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图书馆的空间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图书馆的空间设计范文1
关键词:认知文化 审美文化 知识社会 审美社会 公共知识空间 公共审美空间 图书馆空间的审美化 阅读环境设计
1989年美国都市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RayOldenburg)在他撰写的《绝好的地方》(The GreatGood Place)一书中提出了“第三空间”的概念,表明人类的日常生活主要分布于三个空间,居住空间是第一空间,工作空间是第二空间,阅读、欣赏、交流与休闲等公共空间(如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咖啡馆、公园、广场等)被称作第三空间。随着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在第一、第二空间活动的时间减少,在第三空间驻足的时间增加。这样,对第三空间的设计、开发与利用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增进社会和谐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关键。
1、意义
近年来,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价值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对图书馆这一公共空间进行合理设计、开发与利用,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社会价值,是每一个图书馆从业人员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审美空间的角度探讨图书馆空间价值的开发与提升,希望能够弥补一些单纯从知识空间思考图书馆问题所产生的遗憾。
2000年全球知识大会的主题是“构建知识社会”,分主题有“提高生活质量”这样的议题,说明从21世纪开始,国际社会注重构建知识社会,以提高全社会成员知识水平的方式提高生活质量,这是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对生活质量的新认识。有知识,人们就能够更加理性地相互对待,相互包容;在人类的交往中就更容易沟通和化解矛盾,同时,有知识,人们就会更有效地利用人类的科学技术发明,享受技术带来的生活方便,这当然就是生活质量的提高。
然而,无数事实证明,只有科学技术知识而没有审美价值观念的生活还是不会幸福,因为,物质生活方便不等于心灵生活美好。不懂得审美的人就不懂得简单生活的美好,在享受物质生活方便的同时,可能会大肆浪费能源,破坏人类生存环境,最终导致人类生活质量下降。所以,我们在构建知识社会的同时,还应该构建审美社会。
在后文字时代,图像、影像成为主要的文化媒介,除了影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美术馆和网络这样的文化传播渠道之外,图书馆也是最好的审美文化传播空间。因为图书馆营造的审美文化氛围最适合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接受,所以图书馆审美空间的设计、开发与利用更有助于培养读者的审美能力,促进读者之间深层次上的精神交流与沟通,为构建知识化、审美化的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2、让图书馆空间成为认知文化与审美文化沟通的桥梁
千百年来,因为图书馆的收藏物本身就是知识的最佳承载者,所以,图书馆一直被看作是知识中心,它在认知文化中的至高地位早已不言而喻。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图书馆提供知识信息的功能受到挑战,图书馆在认知文化中的地位也在下降。但与此同时,建筑材料科技与建筑艺术设计的迅猛发展,也为图书馆建筑实体空间的审美化带来了新的机遇,使图书馆在公众心目中原有的圣洁美感和公共空间感得到了强化,图书馆在审美文化中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在其博客中谈到:“有人对我说,有了数字图书馆,我们还要图书馆干什么?”他以十多年来世界实体图书馆的发展事实说明:“图书馆不仅没有像二十多年前有人预测的那样走向消亡,而相反,图书馆正在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公共空间。”原因就在于“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场所是不可缺少的。”
今天,图书馆的建筑及其环境设计与其他公共建筑一样,已经成为人类审美文化的一部分,它们突出地体现了知识环境的审美化。这种知识环境的审美化对于图书馆读者有着多方面的精神功能,但从根本上体现为精神家园的功能。
2.1 天堂般的家园——图书馆建筑空间设计的诗化
图书馆应是读者的精神家园,应该让读者有家园感,而不是让读者感到人在旅途。阿根廷诗人、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在《关于天赐的诗》中写到:“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所以,图书馆空间应该光明洁净。
被誉为当代建筑标志之一的德国奥伯基希图书馆通过奇特的照明设计,真的使图书馆犹如天堂一般明亮。
图书馆的建筑及其环境还应该让读者对图书馆产生一丝敬畏感,例如分别以中西传统建筑风格建造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都能从外观上具有庄严感和崇高感,令读者接近它们就会肃然起敬。
图书馆不是街头书摊,不应该使读者有太多的混乱感和紧迫感,尤其不能让读者有进澡堂或挤公交车的感觉。德国斯图加特新图书馆建筑以极简主义的方盒子外观和内部空间的秩序感,同样能使读者的心境肃然。
当然,不同的图书馆空间设计应该具有不一样的审美特点,但它们总是空间变化的丰富性与空间秩序感的统一。例如挪威Vennesla图书馆的内部空间设计,就充分展示了空间层次的变化和秩序。
又如,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语言学院图书馆是一个半球状建筑,其内部空间紧凑而富于变化,所有楼层内墙转角都是圆角,使其内部空间与建筑外观的审美效果达到了高度的一致。为读者带来视觉空间的审美享受,同时又不失图书馆空间应有的秩序感。
肃穆庄严的建筑外观可以使人在走进图书馆时,不至于感觉像是进了游戏场所。浪漫的室内空间可以使人心情放松地阅读和思考,相适宜的艺术环境还能给读者的思考带来刺激,激发读者的创意神经,使图书馆成为创新思维的发动机。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滑梯就是这样的设计,相比之下,我们国内许多建筑空间设计就显得太保守了。
图书馆的空间设计范文2
一、SNMP概述
SNMP的前身是简单网关监控协议(SGMP),用来对通信线路进行管理。随后,人们对SGMP进行了很大的修改,特别是加入了符合Internet定义的SMI和MIB:体系结构,改进后的协议就是著名的SNMP。SNMP的目标是管理互联网Internet上众多厂家生产的软硬件平台,因此SNMP受Internet标准网络管理框架的影响也很大。现在SNMP已经出到第三个版本的协议,其功能较以前已经大大地加强和改进了。
SNMP的体系结构是围绕着以下四个概念和目标进行设计的:
1.保持管理(Agent)的软件成本尽可能低;
2.最大限度地保持远程管理的功能,以便充分利用Internet的网络资源;
3.体系结构必须有扩充的余地;
4.保持SNMP的独立性,不依赖于具体的计算机、网关和网络传输协议。在最近的改进中,又加入了保证SNMP体系本身安全性的目标。
二、SNMF管理控制框架与实现
1.SNMP管理控制框架
SNMP是一个应用层协议,提供了SNMP管理者和SNMP间报文格式的消息通信。它规定了在网络环境中对设备进行监视和管理的标准化管理框架,通信的公共语言和相对应的安全控制机制。
SNMP管理框架包含有四个组成部分:
①SNMP管理者
②SNMP
③一个用于在SNMP实体间传输管理信息的管理协议
④MIB库(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管理信息库)
SNMP管理者是一个利用SNMP协议对网络节点进行控制和监视的系统。其中网络环境中最常见的SNMP管理者被称为网络管理系统(NMS,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网络管理系统既可以指一台专门用来进行网络管理的服务器,也可以指某个网络设备中执行管理功能的一个应用程序。现在市场上有众多软硬件厂商提供有支持SNMP协议的网络管理系统,如SolarWinds网络管理软件产品。
SNMP是被管理设备中的一个软件模块,用来维护被管理设备的管理信息数据并可在需要时把管理数据汇报给一个SNMP管理系统。SNMP和相关的MIB库存在于网络设备中(如路由器,交换机,接入服务器等等)。
MIB库是一个保存网络管理信息的虚拟数据存储空间,由多组被管理对象组成。在设备MIB库中有由多个MIB模块定义的多组各自相关联的对象。
SNMP中保存有MIB对象变量,变量的数值可以被SNMP管理者通过Get或Set操作进行读取和修改。一个SNMP管理者可以从SNMP中读取一个变量的数值或把一个数值存储到SNMP的一个变量中。SNMP从代表设备参数和网络运行数据的MIB库中采集数据,且可以对SNMP管理者的Get和Set操作进行应答。
SNMP管理者和SNMP间的通信关系:一个SNMP管理者可以向SNMP发送请求,读取(Get)或设置(Set)一个或多个MIB变量数值。SNMP可以应答这些请求。除了这种交互式通信方式,SNMP还可以主动向SNMP管理者发送通知(Trap或Inform Request)以提示管理者一个设备或网络状态。
图1 SNMP管理者与SNMP间的通信
2.SNMP通知
SNMP协议的一个重要特性是SNMP具有产生通知的能力。通知不需要SNMP管理者请求就会主动发送,发送采用异步方式,形式可分为Trap和Inform Request(简称Inform)两种。Trap是发送给SNMP管理者的通知网络状况的警告消息,而Inform是需要SNMP管理者确认接收的Trap。SNMP通知可以用于指示网络中出现的不正确用户授权,重启,连接关闭,设备通信中断或其它异常事件。
与Inform相比较,Trap通知方式为不可靠传输,因为接收者在收到一条Trap通知后无需回复任何确认信息,发送者无法知道Trap通知是否已经被正确接收。与此相对应,当SNMP管理者收到一条Inform通知后它需要向发送者回复一条确认信息,使用的是SNMP应答数据包(PDU)。如果SNMP管理者没有接收到Inform通知,它将不会发送任何应答,所以当发送者无法接受到期望的应答时,它将再次发送一条Inform通知给SNMP管理者。这种方式保证了Inform通知方式可以较有保证地把通知发送到期望的目的地。
图2 一条Trap通知发送给SNMP管理者
图3 一条Inform通知发送给SNMP管理者
然而在多数情况下,Trap通知方式被较多采用,因为Inform方式将会耗用更多的网络和设备资源。与Trap通知方式不同的是,被管理设备不能在发送后立即把一条Inform通知丢弃,它需要把通知信息保存在系统内存中直到收到相应的确认应答或设备规定的计时器超时。由此可见一条Trap通知只会被发送一次,而Inform通知可能会被重复发送多次。这种重复发送将会增加网络流量,造成网络额外开销的上升。
管理员在选择Trap或Inform通知形式时需要根据可靠性要求和系统资源状况统筹考虑:如果SNMP管理者需要确保收到每条通知,应该采用Inform通知方式;如果更关心减少网络流量和网络设备的资源消耗且并不需要每条通知都需要接收,则应该采用Trap通知方式。
三、SNMP版本
SNMP分为三个版本:v1,v2,和v3.其功能是依次递增的。
SNMPv1和SNMPv2都利用了基于“团体(Community)”形式的安全认证机制。能够访问SNMPMIB数据的管理者“团体”通过一个IP地址访问控制列表和口令进行定义。SNMPv2c还增加了对大批量数据读取机制的支持和向管理工作站更加详细的错误消息汇报机制。支持对大批量数据的读取机制能够用来对整个MIB数据表格和大量的信息进行快速读取,减少请求/应答的往复数量。
SNMPv3重点强调增强协议的安全认证/加密,授权/访问控制以及远程配置管理等功能,而在其它方面沿用了部分SNMPv2原有的技术规范。
四、SMNP在网络设备中的配置
以Cisco的网络设备为例:
config terminal进入全局配置状态
snmp-server community public ro配置本路由器的只读字串为public
snmp-server community public rw配置本路由器的读写字串为public
snmp-server enable traps允许路由器将所有类型SNMP Trap发送出去
snmp-server host IP-address-server traps version 1/2C/3指定路由器SNMP Trap的接收者的IP地址,发送Trap时采用1/2C/3那个版本。
图书馆的空间设计范文3
一、图书馆公共空间概念的诠释
1.公共空间的概念
公共空间,即公众活动的场所,其能够对任何人开放,满足人们各种公共活动。具体到建筑学领域中,公共空间既可以是城市中的街道、广场、公园等大型实体空间,也可以是礼堂、图书馆大厅、体育馆入口等小型实体空间。
2.图书馆公共空间的概念
图书馆本身就属于公共建筑,其内部设有入口大厅、借阅厅、期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休闲厅等多种功能区域。这些区域共同组成了图书馆的公共空间,读者可以利用这些空间达到各种目的。可以说,图书馆公共空间是人类活动社会化的产物,其既具有其他建筑物公共空间的承载功能,又具有其特殊的服务功能。
二、图书馆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素
现代图书馆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素主要包含光环境、材质、色彩三点:首先来看光环境。图书馆公共空间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还要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这就需要设计师对光源、光色等光环境的设计重视起来。一般来讲,光既能直接影响了空间的视觉大小、形状等,还能对空间起到分割、隔挡等作用,对于人们的心理效果意义重大。在进行光环境设计时,设计师要综合考虑图书馆的气候、室外环境、景观等环境要素,还要考虑直射光和地面反射光等采光要素,这样方能把握好公共空间的整体照度。其次来看材质。图书馆公共空间的饰面材质不仅要考虑到各空间的功能效果和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到读者的心理感受。一般来讲,石材、玻璃、金属给人庄重、冷硬的感觉,柔软、细腻的织物给人舒适、温暖的感觉,木材等天然材质则会给人亲切、自然的感觉。最后来看色彩。公共空间的色彩分为基色调和重点色两种。设计师在对色彩进行选择时,要充分考量到图书馆的功能与气质,尽量选择能够让人达到生理与心理平衡的色彩,从而方便读者安心、静心地阅览。
三、现代图书馆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
1.由平面空间转向立体空间
随着人们使用需求与审美需求的不断提升,读者对于图书馆公共空间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将促使公共空间设计由平面转向立体。以往图书馆公共空间往往只注重平面区域的划分,这虽能满足其不同的功能需求,却令空间缺少了设计感与美感。现代图书馆除了要考虑平面功能化分割,还要考虑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搭配。为此,设计师努力通过层叠、聚集、异构等方式使空间的点线面相互融合、渗透,从而为读者营造出立体、有序、丰富的空间。如德国柏林自由人文图书馆,设计师悬空架设了一个椭圆形白色隔挡,隔挡离地2米以上,大部分人能够自由行走于隔挡内外,但该区域却从整体上隔离出总空间外,有了单独的功能。
2.光环境与色彩设计更为人性化
以往图书馆公共空间的设计往往只追求光照充足,忽略了光色的环境条件以及读者的心理需求,这使得公共空间看起来空旷、平淡、冷漠,缺乏艺术性与人文性。近些年来,设计师们开始注意到这一问题,并采用公共空间照明分级设计、色彩人性化设计等方式来提升空间的亲和度。具体来讲,在光环境上,设计师会将工作照明同背景照明结合起来,提升工作照度、降低背景照度,从而有效防止过分追求光照而带来的视觉眩晕感,同时,在图书馆公共空间的部分关键区域设置重点照明,使该区域更为醒目、突出,以标示其功能,方便读者在远处对区域进行识别。在色彩上,设计师要考虑读者的心理感受,利用不同的色彩来传达不同的视觉形象,以充分发挥色彩的导向作用。如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设计师就用各种色彩来分割区域功能,读者看到红色就会发现楼梯,看到萤光黄绿就会找到扶梯。这为读者提供了很大便利,非常人性化。
3.绿色-生态-低碳设计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生产方式逐渐理性化,对于环境品质的追求日益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图书馆公共空间设计也朝着绿色-生态-低碳的方向发展。设计师通常会选用实木等更为环保的材料作为图书馆公共空间的主材,同时选择更加贴近自然的设计风格,以减少图书馆公共空间过高、过大所带来的沉闷感,让读者获得更佳的身心体验。如匈牙利佩奇图书馆,设计师选择了浅淡的原木色作为图书馆的主色调,通过环保复合材料的运用提升空间的亮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图书馆的光照用电,达到了低碳、环保的目的。
结语
图书馆的空间设计范文4
1引言
现代图书馆建筑, 作为高校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的知识载体, 是高校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功能性校园建筑[1]。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理想的交流平台。相对于教室与办公室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图书馆内交流更加随意与自由。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设计模式存在一定缺陷,功能设计上往往以藏书和阅读功能为主,忽略了图书馆作为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探讨的重要场所的功能。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交往空间的设计策略探讨也愈发重要。
1.1交往空间的定义
交往空间是人们相互交流,传递信息和感情的场所,由此构成公共生活。人们通过交往同他人发生关系,因此交往空间是人与环境互动的桥梁。人与环境的相互认同、互相促进创造了有利于人类交流的交往空间,由于包含了人的因素,交往空间不同于一般的人工环境,其中融进了人们对生活的理解,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因此,交往空间是人们在人工环境的基础上契合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重新构建的更为复杂与多元化的人性空间[2]。
1.2高职院校图书馆交往空间的定义
高职院校图书馆交往空间是指提供给师生之间进行学术交流、休憩或休闲等活动的场所。具体的交往空间形式主要由阅览空间、中庭空间、交通空间、廊道空间以及一些相对独立的空间形式,如特定的等候区、休闲交往区、讲演区等组成[3]。
2 高职院校图书馆交往空间的设计理念
与存在问题2.1高职院校图书馆交往空间的设计理念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不同于公共图书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和教师,图书馆除了为使用者提供资料外,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环境。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交往空间的设计理念应该是“以人为本”,重视人性化设计,满足师生的阅读与交流需求。而目前的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交往空间设计上恰恰忽略了这一点。
2.2高职院校图书馆交往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2.2.1功能区划分单一
高职院校图书馆功能区划分往往太过单一和死板,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划分使用功能时都是将某一楼层指定为某一特定的功能区域,例如无锡城市学院图书馆在功能区划分上将2楼设置为网络学习室,3~5楼为借阅室,7楼为报刊杂志阅览室。2楼只提供网络学习资源,3~5楼只提供借阅和自习室,图书分布区域不统一,师生们只能在特定区域做特定的事,缺乏变通。每一楼层有其特有的作用,彼此之间缺乏联系与交流,功能缺乏多样性。这样的设计给人冷冰冰的感觉,缺乏人性化的沟通与联系。
2.2.2空间利用率低
最大化的发挥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空间利用率,不仅可以节约图书馆的运营成本,还能营造出一种“人人向学”的积极氛围,促进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空间利用率相对低下,看似宽敞明亮的入口大厅给人一种大气的感觉,实则没有太大的实际作用(图1)。在提供基本的交通及交流空间外,还有大部分空间被浪费掉,这些空间可以设置休闲交流区,为师生进行交流提供便利。
2.2.3缺乏人性化交往空间
高职院校图书馆交往空间设计往往有所局限,还没有完全走出传统图书馆“以藏书为主”的模式。除了基本的藏书区、阅览区和电子阅览室外,缺乏必要的讲演区及学术交流区,所以在具体的使用中往往会有所缺憾,不能满足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交流下高校学生的使用需求。
3高职院校图书馆交往空间的设计策略
3.1入口大厅设计
入口大厅作为图书馆的“脸面”,决定着读者对图书馆的第一印象。成功的入口大厅设计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为读者营造一个愉悦的阅读感受。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为高职院校师生,他们对于审美的需求相对高于普通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因此应该更加注重高职院校图书馆入口大厅的设计。入口大厅是图书馆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过渡地带,在设计的时候可以融入一些绿化,如设置一些盆景或景观小品,给读者在视觉上提供一个过渡。此外,一般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入口大厅面积都比较大,在凸显大气的同时又稍显空旷,无形间造成了空间的浪费。所以,在保证入口大厅交通功能的基础上,可以把边角或者靠近墙面的空间放置沙发和报刊架,形成一个小的交谈与读报区域,提高入口大厅的空间利用率(图2)。
3.2交通空间设计
高职院校图书馆交通空间是师生们使用最频繁的场所,主要包括楼梯、廊道、电梯、候梯厅等。交通空间的本质上是通过空间,如果这些交通空间没有合适的交流驻足的场所就难以形成交流的氛围(图3)。因此想要给师生们营造更好的交往空间在满足基本通过功能的基础上,要增加使用的功能,使师生们有足够的空间进行交流。此外,在廊道的墙面上放置一些绘画作品或者名言警句,也可以吸引师生们驻足欣赏交流。
3.3休息平台设计
高职院校图书馆中的休息平台一般多设置于候梯厅与楼梯出汇处的临窗区域,在这里可以看到图书馆的外部景观。长时间阅读会产生疲劳感,休息平台可以为他们呼吸新鲜空气,放目远眺缓解视觉疲劳提供便利。人性化的休息平台设计可以使读者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在休息平台设置桌椅、饮水机等公共设施,饿了的读者可以在此进行简餐,补充能量,不间断的播放轻音乐也是舒缓读者疲劳,体现人性化的一个方式。
3.4中庭设计
中庭通常是指建筑内部的庭院空间,其最大的特点是形成具有位于建筑内部的“室外空间”,是建筑设计中营造一种与外部空间既隔离又融合的特有形式,或者说是建筑内部环境分享外部自然环境的一种方式。中庭空间应围绕师生的需求来设计,功能上主要是提供一个聚集交流的适宜场所,既可满足大型的活动,如聚会、展览、演讲、招聘、大型会议、报告的需要,又可满足一些相对私密和半公共的交往[4]。中庭是图书馆中最具特色的场所空间,以一种不可替代的独特性表现出一种人文精神、交往空间、交通空间、礼仪空间、展示空间、采光与通风空间等。中庭交往空间是多个其它类型空间的组合:展厅、休息厅、讨论区等可穿插复合在中庭空间之中(图4)。围绕中庭周边开辟相对区域,布置休闲座椅,形成图书馆独具魅力的交流场所。此外中庭空间在设计中充分融入绿化景观设计,别有韵味的枯山水景观、绿色长廊、室内花园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多样的功能区域相结合,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的空间整体,吸引师生驻往。
3.5阅览区设计
阅览区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核心功能区,但因为阅读需要安静的氛围所以阅览区的交往空间设计应避开语言交流,侧重于间接的信息交流。这样就对阅览区的私密性或个人性有所要求。可以借鉴本科院校图书馆的设计理念,划分小范围的阅览区域为主,避免大规模的阅览区,以减少读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图5)。
3.6开发新的交往空间模式,增加交谈讨论区
高职院校图书馆交往空间设计在满足师生交往需求的同时,还应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设计中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剩余空间,设置休闲区、讨论区、影音室、简餐区等多元化交往空间形式,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更人性化的交往空间。
图书馆的空间设计范文5
摘 要:图书馆作为一个具有鲜明的文化形态建筑,在其室内空间设计中,要把握文化的根本,必须注重地域文化设计语言。本文以云南省图书馆大厅设计为例,从理论的角度提出在图书馆室内空间中体现地域文化的主题性表现手法、手段和形式,以得到具有地域性的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方法。
关键词:地域文化;主题性;图书馆室内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1)11-0000-01
1引言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域,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想道德模式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图书馆作为一个标志性的公共文化建筑,在其室内设计中体现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不仅能够使读者在现代化城市中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提高城市居民文化品位,引起人们对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视,并能更好地把优秀的传统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继承下来。而如何继承和转化,形成既传统又具有时代感的图书馆形象,使身处其中的人们受到感染,成为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2 主题设计表现
“主题”本义是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1]。将主题概念引入图书馆空间的设计中,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空间体验带入室内,运用各种设计语言和艺术手段,把所要表达的思想反映在整个空间内,从而在审美体验中获得不同的场所精神,给人以深刻印象。
3体现地域文化的主题表现手法
3.1 借鉴法
设计活动中的借鉴,就是以前人、他人的设计作品或产品为镜子或者说参照,将自己的设计跟他人作品相比较,以便取长补短或引为鉴戒[2]。在运用借鉴法展示地域性图书馆室内空间时,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仔细分析、了解,找出其特点,并找出与现代生活、现代环境、现代意识相交的一点,在利用传统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适应现代功能和结构,在体现其民族性、地域性的同时,反映它的个性。
3.2 提炼法
以地域文化为主题的图书馆室内设计,其建筑空间设计特别需要从本土建筑的地域特征中吸取灵感,并运用到空间主题设计之中。因此,设计师可通过对主题文化各个精神要素的研究、分析和提炼,选取对设计更有用的部分,在新的空间设计中进行多维应用,以此再现和延续主题文化。
如美国俄勒冈州新建的比弗顿市立图书馆,为呼应比弗顿市的“树木之城”口号,及对图书馆前那棵美国大梧桐的回应,在进行阅览室设计时,从设计主题“树木之城”中提炼出“树”的形态,以曲线胶合
木组合柱构成“树”状结构,这种木结构既满足了支撑屋顶的结构性能要求,也符合所在地域的形象。
3.3 联想法
其空间表现为设计师自身对其主题文化的独特理解。联想是人们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在以展示特定文化主题的图书馆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利用联想这一心理现象,把人们所熟知的主题文化的某个空间场景或文化意向映射到新的空间形态中,通过空间比例及尺度的控制,引发读者对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深入感情领域,产生深刻而富有吸引力的效果,为读者展现出所要营造的氛围。如由贝聿铭设计的肯尼迪图书馆便是运用联想法,由黑色钢架支撑一块大面积突出的玻璃幕墙,与白色楼层反差分明,顶部垂下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在西方,黑色是哀悼的颜色,有强烈的沉重感和压抑感。白色象征光明、端庄、高雅纯洁,贝聿铭用最简洁的色彩组合渲染美国总统的悲剧性死亡,表达美国人民对这位总统的尊敬、赞美、怀念的情感,通过色彩的联想体现“不是‘纪念碑’的纪念碑”的主题。
4 体现地域文化的主题表现手段
主题表现的具体做法是针对设计主题选择所有有助于表现地域文化内涵的材料、色彩、陈设等,经过合理的安排组织,灵活应用于各处,从而表现出一定主题特征,带给人们多姿多彩、具有地域特色的环境空间氛围。
4.1运用材料设计创造空间主题
材料的选用不仅能满足人们使用功能上的需要,还能让人
在空间中通过感知、联想,对富含地域文化特性的材料产生独特的民族情结,满足人精神上的需求,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因此,材料的正确选用和设计是体现图书馆设计主题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如清华大学关肇邺院士设计的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在体量组合、材料色彩运用、装饰细部的设计方面,采用与老馆相呼应的手法,以红砖砌筑横竖交替变化的方法来划分建筑的不同部位,并形成装饰带,延续了校园悠久的砖建筑特色,体现“尊重历史”的主题。
4.2运用色彩设计渲染空间主题
色彩是室内设计中最活跃、最生动的因素,对室内的空间感度、舒适度、环境气氛、使用效率均有很大影响,设计师可以利用色彩对人的物理、心理和生理作用,来创造富有个性、层次、秩序的主题空间环境。我们应进行总体控制与把握,通常室内空间的主色调与室内的主题契合,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局部的、不同部位的适当变化,来营造室内环境的主题气氛。
4.3运用陈设设计突显空间主题
室内陈设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具有表达空间主题、营造空间氛围、进一步强化室内风格的作用。对于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来说,陈设品本身的造型、色彩、图案反映了一定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地域特征,能给人更大的想象空间, 通过在室内摆放、悬挂独具地域文化的陈设品来赋予空间不同气质和内涵的主题风格。
5体现地域文化的主题表现形式
5.1 隐喻性
隐喻性是要求设计用暗示、联想、回忆等手法使人产生视觉心理上的感受。这种隐喻强调的是社会文化及使用者个人的文化要求。在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中,可通过对主题的地域性视觉符号进行抽象、提炼、概括,用新材料、新的施工方式或结构构造方法来创造出来,强调它的主题特征。
5.2 叙事性
叙事性设计就是以说故事的方式来设计创作,通过一系列的建筑空间氛围的营造,来传达历史事件或民间传说中更深刻的涵义。在表达地域文化的图书馆主题设计中,叙事编排主要来源于历史片段、民族文化、社会习俗的故事情节、典故和文样,并对其进行编排的一种艺术形式。
6 案例分析
下面我将以我设计的云南省图书馆大厅为例具体分析地域文化主题在图书馆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图书馆大厅作为全馆的公共活动中心和交通枢纽是展示云南独特地域文化的重要场所,为体现一个拥有25少数民族的美丽、富饶、神奇、多彩的云南大地上特有的民族文化,在设计时以“七彩云南”为中心主题来开展其室内空间设计,通过材质、色彩、陈设等含蓄的手法来表达主题,而不是以单纯借鉴某一民族的元素。
在大厅设计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层的云形曲线型的环廊,不仅增加了室内空间的动感,并抽象的表现彩云之南的寓意。其次是方形玻璃地面和圆形玻璃天顶的遥相呼应的中庭,取义“天圆地方”。顶部利用起源于云南的典型器物铜鼓鼓面的太阳纹抽象纹样作为钢架与玻璃共同构筑圆形天窗采光,将现代装饰材料与传统图案的结合,使中庭空间的设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气息。
大厅一侧的休息区墙面做木质装饰墙,并设计了抽象的树的形象,整面造型墙上零星散布着大小不一的圆形灯孔,犹如树上散落的果实,寓意各民族同根同源的本质,并在其间设置26个圆形灯箱,内置26个民族的服饰图案,演绎了云南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图6-)。
图书馆的空间设计范文6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是我国首个兼具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双重功能于一身的图书馆。由世界著名建筑事务所RMJM设计团队主持设计。图书馆主体建筑位于深圳大学城核心区,连接西校区清华、北大,哈工大3所名牌大学的深圳研究生院,是大学城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占地51,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6,750平方米,可藏书150万册,另外还提供3000个阅览位及1700个数据端口,每日可接待8000人。整座建筑全长540米,主体宽40米,其中图书馆内部最长为240米。该馆的宗旨是服务区内师生、企业研发人员和深圳市民,供社区大众使用。它建筑造型轻盈飘逸、现代,因构成基因与传统图书馆不同而备受瞩目。
该建筑由管理中心、连接桥和图书馆三部分组成。远远看去,整座建筑犹如一条腾飞的“龙”;管理中心是龙头,图书馆是龙身,而行人桥则如飞龙欲飞的恢宏气势。这座建筑还肩负着双重作用,除了充当行人桥以外,更是衔接各个校园的“智慧桥梁”,即使不到馆中读书,行人也可以自由穿越期间。其绵延起伏的建筑外形象征着知识长河的川流不息,与周边起伏的山丘融为一体,中性的灰色则让周围自然环境更显雅致。管理中心大楼的铝制外层,不仅耐用和便于清洁维修,同时,也如一面大镜子一样映现着四周的美丽景色。行人桥作为连接所有功能空间的主要交通空间,以单桁架设计支撑三道桥梁,建造坚固;桥面外侧以悬臂式桁架支撑,让桥梁仿佛浮于水面中央:而以单桁架承托三道桥梁的特殊设计系统,更为整个建筑结构带来了轻盈的美感。
由于图书馆外墙长达200多米,为了保证外墙的隔热功能,降低能源消耗,设计采用由800mm宽的穿孔铝板制造而成的遮阳百叶和玻璃遮阳涂层,以精准的摆放角度,实现了最佳节能和照明效果。为了在造价和功能之间取得最理想的平衡,经Microstation软件进行日照分析后,该设计又在各个位置采用了不同类型的玻璃,例如清玻璃、反光玻璃和low-e涂层玻璃。
让人们从合理的结构和空间设计中,体会建筑的形式和功能,其实也是种学习的途径。设计师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