在的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应注意更新教育观念,积极鼓励教师建立自己个人独特而鲜明的教学风格。
1.1 “学术自由、兼容并包”,鼓励教师教学风格的多样化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本目的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培养终生学习、和谐发展的人作为首要目的。学校领导要发扬民主教学,要积极地鼓励教师建立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要为教师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肯定并支持每一位老师的个性教学,建立教师的考评制度,摆脱应试制度的束缚。教师才会将个性特征融入教学,才会有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2 为教师创设学习条件,促进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学校领导要坚持听课,对每个教师的教学个性特点要深入了解,通过多途径培养,发展其教学风格。青年教师初到岗位,缺乏经验,完全靠自己摸索,势必会走很多弯路。学校要创设条件让青年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师徒制”。同时,学校也应对教师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多与兄弟学校、高校进行学习交流,并开展各种教研活动,以此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1.3 把教学风格作为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最根本的动力,对其进行合理地运用,有益于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将形成教学风格加入到教学评价,可以调动教师追求教学艺术的自觉性,使其教学创造性和个性得到充分施展,提倡有风格的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落实,对学生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是直接的。
2 教师的自我追求和个人努力
教师自身对教学风格的追求是形成其独特教学风格的最根本动力,是其个人努力的源泉,也将早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1 乐教的精神
当今教师应把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性的事业来认识和追求,而不是作为自我谋生的手段。只有把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性的事业来追求,教师才能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尽情施展其才,乐享创造性的成就感。也会强化教师对教学艺术事业的追求,形成快乐教学的良性循环,如此,教师就会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自我教学风格。
2.2 苦练学科基本功
形成自我教学风格的最基本前提就是要苦练学科基本功。对于初中物理教师来说,形成风格的最基本前提就是教学要有科学性,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仅要符合科学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要严格遵循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
对于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掌握的知识结构大致由两部分:(1)物理知识的系统,物理方法论的知识,物理学史知识,系统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心理学知识,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教学设计、上课(语言表达、板书、导入、提问、小节等)、复习、命题等技能。(2)较系统的数学知识,与物理相关的横向、纵向科学知识,思维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一定的哲学修养,一定的文学修养,必要的逻辑知识,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
2.3 认识自我,扬长避短,发挥个人优势
教师要有清醒的自我认识,明白自己在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并能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思达到自我监控,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形成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
2.4 学习与创新相结合
教师在探索教学艺术的道路上既要虚心求学,又要有所创新;吸收别人的经验,是为了有所创新;博众人之彩,并能结合自己的个人特点,两者和谐融合,创建出自我专属的独特教学风格。
2.5 注重反思,不断发展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对自我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和修正,从而使教学效能和教学素养不断提高。物理教育经验是物理教师对讲授物理、学生学习物理及成功组织物理教学活动的各种体会,是物理教师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做好反思工作,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提高与发展自身的业务水平。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总结范文2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 物理 教学方法
一、重视探究性教学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只是注重学生掌握知识来应对考试,但是新课改明确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目标,并且作出了可操作的规定,因此,在新改下,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加强科学探究的教学,培养学生课堂讨论、探究和动手实践性的能力,以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主动学习、观察、探究和寻找答案的能力。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明白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体验知识获得的快乐,激发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
一般来说, “科学探究”包含以下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物理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爱好。比如在讲杠杆的平衡条件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物理教师可以进行演示实验──玩跷跷板的实验,让学生来参与。可以用一个自制的跷跷板,拿一轻一重两个物体,放在跷跷板两端。重的物体距支点近一些,而轻的物体距支点远一些,在这种情况在跷跷板才能平衡。经过试验,学生就会产生疑惑,因为要探究的问题自然就出来了:力和力臂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时,杠杆才会平衡?在课堂上插入这样的小实验,不但可以让学生轻松的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杠杆平衡的概念,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二、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
前人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新则中国新,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学生的综合素质决定中国未来的发展命运,而广大教育者有责任有义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提高学生应对未来的能力。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放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来积极适应未来的教育。
比如在教学课程中,初中物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交流、互动,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变成课堂的主人,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情况,以便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课堂讲解和学习。
中学生处在青春期,有些学生胆子小,不敢在课堂进行提问,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积极营造学生敢于提问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参与课堂和进行提问的意识。教师也可以提前设计好问题,在课堂上让全班同学进行讨论,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敢于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更带动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学习氛围。
三、重视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初中学生处在青春期这一独特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阶段,初中物理教师要根据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叛逆性的特点适当应用情感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一些物理科学家的励志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为国家物理科研做出重大贡献的决心和毅力。
对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更要进行特别关注,让他们在健康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结论,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提高物理成绩,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高成绩,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和观念。也可以对这些成绩稍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也可以在学生中间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让成绩好的帮着成绩差的学生进行补习,一方面增强了同学感情,让成绩差的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关心和温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成绩差的学生通过帮助从而提高物理成绩,客服自卑情绪,形成健康的人格。
四、提高教师个人素质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个人素质,认真总结教学方法,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学生。
首先,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与时俱进,全面掌握系统的物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依靠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帮助学生分析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从而为学生解决更多的物理学习问题。
其次,初中物理教师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物理教师不但自己要探索到正确的教学方法,更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物理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通过实验理解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更要提倡学生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因为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整节课都能集中注意力,而通过记笔记,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来进行课堂学习,还有利于来帮助学生在复习时,按照课堂笔记来系统掌握每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再次,初中物理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学教材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和思维,初中物理教师只有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才能帮助学生解决更多的物理问题和难题,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不断扩大知识面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提问的要求。同时,初中物理教师更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开拓视野的学习,不断挑战自己的学习极限。
素质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出一大批创新的学生,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的突破原来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以应对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岩莉.初中物理学习中的性别因素的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06)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总结范文3
一、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物理这种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学生的兴趣在其中就起到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会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的枯燥和复杂,也会让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感觉到无从下手,这里应了那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在动力的驱使下,学习物理也就会变得简单而有趣的多.众所周知,物理力学知识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比较困难的内容之一,这部分学习内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种是对于那些擅长于力学内容的学生来说,在初中阶段就遇到了令自己“省心”的内容,自然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动力;对于那些不擅长力学知识的学生来说,力学知识的学习就成了他们步入初中课程学习中第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且有不少学生因为克服不了力学知识的学习而放弃了物理学科的学习.所以提高学生对力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充分结合生活中的有趣现象来激发学生对力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教师不要上来就向学生罗列一系列的定理和概念,这样只会降低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两名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拔河比赛,也可以让同桌之间进行掰手腕比赛,在学生比赛的兴头上教师就可以提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由此激发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好奇心和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自信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自信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和学习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物理的学习更是这样,自信心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很多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一旦失去自信心的支撑,他们很有可能被困难打败,从此一蹶不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而言,有百分之八十的初中生明确表明自己在物理的学习中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很多学生的学习都是在教师的“拉扯”中完成的,物理仿佛成了他们初中学习阶段的致命伤.因此帮助初中生建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成了初中物理教师一项艰巨的任务.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总结出一些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的题目,比如偏向于简单概念理解的题目,让学生能够轻松的应对,从而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精神层面对学生实行激励措施.在物理学科成为初中教学内容以来,经过多年的总结,一些难度较大、容易让学生产生抗拒和受挫心理的内容基本上已经被教师所熟知,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从精神方面来激励学生的斗志.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以往成功克服物理学习困难的学长们的成功案例出发,给学生讲述别人在面对困难时是如何面对的,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目前的处境是很多学生都会面对的时候,自信心就会被重新的激发出来,学生就会坦然对待眼前的困难,从而在物理学习上迈出关键的一步.
三、观察力在学习物理中的应用
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对初中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传统的物理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素质教育要求把学生放到教学的主体地位,要想让学生胜任教学主体的地位,就要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观察的能力,才能在学习物理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物理题目的观察能力.物理是一门极为复杂的学科,它上到天文,下到地理,小到原子,大到宇宙,处理物理问题时用到了各种各样的原理和方法,所以学生面对较为复杂的综合题目时,能够准确而快速的观察出题目主要涉及到哪几个领域,用到哪些原理和方法.比如题目涉及到了力学方面的知识还是运动学方面的知识?用到了机械能守恒定律还是动能定理等等.只有观察出出题者的目的,才能快速的完成相应的题目.另一方面就是教会学生观察物理实验,观察物理实验的整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特别要培养学生观察物理实验中的特殊现象及细微变化,通过对物理实验的观察,总结出规律再与教材结论相比较,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四、想象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总结范文4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法;过程
一、实践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实践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十分重大,不仅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过程。同时,其不仅在学生的物理操作技能、物理探索技能、自然探索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的手段上,并且在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上也有所影响。通过长期合理的物理实践探究的培养,能使学生在对物理的宏观、微观上的认识更加深刻,在对实践探索实际操作的逐渐熟练的同时,归纳、分析、收集、总结等各个能力有所提升。关系到生活中,对其日常处理事情的节奏与步骤可以清晰的、有条理的完成。综上所述,物理实践探究是十分重要的素质培养过程,每位教育工作者应给予一定重视,因为这是对学生未来发展极具意义的教学活动。
二、实践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现状
首先实践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现状并不是十分的理想,目前所谓的初中物理教学的两大部分均不是十分的理想,物理基础理论的学习在应试化的教育背景下已经被灌输式、习题化的教育方式所替代。物理实践教学近些时日稍有好转,但仍是为竞争激烈的教育所压迫,没有充分的教学时间、教学经费、教学方式。在教学制订战略计划时,没有将物理实践教学给予应有的重要地位,进而使物理学科成为边缘化、模糊化的辅助学科。其次在新课改改革背景的今天,物理教学不仅是为了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是对综合能力的训练、探索思维的培养。因此,物理实践教学的前景是良好的,但是落实到实处仍需要时间。最后对物理实践教学的素材、资料准备是十分严谨的,因而对教师的素养要求相当高。目前,对教师团队尤其是物理实践教学的教师团队的培养不是十分的重视,应给予一定的培养。
三、物理教学中应用实验探究法的过程
(1)物理实践教学前的精心准备。首先在物理实践教学之前要对其进行精心准备,包括对学生心理状态及其知识学习程度的了解,对学生的能力有一个心理预期,对实践教学讲解情况有一个了解。其次做好自身教学素养的提升,对物理教学实践活动的原理、过程、设备、方法了然于胸。最后做好学生的个性化配备,有利于学生各自发挥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利用创造形象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指导,是将抽象的知识现实化的有效过程,必须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大量生动的素材,令学生产生感性的认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求知欲望,引导其对实验进行自主探索。
(2)物理实践教学的目的与方法介绍。为了让实践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对实验内容的合理安排是必要的,对物理实验目的与方法介绍是使学生更快捷、高效地接受课堂教育效果的保证。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过程介绍,对实践探究方法理论的现实体现讲解清楚,是较好完成实验探究课的关键。在介绍的时候,有效的互动是进行实验探究的动力源泉。实际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在有效的提问中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践,并且自主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结论可以自主地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有限的时间内控制不好学生的有效提问,就会出现问题跑偏或者没有问题的情况出现,以致教学成果不理想、互动不积极、气氛不和谐。
(3)物理实践教学中的调控指导。在物理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宏观调控与现场指导是使学生真正锻炼动手能力的重要阶段。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对其进行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能力、素质、心理差异,对每位有需要的同学进行合理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并且可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对学生的自主探索应给予一定的支持。自主实验是学生成功进行实践探索的重点,为发展学生的个人能力,就需将空间给予学生,令其发挥自身所具有的创造力,我们的目标是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极大地发挥学生自身的特点,让每位学生个性化地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适度的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方向,自定实验方案,并给予一定的建议,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思考的有效过程,也是学生实践意识培养的过程。综上所述,对学生进行宏观调控与指导是极具意义的。
(4)实践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实践过程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过程,对实验结果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也是对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长期的培养后,能使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这是使学生将来投入到自然科学探索必备的素养。因此,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前期收集归纳资料的能力、实验后期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必须防止学生成为实验室里的半成品,要使其全面发展。
总之,开展物理实践教学是对探究性实验探索的有效实施途径,是展现物理学魅力的关键所在,是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的教育工具,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必备措施。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与配合,积极主动的教授物理探究知识,仔细分析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对学生予以积极的关心与呵护,是将物理实践教学顺利落实到学生生活的基础。所谓探究性物理教学即重视物理教育中的物理实践培养。
参考文献:
[1]冼维平.探究式物理实验的基本特征及核心要素[J].教育教学论
坛,2011(18).
[2]吴新平.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办法[J].中学教学参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总结范文5
关键词: 分层教学 初中物理 实践研究
班级授课模式是传统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常用方式,这种集体教学的形式往往难以适应初中生显著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作为一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性的个别化教学策略,能够在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自由学习空间,使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趋于科学化、全面化和个性化。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谈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
物理作为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验性,初中生刚刚接触这一学科,学习起来往往会产生“吃力感”,尤其是初中生在学习方式、能力水平、学习习惯等方面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导致初中生在物理学习方面成绩参差不齐。一般来说,小组合作、集体学习和辩论学习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三种方式,这里我们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例,分析这一学习法对分层教学理念应用的影响。教师合理划分小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课堂中渗透“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物理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共同交流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进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新知识与新思想相互交融的效果。具体来说,小组合作的前提是教师确定学生主体的层次划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行为方式等因素合理分组,避免将物理成绩作为唯一划分标准的情况。物理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学习物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充满耐心,尤其是给予后进生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注意练习的反复性和简易程度。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的相关内容时,仅仅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是不够的,学生对于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存在模糊认识,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探索和讨论,总结出大气压强的产生是由于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二、划分教学目标
对教学目标的划分是分层教学实施的主要方面之一。要使所有初中生在物理课上都得到锻炼,首先应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入手。可以说,教学目标指导教学过程,目标制定情况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划分教学目标时应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生的潜力倾向,实现目标分层,真正为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制定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目标。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智能优势组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多元化的目标,逐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这也是分层教学应用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将学生成绩的差距等同为学生能力的差距,这实际上是教师教学理念上的误区,如果继续沿用传统模式为学生制定整齐划一的标准,就只能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愈加明显。对此,结合新课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要确定各层次学生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而言,我们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可以适当进行课外延伸,而对物理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其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个别指导环节,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适时、及时地指导,达到“有的放矢”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引导学生量身打造学习目标,以此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接受程度,强化教学效果。
三、分层进行评价
评价既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又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分层教学下的教学评价应该是在承认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的前提下进行的多层次评价,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劳动成果需要教师给予应有的肯定。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环节,制定完善的评价标准。例如达标标准是掌握当堂所学内容,以此作为基础,能够实现对新旧知识结构的有机结合的检验是评价的主要目的。实施评价这一手段,既要对结果进行评价,更要对过程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与形式都是灵活机动的,以体现学习的价值取向,促进活动目标的实现为主要依托。根据物理的学科特点,教师可以制定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为主,以学生互评等评价方式作为辅助评价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听取他人对自己的学习意见,不断丰富自我认识并有效改进。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来说,评价时只要认真听课就可以达标,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而言,则侧重于创造能力和检测,要求学生动脑筋,有创新精神。需要注意的是,评价应避免“一锤定音”的情况,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带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让评价成为互动的桥梁。这种多元化、多层面的评价方式可以将分层教学的优势发挥至最大,从而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奠定基础。总的来说,评价就是为了让在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实践、敢于创新,通过对于物理学习,成为新世纪所需的兼具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人才,评价的过程即学生自我提升、自我学习、自我监督的过程。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广大教育者更进一步地研究,教师要探寻更加有效的措施使分层教学成为物理课堂的有效助力。
参考文献:
[1]韩晓华.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2]骆华勇.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6,23(10).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总结范文6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课堂讨论;新课改
新课改对教学提出了要求,课堂教学应当是自主探索,教师和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式的学习。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知识的重点、难点等为出发点,选择时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加信息反馈的环节,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一、分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课堂讨论
1.合理安排讨论的时间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课堂讨论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进行情境设置;(2)自由讨论;(3)表述见解;(4)师生总结。要想完成这一个过程,教师需要合理安排自由讨论的时间。课堂讨论所需要的时间以及空间没有规定,如果讨论的时间过长,很容易让人产生松懈的感觉;如果课堂讨论的时间过短,会让人感觉讨论比较浅显,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并做预先的设想。其次,教师预先告诉学生需要讨论的问题,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作为单位,通过课外的阅读或者讨论,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见解,并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采取这种方法,可以保证质量,促进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再次,教师在布置完议题以后,学生需要准备工作。例如,学生可以阅读教材,准备相应的材料,以便对知识有所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泛泛而谈的现象。
在选择课堂讨论的时间时,教师可以结合新旧知识的联系,合理安排。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是学生结合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学习新的知识、经验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新旧知识相联系的地方,设定问题,便于学生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例如,学习完温度计的知识后,再学习体温计,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温度计是否可以用来测量体温,存在什么缺点。学生将新旧知识加以结合,使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能够积极进行思考。
2.合理安排讨论的内容
课堂讨论并不是针对任何问题的,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选择比较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在选择问题时,有三点需要注意:(1)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教学内容相关,选择的问题需要具备探究性;(2)对于教学中易出现的重点、混淆点、容易出现错误理解的地方多选择讨论的问题;(3)根据相互联系的知识点,选择讨论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特性等情况,问题的深度需要控制在通过讨论,学生能够解决问题的层面上。如果问题难度太大或者问题过于简单,学生的求知欲望就不能有效地被激发出来。对于物理概念类以及规律性的问题,教师可以从知识形成的条件以及形成过程的角度出发,设计问题。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对物理概念以及物理规律加深了解。例如,在学习凸透镜的原理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凸透镜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对光具有什么作用?通过对凸透镜的现状以及原理等的认识,学生可以归纳出凸透镜的概念。
3.锻炼学生的思维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堂讨论是一种比较民主化的方式,学生在物理课堂中居于主体地位,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散思维。在课堂讨论进入阶段,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强,心理冲动较为强烈,大脑高速运转,积极思考,思维变得更加敏捷,课堂讨论强化了思维的深度,拓展了思维的广度,小组合作的质量较高。例如,学习苏科版初中物理《简单机械和功》时,为了让学生积极思考做功的必要条件,笔者设计了很多教学例题,以供学生讨论。例如,(1)人用力推物体,物体却没有动,人是否做功;(2)用脚踢足球,球在地面上滚动了一段距离,在球滚动的过程中,人是否做功。笔者鼓励学生对这两个问题积极讨论,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笔者再加以补充,最后总结出做功的必要条件是:(1)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通过讨论,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学生自身比较有成就感。
二、课堂讨论需要注意的环节
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把握度。在课堂讨论开始的时候,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能够具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讨论,进行意见和观点的碰撞,课堂讨论注重学生的总体参与性,并融入讨论的过程中。
学生在讨论时,教师需要注意观察,注意维持课堂的秩序。此外,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如果学生讨论的思路与主题出现偏离,教师应该适当地纠正学生,给予学生指导。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有的观点过于片面,部分观点出现错误。要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提出质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进而加强认识。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实行课堂讨论,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探究性的问题,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史道胜.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课堂讨论[J].学周刊,2011(12).
[2]朱加松.课堂讨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师,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