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医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然医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然医学论文

自然医学论文范文1

本文基于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方法中综合多种生态学因子在不同鼠疫自然疫源地类型间的分类比较结果,包括:中国鼠疫生态地理景观型分型法[5]、中国鼠疫菌DFR/MLVA基因组型分型法[7]、中国鼠疫菌生物型分型法[8]、中国鼠疫主要宿主的分类[9]、中国鼠疫主要媒介的分类[7]、中国鼠疫疫源地分型方法研究[10]。探索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演化动态,分析鼠疫菌的地理谱系分化、生态环境与动物宿主、媒介分布等特点,得出结果。

2结果

2.1形成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生态地理环境要素的生物学特征

根据中国地质——古地理时间,即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冰河期变化、冰川消失、气候变暖,导致形成了3个自然区带——东部季风区温度带、西部干旱区温度带和青藏高原区垂直温度湿度带,奠定了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生态地理环境生物学的基础。从而决定了中国鼠疫主要宿主、鼠疫主要媒介以及鼠疫菌生物型的分布和鼠疫生态地理景观型生物学特征。根据中国自然地势,由西向东、由高到低分成3个台阶和2条棱线。第一台阶地域:发源于天山山脉、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至横断山闭合的广阔地域。第二台阶地域:发源于第一台阶地域以东和第三台阶以西蒙古高原和云贵高原广阔地域。第三台阶地域:发源于第二台阶以东,东起黑龙江省,南至广西壮族自治区,东至渤海、黄海的广阔地域,从而奠定了形成中国生态地理景观型的基础。生态地理景观明显的气候区域性影响了动物地理的分布和人口密度的差异,这些都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中国生态地理景观型生物学特征的形成还要受中国鼠疫宿主、鼠疫媒介、鼠疫菌基因组型、生物型的影响。

2.2中国鼠疫菌DFR/MLVA主要基因组型生物学特征及其分布

鼠疫菌基因组型与鼠疫生态地理景观型及其主要宿主、媒介密切相关,自然组合形成鼠疫生物群落,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相互适应,同步进化,维持鼠疫自然疫源性和生物群落的延续[6]。中国鼠疫菌DFR/MLVA主要基因组型生物学特征及其分布、主要基因组型的分布见图1.

2.3中国鼠疫菌、生物型生物学特征及其生物型分布

鼠疫菌生物型是鼠疫菌起源进化遗传性状最稳定的生物学标准,是鼠疫起源进化谱系的“活化石”,也是该菌起源进化最具代表性的模式[8]。中国鼠疫菌、生物型生物学特征及其生物型分布见图2。

2.4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的哺乳类、鸟类动物至少1000余种,但是鼠疫宿主却只有86种。而这些鼠疫宿主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生态作用并非完全相同,可区分为鼠疫主要宿主、次要宿主和偶然宿主[9]。中国大陆内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的分布见图3。

2.5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媒介

鼠疫主要媒介具有传播鼠疫菌的特异性结构与功能。携带鼠疫菌在其宿主之间,维持鼠疫自然疫源性和生物群落的延续。鼠疫媒介是鼠疫生物群落不可或缺的成员。如失去媒介的联系及其生物群落中的生态作用,鼠疫生物群落自然环节将中断和解体。鼠疫自然疫源地将不复存在[7]。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媒介详见表1。

2.6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形成、起源、演化动态与环境生态位生物学规律

自然界千姿百态,自然地理环境变化万千,直接反映到鼠疫自然疫源地,进而影响到物种生存起源进化和遗传演化的发展,近年来提出的鼠疫生物地理群落指征、两级分型法、三项指征命名法较好的划分了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10]。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生物型、亚型、生物学特征见图4.2.7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演化动态综合上述分析,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最早起源于天山森林草原灰旱獭、长尾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型。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型均起源于该疫源地型(图5)。

3讨论

自然医学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自然环境,依赖性,发展

 

自然环境是和社会环境相对的一个概念,有着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自然环境是指与人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土壤、山脉、河流、植物、动物、矿藏等。广义的自然环境指除了人类社会之外的各种自然物质、能量、信息的因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人的生活和发展与自然环境息息相联,都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离开了自然环境,个人乃至整个类将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人也将不复存在。因此,自然环境对人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基础、一个前提。

一、自然环境是人生理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条件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有其自然属性,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源于自然。这一事实决定了人永远不能割断自身同自然之间的联系。人从自然中输入物质、能量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和转化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形成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同时人也向自然界输出物质和信息,影响和改变自然界。这个输入和输出关系,就是人和自然的实际联系。它说明人只是在与自然的相互联系中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劳动,从自然界那里获得物质、能量和信息借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承认人的肉体存在的客观性就必然承认维持这种存在、满足这种生物组织生理需要的合理性。因此,人有自然需要。自然需要简言之也就是维持人的生命存在的生物需要、生理需要。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提到,“在一定意义上,吃、喝、性行为等等,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和人之间最自然的关系。”[1](P87)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哲学论文,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2](P31)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生前的伟大贡献时强调:“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规律,即历来为繁茂复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必须首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3](P574)

人的这些生理需要的满足最终需要通过物质资料生产的形式来满足杂志网。而自然环境是包括在物质资料生产其中的,是物质资料生产赖以发展的基础。作为物质资料生产赖以发展的基础,自然环境在其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恩格斯曾指出“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成财富。”[4](P77)马克思则进一步指明劳动过程所具有的三个要素,即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马克思这里所说的劳动对象,指的即是自然环境中的森林、土地、矿藏、河流等因素。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环境是作为生产力要素之一的劳动材料或劳动对象而进入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的。作为生产力的要素之一,自然环境首先对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并进而通过物质生产活动间接地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强调“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指人们的生理特征和人们所遇到的各种自然条件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5](P220)

其实,人和自然之间具有原始的内在一致性,从人的生命存在看,人依靠自然界而生活;从肉体方面来说,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从人的生命活动看,人的生命活动以自然界为基石,人的生命活动的能力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以自然界为第一资源,自然界不仅是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而且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人类的劳动对象如土地、树木、矿石等,都是自然界提供。“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1](P53)马克思继而写道:“自然界一方面在这样的意义上给劳动提供生活资料,即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也在更狭隘的意义上提供生活资料,即维持工人本身的肉体生存的手段。”[1](P36)自然环境是自然的有机整体,它为人生理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因此,我们在谈论人的发展时不能漠视自然环境的作用,塑造良好的自然环境成了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备物质条件。

二、自然环境为人的精神文化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人的发展是现实的、具体的、全面的和动态的发展过程,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展开和完成的,这既是一个历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又是一个在现实的自然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良好的自然环境在人的精神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十分巨大的价值功能,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打上了人类实践活动的印记,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和体现,反过来又为人的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首先,自然环境满足人享受自然美的精神需求。爱美是人的本性哲学论文,按照美的原则和规律塑造人,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自然之美并不是人主动建构起来的,更不是自然中的事物触发人的审美“细胞”而产生的“幻觉”,自然之美是某种自然的存在,是大自然的一些属性,诸如它的颜色、味道、棱角、线条等,它们是直接地呈现自己。良好的自然环境为人提供了客观的审美对象,唤起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美感,给人营造了美的氛围,以美的气息净化着人的心灵世界。

其次,自然环境还是科学活动的对象,作为人类生产活动对象的自然,同样存在于人类的科学活动之中。“从理论领域来说,植物、动物、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1](P56)克思把“科学活动”看作人类的一种活动,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科学活动的首要内容是认识自然,从“精神上掌握自然”,然后在生产活动过程中“驱使自然力”为人类服务。

最后,建构良好的自然环境还会引发人们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一系列领域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有助于人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良好的自然环境的建设会使人领略到大自然本身的美,人在审美活动中又会自觉意识到自然环境对于人的发展的意义,将维护自然美内化为自身的价值理念,从而对自然环境给以呵护,用美的原则塑造自然环境,使自然环境更美,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正是在这种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和谐统一的自由自觉的审美活动中,人与自然环境始终保持着良性互动,两者在交互作用中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今天自然资源已经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工业化时代的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不仅超越了自然界的支付能力,造成生态平衡被破坏,而且也给人自身形成很大压力,打破了人自身发展的平衡状态,出现了不少难以治愈的“文明病”。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对物欲过分追求。人并不是庸俗的经济动物,不能为满足贪得无厌的物质欲望不惜掠夺自然资源,置自然资源枯竭和环境退化而不顾。作为具有理性的个体应该朝着既有利于自然发展,又有利于人的身心发展的目标努力,重视良好的自然环境的建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保护自然环境,为人的发展营造条件

从某种意义上讲哲学论文,自然环境因素就是人发展的基础因素。这就好比个人的发展是粒种子,那么“环境”就是土壤。种子很重要,土壤更重要。没有好的土壤,再好的种子也是白搭。要想种子茁壮成长,就必须有块肥沃的土壤杂志网。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我们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首先也必须要打造这样一块肥沃的最适宜“种子”生长的“土壤”,这就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大环境。

近些年来,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大环境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空气污染严重、世界性水源危机、森林惨遭毁灭、物种不断减少、臭氧层变薄等等,表面是天灾,在这天灾的背后是人祸,特别是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和掠夺式的资源开发超过了自然环境合理的承载能力,使得空气、水、土地、生物等环境要素遭到严重的破环,生态系统维持生命的功能退化,资源支撑能力下降。所有这一切已经说明,人类的破坏行为正在将自然界驱赶到一种生态死亡的绝境中,同时也使自己陷入一种十分危险的境地。人与自然的对抗,不仅直接关系到整个类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所以必须走出当前人与自然紧张的状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大环境,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一)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

人与自然对抗,源于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是将人与自然的对立绝对化和极端化的结果。人类的许多灾难最深层的原因就在于人与自然相互对抗的自然观。这种对抗既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同时又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程度不够的结果,因为这种人与自然对抗的自然观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必将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自然观所代替。走出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强化环境伦理意识,既承认自然工具价值,同时又要承认其内在的价值,这既是当今人类减少种种灾难的基本途径,又是人全面发展的必然之路。

(二)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观

要从根本上使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冲突走向和谐,必须放弃传统的经济发展观,积极发展经济,努力实现经济生态化。所谓经济生态化是指人类经济活动日趋符合生态规律要求,日益实现在生态上合理的过程,其本质和核心内容是:使基于劳动过程引发的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代谢及其产物,逐步比较均衡、和谐,顺畅与平稳地融入自然生态系统自身的物质代谢之中的过程。因此,只有发展生态经济,才能彻底克服人与自然的尖锐对抗状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人更好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三)树立科学文明的消费观

尽管非典、禽流感等继续威胁着人类,然而野生动物的口腹之欲仍未杜绝。因此,倡导文明饮食文化哲学论文,树立科学健康的消费观,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个人发展,同时也利于子孙后代。

(四)加强环境立法,增强环境执法力度

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保护自然大环境,除了依靠经济手段,建立新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生态经济,树立新的可持续消费观,倡导绿色消费等等,还必须借助于法制手段,建立和健全环境法制机制,使自然环境的保护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五)加强生态教育,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

人们在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中,认识到要对工业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拨乱反正,把人与自然的尖锐对抗转变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还必须实施和推行教育改革,发展生态教育事业,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这才是保护自然环境的根本长远之计。生态化教育是和构建未来生态文明相一致的新型教育体系,它可以分为学校生态教育和公众生态教育。对于学校而言,要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致力于解决教育过程中人类与自为自然之间的时代性矛盾,从而致力于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质的新人。对于公众教育而言,要致力于提高公众的绿色意识和参与生态环保的自觉性,积极参与解决人类与自然之间产生的生态危机,从而推动生态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自然医学论文范文3

医学论文资料根据其来源可分为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两大类。直接资料是作者通过调查、观察、实验研究直接获得的资料,它是科研工作的真实记录;间接资料是作者整理、综合分析前人的资料后所得到的第二性资料。无论撰写何种题材的医学论文,事先都必须收集、查阅医学文献资料,只有充分占有资料,才能写出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1.直接资料

直接资料是指通过实验、观察或调查等研究手段所获得的记录、图像、标本、切片等第一手资料,它们是创作医学论文的源泉。获取直接资料常用的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和调查法

 

1.1.实验法  实验是指完全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客观事物研究。因此,实验是一种主动的、高级的科研方法。医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方法有:定量、定性、对照、析因、模拟等实验方法。

 

1.1.1  定量实验  是对研究对象的性质、组成、化学反应强度及相关因素的数量值进行测定购一种方法。结果表示精确,具有普遍意义。

 

1.1.2  定性实验  是对研究对象具有哪些性质、判断某一假设是否成立、几个因素之间是否具有某种联系及判断研究对象所属类别等的一种实验方法。

 

1.1.3  对照实验  是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比较来揭示某种性质的一种研究方法。

 

1.1.4  析因实验  析因实验是已知结果去寻找未知原因和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实验方法。

 

1.1.5  模拟实验  先建立与研究疾病类似的动物模型,在模型上研究,以揭示疾病的本质和规律。

 

    1.2  观察法  观察法是以医学论文主题为目的、对研究对象在自然条件下或实行部分人为控制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用感官来考察现象,而获取医学资料的一种方法。它可为科研人员提供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因此,观察法在医学科研小是极其常用而重要的方法。正如著名科学家贝弗伦奇才所说:“在科学研究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比拥有大量的学术知识吏为重要”。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就是在对大量药物进行观察的基础上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而写成的传世佳作。

 

观察的形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肉眼观察(直接观察)、仪器观察(间接观察)、观察病情的微小变化、治疗效果、影像学资料等。要注意的是无论那种观察都必须具备:可重复性(观察到的现象在相同条件下有相同的结果);客观性(观察时要尊重事实,不能带有任何主观成分);典型性(观察的对象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所得结果才可靠);探索性(感知与思维结合,能透过现象探询本质)。

 

1.3  调查法  调查法最显著的特征是对研究对象不加任何干预的条件下进行研究,即通过语言、检测或问卷等手段向被调查对象收集医学资料的一种方法。根据调查时点和事件发生的时间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3.1  前瞻性调查  根据暴露于某一因素而选出暴露组和对照组,经一段时间后再比较两组人群某一疾病的发病率,探讨这一因素与本病的发病关系。此法的特点为暴露时间先于发病时间,经过预先设计,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观察而取得科学资料“的方法。因此,可对调查周密设计.观察对象的选择性和可控性极强,资料具有可比性,故而所获资料的科学价值较大。如调查某种工业粉尘与支气管炎发病的关系时,事先对接触与不接触粉尘的两组对象登记,并规定调查的具体指标、诊断标准等,经过一段时间后统计两组支气管炎的发病率进行比较。

 

 1.3.2  现况调查  对目前情况人群中发生某种情况的调查,是对某一事物的一个具体时点的调查,而不是从头到尾的观察,故又称为断面调查或横断而研究。如对某一疾病患病率或某一人群卫生状况的调查,高血压在某一人群中患病串的调查即是典型例子。从获取样本的方式上,可将现况调查分为普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三大类。

 

 1.3.3  回顾性调查  是用于探索病因的一种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在现有人群中根据是否患某种疾病,选出病例组和非病例组,然后调查两组过去是否具有某个或某些可能病因暴露史及轻重程度,将结果进行比较,明确该因素与本病的发病关系。本法的特点是研究因素作用于对象的时间在调查时点之前。操作时两组除在患病串和发病率上不同外,其他因素应保持一致,使其又有可比性。

 

1.3.4  追踪调查  根据研究目的对研究对象进行较长时间的追踪观察,以获得某些疾病远期疗效资料的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目的有时需要观察几年甚至几十午,因而对某些疾病远期疗效的判断特别重要。

 

自然医学论文范文4

    参考文献:

【1】ZeigerM.Essentialsofwritingbiomedicalresearchpapers.NewYork:McGraw-Hill,Inc,1991.257-283

【2】LawrenceJ.Appel,etc.ComparativeEffectivenessofWeight-LossInterventionsinClinicalPractice[J].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   2011,365:1959-1968

【3】陈攻,李晶.医护人员习得医学英语专业词汇方法浅析[J].护理学杂志,2008,23(1):16-19

【4】何筑丽,国林祥.医学英语写作与翻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任如意.医学论文英语写作的文体特点[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7):1383-1384

参考文献:

[1]Blackmore,Susan.TheMemeMachin[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99.

[2]Dawkins,Richard.TheSelfishGene[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76.

[3]陈琳霞.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外语学刊,2008(1):88—91.

[4]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

[5]张颖、模因论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3):111—113.

参考文献:

[1]Knoy,Ted,AnEditingWorkbookforChineseTechnicalWriters[M].Hsinchu,Taiwan:CWebTechnology,2000.

[2]琼·平卡姆(美).中式英语之鉴[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3]布鲁克斯(英),格伦迪(英).英语写作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自然医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SCI收录论文;统计分析;被引频次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6-177-04

科技論文是科技活动中科研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发表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科技工作者科研成绩的重要指标,同样也是衡量一个机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因素[1-3]。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简称SCI)是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American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建立的著名科技文献数据库[4],被公认为世界范围最权威的科技文献索引工具,是国际通行的一种对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比较客观、定量和易操作的指标[5]。个人或机构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收录的篇数及被引用的频次已成为用来衡量学术水平、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准[6-7]。本研究通过分析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所发表SCI收录论文及被引情况,旨在为其科研管理部门、科研人员了解本院科研发展动态提供量化的参考依据。现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文应用WebofScience数据库检索,资料入选条件如下:以“无锡市妇幼保健院”为作者单位并于2011年1月~2015年12月发表的SCI收录论文。

1.2检索方法

检索方法为进入WebofScience数据库Webof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在基本检索中地址栏输入“WuxiMatern*”,日期栏中“2011~2015”点击检索,得到无锡市妇幼保健院作者参与发表的SCI论文目录,同时以ISI每年出版的《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中的影响因子(impactfactor,IF)计算杂志五年累计影响因子。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次统计并未包括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工作人员以其他单位作者署名发表的SCI收录文章。

1.3被引率及均篇被引频次的计算[5]

本文被引率是指该院医学论文一定年限内被引篇数/论文总篇数×100%;均篇被引频次是指该院医学论文一定年限内被引频次/论文总篇数。

2结果

2.12011~2015年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发表SCI论文及被引情况

通过检索,在2011~2015年间无锡市妇幼保健院作为完成单位之一的科技论文被SCI收录总数为98篇,其中论著87篇,会议摘要2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论文42篇,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6篇。论文被引次数反映了论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论文被引次数越大,说明论文在同行中引起的关注越多。2011~2015年无锡市妇幼保健院SCI收录98篇论文被引次数共计471次,平均每篇被引次数为4.81次。单篇被引频次排名前五的论文分别是MiR-101andMcl-1innon-small-celllungcancer:expressionprofileandclinicalsignificance被引26次,FactorsassociatedwiththeageofnaturalmenopauseandmenopausalsymptomsinChinesewomen被引21次,TheincreasedmaternalserumlevelsofIL-6areassociatedwiththeseverityandonsetofpreeclampsia被引19次,Enhancedchemosensitizationinmultidrug-resistanthumanbreastcancercellsbyinhibitionofIL-6andIL-8production被引19次,EarlySecond-TrimesterSerumMiRNAProfilingPredicts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被引19次。具体及被引情况见图1及表1。

2.2无锡市婦幼保健院数量前5名期刊及所的被引情况

通过数据库分析我们检索出2011~2015年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数量前5名的期刊名称及五年累计影响因子。期刊论文被引情况如下:平均每篇被引频次最高的为MedicalOncology期刊,为67次,被引率为100%的期刊分别为MedicalOncology,TumorBiology及ScientificReports,见表2。

2.3SCI收录论文研究方向

98篇SCI收录论文共分布了32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超过5篇次的有9个学科,涉及论文共计128篇次(见表3),主要分布在妇产科、肿瘤、生殖生物学等科学研究领域,比如研究方向为妇产科的论文有32篇次,占被收录论文98篇的32.66%,体现了我院在妇产科学方面的优势和特色。

3讨论

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不仅能反映从事学术研究的科研人员个人的学术造诣,同时也反映了所在机构在此领域的科研实力[8-10]。本报告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调查和分析了2011~2015年无锡市妇幼保健院SCI收录论文及被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2011~2015年间无锡市妇幼保健院作为完成单位之一的科技论文被SCI收录总数为98篇,其中论著87篇,会议摘要2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论文42篇,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6篇。提示近五年本院论文数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98篇SCI收录论文被引次数共计471次,平均每篇被引次数为4.81次。单篇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被引26次,论文被引次数反映了论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论文被引次数越大,说明论文在同行中引起的关注越多。本院目前所被引率2011~2014年均超过50%,但是2015年论文被引率为22.22%,分析可能与时间较短,被引用次数偏少有关。相信随着青年医务人员的不断成熟及科研发展投入的加大,本院科研产出将呈持续增长态势。

在论文数量提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本院近年刊载的论文质量也逐步提高,数量排名前五的期刊主要是Placenta、PlosOne、MedicalOncology、TumorBiology及ScientificReports,影响因子为2~6分范围,比以往的影响因子显著提高(见表2)。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本院作者投稿期刊的涉猎面较广,98篇SCI收录论文共分布了32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超过5篇次的有9个学科,涉及论文共计128篇次(见表3),主要分布在妇产科、肿瘤、生殖生物学等科学研究领域,如研究方向为妇产科的论文有32篇次,占被收录论文98篇的32.66%,体现了我院在妇产科学方面的优势和特色。通过统计数据表明,本院已经拥有一批素质较高且相对稳定的核心科研工作者。从统计结果看,重点学科相对集中在妇产科学、肿瘤学等学科领域。相信随着本院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和实施科研鼓励政策,科研产出量将不容小觑。

自然医学论文范文6

1 如何着手写作

1.1 写作的主题,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性的文章,包括日常工作中的各种发现,经验总结,有意义的个案等,属于回顾性的;而前瞻性研究,是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进行科研设计,通常是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对科研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演绎推理,然后才有针对某一方向的研究文章,一般是科研论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主题,看书、看杂志、复习文献是产生写作的基本动因。

1.2 组织文章的结构时,要充分考虑投稿的要求。医学杂志属于科技期刊,对稿件的总体的要求大致相同。文章结构的通用模式是IMRAD,即引言(Introduction)、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结果(Results)和(and)讨论(Discussion)。临床研究的文章以临床资料来代替材料与方法。除此之外,为了节省编辑部和读者的宝贵时间,上个世纪60年代国外首先提出科技论文应附摘要,《中华医学杂志》(CMJ)英文版1972年也提出要求附摘要。但是,在写论文之前,最好还是好好阅读杂志编辑部对稿件的要求,或者叫做稿约说明,稿约一般在杂志每年的第一期。论文的具体写作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2 要结合疗养院工作的性质,突出疗养医学论文的特点。疗养院不同于治疗医院,不是干部休养所,更不是托老院。疗养院与治疗医院有明显不同的地方。从性质上来说,疗养院是利用各种疗养因子,对人体健康起促进作用,对疾病起康复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机构。从治疗手段来说,医院是利用药物、手术等为主要方法,对病人进行治疗,达到挽救生命、消除病痛的目的。从服务对象来看,疗养院是以健康休养员和患慢性疾病的疗养员为主要服务对象;而医院是以患者/病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因此,疗养院的性质决定了疗养治疗手段的特殊性。

干部休养院(所)是离退休干部离开工作岗位后一定时期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它的选择要交通便利、医疗保障充足,具有居家生活的特点。而疗养院通常选择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自然疗养因子丰富的区域建造;而且疗养生活通常有一定的疗养期限。疗养院担负着疗养康复的任务,干部休养所一般不具备这一功能。由于疗养院所处的地域不同,经纬度不一样,疗养区的疗养因子也各不相同。根据疗养因子不同,把疗养院称矿泉疗养院、海滨疗养院、湖滨疗养院、山地疗养院、森林疗养院、草原疗养院等。例如,鼓浪屿疗养院是一个什么单位呢?是以海滨自然疗养因子为基础,以现代疗养理论为指导,在合理的生活制度安排下,为增进部队指战员体质、伤后康复、疾病防治的医疗保健机构。疗养院的医护人员所从事的业务工作,涉及临床医学、疗养学、康复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学、医学气象学等许多学科的内容,如果担负着特殊勤务的疗养任务,还需要航空生理、潜水生理的专业知识,也就决定了疗养院撰写学术论文内容的特点。

3 要紧密联系疗养工作的实际,总结疗养工作经验,探索研究成果,推广具有普遍指导的疗养方法。疗养学是研究自然理化因子为主的各种疗养因子的性质,疗养因子对人体的作用机制,以及利用这些因子预防和治疗疾病,增强体质,促进机体康复的学科。特色是突出疗养和疗养因子。在自然疗养因子的研究方面,如“鼓浪屿疗养地开展沙疗的可行性分析”,文章探讨鼓浪屿疗养地沙温与气温的关系,夏秋季节不同月份沙温的变化,以及天气情况对进行沙浴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了鼓浪屿疗养地夏秋季节的气候条件、海沙温度适合进行沙浴疗法的结论。在疗养因子的作用机制方面,如 “沙疗对兔膝骨关节炎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通过研究沙浴对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周围血流、膝关节滑膜及软骨的病理改变的影响,得出了沙疗能增加治疗部位的血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消退,对正常关节无不利影响的结论,为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的沙浴治疗提供依据。在疗养因子的利用方面,如“沙浴疗法对中老年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选择夏秋季节晴朗天气情况下,在鼓浪屿疗养地天然海沙滩上利用清洁干热的海沙包埋患肢30min~40min,观察沙疗过程中病人反应和疗程结束前后疼痛、活动能力等进行评价,得出在适当的沙温条件下进行限定时间的沙疗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确实,也是安全的,值得有条件的海滨疗养院推广应用的结论。

总而言之,作为疗养院医护人员,思想上要重视论文的撰写,按照疗养学的要求,根据各自疗养院的特点,依照科学论文的写作方法,一定会写出好的文章。